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寶島風光--鵝鑾鼻公園(絕品收藏)

1982年在台灣島最南端屏東縣境內的恆春半島岬角上建立了墾丁國家公園,因1877年(清光緒三年)清庭從廣東招募壯丁來此墾荒,故稱「墾丁」。 這也是台灣的第一個國家公園,總面積為32,631公頃。鵝鑾鼻是墾丁公園的一部分,位於台灣島的最南端,地處中央山脈盡頭的台地,尖端挺伸海外形成半島,三面臨海,一面背山,是太平洋、巴士海峽和台灣海峽的分界處,南部海上輪船來往必經這裡,其重要性有如非洲的好望角。在「鵝鑾鼻」上屹立著18米高的燈塔,站在燈塔之上,就可以看到台灣島南端起伏的低矮丘陵和平坦的台地,飽覽天海一角與珊瑚礁林的秀麗景色。這裡原來住著高山族的排灣族人,「鵝鑾」是排灣族語中「帆船」之意。因這裡北接恆春丘陵,銜山環海,突出如鼻,故得名「鵝鑾鼻」。鵝鑾鼻屬於珊瑚礁石灰岩地形,地理景觀上十分奇特,有怪石、巨礁及洞穴,海景更是一絕,被視為「台灣八景」之一。1982年以燈塔為主體,成立鵝鑾鼻公園,佔地50公頃。

鵝鑾鼻公園地圖

鵝鑾鼻公園

鵝鑾鼻公園

鵝鑾鼻公園

鵝鑾鼻公園

小路盡頭是巴士海峽

巴士海峽

巴士海峽

巴士海峽

鵝鑾鼻燈塔鵝鑾鼻燈塔是台灣最南端的燈塔。在十九世紀中期,各國船隻途經鵝鑾鼻近海,常在外海七星嶼附近觸礁翻覆。1867年(清同治六年),一艘美國商船從汕頭開往牛庄途中,在暴風中迷失方向,漂至七星岩附近觸礁沉沒,船長夫婦和船員游泳登岸後,除一中國船員逃至打狗(在高雄)外,其他人均被龜仔角社(社頂)的原住民俘虜殺害,被稱為羅發號事件。琉球漁民也在南岬一帶遇難,還因此引發牡丹社事件,美國和日本政府因此要求清朝在此處設燈塔。清光緒時期,在外交壓力下,清廷於1875年(清光緒元年)委託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會員畢齊禮,於6月18日自打狗出發前往琅嶠(今恆春)地區勘察燈塔建地,並支付一百銀兩向龜仔角社原住民購買燈塔預定用地建塔。燈塔於1881年(清光緒7年)動工,1883年(清光緒9年)建成。由於當地是原住民的地盤,因此在興建前後,官方還派了五百兵力守護。

鵝鑾鼻燈塔鵝鑾鼻燈塔當時是世界上唯一的武裝燈塔。在中日甲午戰爭後,清軍撤離時把燈塔炸毀。燈塔於1898年重建。二次大戰時被美軍炸毀,戰後依原建築修復迄今。塔身全白,為圓柱形,為白鐵制,塔高24.1米,塔頂換裝新式大型四等旋轉透鏡電燈,經過大型旋轉透鏡後,光力為1,800,000支燭光,每十秒一閃,照射距離達二十七點二浬,是目前台灣光力最強的燈塔,被稱為「東亞之光」。

鵝鑾鼻燈塔簡介
推薦閱讀:

雁山公園——桂林記憶之五
集齊這14個國家公園 召喚紐西蘭最美風景
千燈,文化公園的魅力
【原創】澳洲之旅《奧克蘭 邁克爾 喬瑟夫公園》
第556講公園反映中國文化 2016.3.27.王信得 師尊廣播聖密龍講

TAG:收藏 | 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