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夫普及正宗中醫絕學
楊大夫一一0講(脫髮、瘀血)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昨天呢,一直在講中醫的攻下方法。這個大承氣湯,藥量下的比較重,一般情況下不要去用它,危急時才考慮去用這個方子。根據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病人已經吃不下飯了,或者腹部脹硬而痛,或者頭上冒汗,身上沒汗了,或眼睛己經直視了,或已經在說胡話了,才考慮用這個方子。還有,病人沒有小便了,你也不要用它,如果發高燒,流汗不止,也可以用。總之,大承氣湯的應用,一定要詳細周全的考慮成熟了,才可以用它。
傷寒論第254條,發汗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這個病人呢,發燒了,醫生認為是感冒了,開了發汗的葯,喝了之後也出汗了,但是病卻沒有好。其實,病人不是感冒,是胃腸陽明病引起的發燒,醫生誤診了。臨床上這樣的事情很多,病人發燒入院十多天卻不退燒,多數是陽明胃腸病。腹滿痛者。病人腹滿了,肚子又脹又痛了,這是大便堵在腸子里了。急下之,宜大承氣湯。現在已經肚子脹痛了,不要再等了,快讓病人喝這個大承氣湯,把大便攻下來即可。這一條講的是提醒醫生不要對陽明證出現誤診,及誤診後的處理方法。
傷寒論第255條,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這一條,是接著上一條說的。他的意思是,大承氣湯,一次不要喝太多,如果喝下去腹滿還是消退不下去,只是拉了一點點大便,這時,還是要緊接著喝這個大承氣湯,要把大便攻下來。因為已經腹滿痛了,說明大便已乾結,只要確定大便乾結了,就要攻下。
傷寒論第256條,陽明少陽合1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為順也。負者,失也。互相剋賊,名為負也。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陽明少陽合病。陽明病就是腹滿發熱汗出,脈大,不怕冷。少陽病是三焦淋巴發炎了,肝脾腫大了,不想吃飯,反胃了。所以,現在的證狀就是腹滿,發燒,脅下滿痛,汗出,脈應該是陽明大,少陽弦,弦大脈,又大又有力的脈。陽明病的發熱是血循環不暢引起的,少陽證的發熱是有炎證引起的。因為三焦淋巴已經發炎了,這個胃腸裡面也會有炎證了,所以,此時會拉稀。他說,必下利。胃腸炎形成了,會出現下利的情況的。其脈不負者,為順也。這個陽明少陽合病的脈應該是大而弦的,如果病人拉肚子過後,脈還是大而弦,這個代表病人體能沒有下降,這個沒問題,說明病情沒有惡化。負者,失也。如果從脈象上看,病人的脈跳無力了,這就不好了。互相剋賊,名無負也。因為陽明病發熱會汗出會耗散胃中津液,少陽證也會消耗胃中津液,所以,兩種病都在爭奪胃腸津液,互相剋賊,爭奪。津液傷,脈跳的力量會減弱的。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如果病人的脈不再大而弦了,而是浮而數了,就說明有大便乾結了。滑脈,是一種力量比較弱的脈,比大脈要小了,就象鋸齒一樣的形狀,力偏小,間隔時間短,手感象珍珠一樣。
滑脈,跳的快,所以是滑而數。滑脈,代表身體裡面有東西堵塞了,比如婦女懷孕了,脈是滑數的。長腫瘤的人,脈也是滑而數的。如果現在病人是在拉稀,他的脈象應該是弦大的。現在不弦大了,滑了,說明有東西堵塞了,現在是有大便乾結了。當下之,宜大承氣湯。只要確定大便堵塞了,乾結了,就可以用大承氣湯來攻下。這一條講的是,陽明少陽合病,一般會出現下利的情況。但是呢,由於是合併證,比較嚴重,胃中津液流失比較嚴重,會發生大便乾結。如果脈很弱了,就說明胃中少津了,大便就會幹,可以攻下。
傷寒論第257條,病人無表裡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合熱則消谷喜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
病人無表裡證,表證就是怕冷怕風身痛,里證,就是吃飯胃口正常,睡眠也正常,體力也正常。發熱七八日。病人只是發燒,別的證狀什麼都沒有。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以前講過,人體的熱量是儲存於血中的,當血的濃度增高時,人體就會出現發燒的現象。那麼,現在病人在發燒七八天了,說明他血太稠了,現在應該是血中無津液了。雖脈浮數者,可下之。脈浮數,說明胃中很熱,燒了七八天了,胃腸津液都燒乾了,大便肯定乾結了。所以,可以攻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如果醫生開了瀉藥,病人大便全拉出來了,脈還是數,這個數脈是熱呀。說明還是在發燒。大便也不堵了,又沒別的病,病人還在發燒,為什麼?是血稠了,血中無津了,血瘀了。合熱則消谷喜飢。他說,這個人胃口很好,吃飽了之後還是感覺餓,還想吃,這個是因為胃中太熱了,消化力太旺盛了。胃中熱,胃熱上沖至頭頂,會出現頭油多的現象,會引起脫髮。所以,對於脫髮的人,原因是胃熱引起的。脫髮的人多數是飯量大,吃飽了還想再吃。
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病人很能吃飯,身上發熱,一個星期不來大便,肯定是他身體有瘀血比較嚴重了。沒有瘀血,人不會憑白無故發燒的。既然已經發燒多日,肯定傷津液了,肯定會血更稠了。血稠了,肯定會形成瘀。宜抵當湯。這個抵當湯,是下嚴重瘀血的一個方子。病人喝下去,瘀血會從大便里排出來,然後發燒就退燒了。
今天信號不太好,就學習到這裡。
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一一一講(寒濕、梔子柏皮湯)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昨天,一直是在連續講大承氣湯的使用方法。總的一個原則,當醫生通過各種手段確實認定病人大便乾結了,才可以使用大承氣湯。如何去認定大便已經乾結了呢?張仲景在這個陽明篇里已經論述的很詳細了。這些非常實用的方法,也是我們中醫在診治各種疾時的最基本最實用的方法。所以,大家在課後一定要去認真複習前面所講的內容,認真去總結,歸納。昨天還講了,病人不明原因的發燒,如果發燒太久,醫生一定要考點要攻大便,如果不攻下便的話,發燒久了,腸子都被燒乾了,那就很難活命了。到最後病人虛脫時,路郘不能走時,再去想攻乾結的大便,為時已晚了。還有一種情況是,病人不明原因發燒,但又很能吃飯,卻不來大便,這時應該怎麼辦呢?可能我們會想,他吃飯很多,又不來大便,肯定大便乾結了,要攻吧。錯了。張仲景說,他脈一直數,說明身上血熱呀,能吃飯,很餓,說明脾也很燥熱,內熱久了,肯定血中津液沒有了,血稠了,血中垃圾,瘀血多了,要先解決病人的瘀血問題才對。剛開始不明原因的發燒,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病人平時體質差,血中無津,血稠了,才產生了鬱熱,發燒。那麼,又連續發熱一個星期,血更稠了,瘀血更多了,再不下瘀血,可能會形成腫瘤,癌證,後果會更嚴重。所以,先用抵當湯來下瘀血。
抵當湯的組成是,水蛭30個,虻蟲30個,桃仁20個,大黃10克。
張仲景的組方,非常的精妙,水蛭,虻蟲,專門化瘀血,把瘀血分散開來,桃仁活血,增強血流速度,同時又潤腸,大黃活血化瘀,解毒,增強胃腸動力,讓大便下行。這樣一個方子,不僅能除瘀血,還能攻大便,可謂一箭雙鵰。
傷寒論第258條,若脈數不解,而下不止,義門協熱便膿血也。
若脈數不解。這個數脈,就是脈跳很快,一分鐘90一100下,說明血中有熱了。這樣很多天沒有變化,沒有降下來。而下不止。病人又同時下利不止。就是病人在發燒又拉肚子,一直不好。中醫講的熱,西醫講的炎證,基本上是一個意思。現在就是說,病人有發燒又胃腸炎了。必協熱便膿血也。就是說病人胃腸炎又發燒會出現一陣一陣的發熱和拉膿拉血的證狀。這一條還是講中醫的協熱利。協熱利就是大便下膿下血,一陣一陣地發熱。因為有炎證,所以會拉出炎性產物膿。因為腸道太熱了,大腸血管會破裂,所以才便血,這血是鮮紅的,不是紫色血塊。那麼,這個協熱利為什麼要在陽明篇講呢?我們前面說過,陽明病就是胃腸病 ,所以這個下利膿血屬陽明病。也有一種情況下病人會便血,比如痔瘡的病人,便血,但它這個大便中沒有月農,所以不一樣的。如果是嚴重肝癌,腸癌的病人,他也會便血的,但血的顏色是很暗的。那麼,這個大便那麼膿血,要怎樣處理呢?葛根黃芩黃連湯可以治呀,白頭翁湯也可以。如果是痔瘡時,按壓病人的承山穴,會有痛感。痔瘡怎麼治,你查一下承山穴的經絡,沿著幾個重要穴位,瀉一下就行了。用藥也可以,針刺也行。
傷寒論第259條,傷寒發汗己,身目為黃,所以然者,以寒濕在里不解故也。以為不可下也,於寒濕中求之。
傷寒發汗已,身目為黃。病人感冒發燒怕冷,醫生開了發汗的麻黃湯,汗出了,感冒好了,但是病人卻全身和眼睛都是發黃的,全身亮黃。所以然者,以寒濕在里不解故也。他說,造成發黃的原因是病人身上有寒,有濕,沒有去掉。 張仲景為何要作出如此診斷呢?寒濕之人是個什麼樣子的呢?寒濕之人,就是胖子。胖子,體都寒,都濕重。人為什麼會胖呢?胖子,身體里的血不足,津不足,所以才沒熱力,沒溫度。因為津血不足,體內的水份不能通過出汗和小便排出去,所以才會發胖,身上背了很多水。胖人的小便,每次都是一點點,就沒了,不象正常人那樣小便清長。所以,胖子,體內寒濕重,津血不足,當感冒發汗過後,津更不足了,透過皮膚可以看到血的顏色是發黃的,這個黃,中醫裡面叫陽黃。以為不可下也,於寒濕中求之。張仲景說了,胖人發汗後身發黃了,津液不足了,就不可以考慮攻下了,不可以用大承氣湯了。怎麼辦呢?他說,要先去寒去濕才行。用藥,我是要溫陽行水了,比如五苓散,可以用。
傷寒論第260條,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茵陳蒿湯主之。
他說了,病人感冒發燒怕冷七八天了,身上家桔子皮一樣又黃又紅的,又沒有小便了,又肚子有點脹了,該怎麼辦呢?這個病人感冒七八天沒有好,血中無津了,身上才會發黃,又因為病沒好,汗沒出透,身上的顏色有點暗,不鮮亮,有點潮紅,因為身體還在發熱。小便不利,會有兩種原因,要麼血中無津了,要麼脾中有濕,堵到了,小便下不來。他又說了,腹微滿,這是什麼問題呢?陽明病,會腹滿,心煩。但這一條,張仲景說的是太陽傷寒,不是陽明病,不是大便乾結造成的腹滿。所以,現在這個腹滿,不是大便堵到了,而是水濕下不來,小便沒有了。現在病人發燒沒好,還在發熱,又有水濕。所以,要清熱,利濕,用茵陳蒿湯來解決。
茵陳蒿湯組成,茵陳20克,梔子15克,大黃7克。
茵陳利濕,梔子清三焦熱,大黃行大便,三味葯三個不同的功能,互相協作。
傷寒論第261條,傷寒身黃髮熱,梔子柏皮湯主之。
這一條緊接著上一條說,病人感冒了,很多天了,身上發黃了,還在發燒,現在沒有小便下不來的問題,也不腹滿,與上一條有區別了,怎麼辦呢?現在的問題,就是一個發燒的問題,現在不能讓病人再發燒,再傷津液了。梔子,在中醫臨床中用處非常廣泛,它能清三焦淋巴糸統的熱,清心熱除心煩,清肝膽的熱,但對清腎熱不理想。黃柏,專功是清腎熱,所以用黃柏。兩味葯組合起來,五臟邪熱得除。炙甘草,起調節胃腸功能的作用,甘草味甘,功用調節緩急,對黃柏和梔子的葯功起到了調節緩急的作用。
梔子柏皮湯組成 梔子10克(劈) 、甘草3克(炙) 、黃柏6克。
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裡。
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一一二講(麻黃連軺赤小豆湯、少陽證)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現在,我們繼續學習中醫經典傷寒論。上一節課,學到了梔子柏皮湯,他說,傷寒身黃髮熱,用梔子柏皮湯。傷寒,就是人感冒了,發燒,怕冷,身痛,脈浮數,身上沒有汗。身黃,因為血中無津了,血稠了,身上才會發黃。發熱,這個是感冒在發燒。傷寒,本來應該用麻黃湯來發汗的,但現在不行了,因為病人血稠了,血中無津了,再發汗,病人會因為血中無津而變得更稠。血太稠,人會發燒,會小便失禁,會發狂,會四肢痙攣,這個在傷寒論第6條已經講過了。既然感冒了,又不能發汗了,那怎麼辦呢?只能用清熱的辦法了,可以把體溫降下來。體溫降下來之後,你再用桂枝湯調和陰陽平衡,補充胃中津液就行了。
先清熱,就用梔子柏皮湯方。梔子可以清三焦淋巴系統的熱,清心熱,胃熱,肝膽熱,但梔子不能清腎熱,所以要用黃柏皮來除腎熱。五臟熱得清,發燒就退了。所以,我們中醫治感冒,有兩種方法,一是發汗法,一是清熱法。具體來用哪種方法,臨證要看情況來決定。以前我們學過的葛根黃芩黃連湯,也是清熱治感冒的方法。那麼,這個治感冒的方法,為什麼不放到太陽篇來講呢?因為,此時病人雖然有感冒,但他血中無津了,胃中也會很乾了,胃中無津表現得更突出,治療的方向,以陽明為主證。清熱的目的是,防止再一次傷津液。
傷寒論第262條,傷寒瘀熱在里,身必黃,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主之。
傷寒,就是感冒發燒,怕冷,無汗,脈浮數,身痛。瘀熱在里,就是身體裡面有瘀還有熱。瘀,就是血中津液不足了,血中的津液屬陽性的,無津了,陽就不足了,人的肝臟代謝功能下降了,血中垃圾排不出去了,這個垃圾就是瘀。這個瘀,在體內存留過多,會集於身體某一處,形成腫瘤,西醫說是癌。所以,每個人體內都有癌,但它只要不過多存在,對健康也就沒有太大影響。熱,中醫講的熱,與西醫講的炎證大體是一個意思。現在,就是說,病人感冒了,他現在不但但有感冒的問題,他身體里還有炎證,還有瘀血,又缺少津液。這麼複雜的病情,應該如何去治療呢?有瘀血了,血中肯定缺津了,不可以再發汗了。
那麼,他身體裡面又有炎證了,發汗的藥方都是熱葯。有炎證,只能清熱,用涼性葯,不可以用發汗的熱葯的,否則,熱上加熱,炎證會更加嚴重。所以,此時的用藥方法,應該是清熱,化瘀,補津液。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方組成,麻黃6克,連軺6克,杏仁20克,赤小豆10克,大棗30克,生梓白皮10克,生薑6克,炙甘草6克。
這個方子,生薑,大棗,炙甘草,這個是補充胃中津液用的。杏仁,是補肺中津液用的。連軺,赤小豆,生梓白皮,是清熱用的。連軺,清骨胳,筋脈中的熱,生梓白皮清肺熱,赤小豆清中焦和下焦的濕熱。為什麼要用麻黃?因為病人現在有外寒,皮膚毛孔被關閉了,肺泡受寒收縮了。用麻黃可以開皮膚毛孔,打開肺泡。肺泡舒張了,杏仁的油質才能進入肺來潤肺補肺津。可能有人會擔心,用了麻黃會發汗。沒必要擔心這個,胃中沒有足夠的熱力,病人不會流汗的。
這一條辨,病人有瘀熱,胃中無津,所以還是歸在陽明篇。
這個陽明篇,我們學習完了。整個陽明篇講的是什麼?講的是人體津液,胃腸津液的變化規律。
治萎,獨取陽明,陽明篇,非常重要。
從我們學習傷寒論以來,張仲景至始至終都在圍繞津液來辯證。
********************************************************************************************
下面,我們來學習,辨少陽病脈證並治。
傷寒論第263條,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弦也。
張仲景說,少陽病的證狀是什麼?口苦,咽干,頭暈眼花呀。
先說一下,什麼是少陽?少陽,就是血脈和神經系統。人體有兩個少陽,一是少陽三焦經,一是少陽膽經。所以,少陽就是三焦淋巴系統和膽的總稱。這個淋巴系統,通連全身五臟六腑之外的各個地方,對五臟六腑具有調節作用。所以,中醫常說,凡十一臟,取決於膽。膽和三焦淋巴系統是相通相連的。當膽腑功能不正常時,會牽連全身都會不正常。淋巴系統,是全身水與氣交換的通道,同時也是人體的神經傳導系統。少陽之為病,就是說膽生病了,功能不正常了。為何會出現口苦,咽干,頭暈眼花呢?當膽生病時,膽汁會通過三焦淋巴系統上竄入咽喉,所以會口苦。膽生病時會發熱,整個淋巴系統都會發熱。所以有膽病的人,會有低熱,晚上睡覺不想蓋被子,怕熱。人體的胃,是血管密布,神經密布,三焦淋巴密布的地方。膽生病了,淋巴也在發熱了,胃也會發熱,病人胃口會很大,很能吃飯,但吃不胖的。這個胃太熱了,胃中津液被蒸發掉了,胃幹了,咽喉也會幹,所以才有咽干,想喝水。因為我們的眼睛,也是受淋巴神經系統的調節,現在淋巴發熱了,眼睛會失去營養滋潤,才會出現眼花頭暈的現象。
這一條,講的是少陽病的臨床證狀。
傷寒論第264條,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
少陽中風。就是病人有了少陽證了,口苦,咽干,目眩,頭暈。又有了中風證,就是又得了感冒了,發低燒,有汗,怕風,是因為體質不好才會得的感冒證狀。兩耳無所聞。現在病人兩個耳朵什麼也聽不見了。
為何會聽不見?因為膽受病,淋巴在發熱,不能正常調節耳朵的聽力功能了。目赤。凡是有膽病的人,眼睛眼白會有紅血絲。因為淋巴神經糸統不能正常調節眼睛血液循環了。胸中滿而煩者。這個淋巴腫大了,會影響肺,胃,也會腫大,所以才胸滿,胃脹,不舒脹,心煩。臨床上,有時肺炎久治不愈,久咳幾個月不愈,其實這個病因在少陽,在膽。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為什麼不可以吐下?因為少陽證的病人,他都咽幹了,胃中無津了。再吐,下,會傷津液,會血稠,會出現陽明證。如果攻下了,血稠了,心臟會供血不暢,會心亂跳,會精神上很害怕。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
楊大夫一一三講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昨天,我們已經進入了少陽篇。以前所學習的太陽篇,是關於人體內外寒熱平衡規律的。陽明篇,講的是血液中津液不足而引起的胃腸病變及其相關證狀。陽明篇,實際是中醫的疑難雜證篇。少陽篇講的是什麼呢?少陽篇講的是人體經絡神經系統的一系列病變,這些病變是由膽病引起的。口苦,咽干,頭暈,目弦,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膝關節滑膜炎,這些都是少陽證的表現。少陽,包括膽腑和三焦淋巴系統,這個淋巴,遍布全身,對人體各臟器起調節作用。西醫講的淋巴,中醫講的叫三焦,就是人體內可以看見的油網膜。包括兩眼暈花,耳朧,這些都是少陽證的表現。凡少陽證,不可以用催吐劑,也不可以攻下。因為本身有內熱,己經傷津了,不可以再用吐下法傷津液了。
傷寒論第265條,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煩而悸。
傷寒脈弦細。這人感冒了,受涼了,身上怕冷,又發燒,這是傷寒感冒了。本來應該是脈浮數,但現在不是脈浮數,而是脈弦細。弦脈,就是脈又硬又有力,說明有里熱,細,說明病人氣血不足了,脈才會變細了。既然氣血不足,病人就不會發高燒,而是低燒,在38度以下。平時的傷寒證,病人體溫會在39度以上的。頭痛發熱者,屬少陽。頭痛,發熱,這是感冒的證狀,因為受寒了,汗液排不出去,才會阻塞經絡而頭痛,通則不漏啊。發熱,是人體自主調節本能,熱從胃中出去,把寒去驅除。但是現在,病人不是很發燒,因為脈弦了,有里熱了,這時要清里熱為主,要按少陽證來治,要清三焦熱,要清膽熱。如果里熱不除,三焦熱不除,一直在灼傷津液,胃中無津,病人就沒有汗出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欲除外邪,必先安內。少陽不可發汗。凡是少陽證,都不可以用發汗法的,要用清熱法才可以。發汗則譫語。如果醫生誤治了,發汗了,病人胃中無津了,會大便乾結不通,濁氣上沖入腦,病人會出現胡說八道的現象。此屬胃,胃和則愈。張仲景說,病人胡言亂語,是胃腸的原因造成的,胃氣通順了,病人胡說八道的證狀就好了。胃不和,煩而悸。如果病人胡說八道了,不能及時治療,病人還會出現心煩和心亂跳的現象,因為血中無津了,心臟供血不足了,才會心煩,心悸,心亂跳。這一條要說的是,如果病人本來就有少陽證,比如頭暈眼花很久了,現在又感冒了,怎麼治?不可以發汗的,只是按少陽證來治,要清里熱才可以。
傷寒論第266條,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者,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
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本來呢,病人感冒了,一直沒有好,由於時間之了,病人體質差了,抵抗力差了,結果外面的病菌病毒從體外進入體內了,首先進入了三焦淋巴系統,再由三焦淋巴進入膽,這樣就形成了少陽病。脅下硬滿。就是脅肋下很脹了,肝脾腫大了。因為淋巴通連全身,淋巴發炎了,也連帶肝臟和脾臟也發炎了,腫大了。乾嘔不能食。胃中很乾,因為胃的外面布滿淋巴,淋巴腫大了,胃也腫大了,發熱,把胃津都蒸發沒有了,後以才反胃。胃中太幹了,吃一點東西會很難受,所以才不能吃飯了。
往來寒熱。就是一陣子很冷,一陣子又熱。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疾病的輕重不是一成不變的,總是有時輕有時重,人體有自身抗病能力,當人體正氣足時,病情就會減退,當人體正氣不足時,病情會加重。當少陽病加重時,里熱就會加重,病人就會發熱,不怕冷,而是怕熱了。當少陽病減輕時,里熱就會很弱了,病人體溫會下降,因為胃中缺津液,胃中虛,胃中無熱力了,病人就會怕冷了。所以,才會往來寒熱。
尚未吐下。此時醫生還沒有開催吐的葯,也沒有攻下,胃津還沒有受到嚴重的損傷。脈沉緊者。這個脈沉,就是脈很微弱了,氣血不足了。緊,弦緊,那是熱重。沉緊,這個是寒重,說明病人氣血已經嚴重不足了。沉脈的病人,絕對不可以發汗的,更不可吐下的,只能用清熱和解法。與小柴胡湯。現在病人有少陽證了,過了很多天沒好,身體狀況很差了,用小柴胡湯來解決。
小柴胡湯的組成,柴胡15克,人蔘10克,黃芩10克,炙甘草10克,半夏6克,生薑10克,大棗30克。
這個方子裡面,人蔘,生薑,大棗,炙甘草,這四味葯是大補胃腸津液用的,補虛,以扶人體正氣。半夏,能夠利胃中的水濕和污痰,可調節胃的升降氣機,調和胃氣,有止嘔的功效。柴胡這味葯,春天發芽最早,木氣最旺,它能夠直入肝膽,能升提肝膽的清氣,而疏利肝膽氣機,推動六腑之氣,有推陳出新的作用,能清熱解毒。柴胡,既是陽葯,又是陰葯,能升提肝膽氣機,又能降肝膽濁氣,為中醫要葯,但臨床用量不宜過大。因為它是陽葯,能奪肝陰。這個黃芩,苦寒,善於清泄少陽膽腑火熱,一樣是中醫要葯。這個方子,一清一補,清熱又補虛,一箭雙鵰,補瀉並舉,中醫組方不是只清不補或只補不清,這個大家要搞清楚,不要迷糊。這一條,講的是少陽病的中藥治療方法,補津,清熱,一次解決。
傷寒論第267條,若已吐下,發汗,溫針,譫語,柴胡湯證罷,此為壞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從剛剛學過的條文可以看出,少陽證的脈是沉緊的,這種情況下,病情是比轉嚴重的人。張仲景一般情況下不會用人蔘的,只有病情嚴重時才會用人蔘大補胃津的。少陽證,是一種危急的病證。若已吐下,發汗,溫針。少陽證如此嚴重,但醫生卻又誤治了,開了催吐的葯,或下利的葯,或發汗的葯,或用燒很熱的針去刺激病人,讓他發汗,這些方法都會消耗病人血中津液,會讓病情加重的。譫語。病人胃中無津了,大便乾結不通了,濁氣上沖入腦,病人神經錯亂了,在胡言亂語了。柴胡湯證罷。病人本來應該是忽冷忽熱的,但由於血中津液流失嚴重,被汗吐下了,他身上只會涼不會熱了,病進一步惡化了。此為壞病。這個是由於醫生誤治造成的,責任在醫生身上。知犯何逆,以法治之。張仲景在傷寒論序中就說過了,當病人被醫生誤治後,病情加重了,怎麼辦呢?知犯何逆,以法治之。張仲景在傷寒論序中就說過了,當病人被醫生誤治後,病情加重了,怎麼辦呢?他說,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當病情很嚴重時,醫生一定要去仔細詳查病人的脈象,來確定是寒,是熱,是虛,是實。然後再對證下藥。為什麼中醫四診中,望聞問切,要把切脈放到最後呢?實際上,中醫治病,熟悉中醫醫理的醫生,看病人一眼就可以開方子了。一般情況下沒必要脈診的。當病情危重時,一定要去查脈,不可疏忽大意了,生死關頭,不可有半點失誤。好,今天就學習到這裡。
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一一四講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現在學習的少陽證,不象以前學的太陽病和陽明病那麼複雜,但在中醫裡面,同樣是非常重要。
歡迎大家每晚與我一起共同學習中醫經典傷寒論。
少陽證的實質,就是人體虛了,外邪乘虛而入,引起了三焦淋巴糸統和膽發炎了。代表方劑是小柴胡湯。這個方子是既清熱又補虛的,可以表裡雙解。補虛,可以增津液解表寒。清熱,可除少陽邪熱,炎證。
當少陽證被醫生誤治後,病人體質下降了,脈都沒有弦的力量了,說明已經虛脫了,怎麼內呢?查一下脈,根據脈象情況和證狀來決定用藥吧,一般是要回陽固脫了。
傷寒論第268條,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
三陽合病。就是病人同時有感冒發燒,又有胃腸虛弱大便不通,同時又有三焦少陽里熱了。脈浮大。浮脈是感冒的脈,大脈是陽明證的脈。在陽明篇里,我們已經學習過了,三陽合病時,是用小柴胡湯來解決的。說明膽和胃太熱了,炎證比較嚴重了。上關上。就是病人的關脈已經跳到關脈的上面來了,關脈跳得力量太大了,已經跳到寸上來了。這個關脈,左手為膽,右手為脾胃。但欲眠睡。病人又有感冒,出汗傷津了,陽明證本身就是發熱汗出,少陽證是里熱灼傷津液。現在三陽合病,津液不足了,病人總是沒精神,想瞌睡。所以,當我們在臨床中遇到病人自述白天總是想打瞌睡時,我們就知道他津液不足了。目合則汗。就是病人已經睡著了,眼睛閉上了,他身上還在流汗,自汗。為什麼會自汗呢?這裡我想引用《黃帝內經》里的一段話。
在《黃帝內經》《靈樞一決氣第三十》里有這麼一段話:
黃帝曰,六氣有,有餘不足,氣之多少
歧伯曰,精脫者,耳聾,氣脫者,目不明。津脫者,腠理開,汗大泄。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色夭,腦髓消,脛痹,耳數鳴。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其脈空虛,此其侯 也。
,腦髓之虛實,血脈之清濁,何以知之?
