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親子關係第一人董進宇博士教你怎樣教育孩子

中國親子關係第一人董進宇博士教你怎樣教育孩子

董進宇:我國著名親子教育專家、成功學教育專家、心理諮詢專家,中國國際家庭教育論壇形象大使,吉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是國內最早推廣「學習型家庭」理念的人之一,也是目前國內少數能做個別輔導的心理諮詢專家。他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已被中國越來越多的家庭認可、接受和讚歎,被譽為「中國親子關係第一人」。董進宇「理論」:

學習好不一定要吃苦 「孩子只有勤奮、刻苦地學習,才能提高學習成績」,這是無數家長信奉的「真理」,但董博士卻認為這是個誤區。他表示,只有在學習中體會到快樂,才能充分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

董進宇表示,他曾在學生中做過一個調查,結果顯示,有95%的學生認為學習是痛苦的。在這些「痛苦」的學生心中,現在的受苦是為了將來的「解脫」,現在的「學習」是為了將來「不用學習」。

董博士指出,自古以來對孩子的教導都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種痛苦式教育被家長奉為經典名言,殊不知給無數孩子幼小的心靈打下恐懼學習的烙印,學習自然不能盡如家長之意。

董博士表示,學習最重要的是有興趣,而快樂則是興趣的源泉。「我們有太多的家長認為學習好的孩子最有意志力,其實學習出類拔萃的孩子絕不是靠意志力學習的。孩子晚上看書看到一兩點是因為有興趣,這憑意志力是做不到的。」

「很多家長埋怨自己的小孩不夠努力,經過調查,其實大部分孩子都想努力學習,但卻努不上力,為什麼?因為孩子沒能在這種努力學習中體會到快樂。」董博士表示,只有在快樂的心境下,孩子的身體很鬆弛,而大腦的潛能和注意力卻高度集中,學習才有可能有效。一個認為學習很難很苦的孩子,往往不能進入學習狀態,大腦的潛能和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身體卻很緊張,難怪坐不住。對家長而言,要給孩子傳達「學習是快樂」的觀念———引導孩子從簡單做起,找到勝任感———給予孩子及時的表揚和激勵———繼續引導孩子學習下去,找到學習的規律———繼續給予孩子獎勵 ———最終讓孩子把學習與快樂相連,越學習越快樂!

表揚是孩子成長的陽光 在總結為什麼孩子學習不好的七大原因時,董博士將孩子自我觀念的局限排在了首位。

他認為,自我觀念的局限就是主觀地認為自己不夠聰明、學習很難、做不來、記憶力不好、反應慢、無法學好等等,正是這些惡性的自我觀念直接制約著孩子的學習,導致他真的學不好。

董博士表示,人在3歲之前還沒有「我」的概念,到7歲就漸漸有一個自我評價的雛形。上初中後,「我」的概念基本形成,這時候人已基本明確自己到底聰明還是愚蠢、學習到底難還是容易等等,這些觀念將很大程度局限人的發展。

「如果從小就培養孩子"我行,我能』的觀念,孩子的學習潛能就能很好地釋放。相反,如果孩子從小就有"我很笨,我做不到』的觀念,那麼孩子的學習潛能一定受到阻擋,對學習產生厭惡的情緒。因此,家長應該讓孩子相信自己。」

激勵是改變孩子自我觀念局限的最好方式。美國有個大教育學家說過一句話:「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不知道除了鼓勵還有什麼別的方法!」董博士認為,這句話雖有些偏激,但也包含了一個重要道理:要改變孩子自我觀念的局限,鼓勵是需要每天做的事情。要多告訴你的孩子:「沒問題!爸爸媽媽相信你!」可是大多數家長恰恰相反———「你就是不行,××家的孩子比你強得多!」這隻能使孩子自我觀念的局限性不斷惡化。

當孩子的一個行為做對了,家長要及時表揚使之固定下來並繼續做,比如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等。董進宇指出,表揚是孩子生命成長的陽光,對一個孩子來說,被表揚就意味事情做對了,他的自我價值會上升,自信會增強。所以家長應該經常表揚孩子。

90%受訪學生很想努力 「哪一個學生不想體會優等生的榮譽感?但想用功而使不上勁」董博士曾做過調查,結果顯示,90%的受訪學生表示自己很想努力,但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方法。

