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蜚語之興止》
07-23
若提起流言蜚語,我們恐怕立刻就會想出好多詞來與之對應呢:比如無中生有、比如人言可畏、比如以訛傳訛、還比如眾口鑠金等等。是否都有點毛骨悚然了?自古流言可畏嘛,當然會有這樣的感覺了!若用現在一句通俗的話來總結,那便是:謊言重複一千次,那就是真理了……古往今來,謠言問題其實已經困擾著人們很久很久了,而且一直就是一個讓人們很頭疼但似乎又無計可施、無法解決的問題。儘管周厲王時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但老百姓的嘴巴你堵是堵不住的;儘管歷來的法律對於「誹謗」都定以大罪,但你終是不能管住言論之自由的!那麼,解決流言問題真就一點辦法也沒有了嗎?似乎也不盡然,最起碼在《荀子-大略》中,荀子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立場鮮明的答案:「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智者。」此意思是說,滾動的「小泥球」滾到凹陷的小坑時就會停止不動了;而那些流言、那些沒有根據的話,傳到有頭腦有智慧的人那裡就不能再流傳了。因為是用「流丸」來與之對比與反襯的,所以荀子這話乍聽起來似乎很有些道理;但「流言」終究不是「流丸」,所謂「流言止於智者」,此說起來當然容易,而真正於實際操作中其實是非常困難的!極有意思的是,幾乎是在與荀子相同的那個時代,馬上就有例子去質疑荀子的觀點了。據《戰國策-秦策二》記載:「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以上所記載的就是那個著名的、流傳千古的流言———所謂「曾參殺人」的故事!事情之原委是這樣的:孔子學生曾參的家鄉費邑,有一個與他同名同姓也叫曾參的人。有一天,那個也叫「曾參」的人在外鄉殺了人,頃刻間,一股「曾參殺人」的風聞便席捲了曾子的家鄉。第一個向曾子母親報告此情況的是曾家的一個鄰人;鄰人其實並沒有親眼看見殺人兇手,他是在案發以後從一個目擊者那裡得知兇手名叫曾參的。而當鄰人把這一「爆炸性消息」告訴曾母時,曾母並沒有過度反應,只是堅定又平靜地說了句:「我兒沒有殺人!」知子莫若母,曾母一向以兒子引以為傲;兒子是儒家聖人孔子的好學生,怎麼會幹那傷天害理的事呢?但沒隔多久,又有一人跑到曾母面前說:「曾參真的在外面殺了人!」曾母這回仍然沒有理會這句話,還是坐在那裡不慌不忙地穿梭引線照常地織著自己的布。又過了一會兒,第三個報信的人跑來對曾母說:「現在外面議論紛紛,大家都說曾參的確是殺了人!」曾母聽到這裡,這回心裡終於驟然地緊張了起來;她當然也害怕此等人命關天之事最終會禍及家門與株連親眷了,所以便顧不得打聽兒子的下落,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關緊院門,端起梯子,然後越牆從僻靜的地方逃走了……「曾參殺人」!誰信呢?對此,唐代李白在其《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中就曾說:「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明代張岱的《投杼操》中也有感嘆:「言三至兮惑其母,曾參殺人市有虎。」曾母當然是智者了;以曾子之品德及慈母對兒子的了解、信任而論,「曾參殺人」之說在曾母面前,本來是沒有如何市場的!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確實的說法,如果說的人多了,那也必會動搖一個慈母對自己賢德兒子之信任的。畢竟人們都有「從眾心理」,覺得大家都在傳說某事,那這事看來就假不了;也正是因為有此心理,所以流言便就傳得很快,而且還會讓你不得不信!這時就算你很智慧,但你對此的驚恐與慌張總是會有的,當然也就不乏你每每地「躺槍」了……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Boyd Bushman披露的外星人?
※國企老總被劫的流言與失語
※健康之路 | 餐桌上的健康流言(五)
※流言——以寬容的心胸化解對方的怒氣
TAG:流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