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新中醫基礎理論講稿6 .1

李德新中醫基礎理論講稿6 .1 發表者:趙東奇(訪問人次:285) 第34 講 血 精 津液(一):概念

同學們好,現在開始上課。上一節我們分別講授了元氣、宗氣、營氣和衛氣的生成、分布和主要生理功能。就人體之氣的分類而言,我們給同學們講述主要是這樣幾個氣。雖然分別講述了它們的生成、分布和功能,但這四者從整體上看都是同一個氣,同一最大的人體之氣,最大的概念就是真氣。僅僅是從主要物質來源、分布部位和主要生理功能這三個要素,將它們分為上述四個氣而已。

第二節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下面我們講第二節,講血。一、講血的基本概念。這裡面,首先講血和氣。在生命物質系統中,氣、血、精、津液,氣與血相比較而言,氣無形,血有形,氣屬陽,血屬陰。根據陰陽學說,陰陽的概念,我們將氣與血相併而稱,所以在中醫文獻當中常常氣血並稱。因此,在中醫理論當中,常常把氣血作為生命的兩大基本物質,用氣血這兩個字概括所有的生命物質。第二個問題講血和血氣。(一)血氣。在中醫文獻中,由於受中國古代文化的影響,血與血氣常常又並稱,血氣在中醫文獻中有以下幾個含義:(1)指血液和氣體。常常用氣血來代稱,血氣就是氣血。(2)指氣質、感情和經歷。中醫學講「血氣者,人之神」。我們平時常常說的血氣方剛,這裡指人的氣質、感情和經歷而言,這是第一、血氣。(二)血,就是我們這一節講授的概念,血就是指血液而言,是指循行於脈中富有營養作用的紅色的液態物質,是構成人體和維持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這個定義要求同學們必須掌握。根據上述的定義,我們看血這個概念內涵:①血是紅色的液態物質。它提示血的物質性。②血是富有營養作用的。提示了血的主要功能。③血循行於脈中。提示了血發揮生理作用的基本條件。上述我們定義血是循行於脈中富有營養作用的紅色的液態物質,脈中、營養、物質,這樣一個內涵,包括了前面這樣幾個要素。

二、血的生成

  二、講血的生成。(一)血液化生的物質基礎。從我們講授臟象學說與五臟系統的主要生理功能,我們就可以歸納出血液化生的主要物質基礎。(1)水谷精微。我們在講授脾主運化水谷,為氣血生化之源的時候,已經提到水谷精微是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質基礎。(2)講營氣的時候,講到營氣的作用能夠化生血液,營氣是化生血液的重要成分。(3)講津液的時候也講到,津液是化生血液的重要成分。(4)講腎藏精的時候又講到精髓可以化而為血。綜上所述,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質基礎有:①水谷精微;②營氣;③津液;④精髓。其中主要的是水谷精微和精髓。這個示意圖概括了水谷精微、營氣、津液和精髓化生血液的過程。水谷精微來源於脾胃,脾胃通過它的升清作用上輸於心肺,通過心肺化赤而為血。而要想化赤而為血,肺的作用,要吸入自然界的清氣,經過吸清呼濁化赤。而營氣和津液它是由水谷精微化生來的,它也需要上輸到心肺,才能化赤而為血。腎精,精通過生髓,由髓化血。它具體的化生機制,腎精生髓是通過肝,腎精歸於肝,由肝化而為血。這就是血液化生的物質基礎和它們(的)過程。

(二)血液化生主要和哪些臟腑有關?也就是說五臟系統在血液的化生過程中它們各自的作用。(1)心在血液化生中的作用。我們前面講過,心主血脈,①通過輸送血液為全身提供營養物質,保證化生血液的各個臟腑充分發揮正常的功能。②我們在講心主血脈,心的生理功能除了主血脈之外還有生血作用,心生血。所以中醫文獻講叫奉心化赤而為血,就這個意義講心參與了血液的生成,所以有心生血之稱。(2)肺。①通過呼吸作用,吸清呼濁,參與血液的生成。②通過肺朝百脈的作用,把血液的營養物質運送到全身,保證參與血液的生成的臟腑充分發揮化生血液的作用。(3)脾胃。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是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質基礎。雖然我們說血液的化生是五臟綜合作用的結果,根據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的理論,中醫學強調脾胃在血液化生過程當中的重要作用。(4)肝生血。腎精,前面的示意圖可看到,腎精在中醫文獻裡面已明確記載,腎精,精氣歸於肝,由肝化而為精血,化而為血。就這個意義講,我們又進一步講述了肝生血的理論依據。就是肝在血液化生過程中也充分發揮作用。它的機制是腎精通過肝臟化而為血。(5)腎,腎藏精,精生髓,由髓而化為血。由此可見,血液的化生與五臟都有密切關係。根據中醫學先天和後天這個原理,著重強調脾和腎在血液化生當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治療血液生成障礙的病理變化,血液生成障礙的疾病,在調整五臟系統生理功能的基礎上,把治療的重點放在脾和腎。

三、血液的循行

  三、血液的循行。(一)循行的方式。根據中醫的歷代文獻,特別是《內經》,經過整理研究,可見中醫學對血液循行的方式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認識,第一叫「如環無端」。我們在講營氣和衛氣循行的時候,也初步提到,血通過心主血脈的作用和肺朝百脈的作用,脾統攝血液的作用,肝藏血的作用,腎藏精的作用,將血通過全身的經脈輸送到全身。全身的經脈,又通過經脈重新回到心臟。把這樣一個過程,中醫學用八個字把它概括出來,叫「如環無端,營周不休」。這個結論是在明清時期,周學海在《讀醫隨筆》這本書裡面,把它高度概括出來的。周學海說「凡人周身百脈之血,發源於心,依歸於心,從心而出,復歸心,循環不已」,這是循環的方式。(1)往複循環,中醫學概括為四個字,叫「如環無端」。(2)具體的循環方式,用現代語言講,可以分成小循環和大循環。它的理論依據是根據《黃帝內經·素問·經脈別論》。這一個論斷,我們把它分析開來,結果歸納出這樣一個示意圖,我們可以把它認為是小循環和大循環。飲食經過胃以後,經過脾胃的作用化生為水谷精微,進入心,然後到肺,化赤而為血。心肺這個過程,可以認為它是小循環。然後它到達全身,最後它分布到心、肝、脾、腎各個臟腑去,為各個臟腑提供了生理活動的營養物質。而後心、肝、脾、肺的血,所化生的血,又按照經脈,重新歸於心,「如環無端,營周不休」。