從上面歧伯的回答,可以看出,這個自汗,是因為津脫了,血中無津了,才會腠理開,往外流汗。
這一條,講的是但欲眠,自汗的發病機理,是由於少陽傷津造成的,當然是三陽合病時最容易出現這個現象。
傷寒論第269條,傷寒六七日,無大熱,其人躁煩者,此為陽去入陰故也。
無大熱。病人傷寒證本來應該是發高燒,怕冷的。結果天數一長,病人體能下降了,現在不發燒了,因為胃中無津液了,沒有熱量產生的來源了,津虧了。其人躁煩者,因為胃中無津液了,胃中太幹了,也不能吃飯了,胃中很難受,又加上可能又有自汗,總想打瞌睡,所以才非常的躁煩。此為陽去入陰故也。現在病人血中津液沒有了,病還沒好,疾病的發展已經進入血分了。張仲景認為,人體的津為陽,血為陰。津可以氣化,屬陽,血不能氣化,性為靜,為陰。病人久病不愈,體內又沒有抵抗外邪的津了,那麼,這個外邪,致病菌,就會乘虛而入,進入血液,引發更嚴重的病變。於人體內的津液。無津液,就沒有陽氣,就沒有抵抗力,就會引起更為嚴重的病變。這一條,張仲景強調的是,人體自身的免疫功能,取決
躁煩,是病情加重的表現,外邪進入血液,其後果是非常嚴重的,會引發肝炎,腎炎,等等。
傷寒論第270條,傷寒三日,三陽為盡,三陰當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嘔,此為三陰不受邪也。
傷寒三日,這裡不是講的人感冒三天了,而是說的三個周期了,相當於15一20天了。三陽為盡。病人因為感冒沒有得到有效治療,而繼發引起了太陽,陽明,少陽,三陽合病,經歷了半個月的時間,病人已經沒有太明顯的證狀了。三陰當受邪。三陰,指的是太陰脾,少陰腎,厥陰肝。按通常情況下,病了這麼久,病人體能應該下降了,應該虛脫了,病邪會進入血液,會進入脾,肝,腎的。其人反能食而不嘔。現在呢,病人居然很能吃飯,也不反胃,說明脾能吸收,胃能消化,胃中津液充足。此為三陰不受邪也。就是說,這個病人的脾,肝,腎,平時非常健康,抗病力很強,外邪無力入侵。這一條,張仲景強調的是,正氣內存,邪不可干。身體很健康的人,他經歷了一場大病,不用治療,也是能夠康復的。這一條,張仲景要表達的是,人體有強大的自主調節本能,對外邪致病因素有天然的抵抗能力。
傷寒論第271條,傷寒三日,少陽脈小者,欲已也。
傷寒三日,就是說病人感冒半個月了,少陽脈小者。什麼意思?少陽脈,就是關脈。少陽脈小者,就是關脈很弱了,不弦了,沒有少陽證了。既然說少陽證沒有了,是否還會有傷寒的脈證呢?也沒有了。為什麼?因為傷寒的脈是浮數,不僅是寸脈浮數,是六部都浮數的。現在少陽關脈小了說明脈不浮,沒有傷寒證了。欲己也。醫生只要發現病人的脈象已經小了,就說明已經沒有三陽證了。當然,現在說脈小,這個不是沉微,沉微,另當別論了。少陽脈小,是常脈,無病的脈。儘管病人現在還有一些不適證狀,但是只要常脈一出現,醫生就知道,一天之內,病人就會好病的。
傷寒論第272條,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
這一條說的是,少陽病要好病的時間,一般會是在後半夜到天亮這一段時間。寅時,就是後半夜3點到5點。辰時,就是早上7點到9點。一般情況下,病人會在後半夜或早上喊餓,要東西吃,說明病已好了。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少陽篇講完了。
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一一五講(太陰)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剛剛,我們把少陽證講完了,少陽證里只有一個小柴胡湯,這個方子在臨床上應用非常廣泛。張仲景臨床用藥特點,一重補津,二重清熱,這也是小柴胡湯的方義。張仲景說,少陽脈小者,欲己也。這話什麼意思呢?我們一定要領會這其中的含義。脈小,這才是少陽脈,左手關脈的常脈。中醫臨床上,很多病人的少陽脈是弦的,這是病脈。如果不弦,但不是小,而是粗了,這還是少陽證,還是病脈。所以,少陽的常脈是脈小。
********************************************************************************************
下面我們進入太陰篇的學習。
辮太陰病脈證並治。
首先,解釋一下,什麼是太陰。張仲景把中醫治病分作六個區塊。三個陰,三個陽。太陽,是關於人體內外寒熱交替及水分在人體內運動變化的規律。陽明,是由於胃腸缺津液而引起的病變。少陽證,是外界致病微生物進入人體三焦淋巴系統和膽而引起的病變。三個陽系統一,因為有動脈血管在裡面,所以,疾病治療,比較容易,常常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可以治癒。
張仲景把脾臟叫太陰,把腎臟叫少陰,把肝臟叫厥陰。太陰病,就是脾臟的病變。脾臟,腎臟,肝臟,裡面都是靜脈血管,治療方法和三陽病不同的。
傷寒論第273條,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
張仲景說,人脾臟有病的時候會有哪些證狀呢?首先是肚子脹滿,吃不下東西,吃了會想吐。第二,還會大便自利嚴重,一天要幾次大便,次數較多。第三,還會有肚子病的現象。如果醫生看到病人吃不下飯,而又腹滿,以為是陽明病,開了瀉藥,病人吃下去會肚子變得更加硬滿的。所以,我們在臨床上一定要仔細查明證狀,辯別好,才不會造成失誤。脾病,為什麼也會腹滿呢?因為脾臟功能失常了,脾不能帶動胃腸蠕動了,所以才胃吃進去,脾又不能吸收,才會腹滿。那麼,太陰脾病與陽明胃腸病怎樣區分呢?陽明病會發燒出汗大便秘結,太陰病不發燒,不出汗,大便反而下利。這個很好區分的。為什麼會肚子脹?
因為中醫認為,脾主腹,平時肚子大大的,這個是脾病。為什麼會腹痛呢?因為脾不能帶動胃腸蠕動,腸子里的血管循環不好,不通暢,才會痛。為什麼會下利呢?因為脾臟不能吸收了,又不能帶動胃腸蠕動,吃進去的食物和水份不能消化吸收,原樣拉出來了。因為脾不能吸收水分,胃腸里水份會很多,所以不會便秘,只會拉稀。那為什麼攻下之後會胸下結硬呢?因為脾不能吸收營養了,血中津液就會不足了,再一攻下,胃腸津液會更加缺乏,身體會更虛弱,胃腸功能會更差,腹滿會更嚴重。
這一條,講的是太陰病的證狀和病理機制。
傷寒論第274條,太陰中風,四肢煩疼,脈陽微陰澀而長者,為欲愈。
這一條講的是太陰病的脈象。大陰中風,就是說脾太虛了,有病了。四肢煩疼。張仲景說了,人有脾臟病,會有胳膊和腿疼的現象,就是風濕病了。中醫認為,脾主四肢,凡四肢疼痛與脾有關。為什麼會四肢疼呢?因為脾中有濕了,四肢也會有水濕。水濕在四肢上會讓四肢冰冷,變得很寒,又阻礙氣血經絡運行。所以,這個風濕骨病,中醫認為是太陰脾病。所以,中醫說,脾喜躁,惡濕。脈陽微陰澀而長者。張仲景說了,有太陰脾病的人,他的脈象是怎樣的呢?陽微,就是寸脈會很微弱。陰澀,就是尺脈幾乎快要摸不到了。這個脈象,通常是符合糖尿病人的脈象的。所以,中醫也認為,糖尿病屬太陰病範圍。而長者,為欲愈。如果發現病人的脈象變大了,有力了,就知道病人已經快要病好了。所以,太陰病的脈象就是陽微陰澀。寸部為陽,尺部為陰。
傷寒論第275條,太陰病欲解時,從亥至丑上。
這個亥,就是晚上9點到11點。丑,就是夜裡1點到3點。張仲景說,人有脾病,要好的時候,通常會是正半夜時病人感覺很餓,要東西吃,說明病好了。少陽證,要好的時候是在後半夜,病人有飢餓感。陽明病要好時,是在半下午。太陽病要好時,是在上午。
傷寒論第276條,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
有脾病,有風濕病的病人,脈浮了,說明受寒了,感冒了,可不可以發汗呢?可以的,可以用桂枝湯來發汗。太陰病,可以發汗,但不可以攻下。
傷寒論第277條,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藏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
自利不渴,屬太陰。如果病人天天拉稀,但卻不會口渴,因為喝下去的水不能被脾吸收,胃腸里會有很多水,又不會發燒,所以才不會口渴。這說明有太陰脾病。以其藏有寒故也。因為脾不能吸收水分,這個水分在胃腸中積存了,所以才會因水而寒。當溫之,宜服四逆輩。胃腸里有水,太寒了,可以用四逆湯來喝。四逆湯組成是,炙甘草6克,乾薑6克,附子15克。
乾薑,附子,都是很熱的葯,一喝下去,胃中就熱起來了,胃熱了,脾也會熱,因為脾與胃互為表裡,關係密切。脾熱了,脾中的水濕就會被汽化掉,會恢復正常功能的。這一條,說的是平時不愛喝水又拉肚子的人,用四逆湯可以解決。
傷寒論第278條,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系在太陰。太陰當發身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
傷寒脈浮而緩。本來傷寒證的脈是浮數的,但現在是浮緩了,說明病人氣血不足了。手足自溫者。傷寒證的病人,身上雖發熱,但手腳是涼的。現在病人手腳卻是熱的,這個熱,來源於胃中傳來的。說明胃中發熱了。胃中熱,脾也會熱起來的。所以他說,系在太陰。這個熱是從脾傳來的。太陰當發身黃。現在脾熱了,病人身上會發黃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如果病人小便是正常的,說明他血中津液充足,他就不會身上發黃的,發黃的原因是血中缺津液。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七必自止。如果病人生病七八天了,並且每天拉稀十幾次,你不用去治,自已就會好的。這是怎麼回事呢?他說的是,病人感冒了,手腳卻是熱的,說明脾中有熱了。現在病人病了很久,下利嚴重,這個下利,會把脾胃裡面多餘的熱清瀉乾淨,熱退了,脾的功能正常了,病人就不會再下利了。無論脾中有濕,或者有熱,都會引起下利,如果脾正常了,不濕不熱了,人就不會拉肚子了。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脾臟功能正常了,就不會再拉肚子了。
好,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一一六講(桂枝加芍藥、大黃湯,少陰證)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上一節課,我們已經進入太陰病的學習了。太陰病,就是脾臟病。這個脾病時,證狀是什麼呢?腹滿,腹痛,下利,不能吃飯,脈是微澀的,證狀與陽明,少陽,太陽病,完全不同的。脾病時,雖然下利,但不會口渴的,這也是一大特點。造成脾病的原因是什麼呢?當脾太寒涼時,脾胃會寒涼,脾因寒而生濕。脾濕,則不能消化吸收,才會腹滿。當脾太寒時,腹部也會寒涼,所以才有腹痛。還有一種情況,脾中有熱時,也算是脾病,如果此時病人吃了瀉藥,嚴重的拉肚子,這個脾中熱會被瀉掉,拉肚子自動會好的。脾中有寒濕,或有里熱,均是病態。當脾中有寒濕時,可以用四逆湯驅寒,寒去則濕自消。當脾中有熱時,醫生可以開寒涼的葯,熱退了,病就好了。寒涼葯容易引起下利,這個不用擔心的。脾中熱清退後,拉肚子會自動好的,因為脾的功能恢復正常了。如何知道脾中有熱呢?病人手腳會發熱呀。脾病的脈是陰陽俱弱的,這個我們要記清楚。當病人脈跳由弱轉強時,脾病就好了。
傷寒論笫279條,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本太陽病,醫反下之。本來呢,病人得了感冒了,應該開發汗葯的,結果醫生診斷失誤,開了下瀉的葯了,胃腸傷津液了。因爾腹滿時痛者。因為被攻下,胃中無津了,胃腸沒有蠕動力了,消化不了食物,所以才腹滿。因為攻下的葯是很涼性的,喝下去之後這個胃腸寒掉了,寒則不通,不通則痛。屬太陰也。這種胃腸又虛又寒的發病機制,才是太陰脾病。陽明病是腹滿而熱,太陰病是腹滿而寒。怎樣去治療呢?用桂枝加芍藥湯就行了。
桂枝加芍藥湯的組成,桂枝10克,芍藥20克,炙甘草6克,大棗12枚,生薑10克。
我們看這個方子,就是桂枝湯方子把芍藥如倍量使用。生薑,大棗,炙甘草,這是補充胃腸津液的,補虛用的。桂枝,如強心臟的跳動力量,讓動脈循環加快。芍藥,疏通肝臟和靜脈血管,讓靜脈循環加快。桂枝與芍藥配合,血液循環回歸正常了,腹痛就解決了。生薑,大棗,甘草補胃津,胃腸的虛與寒解決掉了。那麼,這個方子里,為什麼要加倍量使用芍藥呢?因為,太陰脾病,如果脾中有因寒而引起脾濕的話,脾會腫大的。如果脾中有熱,病人手腳會發熱,脾也會腫大的。用加倍量芍藥的目的,是來消除脾臟腫大用的。因為芍藥是酸味的,凡酸味的中藥,都有泄瀉的功能,並且有收斂的功能。芍藥酸收,可以協助脾臟腫大的儘快消解。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如果病人腹痛,並且肚子發硬了,說明大便不通了,用桂枝湯再加一味大黃就可以了。大黃可以通大便,增強胃腸蠕動力。
桂枝加大黃湯組成,桂枝10克,大黃6克,芍藥20克,生薑10克,炙甘草6克,大棗12枚。
這個方子就是桂枝加芍藥湯,另加大黃6克。
這一條講的是太陰病的證狀是因胃中虛寒而引起腹滿而痛,用桂枝加芍藥湯來治療。
傷寒論第280條,太陰為病,脈弱,其人續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藥之,宜減之,以其人胃氣弱,易動故也。
這一條講的是,凡是有太陰脾臟病的人,他的脈跳是很微弱的,身體氣血嚴重不足的。如果病人還有大便拉稀的情況,醫生在開藥時,如果要用到大黃和芍藥,這兩味葯一定要適當減量使用,因為這兩味葯都是寒涼的,會加重大便下利的,一定要謹慎。因為病人胃中無津,胃氣弱,這兩味葯容易動劫胃氣的。這一條,張仲景提示我們,芍藥,大黃,在太陰病時,要謹用,臨證根據病情來定。這個太陰篇就講完了。
太陰病的主要證狀是,脈微,不渴,腹滿而痛。
********************************************************************************************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
傷寒論第281條,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少陰,就是腎。當人有腎病的時候,會有什麼證狀呢?張仲景說,人有腎病,脈又微又細,比太陰病的人脈跳稍微好一點,病人會有總想睡覺的感覺,沒精神,氣血嚴重不足了。中醫臨床上,常會碰到病人自認為腎虛,醫生一摸脈,不是微細的,實際不是腎病,這種病人吃補腎的葯,是不會有很好的效果的。為什麼會有腎病呢?因為嚴重缺血缺津了,脈微細了。身體里沒有充足的血液,腎病不會好的。
傷寒論第282條,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少陰病,欲吐不吐。這個有腎病的人,他有時會想吐口水,又時又不想吐口水,會有這個證狀。為什麼會想吐口水呢?因為腎對身體內的水份不能充分汽化了,所以才會口中有過多的口水。心煩,但欲寐。因為氣血不足,血不養心了,病人會有抑鬱證,心煩,精力不集中,沒精神,總想睡覺。五六日自利而渴者。有腎病的人,既便他連續拉肚子五六天,他還會口渴的。同樣是下利,少陰證和太陰證的表現是不同時,太陰脾病下利不口渴,少陰腎病下利會口渴的。屬少陰也。以上這些證狀,是少陰腎病的表現。虛故引水自救。因為病人太虛了,津血嚴重不足了,所以才口渴,渴水來自救血中水份。臨床上,糖尿病人就是這個樣子,脈微細,口渴。所以,糖尿病的實質就是體內嚴重缺津缺血。臨床上,有的病人身體很胖,他自認為津液充足,實際不是的,他身上背了很多廢水,不是血和津液。津和水不是一個概念的。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他說,有腎病的人,他的小便是白色的,有蛋白尿的,就是糖尿病的下消。為什麼會尿蛋白呢?因為他身上血不足了,血循環很差,他的尿液沒有經過腎的汽化,直接從膀胱里漏出來了,所以會尿頻,尿失禁。如果尿液經過了腎的汽化,很大一部分會轉化成血中津液,尿量不會太多,尿的顏色是淡黃的。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為什麼會小便白色的?因為下焦腎和膀胱太虛了,因虛致寒了,不能汽化了。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膀胱和腎太虛了,沒有汽化功能了,不能把尿液轉化成津液,又不能控制小便的開關了,所以才小便白色。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一一七講(抑鬱症)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前面剛剛學習過的太陰篇,太陰脾病,脈是陽微陰澀。而現在,少陰腎病的脈是微細。兩種病證,脈象幾乎差不多,都是很微的,說明的是,津血不足。脾病,不能消化吸收食物精微物質,所以才會貧血,嚴重時會身發黃。少陰病,就是腎虛了,原因還是津血不足。所以,很多氣血不足的人,中醫常常說他脾腎陽虛,實際上,就是貧血了。如何去治療,很多人走入了誤區,特別是有的醫生大開溫熱葯,導致病情加重,因為熱葯傷津。少陰腎虛的證狀表現,脈微細,沒精神,總想睡覺,還有小便會發白,口渴,有時有痰又咳不出來,嚴重時喝水也會嗆咳。
傷寒論第283條,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此屬少陰,法當咽痛而復吐利。
病人脈陰陽俱緊。這個脈,寸為陽,尺為陰。現在脈跳從寸到尺,跳的很緊,就是特別快,一分鐘100次以上了。緊脈有兩種,浮緊為血熱較盛,現在是沉緊,為寒盛,為嚴重缺血了。反汗出者,亡陽也。如果病人出現自汗的現象,這是因為他血中津液不足了,不能封藏,不能固表了,毛孔大開,津液外泄,才會自汗。此屬少陰。當醫生看到病人脈沉緊,又自汗,就知道這是少陰證了,腎虛了,冿血不足了。法當咽痛而復吐利。當醫生判斷病人有少陰證時,同時還會知道他會有咽喉疼痛的現象和上吐下拉的問題。為什麼會咽喉疼痛呢?因為體內津液不足了,咽喉這個地方是胃氣和肺氣交匯之處,此地很熱,氣流很強,容易乾燥。乾燥了,才會疼痛。為什麼還會吐利呢?因為胃中無津,很乾了,吃了東西會反胃,難受,會有想吐的感覺,也可能會吐酸水。下利,也是因為胃腸無津液,不能消化吸收食物,吃的東西很快會排出來,一天要解幾次大便。
這一條,還是在講少陰腎虛的臨床證狀。
傷寒論第284條,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者,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以強責少陰汗也。
少陰病,咳而下利。這個腎虛的病人,很容易出現乾咳,沒有痰的咳嗽,也會有一日多次大便的現象。譫語者,被火氣劫故也。如果病人在說胡話了,瘋瘋顛顛的,這肯定是被醫生內火療了,或是喝了大熱的上火的葯了。小便必難。用火療或吃了熱葯,津液外走變成了汗,體內無津了,自然就沒有尿了。以強責少陰汗也。本來少陰腎虛就是失津造成的,醫生還要開熱葯去讓病人發汗,或用火療發汗,這是強行奪津呀,是嚴重的誤治 這一條講的是少陽證誤治的變證。強行奇津後,大便會幹燥秘結,胃中沖氣上沖於腦,病人會發狂,說胡話。
傷寒論第285條,少陰病,脈細沉數,病為在里,不可發汗。
這個腎虛的人,他的脈象是沉微的,但現在又數了,跳的快了,一分鐘90一100下了,這是又有內熱了現在這個熱,可能是感冒了,但是,也是不可以發汗的。因為發汗會傷血中津液。如果再傷津液,病人會發狂,說胡話,會便秘,會沒有小便。嚴重時二便閉塞。
傷寒論第286條,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陽已虛,尺脈弱澀者,復不可下之。
凡是有少陰腎虛的人,造成的原因是津血不足,脈跳會很微弱的,醫生不可以開熱葯讓病人出汗的,一旦發汗,會虛脫亡陽。亡陽,就是亡津液。張仲景把人體津液看作陽,把血看作陰。陽已虛,尺脈弱澀者。人體津液沒有了,尺脈會很弱,會很澀。澀,就是幾乎摸不到了。復不可下之。醫生千萬不可以再誤治了,也不可以開瀉藥了。因為瀉藥也會傷津液,胃氣下行太強,也會大泄津液的。以上,張仲景強調,當體內津液不足的時候,不可發汗,也不可攻下的。
傷寒論第287條,少陰病,脈緊,至七八日,自下利,脈暴微的,手足反溫,脈緊反去者,為欲解也,雖煩,下利,必自愈。
少陰腎虛的時候,脈是微細的#
病人會沒有精神,想睡覺。但現在脈緊了,是沉緊,不是浮緊的。沉緊,說明體寒,缺津。
至七八日,自下利。病程一長,就會有拉稀的現象了,胃中無津,無熱力,寒了,才會拉稀。脈暴微。病人拉稀後,脈已經摸不到了,津液更傷了。手足反溫,脈緊反去者,為欲解也。但是呢,現在情況又變化了,病人手腳由涼轉溫了,說明胃中有熱力了,手腳的熱力來自於胃。胃中溫了,說明胃中津液回復了,血中津液也回復了。津足了,脈也不緊了,跳的不那麼快了。這時醫生就知道了,馬上病人就會好了。雖煩,下利,必自愈。儘管病人現在還心煩,還拉稀,但他手腳溫了,病很快就會好的,不用管他即可。這一條,突出說明了一點,少陰證的病人,手腳是涼的。手腳溫,就不是少陰證,這也是臨床辨別的方法。中醫臨床上,病人一說他手腳冰冷,醫生就知道,他是少陰證,缺血缺津造成的,糖尿病人也是這個樣子。
傷寒論第288條,少陰病,下利,若利自止,惡寒而蜷卧,手足溫者,可治。
有少陰病的人,他腎虛,津血不足,通常會有拉稀泄瀉的現象。若利自止。就是如果他泄瀉沒經過治療就好了。惡寒而蜷卧。因為身體津血不足,平時會怕冷,睡覺時會有蜷到一起的現象。手足溫者可治。只要他手腳溫了,不是冰涼的,這種情況下,是很好治療的,很快就能好的。
傷寒論第289條,少陰病,惡寒而蜷,時自煩,欲去衣被者,可治。
有少陰腎虛的人,平時會比較怕冷,睡覺會蜷到一塊,蓋比較厚的被子。同時,心裡會時不時的煩,因為精神差,這個就是西醫所說的精神抑鬱症。如果醫生看到病人睡覺不那麼怕冷了,不想蓋被子了,說明病人津血回頭了,身上有熱力了,這時病人很容易康復的,很好治的。
傷寒論第290條,少陰中風,脈陽微陰浮者,為欲愈。
有少陰病平時腎虛怕冷的人,他現在又感冒了,是太陽中風證,身上有汗,怕風,又怕冷了。脈陽微陰浮者。寸為陽,尺為陰。少陰證是脈微細。但現在呢,寸陽還是微弱的,但尺陰已經浮起來了,說明陰足了,血足了。血為陰。陰血足了,人就有抵抗力了,這個感冒就會好。脈浮,感冒就有好的希望。如果浮不起來,沉下去了,感冒就好不了。因為浮,代表人體抵抗外邪的能力。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朋友們,再見,祝大家新年愉快,吉祥如意,萬事大利!!!
