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體重暴跌,需警惕胰腺癌!

糖尿病患者是惡性腫瘤高危人群,因此,一定要早期控制血糖達標,並及時行腫瘤相關抗原篩查,儘早發現潛在惡性腫瘤。

作者:常州市武進人民醫院 周斌

來源:醫學界內分泌頻道

近年來,各種大數據反覆驗證:糖尿病與癌症風險增加相關!主要包括肝癌、胰腺癌、膽囊癌、子宮內膜癌、胃癌、大腦腫瘤、結腸和直腸癌、肺癌、卵巢癌、膀胱癌、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絕經後婦女乳腺癌等等。

也就是說,糖尿病患者是惡性腫瘤高危人群,因此一定要早期控制血糖達標,並及時行腫瘤相關抗原篩查,早期發現潛在惡性腫瘤。而今天我們要重點講的一種惡性腫瘤,是胰腺癌。

糖尿病與胰腺癌關係密切

眾所周知,胰腺癌是一種高度惡性的消化道腫瘤,因其起病隱匿、癥狀不典型、早期診斷困難,發現時多為胰腺癌晚期,治療效果差,總的5年生存率僅為3%,被稱為「癌中之王」。文獻顯示僅15%~20%胰體尾癌發現時有手術切除機會。

眾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糖尿病與胰腺癌關係密切。胰腺癌患者伴發糖尿病的發生率高達45%~75%;糖尿病患者發生胰腺癌風險很高(相對危險度為1.94);糖尿病發生後的頭兩年,發生胰腺癌的風險更高於常人5倍以上。好吧,糖尿病與胰腺癌就像是一對穿著連襠褲的「好基友」!

因為胰島細胞主要分布於胰體尾部,故胰體尾癌會直接破壞胰島β細胞,使胰島β細胞受損,分泌胰島素減少,從而導致血糖明顯升高。糖尿病患者短期內體重驟降、血糖飆升,也是胰腺腫瘤的另一個提示點。

為了達到根治目的,胰體尾癌手術治療時往往僅保留胰頭部分,術後患者血糖波動會比較大,降糖方案多採用胰島素強化治療,避免應用促胰島素分泌劑。除了住院期間密切監測控制血糖外,出院後還需要到內分泌科長期隨訪,調整用藥,管理血糖。

實例分析

男性患者,76歲,確診2型糖尿病3年,平時飲食控制、運動鍛煉,自測血糖基本正常。近3月無誘因出現消瘦,體重下降12kg,余無不適,於當地醫院查腹部彩超未發現異常。1周前自測空腹末梢血糖15mmol/L,服「格列齊特緩釋片60mg qd」無效,遂收住院。既往有左腹股溝疝病史10年。

查體:神清,心肺(-),腹軟,左腹股溝處有一可回納包塊,余無陽性體征。

因患者有腹股溝疝手術願望,故入院當天即按圍手術期糖尿病管理,給予胰島素強化治療,2天內全天血糖降至正常。入院第3天各項檢查回報,發現該患者腫瘤指標異常升高,CEA 11.3mg/ml(參考值0-5mg/ml),CA199 868.4u/ml(參考值0-35u/ml)。進一步行全腹部CT平掃+增強,提示:胰體尾佔位,考慮MT(malignant tumor縮寫,即惡性腫瘤)。

(圖1 平掃)

(圖2 增強動脈期)

(圖3 增強門脈期)

遂排除手術禁忌證,轉普外科。入院第6天,在全麻下行「腹腔鏡下胰體尾切除術+脾臟切除術+左側腹股溝斜疝高位結紮術」。術中發現腫瘤足有5公分大小,已經與橫結腸系膜及後方腎脂肪囊部分粘連,經過仔細分離,完整切除胰體尾、脾臟及浸潤的周圍組織,順利完成腹腔鏡下腫瘤根治手術,切除後送快速病理檢查提示組織切緣正常,無癌細胞,胰腺腫塊為腺癌!術後1周,患者恢復正常進食,仍給予每日4次胰島素皮下注射,全天血糖平穩。

總結

胰腺癌預後極差,較難早期發現,唯有提高警惕、定期檢查,方有可能獲得早診斷、早治療的機會。

糖尿病患者易患包括胰腺癌在內的各種惡性腫瘤,建議每半年做一次防癌篩查,包括采血化驗各種腫瘤指標(CA199對胰腺癌敏感性最高)、腹部彩超檢查等,若有可疑需進一步行腹部增強CT檢查明確。

若短期內糖尿病患者出現明顯體重減輕、疲乏、食慾減退等不典型癥狀,又不能完全用高血糖來解釋的,更要警惕惡性腫瘤,需要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

參考文獻:

Time-Dependent Risk of Cancer After a Diabetes Diagnosis in a Cohort of 2.3 Million Adults. Am J Epidemiol. 2016;183(12):1098-1106.

(本文為醫學界內分泌頻道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並標明來源。)

歡迎投稿到小編郵箱:

lili@yxj.org.cn

請註明:【投稿】醫院+科室+姓名

稿費:100~1000元

來稿僅接受word文檔,謝謝配合

小編微信:LiliEmilyCat


推薦閱讀:

負離子對癌症病患的幫助
肝病患者不能吃什麼?或者少吃什麼
冠心病患者都應該吃哪些葯?
糖尿病患者該如何選擇食物
糖尿病患者應怎樣控制「糖煙酒鹽」

TAG:糖尿病 | 胰腺癌 | 體重 | 患者 | 胰腺 | 病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