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軍機處二百年,最牛一人的這個命啊……

張廷玉是清代唯一進入太廟的漢人,也是配享太廟中唯一沒有爵位的大臣。

清代二十六位配享太廟的王公大臣中,滿人二十三名,蒙古親王兩名,只有張廷玉一人是漢人。配享太廟者都有著較高的封爵,如親王、郡王、伯爵等,為何張廷玉又是唯一沒有爵位的大臣?

為了配合準噶爾部用兵,軍需房被改名為軍機處,並在隆宗門內辦公。軍機處創設後,首任三名軍機大臣之中,允祥不久便去世,蔣廷錫資望不及張廷玉,遂由張廷玉擔任了軍機處首席大臣。張廷玉在任時,奠定了軍機處的基礎,使得軍機處成為維繫清朝統治的重要支柱,如後人所言,「軍機處初設,職制皆廷玉所定。」

軍機處在提高文官系統辦事效率的同時,保證了皇帝的權力集中,為清朝統治的鞏固與延續立下大功,故雍正誇讚他:「汝之功勛在疆場汗馬之上。」

張廷玉患病在家時,雍正對侍衛道:「朕連日來臂痛,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侍衛驚問為何。雍正嘆道:「大學士張廷玉正在患病,朕這不是臂痛嗎?」在雍正看來,張廷玉已成為自己的臂膀。

對張廷玉的厚愛,表現在方方面面。張廷玉回安徽桐城老家祭祖時,雍正特意賜了個如意給他,祝他「往來事事如意」。在張廷玉的謝恩奏上,雍正又批了番肉麻的話語:「朕即位以來,朝內的大臣,一日不曾相離者,惟卿一人。雖是君臣,情同契友。」

在會試考試中,張廷玉長子張若靄表現優異,雍正看了大喜,想將他取為探花。張廷玉再三推辭,認為天下寒門子弟,苦讀多年,無不希望在科舉中問鼎,官宦子弟,不應擠占寒門子弟,雍正遂將張若靄改為二甲第一名。

張廷玉堪為雍正最親信的臣子,雍正甚至將秘密所立儲君人選也告訴了他。

雍正登基之後,吸取了康熙年間諸皇子惡鬥的教訓,決定不設皇儲,改行秘密立儲制度。至於雍正所立皇儲為何人,外界雖有流言,但終無確證。雍正八年,雍正患了重病,自以為將不久於人世,緊急召張廷玉入宮,將寫有接班人名字的密旨出示給他看。

未來接班人是誰,生性謹慎、口風緊密的張廷玉自然不敢對外公開,但有意無意之間,他還是露出了蛛絲馬跡。張廷玉曾進宮給皇子們教書,與皇四子弘曆關係尤其密切。弘曆曾請張廷玉為自己的文集作序,張廷玉欣然命筆,吹捧弘曆:「以天授之才,博古通今之學。」平日里弘曆也與張廷玉詩詞來往,彼此唱和。張廷玉對弘曆的態度,間接表明了雍正的選擇。

張廷玉鞍前馬後,為皇權效忠賣力,雍正也不會虧待他,特意賞給張廷玉配享太廟的無上殊榮。太廟是供奉皇室神位的地方。立下大功的功臣,經過皇帝批准,也可以供奉在太廟,這是無上的尊榮,這是中國歷代帝王給予立下巨功的臣子的最大獎勵。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八月,雍正生病去世。雍正的去世毫無徵兆,他雖在生前確立了秘密建儲制度,但除了親信張廷玉,無人知曉誰是接班人。眾親王及大臣正不知所措時,張廷玉告訴王公大臣:「傳位密旨我曾看過,此旨收藏在宮中,應請出以正大統。」

得悉雍正已經確立了接班人,眾人鬆了一口氣,就讓太監總管立刻去找密旨。一大堆文件當中,太監總管怎麼也找不出密旨。張廷玉記憶力過人,當年雍正給他看密旨時,他記住了密旨的樣子,就提醒太監總管:「密封之件為數不多,用黃紙固封,背後寫有封字者即是。」

不一會太監總管果然將密旨找了出來,王公大臣們方才鬆了一口氣。密旨找出來了後,張廷玉自告奮勇,拆了密旨,在燈下宣讀,以弘曆為接班人。在群臣擁戴之下,二十五歲的弘曆接位,是為乾隆。當夜乾隆即任命張廷玉等四人為輔政大臣。

乾隆帝對於張廷玉的擁戴之功,乾隆自然是記在心裡。次日,乾隆將張廷玉配享太廟的資格,寫入到遺詔之中頒發。

遺詔是對先皇一生功績的總結,也是向天下人宣告新皇統治的合法性。遺詔並不一定就是皇帝本人所擬,大多數是皇帝死前命親信大臣擬定,再由自己審核定稿。雍正突然暴死,來不及留下遺詔,乾隆就以雍正的名義擬寫、頒布了遺詔。