楊大夫一一八講(桃核承氣湯、太溪穴)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這個傷寒論,重點是在太陽篇和陽明篇,後面的都是很好學習的,很容易。少陰腎虛,實際就是津血不足了,病人胃口不好,消化吸收不好造成的。少陰證,醫生要注意,當脈細微了,不要去發汗,不要去攻下,不要去火療,以防傷津液。
傷寒論第291條,少陰病欲解時,從子至寅上。
張仲景這一條說的是,少陰病時,要好的時候,會在夜裡子時到寅時這一段時間會胃口大開,很餓,要吃東西。醫生看到病人有飢餓感了,就知道病人要好了。子時,就是夜裡11點到1點,寅時就是夜裡3點到5點。
傷寒論第292條,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
有少陰病的人,他的脈是微細的,沒有精神,總想睡覺,現在又吐利了,這個上吐下利,都是因為胃腸裡面無津液了才這個樣子。不足不逆冷。但是呢,他手腳不是很冰冷的,這說明他胃中還沒有虛到極點,還有一點溫度。反發熱者,不死。醫生看到病人手腳發熱了,知道病人胃氣回復了,所以不會死人的。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如果病人的手腳發熱了,但他的脈還是摸不到,怎麼辦呢?可以用艾條去灸病人的少陰經。少陰經的主穴是太溪穴。灸上七壯,太溪穴,他脈就回來了。
傷寒論第293條,少陰病,八九日,一身手足盡熱者,以熱在膀胱,必便血也。
這個少陰病,脈是微羽的,身是冷的。但是,過了八九天,病人卻身上發熱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是因為熱在膀胱了,因為身上血液中無津液了,血稠了,血中的垃圾瘀血會沉積在膀胱,造成小腹脹痛,小便不來了,有瘀血堵在膀胱了。這個瘀血堵在膀胱,造成血液循環障礙,會引起全身發熱。必便血也。如果病人來小便了,這個小便里會有血的。因為鬱熱導致血管破裂了,瘀血出來了。作為醫生,此時應該怎麼辦呢?我們前面學習過桃核承氣湯,就是專門去除膀胱瘀血的。瘀血排出來之後,如果身上還有熱,我們可以用豬苓湯來清膀胱裡面的熱。如果裡面有結石,豬苓湯可以同時把結石排出來。
傷寒論第294條,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強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為難治。
少陰病,就是身體津血不足了,脈微了,總想睡覺,身上又很怕冷。手腳一般也是涼的。但厥無汗。就是手腳厥逆了,冰冷了,身上又沒有汗。因為身上血中無津了,沒有汗的來源了。而強發之。病人遇到火神派的醫生了,看他身上冷,無汗,結果開了熱葯,讓他發汗了。必動其血。這個熱葯發汗,更傷血中津液了,更傷血分了。未知從何道出,這裡是說動了血分之後,病人身上血幹了,血行會逆經,不一定會從何處發生出血現象的。或從口鼻,或從目出。病人很可能會發生吐血,或鼻子流血,或從眼睛流血。臨床上,當病人生病時間很久時,身上無血了,臨死前會口鼻流血,眼睛流血,這個樣子。是名下厥上竭,為難治。這種情況,就是下厥上竭,恐怕救不活了。下厥上竭,上為陽,下為陰,此時是陰陽都沒有了,亡陽虛脫了。津為陽,血為陰,此時是津血都沒有了。
傷寒論第295條,少陰病,惡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這個少陰病,脈微,身冷,多眠。病人怕冷,身子總足蜷到一塊,說明身上嚴重缺血了,又在拉稀,胃腸里太寒了,手腳又是冰冷的,這時,不好治的。遇到這種情況,可以用四逆湯回陽,再用炙甘草湯來複津血,用小建中湯理中焦,還是可以的。
傷寒論第296條,少陰病,吐利,躁煩,四逆者,死。
上一條,手足冰冷了,他就說不好治了。現在呢,又吐利了,上吐下瀉了,更嚴重了,更不好治了。少陰病,吐利。本來身上無津血了,脈微了,現在又上吐下瀉了,說明胃腸裡面極寒了,沒熱力了,沒津了。躁煩。躁,就是口乾舌躁了,胃中無津了。煩,足心情不好,憂鬱。四逆者,死。手腳和身體全部沒有溫度了,難治了,是要死了。如果不吐,能吃東西,他不會死。吃了就吐,全身冰冷,沒救了。
傷寒論第297條,少陰病,下利業而頭眩,時時自冒者,死。
病人有了少陰病,脈就很微弱了,病人又下利了,拉稀了,過了幾天之後不拉了,因為胃裡不能吃東西,吃了就吐。現在不下利了,說明胃腸什麼也沒有了,津液也沒有了。而頭眩時時自冒者,死。此時病人身上無血無津了,陽氣不能上行於頭部,所以會頭暈。一陣一陣的頭暈厲害。這種病人不好治了,要死了。
傷寒論第298條,少陰病,四逆,惡寒而身蜷,脈不至,不煩而躁者死。
少陰病,四逆。就是人得了少陰病,脈微了,手腳全身都上下都冰冷了。惡寒而身蜷。病人身上無津血了,怕冷,身子常常蜷到一起,伸展不開。脈不至。天數長了,病人的脈已經摸不到了。不煩而躁者,死。如果病人心裡不煩,精神還可以,但他口舌很乾躁,也是沒救的,要死的。他精神看上去很好,那是亡陽虛脫時回光反照,不是真正的康復了,是真陽外泄。
傷寒論第299條,少陰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有少陰病的人,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六七天過去了,出現了息高的現象,病人肯定要死了,救不活了。
息,就是氣息,指病人的呼吸。息高,就是病人吸了一口氣,這個氣不能下行了,病人的胸部會抬得很高,肺裡面很脹了,氣不下行了。病人臨死前,會是這個樣子,頭會抬得很高,胸也會抬得很高,最後一口氣,會吐的很長。
傷寒論第300條,少陰病,脈微細沉,但欲卧,汗出不煩,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復煩躁,不得卧寐者,死。
少陰病,脈微細沉。本來,少陰病的脈是微細的,但現在呢,又沉了,就是很難摸到了,病情又加重了。
但欲卧。一天二十四小時總想睡覺,起不了床了。汗出不煩。因為病人津血不足了,結果又自汗了。因為病人脫津了,腠理開,汗外泄。但他心裡不煩,精神還可以。自欲吐,至五六日。現在胃中無津了,吃了東西會難以受納,會吐出來,這樣一連過了五六天,看來是不好辦了。自利。又不停地下利了,拉稀。這樣更麻煩了。復煩躁。現在又心裡很難過了,很煩,口舌又乾燥了,血中無津了。不得卧寐者,死。以前還是總想睡覺,現在不能睡覺了,因為津血已經幹了,心臟供不上血了,心臟會亂跳,病人會心慌,心急,無法睡覺了,會到處亂走。此時是臨死前的徵兆,不好治了。好治的話,不會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病人要死了。
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裡。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一一九講(麻黃細辛附子(甘草)湯、黃連阿膠湯)
各位朋友們,大家新年好。
通過學習,大家對中醫有了全新的認識。中醫並不神秘,也不是玄學,更不是神話。而是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門很實在的醫學。從太陽,我們學到陽明,又到太陰,又到少陰,我們學到了什麼呢?太陽,脈浮。陽明,脈大,少陽,脈弦,太陰,脈陽微陰澀。少陰,脈微細。一方面,張仲景把人體疾病,簡單的看成六個病。所以,中醫治病,就不複雜了。簡單化了。這六個病,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脈,由強到弱,這六個病可以從脈勢上分別開了。所以,中醫一摸脈,就知道病人是什麼病了。這六個病的治法,張仲景始終是以補充胃腸津液為主線來治療的。另外,調寒熱,調小便,調胃腸,調飲食,調大便,調心神,這就是中醫的用藥方法。但,臨床應用最多的方法,一是汗法,二是下法。補津液,就是汗法。清熱,調大小便,就是下法。補津液,就是汗法。清熱,調大小便,就是下法。我這樣說,中醫就很簡單了,另外還有一個吐法,但不常用。調胃,調肺,用的也是下法。我們不要去想中醫八綱辯證。太麻煩了。我後面會具體向大家講張仲景的汗,吐,下,三法。六經辨證,就是脈的強弱。中醫治法,就是汗吐下。
下面開始講少陰病。
這個少陰病,就是脈微細,但欲寐。病人脈很微弱了,氣血不足了,貧血了,沒精神,老想打瞌睡。大家看一看,從太陽到少陰,這個脈是不是由強到弱?病人的體質是一個階梯一個階梯的往下降。病情一級比一級嚴重。用最通俗的話來講,張仲景把人類疾病分成了六個等級。這個少陰病,這微細了,是很嚴重的了,所以他說,如果病人煩躁,下利,失眠,等等,都可能會死人,難救活。
傷寒論第301條,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
少陰病,就是人體缺血了,脈會很微弱,沒精神,總想打瞌睡。通俗講,就是貧血的人。始得之,反發熱。本來,他血不足了,身上會發涼,怕冷的,但是,他為什麼會發熱呢?如果是感冒了,病人會發熱,脈會浮的。但現在,病人脈不浮,是少陰病脈,微細的。所以,不是感冒發熱。如果是外邪致病菌毒進入人體,也會發熱,但脈像會是弦的。現在病人是少陰脈象,不是弦的,這個不是少陽脈,說明沒有少陽證。那為什麼會發熱呢?是因為病人津血不足的原因,血稠了,血中無津了,沒水份了,人體熱能是儲存在血紅細胞中,血稠引起的發熱。為什麼會血稠?現在沒有別的證狀,不存在盜汗自汗,也不存在下利。造成血稠的原因,是病人平時飲食少了。所以,打開胃口就行了。脈沉者,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這個脈沉,張仲景再一次重申,病人無外感發熱,也無內傷發熱。現在是少陰證的發熱。血稠造成的。現代醫學說是血脂高了。
麻黃細辛附子湯方,麻黃6克,細辛6克,炮附子10克。
大家一看這三味葯,都知道了,都是非常熱性的葯。那麼,他發熱,我們還要用熱葯呢?這就是中醫的辨證了。我們要知道他為什麼會發熱,找到原因,對證治療才行。發熱的原因,是病人飲食少,都脈沉了,一點陽氣都沒了,他還能吃飯嗎?因為他不能吃飯,用這個方子,來解決吃飯的問題。不是什麼真寒假熱那回事。因為脈沉了,用麻黃來強心陽,這個脈,馬上就起來了,陽回來了。用炮附子來溫腎固表,能起脈,能防止病人出汗,傷津液。這個細辛,是一支獨陽升起,一喝下去,病人的胃就熱起來了,胃口就打開了,病人就能吃飯了。這個麻黃,利尿作用非常強,尿利了,脾中的濕也去掉了,脾的運化吸收功能會增強。尿利了,病人體液循環恢復正常了,病人就會喝水正常了。所以,這個方子一下去,病人能吃能喝了,你說他病能不好嗎?吃喝正常了,血中津液很快得到補充。這個血就不稠了,他就不再發熱了。中醫治病用藥很奇怪的,同樣是發熱,有時是用熱葯,有時要用涼葯。這個要看什麼病因引起的發熱,診斷清楚了,才可判定用什麼葯。也有的中醫不敢用麻黃,說麻黃是發汗藥,這說法不正確的。麻黃只是宣肺,開皮膚毛孔,調節水循環,只有在人感冒受寒時,又用補津葯把胃津補足時才會出汗。正時的人,吃麻黃,小量一點,不會出汗的。這個麻黃細辛附子湯喝下去,不會出汗的。因為沒有補津液,也沒有外感受寒。那麼,細辛,能讓胃口打開嗎?這個問題,我們在大陰篇講過了,太陰病,就兩個證狀。一個是,脾寒,脾中就會有濕,會消化不良,下利清谷,會小便不利。另一種情況,脾中有熱,脾就會燥,人的胃口就會特別好,吃飽了還想吃,還有飢餓感。正是用了細辛的熱,讓胃先熱起來,然後胃氣入脾,脾就熱起來了,脾躁了,吸收運化功能增強了。
麻黃細辛附子湯的功能,一,去寒復脈。二,利小便,去脾濕。三,開胃進飲食。
傷寒論第302條,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證,故微發汗也。
上一條,講的是少陰病剛得,病人發熱了,但脈是沉的,用開胃進飲食的方法來解決發熱。飲食進,津液足,熱自退。那麼,這一條,說的是得病幾天了,病人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證狀,就是一個少陰證,脈微細,想打瞌睡,沒精神。301條,少陰證,發熱了,這個是急證。302條,沒有發熱,不是急證,所以,用藥就不是那麼急,不用細辛了,用甘草就行了。
麻黃附子甘草湯方,麻黃6克,炙甘草6克,炮附子10克。
這個方子,與前面的不同之處是換了一味葯。這個炙甘草,我們講過多遍了,它的功能是修復受損心臟,補充胃腸津液,雙向調節胃腸功能,促進胃腸新陳代謝,讓胃腸里的腐敗垃圾儘快排出。現在呢,沒有發熱,沒那麼急,用炙甘草調節胃腸功能就可以了,不用細辛了。炙甘草補胃腸津液,附子溫腎,麻黃強心,熱力足,津液旺,當胃腸津液充足時,病人會出微汗的,說明津液回來了,這個少陰病就好了。脈就不會是沉細的了。
這一條,講的是少陰病的用藥方法。
傷寒論第303條,少陰病,得之二三月以上,心中煩,不得卧,黃連阿膠湯主之。
少陰病,就是人貧血了,脈很微弱,沒精神,想打瞌睡。現在呢,病人這樣子很多天了,心裡很煩,想睡又睡不著了。為什麼會心煩?因為血中無津了,胃中很乾,很難受,喉嚨也會幹痛的,可能皮膚還會癢,可能還會便秘。所以,心裡很煩。為什麼會想睡又睡不著呢?因為身體裡面貧血太嚴重了,血不養心了,會煩,會睡不下,躺都不想躺。這種由缺血引起的嚴重失眠,用黃連阿膠湯來解決。所以,這個方子,是一個補血安神治療頑固失眠的方子。
黃連阿膠湯方,黃連15克,黃芩6克,芍藥6克,雞子黃2個,阿膠10克。
大家看一下,這個方子里,阿膠用量很大,阿膠是大補心血的,同時也安神。雞子黃用2個,就就雞蛋黃,這個養胃津非常好,同時也是安心神的。芍藥,味是酸的,能夠疏肝,清虛熱。黃連,黃芩,這兩味葯都非常苦。中醫認為,凡是苦味的葯,都有瀉心火,堅腎的功能。中醫認為,酸苦涌瀉為陰。黃連黃芩味苦,芍藥味酸,他們結合起來,有清熱除煩排解體內代謝物質的作用,同時可以補陰。陰,就是血。所以,這個方子就是一個除煩,養胃生津,養血安神的一個方子。這個方子,治療失眠非常好。
傷寒論第304條,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
少陰病,就是一個貧血的病人。現在,生病幾天了,這個胃口很正常,沒有口乾,也沒有口苦,吃飯喝水都正常。其背惡寒者,當灸之。但是呢,他的背很涼。這是為什麼呢?男人的背,為陽。女人的背,為陰。男人的背發涼,說明胃中有寒,陽氣不足了,這個是虛證,虛證呢,可以用艾條灸。這個背寒,是因為胃寒,可以用附子湯來解決。
好,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明晚,我們學習這個附子湯。
楊大夫一二0講(桃花湯、附子湯)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昨天呢,講到了304條,要說這個附子湯了。這一條,張仲景說的是有少陰病的人,吃飯胃口很好,但就是背上很冷,這個要用附子湯來解決。這個背冷,是因為胃中寒冷造成的,所以,這是一個溫胃去寒的一個方子。同時呢,還可以用艾條來灸這個陽明經。
附子湯方,炮附子20克,茯苓10克,人蔘6克,白朮15克,芍藥10克。
這裡,炮附子用量加倍了,平時都卡人10克,現在胃寒了,炮附子加大用量了。炮附子能溫腎陽,強腎,固表,因為它有一個特點是走表,走皮膚,和生附子不一樣,相對來說,它沒有生附子的熱力足。所以,炮附子加大用量,喝下去,胃才能熱起來。這裡用到了白朮和茯苓。為什麼要用這兩味呢?因為現在是胃寒,脾胃都寒涼了。我們在學習太陰病時,太陰脾,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脾寒,它裡面會有濕。另一種情況,脾熱,脾中會很乾燥,是沒有濕的。如果說白朮,茯苓,是健脾的,那就錯了。脾寒的人,他不想吃飯,胃口不太好,吸收也不太好。你可以用白朮,茯苓來去脾胃中的水濕。如果是脾胃很熱的人,他脾中很乾燥,你就不能用白朮,茯苓,來利脾胃中的水濕了。脾中有熱的人,他飯量很大的,吃飽了還有飢餓感,還想吃。中醫用藥,是需要辯證的。不可以亂用藥。什麼葯治什麼病,那時李時珍的那一套,實踐證明,是行不通的。這個白朮,把脾中的濕收集起來,然後由茯苓把水濕導向小便。濕去掉了,寒,就退了一半了。另外,又用了人蔘和芍藥。為什麼要用它呢?胃中寒,胃中必缺少津液,這個人參,是大補胃中津液的。人蔘是胃病專葯。芍藥,是疏肝養陰養血的,能促進肝臟代謝功能,加強靜脈循環。人蔘補津,芍藥養血,津為陽,血為陰。所以這又是一個陰陽雙修,氣血雙補的一個組合。所以,這個附子湯,附子溫陽,白朮,茯苓,去寒濕,人蔘,芍藥補氣血。張仲景用藥特點,是針對證狀用藥,組方講究陰陽平衡,不是一味的大量使用熱葯。現在的人,喜歡用熱葯,忽視了養陰的重要性,往往會適得其反,熱葯,會耗傷津血的。所以,我們在使用薑桂附這些熱葯時,一定要與養陰葯合理搭配,不可盲目亂用,更不可不加辨證而亂用藥。在對病理病機有充足的認識後,才可以對證用藥。
傷寒論第305條,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漏,脈沉者,附子湯主之。
這一條講的就是用附子湯可以治療風濕骨病。少陰病,就是脈像很微細的人,氣血不足了,貧血了,沒精神,總想打瞌睡。他身上也沒有熱力的,平時比較怕冷。嚴重的時候,身體會蜷縮到一塊,因為身上嚴重缺血了。身體痛。為什麼會痛呢?痛,一般有三種原因,一是有炎證了,二是受外傷了,三是身體里有水濕了。紅,腫,熱,痛,都是炎證的表現。但是現在沒有炎證,因為有炎證時,脈是弦的,現在的脈,不弦。沒有炎證,也沒有受外傷,痛的原因,是身上有水濕,阻礙了經絡運行了。手足寒,手腳都是涼的,說明胃中有寒了。胃中寒,必有濕。手腳的溫度,是由胃中傳過去的,如果手腳發熱,說明胃中熱。胃中熱,脾必躁,不會有濕的。骨節痛?為什麼會骨節痛呢?因為,連接骨頭的筯膜中沒有津液了。這個筯膜,屬太陽範圍。我們前面講太陽病時,沒有深入講。所謂太陽,在人體內包括了心臟,另外還包括了人體內與大自然直接相通的所有組織和器官。肺,與外界相通,病太陽範圍,膀膀,與外界相通,屬太陽。胃腸,與外界相通,屬太陽。實際上,太陽的含義,還包括了陽明,少陽。這些與外界相通的器官,它外層都有一層比較堅韌的筯膜,這些筯膜與骨關節筯膜連成一體。所以,這個骨關節病變,同屬於太陽病。
太陽病的治療方法是什麼呢?發汗法呀什麼是發汗法呢?發汗法里最重要一個特徵是補津液。只有津液足,才能汗出。無津,是發不出汗來的。所以,這個骨節痛,說明體內津液不足。脈沉者。這個脈很難摸到了,說明津血嚴重不足了。用附子湯。這個附子一喝下去,胃就熱起來了,胃中熱力傳導到手腳,手腳就溫起來了。這個白朮和茯苓,把脾胃中的濕去掉了,全身的濕就會向脾集中過來。身上的濕退掉了,就不再痛了。人蔘補津,芍藥養血。津血足,筋膜得養,這個骨節痛解決了。所以,中醫很好玩的,不學中醫的人,他會說中醫全是在吹牛!