(二)血液運行的機制。(1)靠心主血脈的作用。心主血脈,心是血行的動力。(2)肺朝百脈的作用,肺朝百脈發揮助心行血的作用。(3)脾主統血,脾通過脾氣的固攝作用保證血液在脈道內運行。(4)通過肝臟的作用。①通過主疏泄的功能保證氣機的通暢,概括起來叫做氣行血行。這個氣行血行是指肝的疏泄功能能夠調暢氣機,保證氣機運行正常,為血液正常循行提供必要的條件。②通過肝藏血的功能,A.保證有充足的血液在脈道內運行。B.肝藏血的另一個功能,具有攝血作用,保證血液循行於脈內。在五臟系統當中,以心、肺、脾、肝在血液運行當中發揮作用為最。這裡面為什麼沒提到腎臟呢?就腎臟而言,我們前面講過,腎陰腎陽為人身諸陰諸陽之本。我們在講元氣的時候,說元氣根源於腎,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就這個意義講腎臟也參與血液運行的機制。但是這五者之中以心肺脾肝為最。由此可知,人的血液循環的生理和病理與上述四臟密切相關。因此,中醫學在調整血液循行障礙,換句話說特別是出血或者血瘀,就血液循行障礙,主要是從心、肺、脾、肝入手來進行調節。

四、血液的生理功能

四、血液的生理功能。(一)營養滋潤作用。中醫認為血液內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比如我們上面講血液的主要物質基礎,有水谷精微,有營氣,有津液,有精,這些充足的營養物質為人體生命活動提供營養。就這個意義講,它有營養滋潤作用。為什麼用滋潤這兩個字呢?不用溫煦呢?就氣和血相比較而言,血屬陰,屬於人體的陰液,人體的陰液有滋潤作用。(二)它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在《內經》里講述,「血氣者,人之神,血脈和利,精神乃俱」,它提示我們,血在維持人的神志活動當中具有重要作用。血是富有營養物質的,它能夠為神志活動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在教科書裡面講心主血脈和心藏神的時候,講了心主血脈和心藏神的關係,那裡面提了一句,強調血液,就心所主的血是心神的物質基礎。我們在這裡面再進一步來理解,血與氣,共同為生命的兩大基本物質系統。神志活動是重要的生理功能,就這個意義講氣和血應該都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我們在這裡面著重講血,更確切的表達血液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之一。也就說氣血精津液,都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具體來說都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但這幾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其中以血為最重要,所以這裡強調血。同學們在理解的時候不要理解為僅僅血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而從整體(角度)氣血精津液都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就血,心主血和心藏神的關係而言,在這裡面講了一句,血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而《內經》講血氣,我們在前面定義血氣的時候,指氣和血,指血。就這個判斷,我們推理出來,在這裡面著重又強調,在血的生理功能裡面又強調,血是維持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希望同學們在理解這個的時候,首先對中醫理論在各個不同章節,在不同環境下所得出的結論;同時還要從整體來認識,否則會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第三節 精

一、精的基本概念

下面我們講第三節,精。第一、講精的基本概念。在講精的基本概念的時候,我們再一次來複習一下,精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也就是說在中國古代哲學當中它的含義以及中醫學當中的含義。(一)我們再一次複習精的哲學含義。在中國古代哲學中,以管子為代表稱之為精氣論者,就是在中國古代哲學氣一元論的哲學學術發展過程中,以管子為代表,將氣規定為精氣,規定為精。所以在中國古代哲學史當中,氣學發展過程中,把氣、精、精氣作為同義語來處理的。也就是說,在中國古代文化當中,氣、精氣、精混稱。

  (二)精的醫學意義。在中醫文獻當中,精是一個多義詞。也就是說它含有多種義項,在不同的語境下,它用不同的方法定義。(1)按照中醫學的氣一元論,也就是說在中醫學的氣學發展過程中,受中國古代哲學的影響,也常常將氣、精、精氣混稱。這一點同學們在閱讀歷代文獻的時候,就會有進一步的體會,特別是將來學習《內經》的時候。(2)在中醫理論體系當中,也就是說在氣血津液當中,中醫學又規定,精,氣與精是有區別的,它們什麼關係呢?精是由氣而派生的。注意這個前提,這個前提是在氣血精津液學說當中,就氣血精津液之間的化生,以化生而言,氣是決定的,第一位的,所以精是由氣化生的。就有形和無形,屬陰屬陽而言,氣無形而精有質,氣屬陽而精屬陰。即在中醫學氣血精津液這個學說當中,精與氣是有區別的。

  (三)在中醫文獻當中,精、精氣的內涵。那就是說,我要求同學們必須掌握的定義:它的義項。第一個義項是指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的泛稱。注意它是個泛稱,就是泛指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包括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也就是生殖之精和臟腑之精。在中醫的文獻當中,中醫理論體系當中,精的含義,精和精氣,它的內涵指這個說的。它的外延是基本物質,它的內涵是什麼呢?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具體說來包括生殖之精和臟腑之精。根據中醫文獻精、精氣的內涵,我們把它抽象出來,加以定義,那就要求同學們必須牢牢記住。

(四)精的基本含義。(1)廣義的含義,也可以稱為廣義的精,是它的泛義。精泛指由氣血化生的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精微物質。這個定義,從三個要素來說。①講了精與氣的關係,就是由氣而化生,這是第一點,大家要記住。②它有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作用。③它的外延,是精微物質。我們在講第三個問題的時候,在中醫文獻當中,精、精氣內涵是講基本物質,是從更抽象的層次、更概括的語言來表達的。把這個基本落實到具體的物質,基本物質,什麼樣的物質?就是精微物質。這兩者,精微和基本,精微對基本又進一步描述使它更加具體化。(2)狹義的精,僅僅是指腎臟所藏的精,是生殖之精,是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機能的基本物質。把基本也可以換為精微兩個字,精微物質。精的基本含義,廣義和狹義這是同學們必須熟練掌握的。同時根據我們前面所講的,在中醫學的氣一元論當中,精、氣、精氣統一、在中醫文獻當中,精、精氣的內涵是指什麼呢?從它的外延就是物質,注意是基本物質;它的內涵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也就是說,一它是構成人體的物質。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具體包括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在這個基礎上來記憶精的最基本含義。