董博士認為,「理科做題,文科背誦」,絕大多數學生都遵循這一不成文的規定去學習,結果大多成為中等生。為此,董博士給理科學生提出建議:「步步為營,舊知識沒學會,不學新知識;循序漸進,不能跳躍;重點突破三定:定義、定理、定律;反覆練習,增長能力。」給文科學生提出建議:「鬼子掃蕩,不要在不懂的地方停下來;大面積反覆,溫故而知新;充分聯想,掌握真知(重在理解);先理解意思,後背誦;整體把握,縱覽全局。」

董進宇指出,學習有四種程度:聽懂,記住,學會,掌握。其相對應的學習程序則是要:專心聽課(聽懂),認真看書(記住),做例題(學會),做習題(掌握)。他表示,人的聽力系統會自動漏掉80%,所以孩子在上課時重在聽懂老師的意思,課後重在把老師所講內容重看,眼睛是視覺掃描儀,能彌補聽覺漏掉的內容。

經典案例 10歲女孩救了157人

董進宇講了一個在印尼海嘯期間,一個10歲女孩救了157人的故事。

海嘯發生當天,這位小女孩跟媽媽在海灘上散步,突然小女孩對媽媽說:「媽媽,可能要發生海嘯了。」小女孩進一步解釋道:「我們老師說過,在海嘯發生之前海水會冒泡,並且會有一個退潮現象。」

母親聽完小女孩的話,仔細觀察海水的情況,發現是有異樣,於是馬上通知了當地的海上救援隊。海上救援隊很重視她們的意見,馬上撤離了海灘上的157人。撤離後僅十分鐘,高達數十米的海嘯將海灘上所有設施全部捲走。

董博士表示,這個故事對他觸動很大,一個10歲小女孩居然能在實踐中運用這些知識。而很多被稱為「背誦機器」的中國學生,有時候在沒有理解實際含義的情況下,盲目背誦那些毫無意義的字元,這樣的學習方法只會培養出相對應的「考試機器」,不會培養出真正的人才。因此,學習的關鍵是理解,而不是背誦。「先理解,能背就背,不能背就算了,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成績好壞在於信念 美國心理學家認為,任何一個學生都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學會任何一門學科。基於此,他們得出了「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這個結論。

為了證明以上結論,美國心理學家找來一班數學成績很差的學生,同時請來一位優秀的數學教師為這班學生講課,心理學家則在旁全程跟進。幾個月下來,這些學生的數學成績依然只有四五十分。該實驗結果推翻了心理學家之前的結論,他們不得不重新分析其中的原因。發現,這群數學成績很差的學生都有一個牢固的信念:數學不僅難而且枯燥無味。帶著這種信念,再優秀的數學老師也不能使他們提高成績。

為此,心理學家開始每天對這群學生進行兩小時的催眠,在其肉體和心靈全部放鬆的狀態下,不斷告訴他們數學不僅易學而且有趣,他們都是數學天才等。心理暗示和引導進行了一個月後,這群學生對學數學的信念完全轉變,這時又請回之前那位數學老師教。幾個月後,這群學生的成績都達到九十分以上。

董進宇表示,從該實驗可以看出,自信是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對於很多只會整天埋怨孩子成績不好的家長來說,只有轉變信念,以積極的心態鼓勵孩子,才能激發孩子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習成績。

董進宇語錄 ●痛苦使人改變,快樂使人堅持。

●沒有人不想努力,不努力的孩子是因為努不上力,想使勁使不上勁。

●21世紀是個學習的世紀,孩子在學習上沒有找到快樂就等於下地獄。

●學習最大的規律:不是靠毅力刻苦學習,而是在學習上找到快樂,進入樂此不疲的狀態,這才是真正的快樂的學習。

●鼓勵、啟發、誘導孩子做草原上追趕羚羊的獅子,而不做沙漠中的駱駝。主動學習很重要。

學習12規律

1.學習潛能無限 2.學習行為是人的本能行為

3.學習興趣是培養出來的 4.學習是簡單的,只要模仿就夠了

5.主動學習 6.學習必須找到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7.學習必須有明確目標 8.學習者必須有秩序地進行情感激勵

9.學習者必須消除情緒困擾 10.教會孩子使用身體

11.健全的人格是孩子學習成績好的前提條件

12.正面的信念是開啟學習潛能大門的鑰匙

2009-09-10 23:59

在美麗的科爾沁大草原上,有一個著名的博士之家,兄弟三人都是博士,人稱董大博士、董二博士、董三博士。可是,嚴格地說,董二博士和董三博士都是在哥哥董大博士董進宇的幫助下成才的。

董進宇的二弟董相廷當年在高中的時候,化學成績曾經不及格。後來在哥哥董進宇的幫助下,不但考上了大學化學專業,而且還一直讀到化學專業的博士,成為化學學院的院長。董進宇對於幫助二弟學習化學到底有著什麼樣的錦囊妙計呢?

