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嵇康,空谷絕響

『薄荷小築』 嵇康,空谷絕響
作者:納蘭_秋提交日期:2009-4-5 09:55:08
body{background:url(http://www.ccysy.com/wlzy/UploadFiles_6377/200706/200761295930429.jpg);} .content {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 COLOR: ; FONT-SIZE: 16px;LINE-HEIGHT:30px;   嵇康,空谷絕響  在後英雄魏晉南北朝時代,出現了一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風流逸士,他就是稽康先生。我們的稽康先生是「竹林七賢」首席代表,有一個不太幸運的童年,老爹早死,老娘改嫁,後來在文學和音律上的造詣都靠他自學成才。稽康是一個性情中人,人緣極好,阮籍、向秀這些風雅之士都是他的至交,他淡泊名利,隱居當陽,打鐵為生,在不危害別人的利益之下想說啥就說啥,想做啥就做啥,過著神仙一般的日子。稽康是不是英雄且不說,但毫無疑問,他是孤獨的,他的靈魂與思想遠遠高於同輩之上,很少有人能夠理解他,這註定他是一個悲劇人物。稽康觸怒了權貴,因為他「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因為他率性而為,嫉惡如仇。就在他39歲那一年,稽康死了,死在小人的讒言之下,死在天地之間,與他一同死去的還有那首千古絕響《廣陵散》。  稽康是天生的隱士  讀者上帝也許要問了,稽康為什麼是個天生的隱士?與他同時代的隱士,還有那些後來的隱士難道就不是天生的隱士了嗎?原因很簡單:稽康早年就有隱士思想,他自始自終都是以出世的心態做入世的事情,而不像別的隱士,在官場上混了一陣子,厭倦了,看破紅塵了,於是歸隱了,比如陶淵明先生;或者一邊做官,一邊歸隱,比如王維先生。  稽康先生是怎麼看破紅塵、隱居山陽的,史書上沒有詳細的記載,反正只要他一出現,我們就知道他是隱士。稽康一直以來都是以隱士的姿態出現在後人面前的,與他一同出現在後人面前的還有他的六個好夥伴,也就是同時期的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加上稽康本人,這七個男人被稱為「竹林七賢」。這七個大老爺們,崇尚老莊哲學,不拘禮法,生性放達,隔三差五的結集在當陽的一個不知道叫什麼名字的竹林里,遊山玩水,把酒當歌,放浪形骸,不知情的人還以為他們是一群瘋子。  稽康在做隱士之前還做了一些其他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我們不得而知,只知道他以前也做過官的,迫於現實,出於無奈,因為他是是曹操的嫡孫女婿,曹操政府要他做魏國的中散大夫,他縱有萬般不願也不得不答應。因為這個緣故,後人都稱嵇康為嵇中散。曹操政府瓦解後,稽康如釋重負,烏龜吃秤砣鐵了心的要做隱士,從此功名利祿與他無關。  從史料上的一些零星記載,在加上我們的旁推兼側敲,可以斷定,稽康是天生的隱士。  根據之一是稽康先生本人的性格,叛逆,特立獨行。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他的思想就超越了那些同齡人,並不是他清高,而是他真覺得與他們沒有共同語言。