你真的了解自己該買什麼食用油么?

撰文|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 李志綱

大概是2006年,我的一個新疆朋友送了我了一份禮物——番茄籽油。他跟我說了這種番茄籽油的各種功效,無非是抗氧化,防癌症,美容養顏,滋陰壯陽之類的似乎所有食品都能冠以的保健功能。但我最後只記住了一點:500ml的一瓶番茄籽油,需要用掉整整1噸的鮮番茄才能榨出。

圖片來源:58PIC.COM

他當時躊躇滿志,覺得憑故事,靠概念,一定能把這個產品做出點名堂。我當時立馬給他潑冷水:番茄籽油提煉工藝複雜,但是營養價值跟普通的菜籽油並沒有很大的區別啊?

他說他要面向高端人群,堅信商業運營的法則是「物以稀為貴」。我卻堅持說這樣做是生產力的倒退,為什麼要把產品做得性價比越來越低呢?

如今,10年過去了,他的番茄油並沒做起來。這不是說我覺得我說的就對,而是看慣了各種食品,保健品都離不開商家的炒作,營銷,忽悠,讓大家總被蒙蔽。(當然,往好聽點說,在企業經營里,這叫產品的概念,包裝,定位,細分。)

比如,X花當年做廣告,說自己的油「不含膽固醇,關愛心腦血管健康」,被廣為人知。行內人一聽就是個笑話嘛!因為除了動物油,所有的植物油里都不含膽固醇。只是含有植物甾醇的食用油,具有降低人體內膽固醇水平的作用而已。這種打擦邊球式的偷換概念營銷,使不少人樹立了「花生油能降低膽固醇」的印象,可實際上,玉米油降膽固醇的效果可能更明顯。

另外,X魚原來的廣告叫「1:1:1」,說這是最健康的食用油調和比例,一時間廣告風靡南北,我們當時都很驚訝,以為這是最新的科研成果,可最後一了解,發現完全就是一個營銷概念。食用油是應該多換,搭配吃,但這並不代表把幾種油混在一起就夠了,何況還是1:1:1的比例,就讓人覺得更加草率了。俗話說,做戲也要做足才行啊!這種1:1:1的方式,明顯就是一個過於偷懶的比例,消費者們竟然都被廣告轟炸給忘了深究。

還有,現在都提倡消費升級,健康生活。這不,橄欖油又出來作怪了。橄欖油就跟花生油,菜籽油在中國的地位一樣,是西方人傳統的食用油來源。但現在,因為橄欖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加上「橄欖」本身就帶有的所謂西式生活方式色彩。橄欖油一躍成為食用油中高檔油品的代表。區別於傳統的大塑料桶大容量,橄欖油都是清一色的小玻璃瓶,500ml的價格硬是賣到了其他油5L的價格……

如果這叫「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那我就不說什麼了。但是如果你是個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的年輕人,被那些所謂的「少吃油,吃好油」的營養專家們忽悠,專門趁中秋節自掏腰包去買兩瓶橄欖油送爸媽,我覺得就真的沒有必要了。

太學術的文字大家可能不愛聽,先來簡單的說說我們常吃的幾種油。

1.橄欖油

橄欖油,經過利益方的包裝,已經成為我們印象里「最健康的油」,也成為高端食用油的代名詞。橄欖油確實有很多優點,比如其飽和脂肪酸含量低,a-亞麻酸含量高等。佔據橄欖油主流的「特級初榨」(extra virgin)橄欖油,高溫的耐受性很弱,適合西餐的簡單煎,拌,但並不適合中餐的炒菜,高溫極易破壞其穩定性,從而使得橄欖油的營養價值降低。

當然,炒菜不建議用橄欖油,還有一個原因:貴。

2. 大豆油

圖片來源:中國合作社研究院

先科普一下,因為大豆種植成本低,出油量高,使得大豆油是目前全球產量最高的食用油。大豆油的問題在於,在高溫下容易產生油煙,所以油炸東西時,就不要考慮大豆油了。

大豆油的顏色越淺,一般代表其質量越高,選購時應該注意這一點。不過,大豆油的主要爭議在於不少大豆油是轉基因大豆榨出,所以對轉基因產品膈應的人,購買時就請相對謹些。

3. 玉米油

圖片來源:OOOPIC.COM

玉米油是從玉米胚芽中提煉出來的。玉米油相對健康,可以分解血液中的膽固醇。但是玉米油麵臨的轉基因威脅最大,一定程度上比大豆油還大。

4. 花生油

圖片來源:紫一商城

花生油是聞起來最香的一種植物油,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在80%以上,因此十分方便人體吸收,也是我們最常用的炒菜油。