董進宇的三弟董玉廷從小貪玩,高考曾兩次落榜,最後也只是考取了一個專科學校。在哥哥的幫助下,他從專科跨專業考取了法律專業研究生,並且一直讀到法學博士後,現在是國內計算機犯罪研究領域的專家。董進宇對於三弟到底用了什麼獨特的教育方法呢?

現在的家庭里,特別是城市家庭中,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家長為孩子創造了良好的生活條件,把全部的愛都給了孩子,但是出現問題的孩子卻是越來越多。這令家長們感到非常困惑。那麼,問題到底出現在哪裡呢?

日前,有「中國親子教育第一人」之稱的董進宇博士走進《天下父母》,向廣大家長揭開了這些謎底。

董二博士:從「不是學化學的料」到化學學院院長

「董二博士」董相廷1982年考大學,化學沒有及格。回家一見到大哥董進宇就哭了。董進宇說,你個大小夥子哭什麼呀?他說:哥,我們老師說我這輩子就不是學化學的料。董進宇的火一下子就上來了。他認識那個老師,那老師有兩個門牙挺大,他說,他除了會呲大板牙還會啥?大年三十晚上,媽媽在廚房裡煮餃子,爸爸跟未來的董三博士在外面放鞭炮,董進宇在在房間里給二弟講化學。他把高中三年的化學從頭到尾幫他講了一遍,又把初高中英語從頭到尾給他講了一遍。他告訴二弟,人家能學會,你一定能行;別人能做到,你也能做到。

後來二弟考碩士頭一年也是沒考上。又工作了兩年。哥哥董進宇一直鼓勵他,說碩士沒什麼太難的,只要認真學,肯定能考上。董進宇還專程到二弟那兒去了幾次,與二弟交流,給二弟送書。後來董相廷考進了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讀碩士。本來應當讀三年,因為成績優秀,兩年後直接考博士。現在是長春理工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在納米技術系統化學方面是國內頂尖的專家。

據董二博士說,他真正建立自信是在碩士二年級,在全班五十多個研究生里,他學習最好。這一下子他找到了感覺:我行!到博士畢業的時候,他已經發表了三十多篇論文,是他們那屆博士生中的優秀畢業生。

董三博士:從兩次落榜到國內頂尖專家

相比之下,「董三博士」董玉廷的事例更為典型。他是家中的老小,董進宇上大學了,他才讀小學。董進宇放假回家還摟著三弟睡覺呢。在被窩裡,三弟給大哥講老師、講學生,講班裡的故事,繪聲繪色。董進宇特別喜歡聰明伶俐的這個小弟弟。等他上中學時,特別把三弟安排到自己的母校。這時,董進宇當年的班主任已經是校長,看到自己當年高徒的弟弟來了,而且,這時二弟董相廷也已經進了大學,覺得老三也肯定是上大學的料。可是董玉廷在那兒玩了三年,第一年考大學沒考上,第二年又名落孫山,直到第三年才考進海拉爾師專。董進宇給三弟寫信說:三弟,你考進這樣的學校不行,將來你必須考研究生。三弟給大哥回信說:考研究生?那叫天方夜譚!我們海拉爾師專建校四十年,從來沒有學生能考上研究生。董進宇又給他回信說,咱們都一個爹媽生的,你二哥能行、我能行,你怎麼就不行?老三回信說:在咱們家裡,從小到大你就是個仙兒,你幹啥啥成,我是搗皮蛋,我笨,我幹啥啥不成。董進宇沒有再回信,而是想,怎樣幫三弟找回自信。