二、精的生成

第二、講精的生成。人體之精從整體來說,是根源於先天而充養於後天。所以從精的物質來源分,分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為什麼說它的主要來源,一來源於先天之精呢?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我們前面講過腎藏精的時候,人,男性和女性,隨著腎氣的不斷充盛,進入青春期,女性經血溢瀉,男子按時排精,男女交媾,胎孕乃成,這個精,就這個意義講是生命的本始物質。人體內的精,(1)源於父母的,形成生命的本始物質。(2)在先天中,從胚胎形成到出生之前,生命已經形成了,形體在逐漸發育。在沒有出生之前這個階段,胎兒是在母體中通過胞宮之血為胎兒的發育提供營養物質,而胞宮的血來源於母體五臟六腑之精。所以精的生成,先天之精,包括生命的本始物質,用我們現代語言來說,和精有關,稟受於父母。二是指出生之前胎兒所吸收的營養物質,其中是指母體五臟六腑之精,這是先天之精的成分。在胎兒生命形成以後,又不斷的獲取,從胞宮中不斷的獲得營養物質,形成了他自身的先天之精,秘藏於腎。後天之精,人出生以後到死亡這個生命歷程過程中,主要靠攝取食物、呼吸與外界之間進行轉換,與五臟六腑之精密切相關。其中強調水谷的作用,攝食,就這個意義來說後天之精主要源於脾胃所化的水谷精微,但它是在人體五臟六腑之精的基礎上,突出強調脾胃的水谷精微。這就是人體之精它根源於先天,充養於後天,先天和後天,彼此相須,相輔相成,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精微物質。

三、精的主要生理功能

  第三、講精的主要生理功能。(一)具有繁衍生殖作用,這主要是指生殖之精而言。我們在腎藏精,精的生理功能那一節,已經講到腎的精具有生殖繁衍的作用。它的機制是通過腎所派生的天癸而發揮作用的。(二)它具有促進生長發育的作用。人體的精氣促進生長發育,不僅僅是狹義的生殖之精,這個精是指廣義的腎所藏的精,既有生殖之精也有五臟六腑之精,是指腎所藏的精而言。我們講腎所藏精的生理功能,第一個講人的生長壯老已,是伴隨著精氣的不充盛——比較充盛——充盛,而後逐漸衰少乃至於絕竭,是伴隨著這樣一個運動,精氣的這樣一個變化過程,反映出來生長狀老已的生命歷程。就這個意義說,精具有促進生長發育的作用。(三)生髓化血,是指精能夠生髓,髓化血而言,我們在前面講血液的生成過程中已經講到。根據這樣一個原理,中醫學又得出一個結論叫精血同源。又根據精血同源這樣一個原理或者這樣一個理論,中醫學在治療血液疾病的時候,就是血液生成障礙的時候,除了從脾入手之外,又有從腎入手,採用補腎填精的方法來治療血虛。比如當前我們中醫學對於貧血,對再障的治療,一、從脾入手;二、從腎入手。(四)濡潤臟腑,濡潤臟腑就是對臟腑提供營養的作用。所以精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精微物質,精包括了先天之精和五臟六腑之精。這些精微物質,人出生以後,都儲藏在腎。儲藏在腎,當機體活動需要的時候,又由腎及時輸送出去,叫做疏泄以時。腎主閉藏要藏精,保存腎有足夠的維持生命活動的精微物質。一旦生命活動需要,它又疏泄以時,及時的疏泄出去,供給全身各個臟腑生理活動的需要。就這個意義講,它有濡潤臟腑的功能,為各個臟腑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保證維持人體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五髒的生理功能正常,表現為第二點,使五臟六腑之精產生,源源不斷的產生,五臟六腑之精相續不絕。

  講第四節,講津液。津液是氣血精津液之一,換句話說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之一。一、講津液的基本概念。在中醫理論當中,津液的含義,內涵,換句話從中醫來說它有兩個義項,我們在這裡規定它的含義:一個是津液的本義,津液的本義泛指一切體液及其代謝產物。大家注意,一切體液及其代謝產物。從《諸病源候論》開始,就這樣定義。它除了指人的一切正常體液之外,還包括代謝產物,汙和尿也屬於津液的範圍。所以中醫學又稱膀胱為津液之腑,稱莖垂、陰莖為津液之道,汗、尿、淚這些都屬於津液範疇,特別是汗和尿,那麼汗和尿指代謝產物而言,這是它的本來意義。我們現代中醫基礎理論,在這個定義的基礎之上,主要是指人體正常水液的總稱,包括臟腑組織的內在體液及正常的分泌物。就把本義裡面的代謝產物分離出去了,就是說把津液本義的外延進一步縮小。泛指一切體液,本義裡面取它這個義項作為我們津液的今義定義的內涵和外延。要求同學們記住的,是津液的現代意義,就是現今意義,不使用它的本義。那麼這樣來定義津液的含義,來對津液進行定義,是否是矛盾的呢?是否是概念有歧義呢?請同學們注意,科學概念它是隨著人們的認識,科學、學科的發展不斷發生變化的。就是對任何一個概念下定義,它的內涵和外延是個動態變化的,這是一。第二、隨著科學的發展,雖然同一個相同的語言符號,可以表達不同的內涵。也就是說在科學發展過程中,經典的科學術語,它的內涵,隨著科學的發展,那麼後世可以把經典的表述概念的文字元號,僅僅取文字元號,而對它的內涵和外延,就它的定義,重新加以定義,這是科學發展規律的必然現象。這也是從正確理解中醫學概念,必須掌握的一個思想,它符合科學發展的規律,今後也是如此。我們現在定義今義,這樣來表述,那隨著中醫理論的發展,對津液的認識不斷的深化,那麼這個定義也要不斷的發生變化。打出這個示意圖,是從本義,總體來說包括了本義。第二、把它的本義,汗尿去掉,就是今義。記住,重點記住今義,其次了解它的本義。中醫注意在理論上常常又把津和液兩者區別開來,認識它。津液本來是用兩個漢字作一個科學術語出現的。那麼在理論上中醫歷代文獻又常常將津和液把它區別開來。它倆的聯繫,它倆共同的基礎是什麼呢?它們兩個同源於水谷精微,都靠脾胃所化生,這一點是有共同的物質基礎。根據它們的性狀、分布和陰陽屬性,又把津和液加以區別。從性狀上看,津,輕清稀薄,流動性大;而液,濁重稠粘,流動性小。分布,津主要分布在皮膚孔竅之間;而液灌注到關節和顱腔等處。三、作用,津它主要是滋潤肌肉皮膚孔竅;而液它的作用是滑利關節,補益腦髓。就陰陽講,津屬陽,液屬陰。同學們作一般了解就可以了。我們現在應用它的時候常常是津液並稱,不作嚴格的劃分,這從理論上按照陰陽這個概念,把津和液作這樣的聯繫和區別。從性狀、分布、作用、屬性將二者區別開來,它們同源於水谷精微,都靠脾胃所化生,津和液兩者還可以互相轉化,這是它們的聯繫。性狀、分布、作用、屬性二者還有一定的區別。在掌握的時候,主要掌握津液的概念,在此基礎上認識到現代中醫理論,津和液一般不作嚴格的區分。這節課到這裡。