乾隆下令張廷玉配享太廟的資格寫入遺詔,此舉既是對張廷玉的籠絡,也是他的承諾,即先皇給你們的一切,朕會全數給你們。對乾隆給出的保證書,張廷玉自然心裡無比歡喜,可場面上得做足,幾次三番推辭,不肯接受。為了勸說他接受,表示誠意,乾隆查驗古典,翻出了明代朱元璋令李善長等七人配享太廟的先例。既然新皇帝如此厚愛,推讓幾次後,張廷玉欣然接受了這份尊榮。

一榮俱榮,張廷玉的兒子也受到乾隆重用。兒子張若靄入值南書房,並承襲張廷玉三等伯的爵位。乾隆還給了張廷玉一份特別待遇,命內務總管在紫禁城內專門為張廷玉建了個房子,供他在軍機處值班時休息用。

乾隆執政初期,一改雍正朝為政剛猛的風格,而以寬緩為主,對老臣們也是分外信任。登基之初,羽翼未豐,新皇自然要籠絡人心,重用老臣。擁立有功,熟悉政務的張廷玉,在乾隆朝初期寬鬆的政治環境中,眾望所歸,形成了以他為中心的漢人官僚集團。

客觀講,張廷玉很知道收斂,知道為臣之道。他位極人臣,歷經三朝,備受皇帝信賴,卻始終謹慎,以謙虛平和為人生哲學。他曾說過,人生好比爬樓,爬到一半就足夠了,不必登得太高。他平生無聲色之類愛好,退朝之後常獨坐書齋中讀書。與人交往時,不過收些茶葉之類的禮物,從不接受重禮。

雖然張廷玉謹慎小心,可羽翼豐滿之後的乾隆對老臣則是另一種態度了。乾隆開始再三敲打張廷玉,警告他不得結黨營私。乾隆的敲打,表面上是制止張廷玉權勢擴張,實質上卻是對滿漢之爭的憂慮。

雍正初登基時,出於對滿人親貴的不信任,大力任用漢人,出現了張廷玉這樣的漢人重臣,滿漢之別還不是很明顯。乾隆時代,江山穩固之後,滿漢之別突出。天下是滿洲人打下來的,統治江山自然該由滿洲人來唱主角,此觀念於乾隆腦海中,根深蒂固。表面上他對漢人大臣親信有加,加以任用,但前提卻是必須保證滿人親貴在朝中佔優勢地位。

此種觀念,在軍機大臣的任用上便可看出。張廷玉雖是軍機處元老,但首席軍機大臣一職,一直由資歷較淺的滿人擔任,資歷最深的張廷玉無緣首席軍機。到了七十多歲高齡時,張廷玉處理朝政,終究吃力。且長期被後生小子給壓著,心中難免不快,他曾擲筆長嘆:「精力竭矣!」他所衰竭的,不單是精力,更是心力。

張廷玉以年邁為由,奏請返鄉養老,乾隆再三挽留。因為張廷玉從政多年,威望極高,堪為漢官受重用的象徵。留他在朝內,可以修補滿漢官員之間的矛盾。

拖到乾隆十四年,乾隆終於同意張廷玉退休。依照張廷玉的資歷與功績,他的退休怎麼也是風風光光,不想卻生出無限是非,總算能留條命回家養老,而一切的禍根都源於配享太廟這個無上榮耀。

此時已七十八歲的張廷玉,對富貴權位已經看得淡了。他所看重的是身後的殊榮,是歷史的地位,對於配享太廟的資格自然格外在意。而外界對於他配享太廟的資格卻是議論紛紛,各種流言也傳到了他的耳中,讓他坐卧不安。

官場之上,言多必失,文過必禍,年邁的張廷玉也開始糊塗起來。

當乾隆准許他退休時,他特意上了一個奏摺。在奏摺中張廷玉念叨:「恐身後不得蒙榮,外間亦有此議論」。

張廷玉請乾隆做出承諾,將會遵循雍正的遺命,讓自己配享太廟。唯恐乾隆空口無憑,張廷玉甚至「免冠叩首,請上一辭以為券」。

乾隆看了這個上奏勃然大怒,皇帝賞給臣子的榮耀,能不能兌現這是皇帝的事,從來沒有哪個臣子敢要求皇帝以書面文本做出承諾,乾隆認為這是對君權的要挾,這是對皇帝的大不敬。