董玉廷大學畢業後,一個偶然的機會到,到吉林大學進修。這時董進宇正在吉林大家給校長當秘書,就把三弟安排到吉林大學計算機系的高考狀元班。吉林大學計算機系是中國最早辦的計算機系。那個班又是最好的班。狀元嘛!玉廷的寢室里共八個人,另外七個人都是來自各地的高考狀元。董進宇對三弟說:這些人當年跟你考的是一張卷子,人家考六百八九進了吉林大學,讀最熱門的計算機專業,你考四百二三,人家比你多考了二百多分。你看看他們是不是真的比你聰明。過了三個月,董玉廷對大哥說:哥,我發現你說的有點道理。大哥問:怎麼有道理?他說:我們寢室的七個老兄,有兩位老兄我看十足是笨蛋,我就納悶,他能比我多考二百五六十分?另外五個老兄,我至少不比他們差。董進宇說:我早就對你說過:人都是學出來的,沒有人比誰聰明。老三從那時找到自信,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回顧當年在大哥的幫助下找到自信,董三博士說:如果遠距離看人的話,特別是名人、成就比你大的人,你會把他看得很神聖,因為你只看到外在的效果。你覺得你做不到,他就比你強。但是如果近距離接觸,特別是真正進行交流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人與人都差不多。人的智力差別是自己能感覺到的,比如在一些細微問題上、或者在一些根本問題上,發表態度的時候,真正能感覺到,他到底是比你強還是不強。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這是完全可以辦的到。

董玉廷考碩士時,初試過關後,南方有一個三流大學,說可以不用加試就可以收他,而如果進一流的大學,還得再過兩關。董玉廷一度想到南方那個大學。可是大哥堅決不讓他去。大哥說,吉林大學法學院是中國最著名的五大法學院之一,你必須在這兒念。董玉廷說,我萬一考不上怎麼辦?董進宇說:考不上明年再考。我堅信你一定能考上。當時,董玉廷感動得眼淚都下來了。他堅定信心,以出色的成績考進吉林大學碩士班。

董三博士回顧大哥的鼓勵和教導說:大哥從來不批評我,從來沒說過這事你幹不了。大哥說話的習慣是:沒有問題。一點問題都沒有。這種鼓勵代表著另外一個人對你的承認,他認為你有潛質,他把這種生命的力量傳達給你,在被鼓勵的對象身上建立起自信,而自信是人成功的決定性的因素。

女兒董晨耕:從迷戀《機器貓》到痴迷於寫作和學習

兩個弟弟的例子生動典型,但畢竟是過去的事了,董進宇引導女兒董晨耕學習的例子,更具現實性,和可操作性。

自己是博士,當然希望女兒喜歡學習、喜歡讀書。可是,董晨耕卻偏偏愛看連環畫,特別是痴迷於日本的《機器貓》。當時,有很多家長不讓孩子看,怕耽誤孩子學習。但董進宇卻讓女兒看,只要有新的《機器貓》出版,就給女兒買。董晨耕痴迷到手不離卷,連上廁所都坐在便器上看。

《機器貓》一共有114本,讀到80多本的時候,女兒不讀了。董進宇問女兒怎麼不讀了?董晨耕說:我看報紙了,一共就出114本,我捨不得一下讀完。抓住這個機會,董進宇開始輔導女兒讀美國的一本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他告訴女兒,這是美國一個中學生寫的,特別好。你讀完了給爸爸講講。董晨耕讀完後特別興奮,因為《麥田裡的守望者》描寫一個老師怎麼惡劣地批評學生,書中就諷刺那個老師。董晨耕模仿書中,講那個老師一嘴大黃牙,像岩石上的青苔。董晨耕笑得前仰後合,董進宇也跟著她笑。這樣,董晨耕有了學習的興趣,好奇心從連環畫平移到小說上。董進宇對女兒說,在高中畢業之前,你如果能讀完一百本世界文學名著,那麼,你靠寫字就可以在這個世界上存活下去。董晨耕問這話是什麼意思。董進宇說:你可以當作家。當作家的目標引發女兒讀書的慾望,截止到上大學,董晨耕讀了104本世界文學名著。早在初二時,董晨耕寫的書已經出版了,還發表了很多小說。