他曾經上過幾個月的私塾,後來把老師氣走了,因為稽康經常問老師一些刁難古怪的問題,老師招架不住,請辭了。  嵇康,原本不姓嵇,而姓奚。老家是會稽上虞人。少年時期的稽康,性情剛烈,因與地方不合,經常發生衝突,甚至兵戎相見。這時候,稽康的娘惶惶不可終日,她想,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啊,誰受得了這種亡命生活,現在好好的,沒準過會就被躲在暗地的冤家一刀刺死,還是搬了吧。於是帶著稽康遷到譙國一個叫做銍的地方。  在銍境有一座嵇山。奚家就安家於嵇山之側,為了避免仇家追殺,索性連姓也改了,跟嵇山一個姓,姓嵇。  轉眼間,稽康長大成人,這時候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大事的始作俑者就是稽康,稽康不忍看著自己的親娘終日獨守空房,一個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想法如流星般划過稽康的腦際,他要勸老娘改嫁。女人改嫁,自古以來在封建社會是一個禁忌,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可以有一大堆的小老婆,女人就不行,女人就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女人就得從一而終。  當稽康把這個想法告訴老娘的時候,我們可以想像得出稽康的老娘是如何的驚訝,猶如平地一聲雷,稽康的老娘說,這怎麼可以?這萬萬使不得!如果這樣做,我這老臉還往哪裡擱?不被別人的唾沫淹死才怪呢。稽康的老娘說完,怔怔的看著稽康,又摸了摸他的腦袋,懷疑稽康的腦子是不是出了問題。從稽康老娘的言行可以看出,她受封建思想毒害是何其深也。  事情的結果卻出乎意料,稽康竟然勸服了老娘,改嫁到一戶姓喬的人家。稽康怎麼勸說成功的史書上沒有記載,只是說「勸之,母從」。老娘雖然戰戰兢兢的另嫁他人,但心有所戚焉,改嫁的同時也改了姓名,從此與稽康來往甚少,稽康也開始了他的獨立生活。  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少年時期的稽康就對非人性的禮法制度如何痛恨,到了青年時期,他的思想讓所有的人聽了都感到怕怕:「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他看不慣那些所謂的教條禮法,厭惡官場仕途的黑暗與阿諛我詐,他追求的是自然,是天性。總之,一句話,他拒絕與卑鄙小人同流合污,拒絕司馬集團一次又一次的籠絡與徵召。  嵇康是不願做官的。他信仰老莊,而莊子最反對做官。稽康曾在水邊垂釣,司馬昭想要稽康致仕,就派遣兩位大臣先行探尋。大臣說:「魏王願將國事委託給你,願你不辭其勞!」  稽康手握釣竿,頭也不回地說:「莊子說楚國有一隻神龜,已經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裝著它,用巾飾覆蓋著它,珍藏在宗廟裡。那麼這隻神龜是寧願死去,留下殘骸進而得到配享宗廟的尊貴呢,還是寧願活著在泥水裡搖著尾巴吹泡泡?」  大臣說:「寧願活在泥水裡搖著尾巴吹泡泡。」  稽康說:「你們走吧!我願像莊子一樣,做一隻活在水裡吹氣泡的龜。」  