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師孫聰透露殲-15未來或有多個改進計劃 

近日,中航工業官方媒體平台刊登了殲-15艦載戰鬥機總設計師孫聰接受相關採訪的報道,記者問:殲-15艦載機隨著遼寧艦航母從渤海、黃海到東海,開展遠海訓練,多批次殲15艦載機開展了空中加受油、空中對抗等多項訓練任務。作為這型飛機的總設計師,每每看到這樣的新聞,您內心的感受是怎樣的?

孫聰只用了簡短的一句話作答:我沒有陶醉在其中,而是在想後期該怎麼改進。

這則報道說明,除了目前已經廣為人知的「殲-15彈射版」之外,現役的殲-15艦載戰鬥機或將會出現一個或者多個改進型號。

除了上圖的殲-15彈射版之外,殲-15或將會出現一個或者多個改進型號

眾所周知,殲-15首飛於2009年8月底,那時距「遼寧艦」入列解放軍海軍僅有3年左右的時間,因此對於急需進行艦載機艦載試飛、進行飛行人員培訓和選拔的中國海軍首支艦載戰鬥機部隊來說,能夠快速達到穩定可靠的基本飛行性能才是殲-15的基本要求,這個階段的殲-15主要用於陸地模擬航母甲板起飛、著艦,航母甲板模擬著艦、實際著艦等訓練科目,對於其技術先進程度的需求並不迫切。

2015年9月,官方媒體報道了殲-15艦載戰鬥機成功完成最大重量起降試驗、首次實現了複雜氣象條件下不同起飛重量、多武器構型的艦上起降試驗的消息;2016年年底,官方媒體報道並公布了殲-15艦載戰鬥機掛載實彈實施打擊行動的消息。從這些報道公布的畫面可以看到,殲-15掛載的武器並不是國產機載武器中最先進的,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霹靂-8、霹靂-12、鷹擊-83K等空射武器。這些都說明,成熟的艦載機飛行員,試飛項目的確定,可靠性較高的飛機,不同單位/部門的密切配合,依然是中國航母(及編隊)訓練的重點。

在「遼寧艦」形成戰鬥力之前和之後的一段時間內,穩定、可靠是殲-15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不過,隨著「遼寧艦」初步形成戰鬥力日期的臨近,以及國產001A型航母的下水在即,殲-15將面臨著實戰化的需求和考驗,技術先進性成為重要的考量方向,因此「後期改進」也就自然成為了總設計師孫聰的重任。

從美國現役的F/A-18E/F「超級大黃蜂」的技術特點作為參考,並結合國產戰鬥機的研發進展來看,先進計算機系統、聯合頭盔顯示系統、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先進網路和感測器融合系統都是殲-15後期發展中的重點改進方向。從國產四代機殲-20、殲-31以及三代半戰機殲-10B/C、殲-16的發展可以判斷,以上改進方向並不存在單項技術上的障礙,反而更考驗殲-15所涉及相關科研機構的集成和整合能力。

新型格鬥導彈,新型空空導彈、有源相控陣雷達,將成為殲-15型號的重要「外在表現」

由此可以推測,首個改進型號的殲-15(姑且稱之為殲-15B),除了航電系統等看不見的改進之處外,外在表現上我們或將可以看到殲-15B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翼尖可以掛載霹靂-10先進格鬥導彈、主掛架可以掛載新一代空空導彈及新一代空面武器等變化。此外還有一點不得不考慮的是,受限於殲-15氣動布局的「仿製」帽子,俄羅斯很有可能不同意在殲-15後續批次及改進型號之上繼續使用AL-31F系列發動機。而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傳聞已久的「太行」發動機的改進型號(傳聞中的「海太行」)將會成為殲-15艦載戰鬥機家族的標準動力。

當然,隨著中國國產彈射型航母的開工建造,以上提及的改進方向也會同樣應用於彈射型號的殲-15之上。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10-20年之內,已經服役的國產航母總數量將會是在4-5艘左右,而在這個時間段內,改進型號的殲-15將完全能夠滿足中國海軍的戰術需要。

中國「下一代艦載機」選型可能會在今年年底有所定論,圖為「鶻鷹」改進型號

與2013年兩會期間孫聰透露「中國下一代艦載機或於2020年前問世」不同的時,今年孫聰並未提及「下一代艦載機」的話題,但從2020年這個時間節點來看,外界頗為關注的「下一代艦載機」可能會在今年年底有所定論。而從中國海軍水面艦艇近年來「小步快跑」的裝備思路來看,「小航母用小飛機、大航母用大飛機」可能會成為下一代艦載機選型的重要參考思路。

作為殲-15和「鶻鷹」的總設計師

推薦閱讀:

美空軍月刊登梟龍改進型JF17B照片/組圖
「輕護艦之王」開工,054A亟待改進
兩華人科學家改進CRISPR技術,Science與Nature同日公布兩項成果
改進型有機生態無土栽培技術
基礎胰島素在臨床應用中的改進

TAG:未來 | 計劃 | 殲15 | 改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