董晨耕喜歡上讀書後,董進宇又引導女兒學英文。他對女兒說:如果學會英文,會雙倍的快樂。在女兒小學五年級時,董進宇開始讓女兒學英語。他是用玩的方式讓女兒學的。聘來個家教,讓她倆讀著玩兒,讓老師讀,女兒模仿。老師念一句、女兒學一句,念完一句,董進宇給女兒鼓掌:我女兒讀得真好!董晨耕受到鼓勵,學習起來就有熱情。到女兒初一的時候,董進宇買回家三十多盤英文的原版磁帶,讓女兒模仿著玩。模仿多了,自然就會了。後來她開始看好萊塢大片,看全英文版的。這樣,她的英文一下子學進去了。現在董晨耕文學水平和英文都是一流的。英語考托福可以考到630以上。

家庭教育的奧秘: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前提

經過二十多年的研究和親身經歷,董進宇發現,父母跟孩子的關係是家庭教育的真正奧秘所在。在心理學上,把這個關係叫做親子關係。 在良性的親子關係狀態下,父母會給孩子提供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孩子可以自由發展,他的天性不會壓抑、不會埋沒,他的潛能不會壓抑住。

如果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是扭曲的,比如說父母居高臨下,批評打罵孩子,不問孩子感受;孩子有心裡話不跟家長說,彼此之間相互抵觸相互敵視、甚至相互仇恨、相互不信任,在這種關係狀態下,父母無論怎麼努力教育,都沒辦法把孩子教育好。相反,父母是越努力教育孩子,孩子出毛病的幾率就越高。

良好的父母跟孩子之間的關係應當是: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體諒、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關愛;父母無條件愛孩子,孩子懂得感恩;彼此之間相互信任。在這種關係狀態下才能教育好孩子。這個標準說說容易,真正做到是非常難的。如果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有問題的話,那百分之百是家長有問題。原因很簡單,孩子是未成年人,是在你身邊長大的,他的觀念和行為是你給他模式化進去的,現在你倆關係出了問題,孩子是未成年人,當然得由家長負責了。所以,根據邏輯推理,孩子有問題,百分之百是親子關係有問題;親子關係有問題,百分之百是家長有問題。所以,如果父母認識不到這一點,父母不主動改變,孩子是沒法改變的。

與別的孩子比,批評,讓孩子吃苦—中國家長常犯的三大錯誤

一,拿孩子與優秀的孩子比只會讓孩子更自卑。

許多家長習慣於拿自己的孩子跟比自己的孩子更優秀的孩子比。希望你的孩子像人家學習。但是比完之後,家長們發現,孩子並沒有發奮學習。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一「比」不符合人性。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兩個人是相同的。孩子的真實感受跟家長的期望完全相反。孩子的理解力差,他會理解為:他優秀、我劣等;他好、我不好;媽媽愛他,不愛我。這正好是讓孩子沒有學習動力的原因。所以,家長絕對不能拿自己的孩子與優秀的孩子比。這麼比讓孩子越比越自卑,失去學習的動力。有一陣,女兒董晨耕總跟班裡一個叫李毅的女生比。為了教育她,董進宇在女兒鏡子上貼了一張紙條,內容是「董晨耕是最好的、董晨耕是優秀的、董晨耕是聰明的、董晨耕數學很優秀、董晨耕外語優秀,等等」。貼上,還叫女兒大聲地讀。董進宇對女兒說,從今天開始,你不許跟任何人比,只跟你自己的昨天比,只要你今天比昨天進步就好。

二,批評不會讓孩子發奮學習。

批評只能讓人不做什麼,它不能讓人做什麼。隨地吐痰,你批評他,下次不吐了。闖紅燈,你批評他,下次不闖了。但它不能讓人做什麼。想讓孩子發奮學習,想讓孩子做什麼,孩子需要鼓勵、表揚、讚美、承認,只有鼓勵、表揚、讚美,才能把孩子的生命之火煽起來。大部分家長不明白,孩子學習成績不夠理想、學習不夠用功,你越批越不好。因為你只告訴孩子不能做什麼。孩子的內因沒有被你激發起來。沒有動力,也不知道應當幹什麼、怎麼干。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經歷一些挫折失敗,因為孩子不會總結,他一看成績不好,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我笨。你再批評孩子,甚至挖苦孩子,只能使孩子更自卑,更沒有信心。

三,學習真正的秘密不是刻苦,是快樂。

中國有句老話說,學海無涯苦作舟。一個人要想學好,他就必須刻苦學習,必須有毅力才能辦得到。這就給孩子一個錯覺:學習是件很苦的事兒。其實,學習的真正秘密不是刻苦,而是快樂。當然,學習的快樂不是那種簡單的、浮躁的、浮淺的快樂。學習的快樂是進入一種高度的寧靜、愉悅的狀態。是克服困難後的愉悅。