傷寒論第306條,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少陰病,就是貧血的人,他會怕冷,沒精神。下利,因為胃中虛冷,虛寒,常常會有五更瀉的問題,半夜起來解大便。便膿血者,現在呢,病人大便中有膿,又有血了,說明大腸裡面有炎證了,生瘡了,也有可能是腸癌了。這種大便膿血,可以用桃花湯來治療。凡是有腸癌的人,他生病前會有少陰證的現象。只有體質很差的人,才會生這種病。
桃花湯方,赤石脂30克,乾薑6克,粳米20克。
這個赤石脂的用法,一半粉碎沖服,一半煮水喝下去。這個方子用了三味葯。乾薑,是溫胃去寒止下利的。這個赤石脂,就是高嶺土,化學成份是硅酸鋁,有殺菌的作用,更有收斂固澀的作用,這個喝下去,腸子里粘膜往外流的水會被止住,這個下利被止住了,同時可殺不腸道病菌。為什麼要用粳米?因為粳米很粘,便於赤石脂粉末分布均勻,在腸道裡面能夠讓藥物充分接觸腸壁。這個方劑,為什麼要叫做桃花湯呢?因為,赤石脂喝下去,再拉出來的大便,是粉紅色的,象桃花一樣的顏色。
傷寒論第308條,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可刺。
就是說,體質非常虛寒的人,他大腸生瘡了,得了直腸癌了,他身體裡面會有有熱象,有瘀血,可以通過針刺的方法來放出一些有毒的血來。那具體要刺什麼穴位呢?我們前面學習過,張仲景對待體內有熱毒的人,嚴重時會選擇針刺,都是刺肝經的期門穴。凡是血中有瘀毒,肝經是瘀毒的大本營。因為肝臟是藏血的地方,也是受害最深的地方。除了肝經針刺放血,可能還要刺肺經,因為肺與大腸相表裡。
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裡,明晚,將繼續學習。
楊大夫一二一講(豬膚湯、桔梗湯)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這兩天,我們學習到了少陰證的證治了。這個少陰證,算是一個重證了,病人會沒精神,很怕冷,這個是氣血不足引起的。第一個方子是麻黃細辛附子湯。病人雖然很怕冷,但醫生一摸病人身體,卻是發熱的,這個是虛熱,因為血稠引起的,所以馬上要用熱葯來回陽,來開胃口。如果病人病情不太嚴重,還沒發熱,那就不用細辛了,用炙甘草調胃腸就行了。我們又學習了黃連阿膠湯,這個方子,是滋陰清火的代表方。黃連阿膠湯是治療失眠的重要方劑。附子湯,是治療風濕骨病的重要方劑。桃花湯,是治療腸癰,腸癌的重要方劑。桃花湯,對小兒秋季腹瀉也是非常好的。當病人下利膿血時,醫生還要考慮使用針刺法去放瘀血,可以刺期門,關元。
傷寒論第307條,少陰病,二三日或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少陰病,就是氣血嚴重不足的人,脈很微弱,沒精神,怕冷的人。生病好多天了,腹痛了。為什麼會腹痛?中醫認為脾主腹,肝主少腹。現在是腹痛,說明脾中有寒了,有寒就會有濕,所以,又脾中有濕了。脾中有濕,就會飲食消化不好,會下利的。小便不利。小便每次的量很少了,這個說明有兩種原因,一是血中津液不足,二是脾中有濕,都會導致小便不利的。下利不止。因為脾中有濕阻塞了,不能走向小便。脾中有濕,胃腸會寒涼,不能吸收胃腸水分,所以,水分直接排出來,造成拉稀,下利不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如果不便膿血,就不用桃花湯。只有在便膿血的情況下,才使用桃花湯來固澀。如果不便膿血,我們可以用麻黃細辛附子湯。另外還可以加白朮,茯苓。
傷寒論第309條,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這個少陰病,本來就是一個體質非常差的人,他現在又上吐下瀉了。現在病情特別嚴重了。因為,我們知道,上吐下瀉,會造成津液大量流失的。少陰病,為什麼會上吐下瀉呢?下瀉,上面剛講過,這個是脾胃太寒了。那為什麼會吐呢?因為少陰病是一個貧血,身冷,身上沒有溫度的一個證狀。因為全身各個器官處於一種缺血的狀態,肝臟是藏血的器官,這時,肝臟會把裡面所存的血強行輸送全身,它本身會嚴重缺血了,會腫大起來了,把胃往一邊擠壓,所以病人才會嘔吐。
吳茱萸湯方,吳茱萸20克,人蔘10克,生薑20克,大棗30克。
這個吳茱萸,是止嘔的聖葯,它能夠溫肝,溫胃,溫腎,起一個溫暖中焦的作用,對嘔吐頭痛效果非常好。胃腸得溫,吐瀉即止。肝得溫,腫即退。人蔘,生薑,大棗,是大補胃腸津液用的。津液足,胃腸得暖,少陰證的脈微細得解。他這一條裡面,說手足厥冷,說明胃中極度寒冷了。煩煥欲死。渾身都冰冷了,血脈都不能循環了,頭暈,頭痛,身痛,腳麻腿軟,都會有的,又上吐下瀉,五臟六腑氣機升降全亂了,才會煩躁欲死。
傷寒論第310條,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豬膚湯主之。
少陰病,下利。就是說這個貧血的人,他又在拉肚子了。為什麼會拉肚子?因為胃中寒,無津,無熱力。脾中濕,不能吸收水分。咽痛。因為拉肚子,導致胃中津液流失,胃中更幹了。我們人的咽喉是肺的開口,也是胃的開口,喉嚨和氣管和食管都連結在一起。當胃中無津時,肺也會無津,也會很乾,會很熱,會躁熱,會腫起來,所以,才會胸滿。現在,這個肺胃都很乾躁了,喉嚨也會很乾躁,不濕潤,所以才會痛。心煩。胃中很乾,會很難受不舒服,肺又腫了,呼吸都不順暢了,有輕微喘氣了。這樣子,他恐怕晚上難以入睡的,所以心煩。這種肺胃很乾躁的情況下,用豬膚湯。
豬膚湯方,豬膚30克,
煮好以後呢,再加白蜜30克,米粉20克,再煮,熬香即可。溫時喝,不要等涼了,一天分成六次喝。
這個豬膚,就是豬皮,能夠滋陰潤躁,清虛熱,是涼性的。白蜜,能夠生冿潤燥除煩。米粉色白入肺,補肺陰的。豬膚,白蜜,滋陰生津潤躁除煩,米粉潤肺補肺虛。這個豬膚湯,對治療咽喉疼痛,音啞,扁桃腺炎,非常好。咽炎,也可以用。再加一些水梨,更好。
傷寒論第311條,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與桔梗湯。
這個貧血的病人,整天沒精神,總想睡覺,全身特別怕冷的。這樣過了很多天了,喉嚨痛了,我們知道他胃中很乾了,肺里也很乾了。幹了,就會生躁熱,胃,肺里的躁熱上蒸於咽喉,才會咽痛。現在沒有象上面一條講的有胸滿,沒有那麼嚴重的,比較輕微。所以,他說用甘草湯就行了。
甘草湯方,生甘草6克。
這個生甘草,與我們前面學習的炙甘草,功效是不一樣的。炙甘草,是用生甘草泡蜂蜜,然後在鍋中炒焦,味道是焦苦的。焦,入脾。苦,入心。炙甘草可以瀉心熱,調胃腸。生甘草的用處是清熱解毒,能清血熱,清少陰腎火,能滑利咽喉而止痛。生甘草,能瀉火毒,消瘡腫。如果單味使用生甘草還不能止咽痛,那就用桔梗湯來解決。
桔梗湯方,桔梗3克,生甘草6克。
這個桔梗,我們要注意了,使用量不宜過大,使用小量即可。桔梗,味辛苦,辛能開,苦能降。所以,它是一味又能升又能降的一味葯,能夠調理肺氣的升降氣機,能夠把肺中的痰排出來,生甘草用量偏大,能清熱解毒。兩味葯結合,可以利咽排膿。為什麼桔梗用量要小呢?因為此時咽喉可能已經腫了,現在是要消腫。中醫用藥有一個特點,凡上焦有病,用藥宜輕,凡下焦有病,用藥宜重。現在有一部分中醫,喜歡大劑量開上焦的葯,這個要小心點為好。古人已早有明訓了。古人的經驗是實踐出來的,我們不能不去相信。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一二二講(苦酒湯、半夏散、白通湯)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回顧一下,我們最近講了幾味新葯。桃花湯里,有個赤石脂,這個是中醫常用藥,有固精止瀉,澀腸止利,劍瘡生肌的功能,口服,外用,都會用到的。這個豬膚,能夠滋腎水,潤咽喉,補肺氣。肺主皮毛,對吧。所以豬皮能夠補肺,潤肺清燥。生甘草,有清熱解毒,潤喉的功能。桔梗能夠開肺,利咽,散結,排膿,排痰。是中醫常用藥。以上這幾味葯,中醫臨床都很常用。
傷寒論第312條,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言語,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
少陰病,就是貧血的人,皮膚會發黃,臉上會長斑,會有黑眼圈,沒精神,怕冷,可能個會有五更瀉,這些證狀。咽中傷,就是可能吃飯或燙著了,或被魚刺扎傷了咽喉。生瘡。這個喉嚨里長了一個包,裡面有膿了。不能言語,聲不出者。因為這個瘡長得太大了,吃不下飯,也不能說話了,很痛了,很難受。苦酒湯主之。就是這個咽喉腫痛,鎖喉風,用苦酒湯來治療。
苦酒湯方,半夏10克,雞蛋清一個,米醋30毫升。
用法,把半夏碾碎,取一個雞蛋,把蛋黃拿掉,只要蛋清,把米醋倒入有蛋清的蛋殼中,再放入半夏,用小火燒,等蛋清表面有小泡起來時,即可以關火。
喝的時候,不是一下子喝下去,而是一點一點的噙含下去。半夏的功能,能夠祛濕,能夠散結,能夠化痰,能夠降逆止嘔。濕祛了,結散了,痰祛了,這個咽喉腫瘡就消了。雞蛋清,能夠滋陰清熱,潤燥,能夠利咽止痛,能夠斂瘡腫。這個米醋,是很酸的,酸味可以斂瘡,同時可以增加半夏的溶解性。半夏排膿消腫,蛋清利咽止痛,米醋斂瘡生肌。為什麼這個方子要叫個苦酒湯呢?因為米醋是用酒轉化而來的, 酒不好喝就是苦酒。這個是治療咽喉腫痛的方子,現在的中醫,用巴豆和貝母研粉,吹到喉嚨上,也可以治療咽炎的。
傷寒論第313條,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
看來,這個半夏,桔梗,生甘草,都是治療咽痛的主葯了。少陰病,就是氣血不足的人,沒精神,有憂鬱證,怕冷的人。咽中痛,現在沒有腫,只是痛。
半夏散及湯方,半夏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
這個方子,同樣是治療咽痛的,前面張仲景治療咽痛,已經出了甘草湯,豬膚湯,桔梗湯,苦酒湯了,為什麼現在還要再出一個半夏散呢?因為病人咽痛,前面的方子都用完了,但不管用,病情太頑固了,要用半夏散來解決。現在的咽痛,不是肺胃太乾的原因,也不是咽腫的原因,而是因為病人少陰證太嚴重了而引起的咽痛,因為病人身體太寒了引起咽痛。半夏,利濕,祛痰,開結。桂枝加強心臟功能動力,昇陽散寒,炙甘草調和胃腸,緩急止痛。甘能緩之。這個方子是治體寒而引起的嚴重的咽痛。這個方子,因為是治咽喉痛,服用時要用白米湯水沖服。一天三次。如果是用水煮,要少少咽之,慢慢的喝,不要一下子喝下去。半夏祛痰散結,桂枝甘草昇陽散寒。
傷寒論笫314條,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
少陰病,就是體質虛寒的人,手腳冰涼,怕冷,這個樣子。下利。現在不光是手腳冷,他胃腸也太寒涼了,下利,拉肚子,這個用白通湯來治。現在是四肢冷,身體裡面也冷,要用白通湯來祛寒。
白通湯方,蔥白四根,乾薑5克,生附子10克。
我們來看這個方義。現在用的是乾薑和生附子。不是用生薑和炮附子。張仲景用藥,有一個特點,生附子,一定是和乾薑並用的。炮附子一定是和生薑並用的。炮附子是溫腎陽,固表用的,與生薑並用,用生薑來補胃腸津液用的,用炮附子固表防津液外脫。生附子和乾薑並用,是溫經散寒用的。現在是全身里外都冷,需要祛寒,不是要去生津固表。生附子,能夠強心陽,加強心臟功能,一喝一下,胃裡,胸腔,馬上就熱起來了。乾薑,也是大熱之葯,熱而不走,與生附子配合,熱力十足。這個蔥白,辛溫走竄,可以宣通上下,把胃中熱力緩慢輸送到全身,讓全身熱起來,里外之寒即退掉了。如果小便不利,也可以加生薑的。寒退,下利即止了。
傷寒論第315條,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
什麼是少陰病呢?通過這麼長時間的學習,我們的領悟,最典型的就是糖尿病人,臉上長斑的人,這些人都是脈微,怕冷的。如果病人經常拉肚子,下利,我們可以用白通湯來治療。利不止,厥逆無脈,就是吃了白通湯,還在下利,還在四肢冰冷,摸不到脈跳。乾嘔煩者,病人又不停地反胃打呃了,胃裡太虛了,身上津血嚴重缺失了。用白通加豬膽計湯來治。如果喝了這個白通加豬膽汁湯以後,病人脈跳很厲害,這是不好的現象,因為病人太虛了,虛不能承載藥力了,可能病人會有生命危險。微續者生。如果病人喝了葯之後,脈象從摸不到脈轉成摸到脈了,說明葯證相合,病人有救了。這個白通湯,因為用了蔥白,方義是昇陽通經祛寒的,所以叫白通湯。
下一節課,我們學習這個白通加豬膽汁湯。
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一二三講(真武湯)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到了傷寒論第315條。少陰病,脈微者,與白通湯。這個少陰病,就是氣血很虛弱,脈微,很怕冷的人。可以用白通湯來去寒。白通湯,蔥白四根,乾薑5克,生附子10克。這個一喝下去,全身都暖和了,不怕冷了。現在的糖尿病人,就是典型的少陰證。利不止,厥逆無脈,就是病人喝了白通湯了,身上還是冷,脈還是回不來。乾嘔,煩者。因為身上津血嚴重缺乏,胃裡面很乾,很虛,才會幹嘔。胃裡很難受,不舒服,才會心煩。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為什麼要豬膽汁呢?這個豬膽汁,很苦,很酸,苦能清虛火,酸能斂肝陰。肝陰得收,肝功增強,才能分泌足夠的膽汁,去幫助胃腸消化,病人才會胃口大開,才能進飲食。病人喝了白通湯,一點反應都沒有,說明病人極度虛弱了,平時可能會很少吃飯的。張仲景每次遇到危證時,首先想到的是開胃口,想辦法讓病人吃飯。讓病人能吃飯,比吃藥更重要。
服湯,脈暴出者,死。病人吃了湯藥,脈跳得很厲害,說明病人才虛了,虛不能受葯了,病人可能沒得救了。微續者,生。如果病人喝湯藥後,脈微微回頭了,這是喝葯見效了,病人有救了。
白通加豬膽汁方,蔥白四根,乾薑5克,生附片10克,人尿50毫升,豬膽計10毫升。
這個方子里用到了人尿。人尿,指的是童子尿。人尿是咸寒的,涼的的,有滋陰,活血,生肌,復脈的作用。因為前面我們講過,尿與津是同源的,來自於人體津液,其中含有大量的人體必須營養物質,還含有激素。激素,對人體生理調節功能有重要影響的。病情嚴重了,白通湯解決不了啦,那就用豬膽汁來開胃進飲食,加童子尿滋陰補虛復脈。
傷寒論第316條,少陰病,二三日不己,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
少陰病,二三日不己,就是病人出現少陰證了,很怕冷,想打瞌睡,沒精神,很多天了還不好轉。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又過了幾天,病人又肚子痛了,脾主腹,肝主少腹,現在腹痛,說明脾中有濕,不通了,脾中有濕了,就會影響小便,水不能下行,小便每次一點點,量不多。四肢沉重疼痛。因為脾中有濕,脾主四肢,四肢裡面的水分不能回到脾中,不能流向小便了,停在四肢,會引起風濕疼痛。嚴重的時候會四肢浮腫,走路會感到腿是沉重的。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現在病人不光是四肢濕寒,而且胃腸里也濕寒,所以才下利拉稀。因為脾中有濕了,不能吸收胃腸中的水分了,所以胃腸里會有很多水,才會下利拉稀。現在是身體里外都有過多的水份,這種證狀叫做有水氣。其人或咳,現在全身都是水份太多,肺泡難以舒張了,影響呼吸了,會咳嗽的。這種咳嗽,會吐白痰,不會吐黃痰或黑痰的。我們在臨床上經常會碰到咳嗽的病人,問他吐什麼痰,說是白痰,醫生就知道了,他脾中有濕,易患風濕病,易發胖。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這裡是說,凡是脾中有濕的病人,哪怕他小便是正常的,或者下利,或者經常反胃嘔吐,一律用真武湯來解決。所以這個真武湯,可以去脾中的濕。脾中有濕,有寒,可能病人小便不利,也可能是小便正常的,不一定的。脾中有寒濕,往往是下利拉稀的原因。還有一種情況,脾中有寒濕了,不能吸收胃中的水份了,胃裡面有停水,所以才會反胃嘔吐。
真武湯方,茯苓10克,芍藥10克,白朮6克,生薑10克,炮附片10克。
這裡,茯苓,白朮,生薑,是袪除脾胃中的水份的,白朮把脾中的水收集起來,然後由茯苓把水導向小便,生薑有發散的功能,能增強茯苓的利尿功能。這裡用到了炮附子,能溫腎,強腎陽,通經絡,固表,防止津液外泄。這裡為什麼不用生附子呢?張仲景用生附子的時候,是在病人不能進飲食的時候,才會用生附子增大熱,開胃口。不太嚴重時,一般用炮附子,熱力稍緩一些。現在,有炮附子的熱力,已經夠了。為什麼要用芍藥呢?因為他前面說過有腹痛了,茯苓白朮生薑把脾胃中水濕去掉了,炮附子溫腎把體溫升起來了,寒袪了,用芍藥疏肝,加快靜脈循環,袪除腹痛用的。這個真武湯,可以治風濕疼痛,可以治肥胖,可以治一般的腹痛。
下面看一下真武湯的加減應用。
若咳者,加五味子6克。這個五味子,是治咳專葯,張仲景治咳漱,喜歡用細辛,乾薑,五味子。五味子,有酸苦甘辛咸五種味道,對人體五臟有補瀉雙施的功能,為中醫重點藥物。五味子的辛能開肺,苦能清虛熱,咸能滋腎水,酸能瀉肺,能夠調節肺氣的升降氣機。又用了細辛,乾薑,各5克,這個是袪胃中寒的。寒去了,濕才能去掉。治療咳嗽,胃中有寒,咳漱不會好的。胃熱了,胃中熱氣上行入肺,肺得溫,才能宣發,才不會咳嗽。若小便利者,去茯苓。如果病人小便是正常的,每次尿量300毫升以上,醫生請不要去用茯苓了,因為茯苓是利尿的。現在的很多醫生呢,動不動就把四君子湯用上了,不進行辨證,盲目用藥,不會有很好的療效的。白朮,茯苓,都不是亂用的。若下利者,去芍藥。因為芍藥是陰葯,性涼,會增加寒涼的,如果病人在拉稀,用了芍藥,胃中會增寒,拉稀會加重的。同時,芍藥能加速靜脈循環,使腸蠕動加快,拉稀會更快更利。如果是便秘,你芍藥可以加量使用了。若嘔者,去附子,加生薑。他說,如果病人嘔吐嚴重了,說明胃中停水太多了,如果再用附子,胃裡會太熱了,他反胃幾次,胃裡已經有虛熱了,不能再增熱了。如果再用附子增熱,熱與水相見,形成濕熱了,就是炎證了,胃會腫起來的。如果病人小便很正常了,胃中停水不多了,不嘔吐了,才可以用炮附子。他說,如果病人嘔吐,不要用附子了,要加倍量用生薑,生薑的量由原來的10克,可以加到半斤,就是現在的30克。這個生薑,是發散的,能迅速疏通全身經絡,經絡通,小便得利。所以,生薑在這裡可以增強茯苓的利尿功能。
這個真武湯,在中醫臨床上很常用的。
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裡。明天將繼續學習。
楊大夫一二四講(通脈四逆湯、四逆散)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昨天,講了真武湯及臨床加減法,都是中醫臨床上很實用的方法,希望大家有時間去細心領悟。
傷寒論第317條,小陰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之湯主之。
少陰病,這個在中醫臨來上很常見,就是平時很怕冷的人,沒精神的人,臉上長斑的人,臉上有紅血絲的人,經常乾咳的人,糖尿病人,這些都屬少陰病。因為他們的脈很弱,氣血嚴重不足。下利清谷。因為血中津液缺乏,胃中會無津液,沒熱力,蠕動力很弱,會常常拉稀,吃的東西還沒消化吸收就拉出來了。里寒外熱。因為胃中無津液,胃中就沒有動力,沒有熱力,所以會身上很冷。但一摸他皮膚,卻是熱的。為什麼皮膚會發熱呢?因為身上血少了,循環很不好,血壓會低,人體新陳代謝產生的熱量不能及時散發出去,所以皮膚摸上去有低燒。手足厥逆。病人手腳冰冷的,說明他胃中很寒了,手腳的溫度是從胃中傳來的。脈微欲絕。身上很虛很寒的人,他的脈幾乎難以摸到了,貧血嚴重了。身反不惡寒。嚴重的時候病人卻沒有寒冷的感覺了。因為血液循環很差了,身體內的熱量散不出去了,所以就不怕冷了。另外,當嚴重貧血時,血中無津了,血稠了,也會有低燒出現,所以才不怕冷了。其人面色赤。凡是臉上發紅的人,都是血液循環不好造成的,血管裡面循環不暢才會有紅臉蛋。或腹痛。因為胃中無津了,就會胃寒,胃中寒氣入脾,會造成脾寒。脾寒,就會影響到小腸的蠕動,所以才會腹痛。或乾嘔。因為胃中無津,胃中很乾了,才會幹嘔,反胃。或咽痛。咽喉是胃和肺的出口,現在胃中無津,肺里也會無津,很乾。幹了,會有燥熱之氣,進入咽喉,咽中無津,會很難受,會痛。上面講了一大堆少陰證的證狀。中醫就是這樣,一種疾病會出現很多種證狀。或利止脈不出者。少陰證的病人常常大便次數多,現在呢,下利停止了,病情好轉些了,但是脈還是摸不到。因為病人津血嚴重不足了,才會無脈了。通脈四逆湯主之。病人脈跳太弱時,可以用通脈四逆湯來治療。
通脈四逆湯方,炙甘草6克,生附片10克,乾薑10克(體格大的人用15克)。
這個通脈四逆湯的組成,與我們前面學習過的四逆湯相同,有一點區別是,四逆湯用乾薑5克,這裡用10克,乾薑的量加大了,熱力更強了。傷寒論裡面的方劑,很多都是一個加減法,稍作變動,功效就不同了。炙甘草,雙向調節胃腸,能補充胃腸津液。生附子是大熱之品,疏通經絡的力量很強大,一喝下去胃裡就熱起來了,全身和手腳都會熱起來,脈跳就會跳起來。乾薑也是大熱之品,熱而不走竄,一喝下去,胃裡熱力很足,這個乾薑的熱,由生附子帶動輸送到全身。胃中一熱,脾就會熱起來。脾熱了,脾中的濕就會去掉了,吸收能力增強了,病人就會能吃飯,胃口大開。能吃飯,身體才有充足的營養,津血有了來源,脈才會跳起來。因為這個方子重用了乾薑,熱力很足,借生附子通經的力量來複脈,所以叫通脈曰逆湯。四逆,指手腳冰冷。
下面來看一下它的加減應用法。
分溫再服,其脈即出者愈。這個一付葯煮好後,分三次溫服,不要喝涼的,喝後如果脈跳緩緩好轉,病就很快好了。
面色赤者,加蔥九莖。如果病人臉上發紅,可以再加入九根蔥白。因為蔥白辛溫通陽,能讓胃熱上行,促進頭面部血液循環。
腹中痛者,去蔥,加芍藥6克。腹中痛,是因為腹部太寒了,如果用蔥白,胃熱會上行,腹部還會寒涼,所以不用蔥白。芍藥可以加強靜脈循環,促進小腸蠕動,所以解腹痛。
嘔者,加生薑6克。嘔吐,這裡沒有說乾嘔,是胃中有停水,所以用生薑發散來利尿,去除胃中的停水。咽痛者,去芍藥,加桔梗3克。如果咽痛,你再用芍藥,血液會往靜脈走,往下行,喉嚨會因缺少津血的滋潤而變得更痛。用桔梗,能夠調節肺氣的升降,清虛熱,去咽中的積痰,能夠利咽喉。
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蔘6克。現在病人不下利了,但脈太弱了,因為桔梗是寒涼的,對胃不利,現在要開胃了,就不要用寒涼的葯了,人蔘大補胃津,是胃病專葯,也是復脈的要葯。
病皆與方相應者,乃服之。這個少陰病,是一個比較嚴重的病,醫生用藥一定要詳細診查病因,不可以用藥失誤。病人喝葯才會有療效。否則,一旦誤治,後果會很嚴重的。
傷寒論第318條,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少陰病,就是體質很差,怕冷的人,常常會腹痛,咳漱,咽痛,脈很弱。四逆,就是手腳冰冷。其人或咳,因為肺胃很寒,肺張不開,才會咳。或悸,因為津血不足,心臟供血不足,才會亂跳,心悸。或小便不利。因為血中津少,小便就會很少,每次一點點,量不足。或腹中痛,因為胃腸太寒了,蠕動慢,靜脈循環不暢,才會腹痛。或泄瀉下重者,有的病人長期胃腸寒涼,會泄瀉,拉稀,時間久了,會有下重的現象,就是肛門那個地方感覺沉重,想解大便又解不出,大便在肛門裡邊存積,不舒服。四逆散主之。這個泄利下重,用四逆散來治療。
四逆散方,炙甘草,炒枳實,柴胡,芍藥,各等份,粉碎,每次服5克,用米湯水沖服,一天三次。
現在這個肛門下重,不是什麼急證,所以用藥劑量很小。這個方子是專門來解決大便里急後重的。炙甘草,調節胃腸,能促進胃腸蠕動,促進腸內代謝毒素的分解和向外排解。枳實,是寬腸下氣的,能使胃腸氣機下行,並能使腸中狹窄的地方擴寬,同時能擴寬五臟裡面的氣機通道,把組織中的瘀積排出來,同時可把大腸及肛門裡的積痰排出來。另外是用了柴胡和芍藥,這兩味是肝臟專葯。因為,中醫認為,肝司二陰,凡二陰病,肛門和生殖器官疾病,皆與肝臟有關糸。柴胡能夠升少陽膽的清氣,能清肝膽鬱熱,能增強肝膽功能,從而推動六腑氣機,有推陳出新的作用。芍藥能夠疏肝,養肝血肝陰,從而增強肝臟功能,加速靜脈循環。炙甘草調胃腸,枳實去除大腸頭和肛門中的瘀積,柴胡,芍藥,增強肝功能,促進血液循環,這個下利後重就解決了。
關於四逆散的加減應用,我們明天將會繼續學習。