司馬昭也算半個伯樂吧,覺得稽康是個人才,一次不行,又數次派人去遊說,只可惜司馬昭有三顧茅廬之心,卻沒有三顧茅廬之行,縱使他的說客巧舌如簧,如何天花亂墜,如何威逼利誘,稽康就是不為之所動。  稽康是個美男子  這邊稽康,見司馬昭一次又一次派人來騷擾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躲到山陽竹林里隱居起來。  隱士也要生活,為了填飽肚子,稽康干起了打鐵的營生。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不需要什麼山珍海味,一日三餐,清茶淡飯,一斤燒刀子,一碟花生米,日子過得滋潤著呢。雖然為了營生,但稽康打鐵很少收錢,他更喜歡人家攜酒而來,與他共飲,如果這樣,他會像個孩子一樣,高興得手舞足蹈。稽康實在是一位一等一的可愛的人士。  稽康的身體力行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其實我們不需要很多錢,生活也可過得很舒適。遺憾的是,當時的人不懂得這個簡單的道理,現在的人也很少懂得這個道理。這使我想起了十九世紀美國的一位大隱士梭羅先生,他以哈佛大學著名教授的身份,在一個山清水秀的偏僻小鎮,在瓦爾登湖邊,幽居在親手蓋的木頭房子里,裡面的傢具也是他親手做的,漁獵、耕耘、沉思、寫作,由此產生了意義深遠的不朽名篇《瓦爾登湖》。他告訴後人:大多數人即便生活在一個較為寬鬆與自由的環境里,也只會讓無知和錯誤糾纏他的一生,讓虛無的幽怨和無休止的為物質財富奔於疲命佔據他的一生,甘美的生命果實卻不能觸手可及。  幸好我們的稽康先生懂得這個道理,如果放在今天,他一定會入選中國十大最具小資情調的人之一,稽康追求的是生命本身的快樂,追求有品位有格調的生活。除了打鐵,稽康還常常不請自來的幫朋友呂安種菜灌園,呂安也是一位名士,在後面的篇幅里我們會更詳細的介紹。  於是在山陽的竹林里出現了這樣一道絕妙的風景:我們的大才子大藝術家兼美男子稽康先生,赤身露體,汗流浹背,用強健有力的臂膀揮舞著鐵鎚,叮噹叮噹的敲打在被燒得通紅的烙鐵上,這叮噹叮噹的聲音穿過幽深的竹林傳到很遠的地方,竟成一支美妙的音樂。  這不,一位大戶人家的女士郊遊至此,就被這美妙的音樂吸引了過來。等她循聲來到稽康打鐵的地方,不禁大失所望,哪有什麼天籟之音,原來是打鐵聲!可是,這位養在深閨里的大女士大失所望之後馬上又驚喜不已,她雖然沒有聽到美妙的音樂,但她看到了令她驚心動魄的美男子:一個身長七尺八寸的男人,古銅色的肌膚,強勁的肌肉,揮舞的臂膀,野性的吆喝,爐火熊熊映照著那張稜角分明英氣逼人的臉……  大戶人家的女士看呆了看痴了,還從來沒有見過這麼英俊的男子,那神態比寶玉看突然從天上掉下的林妹妹有過之而無不及。  稽康忘記了時間,他是在專心致志的打鐵,心無旁騖;大戶人家的女士也忘記了時間,她在聚精會神的欣賞美男,心裡如揣了個小鹿。太陽落山之際,大女士才從夢裡醒來,趁稽康還在打鐵之際,慌慌張張的跑下山了,一邊跑,一邊氣喘吁吁的說,今日所見,此生足矣!  大戶人家的女士說得一點沒錯,稽康是不折不扣的美男子,他的美完全可以把另外一位美男子潘安PK掉。潘安的美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一白面書生,手無縛雞之力,沒有男子氣概,而稽康的美卻是力與美的結合,一種渾然天成的男子氣概。  