快樂學習的大秘訣

真正的快樂學習的大秘訣是:第一,尋找到快樂,即輔助學習興趣;第二,產生學習目標和理想,把今天的學習跟目標和理想聯到一塊,被激勵起來;第三,進入了樂此不疲的狀態。樂此不疲在表面上外在人不懂。很多人理解不了這是學習的快樂狀態,而把這說成是刻苦、吃苦。董進宇以二弟為例說,董二博士在博士畢業期間,在實驗室里呆了半個月,黑天白天做有機化學的實驗。做了半個月,終於成功了。別人看來這人太刻苦了。但不對。這個道理換一個角度跟家長朋友說可能就更直觀了,就是我們在告訴孩子要刻苦的時候,實際我們告訴了孩子別人的一種行為狀態,外在的一種描述。我們並沒有告訴孩子說這個人為什麼會這樣。他不是被別人逼的。他是自願的,全身心投入的,忘我的,他興奮得睡不著覺。那是快樂的,不是刻苦。

好奇心+自信,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許多家長特別關心的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許多孩子因為習慣不好,因為對學習沒有興趣,產生了厭學的情緒,所以導致孩子學習很困難,怎麼辦?董進宇說,學習是一個綜合行為。一個人在一種什麼心志下來從事這個行為才是最有效的? 孩子要搞好學習有兩個必要條件:一個是好奇心,一個是自信心。好奇心是求知的父親。自信心是求知的母親。孩子在童年的時候都有好奇心,這是沒問題的,自然生態下,人這種靈性生物都有好奇心。好奇心是求知的原動力。孩子各有各的好奇心,有的可能對文學有興趣,有的可能喜歡大自然,有的喜歡歷史,有的對科學有興趣。不幸的是,很多家長就強行砍掉孩子的興趣,把孩子塞到學校的課本里去。就這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家長泯滅了孩子的好奇心。他讓孩子只單純的、規範地、刻板地學學校的這點知識,不允許孩子發揮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這樣,孩子的原始的動力沒了。

人在學習的過程中、在社會的實踐中慢慢長大,能力與知識的增長,與自信心增長是同步的。如果不同步,自信心不足,就不可能學好。 自信心來自於鼓勵、讚揚、肯定。而不是來自打罵、打罵對孩子傷害是最大的。首先傷害孩子自尊心,會導致孩子心靈的扭曲。另外,許多家長單純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要、人格需要、精神營養的需要,忽略了孩子自信心的培養。其實,正是家長使孩子變得不自信,應當檢討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愛、敬、誇」—董博士育人「三字經

愛: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父母要把心中喜歡孩子、愛孩子的那份感情描述出來、表達出來。最重要的是,父母能不能發自內心的,認為你的孩子是個好孩子,把你欣賞孩子那種感覺表達出來。能不能無條件地接納孩子,不論孩子長得漂亮與否,也不論孩子考得好還是不好,孩子永遠是你心中的寶貝。要讓孩子找到這種感覺。愛是人類最大的需求,也是人生最大的動力系統。當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愛我、永遠接納我,是我永遠的精神家園,這個孩子才能夠有牢固的大後方。

敬:敬代表著尊重、平等。父母尊重孩子一分,孩子會加倍尊重父母。這才是正常人性。如果孩子對父母出言不遜、頂撞,那肯定是因為爹媽打罵導致的。

誇:誇代表著鼓勵、表揚、確認。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這是百分之百的真理。只有在受到肯定的時候,孩子才能找到自信。