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一二五講(薤白)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昨天,講到318條,沒講完,接著講。這個四逆散,是專門治療少陰證里急後重的,就是想大便時有下墜感,又解不出來。
下面學習四逆散的加減應用。
咳者,加五味子,乾薑各6克,並主下利。張仲景治咳嗽善用細辛,乾薑,五味子。五味子的辛味能開肺氣,苦味能降肺氣,對肺有雙向調節功能,是治咳要葯。乾薑能溫胃暖肺袪寒,肺得溫,咳即止。並主下利,因為五味子的酸味能收澀,有固腸澀腸作用,能止滑瀉。乾薑溫胃去寒,胃腸得溫,下利即止。
悸者,加桂枝6克。心悸,是心臟供血不足了,用桂枝來增強力量,血液就會往動脈這邊迴流,心悸得以解除。小便不利者,加茯苓6克。這個茯苓是專門利小便作用的。
腹中痛者,加附子10克,炮令圻。如果病人腹中痛,說明脾中有寒,有濕了。用炮子可以去脾胃中的寒,即可。附子要經過炮製後再才可以。
下利泄重者,先以水一公斤,煮薤白30克。如果病人下利後重特別嚴重,可以再加一味薤白30克來煮水喝。這個薤白,味辛溫,能夠通陽散結,行氣止痛通便,可以緩解里急後重。薤白,能夠提昇陽氣,讓氣機往上行走,所以能除肛門下墜。同時可止滑泄,因為寒去了,氣升了,所以才不下利了。薤白還有痞散結止痛的作用。薤白有苦味,能泄痞結中的積痰。煮取600毫升,去滓,然後再取四逆散10克,放入葯湯中,再煮上10分鐘,分成三次溫服。
這一條講的是里急後重的中醫治法。
傷寒論第319條,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
少陰病,就是脈弱,怕冷,精神不好的憂鬱證患者。可以這樣理解的。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拉肚子很多天了,胃腸津液跑光了,胃中極冷了,胃中冷氣上行入肺,肺寒了,就會咳。嘔渴,胃中太虛寒了,才會反胃嘔吐,胃裡還會有停水了。這個停水是寒水,不是津液的。為什麼會渴?因為胃中很寒了,已經反胃了,不能吃飯了,這時肺胃裡面會有虛熱,所以才口渴。這個時候,儘管他口渴,但他也不會想喝水的。因為胃中無津,寒掉了,寒冷的胃氣入脾,脾會寒。脾寒,脾中就會生濕,脾濕,就不能吸收。所以,儘管口很乾,但是,不想喝水的。心煩不得眠者,因為現在又渴又不能喝,又在反胃,吃不下飯,身體很虛,很難受,煩得連覺也睡不下了。豬苓湯主之。現在是茶飯不入了,可以用豬苓湯來治療。
豬苓湯方,豬苓,茯苓,阿膠,澤瀉,滑石,各6克。
豬苓,味道很淡,凡淡味的中藥,都有利水滲濕的作用。豬苓,是寄生在樹上的一種菌核,是一種只泄不補的藥材,主治水腫和泄瀉,利尿作用比茯苓強。澤瀉,也是利水的,能利全身三焦的水,最大的特點是能把體表外圍的水收進胃腸來,然後由茯苓把胃腸里的水導向小便。豬苓,主要是利下焦的水。這三味利水的中藥聯合使用,脾胃及全身的廢水就會從小便利出。脾中無濕了,就有吸收功能了,病人才能進飲食。阿膠,是溫熱性的,喝下去,胃中無寒了,胃氣得生,才能飲食入胃。同時阿膠大補心血,心血足,心得安,失眠除。滑石,是利小便的,幫助排濕,同時能清六腑中的虛熱。這個方劑是先煮四味葯,熬好後再下阿膠,化好後溫服。這個方子,是一個利濕,清虛熱,補心血的方子,能讓病人能吃能睡,同時對風濕病也有效。
傷寒論第320條,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少陰病,就是津血嚴重不足的人,會怕冷,沒精神,憂鬱,常常會咽痛。得之二三日,就是有這個證狀幾天了,還沒有見好轉。口燥咽干,說明胃中有熱了。如果胃中無熱,病人只是會有口渴感,現在是很乾了,不一樣的。為什麼胃中會有熱?因為胃腸無津了,不能正常蠕動了,大便在腸子里排不出去,時間久了,發酵產熱了,乾結了,所以胃中很熱了。現在的情況,就是少陰證與陽明證合病了。陽明證,不是很嚴重時,一般不用大承氣湯的。現在,病人有少陰證,體質很虛的,大便又乾結了,不能等了,先把大便攻下來,病人才能吃下飯。大便不排出來,病人就不能吃飯,病情會很快惡化的。大便攻下來,然後再用復陽的方法開胃,病人的病情才能好轉。
大承氣湯方,制大黃15克,厚朴15克,枳實10克,芒硝6克。
這個大承氣湯,藥力很猛,喝的時候慢點,不要一下子猛喝。喝猛了,大便下來太快,不好的。
傷寒論第321條,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氣湯。
少陰病,就是氣血虛弱的人,會怕冷,會無力。自利清水,不停地在拉肚子了,但拉出來的不是大便,是清水。色純青,就是拉出來的水是透明的,完全是水,不是大便。心下必痛,張仲景說,凡是下利拉清水的人,他肚子肯定的痛的。為什麼會下利拉清水而不拉大便呢?因為少陰證的病人,他胃腸無津,胃中無熱力,腸道蠕動無力,大便不能及時排出去,如果停在大腸,燥結之後會象雞蛋黃一樣一塊一塊的。如果大便停在小腸燥結了,會象羊糞一樣小塊小塊的。現在是大便燥結了,一塊一塊的,排不出來,喝下去的水一下子跑出來了,所以拉出來的是清水。當醫生看見病人拉清水,即知大便已經乾結成團了,要立即採用下法,用大承氣湯把乾結的大便攻下來。如果不能確診大便已乾結,不可以使用大承氣湯的。這一條,還是緊接上一條講的,還是說少陰病與陽明病合病時,使用大承氣湯來解決。上一條,講的有腹痛了,這一條,講拉清水,喝下去的水直接象走大路一樣跑出來了,都證明了有燥屎了,才用大承氣湯急攻之,不是緩攻,不可以再等待觀望。因為少陰證,本來就是重證,危證。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一二六講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昨天,我們講到了少陰病與陽明病合病的治療方法,就是要用攻下法,用大承氣湯來解決。所謂陽明,就是胃腸。陽明病就是由於胃腸缺津液而引起的大便秘結。因為少陰病的特徵是脈微細,說明病人津血不足了,津缺了,自然就容易患陽明病,這就形成了少陰與陽明合病。本來病人氣血不足,大便再不通順,不能進飲食的話,病情會迅速惡化的,所以,立即攻下,不含糊的。攻下了,胃腸排空了,病人才能吃飯,病情才能好轉。如果不能吃飯,就完了。那麼,如何知道病人大便已經乾結呢?比如,病人已經幾天沒有排大便了,或者口乾舌燥了,說明大便已乾結,發酵產熱了。或者病人一喝水就很快上廁所,拉出來的是清水,並且腹痛,這都說明大便已經乾結了。
傷寒論第322條,少陰病,六七曰,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少陰病,就是氣血很差的人,脈會很微細,會無力,沒精神,會面生皺紋,會容易得糖尿病,平時怕冷,手腳涼。六七日,張仲景說一日,並不是說一天,而是一個階段的意思,一個周期的意思。腹脹,這個是陽明病的特徵,胃腸有東西堵在裡面了。不大便者,很多天沒大便了,說明大便堵在胃腸了,急下之,宜大承氣湯。不要再等了,快點把大便攻下來,用大承氣湯這個方子。這一條講的還是少陰與陽明合病,要攻下,不要拖下去。
大承氣湯方,制大黃15克,厚朴15克,枳實15克,芒硝6克。
傷寒論第323條,少陰海,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
少陰病,就是特別怕冷,手腳冰涼,精神憂鬱的人。脈沉者,這個脈跳要用手掉按到底才能感覺到,說明津血嚴重不足了,會全身冰冷的。急溫之,現在脈博幾乎摸不到了,身體會大寒的。人體沒溫度就不能活的,要用大熱葯來溫之才行。宜四逆湯。用四逆湯是可以的,當然,白通湯,白通加豬膽汁湯也可以。
四逆湯的組成是,炙甘草6克,乾薑6克,生附片10克。
這個附子和乾薑很熱的,一喝下去,胃就暖和了,手腳和全身都會很暖和。胃中得溫,才能進飲食,胃太寒,則不能吃飯的。胃中得溫,又有炙甘草調節胃腸,胃氣下行,病人就能進飲食了。所以,中醫組方用藥很巧妙,一個簡單的四逆湯,即能溫胃回陽暖全身,又能開胃進飲食。這一條講的是少陰病出現脈沉,全身厥逆冰冷的回陽方法。
傷寒論第324條,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宜四逆湯。
少陰病,就是貧血的人,平時怕冷,沒精神,總想打瞌睡。飲食入口則吐,病人還有胃口,想吃東西,說明胃腸沒有堵塞,但是呢,吃下去以後,會馬上吐出來。這是怎麼回事呢?他之前沒有反胃現象,沒有乾嘔,說明胃中還有津液,能吃飯,說明胃腸沒有堵塞。之前,胃也不疼,也沒有說小便不利,也沒說腹痛腹脹,現在的問題是胃中長東西了,可能是痰塊,腫瘤了。心中溫溫欲吐,這個心中,張仲景指的是胃,不是心,這個要搞清楚。胃裡面有溫熱感,發燒,總想往外吐。復不能吐,總想吐,但又吐不出來,說明胃中長有腫瘤,胃癌了。始得之,手足寒。凡是有胃癌的病人,剛得病時都會有手腳冰冷的現象,都是先有少陰證,然後才會得胃癌的。我們前面講的大便膿血,那個是腸癌,凡是癌證病人,發病之前都會出現少陰證。也就是說,癌證病人是由經過少陰證轉化而來的。脈弦遲者,脈象弦,說明三焦和膽有熱了,堵塞了,體內有鬱熱。遲,就是說明氣血嚴重不足了。此胸中實,不可下也。因為脈遲了,說明津血不足,單憑這一點,就不可以攻下了,一攻下,胃中津液往下跑,氣機下行,恐怕脈就要停止跳動了。凡遇遲脈,都不可以攻下。這個脈弦,說明有熱,前面他說過了,胃裡己經發熱了,胃氣上行入肺,肺也會熱起來了。這個肺一熱,就會脹起來,會胸滿,所以他說此胸中實也。現在,胃中有積痰,有腫瘤了,它也會往肺中轉移的。大家都知道,腫瘤是會轉移的,轉移,也有一定的規律走向,胃中腫瘤,首先會往肺中轉移。當吐之,不管是胃癌,或肺癌,都應採用吐法來治療。因為胃和肺是相通的,中醫常說胃土生肺金,意思就是胃氣走肺,中間有一條通道。《黃帝內經》裡面講,飲食入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輸於肺。所以說胃和肺是相通連的。腫瘤,癌證,中醫認為就是一個瘀血包,一個痰塊。肺胃的癌證是用吐法,可以把它吐出來,把痰血吐出來即可。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乾嘔,說明胃中無津液了,虛了。隔上,在人體腹腔有一個橫膈膜,把腹腔分成兩部分。隔膜以上是心和肺,對整個身體起領導和管理作用。心管血,肺管氣。人體的生命力也就在一個氣和血上,所以,心肺很重要。在橫膈膜以下,是人體的消化系統和排泄系統。胃腸肝膽是消化糸統,腎和膀胱是排泄系統。都是在為管理糸統服務的。所以中醫在治療重大疾病時,首先考慮的是心肺,要第一保護。若膈上有寒飲,膈上,就是心肺,寒飲,就是寒痰,中醫把痰說成飲。乾嘔者,不可吐也。乾嘔,說明胃中無津液了,胃中太虛了,反胃了,打呃了,這個時候就不能用吐法,因為吐法更傷胃津。現在胃中已幹了,經不起折騰了,再折騰,就更危險了。當溫之,宜四逆湯。現在胃中無津了,身體太虛寒了,應先用四逆湯來去寒,溫胃,胃得溫,病人就能吃飯,能吃飯了,血中才會有津液。當病人津血充足時,胃中有津了,才不會幹嘔,然後才可以考慮採用吐法,把積痰吐出去。
這一條講的是胃癌或肺膿腫的治療方法。
傷寒論325條,少陰病,下利,脈微澀,嘔而汗出,必數更衣,反少者,當溫其上,灸之。
少陰病,就是脈微細,津血不足的人。下利,因為胃腸無津,虛寒掉了,胃腸太寒了,所以總是拉稀。
脈微澀,還不如以前了,幾乎摸不到脈了,更嚴重了,津血更虧了。嘔而汗出,胃中無津血了才反胃嘔逆。皮膚因為無津了,毛孔關不住了,津液外泄,才汗出。必數更衣,以前就下利拉稀,現在又更嚴重了,拉稀也會變得更嚴重,會不停的跑廁所。更衣,就是解衣服,上廁所。反少者,如果病人不拉稀了,說明他最近已經不能吃飯了,沒有大便了。當溫其上,灸之。現在病情嚴重,脈已摸不到了,身上在冒虛汗,又不能吃飯,很危險了,醫生首先要考慮守護心肺上焦,可以使用溫熱葯扶陽,同時可以使用艾炙的方法。張仲景認為,艾條炙,是溫補性的,針刺是寒瀉的。以前在出現實熱證時總是採用針刺法。現在是虛寒,不可用針,可用艾條灸。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少陰病,講完了。
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一二七講(厥陰)
朋友們,大家元宵節快樂!
少陰篇,已經講完了,今天我們學習厥陰篇。關於張仲景的六經辨證,很多人認為是六經的含義包括了五臟六腑和相關經絡。但是,通過學習,我們會發現,張仲景所說的六經不是這麼一回事。張仲景是按照人體氣血的盛衰把人體疾病劃分為六個層次,六個區塊來論述的。張仲景從來沒有講過脾腎陽虛或陰虛這類話。張仲景對疾病的認識,是以人體津血的多少為立足點,為著眼點的。怕冷,不孕證,抑鬱證,便秘,咽痛,乾嘔,胃癌,肺癌,腸癌,子宮肌瘤,糖尿病,這些都屬少陰病,因為津血嚴重不足造成的。明白了這個道理,中醫治病就不複雜了,幾個方子,就能治所有的病,中醫就是這樣的。
現在我們要講厥陰了,那厥陰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呢?陰,就是血。陰,也指五臟為陰,六腑為陽。太陰,說明在五臟病中,病人津血還是充足的。到了少陰,病人津血很少了。到了厥陰,津血已經虧虛到了極點了。五臟生精藏於腎,當然,人體津血很少的時候會形成腎虛。少陰證,自然也包含了少陰腎。肝是藏血的器官,當身體嚴重缺血時,肝中無血,會肝風內動,厥陰,自然與肝聯糸一起了。
********************************************************************************************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
傷寒論第326條,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能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
這一條,首先是張仲景為厥陰病下了定義。厥陰之為病,有厥陰病的人,有什麼證狀呢?消渴,不停地口渴,想喝水,口乾,但喝了水還是渴,這叫消渴。糖尿病人就是這樣的,為什麼會消渴呢?因為病人津血嚴重不足到了極點了,胃中無津了,很乾,所以想喝水,喝了還是口乾。我們看一下那些名老中醫治糖尿病的方子,少不了葛根,生石膏,天花粉,石斛,竹葉,竹茹,人蔘,這些補津液的葯,就明白了。氣上撞心,人體腹腔里有兩條很粗大的血管,現在,血管裡面嚴重缺血了,這個血管會發生痙攣抖動,心臟會亂跳,人體上下氣機亂了,這個胸腔裡面也亂跳,心臟會疼的,腹部也會起伏不安,這個叫氣上衝心了。如果量一下血壓,會不穩定的,有時高,有時低。心中疼熱,心中,指的是胃不是心這個胃裡面也會疼,也會發熱。因為身體內血少了,血中無津了,血變稠了。胃為血海,胃裡面密布血管,很密的。現在血稠了,這個胃上的血就會發熱。胃中血管里的血稠了,血流不暢了,血管會痙攣,所以會胃中疼。飢而不欲食,病人嚴重營養不良了,肯定想要吃飯,但又不能吃,因為胃已經瘀腫了,很難受,不能吃,吃了會更難受的。食則吐蛔,如果病人免強吃一點飯下去,會慢慢的一點一點吐出來,象吐蛔蟲一樣,說明胃中已無力了,無陽氣,無胃氣了。下之利不止,如果醫生看到病人不能吃飯下去,誤認為他胃腸堵塞了,結果開了瀉藥,病人喝了瀉藥會下利不止的,不停的更衣上廁所。本來胃腸已經有瘀血了,已經無力蠕動了,再喝了寒涼的瀉藥,恐怕胃腸更寒,更不能蠕動吸收了。病人有口渴,他會喝水的,喝下去的水不能在胃腸吸收了,會直接往下跑的,這樣子下利不止。這一條對厥陰病的描述,很詳細。有厥陰證的人,如果他手腳四肢已經冰冷了,說明胃中很虛很寒了,不可以喝攻下的葯的,如果喝了攻下的葯,會胃中更冷,下利不止的,對於體質很虛的人也是這樣,不可攻下,攻下則下利不止。
傷寒論第331條,傷寒先厥,後發熱而利者,必自止。見厥複利。
傷寒先厥,有厥陰病的人受了外面的寒氣,感冒了,會是什麼證狀呢?正常人傷寒感冒是發高燒,但有厥陰病的人感冒就不一樣了,剛開始會四肢冰冷的。後發熱而利者,過了一段時間病人發熱了,又出現下利了,會有這個情況出現的。因為他氣血不足了,人體又有自主調節本能,會從胃中調動津液和熱能往外排,把外寒驅除掉。自主調節本能用了一段時間才把人體的排異功能調動起來,因為太虛了。發熱後為什麼會下利呢?因為胃中津液都向體表走掉抗邪去了,胃中又缺津了,又涼掉了,吃下去的水又不能吸收了,往下跑了,又下利了。必自止,醫生看到病人下利,心中也會知道,病人下利肯定會自動停止的。因為胃中太寒了,吃不下東西了,胃腸里排空了,沒東西了。見厥複利,如果醫生看到病人不發燒了,又四肢冰冷了,就知道病人還會下利的。因為四肢厥冷,說明胃中無熱了,胃腸極寒了。胃腸太寒,病人會特別怕冷,會冷得發抖,他就會要熱水喝來取暖。水喝下去,又吸收不了,直接往下跑,所以又要下利開始了。如果病人在發燒,他下利會自動停止的。四肢冰冷,就會下利不止。
傷寒論第332條,傷寒始發熱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當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為除中,一雲消中,食以索餅,不發熱者,知胃氣尚在,必愈,恐暴熱來出而復去也。後三日脈之,其熱續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發熱六日,厥反九日,複發熱三日,並前六日,亦為九日,與厥相應,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後三日脈之而脈數,其熱不罷者,此為熱氣有餘,必發癰膿也。
傷寒始發熱六日,有厥陰證的人,會口乾,氣上撞心,又不能吃飯了,現在又受外寒感冒了,結果呢,剛開始發了六天的燒。病人還能發燒,說明胃氣還可以,還能向外發熱驅外寒,說明身體狀況不錯了。如果體質太差,恐怕就發不起來燒了。感冒發燒,是人體自主排異功能的反映,發熱以驅外寒。厥反九日而利,但是呢,病人身體雖然在發燒,但手腳卻是讓冷的,說明身體熱力還是不足,手腳冰冷了九天,前面身體只發燒六天,後面三天沒熱力了,沒能熱力發燒了,後三天沒發燒,胃中冷涼了,又出現下利了。
這一條文比較長,我們明天接著學習。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一二八講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接著昨天學習的第332條。
首先,我們要重複講一下厥陰證的定義。厥陰病,張仲景現在已經不說脈象了,因為脈已經很微弱了,比少陰證的脈還要微細的。厥陰證,會口乾渴,心慌,又餓又吃不下飯,吃了兮吐,還會因為身體虛寒而下利。
傷寒始發熱六日,就是厥陰證的人感冒了,發燒六天了,厥反九日而利,厥,就是四肢冰冷,一直這樣九天了,開始下利拉稀了,在這個四肢冰冷的九天裡面,前面六天是發燒的,六天以後的三天內,不發燒了,身體沒有熱力了,沒能量了,胃中虛寒了,冷掉了,不能蠕動了,所以喝下去的水直接拉出來了,在第九天以後出現下利了。凡厥利者,當不能食。凡是四肢冰冷的人又同時下利,說明身體內外都寒冷了,是不能吃飯的。關於這一點,很重要,我們以前講過多次了,中醫臨床上,凡是胃熱的人,特別能吃飯的,飯量特別大。凡是脾胃寒冷的人,他是不能吃飯的,飯量很小的。今反能食者,恐為除中,病人生病九天過去了,前六天在發燒,後三天身冷了,九天後拉稀了,現在呢,突然能吃飯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本來體寒下利不應該能吃飯的,可現在卻反常了,能吃飯了,這個不正常啊,這個可能是除中。除,就是消除,中,就是中氣,胃氣。除中,就是沒有胃氣了,胃氣已絕了。出現這種反常情況,是一種病危的現象,不是好事。為什麼會這樣呢?對於危重病人來說,他臨死前恐怕動都不能動,但要死的時候就會手腳發狂,亂抖亂蹬的,全身痙攣的。那麼,臨死前的病人,他的胃也會痙攣,強力蠕動,發熱,會產生強烈的飢餓感,要吃飯。一雲消中,還有一個說法,這個現象叫消中,名稱不同而已,一個意思,胃氣已絕了。食以索餅,病人要東西吃,要餅子吃,不發熱者,知胃氣尚在,如果病人吃了飯食下去,身體不發熱,說明胃功能還可以,還有胃氣。必愈,張仲景說,這樣的病人,我是有把握能治好的。恐暴熱來出而復去也,就是害怕他吃了東西以後會發高燒,之後又發冷,然後又發燒,一陣燒,一陣冷,這樣就危險了。如果病人吃飯後身上發燒,說明胃腸已經不能蠕動了,血管堵塞了,會發鬱熱的。在病人發鬱熱之後身體又變冷,說明陽氣已經耗盡了,所以說一陣冷一陣熱這樣子,病人很難活了。後三日脈之,就是說病人吃飯後一陣熱一陣冷,這樣過了三天,醫生又診了病人的脈,其熱續在者,還算運氣好,脈還是數的,說明身體還在發燒,元氣還沒有耗完。期之旦日夜半愈,醫生可以等待觀察,病人有可能會在半下午到半夜這段時間會病情好轉。所以然者,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本發熱六日,厥反九日,本來病人剛生病時發燒了六天,但四肢冰冷卻持續了九天,其中後三天沒發燒。複發熱三日,就是病人突然吃飯以後又發燒發冷了三天,並前六日,也為九日。這個發燒的時間,前面六天,後面吃飯後又三天,合計起來是九天。與厥相應,故期之旦日夜半愈。這個發燒的時間與四肢冰冷的時間是相等的,所以就知道病人在天黑到半夜這段時間病情會好轉。後三日脈之可脈數,就是病人吃飯以後的脈象由弱轉為數脈了其熱不罷者,這個數脈,是什麼意思呢?弦脈是有里熱,數脈,是太陽病里的脈,太陽病脈浮數,對吧。數脈,不是里熱,而是一種外感證,代表有胃氣以抗外寒。現在出現數脈了,只是一個太陽證,說明病情不是很嚴重了,有胃氣了,吃了一頓飯,還真管用了。其熱不罷者,因為只是數,無力浮不起來,這個熱就會持續下去,能浮起來,病就會好了,但浮不起來,正氣不足。此為熱氣有餘,必發癰膿也。這個人身體長時間發熱,說明體質差,循環不暢,熱久了,會生熱毒,會生毒瘡的。比如說,現在的淋巴結核,就是身體差,長期低熱生成的。膿瘡,現在已經少見了。這一條說的是厥陰病的人一旦得了感冒,很危險的。如果病人經歷了九天以後,脈象轉歸了,有數脈出現,病人就死小了,但有可能會身上生瘡。能經歷九天的病魔折騰,說明病人天生體質比較強健,天生體質差的,就危險了。
傷寒論第333條,傷寒脈遲,六七日,而反與黃芩湯徹其熱。脈遲為寒,今與黃芩湯,復除其打之,腹中應冷,當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傷寒脈遲,有厥陰證的人,受了風寒,感冒了,脈跳的很慢,遲了,說明血不足了。六七日,感冒很多天過去了,還沒好。而反與黃芩湯徹其熱,病人感冒發燒了,這個發燒是人體自主調節本能在發揮作用,胃中的津液和熱能向外走去驅表寒,所以摸上共病人在發熱,但病人會很冷,因為胃中的熱能被拿走了,胃中會冷的。醫生呢,誤診了,看到病人在發燒,結果開了寒涼的黃芩湯去清熱,這個黃芩湯一喝下去,胃中會更冷的,病會加重的。正確的方法是應該用熱性的麻黃湯來補充胃中的熱力。結果醫生用反葯了。
脈遲為寒,脈跳的慢,說明身體熱力不足,病人會很寒冷的。今與黃芩湯,復除其熱。病來病人很寒冷了,醫生還用黃芩湯來減少病人的體熱。腹中應冷,當不能食。病人的體溫沒有了,胃腸會很寒冷,不能蠕動,就不能吃飯。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病人身體內外都寒冷了,冰凍人了,如果出現反常性的能吃飯,這是臨死前的徵兆,胃腸痙攣了,不好治了,這就是除中,胃氣已經絕了,一般是難以治好的,希望不大的
這一條,再一次強調厥陰證的危重情況,很多病人難以救活的。
傷寒論第334條,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為痹。發熱無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膿血。便膿血者,其喉不痹。
傷寒先厥而後發熱,就是有厥陰證的人,受寒得了感冒,與正常人的感冒證狀是不一樣的,剛開始,不會發燒的,過了一段時間才會發燒,因為體質太虛了,胃中津不足,下利必自止,他感冒幾天才發燒,只要一發燒,下利就會自動停止的。因為病人血中無津了,一旦發燒,胃腸裡面的水被熱消耗掉,沒水了,就不會下利了。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我們下星期一接著學習。
