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渡舟講傷寒論(17)
六十五、這一條是論冬溫與傷寒的不同。冬溫傷寒都是外感之病,但病大不相同。
六十六、其冬有非節之暖者,這個樣子受了邪 了,就是冬溫病。冬溫之毒與傷寒大異,不能把傷寒與冬溫同樣看待,為什麼呢?因為在張仲景來看,寒邪最毒,寒邪為陰邪,最能傷人陽氣,所以害人傷人最重。冬溫是溫熱,是熱邪,是陽邪,陽熱傷人,與寒毒傷陽,陽是生氣,相較而言,在輕得多。
六十七、冬溫也有先發,也有後發,不能說的太准。傷寒則不然,9-10為輕,11、12為重。但是冬溫發病早晚,就不好推斷了。而且冬溫發病,有前後參差不齊,不象傷寒很整齊。同時,冬溫也有輕重之分,治療,就不能與傷寒一樣了。
六十八、傷寒、冬溫雖然都是冬天之病,但是一寒一溫,一陰一陽,發病不同,輕重不同。不要一概而論。
六十九、今天講了十條,成本與趙本不一樣,分條講的,大家要連貫起來講,不要單擺浮擱。
七十、
七十一、傷寒例前25條有總論的意思,是總述。
七十二、11條「從立春節後,其中無暴大寒又不冰雪,而有人壯熱為病者,此屬春時陽氣發於冬時伏寒,變為溫病。從春分以後至秋分節前,天有暴寒者,皆為時行寒疫也。三月四月,或有暴寒,其時陽氣尚弱,為寒所折,病熱猶輕。五月六月陽氣已盛,為寒所折,病熱則重。七月八月陽氣已衰,為寒所折,病熱亦微,其病與溫及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耳。」
七十三、11條是辨伏邪為病;下面這一條論寒疫之病和傷寒之病也有同等的情況,也有輕重不同。
七十四、寒疫是古代的證候名,傷寒溫病寒疫溫疫,是古代病的名稱。
七十五、因為天之六氣,有一定的節氣的。所以就得把節氣掌握好了,才知道是什麼病。現在,從立春節以後,天氣就溫暖了,但是沒有突然的大寒大冷13完
七十六、
七十七、
七十八、第12條是講節氣了。每一個節氣所受的邪氣,以寒疫為例,有輕重之分。從春分後至秋分節前,這段時間裡,是溫的,是陽氣用事,氣候應該是溫和的。在這樣的季節當中,天有暴寒者。這個暴寒,有兩個意思:一是氣候的治而不治,不治而治,治而太過,是非時之氣;二,天冷的很厲害,形容寒邪之甚。這個跟時邪沒有什麼關係,這個叫寒疫。寒疫傷人有輕有重,其輕重跟發病時間很有關係。下面就說寒疫的輕重跟季節的關係。
七十九、3-4月,這樣的月份,或者類似於這樣的月份,天有暴寒,這個時候,陽氣還弱小,為寒邪所摧折、所傷,所患之病,病熱輕。為什麼呢?因為是3-4月,陽氣還弱,天地之間只有陰陽二氣,這時候,寒氣傷人,與5.-6月就不同了。
八十、5-6月,天地間的陽氣隆盛,天有暴寒,這是違時,非其時而有其氣,是暴厲之氣,為天地之反常之氣,邪氣非常之盛。這個時候為寒邪所折,就會發生壯熱了。
八十一、7-8月,陽氣已衰,這個時候,寒疫發熱也就微了。
八十二、這樣寒疫的病就明顯了,就是在溫熱的氣候,出現寒氣,就會使人患寒疫病。從季節來看,寒疫傷人的輕重是很有道理的。因為它是非其時而有其氣,這個樣子,氣候節令相矛盾,寒熱本是對立的,所以在寒熱對立中發病,就要看寒熱對立的程度了。3-4 7-8這個時候發病,陽中還有陰,5-6時陽氣用事,這個時候寒邪傷人,完全是一陽一熱了。
八十三、這說明古人觀察自然的氣候、發病程度是相當之細的。實際上,傷寒例就是內經的縮影,是內經中運氣、熱論的縮影,但是其又有發展,又有張仲景的個性,他觀察的比較仔細些。
八十四、寒疫這個病也是發熱,熱雖有壯熱、熱亦微、熱亦輕之別,但從發熱來看,和溫病、暑病相似,不過治療是不同的,有其特殊性。因為這是寒疫傷陽,水來克火,是時行之病,是新感之病。而溫病、暑病往往是伏邪為病。所以治療是不同的。所以我們要推算節氣之氣,掌握什麼時候該寒熱,然後再結合發病輕重不同,才能判斷出是不是本節氣之病,還是非本節氣之病,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八十五、這都是寶貝,不能輕視,這種科學可了不起。中醫講因時、因地、因人,這就是因時。春夏秋冬的外感病都是一個病,一樣治療,一個方子?學傷寒的就是麻黃湯?學溫病的就是銀翹散?那能行嗎?那是不能行的。因為春夏秋冬的陰陽不同,有六氣之別,又有即病傷寒、伏邪傷寒。所以西醫可以拿阿司匹林來治各種外感,但中醫不行,必需要看是什麼病,才能有什麼葯,這就叫因時辯證。這是種高度的辯證的科學的分析。而且又是在2000多年前,有這樣輝煌的科學成就是很了不起的。
八十六、13條「15日得一氣,於四時之中,一時有六氣,四六名為二十四氣。然氣候亦有應至仍不至,或有至未應至而至者,或有至而太過者,皆成病氣也。」
八十七、這兩條,前面一條,是論是四時二十四氣是如何組成一年的,這是正常的氣候。第14條,就是論氣候不準的情況,都能發病了,變成氣候異常發病的原因。所以這兩條要合在一起來講。
八十八、15日為一氣,四時之中,一時有六氣,四六名為二十四氣。所以這24氣,應該用春夏秋冬來加以厘分,就按照這個氣,來測驗自然界氣候的具體情況。氣與時是相連的,有其時必有其氣。內經日:謹候其時,氣可與期。只講氣不講是是不行的,哪一個季節才有哪個氣。如果有其時,但是無其氣,甚至氣非,氣就不能與時相吻合,就會出現天地之氣非常,就會使人患病。氣候不準確,怎麼發病呢?應該到但是不到,不應該到卻來了,是應該來了,但是來的太厲害了,或者雖然來了,但是來而不及。這都是由正常的氣候變成致病的氣候了。
八十九、舉個例子,從哪開頭,怎麼樣來測驗?張仲景在金匱要略里有這樣的話:有未至。。。。。師日,冬至夜半,少陽。。。。。。這是候氣候之法。
九十、冬至節後,看哪天為甲乙日,第一個甲乙日,那一天的夜半,這個時候,天還冷,但是地上少陽之氣已經起了,陽氣開始上升了。少陽是三陽中的小陽,所以叫陽始生,其勢力並不大,但是,已經破除寒冰,露出了陽氣的苗頭。「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這就是說就在一派冰寒之時,有一陽來複之氣。所以這樣子,陽氣一來了,氣候就變了,天就要開始溫和了。
推薦閱讀:
※【傷寒論慢慢教.少陰篇講記】(四)少陰向癒
※《傷寒論》「六經」之名實
※[zt]傷寒論中的大棗使用規律
※《傷寒論》15首方劑名稱詮釋(二)
※《傷寒論》半表半里探究
TAG:傷寒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