稽康的美,史書上有很多的記載,嚴肅的《晉書》寫嵇康時在他的容貌上花不少筆墨,說他已達到了「龍章鳳姿、天質自然」的地步。稽康的好朋友山濤曾用如此美好的句子來形  容嵇康(叔夜):「叔夜之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將崩。」  雖然隱居在山陽,但稽康打鐵的事情很快就像一顆炸彈在當時的知識分子階層當中炸開了,飛語流長加各種指責聲很快傳到了稽康的耳朵,那些所謂的知識分子又是捶胸又是跺腳,嚷嚷說稽康在丟他們的臉!在他們看來,讀書致仕理所應當,滿腹經綸卻干下賤活,實在是想不通。  中國人害怕極了人言,這是愛面子愛名聲的老毛病。聰明的人不怕。稽康是一個聰明人,他明白自己在做什麼,自己需要什麼,他明白什麼是錯,什麼是對;什麼是流言,什麼是確鑿;什麼是關心,什麼是八卦;什麼是可貴的批評,什麼是無恥的污衊。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無謂的爭辯與惶恐是徒勞。在非議如潮之下,稽康如泰山般巍巍不可動,依然故我,依然哐當哐當的打鐵。  陪伴他打鐵的,又是一個大名人。此人名曰向秀,文章寫得好,精通莊子,名聲遠播。他是嵇康的鐵杆子朋友。他聽說嵇康去山陽打鐵了,二話不說便尋了來,一起埋頭作業。兩位文章秀手,竟然一起干粗活,自成一景。  二人一起打鐵之時,不喜歡論人曲直,故言語不多。唯一的話題便是朋友,無非阮籍、呂安、山濤幾人而已。呂安的哥哥呂巽,關係也不錯。野朴之中,雖寂寥難任,但自有友情的慰藉。此種情誼近乎淡泊。  得罪權貴,氣走鍾會  竹林七賢出了名,稽康也出了名,正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盛名之下肯定有很多人來騷擾,那時候沒有報紙沒有網路沒有電視,不能傳播緋聞,不能惡搞,只好親自前去拜訪。  話說有那麼一天,稽康和向秀正在炎炎烈日下,赤膊打鐵,叮噹聲不絕於耳。嵇康的臉龐,因烈火熾烤的緣故,黑鋥鋥亮堂堂。正在此時,忽見一支華貴車隊,衣服艷麗冠蓋飄舉,迤邐而來。為首的正是當時紅得發紫的貴家公子哥鍾會。  鍾會是大書法家鍾繇的兒子,鍾繇做過魏國太輔,而鍾會本身也博學多才。鍾會年輕之時,嵇康早已聲名隆盛,鍾會素來景仰。鍾會曾著《四本論》,很想讓嵇康評點,但因缺乏勇氣,只敢悄悄地把文章塞在嵇康住處的窗隙。  曾經羞怯的鐘會,如今乃是司馬昭面前的紅人。他聽說嵇康在洛陽城外打鐵,便決定隆重拜訪。這是典型的自卑心理在作怪。昔日曾不敢直面嵇康,今日得勢就要肆意炫耀,以補當年之憾。《魏氏春秋》載,鍾會「乘肥衣輕,賓從如雲。」 排場如此聲勢浩大,暴露了鍾會什麼心理呢?  鍾會的另一個目的,可能是再試嵇康對當局的態度。這應是受司馬昭的指使而來。不管出於什麼目的,鍾會反正是來了,嵇康總要接招。嵇康的對策就是你來你的,我打我的,各玩各的。從情緒來講,嵇康非常之反感。你鍾會什麼由來?憑什麼到我這裡耀武揚威?這種突如其來的喧鬧,嚴重地侵犯了他努力營造的安適境界,他掃了一眼鍾會,連招呼也不打,便與向秀一起埋頭打鐵了。他掄起大鎚,繼續打鐵,向秀手拉風箱,旁若無人。  鍾會本想出風頭,炫耀一番,可嵇康沒給他機會。鍾會一看人家不理睬他,又氣又惱又尷尬。出發前,他誇下海口,說一定會搞掂嵇康的。可往往沒有想到,稽康會對他如此傲慢。司馬昭怎麼看他,隨從怎麼看他?鍾會悻然無比。  嵇康毫不理會,依舊不緊不慢地幹活。鍾會看了很久,嵇康仍然無意交談。