第35 講 津液(二):生成、輸布、排泄、生理功能 氣與血的關係

同學們現在開始上課,上一節我們講了血和津液的概念、血的生成及其機制以及主要生理功能。

第四節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我們接著往下講津液的生成。要求同學們記住津液,就是現代意義的津液的含義,津液的本義作一般的了解。

二、津液的代謝

津液的代謝:(一)津液的生成。津液的物質基礎主要來源於飲食水谷,它的形成過程,也就是它的生成過程,依賴五髒的整體調節,就是靠臟腑生理功能整體調節,才能完成這樣一個生理過程。其中以脾、胃為主,由小腸、大腸等臟腑來完成,通過對飲食水谷的消化吸收,最終形成人體所需要的水液,津液。也就是說津液的生成以水谷精微為主要的物質基礎,通過五髒的整體調節,以脾、胃、大腸、小腸等臟腑為主,完成由飲食水谷化生津液的過程。津液生成的必要條件:一、飲食水谷的飲,我們稱之為水飲要充足。二、臟腑功能要正常。請同學們注意,我們在這裡講津液,前面在講水液代謝,在講脾主運化水谷精微,都屢次提到人體的水液,人體的津液,實際上津液是在飲食水谷的運化過程中與水谷精微同時產生的。

  (二)津液的輸布。我們在前面講水液代謝的過程中,講到了水液代謝的調節,一靠五臟整體調節,二其中以肺、脾、腎為主。調節過程實際上也就是津液的調節過程。下面具體講津液是怎樣進行輸布的。根據上面我們複習水液代謝的調節過程,我們可以知道,津液的輸布是由肺、脾、腎、心、肝、三焦等臟腑綜合作用而完成的,它為什麼省略了大腸、小腸呢?我們前面在講臟腑之間的關係,臟腑生理功能里提到,中醫學把小腸主液、大腸主津,它們的功能都囊括在脾的功能之下。所以我們強調是以肺、脾、腎為主。而三焦是作為一個孤臟,是作為水液運行的通道而出現的。具體輸布的機制:(1)靠脾運化水液,通過升清轉輸作用將津液輸布到全身去。(2)依靠肺主行水的作用,通過宣發肅降保證水道通調,完成津液的輸布的。(3)腎主水液的作用,依靠腎蒸騰氣化作用,作為全身津液輸布的一個根本,來調節人體的津液的平衡。(4)肝主疏泄的功能。我們在講肝主疏泄的時候,講到肝能夠疏通水道,調節水液代謝,肝主疏泄通過調暢氣機,使三焦水道通暢,稱之為氣行則水行,保證三焦水道通暢,來參與津液的輸布。而三焦是水液的通道,被稱為決瀆之官,在肺、脾、腎三臟為主的五臟系統調節下,水液正常輸布必須有一個通道,它的通道就是三焦。只有以肺、脾、腎為主的臟腑功能正常,這個三焦的通道才能暢行無阻,保證它執行決瀆的作用。除此之外,心通過心主血脈,也參與了津液的輸布。因為血,它的化生其中一個機制,是由津液化生為血。換句話說,津液是構成血液的一個重要成分。換而言之,血液當中有津液。那麼通過心主血脈的功能,使津液同血一起運行於脈中,輸布到全身。這就是津液輸布的機制,是通過以肺、脾、腎為主的五臟系統整體調節的結果。

(三)津液的排泄。津液的排泄,就參與調節的臟腑而言,以肺、脾、腎、膀胱、大腸為主。排泄的方式,一通過呼吸排出去,二通過汗排出去,三通過尿排出去,四通過大便排出去。雖然我們指出津液的排泄是由肺、腎、膀胱、大腸、脾等,同學們在掌握的時候,要把津液的排泄,前面講津液的輸布,要和水液代謝調節聯繫起來,一併來認識。那麼津液的排泄也是同樣道理,一定是在掌握了水液代謝的調節機制的基礎上,來理解津液的排泄。那麼肺、脾、腎為主,我們這裡著重從它的代謝產物看,它和哪些臟器有關。它是五臟系統的整體調節,通過它的代謝產物來理解和哪臟、腑關係最為密切。這個示意圖就是津液輸布排泄示意圖。(1)我們看呼吸,通過呼吸排出水液——津液;通過汗排出津液;通過尿(排出)津液;通過大便排出津液。肺,通過肺主行水的作用,通過它的宣發作用,把津液輸布到全身。通過宣發衛氣,使皮膚的汗孔,最終代謝產物,以汗的形式排泄出去。這個汗孔又叫氣門,它要通過呼吸來調節,就是說通過呼吸道和汗液來排泄代謝產物。尿是津液排泄的主要產物,也就是說尿液的排泄標誌著津液的排泄。用現代語言,講尿是一個指標,津液排泄的指標。尿是怎麼形成的?是靠肺、脾、腎三臟,以這三臟為主完成津液的輸布過程,最終代謝產物,由腎到膀胱,形成尿液。最後一個(津液排出的)指標,也就是排泄方式,通過大便來完成。水飲經口到達胃以後,通過胃受納腐熟,我們前面講是胃受納腐熟以後到脾,靠脾的運化水液,運化水谷精微來完成的。在中醫理論當中,小腸、大腸的功能隸屬於脾之下,屬於脾運化範疇。那麼小腸和大腸參與水液代謝的調節,換句話說參與津液代謝的調節,是通過小腸主液、大腸主津來實施的。那麼最終通過大腸主津的作用,再一次的對水液,大腸所包含的水液、津液進行代謝。把對機體有用的那部分稱之為津液,重新回到體內進行利用,最終形成糞便,這裡面包括水液的代謝產物。所以說津液的排泄形式,通過呼吸、汗、尿、大便來完成的。到此,我們講了水液代謝的調節過程和機制,講了津液代謝的過程和機制,同學們在複習的時候把兩者統一起來,但是又要區別開來。生成主要是哪些臟腑參與?輸布通過哪些臟腑,什麼機制來完成的?排泄主要依賴哪些臟腑,通過什麼機制來完成?這兩者具有共同的地方,每個臟腑在具體調節津液代謝過程中通過哪個功能,哪一個環節來參與的。這就是它們之間的區別。