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一二九講 (糖尿病爛足、口腔潰瘍、濕疹)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關於傷寒論332條,講的是厥陰證的人,受風寒得了感冒,這個很危險,很不好治,有有能治不好。如果天生素體比較強,耐過十多天,身上還有溫度,這種人可以治好的。如果身體冰冷了,那就沒治了。
傷寒論333條講的是有厥陰證的人受風寒得了感冒,如果醫生誤用寒涼葯去清熱,病人可能會被治死的。
病人在臨死前會有一個特別現象,四肢冰冷,又在拉稀,但卻突然很餓,要飯吃,這個不是好現象,這是因為胃氣已絕,胃中痙攣了,有可能很快要死掉的。
上一節課,學到第334條,沒講完,現在接著講。
傷寒先厥後發熱,就是有厥陰病的人,受寒感冒了,剛開始四肢冰冷,過幾天才發燒,因為身體太差了,津血嚴重不足才這樣子。下利必自止,因為胃腸本來就無津液,再一發燒,津液往體表走去驅寒,胃腸里幹掉了,所以就不再下利了。而反汗出,因為體內無津了,幹了,這個皮膚毛孔無津液滋養,空掉了,表虛了,津液會外泄,所以反而會出汗。咽中痛者,肺胃的津液都往外走了,幹掉了,這個肺胃會煖熱,咽喉是肺和胃的出口,肺胃幹了無津了,咽喉也會因無津液滋養而會疼痛的。其喉為痹,這個病人會因為咽喉太干而說不出話來。發熱無汗,而利必自止,如果病人還在發燒,但身上卻沒有汗,說明胃腸裡面幹掉了,可能會便秘,但不會再下利拉稀了。若不止,必便膿血。張仲景說,發燒無汗,病人下利會自動停掉的,但這也不是絕對的,還有一種情況,病人發燒無汗但還在下利,這個是我們以前講過的脅熱利,發燒,下利,是急性腸炎,會大便膿血的。便膿血者,其喉不痹。如果病人得了脅熱利,又發燒,又大便膿血,那麼他的因喉不會太乾燥,不會出現說話無聲的情況的。為什麼會是這樣呢?我們學習太陽篇的時候,當人體受外寒侵襲時,人體的自主調節本能會把胃中的熱力集中起來往外擴散,把外寒驅除。那麼現在,脅熱利了,大腸裡面發炎了,同樣,人體的自主調節本能會把胃和肺的熱力調集過來,以驅除病邪,所以肺和胃的熱力會減下來,肺胃就涼掉了,不再有燥熱去侵襲咽喉了,咽喉就舒服好多了。所以,張仲景認為,咽痛,是因為肺胃有熱造成的。這一條,張仲景告訴我們,脅熱利,很多時候是病人先有厥陰證,之後才有脅熱利的。
傷寒論第335條,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 ,必發熱,前熱者,後必厥,厥深者,熱也深,厥微者,熱亦微,厥應下之,而反發汗者,必口傷爛赤。
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就是有厥陰病的人,他受寒感冒了,一天一天過去了,還是沒有好。厥者,必發熱。如果病人四肢冰冷,他身上肯定會發燒的。厥,就是四肢冰冷,說明胃中無津,胃裡寒掉了,人體四肢的溫度是從胃中傳輸過去的熱能,由心輸送。現在,胃中冷掉了,但人體有自主調節本能,會對人體溫度進行調節,以保持平衡,維持生命延續。這時,自主調節本能會動用肝腎和血中的能量來發熱,以維持生命存在。所以,此時是非常危險的,很容易出現肝風內動,頭暈,四肢痙攣。前熱者,後必厥,如果上半身發熱,那麼下半身肯定會寒冷的,因為熱能不足了,不足以供應下半身了。這就是上熱下寒。厥深者,熱也深,病人的下半身越冷,上半身就越熱。因為下半身太冷了,血脈不能正常循環了,那麼這個血液,它同樣是一個高級智能系統,它要強力去循環,就會產生大量的鬱熱,這樣,上半身就會發高燒。就比如說,我們身體某個部位被擊傷了一下,腫了,血行不通了,這個地方就會發熱,道理就是這樣。厥微者,熱也微。如果病人下半身不是太冷,那麼他上半身也不會發高燒的。發高燒的原因,是血路受寒凝堵塞了。張仲景講這些的目的,都是在教後學看臨床辨證的方法。厥應下之,張仲景說,病人出現上熱下寒這種厥證,醫生要採用下法去治療。下法,是怎麼回事呢?下法,代表方劑是大承氣湯,由大黃,厚朴,枳實,芒硝四味組成。大黃,是增加胃腸動力的,厚朴,枳實,是寬腸下氣讓病人進飲食的,芒硝,是補充胃腸津液的。一個下法,其目的,是讓病人能吃飯。張仲景治病,病情嚴重時,首先考慮的是讓病人能吃飯進飲食。現在,病人體質極度虛弱,已經動用肝陰腎陰了,再不進飲食,恐怕就沒得救了。下法,不僅是能解決便秘不通,更重要的是能讓病人胃氣下降,飲食得入,以維持生命延續。下法,還能清鬱熱,活血化瘀,功用不止其一。而反發汗者,醫生又誤治了,開了發汗的葯讓病人吃,病人血中的津液會再一次流失,只會讓病情重上加重的。必口傷爛赤,病人被發汗了,結果血中津液更流失了,血稠了,他身體會更加發燒的,會生口瘡,口唇會發紅的,會爛嘴的。臨床上這種情況很常見的。有的人口腔潰瘍多年不愈,實際就是貧血嚴重了,血中無津了,血稠了,才會這樣子。還有一種情況,被醫院確診為濕疹,病人手腳會潰瘍,會到處裂口子,也是因為血不足,津不足,血稠的原因,很難治的,皮膚會奇癢難忍。這一條,是對上熱下寒,口腔潰瘍,嚴重濕疹的病機描述。
同時,糖尿病爛足,也是這個發病機理。
傷寒論第336條,傷寒病,厥五日,熱也五日,設六日,當復厥。不厥者自愈。厥終不過五日,以熱五日,故知自愈。
傷寒病,就是有厥陰病的人,受了風寒,感冒了。厥五日,剛感冒時,身體沒發燒,四肢冰冷過了五天,這說明病人身體狀況很差,體內沒有熱力往體表擴散去驅寒。熱亦五日,病人從第六天開始發燒了,又是發燒了五天,與前面身冷五天相對應。設六日,當復厥。根據以往張仲景的經驗,感冒的人,如果因為體質差,前幾天不發燒,後面又發燒的天數與前面不發燒的天數相等,那麼,在這之後,醫生要注意觀察病情會有轉化的。看看發燒的第六天情況會是什麼樣,是不是又轉變成四肢冰冷了。如果第六天病人身上不發燒了,又寒冷了,恐怕難救活了。不厥者自愈。如果到了第六天病人四肢體溫正常,說明正氣回來了,張仲景說,這樣的病人,我是有把握把它治好的。張仲景說,自愈,這裡並不是說病人不用治療就能好的。張仲景認為,病人的病逾,主要是依靠自已,包括自己是否相信中醫,是否願意與醫生配合。
如果病人不相信醫生的話,醫生是神仙下凡,也無回天之術。病人疾病的康復,是建立在病人良好心態之上的,依靠自身的自主調節本能自愈的。醫生,只是一個助推手,幫了一下病人,推了一下罷了。
厥終不過五日,以熱五日,故知自愈。張仲景說,我是怎樣在發燒第六天就能判斷出病人是否有救活呢?憑我的經驗,他開始全身冷五天,後面又發燒五天,發燒第六天我就知道病人有沒有治癒的希望了。
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裡,明天繼續學習。
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一三0講 (蛔厥、烏梅丸)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關於厥陰病,是一個病情非常嚴重的階段,病人會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吃不下飯,吃了即吐出來,已經是危證了。嚴重到前後,病人會身上發燒,四肢冰冷,還會大便出膿血來。到後期臨死的時候,腸子會爛掉的。如果病人天生素體好,發熱十多天身上還有溫度的話,有可能可以救活的。
傷寒論337條,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凡厥者,就是凡是四肢冰冷到極點的人。陰陽氣不相順接,也可以認為心為陽,腎為陰,津為陽,血為陰。現在是心氣不能下降了,腎陽不能上升了,陰陽俱絕了,津血都快沒有了。便為厥,心腎不交了,津血全無了,才會四厥冰冷,稱為厥。厥者,手足逆冷足也,張仲景再一次說明,厥,就是手腳四肢冰冷。這一條,再一次重申,厥陰證的病機就是病人津血虧虛造成的。
傷寒論第338條,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蹀無暫安時者,此為臟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當吐蛔。令病者靜,而復時煩者,此為臟寒。蛔上入其膈,故傾,須成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烏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傷寒,就是有厥陰證的人,氣血嚴重不足的人,飯都吃不下了,又受涼感冒了。脈微而厥,正常人感冒脈會浮數,很大的。厥陰證的人,他身體津血沒有了,既便感冒了,脈還是很微弱,手腳還是會冰冷的。
至七八日膚冷,這一次說的病情更嚴重了,前面他講過,有的病人感冒後前六天不發熱,六天後發熱了,現在呢,到了七八天了,還是身上不發熱,皮膚已經涼了,這個太嚴重了。其人躁無暫安之時,這時病人身上津血已經快乾了,他不會是很平靜的,會亂喊亂叫的,手腳抽筋發抖,不會停下來一會的。此為臟厥,以前呢,不能吃飯,吃了就吐,這個叫蛔厥。現在呢,全身抽筯發狂了,這說明五臟已經涼掉了,津血快乾了。非蛔厥也,這個與蛔厥不一樣啊,蛔厥,還有救活的希望。臟厥,救活的希望鞏怕不大了。
蛔厥者,其人當吐蛔,蛔厥的病人吃了就要吐,但他還能吃得下呀,臟厥是根本頭吃不下去了。令病者靜,而復時煩者,為臟寒。現在想辦法讓病人安靜下來,可是病人很快又要煩燥發狂了,這是因為五臟太寒涼了。蛔上入其膈,故煩,病人因為胃腸太寒了,一吃東西就會往上反胃嘔吐,會出現嗆食的現象,所以,又想吃飯,又吃不下,心裡會發慌害怕,會煩燥的。須臾復止,得食而嘔,過上一會兒,心煩好些了,又想吃飯,可是,吃了又反胃嘔吐嗆食。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前面呢,他吃了飯又嗆食了,所以心裡又煩了,過一會又開始嘔吐了,並且吐出來的東西很臭的,口也臭了。
其人常自吐蛔,就是這個臟厥,臟寒的人,他會經常反胃嘔吐,嗆食,這個證狀特別突出。蛔厥者,烏梅丸主之。現在,張仲景說,這個蛔厥的病人,還能吃下飯,但吃了會嗆食反胃,這種情況下可以用烏梅丸來治療。
至於,臟厥,臟寒的病人,張仲景已經不出方子了。
烏梅丸方,烏梅300個,細辛20克,乾薑35克,黃連55克,當歸15克,炮附子20克,蜀椒15克,桂枝20克,人蔘20克,黃柏20克。
製法,先把烏梅用醋泡一個晚上,把核去掉,再與米放一起煮,待米煮熟後,然後搗成泥,再把其它的葯研粉,和在一起,放蜂蜜,做成藥丸。做成綠豆大的藥丸,一天吃三次,剛開始每次先服十丸,以後慢慢再加量,可加至每次二十丸,吃藥期間不要吃生冷的食物,不要吃滑利的食物,不要吃變質不幹凈的食物。
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方子的組成。
桂枝,張仲景在治療危重病時,喜歡用桂枝來回心陽,以防止心臟停止跳動。因為桂枝味辛,它能強心陽,有發散回陽的功能,同時,辛味能入肝,可以疏肝。
細辛,乾薑,蜀椒,炮附子,都是很熱的葯,這個一喝下去,胃裡就熱起來了。炮附子走表固表止汗防津脫。
蜀椒的功能也很多,能夠驅寒暖脾胃,暖腎,能夠降胃氣,使胃氣下行得進飲食,同時能夠行血脈,通關節,讓全身得溫,瘀血得去,還能縮小便。
人蔘,大補胃津,是胃病專葯。
這幾味葯下去,病人飲食得進,四肢及全身都會溫暖起來了。
烏梅,是酸性的,酸入肝,烏梅是肝葯,能袪肝風,它可以降胃中的逆氣,使胃氣下降。它能生津止渴,斂肝陰,涌痰涎,消喉痹,能縮小便,止血尿,能開痰厥牙閉。
當歸,補肝陰,生肝血的。
黃連,能清心熱,除心煩。黃連味苦,性寒,寒入腎,所以,黃連還能堅腎。
黃柏是清腎熱和膀胱熱的,凡重病患者,都會有下焦膀胱,腎熱的。
這個方子的用藥特點,寒葯熱葯並用,陽葯與陰葯並用,湧上與瀉下並用。
人蔘大補胃津,烏梅,蜀椒,降胃氣,細辛,乾薑,炮附子溫胃回陽開胃口,黃連,黃柏清虛熱,當歸補血,烏梅涌痰,蜀椒,炮附子行血通經除寒濕痹。厥陰病,病情嚴重,病機複雜,所以用藥也比較複雜。
在目前的中醫臨床上,厥陰病也是有一定的病患群體的。病人的表現主要是時常發狂,有痰,甚至堵塞喉管,送醫院要用吸痰器吸痰。病人常有心煩,頭暈,眼花,血壓不穩,四肢抽搐,走路不穩等等證狀。
烏梅丸方是中醫治法的綜合應用。
烏梅,祛肝風,此為和法。烏梅,涌痰,此為吐法。
黃連,黃柏,清熱,此為清下法。
細辛,乾薑,烏梅,炮附子,蜀椒,桂枝,人蔘,這些能開胃補津,此為汗法。
當歸補血,此為補法。
厥陰病是危證,臨床治療應多法應用,才能轉危為安。關於厥陰篇里,張仲景說的吐蛔,很多醫家認為是吐蛔蟲,其實這是誤解。蛔蟲,不會放在厥陰篇里的,蛔蟲,也不會導致厥陰病,蛔蟲,也不會從口裡吐出來的。吐蛔,就是吃了飯又往外吐。吐蛔,也是我們常說的嗆食。當然,烏梅丸中的烏梅和蜀椒,也有殺蟲作用。烏梅丸的作用,主要是能平肝風,止抽搐,就是現代醫學講的帕金森綜合證。烏梅丸能讓病人開胃進飲食,同時可以縮尿,止尿頻,尿失禁。帕金森證患者都有尿頻,尿失禁的問題。
今就學習到這裡,明天將會繼續。
楊大夫一三一講 (小腹痛)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現在,我們繼續來學習傷寒論。
昨天,我們學習了烏梅丸方,這個烏梅丸,大家有不同的觀點,爭議很多的。有的人認為烏梅丸是溫胃安蛔的,確實也有這個殺蛔蟲的功能,烏梅,蜀椒,都能殺蟲的。張仲景在厥陰病篇里從326條到337條,一直在講厥陰病的嚴重性,講完了,總該不會出來一個安蛔蟲的方子吧。如果是這樣,那不是個大笑話嗎?
厥陰病的證狀是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陰陽不相接,四肢冰冷。食則吐蛔,這個蛔,是蛔蟲嗎?如果是有蛔蟲的人,他吃了飯下去,會吐蛔蟲嗎?不一定吧?
張仲景的一字一句都是非常嚴謹的,不是隨便亂講的,張仲景不會開這種玩笑的。既便是有蛔蟲,也不應該放到厥陰篇來講的。食則吐蛔,我的理解是病人吃飯後會是一點一點的把飯吐出來,或者是流口水,這才符合厥陰病的特徵,嗆食,流口水,在臨床實際中,這些證狀都是可以見到的。
烏梅,可以斂肺氣,治咳嗽,可以生津止渴補津液,可以澀腸止瀉止痛,和胃安蛔。《本草求真》裡面講,烏梅,入肺則收,入腸則澀,入筯與骨則軟,入蟲則伏,入於死肌,惡肉,惡痣則除,刺入肉中則拔。可見,烏梅的功效非常廣泛,它能讓筯變軟,對治療肌肉強直必不可少,對治療骨質增生也是非常好的一味葯。它能治療筋骨強直,這就是平肝風的功效。
蜀椒,有溫中散寒通經絡,可治療胸腹冷痛,嘔不能食,呃噫不止,蟲積腹痛,口瘡齒痛,寒濕腳氣,腎虛泄瀉,能溫暖脾胃,增進食慾,疏理臟腑。烏梅丸裡面,烏梅,蜀椒,是主葯。烏梅,蜀椒,都能殺蟲,都能止瀉利,治療各種瀉痢都是很有專長的。
傷寒論第339條,傷寒,熱少厥微,指,一作稍,頭寒,嘿嘿不欲食,煩燥,數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熱除也,欲得食,其病為愈。若厥而嘔,月胸脅煩滿者,其後必便血。
傷寒,就是有厥陰病的人,口渴,喝了水還是渴,心亂跳,血壓不穩,想吃飯又吃不下,吃了就吐,現在又受寒感冒了。熱少厥微,我是身上發低燒,不是高燒,說明體質太差,正氣不足了。正常人受寒感冒會發高燒的。現在,病人的可腳也不太冰冷。指,一作稍,頭寒。這個中間有一個一作稍,是流傳版本的問題,我們學習的版本是趙開美本,前面一個指,別的流傳版本上面是稍。把一作稍拿掉,就是指頭寒。就是病人的手指頭是涼的,說明氣血循環不太好,要比厥冷稍好些。嘿嘿不欲食,病人看到飯也沒有想吃的意思,絕食了。煩躁,吃不下飯,胃裡很難受,心又亂跳,肯定會煩燥了。燥,就是很嚴重,煩得很厲害了。數日小數利,這個病人雖然心煩厲害,但他的病還不是太嚴重,過了幾天,小便正常了,說明津液已經回頭了,尿是由津液在膀胱氣化後而來的,沒有津,就不會有小便的。色白者,其熱除也。醫生看到病人的小便不發黃了,就知道病人已經退燒了。因為凡是發熱的病人,他的小便會是黃色的。中醫問診,會問病人的小便情況,如果小便是黃色的,說明有熱。小便不黃,沒有熱的。欲很食,其病為愈。病人以前不吃飯,現在想吃飯了,說明病已經好了。中醫治療各種疾病,第一任務就是想辦法讓病人吃飯。不能吃飯,說明有病,能吃飯,說明病好了,或病見輕了,好轉了。若厥而嘔,病人以前只是手指頭寒,不想吃飯,如果現在變成手腳冰冷了,又反胃嘔吐了,胃氣上沖了,說明病沒好轉,變得嚴重了。胸脅煩滿者,其後必便血。心煩了,胸脅又滿了,胸滿,這個是結胸,肺氣腫,胸膜炎了,心包積液了。脅滿,這個是肝脾腫大了,三焦有鬱熱了。現在,病人在反胃,吃不下飯,病情見重了,心肺又腫大了,肝脾又腫大了。這樣,病人就會發燒的,血中的熱毒會從大便往外排,嚴重時,病人要死的時候才會便血。看來現在救治的希望不大了。這一條,張仲景再一次重申,厥陰病如果一遇到感冒,說不定就治不好,不要對醫生抱太大的希望。醫生,對於這種病人,也要提前有個思想準備的。
傷寒論第340條,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結胸,小腹滿,按之痛者,此冷結在膀胱關元也。
病者手足厥冷,就是患有厥陰病的人,他手腳冰冷了。冰冷了,說明津血嚴重不足,胃中無冿,寒掉了。
言我不結胸,病人說他沒有結胸的證狀。什麼是結胸呢?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腫氣腫,心包積液,胸膜發炎了,這時會胸滿的,會呼吸困難。另一種情況是腹滿,肝脾腫大了,胃腸發炎了,腹膜炎了,肚子會很脹的。小腹滿,病人胸也不滿,腹也不脹滿,只是小腹有點脹滿,這是怎麼回事呢?按之痛者,醫生用腹診的方法按了一下病人的小腹,病人說痛。此冷結在膀胱關元也。張仲景說,現在這個小腹痛,是膀胱太寒了,有冷氣結在膀胱關元穴這個地方了。這一條說的是,厥陰病的患者,也會出現少腹痛的,原因是身體太寒了。
關於小腹痛,發病原因有多種,因為這個證狀很常見,為了區別病因,我們把它總結一下。
小腹痛,如果病人小便很少,這是水結膀胱,用五苓散來解決。小腹痛,對於發熱的病人,又沒有小便了,這個是血結膀胱,用桃核承氣湯來解決。小腹痛,小便有血,小便刺痛,這個是熱結膀胱,用豬苓湯來解決。小腹痛,手腳冰冷,小便色白,此為寒結膀胱,用真武湯來解決。
傷寒論第341條,傷寒發熱四日,厥反之日,復熱四月,厥少熱多者,其病當愈。四日至七日,熱不除者,必便膿血。
傷寒發熱四日,就是有厥陰病的危重病人,受寒感冒了,結果發燒了,說明身體狀況不錯。如果體質太差,感冒前幾天不會發燒的。厥反三日,感冒後先發燒四天,之後不發燒了,身上冷了三天。復熱四日,冷了三天之後又發燒了四天了。 厥少熱多者,其病當愈。凡是厥陰病的患者,得了感冒,常常是冷幾天又熱幾天,因為正氣不足了,身體就會熱不起來,會發冷。如果發熱的時間比發冷的時間長,說明正氣有回頭的希望,這種病人是可以治好的。四日至七日,熱不除者,必便膿血。這個病人感冒後就發燒,說明正氣足,但發燒四天以後還在發燒,這就不好了。因為感冒沒有好,發燒時間久了,正氣衰退了,外界病毒會乘虛而入,引起里熱,肝脾腫大,甚至更嚴重。四天以後,病人還不退燒,說明正氣弱了,外邪入里了,馬上要轉成里證了,五臟熱盛,尤其是肝,發熱產生的熱毒會通過大便往外排,連膿帶血一起往外排。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
明晚,繼續。再見。
楊大夫一三二講 (滑脈)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現在,我們繼續學習中醫經典傷寒論。
昨天,學習到了第341條,課後,有人問,大便膿血,是否會有肝脾腫大的問題。在中醫臨床上,病人剛開始感冒只是發燒,一般有五六天以後不好,多數會轉成少陽證,少陽證的特點就是脅下硬滿,這個就是有肝脾腫大了。這個厥陰病是怎樣來的呢?也是由太陽,少陽,少陰,一路發展而來的。所以,這個厥陰病,已經包含了三陽證和三陰證了。厥陰病,是危重證,是病人臨死前的證侯,是嚴重津血不足,多器官萎縮的一個證侯。人體的肝臟,是人體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厥陰病,就是病已進入人體最後一道防線了。一旦發燒,不是在別處發燒,而是在肝臟發燒。肝中的瘀血要從大腸排出來的。如果病人死後,扒出肝臟一看,裡面都已經燒乾了。
傷寒論第342條,傷寒厥四日,熱反三日,復厥五日,其病為進,寒多熱少,陽氣退,故為進也。
傷寒厥四日,就是厥陰病的人受寒感冒了,開始沒發燒,身上一直冷了四天了。熱反三日,剛開始身冷了四天,之後又發燒了三天。復厥五日,緊接著又身上涼了五天。其病為進,這說明病情在發展,沒有好轉。寒多熱少,陽氣退,故為進也。病人身上發涼的天數多於發熱的天數,說明熱力不足了,陽氣不夠了,所以才病情越來越嚴重。人,有陽氣才能生存,有熱力才有生命力。
傷寒論第343條,傷寒六七日,脈微,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厥不還者,死。
傷寒六七日,這個厥陰病的患者,身上發冷,好多天了還沒好。脈微,現在脈跳幾手摸不到了,正氣快沒有了。手足厥冷,手腳都是冰涼的。煩躁,這個也是厥陰病本來就有的,口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能食,這樣肯定會很煩,坐卧不安的。灸厥陰,這時候病情很嚴重,身體太寒了,可以用艾條來灸,以補充熱源。如果能喝葯,四逆湯也可以考慮。用艾條灸時,要重點灸一下厥陰經的穴位。厥不還者死,如果病人四肢發涼沒有好轉,那就沒有救治的希望了。
傷寒論第344條,傷寒發熱,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
這個厥陰病的人受寒感冒了,發燒了,但是呢,他又在下利拉肚子,胃腸津液在往外流失,病人四肢冰冷,很煩躁,已經不能坐下了,因為四肢都強直了,身上沒有津血了,連躺都躺不下了,這樣的病人是要很快會死掉的。
傷寒論第345條,傷寒發熱,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
這個厥陰病的患者,受涼感冒了,在發燒,但是呢,他同時又在不停地拉肚子,胃腸太寒了。他發燒的熱能已經不是從胃中出來的熱了,是身上血中無津,血稠了產生的鬱熱,這樣的病人,如果一直四肢冷下去,不回暖,那也是沒救了。
傷寒論第346條,傷寒六七日,下利,便發熱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陰無陽故也。
這個厥陰病的患者,受寒感冒了,六七天還沒好,結果又下利了,說明胃腸太寒了,胃中無津了,吃的東西不能消化,直接拉出來了。緊接著又發熱了,但還是在下利。現在的發熱的熱源不是來自胃中,而是血稠了產生的溫熱。由於不停的下利,血中無津了,皮膚毛孔都空虛了,津液又外泄,又在出汗了,越來越嚴重了,這樣的病人會死掉的。有陰無陽,就是有血無津了,血為陰,津為陽。有血無津,人就要死掉的。
傷寒論第347條,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大,此亡血,下之,死。
大=下
傷寒六七日,就是厥陰證的患者受寒感冒很多天沒有好。不結胸,結胸,有兩種情況,一個是胸滿拒按,另一個是腹滿拒按。現在,病人都沒有這些情況。腹濡,這個腹部呢,很軟了,軟得像一灘泥似的。臨床上,這種情況,病人多數是瘦得皮包骨頭了。脈虛復厥者,這個脈管比常人的要粗一些,但沒有力的。
不可下,病人都皮包骨頭了,脈都不跳了,絕對是不可以攻下的。凡是體虛的人,都不可以攻下的,張仲景已經是強調很多遍了。此亡血,下之,死。凡是貧血的人,都不可以攻下,如果攻下了,病人很可能會死掉了。
傷寒論第348條,發熱而厥,七日下利者,為難治。
發熱而厥,病人在發燒,但手腳是冰冷的,說明發熱的熱能不是來自於胃,如果胃中有熱力,手腳也會溫暖的。這個熱,是血稠之後產生的鬱熱。現在的身上發熱,又會耗散大量津血,病情會發展的。七日下利者,為難治。病人手腳冰冷,又在發燒,因胃中寒,又在下利。如果下利了七天,這病人就沒治了,肯定會死的又發燒,又下利,身上的水份全跑光了,人就不能活了,醫生也不是神仙,沒有回天之術的。
傷寒論第349條,傷寒脈促,手足厥逆者,可灸之。