鍾會無奈,向賓從揚了揚手,上車驅馬而回。鍾會自找沒趣,滿臉通紅,心裡老不是滋味。看來觀人不能只看紅紫,還要看器量,看胸襟。  鍾會轉身剛走幾步,嵇康看了看向秀,一遞眼色,意思是,你看那小樣,吃不住了吧,跟我斗,油梭子發白,短煉!嵇康一看鐘會要走,心想沒這麼便宜。於是開口說道:「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將了鍾會一軍。  鍾會一聽,老傢伙終於說話了。可是這話沒頭沒腦,不好回答,千萬不能在嵇康和眾人面前丟人。思忖了半天,鍾會才說:「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已是滿頭汗下。  旁觀者一頭霧水,不知所云。問答俱都巧妙,惟心境有所差異。嵇康心懷坦蕩,鍾會心中卻不是味道,滿懷失落。鍾會悵然不已,袖子一甩,揚塵而去。嵇康連頭也沒抬,來非善來,去也不必在意。只是向秀心中忐忑,鍾會揚塵一去能善罷甘休嗎?不知會有什麼禍端降到嵇康頭上。  事情過去很久了,嵇康依舊和向秀在一起打鐵。呂巽、呂安兄弟時常過來幫忙。朋友嘛,就要經常走動,雖說君子之交淡如水,但對於一個隱士來講,多麼希望有知心的朋友經常見面交談,傾聽心聲。可是,隱士一有朋友,便不可能做到與世隔絕。朋友是隱士與外界溝通的渠道,林林總總的信息由朋友傳達出來,隱士藉此丈量人世的溫寒冷暖。做不到與世隔絕,便可能捲入是非場中。即使如大徹大悟的嵇康,也不能避免。  與山濤絕交  稽康有一個好朋友,叫山濤先生,也是大有名氣的賢士,時人贊其品格「如璞玉渾金」。山濤先生為人中庸和善,不走極端,官也做得來,禮教也守得來,跟阮籍、嵇康等隱士都合得來,有長者之風,很靠得住,不會出賣朋友。他當時做一個不大不小的官,叫做尚書吏部郎,專司選拔官吏,人事任免。  山濤名利心不是很重,倒是很欣賞隱士生活,覺得做官廖然無趣,正趕上到了退休的年齡,便向朝廷打了退休報告。朝廷一看,退休就退休吧,不過你得舉薦一個可以接替你的人啊。山濤便向朝廷舉薦了嵇康。  事情傳到嵇康耳朵里,嵇康大怒。這算怎麼回事?你山巨源不知道我的為人嗎?我嵇某想做官還用得著你來舉薦?山濤原本也是好意,卻沒想到惹來朋友的反感。嵇康認為山濤此舉,乃是對他的侮辱,絕對不能原諒。是朋友就不能這麼做,怎麼能讓朋友做他不願做的事情呢?嵇康雖然菲薄世俗禮儀,但對友情還是非常看重的。隱士也要交朋友,判斷一個隱士的為人,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他的所交之友。以友為鏡,可以識人真品格。  故為了表明立場,及對薦官一事的態度,嵇康寫下了《與山巨源絕交書》,書中情辭懇切,全是肺腑之言,大意如下:  聽說您想讓我去接替您的官職,這事雖沒辦成,從中卻可知道您很不了解我。也許您這個廚師不好意思一個人屠宰下去了,拉一個祭師做墊背吧?  阮籍比我醇厚賢良,從不多嘴多舌,也還有禮法之士恨他;我這個人比不上他,慣於傲慢懶散,不懂人情物理,又喜歡快人快語;一旦做官,每天會招來多少麻煩事!  我如何立身處世,自己早已明確,即便是在走一條死路也咎由自取,您如果來勉強我,則非把我推入溝壑不可!  我剛死了老娘和哥哥,心中凄切,女兒才十三歲,兒子才八歲,尚未成人,又體弱多病,想到這一些,真不知該說什麼。現在我只想住在簡陋的舊屋裡教養孩子,常與親友們敘敘離情、說說往事,濁酒一杯,彈琴一曲,也就夠了。不是我故作清高,而是實在沒有能力當官,就像我們不能把貞潔的美名加在閹人身上一樣。