三、津液的生理功能

下面講津液的生理功能。(一)津液作為人體正常的水液,對人體有滋潤、營養作用,怎樣來理解呢?從宏觀上同學們用陰陽的觀點來理解它,津液同屬陰液的範疇,人要臟腑正常,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必須陰陽和合。這個陰,這個範疇,作為具體物質來說,我們前面講過血,這裡講的陰液都屬於陰的範疇。就這個意義講,臟腑的陰要和臟腑的陽處於和合狀態。具體物質形態,精、血和津液,所以說它們有滋潤濡養髒的作用。(二)具有化生血液的作用。前面講過,津液是化生血液的成分之一。津液進入血中,通過什麼機制完成的呢?前面講過是通過心和肺來完成的。將來同學們在學習《經絡學》的時候,在《經絡學》中會講到「津液通過孫絡滲於血脈之中」,有這麼一句話,「通過孫絡滲於血脈之中」。將來在學習《經絡學》的時候,學習臨床課,學習《針灸學》的時候,老師會進一步講。我們這裡只要求同學們知道,津液是化生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物質基礎之一就可以了。就這個意義講它化生血液。(三)能夠調節體內的陰陽,也調節體內外的陰陽平衡。我們前面講滋潤濡養作用,作為陰液,津液。講過血液,它們都屬於臟腑之陰,人體之陰的範疇。人體必須是陰陽和合,那就是說保持人體的陰陽勻平,通過具體物質津液和血液的參與。那麼津液呢?通過化生血液和發揮它自身的作用來參與調節,就這個意義講,它調節體內的陰陽。津液還有調節人體內外陰陽平衡的作用。我們前面講五臟四時相通應的原理的時候,反覆強調一句話,「人體臟腑的陰陽要與四時的陰陽相通融」。在講整體觀念的時候,又講人與環境是一個統一體,人通過自身的調節機制,保持與外界環境陰陽消長變化相一致。我們在這裡講津液的功能,它不僅能夠調節人體的自身的陰陽平衡,它還能夠調節機體和外界環境的陰陽平衡。比如汗,人體通過衛氣肌表的汗的作用,人機體在四季過程中,隨著氣候的溫暖的變化,常常以汗,甚至汗和尿排泄的多寡,來調節機體的陰陽平衡和機體與環境的陰陽平衡。同學們都知道,人們在夏季的時候容易出汗,而到冬季的時候,容易少汗。那麼機體通過汗液的形式,來調節機體內的陰陽與夏、冬外界的陰陽的平衡狀態。就這個意義說津液不僅調節體內的陰陽平衡,也參與調節體內外的陰陽平衡。(四)它有排泄體內代謝產物的作用。我們前面在講津液的排泄方式的時候,濁氣,呼吸道 吸清呼濁,呼出濁氣——人體內的代謝產物之一。汗、尿、大便,都是人體的代謝產物。所以津液的作用還把人體內的代謝產物,就是最終的代謝產物以液體的形式排出體外,這也是津液的一個作用。除此以外,將來我們在講氣血津液關係的時候,還會講到,津液還有一功能,叫津能載氣。就是人體之氣在運行過程中,不僅是以血為載體,也要以津液為載體。這個功能將來我們在講氣血津液之間的關係的時候再進一步講述。如果把那一節學完了,最後問同學們津液有哪些功能呢?一滋潤濡養,二化生血液,三調節陰陽,四、排泄廢物,五,津能載氣。津液這節,主要是講津液的概念,至於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要求同學們作為了解。在此基礎上,將水液代謝的過程一併起來,來加深對水液代謝調節過程的理解,其次掌握津液的生理功能。