傷寒脈促,就是厥陰病的患者,他受寒感冒了,但脈像是促脈,不是脈虛,脈微。促脈,就是跳上六七下停一下,然後又接著跳,說明血不太足,但陽氣還是比較足。陽氣,就是津液化生的。陽氣足,說明津液虧損不是很嚴重。手足厥逆者,可灸之。儘管病人手腳冰冷,但他陽氣還充足,這樣的病人可以用艾灸的方法,灸為補,可補充人體五髒的熱能。厥陰證的患者,往往連葯都喝不下去,艾灸,為外治法,可增強人體五臟功能。
傷寒論第350條,傷寒脈滑而厥者,里有熱,白虎湯主之。
這個厥陰病的患者受寒感冒了,脈是滑的,滑脈,不是微脈,也不是大脈。微脈,說明體寒,大脈,說明體熱。滑脈居於兩者之前,不大不小,按上去象流水一樣,血流很快,體虛的人,血中有熱,才會出現滑脈。但病人手腳還是冰涼的,說明胃中無熱力。現在這種情況是有里熱。里為陰,血為陰。里熱,就是血中有熱。血中為什麼會有熱?因為血中無津了,血稠了,產生了鬱熱。凡是血熱,都是要用白虎湯來治的。因為白虎湯能治大煩渴,能夠大補肺胃津液。津液足,血熱即退。
白虎湯方,知母20克,生石膏30克,炙甘草6克,粳米60克。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明晚,繼續學習。
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一三三講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昨天,我們學習到第350條,病人脈滑,說明有里熱,因為血中無津了,血稠了,才會產生血熱,陽明證的經熱,就是這樣發生的。關於白虎湯,很多人認為是大寒,甚至說白虎湯是害人的,並且說親娘不用白虎湯。其實,白虎湯一點也不寒,它能退血熱的原理是大補血中津液,使血中陰陽得以平衡。津液足,血熱即退。白虎湯還能解肌發汗,何來大寒?解肌,就是解除肌肉痙攣強直。從化學成分來看,白虎湯含有大量的鈣和硫,這兩種原素是人體內需求最大的元素。白虎湯,實際就是一個高效營養補充劑。
傷寒論第351條,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
手足厥寒,就是病人手腳寒冷到了極點,這也說明病人胃中極寒了,因為手腳的溫度來自於胃。這種情況一般要用四逆湯的。脈細欲絕者,病人的脈太細了,幾乎摸不到了,就是嚴重貧血了。
當歸四逆湯主之,現在儘管病人手腳冰冷,這個還可以緩一下,不急。但是,他脈細欲絕,身上津血快沒有了,當務之急是讓病人能吃飯,只有吃飯,才能補充津血的來源。這個當歸四逆湯,是一個打開病人胃口的方子,沒有用生附子,乾薑,但同樣是起挽救四逆的方子。
當歸四逆湯方,當歸10克,桂枝10克,芍藥10克,細辛10克,炙甘草7克,通草7克,大棗30克。
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方子。
桂枝,芍藥,炙甘草,大棗,這個是桂枝湯,沒有用生薑。為什麼現在不用生薑呢?因為現在病人脈已經幾乎摸不到了,生薑有發散的作用,能把胃中津液發向皮膚去出汗,能把胃中津液發向小便。現在血中無津液了,要防止津液散失,所以不用生薑了。桂枝加強心臟功能,促進動脈循環,芍藥疏肝,加快靜脈循環,這樣,陰陽調和了。炙甘草,大棗,補充胃中津液用的。桂枝湯調和陰陽,促進體循環,有開胃的功能,再用細辛增強胃中的熱能,胃腸就蠕動起來了,可以進飲食了。當歸補血,活血,養肝血。通草,就是木通,能九竅,通關節,降氣。久病的人,鼻,口,耳,眼,喉,胃,膀胱,大腸,都會不利的,特別是大小便,大便秘,小便失禁或閉癃。通草可以通血脈,利關竅,讓胃和,讓小便利,讓大便和。通草在婦科上可以治療乳汁不下,閉經。所以,通草有通利的作用,還可通利關節,治關節疼痛。在這裡,通草可以通利病人的肺氣,防止咳嗽,通利胃氣,使胃氣下行增飲食,同時通利大小便。這個當歸四逆湯喝下去,陰陽調和了,胃中熱了,胃氣又滑利了,大腸氣又大行了,飲食得進,病人才有康復的希望。張仲景治病,第一就是要護胃氣。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傷寒論第352條,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這一條說的是內有久寒,就是現代醫學說的僵凍人了。僵凍人又應該如何用藥呢?內有久寒,就是說脾胃和肝都寒冷了,這個吳茱萸就是一個溫里的要葯,它與別的葯有所不同,它能溫腎,溫肝,溫胃,從本質上讓這些器官熱起來。生薑,有發散的功能,把胃中的熱能迅速傳送到全身。用了吳茱萸,才可以用生薑,不然,胃中的熱力跑掉了,胃又寒了。如果病人的脈已經摸不到了,說明胃中無熱力,同樣不可以用生薑,因為生薑是散熱的,熱散掉了,又要寒了。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方,當歸10克,芍藥10克,炙甘草7克,通草7克,桂枝10克,細辛10克,生薑15克,吳茱萸30克,大棗30克。
傷寒論第353條,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
大汗出,熱不去,就是發熱汗出,典型的陽明證,時方派稱作溫病。大汗出,因為血中無津不能守護毛竅,津津外泄,才流汗。熱不去,因為血稠了,造成血循環不暢,產生鬱熱。內拘急,病人身上冷得在發抖了。四肢疼,這個說明四肢太寒了,血都不循環了。又下利厥逆厥而惡寒者,病人又在下利,說明胃腸虛寒了。厥逆,是四股冰冷,這時病人又特別怕冷。總之,現在是里外都寒了,他又在發燒,也就是里寒外熱了。四逆湯主之。不要看他在發燒,只要是里寒,就要用四逆湯。這個病情,也就是真寒假熱,寒熱並見。本質,是寒的,他發熱,是因為血稠的原因,只是一種現象,不是病的本質。所以中醫診斷疾病,當知道病人在發燒時,要問病人是否怕冷,如果病人說怕冷,那就是寒證,不是熱證,要用熱葯才行,不可以搞錯的。現在這個證狀,表面看是在發燒,實際上病人很冷,這個是寒證。四逆湯,就是去寒的一個熱葯。
四逆湯方,炙甘草7克,乾薑5克,生附子10克
炙甘草,調節胃腸功能的,能增強胃腸功能。乾薑,大熱,熱而不走,溫胃能力很強大。生附子,能增強心臟功能,讓心臟熱起來,同時它是一味大熱的葯,溫胃的能力很強,並能疏通全身經絡,把胃中的熱力傳送到全身每一個地方。兩味大熱葯下去,胃中熱力起來了,胃口也會打開的,第二天病人就會有飢餓感。
傷寒論第354條,大汗,若大大利而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大汗,為何會大汗?還是因為病人血中無津了,津就是陽,現在陽脫了,表不固了。若大下利而厥冷者,現在病人不停地拉肚子,說明胃腸太寒了,里寒了。一旦里寒,手腳厥冷是肯定的了。這一條,說的還是里寒,津脫,還是用四逆湯來解決。這一條與上一條比較,都是里寒,不同點是上一條有發熱的現象。發熱,是因為血稠了。這一條的情況要比上一條的病情要輕一些。
傷寒論第355條,病人手足厥冷,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須吐之,宜瓜蒂散。
病人手足厥冷,這個厥陰病的人,有里寒,才會手腳冰冷的。脈乍緊者,這個脈跳,緊,就是跳的特別快。乍緊,就是一會正常,又一會跳的特別快。邪結在胸中,這種脈象,說明有病邪鬱結在胸中,橫膈膜以上為胸中。什麼邪呢?病人里寒重,肯定是寒邪了,寒則氣血不通而生痰。此邪,就是胸中有寒痰了。
心下滿而煩,心下,就是胃的下方,腹部。心下滿,就是腹滿,為什麼會腹滿?病人里寒了,吃的東西消化不了,堵塞在小腸和大腸了。煩,這個肚子很脹了,大便不出來,胸部又難受,才會煩。飢而不能食者,病人很餓,但大便下不來,又不敢吃飯的。病在胸中,他說,這個病,問題是胸部堵塞了。肺主胸,肺與大腸相表裡,肺氣不通,大腸也會不通。所以,現在大便下不來,是因為肺中有寒痰堵塞了。當須吐之,宜瓜蒂散。這個肺里有寒痰,應該採用吐法,凡是胸腔裡面有寒痰,都應該採用吐法來治,而不能用下法來治,更不能用發汗法。這個瓜蒂散,能把肺中的寒痰排出去。肺氣下降,大便才會通順。
下星期一,我們學習中醫的吐法。
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一三四講 (茯苓甘草湯、麻黃升麻湯)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到了第355條,瓜蒂散方,這一條,講的是厥陰證的病人,體質很差了,脈象是一會正常,一會兒又緊,說明病人胸中有痰飲,肺主胸,肺中有很多痰,因為體虛,吐不出來。肺氣不降,又導致大腸功能下降了,有大便堵塞了,所以才會飢不能食。凡是胸腔有積痰,都要用催吐的方法,用下法是下不出來的。因為人體三焦,上焦主開,中焦主漚,下焦主瀉。中醫用藥要順應人體自然規律才可以。
瓜蒂散方,瓜蒂1.5克,赤小豆1.5克。
這個方子的服用方法,是先把兩味葯研極細,然後用香豉5克煮水,送服藥粉。剛開始,小量服,如果沒有吐痰出來,再加量,直到有痰吐出來,即停止服用。不可久服,也不可大量服用。因為瓜蒂的催吐作用很強。催吐太過,會嚴重傷胃的。瓜蒂,非常的苦,性升而催吐。赤小豆苦酸,專行水氣。兩味葯合用,有酸苦涌瀉的作用。香豉輕清宣透,能載葯上行,使涌吐的藥力增強。瓜蒂的味極苦,能刺激興奮嘔吐中樞,引起胃腸平滑肌反方向運動,導致嘔吐,能把停留在體內的痰飲和宿食及其它有害物質吐出來。
瓜蒂散,常用於肺氣腫有痰阻塞而引起呼吸困難的病人。特別應該注意的是,對於嚴重缺血的病人,不可以用瓜蒂散。
傷寒論第356條,傷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當服獲苓甘草湯,卻治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宜茯苓甘草湯。
傷寒厥而心下悸,就是病人很怕冷了,手腳冰涼了,心下,就是胃的下面,腹部。悸,就是亂跳,現在病人肚子又在亂跳,說明腹腔有積水了。為什麼會腹中有積水呢?小便不利的原因了。宜先治水,就是要先把病人的小便調順才行。如果積水排不出去,病人就會腹中寒,他怕冷就不會好的。當服茯苓甘草湯,這個茯苓甘草湯是專門利尿的。卻治其厥,張仲景說,他常常看到醫生會犯這樣的錯誤,看到病人有寒了就會治寒,而忘記了治水。不爾,治療失誤,病情是不會好轉的。水漬入胃,必作利也。如果醫生只去治病人的寒,而忘記了治水利小便,那麼,去寒的葯都是熱葯,而水卻是性寒的,寒熱互結,氣機紊亂,就會生痰,痰生熱,就會引發炎證。一旦形成胃腸炎,病人肯定會下利的,這個下利,是熱利,不是寒利了。宜茯苓甘草湯。這個茯苓甘草湯,又能增熱去寒,又能利尿去水。
茯苓甘草湯方,茯苓7克,炙甘草4克,生薑10克,桂枝7克。
總共四味葯,炙甘草,桂枝,這個是桂枝甘草湯,專門強心陽的,昇陽用的。茯苓利尿,生薑有發散的作用,能疏通經絡,增強茯苓的利尿功能。一個昇陽,一個利尿。昇陽可以去寒,利尿可以去停水。這個就是中醫的常用昇陽利水法。昇陽的同時,也能加強利水功能,因為水遇寒則停,遇熱則行。心下悸,這個停水是怎麼形成的?還是因為體寒了。胖子都是這樣,因為體寒,尿不利,該走的水走不掉才形成肥胖。
傷寒論第357條,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喉咽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者,為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
傷寒六七日,大下後,這個厥陰病的人感冒六七天了還沒好,結果又吃了壞東西了,拉肚子很厲害了。
寸脈沉而遲,寸脈,是心脈,也主病人的胃口,為陽脈。寸脈沉,說明陽氣不足了,津為陽,津不足了。遲,說明血不足了。現在就是又感冒又拉肚子,津血虧損嚴重了。手足厥逆,厥為寒,逆為僵硬,現在病人手腳冰冷,難以活動曲伸了。下部脈不至,就是尺脈已經摸不到了,下為陰為血,現在病人身上快要沒血了。喉咽不利,現在病人津血嚴重虧損,肺胃無津會生燥熱,咽喉是肺胃的出口,也會燥熱,很難受的。唾膿血,口裡已經開始吐膿血了。為什麼會吐膿血?因為現在病人已經無津血了,血會變稠,血稠就會生熱。那麼這個熱與他的傷寒互相作用,寒熱交加,就會生痰,痰就是膿了。為何會吐血?病人身上血快乾了,肝藏血,此時已經肝中無血了,肝臟負責靜脈循環,這時靜脈已經循環不了啦,血液無法回歸肝臟,在胃中受熱而血管破裂,所以吐血。危重病人,一旦吐血,都是不太好治的,很危險。泄利不止者,為難治。這種病人剛開始下利是因為胃腸中太寒,可是到了後期,血稠了以後,身體會發熱,就不是寒利了,而變成熱利,胃腸炎了。如果津血快乾了,再有胃腸炎,寒熱交雜,那就很難治了。麻黃升麻湯主之。現在病人身上津血快完了,又怕冷,又發燒,又下利,這個時候可以用麻黃升麻湯來治療。
麻黃升麻湯方,麻黃8克,升麻4克,當歸4克,知母3克,黃芩3克,萎蕤3克,芍藥1克,天門冬1克,桂枝1克,茯苓1克,炙甘草1克,生石膏1克,白朮1克,乾薑1克。
我們看一下這個方子,用藥量很小,但藥味比較多,實際上量也不小了,因為病人現在連葯都喝不下去了,多了也喝不下。這個麻黃升麻湯,是治療上熱下寒的專方,也是寒熱並用的方劑。因為無津血了,才會下體冰冷。因為血稠了,才會引起上熱,胃,肺,肝,都會有熱,才會吐膿血,咽喉不利。為什麼要用麻黃?麻黃可以開上焦,強心,開肺泡,開皮膚毛孔,利尿,以瀉上熱。為什麼要用升麻?升麻在這裡起兩個作用,第一,升麻能解百毒,能清熱,利咽喉,是治咽喉腫痛的要葯。第二,厥陰病人,病到這個份上,都是極度虛弱,很容易形成疝氣,腸子從腹膜脫出來,升麻也起升提的作用,把小腸往上升提。黃芩,清上焦和中焦的熱。知母,萎蕤,天門冬,生石膏,大補肺胃津液。萎蕤,就是現在的玉竹,補肺胃津液的。當歸補血,白朮,茯苓利尿。桂枝,芍藥,乾薑,灸甘草,這個是桂枝湯,調和陰陽和強胃陽的,能增津液,為什麼沒有用大棗呢?因為病人肝中嚴重缺血了,肝臟循環不好,大棗大粘了,容易引起肝中血管堵塞,所以不用大棗。張仲景最喜歡用大棗補津液,但對於嚴重的病人,他要用生石膏,知母,玉竹,天門冬,這些補津的葯。萎蕤,也是治療咽喉腫痛的要葯。這個方子,桂枝湯加強了體循環,因為病人體寒,生薑熱力不夠,改用了乾薑。麻黃開上焦,白朮,茯苓泄下焦,升麻,黃芩,清熱解毒,知母,生石膏,玉竹,天冬,大補肺胃津液。
這一個方子,功能很多,希望大家課後認真思考其作用原理。
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一三五講 (乾薑黃芩黃連人蔘湯)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昨天,我們學習了兩個方子,茯苓甘草湯和麻黃升麻湯。茯苓甘草湯是一個什陽利水的方子,可以治療心下悸,腹部腸間有水。茯苓能加胃腸間的水導向小便,茯苓味淡,有滲利作用,生薑通經發散,可增強茯苓的利尿功能。桂枝和炙甘草能夠強心陽,讓體循環加速,這樣也加速了利尿的功能。凡是小便不利的人,都是因為陽氣不足而體寒造成的。桂枝甘草昇陽增熱,解決了體寒問題。麻黃升麻湯,這個劑量比較小,只有麻黃和升麻,當歸用量大一些,我們在學習傷寒論用藥劑量時,主要是掌握一個比例輕重的問題,具體用量還要參考現代中藥用量標準才好,互相參考才可以。麻黃升麻湯和烏梅丸,當歸四逆湯,瓜蒂散,都厥陰病篇的重點方劑。因為病人咽喉不利,這一點也是主要證狀,原因是肺胃有熱,用麻黃開肺氣散熱,升麻解毒利咽,萎蕤滋陰利咽,這些都是治療咽喉的要葯。知母,生石膏,葳蕤,天門冬,都是補肺胃津液,津液足,肺胃熱才能退。黃芩燥濕清熱,能從上到下清五臟六腑的熱。從中醫的三焦辨證觀點來看,麻黃升麻湯也是三焦用藥的集中體現。麻黃,桂枝,都是強心陽的,有宣散的作用,達到了上焦主開的目的。知母,葳蕤,天門冬,生石膏,補補胃津,使胃中得潤,獲苓,白朮利脾胃中的寒濕,炙甘草,乾薑溫胃增熱,當歸,白芍疏肝養肝血,能增強肝膽對胃腸的調節功能,這樣,胃中的津與熱交合在一起,又有肝膽相助,實現了中焦主漚的目的。茯苓味淡滲利,能利尿,實現了下焦主泄的目的。黃芩,清三焦熱,能疏通三焦系統,使人體上下熱能水汽得以正常循環。這個湯藥要喝多久呢?一直到看見病人有汗出就行了,汗出,說明體內津液已經充足了。這裡還要說的是,升麻升提的作用是防止體弱的病人出現疝氣的問題,如果真是小腸從腹膜脫出來,吃藥當時難以解決,可以用針刺的方法來配合治療。疝氣的針刺穴位是肝經的大敦穴,針刺下去,病人感覺到痛,這個腸子就收回去了,然後再針刺曲泉,這個腸子就開始蠕動了。對於腹膜穿孔的癒合,張仲景用的是蜘蛛散方,以後我們會學習到的。
傷寒論第358條,傷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轉氣下趨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傷寒四五日,就是有厥陰證的人受寒感冒有一段時間了,還沒有好。腹中痛,他的肚子不舒服,有點痛了。若轉氣下趨少腹者,病人感覺腹中有氣在轉移活動,並且有向小腹部位轉移的感覺,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個是腹中的水在向小腸里滲透。此欲自利也。小腸里有太多的水份了,所以就會下利的。
這一條講的是腸鳴的發病原理,腸鳴的人,多數會下利。腸鳴,要如何去治療呢?茯苓甘草湯就可以了,小便利,腹中水濕去掉,就好了。
傷寒論第359條,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即吐,乾薑黃芩黃連人蔘湯主之。
傷寒本自寒下,病人感冒怕冷了,本來應該補津與增熱把寒驅除才是正確的,醫復吐下之,醫生誤治了,沒有用太陽病的發汗法去治,結果開了催吐的葯和攻下的葯,病人又吐又利了,胃腸津液大傷了。寒格,病人失津太多,體寒到了極點了,格,就是關格了,上面不能進,下面不能出了。更逆吐下,醫生還不知道自已誤治,還在用吐下的葯讓病人喝。若食入即吐,病人已經是吃什麼吐什麼了,因為胃中無津,虛寒到了極點了。被誤成這麼嚴重了,怎麼辦呢?乾薑黃芩黃連人蔘湯主之。
乾薑黃芩黃連人蔘湯方,乾薑10克,黃芩10克,黃連10克,人蔘10克。
這個方子是治胃中極寒的,都吃了就吐的。乾薑,一般四逆湯里用5克,現在用到10克了,這個是強力溫胃的,增熱開胃,乾薑熱而不走。人蔘,用量也大,大補胃津的,是胃病專葯。既然胃中極冷,為何還要用黃芩黃連呢?關於清熱葯的作用原理,大家應該明白,清熱葯是因為滋陰讓人體陰津充足才得以抵抗致病菌,同時能疏通經絡,增強了人體的抵抗功能,清熱葯不具有殺菌的作用,但能夠改變人體內環境,讓致病菌無法生存,自已退出人體。黃芩與黃連的區別,黃芩能清人體上下的內熱,以清肺熱為專長,同時能夠利小腸,還對人體生殖系統有調節作用,常用於婦女妊娠安胎。黃連能清人體上焦心和中焦脾胃肝和下焦腎的熱,但以清心熱為專長,不能清肺熱,所以,黃芩黃連合用,使各有所長得以互補。中醫最常用的清熱葯還有黃柏,專清下焦腎和膀胱熱的,也是通過滋陰而達到清熱的目的。中醫講的熱,西醫說是炎證,西醫使用殺滅病菌的方法來去除發熱,同時也會對人體造成損害。中醫使用的清熱葯,是通過滋陰的方式,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創造不利於病菌生存的環境,讓病菌自動退出人體而實現清熱的目的。當人體生病的時候,五臟六腑的功能會失常紊亂,氣機逆行而生熱,經絡不通而生濕,寒熱互相作用而生痰。
中醫的清熱葯,能夠滋補人體陰液,使人體逆亂的氣機恢復正常,同時疏通經絡,可以去濕,可以消痰。
所以,我的在使用清熱葯的時候,大可不必如臨大敵。中國的中醫發展史上,有很多人不敢用麻黃,也有人不敢使用清熱葯,好似如臨大敵一樣。只要你對中藥有正確的認識,就不會這個樣子了。乾薑溫胃去胃寒,人蔘補胃津,黃芩黃連清除人體上下因病而逆亂產生的虛熱,這樣,陰平陽秘,病人胃口就打開了,可以吃飯下去了,為疾病的康復鋪平了道路。
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裡,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一三六講 (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前面,我們學習到了乾薑黃芩黃連湯。乾薑熱,黃連寒,中醫處方用藥很多時候要面對的病人,既有體寒,又有內熱,用藥也要去寒涼葯與溫熱葯並用,其實,它們並不矛盾,各自發揮自已的功能,也會互相協調的。溫熱葯能激發人體的陽氣,能增強人體各器官功能。而寒涼葯不能增強人體器官功能,但對各個器官有著雙向調節的功能,能夠清熱,但並不寒涼。說它寒涼,只是從它能清熱的功能這一角度來看的。從另一角度看,並不寒涼。清熱葯,一般都是苦的,苦入心,能升心陽,怎麼能說它寒呢?苦,堅腎,能增強腎的功能,能激發腎的陽氣,怎麼能說它寒呢?學習中醫,必須對中藥有正確的認識才可以。不然,一錯百錯了。
傷寒論第360條,下利,有微熱而渴,脈弱者,今自愈。
下利,就是有厥陰證的人,拉利疾了。有微熱而渴,病人拉肚子了,按理說應該是是身體很寒冷了,但是,現在病人身上有點熱,熱中何來?體表的熱一般來自於胃,另外少陽證的身熱是來自肝膽和三焦。現在有微熱,這個熱來自於胃,說明胃氣迴轉了,渴,為何會渴?口渴,說明脾臟有吸收的功能了。能不能喝得下去,那是胃的事情了。微熱而渴,說明脾胃功能向好的方向迴轉了。脈弱者,今自愈。脈弱,說明身體正常,不寒也不熱,沒有熱,也沒有寒。如果有熱,脈會數,弦,大,如果有寒,脈會緊。脈象是正常的,他脾胃功能又恢復了,所以,病人的病就會自已好。我們中醫是如何治病的?就是把病人的脈象調至正常就行了。病人下利,只要脈象正常,吃飯胃口正常,不用吃藥,下利也會好的。胃口正常,說明胃腸不寒,胃腸不寒又不熱,自然就不會下利。在人體常溫狀態下,致病菌是無法生存下去的。人類的每一次重大疾病的發生都與天氣寒熱不穩定有關係,在體溫失常的狀態下,致病物質乘虛而入。
傷寒論第361條,下利脈數,有微熱汗出,今自愈,設浮緊,為未解。
下利脈數,病人拉痢疾了,脈象是數的,數脈,代表有熱,說明現在病人得的是熱利。有微熱汗出,病人身上有點輕微的發熱,不是高燒,同時又有少量的汗出,這個汗,來自於胃中的津液,說明胃氣充足,那麼這個病人會自已好的。如果身上沒有微熱,又不出汗,說明胃氣不足,很難好的。中醫治病,很簡單的,就是圍繞著一個寒與熱來迴轉,胃氣,大小便,出汗,就這些,你說中醫難學嗎?設復緊,為未解。如里病人出現緊脈,緊脈為寒,病人體寒,他下利就不會好的,因為他的胃腸溫度不在正常範圍內。
傷寒論第362條,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少陰負跌陽者,為順也。
下利,病人拉利疾了,手足厥冷,說明胃腸裡面很寒冷的,胃中無津了才會這樣子的。無脈者,灸之,病人現在脈跳已經摸不到了,說明心臟已經快停止跳動了,體寒太重了,那麼,要急救一下啊,用艾條灸一下看看吧,可以補充人體熱量來源。不溫,用艾條灸病人,身體還是熱不起來,太嚴重了。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如果病人的脈一直摸不到,病人可能會出現喘氣,很快會死的。因為心臟不能跳動了,不能向肺供血,肺葉就無法張開,不能進行正常呼吸,所以才會出現喘氣的現象。少陰負跌陽者,為順也。這時醫生還可以去查一下病人的少陰脈和趺陽脈,這個少陰脈,就是太溪脈,跌陽脈,就是沖陽脈。如果太溪脈小於沖陽脈,病人就有救了。因為跌陽脈是胃的經脈,太溪是腎的經脈俞穴,趺陽脈比少陰脈還大,說明病人胃氣還好,所以有救活的希望。
傷寒論第363條,下利,寸脈反浮數,尺中自澀者,必清膿血。
下利,病人在拉利疾了,寸脈反浮數,這個寸脈,又叫寸心脈,代表著陽脈,也代表胃氣,浮數為里熱外寒,說明胃中熱力充足,胃氣良好。但是,病人下利,這個應該是熱利,不是寒利,脈浮數,說明胃中熱力很大。尺中自澀者,這個尺脈很難摸到了,尺為陰脈,為血的盛衰,幾乎摸不到了,說明陰血不足了。必清膿血,病人貧血嚴重了,又得了熱利,這個就是協熱利了,又發燒,又怕冷,又下利,嚴重的胃腸炎了,所以才會大便膿血的。不貧血還好些,一旦貧血了,再發燒下利,病情會發展得很快的。
傷寒論第364條,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脹滿。