孩子什麼時候才能起飛呢?就是從他找到自信的那天起。

親子關係模型是董(進宇)教授總結出來的教育孩子的規律。它代表整個家庭教育要完成的主要任務。   左邊代表的是家長手中最重要的工具:  第一個工具是「無條件的愛」。作為父母,愛孩子是我們的天性,但是有意識地愛孩子,是培養孩子最重要的一種方法。當一個人被無條件地愛著的時候,他的自信心會大增!  第二個工具是「鼓勵」。告訴你的孩子:「沒問題!爸爸(媽媽)相信你!」每位家長都應牢記:孩子的勇氣和自信是被鼓勵出來的,而鼓勵是需要每天做的事情!  第三個工具是「表揚」。當孩子的一個行為做對了,我們及時的表揚才能使孩子的行為固定下來,才能使他下次接著再做,被認可了,他的自我價值會上升,自信會增強。  第四個工具是「確認」。一個行為是對還是錯,孩子是不知道的。家長要告訴孩子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這裡不帶有任何錶揚和批評,家長要客觀地幫孩子分清是。  第五個工具是「理解」。家長要用「理解」這個工具走進孩子的心靈,不再批評、苛責。  第六個工具是「陪伴」。孩子出生後,他的成長處在一種孤立無援的狀態,他就會孤獨、無助、沒有安全感,需要家長的陪伴。否則,他會漸漸產生恐懼感、對人生的無助感,也就沒有辦法成長。  第七個工具是「批評」。這是應該非常小心慎用的工具。「批評」只有針對行為本身才可能起作用。使用這個工具的前提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關愛、關係穩定!因此最保險的辦法就是盡量不用批評。  右邊代表的是家長要在孩子身上完成的任務:第一個要鑲進孩子生命里的軟體是「自尊心」。如果孩子沒有建立起自尊心,他就不會在意別人怎樣看他,他不懂如何去看別人的眼神,他也就不會尋求別人的尊重和認可,由此也就沒有了上進心。  第二個軟體是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對家長來說,不能說是一輩子的任務,至少是孩子25歲以前的任務。  第三個精神軟體是「責任心」。責任心沒建立,一個孩子是斷然不可能去積極進取的!孩子會變得被動,家長推一下他動一下。  第四個精神軟體是「主動進取精神」。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習」是一種腦力勞動,而腦力勞動的特點是,勞動者必須處於「主動狀態」才能學習好。  第五個精神軟體是「學習興趣」。如果在孩子大腦的神經系統中,做一個學科的功課會產生條件反射的快樂,學習興趣就產生了。  第六個精神軟體是「好習慣」。真正以學習為生的人不是靠意志力來學習的,這些人都是因為學習產生快樂才會沒日沒夜地做,後來就成了習慣。-------------董進宇專家簡介:董進宇博士,吉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親子關係第一人;一位文理兼修的學者,大學本科學數學,碩士學經濟法、博士讀刑法;著名親子教育專家、成功學教育專家、心理諮詢專家,中國國際家庭教育論壇形象大使,吉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是國內最早推廣「學習型家庭」理念的人之一,在大江南北一年巡迴演講489場,受眾50萬人;一位卓越的家庭教育專家、成功學教育專家、目前國內少數能做個別輔導的心理諮詢專家。他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已被中國越來越多的家庭認可、接受和讚歎,被譽為「中國親子關係第一人」。經過十幾年來對教育學、心理學、成功學的深入研究,結合父母的教育方法以及自己的成長經歷和指導女兒的親身實踐,創設了一整套全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尤其是他創立的《親子關係模型圖》第一次清晰、明了地揭開了家庭教育的謎底。並且用一顆強烈的責任心和獨特的教育方法,幫助兩個弟弟完成了博士學位。這個平凡的家庭因為培育出三個博士、五個大學生而全國聞名。 多年後,董進宇博士在閱讀大量的教育學的心理學著作後,再對父母的教育方法進行分析研究時發現,父母的作法無意中驗證了書中的一些理論。例如盧梭的《愛彌兒》、洛克的《家庭學校》、蘇霍姆林斯基的系列教育論著、卡爾●威特的《卡爾●威特的教育》等這些理論所倡導的教育理念在於:教育重在育人。也就是心靈教育或人格培養重於智力教育和身體教育。董進宇博士在總結自己成長道路的基礎上,摸索出一套「教育成功學理論」,如今,這些理論已成為董進宇博士逐步形成的「成功學理論」的一部分,這一理論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學生家長接受,成為一條科學有效的教育之路。

推薦閱讀:

男人要敢於帶孩子,能挑戰傳統性別角色的男人最強大
毛病在孩子身上,根子在父母身上
孩子身上這3個部位長痣,一輩子想窮都難!你家孩子有?
尊重孩子,讓孩子感到被重視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導學案(二)

TAG:教育 | 中國 | 孩子 | 親子關係 | 博士 | 親子 | 關係 | 教育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