四、五臟化液

最後學習一個概念,即第四個問題講五臟化液,這就是從五臟整體調節這個角度來說的。那麼一、要求同學們掌握定義。二、掌握幾個判斷。其一、五臟化液的概念,什麼叫做五臟化液?首先講一講什麼叫五液?在中醫理論當中,五液,是汗、涕、淚、涎、唾五種分泌物或排泄物的統稱。因為汗、涕、淚、涎、唾這五種分泌物和排泄物是分別由五臟所化生的。因此又可以稱之為五臟化液,或者說叫做五臟化五液。具體言之,就是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這是第一、要求同學們掌握什麼叫五液,什麼叫做五臟化液,或者叫五臟化五液,掌握兩個概念。其二、就五臟和五液的關係。我們定義的時候,已經講到了它的關係了,要求同學們記住五個判斷,也就是五個原理。講到這五個原理,就是「汗為心之液,涕為肺之液,涎為脾之液,淚為肝之液,唾為腎之液」。在掌握這五個判斷的時候,請同學們複習「五行學說」那一節對事物五行屬性的分類。那麼汗、涕、涎、淚、唾分別隸屬於五臟系統,整體從事物屬性分類的時候,那麼這個結論就出來了。在這個基礎上記汗為心之液。說一說汗為心之液它的實踐意義。(一)什麼叫做汗?中醫學認為汗是通過機體的陽氣作用以後,由汗孔排出的液體。在《內經》裡面有一個經典的結論叫「陽加於陰謂之汗」。我們用現代語言,在中醫基礎理論表述汗,汗液是津液通過陽氣的作用從玄府排出的液體稱之為汗,這是一。(二)汗是由津液化生而來,轉化而來的,津液是構成血液的組成部分。就這個意義講,血與汗、與津液有密切關係。先是血和津液有關,津液轉化為汗。因此得出結論,汗與血發生關係。兩者之間什麼關係呢?它們同源於水谷精微,所以中醫學又有血汗同源之說。它的實踐意義在於發汗過多就會損傷血液,在血液虧少這種病理情況下,儘管需要發汗,也要慎發汗。將來在講氣血津液的關係的時候再進一步來講它的意義,在這裡提示大家為什麼要記住汗為心液這樣一個原理,或者這樣一個判斷。它不僅有理論意義,還有實踐意義。理論上同學必須明確,為什麼說汗為心之液?從津液、血汗之間的關係來得出結論,它有什麼實踐意義?涕為肺之液,涕是鼻內分泌的粘液,它有濡養鼻竅的作用。所以在肺發生病理變化的時候,會表現為涕分泌的改變,質和量的改變。所以我們在臨床當中常常從五液的性狀來判斷肺的寒熱虛實。涎為脾之液,中醫理論認為唾液中較清稀的部分稱做涎,它有保護清潔口腔的作用,有利於吞咽。在正常的情況下,這個涎液應該是量充足又不溢於口外。在異常情況下,常常會出現涎急劇的增加,甚至由口流出。根據涎和脾的關係,中醫學就判斷,脾胃的功能失常,在兒科裡面,是一個獨立疾病出現的,判斷小兒的消化功能如何?有的小孩,用普通話說叫流口水,那麼流口水的小孩中醫說什麼呢?叫做和脾胃功能有關。那麼根據什麼來判斷呢?涎為脾之液。淚是眼正常的分泌物,它有滋潤保護眼的功能,淚液的分泌既不應該多,也不應該少,性狀既不稠又不稀薄。在這種情況下才能起到保護眼睛的作用。淚液的分泌異常,可以由此判斷肝臟的功能如何。肝開竅於目,淚以養目,所以肝與淚發生關係,在生理、病理上發生關係。唾為腎之液,這是把唾液一分為二、中醫在理論上分為涎分為唾,把涎歸之於脾,唾歸之於腎。前面講涎的時候,唾液當中較清稀者,那麼唾就是唾液當中較稠濁者。在理論上把它這樣分。分別歸屬於兩臟,它和涎同樣具有相同的功能,保護口腔、參與吞咽和溶解食物。中醫學把它放在腎裡面,有什麼意義呢?將來同學們學習《養生學》的時候講保精固腎這種方法,按這個原則,根據調精學派的理論,採用保精護腎這樣一種方法、原則進行養生的時候,常常有一個方法,吞咽津唾,自己吞津,唾液分泌出來以後然後咽下去,這個叫吞津。就《養生學》來說,吞津的作用只在養腎保腎精。將來在學習氣功的時候,學《養生學》當中的氣功學,其中有一個方法就是吞津,它有這樣一個指導意義。在實踐上,在中醫臨床實踐當中,常常把涎和唾統一起來,就像我們剛才講津液的時候,在理論上把兩者分開來,在實踐應用上中醫學常常把兩者統一起來,不再細分涎和唾。五臟化五液,要求同學們掌握什麼叫五液、什麼叫五臟化五液,然後記住五液和五髒的關係,記住這幾個原理或者叫幾個判斷,同時它們的實踐意義,作一般的了解。

第五節 氣血精津液的關係

下面講氣血津液的最後一節,即氣血精津液之間的關係。本章開始就強調,氣血精津液就生命物質而言,它們處於同一系統,這是第一。第二、我們又講氣血精津液五者本源於氣,互相化生。已經講到了它們之間的關係的同一性,本源於氣,本源於水谷精微。第三、我們分別講了氣血精津液它們的各自的主要物質來源,它們的生理功能,它們在生成運行過程中的五臟調節機制。通過這樣幾個方面又進一步來說明了氣血精津液之間的區別。前兩者強調是它們的聯繫,後者是強調它們之間的區別。所以同學們學到這裡應該從整體上,作為這樣一個整體的生命物質系統,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其中主要是氣血的關係。

一、氣與血的關係

這一節同學們重點掌握氣血的關係,我們前面曾經提到,中醫學用氣血這個術語,作為人體基本生命物質的代稱,常常就這個意義使用氣血這兩個字。那麼氣為陽、血為陰,又常常從「陰陽勻平,命曰平人」這個角度來強調,作為生命物質而言,強調氣血之間的關係,來體現論證人體的陰陽之間的關係。所以把學習的重點放在氣血的關係。氣血的關係,包括哪些關係呢?一記住兩個原理就是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是氣對血作用的概稱。氣對血有什麼作用呢?用中醫一句話,就是一個判斷說出來,表達出來叫氣為血之帥。那麼氣為血之帥包括了哪些內涵呢?

(一)氣能生血。怎樣來理解氣能生血?(1)氣作為物質含義而言,它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血、精、津液都是由它所化生的。就這個意義講,氣能生血。(2)就氣,中醫學者說這個氣,人體之氣它是精微物質,同時它又體現了人體的生理功能。我們在講心主血脈,肺助心行血,脾統攝血液,肝藏血的時候都講到血液在體內的運行、在體內的化生要依賴於五臟系統的生理功能正常,才能夠源源不斷的為血液的生成提供充足的物質來源。氣能生血第二層意思,是從作為五臟系統生理功能正常的一個標準來理解的。就這兩個意義來說氣能生血。在這裡進一步強調,對中醫學的氣不能僅僅理解為僅是物質,它的內涵僅有物質意義,它不具有生理功能的含義。在這裡給大家舉個例子,有興趣的同學將來涉獵一點自然科學,特別是物理學,宇宙學的最新的前沿的知識。同學們都能講出來波粒二象性,講場。現代宇宙學提出一個概念叫暗物質,什麼叫暗物質呢?應用現代自然科學直接觀察物質運動的所有手段和儀器,觀察不到具體這個物質,這個粒子是中子、核子,還有是夸克啊?不知道,看不著,但是確能夠通過儀器觀測出來,直接看不到的結構所反映的功能效應,舉這個例子只在幫助同學們聯想如何來理解中醫的這個氣,似乎是中醫的這個氣非常不好理解。強調它是物質,你又強調考察它的時候又是著重從它的功能,從它產生的效應來考察。現代宇宙學的暗物質,拿暗物質這樣一個定義也可以作一種類比,來幫助大家理解中醫氣這個概念,這是一、講氣能生血。