您如果想與我共登仕途,一起歡樂,其實是在逼我發瘋,我想您對我沒有深仇大恨,不會這麼做吧?  我說這些,是使您了解我,也與您訣別。  書後還附有《幽憤詩》,以示決絕之意。這封信太著名了,對中國文學感興趣的人,一定會記憶猶新。但信中所流露的絕情,又是多麼的不絕情?倘若真要絕情,用不著羅羅嗦嗦的,寫如此長的篇幅,只需一兩句話足矣。可見,雖說絕交終難絕情,兩人友情既深,豈是一篇文字所能決斷的?  嵇康如此不給面子,還寫信公開絕交,山濤理應懷恨在心。可山濤卻淡然處之,仍然說:「叔夜之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將崩。」真正的友誼是經得住錘鍊的。如遇知交,一二人足矣。  這封絕交信還有另外效果。就是當權者看到了嵇康不合作的態度。這是當權者所深惡痛絕的。也為嵇康後來被殺埋下伏筆。  兩勒插刀,為朋友抱不平  與山濤絕交後,呂巽和呂安兩兄弟間的聚訟事件再一次攪亂了嵇康原本恬淡的生活。  呂巽是呂安的哥哥,但這個人心術不正,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竟給自己的弟弟戴上了綠帽子。呂安發覺後,呂巽為了掩飾自己的禽獸醜行,便惡人先告狀,以「不孝」的罪名將呂安上訴朝廷。  天下哪有這樣的荒唐事?陰險的呂巽霸佔弟媳在先,誣告弟弟在後,受害者反成被告,犯罪人竟成原告。生逢濁世,顛倒黑白之事經常發生。呂安合該倒霉,沒有人為他主持公道。當時,不孝是個很大的罪名,應當論以死罪的。呂巽誣告呂安不孝,搶佔了道德上的制高點,當權者也積極干預,抓個典型,以儆效尤。  呂安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這事要他怎麼申辯?把兄長與老婆的糗事公諸於士林?他抹不開面子,怎麼說也是一件醜事。何況又有什麼證據?呂安即使渾身是嘴,也無處去辯解,只能等待朝廷的宣判了。  這場官司,呂巽玩得太絕了。在把弟弟呂安告上法庭之前,他早就揣摩透了呂安的心理。有如此多的顧忌,你怎麼跟我理直氣壯的打官司?那時候許多事情不是依法而行,王法只是象徵性的權威,很多情況下儘是一些冤案。當權者製造冤案的手法很簡單,他們掌握了話語權,控制了輿論,盡可說黑為白,混淆是非。  呂安心裡憋屈,自然要找人傾訴,說出來會好受一些。可平時一些經常往來朋友,因見呂安官司纏身,又罪名挺大,都躲得遠遠的不敢接近。呂安一陣唏噓,朋友這東西,不到關鍵時刻,絕看不出真假。平日里喝酒聊天,慷慨激昂,說要為朋友兩肋插刀,放屁!真能為朋友兩肋插刀的又有幾人?呂安感到世態炎涼,人世間的虛情假意太多了。  好在,嵇康的存在沒有讓呂安失望到底。  嵇康知道這件事後,非常氣憤,遠非山濤推薦他做官時可比。看來今年犯小人,不但是我,就連我的朋友都攤上這樣的事。我跑到山陽去打鐵,原本就是為了避開紛亂的俗事,可結果怎樣?躲都躲不開。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多的小人呢?他們堂而皇之大搖大擺地走到大街上,人模狗樣,說盡冠冕堂皇的話,卻做盡下流齷齪的事。世風日下,小人大行其道,真是悲哀。  嵇康為了表達自己的悲憤,又寫了一封絕交信,這次不是給山濤,而是給呂巽的。這封信中完全不見上次那種欲斷又不忍斷的心情,措辭非常之嚴厲,態度非常之決絕,大有不與小人共存於世的氣概。