尤其是用純物理辦法壓榨而來的花生油,更受待見。這也使得魯花的壓榨花生油這幾年銷量穩定上升,在許多一線城市的超市,銷量都超過了龍頭老大金龍魚。

花生油因為密度大,長時間放置,或者遇低溫,容易凝結,看起來不夠好看而已。

5. 菜籽油

圖片來源:AHYZZZ.COM

這裡的菜籽油是一種籠統的說法,包含了我們傳統上的菜油(如油菜籽油),也包含了上文里說到的番茄籽油等。菜籽油整體的營養成分跟橄欖油類似,是一種健康食用油。

不過,部分菜籽油中的芥酸含量很高。是否會引起心肌脂肪沉積和使心臟受損尚有爭議,所以有冠心病、高血壓的患者還是應當注意少吃。

6. 調和油

因為金龍魚1:1:1的廣告,而讓調和油為中國大眾所熟知。目前針對調和油的爭議很大,有人認為調和油做到了均衡營養,因此要比單一的油要更健康,而另外一些人則認為,調和油的營養成分不明,副作用更可能大於營養作用。也正是因為對此的爭議太大,目前調和油只有企業標準,並無國家標準。

另外,關於食用油的一些常識,我總結幾點建議給大家:

1. 因地制宜,搭配吃油。

營養最大的價值在於膳食搭配及均衡,對食用油也是如此。不同食用油中含有的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區別很大。不同的油,耐熱性也不同,簡單來說,針對不同的用途,建議對應的食用油選擇見表:

炒肉 大豆油;玉米油
炒素菜 花生油;動物油(建議少用)
拌菜 橄欖油;芝麻油
煎炸 黃油;

除了因地制宜之外,多嘗試買不同的食用油,經常換著吃最好,最能達到均衡的營養標準。

2. 別長期放置。

很多人之前都有誤解,認為食用油成分穩定,不易變質。但實際上,食用油都有自己的保存年限,最好在半年之內食用完畢,否則會出現霉化物,或者過氧化物。食用油最適合在乾燥,涼爽的環境中儲存。

如果家裡人少,就別買那種大桶裝的,1.5L左右的包裝最適合兩口或者三口之家。

3. 炒菜法則:熱鍋涼油。

除了棕櫚油(主要用在工業領域,如速食麵,餅乾等)之外,大部分油都不耐受超高溫。所以日常做飯時,記得這四個字「熱鍋涼油」,先把炒菜鍋燒熱了之後再放油,而不是在涼鍋中直接下油共同燒熱。並且,熱鍋中放油之後,要儘快下菜,不要等到油冒煙時再放食材翻炒。

4. 換尖底鍋為平底鍋炒菜。

更健康的辦法,就改成西方人的習慣:平底鍋炒菜。這樣只用加入5g油,就可以和菜品充分接觸,不僅可以減少吃油量,還容易控制油溫。

5. 純物理壓榨更值得信賴。

很多油都是通過化學方法提煉出的,簡單說,就是加入試劑把油從油材中分離出來。這種方式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油本可具備的營養成分,雖然這種破壞只是微乎其微。我更建議大家選擇純物理冷榨出的油品。

6. 少吃油。

說到底,食用油中99%都是脂類,熱量驚人,所以不論是橄欖油還是其他什麼油,都要少吃為好。《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成年人每天用量為25g-30g。

-END-

谷哥聲明:以上內容系穀食家選專家有酬約稿。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人販子拐騙術又將升級,早知道早預防,父母一定要了解並轉告!
防治「早戀」:了解羅米歐與朱麗葉效應
徹底了解高級廚刀:為什麼不能拿高級廚刀拍蒜?
一文了解治療心衰的五大藥物
阿片類麻醉藥就是「毒品」,你了解嗎?

TAG:食用油 | 自己 | 了解自己 | 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