(二)氣能行血,我們在講氣它有推動作用的時候,已經講到了它能夠動推動血液的循環往複,營周不休的循行。氣與血相比,氣為陽、血為陰,陽氣,血液循行要靠陽氣的推動,從整體是這樣來理解。那具體的機制要通過臟腑的功能來實現。把心作為血液循行的第一個動力,我們強調陽氣充沛。肺呢?肺氣有助心行血的作用。脾氣呢?有統攝血液,保證血液不溢於脈外的作用。肝呢?肝的疏泄和藏血構成陰陽平衡,保證行使肝攝血的作用,使血不溢於脈外。而腎呢?腎陰腎陽為人體五臟系統中諸陰諸陽之本,保證五臟系統都處於正常的生理狀態下,才能行使行血的作用。嚴格來說五臟系統通過這些機制來參與行血的作用。把它再高度的概括稱之為氣能行血。狹義的解釋就是氣通過它的推動作用,來推動血液的循行。中醫有一句話叫「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滯」,說「氣有一息之不運,則血有一息之不行」。氣和血強調是氣的作用,大家注意強調氣的動力作用。(三)氣能攝血。氣通過它的固攝作用,保證血液在脈道內運行而不溢出脈外。具體在此基礎上,具體的機制,我們講了攝血的機制,脾統攝血液,不僅如此還講到肝攝血。至少在五臟系統中,要記住這兩臟器特別是脾直接的參與攝血作用,這是一。第二、氣所以能發揮攝血的作用,具體來說也是通過五髒的功能活動來實現的。後面這句話強調這樣一個理論,這樣一個機制,旨在告訴我們出血性疾患不僅僅只責之於脾,或者是責之於脾和肝,和五髒的功能活動都相關。

大家學習到這裡的時候,(1)每一種機制都是從五臟來調節的,體現中醫的整體觀的。它又特殊強調某一臟某一腑,在某個機制發揮什麼作用,那就是說治療又有所重點。用這樣一個理論來體現了中醫學的思想,在實踐上也要體現這個思想。這樣的話,把理論和實踐才能統一起來。在這裡面說氣為血之帥包括了氣能生血,氣能行血,氣能攝血,這樣三重含義,要求同學們牢牢記住。至於它的病理和治療意義,僅供同學們參考,讓同學們參考。今後在學習病機的時候,學治療的時候還要進一步來理解。在這裡這個表,旨在幫助同學們認識到這個理論解釋病理現象時候有什麼意義?在指導臨床治療的時候有什麼意義?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講生理旨在從理論上闡述氣能生血、行血、攝血,它們是怎樣說明氣化作用的,從道理說清楚。(2)講這一個理論有什麼意義?而且前面講的是理論意義,後面強調的是實踐意義。怎樣用這樣一個理論來解釋病理現象呢?來指導臨床對疾病的治療?把理論和實踐密切結合起來。它也提示同學們在學習《中醫基礎理論》的時候,第一步先把理論意義搞清楚,就是說部份搞清楚,中醫怎麼解釋某一個原理?再簡單點就是說為什麼?是什麼?為什麼?在此基礎上再去理解有什麼用。學習知識,是什麼?為什麼?有什麼用?

氣對血的關係,表現為生血、行血、攝血,而血對氣的關係呢?概括為血為氣之母。血對氣的關係表現在兩個方面:(一)血能生氣。就是說血和氣它們有互相轉化,相互化生,血還可以生氣,血脈中運行的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那麼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我們在講氣的組成部分的時候,它包括先天之氣、後天之氣。從精那個角度講,就包括先天的精氣和後天的精氣。換句話說後天生下來以後,在血液循行當中包括的五臟六腑的精氣。那麼血液裡面含有五臟六腑的精氣,我沒有講氣,全身之氣的生成,包括肺吸入的清氣,脾胃的水谷精氣,腎所藏的精氣,那麼這些精氣都隨著血的運行在全身運行。就這個意義說血能生氣,就是血中含有水谷精微、含有營氣、含有水谷精氣、含有先天之氣。就這個意義講,講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血對氣而言,它能生氣。把它概括再抽象出來,陰陽。就是陽化氣,陰成形,兩者是相互消長,相互化生的。用張景岳的話說本自互生,就是互相化生。講氣對血的時候,氣能生血。本自互生。氣能生血,講氣對血的化生作用。講到這裡面血對氣它在生理學上稱之為血能生氣。它在生理上,血旺者氣也盛。它體現了兩者同時旺,就是都保持正常的生理狀態。(二)血能載氣,一從陰陽學說來說,陰陽對立互根,氣為陽、血為陰,一陰一陽,既對立又互根。兩者強調的是,一者是陰液,在這裡屬血,說血有形而氣無形,如果把它換成陰陽呢?那麼陰靜陽動,所以中醫學認為氣無形主動,陰有形主靜。血有形則靜。那麼只有動靜統一、動靜互涵才能保證氣血運行正常。這兩者,血和氣相比較而言,強調血的靜。只有處於寧靜狀態,和氣相比較而言叫靜,叫寧謐,血才能夠在經脈當中正常循行,而不至於妄行於脈外。就這個意義講,稱血對氣而言,血能載氣,用現代語言說就是血是氣的載體。換言之,氣必須依附於血液而循行,兩者相即不離。最後記住一句,血能載氣,用現代語言說就是血是氣的載體,這就是血為氣之母它的含義。在中醫文獻當中,在傳統上常常就講血為氣之母,血能載氣,不講生氣的作用。按照現代的中醫基礎理論,我們從陰陽對立統一、陰陽勻平意味著健康這個角度,意味著陰平陽秘謂之平人這樣一個理論依據,我們來看氣和血的關係,血與氣的關係。那麼氣和血的關係,實際上就是反映陰陽之間的關係。它有對立互根、消長和轉化的作用。

  這節課就講到這裡。

第36 講 氣與精、津液的關係 經絡的概念和經絡系統

上一節我們講了氣和血的關係。高度概括起來,就是「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要求同學們必須牢牢記住這個原理,這是我們講氣、血、精、津液關係的重點。

二、氣與精的關係

接著我們往下講,講(第)二、氣與精的關係。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第一點要記住:精之與氣,本自互生,就是互相化生。那具體表現為兩個過程:(一)氣對精而言,氣可化而為精;(二)精對氣而言,精也能化而為氣。把這兩句話總結起來,叫本自互生。它們共同(的)物質基礎,就後天而言,都是水谷精微。但氣與精這兩者相比較,誰為主誰為從呢?根據我們前面的定義,氣是氣、血、精、津液物質系統當中最基本的、最大的概念,血、精、津液都是由氣所化生而來的。就這個意義講,中醫理論強調「精乃氣之子」,這(是)李東垣的話。那就是說,精是由氣所派生的。(氣)從邏輯上說是個大概念。而精呢,應該是氣的下一個概念。從這個判斷,這個原理,也可以從醫學本身去理解管子這句話,說「精者,氣之精也」,這是精與氣的關係。