他罵呂巽誣陷無辜、包藏禍心;說自己以前瞎眼了,交友不慎;還說呂安蒙受不白之冤,實在難以服人……  嵇康挺身而出,拍案而起,為朋友呼喊公道。他能做的僅此而已,一個打鐵的,還期望能扭轉局面嗎?可是以嵇康的名聲,公然站到當權者的對立面,影響是非常大的。司馬昭就看不順眼,呂安事件雖小,可立場問題不小,嵇康這廝就是不合作,還指摘官場黑暗,當權者腐敗,這樣放任下去,那還了得?  結果,嵇康也被司馬昭派人抓了過來。  但司馬昭對如何處置嵇康,尚猶疑不定。阮籍也曾論以不孝的罪名,因為他在母喪期間喝酒吃肉。可是司馬昭放他一馬,沒有治罪。對於與阮籍有同等聲望的嵇康,是不是也應該網開一面呢?司馬昭轉念一想,不行,嵇康極其不合作,屢次三番不買賬,不給他點顏色看看,以後還怎麼鎮服別人?  鍾會幫助司馬昭下定了決心。讀者上帝肯定還記得鍾會這個小人,敲鑼打鼓的去找稽康,結果熱屁股貼了冷板凳,被氣得不行。為報一箭之仇,鍾會對司馬昭說:「嵇康乃卧龍也,千萬不能讓他起來。現在天下沒有什麼值得擔憂了,我只提醒您要提防嵇康這樣傲世的名士。您知道他為什麼給他的好朋友山濤寫那樣一封絕交信嗎?據我所知,他是想幫助毋丘儉謀反,山濤反對,因此沒有成功,他惱羞成怒而與山濤絕交。陛下,過去姜太公、孔夫子都誅殺過那些危害時俗、擾亂禮教的所謂名人,現在嵇康、呂安這些人言論放蕩,毀謗聖人經典,任何君主都是容不了的。如果您太仁慈,不除掉嵇康,可能無以淳正風俗、清潔王道。」  鍾會不愧是進讒高手,而且,鍾會又深得寵信,他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嵇康的結局。鍾會的這番話直擊司馬昭的要害。毋丘儉造反的事件發生在魏高貴鄉公曹髦在位的時候。曹髦登基的第二年,鎮東將軍毋丘儉和揚州刺史文欽造反,他們聲稱廟堂之上有人蒙蔽聖聽,提出要清君側,實際上將矛頭指向司馬集團,後來遭到鎮壓。司馬昭是當事者之一,當他聽說嵇康曾想協助毋丘儉反抗自己時,惱羞成怒,判處稽康分裂國家罪、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反正把很多子虛烏有的罪名加在了稽康的頭上,下令將嵇康、呂安處死,立刻行刑。  史上最悲壯的死亡  這應該是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可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天上的太陽卻很燦爛。  愛看熱鬧的中國人從四面八方湧來,擁擠在刑場的四周,刑場附近那條並怎麼寬闊的街衢上,從這頭到那頭,凡是能望見斷頭台的地方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刑場周遭的街坊、酒肆、貸鋪的樓道上也擠滿了熱情高漲的看客。無論尊貴與卑賤,摩肩接踵,你推我搡,企圖搶佔絕佳的位置,最近距離的一睹稽康這位絕世高人留給世人的最後的容貌。  嵇康一身囚服,項戴枷鎖,腳上銬著腳鐐,一步步向斷頭台走去,面無懼色,微笑的眼睛裡有一種憂慮的風情,往事如潮水一般湧來。他想起,自己曾上山採藥,因流連山中美景而忘返,被漁樵呼為神仙。也曾至汲郡山中訪過世外高人孫登,高人平日幾乎不講話,直到嵇康臨別,才深深一嘆:「你性情剛烈而才貌出眾,能避免禍事嗎?」  他又想起,早年曾游於洛水之西,有一天夜宿華陽,獨個兒在曠野彈琴。