但乾隆還是忍住了這口怒氣,如果他發作,正好坐實了外界流傳自己不肯讓張廷玉配享太廟的議論。而不讓張廷玉配享太廟,卻是對先皇雍正的忤逆,這又將會激起無數風波。

乾隆咽下了這口怒氣,隱忍不發,他頒布了上諭,保證一定會讓張廷玉配享太廟,又賜詩給張廷玉,雲「先皇遺詔惟欽此,去國余恩或過之」,以讓他安心。

乾隆給足了張廷玉面子,但張廷玉終究是老糊塗了。在皇帝做出了這麼多讓步與許諾之後,他竟然沒有親自到宮門口去謝恩,只是讓兒子代自己前去謝恩。

得知張廷玉沒有親自來謝恩之後,乾隆勃然大怒,張廷玉大不敬在前,怠慢禮節在後。

乾隆嚴厲指責張廷玉:「張廷玉之罪,不在於不親自謝恩,而在於請朕承諾。之所以讓朕承諾,乃是不信朕。」「朕待群臣,事事推心置腹,而伊轉不能信,忍為要挾之求。觀其如此居心,其有不得罪於天地鬼神耶!」

至此,乾隆才流露出了真實想法,即張廷玉不配配享太廟。乾隆斥責道:「配享太廟的都是佐命元勛,立下赫赫戰功,張廷玉有何功績能與之比肩?張廷玉所擅長的不過是撰寫諭旨。朕平心論之,張廷玉實在不當配享太廟,其配享實為過分。」

但張廷玉配享太廟的資格,是以雍正遺詔的形式公布天下。且在某種程度上,張廷玉已成為漢族臣子與滿人和睦相處的象徵,削去他配享太廟的資格會讓漢人大臣寒心。故而在懲治張廷玉時,乾隆不得不有所收斂。在奪去張廷玉爵位之後,准許他以大學士身份退休,死後仍准配享太廟。

自從政以來,張廷玉從未受過如此打擊,在京中已如驚弓之鳥,只想早日返鄉養老。乾隆十五年,乾隆的長子永瑝去世,初祭完之後張廷玉就急著申請返鄉。對一個高齡老翁來說,早日返鄉,安度晚年,並無可非議之處。

張廷玉急匆匆地申請回鄉養老。沉浸在喪子之痛中的乾隆頓時發作,大罵張廷玉:「張廷玉曾侍朕講讀,又曾做過定親王的師傅,如此驀然無情,還有人心嗎?」接著又將張廷玉說得一文不值:「你當官這麼多年,毫無建樹,不過就是一個古董陳設而已。」

張廷玉配享太廟的資格又一次被提了出來。乾隆這次搬出老爹雍正來代言:假若皇考還活著,看到你張廷玉今天的行為,也要收回成命。你張廷玉不但得罪於朕,更是得罪了皇考在天之靈!

隨後,張廷玉配享太廟資格被罷去。這還不夠,乾隆又著手打擊張氏勢力。張廷玉的兒子張若澄,所娶妻子是四川學政朱荃的女兒。朱荃在四川任官期間,貪贓枉法,被人告發。乾隆抓住機會大做文章,打擊張廷玉。乾隆打擊張廷玉的理由,卻是荒誕。

朱荃是浙江桐鄉人,雍正年間,桐鄉曾出過著名的呂留良案。朱荃與呂留良,只不過是同鄉而已,並無任何關係。乾隆認為,朱荃是呂留良案件涉案之人,僥倖被寬恕,屬於衣冠敗類。你張廷玉是資深元老,呂留良案所有諭旨,都出自你的手筆,你豈能不知朱荃其人,「乃公然與為姻親,是誠何心?」

借張廷玉親家朱荃一案,乾隆將張廷玉家產查抄,並以張廷玉家產一萬五千兩白銀替朱荃贖罪。張氏一門及其親眷為官者眾多,以至於有「登仕籍者甲於天下」之說。經過乾隆的幾番懲罰,曾經輝煌一時的安徽桐城張氏,至乾隆朝中期,只剩下張廷玉四子張若渟一人還在官場,其他無一人為官。

回鄉六年之後,張廷玉在乾隆二十年(公元1775年)辭世。張廷玉離世後,乾隆察覺到自己對張廷玉處理的太過分了,又再次批准了張廷玉配享太廟。但乾隆嘴巴上卻不肯認錯,找借口道:「讓他配享太廟,這是先皇雍正之命,朕何忍違。」死前的張廷玉,並不知道自己能再次配享太廟,帶著無限遺憾離世了。

誠如張廷玉的名句「萬里長城萬里空,百世英雄百世夢」所言,一切如夢,死後能配入太廟又如何呢?

本書是長篇歷史紀實作品。雍正七年,創設軍機處,培植親信,打擊朋黨和異端,懲治腐敗,整頓吏治,爭奪輿論陣地……軍機處的創設是清代中樞機構的重大變革,標誌著清代封建中央集權發展到了頂點。本書以軍機處的創立、運作和興衰為線索,在清朝宏大的背景下,展現了軍機處這一特殊權力機構的精彩故事。


推薦閱讀:

這個地方短的女人,福運財運都不旺,一輩子奔波勞碌
搬一盆盆景回家,讓你的這個春節過得與眾不同
這個鄰國突然對多個中國項目發難,中國必須小心了!
他每天都喝這個活到了99歲
都說劉備伐吳是為關羽報仇,這個謊言騙了多少人?

TAG: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