三、氣與津液的關係

第三講氣與津液的關係。把「津液」換成一個字——「水」,就是「氣和水」的關係。講水,那麼包括了有用和無用的(水)。這裡面,津液(指)人體正常水液的總稱。(一)氣對津的關係,也就是氣與津的關係,以氣為主體。氣與津的關係,它包括三個內涵:(1)氣能生津。理解氣能生津這樣一個原理從兩個方面來理解。①將氣和津液放在同一物質系統而言,氣是化生津液的物質基礎,說氣是最本原的,稱之為氣能生津。這是在這裡面講第一點的機制,是強調氣的物質基礎。②要重視人體之氣它具有功能的含義,也就是說它是物質和功能的統一。那麼氣通過什麼機制來完成化生津液的作用呢?氣通過五臟系統的功能活動體現出來它們的作用,而五臟系統功能活動正常,津液才能正常輸布排泄,才能保證體內有足夠的津液。講這兩個機制,它不僅有理論意義,而且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在處理氣和津液之間關係的時候,在異常狀態下,解釋病理現象,必須把兩者統一起來,這是一。其二、要注意從全身五臟系統功能這個角度來調節津液的生成、輸布、排泄的異常,這再一次強調正確理解生命物質的概念。中醫學的物質概念源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概念。這裡面再一次強調,既從氣作為生命物質系統的最大的概念,血、精、津液都是由氣所派生這個角度,從物質之間相互轉化的角度,來理解它們的關係。同時又不僅僅把氣理解為是一個單純的物質概念,有別於以西方歐洲文化為中心的近代醫學或者是現代醫學,換句話說,西方的物質觀。基於此,又強調人體之氣,我們是通過功能活動來考察的。我們來考察在人的正常生命過程中,津液的正常輸布和排泄體現氣是從功能來考察的,不是氣到底是一個什麼結構。這就是體現了中國人的思維,中醫學的思維方式。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這一點要特別注意的。(2)氣能行津。①我們理解氣本身具有推動作用,能夠推動全身的津液循環往複,營周不休,體現了氣的推動作用。②氣同樣是通過它推動、促進作用,調節津液生成、輸布、代謝的臟腑的功能而實現氣能行津的作用。我們(在)講肝臟的生理功能,講到能夠促進水液代謝里,氣行則水行,氣滯則水停,就是從氣能行津來說的。(3)氣能攝津。我們第一次提到氣能攝津,是在脾氣統攝血液,講陰血這個角度說的。第二次(是)通過講氣的固攝作用,明確提出來,氣具有固攝人體內液態物質不致妄失這樣的作用。其三、同樣的道理,從氣作為全身五臟六腑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它是通過五臟功能活動維持正常狀態下來調節人體內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來行使其氣能攝津的作用。這是第一、氣對津的作用。

(二)津對氣的作用。如何來理解津對氣的作用?(1)我們強調津能載氣,津液是氣的載體。為什麼說津液是氣的載體?這和我們前面講血為氣之母,血能載氣是同樣的道理。津液包括在血液之中,血能載氣,津液是血液的正常組成部分,因此津也能載氣。這是第一點。津對氣的關係,(2)津能生氣。為什麼說津能生氣呢?我們講氣生成的主要物質是水谷精微,津液包括在水谷精微之內,所有的精微物質統稱為精微,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的物質,其中就包括津液在內。這是一。其次,從氣、血、精、津液這個物質系統,我們首先就強調,既本於氣又相互化生,從這幾個方面來理解津對氣的關係。一津能生氣,二津能載氣,重點記津能載氣。那麼氣與津的關係與氣與血的關係,從邏輯上、從它們的關係上,與它相似。你看,氣對血的關係,氣能生血、行血、攝血,把「血」換成「津」,就能生津、行津、攝津。「血為氣之母」,我們講血能生氣,能載氣;把「血」換成「津」,津能生氣、載氣。它的立論最基本的根據,陰陽對立統一、消長和轉化。其中,津能載氣,換成現代的語言,就是津液是氣的載體,用這樣一個原理來解釋在病理情況下,劇烈的吐瀉會出現一個什麼現象呢?病人就會出現精神萎靡,氣短懶言,強調一個「氣短」,把這個現象叫做什麼呢?叫氣虛,嚴重的叫氣脫。根據這樣一個原理,對前面我說的這個病理現象進行解釋,中醫對這個事實進行解釋,又得出了一個結論,叫「吐下之餘,定無完氣」,說劇烈的吐下損失人體大量津液,一定會導致機體的氣不足,氣虛,那就告誡醫生,在固攝津液的時候,也必須保護人體之氣,單純固攝津液是不可以的,這個道理同樣實用於血和氣的關係——血能載氣。劇烈的、短期的大量出血,不僅損失了人體的血液,同時也損失了人體之氣。根據這樣一個事實,中醫學在病理學上又提出一個概念,叫氣隨血脫,把這個「血」換成「液」字,氣隨液脫,出現兩個病理學的概念。將來在(學)病機的時候進一步講,在這裡旨在提示,我們這裡講它的理論意義,這個理論意義有什麼樣的實踐意義。在病理上有啥作用?在治療上有啥作用?在病理上、治療上的實踐意義,將在病機當中,治療最後一章,治療原則裡面去進一步來講述。將來同學們在學《方劑》、《中藥》的時候,通過葯和方來進一步來理解我們上述講的原理。

到此為止,我們講授了氣、血、精、津液這一章。氣、血、精、津液,請同學們注意,是從生命物質系統這個角度講,它們在人體的生命過程中,從生命的形成到出生以後全部生命歷程當中,維持正常的生命過程,它們各扮演了什麼角色。從它們的物質組成,從它們的運行和分布,從它們所表現的生理功能,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來說明生命的基本物質。我們僅僅講了氣、血、精、津液,它們之間怎樣從整體上統一起來,又各自地在生命過程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同時,與前面所學的臟象學說聯繫起來,通過已知的、學過的臟腑的生理功能來論述氣、血、精、津液。與臟腑的關係:(1)都是在五臟整體調節下來發揮它們的作用。(2)氣、血、精、津液分別在它們發揮生理功能的同時,又分別表達了、論述了每一臟每一腑在氣、血、精、津液完成生命活動這個作用的時候,它們各自產生了什麼樣的作用,或者為主,或者為次。關於血和津液的關係,就記住一句話,津血互生,僅此而已。


推薦閱讀:

【101期-分裂主義】我國分裂主義理論研究的現狀及其發展(下)
高職院校治理體系現代化:理論意涵與實現機制
女性主義流派和理論
從「理性vs非(反)理性」到「反思vs自反」:社會理論中現代性診斷範式的流變
中醫臟腑理論實例講解13

TAG:中醫 | 理論 | 中醫基礎理論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