夜半時分,突然有客來訪,自稱是古人,與嵇康共談音律,談著談著來了興緻,向嵇康要過琴去,彈了一曲《廣陵散》,聲調絕倫,彈完便把曲子傳授給了嵇康,並叮囑不要再傳他人。爾後古人飄然而去,沒有留下姓名。  回想至此,嵇康滿腦子全是《廣陵散》的旋律,不禁心旌搖蕩,飄然不知死期將近。他又想到袁孝尼是個好學上進的好小子,幾次三番想學廣陵散,因與古人有誓言在先,故拒絕相傳。早知道有如此下場,就當相傳,要不然不成絕響了嗎?這是唯一的遺憾!  這時候有三千名太學生演出了一段「公車上書」的悲劇,擁在刑場邊上請願,要求朝廷赦免嵇康,更要拜嵇康為師。  這是一個揪心的時刻,老百姓屏住呼吸,等待著另外一次的宣判。  嵇康除了為三千學士替自己請願的事情感動之外,並沒有心存僥倖司馬昭會赦免他。因為他知道太學生的請願,在當權者看來,是一種政治示威、政治要挾,大獨裁者司馬昭怎麼會退讓呢?越是求情越是要殺個痛快。  果然不出稽康所料,等來的是行刑官吏冷酷無情的聲音:「維持原判,立即執行!」  時間暫停了,因為嵇康已經佔到了斷頭台上。台下群情激憤,不滿的言論不絕於耳。嵇康進入一種狀態,彷彿天地間就剩下自己,他要為自己送終、餞別,他要為自己彈一曲《廣陵散》。  稽康對劊子手從容的說:「離行刑的時間還有一些,請讓我彈奏一曲!」  劊子手一怔,不知如何作答。  稽康沒有等劊子手的回答,又對前來送行的兄長嵇喜說:「哥哥,請把我那把九龍紫漆琴拿來。」  哥哥稽喜淚流滿面的把琴遞給了嵇康,稽康正襟危坐在那架九龍紫漆琴面前,開始為眾人彈奏譽滿天下的《廣陵散》。稽康用修長的手指輕輕的觸摸九龍琴的琴弦,一種尖利的疼痛滑過指間。  當第一個音符緩緩的從稽康手指間傳出的時候,整個刑場鴉雀無聲。灰雀白鴿從遠處飛來,棲息在朱檐黑瓦上,靜靜的聆聽從稽康指間流瀉出來的琴聲。當曲盡聲止的時候,灰雀白鴿發出了集體的悲鳴,然後向很遠很高的天空飛去。一曲終了,淚落琴弦。這時候,琴弦發出一聲斷裂的聲音,稽康決絕而悲憤的說:「《廣陵散》於今絕矣!」  稽康說完,劊子手上的屠刀已經舉了起來,圍觀的人閉上了眼睛,不忍去看那血腥的一幕。出乎意料的,劊子手舉在半空中的屠刀像是定在了那裡,遲遲不肯落下來。劊子手也許還沉浸在《廣陵散》那美妙的餘音之中,也許是被稽康不怒而威的面容震懾住了,反正舉起的屠刀沒有落下來。不但沒有落下來,劊子手的雙腿開始顫抖,驀地,他趴在了地上,對行刑的官員磕頭求饒說:「大人,求求你放過小的吧!我實在下不了手吶!」  行刑的官員怒不可竭,當即下令把那個劊子手斬首示眾,並派人把稽康的琴砸了個稀巴爛,然後換了另外一名劊子手。這名劊子手不得已,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閉上眼睛,用屠刀砍下了稽康的高昂的頭。  剎那間,血珠四濺,血光映紅了整個刑場,映紅了整個天空。  接著,萬人慟哭,撕心裂肺。  嵇康死了。時年三十九歲。  與稽康一同死去的還有他彈奏的《廣陵散》。這並不是說《廣陵散》琴曲從此失傳了,而是說他演奏的《廣陵散》以後再也沒有了。稽康演奏的《廣陵散》風格卓絕,舉世無雙,通過這支琴曲,寄託著他內心豐富而深沉的情感。  稽康之死,是為史上最悲壯的死亡。

推薦閱讀:

竹林七賢嵇康的《廣陵散》究竟因何絕跡?
沁園春 竹林七賢 嵇康(新韻) 優
祝允明的草書《嵇康酒會詩》
嵇康這件離奇的事,宿命這件小事
論嵇康之「越名教」

TAG:嵇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