下利清谷,說明胃腸無津液,虛寒了,胃腸不能正常蠕動了,吃什麼,拉出來還是什麼。不可攻表,就是胃腸虛寒的人,胃中無津的人,感冒了之後,是不可以用發汗法解表寒的。因為發汗解表,出來的汗是胃中的津液,一旦再發汗,胃中更缺少津液了,下利清谷就會更加嚴重。汗出必脹滿。如果一旦發汗了,胃中津液全部往皮膚跑,胃腸會更加乾燥了,完全不能蠕動了,腸子里的氣體也不能被吸收進入血液了,就會出現脹滿了,吃不下去飯了。這一條講的是,胃腸虛寒的人,不可以使用發汗法的。
傷寒論第365條,下利,脈沉弦者,下重也。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弱數者,為欲自止,雖發熱,不死。
下利,病人在拉利疾了。脈沉弦者,脈沉,代表津血不足了,弦,代表有少陽證里熱,現在病人在下利,又貧血,又有里熱,這樣下去很快會把血中津液燒乾的。下重者,這個肝司二陰,肛門有下墜的感覺,這個是肝氣不足了,肝血已經不足了,貧血造成的。脈大者,為未止。脈大,這個是陽明證的脈象,說明胃中無津,血稠了,壯熱了,但熱不寒,汗出,才會出現大脈的。脈大,說明血稠了,無津了,血熱了,所以會與病人下利相交合,形成嚴重的熱利,胃腸炎,脈大,說明病沒有好轉。脈微弱數者,這個說明只有輕微的里熱,為欲自止,就是病人會有往好的方向發展的。雖發熱,不死。這個下利的病人,只要他的脈不是大脈,輕微的數,輕微的發熱,病情就不會太嚴重,不會死人的。反過來說,下利,脈大,會死人的。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一三六講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前面,我們學習到了乾薑黃芩黃連湯。乾薑熱,黃連寒,中醫處方用藥很多時候要面對的病人,既有體寒,又有內熱,用藥也要去寒涼葯與溫熱葯並用,其實,它們並不矛盾,各自發揮自已的功能,也會互相協調的。溫熱葯能激發人體的陽氣,能增強人體各器官功能。而寒涼葯不能增強人體器官功能,但對各個器官有著雙向調節的功能,能夠清熱,但並不寒涼。說它寒涼,只是從它能清熱的功能這一角度來看的。從另一角度看,並不寒涼。清熱葯,一般都是苦的,苦入心,能升心陽,怎麼能說它寒呢?苦,堅腎,能增強腎的功能,能激發腎的陽氣,怎麼能說它寒呢?學習中醫,必須對中藥有正確的認識才可以。不然,一錯百錯了。
傷寒論第360條,下利,有微熱而渴,脈弱者,今自愈。
下利,就是有厥陰證的人,拉利疾了。有微熱而渴,病人拉肚子了,按理說應該是是身體很寒冷了,但是,現在病人身上有點熱,熱中何來?體表的熱一般來自於胃,另外少陽證的身熱是來自肝膽和三焦。現在有微熱,這個熱來自於胃,說明胃氣迴轉了,渴,為何會渴?口渴,說明脾臟有吸收的功能了。能不能喝得下去,那是胃的事情了。微熱而渴,說明脾胃功能向好的方向迴轉了。脈弱者,今自愈。脈弱,說明身體正常,不寒也不熱,沒有熱,也沒有寒。如果有熱,脈會數,弦,大,如果有寒,脈會緊。脈象是正常的,他脾胃功能又恢復了,所以,病人的病就會自已好。我們中醫是如何治病的?就是把病人的脈象調至正常就行了。病人下利,只要脈象正常,吃飯胃口正常,不用吃藥,下利也會好的。胃口正常,說明胃腸不寒,胃腸不寒又不熱,自然就不會下利。在人體常溫狀態下,致病菌是無法生存下去的。人類的每一次重大疾病的發生都與天氣寒熱不穩定有關係,在體溫失常的狀態下,致病物質乘虛而入。
傷寒論第361條,下利脈數,有微熱汗出,今自愈,設浮緊,為未解。
下利脈數,病人拉痢疾了,脈象是數的,數脈,代表有熱,說明現在病人得的是熱利。有微熱汗出,病人身上有點輕微的發熱,不是高燒,同時又有少量的汗出,這個汗,來自於胃中的津液,說明胃氣充足,那麼這個病人會自已好的。如果身上沒有微熱,又不出汗,說明胃氣不足,很難好的。中醫治病,很簡單的,就是圍繞著一個寒與熱來迴轉,胃氣,大小便,出汗,就這些,你說中醫難學嗎?設復緊,為未解。如里病人出現緊脈,緊脈為寒,病人體寒,他下利就不會好的,因為他的胃腸溫度不在正常範圍內。
傷寒論第362條,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少陰負跌陽者,為順也。
下利,病人拉利疾了,手足厥冷,說明胃腸裡面很寒冷的,胃中無津了才會這樣子的。無脈者,灸之,病人現在脈跳已經摸不到了,說明心臟已經快停止跳動了,體寒太重了,那麼,要急救一下啊,用艾條灸一下看看吧,可以補充人體熱量來源。不溫,用艾條灸病人,身體還是熱不起來,太嚴重了。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如果病人的脈一直摸不到,病人可能會出現喘氣,很快會死的。因為心臟不能跳動了,不能向肺供血,肺葉就無法張開,不能進行正常呼吸,所以才會出現喘氣的現象。少陰負跌陽者,為順也。這時醫生還可以去查一下病人的少陰脈和趺陽脈,這個少陰脈,就是太溪脈,跌陽脈,就是沖陽脈。如果太溪脈小於沖陽脈,病人就有救了。因為跌陽脈是胃的經脈,太溪是腎的經脈俞穴,趺陽脈比少陰脈還大,說明病人胃氣還好,所以有救活的希望。
傷寒論第363條,下利,寸脈反浮數,尺中自澀者,必清膿血。
下利,病人在拉利疾了,寸脈反浮數,這個寸脈,又叫寸心脈,代表著陽脈,也代表胃氣,浮數為里熱外寒,說明胃中熱力充足,胃氣良好。但是,病人下利,這個應該是熱利,不是寒利,脈浮數,說明胃中熱力很大。尺中自澀者,這個尺脈很難摸到了,尺為陰脈,為血的盛衰,幾乎摸不到了,說明陰血不足了。必清膿血,病人貧血嚴重了,又得了熱利,這個就是協熱利了,又發燒,又怕冷,又下利,嚴重的胃腸炎了,所以才會大便膿血的。不貧血還好些,一旦貧血了,再發燒下利,病情會發展得很快的。
傷寒論第364條,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脹滿。
下利清谷,說明胃腸無津液,虛寒了,胃腸不能正常蠕動了,吃什麼,拉出來還是什麼。不可攻表,就是胃腸虛寒的人,胃中無津的人,感冒了之後,是不可以用發汗法解表寒的。因為發汗解表,出來的汗是胃中的津液,一旦再發汗,胃中更缺少津液了,下利清谷就會更加嚴重。汗出必脹滿。如果一旦發汗了,胃中津液全部往皮膚跑,胃腸會更加乾燥了,完全不能蠕動了,腸子里的氣體也不能被吸收進入血液了,就會出現脹滿了,吃不下去飯了。這一條講的是,胃腸虛寒的人,不可以使用發汗法的。
傷寒論第365條,下利,脈沉弦者,下重也。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弱數者,為欲自止,雖發熱,不死。
下利,病人在拉利疾了。脈沉弦者,脈沉,代表津血不足了,弦,代表有少陽證里熱,現在病人在下利,又貧血,又有里熱,這樣下去很快會把血中津液燒乾的。下重者,這個肝司二陰,肛門有下墜的感覺,這個是肝氣不足了,肝血已經不足了,貧血造成的。脈大者,為未止。脈大,這個是陽明證的脈象,說明胃中無津,血稠了,壯熱了,但熱不寒,汗出,才會出現大脈的。脈大,說明血稠了,無津了,血熱了,所以會與病人下利相交合,形成嚴重的熱利,胃腸炎,脈大,說明病沒有好轉。脈微弱數者,這個說明只有輕微的里熱,為欲自止,就是病人會有往好的方向發展的。雖發熱,不死。這個下利的病人,只要他的脈不是大脈,輕微的數,輕微的發熱,病情就不會太嚴重,不會死人的。反過來說,下利,脈大,會死人的。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一三七講 (通脈四逆湯、白頭翁湯)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現在,我們繼續學習《傷寒論》。
傷寒論第366條,下利,脈沉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
下利,厥陰病的患者又拉利疾了,脈沉而遲,這個脈沉,就是幾乎摸不到了,說明陽氣不足,心胃熱力不足,胃腸津液不足,才會表現為沉脈。而遲,這個遲脈,說明血不足了。總之,病人在拉肚子,津血不足了,陰陽都很虛弱了。其人面少赤,津血不足的人,臉上會泛紅色的,血液循環不暢了。身有微熱,人體生理代謝產生的熱量不能通過血液循環把熱量散發出去,所以才會有低燒的。下利清谷者,這個胃腸無津,虛寒了,不能正常蠕動,不能消化食物,所以才吃什麼樣的東西會原樣拉出來。必郁冒汗出而解,現在病人津血不足,嚴重到循環障礙了,病人就會頭暈。怎麼治療呢?他說,汗出而解,治療頭暈要用中醫的汗法。什麼是中醫的汗法呢?那就是補津液,調陰陽,桂枝湯,葛根湯,都是重要的代表方劑。病人必微厥,這個頭暈全身眩暈的病人,手腳都會有一點發涼的。所以然者,頭暈的人,為什麼要用汗法來治呢?其面戴陽,病人臉上發紅的原因是什麼呢?下虛故也。什麼是下呢?中醫講陰陽,上為陽,下為血。津為陽,血為陰。下虛,就是血虛,血虧了。這一條辯,講的是眩暈證的治法。汗法,補津,就是補陽,桂枝白芍調和陰陽,可以開胃,開胃,即補血。所以,汗法,是陰陽雙補。
傷寒論第367條,下利,脈數而渴者,今自愈。設不差,必清膿血,以有熱故也。
下利,有兩種情況,有熱利,有寒利的。脈數而渴者,這個數脈,代表血中有熱,看來這個下利不是寒利,而是熱利了。為什麼會渴?血中有熱,傷津了,就會口渴。今自愈。張仲景說了,病人拉肚子,如果不是寒利,而是熱利,醫生就不要緊張,稍等一下看看,有可能會自已好。因為沒有便膿血,可能不嚴重。設不差,必清膿血,如果下利不好的話,熱利久了會大便出膿血的。以有熱故也。這個中醫講的熱,西醫說是炎證,這個熱利,就是胃腸炎了,與寒利不同,寒利是胃腸裡面太寒了,沒有炎證。那麼,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問題,人體內的炎證發生,一定是在體內溫度偏高的情況下,如果體溫不高,病菌就無法生存的。所以中醫治療各種疾病,就是對人體溫度的調節來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這一條講的是下利的發生髮展規律。
傷寒論第368條,下利後脈絕,手足厥全,晬時脈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死。
下利後脈絕,張仲景告訴我們,這個拉肚子,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可以讓病人脈變得很微弱,或看摸不到,太傷津血了手足厥冷,下利之後,胃中虛寒了,胃中無熱力,手腳就會冰冷的。晬時脈還,如果過了一天的時間,脈又迴轉了,手足溫者,生,病人脈跳有力了,他的手腳就會是溫暖的,就不會死的。脈不還者,死。如果一天後,還是摸不到脈,這個病人就救不活了,會死的。這一條講的是,下利誤治,會死人的,有脈者生,無脈者死。生死,健康與否,都可以從脈象上辨別出來。傷寒論第369條,傷寒下利,日十餘行,脈反實者,死。
傷寒下利,這個病人,受寒感冒了,本來應該是發燒怕冷的,可是他現在卻同時在下利,氣血下行,肯定是不會發燒的,但一定會怕冷,日十餘行,一天到晚下利十幾次,太嚴重了,會脫水的。脈反實者,死。這個實脈,什麼意思呢?實脈就是大脈,又很有力,很弦大的脈,代表有內熱非常嚴重。他這個一天十幾次下利,不是寒利,而是熱利了,脈才會實的,說明同時有少陽證,陽明證,都有。病人熱利日行十幾次,那肯定要便膿血了,這樣的病人是救不活的了,太嚴重了。
傷寒論第370條,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下利清谷,說明胃腸中虛寒了,病人津血不足了。里寒外熱,里寒,就是胃中寒,外熱,就是皮膚熱。
為什麼會裡外熱,既然身體裡面有寒,外面肯定會熱的。因為人體是一個高級智能系統,會對人體溫度進行調節,以達到體溫平衡的狀態,生命現象才得以延續。沒有一個恆定的溫度,人體就不能正常生存下去。比如說,一個人不穿衣服,他就會冷得發抖,用發抖來產生熱量,實現人體保持恆溫狀態。如果一個人的大半身很涼,那麼,他的上半身也一定會相應發熱的。這些都是人體的自主調節本能在發揮作用。汗出而厥者,病人里寒外熱,又在出汗,汗從何來?從胃中來的嗎?不是,因為胃中已經寒冷了,沒有熱力向身體外表發汗,這個汗出,是津脫了,皮膚毛孔空虛掉了,造成津液外泄。胃中是寒的,手腳自然是厥逆冰冷了。通脈四逆湯主之,這個寒利,已經虛脫了,用通脈四逆湯來治。
通脈四逆湯方,炙甘草7克,生附片10克,乾薑10一15克。
這個通脈四逆湯與四逆湯的區別,就在於乾薑的用量翻了一倍,以達到溫中去寒的目的。那麼,這個通脈四逆湯熱性很強,一喝下去,胃中就熱起來了,下利清谷就會好了,同時,胃中熱,胃口就會大開,病人才能吃飯,病才會好。怎麼知道吃藥後的治療效果呢?如果病人的脈跳起來了,就說明有熱力了,胃口已經打開了。中醫臨床上,凡是脈跳有力的病人,胃口都特別好。反之,無脈者,說明體寒,無胃口。
傷寒論第371條,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
熱利,就是又發燒又下利,胃腸炎了,下重者,這個下重,就是肛門有下墜感,沉重感。中醫認為,肝司二陰,這個是肝虛了。脾主腹,肝主少腹,這個少腹和二陰都屬於肝在管理。熱利,部位發生在少腹,同樣與肝有密切關係,急性腸炎同樣會引起肝炎,所以才造成下重。這個熱利及同時引發的肝熱肝虛,用白頭翁湯來治療。
白頭翁湯方,白頭翁7克,黃柏10克,黃連10克,秦皮10克。
我們看一下這個方子,黃連,是專門清胃腸熱的,黃柏,專清腎和膀胱的熱。白頭翁,苦,寒,清腸熱,疏肝涼血,是治療熱毒痢疾的要葯。秦皮,苦,寒,澀,能清肝膽和大腸熱,能澀腸止痢。從這個方子可以看出,這個熱痢,不僅僅是個腸炎的問題,病人同時還會有肝炎,腎炎,膀胱炎,這個是互相傳導關聯引發的。這一條講的是熱利的治療方法。
這一條講的是熱利的治療方法。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明晚繼續學習。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一三八講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昨天,講到了熱痢的中醫治療方法,用白頭翁湯。白頭翁湯由白頭翁,黃柏,黃連,秦皮,四味葯組成。那麼,為什麼要用這四味葯呢?白頭翁不不僅能清腸中的熱,它還能疏肝涼血,對理肝臟非常重要。
為什麼要用理肝臟的葯呢?首先,我應該告訴大家,凡是人體內部某一器官有發熱發炎的現象,都會在三陰經互相傳變,引起腎,肝,脾發熱發炎。這個中醫思路,張仲景在太陽篇都已講過了,他講一縱一橫,刺期門,就是說內熱會向三陰經傳變,肝是至陰,厥陰,是受病最重的地方。現在,這個熱痢,就是急性腸炎了,它會引發腎,肝,脾這些器官發熱,所以才用黃柏來清腎熱,白頭翁,秦皮來清肝膽和脾中的熱,黃連,清腸中熱。這樣,分工配合,才能把里熱全部清除。否則,單用某一味葯,是很難冶好這個熱痢的。我們學習這個條文,一定要明白,醫聖張仲景到底在說什麼。否則,你學不會的。
傷寒論第372條,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下利腹脹滿,這個下利,有寒利,有熱利。如果是熱利,腹部是不會脹滿的,只有寒利才會腹脹滿。為什麼呢?只有寒利,下利清谷,這是胃腸太寒了,再下利,胃腸津液跑光了,胃腸無津了,無熱力了,更寒了,不能蠕動消化了,所以才食積,氣積,導致腹滿。身體疼痛者,現在胃腸沒有吸收功能了,胃中寒,脾胃互為表裡,脾也會寒,脾寒則脾中生濕。脾主四肢,所以脾中的濕會流向四肢和全身,阻塞經絡,引起疼痛。先溫其里,乃攻其表。脾胃很寒濕了,所以要用溫中的方法去解決。中寒去除之後,再用攻表的汗法去把扶正氣,提高免疫力,病人就康復了。溫里,宜四逆湯。他說,這個四逆湯的功能就是溫暖脾胃作用的。攻表,宜桂枝湯。所謂的表,指的是人怕冷怕寒,體虛。這個桂枝湯就是去虛寒用的方子。拉肚子,過幾天,就會胃中虛冷腹滿,治法應該是先溫中焦,再扶病人身體正氣。
這一條講的是寒痢的治法。
四逆湯方,炙甘草7克,乾薑7克,生附片10克。
桂枝湯方,桂枝10克,芍藥10克,生薑10克,炙甘草7克,大棗30克。
傷寒論第373條,下利,欲飲水者,以有熱故也,白頭翁湯主之。
下利,欲飲水者,病人在拉肚子,到底是寒利還是熱利呢?這兩種下利的治法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要辨別清楚才可以。醫生可以問病人,口是不是渴的,如果是寒利,胃中冷,脾中濕,病人不會口渴的。熱利,胃中熱,脾中也熱,脾熱,脾中濕自去,病人脾吸收功能會增強,會有口渴感。以有熱故也,白頭翁湯主之。這個口渴,說明是熱利,用白頭翁湯來治療。
這一條,張仲景告訴我們如何去鑒別寒利和熱利的方法。
傷寒論第374條,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
下利,譫語者,病人拉肚子,又在胡言亂語,雖然沒有便秘,但是,這個病人胡說八道,一定是有大便沒排乾淨,濁氣上衝刺激腦神經,才會語言錯亂的。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最人說胡說,說明有乾結的糞團沒有排出來,用小承氣湯來清大便小承氣湯與大承氣湯的區別是沒有用芒硝。
小承氣湯方,酒制大黃15克,枳實10克,厚朴7克。
我們要注意,這個大黃,一定要用制過的,不然會對胃有刺激性的。現在病人下利,沒有腹硬滿,就不會用到芒硝的。大承氣湯里有芒硝。
這一條,張仲景再一次強調,凡是語言錯亂的人,一定是有燥屎沒有排出來才造成的。
傷寒論第375條,下利後,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宜梔子豉湯。
下利後,更煩,這個病人拉了幾天肚子了,很里會很煩,因為下利傷津太嚴重了,血中津液不足了,會心率不齊,心亂跳的,胃中也會很難受,所以才會更煩。血不養心了,心慌,會害怕,煩的厲害。按之心下濡者,醫生按一下病人的腹部,特別的軟,說明皮膚,肌肉,腸子都很薄了,這時候的病人多數是皮包骨頭了。為虛煩也,心煩,都是因為虛了才會心煩的。宜梔子豉湯,看來這個方子是補虛用的。
梔子豉湯方,梔子20克,香豆豉20克。
這個梔子,能夠清心熱,除心煩,能降能升,可以調節心律不齊,中醫臨床上用途非常廣泛。這個香豆豉,主要作用在胃,同樣是對胃中氣機能升能降。所以,治療心煩,不光要調心,還要調胃,因為中醫認為心胃相因。心臟就在胃的上方,兩者互為影響關聯,胃不和,則心不安,難入眠。
本條,講的是心煩的治法。
傷寒論第376條,嘔家,有癰膿者,不可治嘔,膿盡自愈。
嘔家,就是平時反胃的人。有癰膿者,現在這個反胃的人又長膿瘡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反胃嘔吐,一般是胃中太虛太寒或有停水,才會反胃的。可是現在病人又在長膿瘡,說明病人身上有熱毒,不會胃中有寒濕的,所以,此時反胃的原因不是胃寒,而是胃中太熱了。不可治嘔,平時中醫治嘔用補津利水溫中去寒的熱葯,現在是不能用這些葯的,應該用清熱解毒的葯才可以。膿盡自愈。病人喝了清熱解毒的葯,膿退了,熱退了,就不會再反胃嘔吐了。
這一條講的是,嘔吐反胃,有寒嘔,也有熱嘔。
熱嘔,是胃想把體內的熱毒往外吐出來,這是人體自有的排異反應。
傷寒論第377條,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
嘔而脈弱,反胃,脈又弱,這個是寒嘔了,不是熱嘔,熱嘔,脈會弦數時,不會脈弱。現在,說明是有胃中寒了。小便複利,這個小便自利為正常,複利,就是尿頻了,說明下焦腎和膀胱虛寒了。身有微熱,本來他中寒,下寒了,沒有里熱,怎麼會有低燒呢?因為虛寒的人本身津血不足,循環不好了,產生了鬱熱,原因,還是缺少津血了。見厥者,難治,如果病人手腳冰冷,就不好治了,因為貧血又在反胃嘔吐,不能吃飯,這種情況就有點難治了。四逆湯主之。這個四逆湯是溫中的,熱力很強,能迅速把胃熱起來,嘔吐反胃就好了,就能吃飯了。能吃飯,有胃氣,病就好得快。
這一條,講的是中焦和下焦虛寒,可以用四逆湯來解決。
四逆湯,就是一個溫中去寒的方子。反胃嘔吐,一般是胃寒引起的占多數。治療用藥,要分清是寒嘔還是熱嘔。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七十七講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昨天,我們學習到了第141條,這裡面有一個三物小白散,也是中醫的一個重要方劑。現代中醫臨床用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多種癌證,所以,希望大家認真領會這個方劑原理。桔梗,貝母,巴豆,再加上連翹,可用來治療甲狀腺腫瘤,鼻咽癌,淋巴癌,扁桃脈癌。只要是咽喉這一片的腫瘤,都是在用這個方子。桔梗,貝母,巴豆,與杏仁同用,治療食道癌,胃癌。三物小白散,與大黃,乾薑並用,可以治療大腸癌。關於各種癌證的中醫治法,我們在講完傷寒論後,會專門講解。
傷寒論第142條,大陽與少陽並病,頭項強痛,或眩冒,時如結胸,心下痞硬者,當刺大椎第一間,肺俞,肝俞,慎不可發汗,發汗則澹語。脈弦,五日譫語不止,當刺期門。
現在是說,人感冒了,又忽冷忽熱,又有少陽證了。這個少陽證,前面我們講了好長時間,就是外邪入里了,產生了內熱了,用的是小柴胡,來里外雙解。頭項強痛,這是感冒太陽傷寒的證狀。或眩冒,就是頭暈,體內中膈有水了,胃裡也會有停水的。時如結胸,就是肚子很脹了。因為頭暈,所以我們知道肚子里脹的原因是因為有水。心下痞硬者,就是肚子很硬,裡面水很多,太多了。本來少陽證,往來寒熱,反胃,脅下脹滿,應該用小柴胡的。可是,現在肚子里都是水,不能用小柴胡了。因為小柴胡裡面有人蔘,生薑,大棗,甘草,這些都是大補津液的,用了會更加增濕,所以不能用了。他說,現在最好用針刺的方法。當刺大椎第一間,這個大椎穴是三陽匯聚的地方,針刺大椎穴,放點血出來,可以瀉太陽的熱,感冒發燒會退燒的。刺肺俞,因為是感冒,肺泡打不開,肺上也會有熱,所以刺肺俞,可以瀉肺熱。肝俞,當有少陽證的時候,我們前面講過,會肝脾腫大,肝上會有熱。刺肝俞,放點血出來,可以瀉肝熱。所以,中醫在遇到病情不好處理的時侯,可以藉助針刺的方法。慎不可發汗,為什麼不能發汗呢?因為肚裡面都是水,津液根本就沒有了,再發汗,血脫津液了,會變稠,那後果會更嚴重。發汗則澹語,如果發汗傷津,血稠,病人會胡言亂語,還會手腳痙攣,這個在第6條時都講過了。脈弦,就是脈跳的有力,很硬,代表有里熱。五日譫語不止,因為發汗引起血稠而胡說八道五天了,還不見好,怎麼辦?當刺期門,這個期門是瀉肝熱的。中醫治病,講的就是一個寒熱平衡。因為血稠,就會發熱,而肝臟是藏血的地方,血熱了,會引起肝熱,肝臟出現炎證。刺期門,是瀉肝熱,防止肝炎發生。
傷寒論第143條,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涼,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為血入熱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取之。
現在開始講婦人病了。婦人中風,發熱惡寒,就是婦女得了感冒,發燒,怕冷。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感冒沒好,正趕上來月經了,持續了一個星期以上。這樣就複雜了,因為月經下行,氣血也會下行,上焦會虛掉,感冒不容易好,還容易引起外邪入里。熱除而脈遲身涼,現在燒退了,是感冒好了嗎?不是的。是身體虛掉了,沒熱力了。中風證,是有汗的,連續出汗很多天,現在津液沒有了,所以,也就血少了,脈跳會很慢,遲了。中風證,是有汗的,連續出汗很多天,現在津液沒有了,所以,也就血少了,脈跳會很慢,遲了。正常脈跳一分鐘60下,現在變成一分鐘50下了。身上血少了,所以,也就沒溫度了,身涼了。胸脅下滿,這個是少陽證,就是外邪入里了,有內熱了。如結胸狀,因為血不足了,胃也寒掉了,不能汽化津液了,胃中會有停水,肚子會脹滿,象結胸一樣。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如果病人出現胡言亂語的現象,這個是熱入血室了。中醫婦科上講的血室,指的是子宮和肝臟。因為子宮歸肝臟管,關係極為密切。病人因為感冒出汗過多,血量變少了,月經的排出就會不利,會有殘餘的瘀出排不幹凈,會引起子宮和肝臟發熱,引起炎證。當刺期門,針刺期門,作用是疏瀉肝熱,防止肝臟發生病變。中醫講陰陽,心臟為太陽,肝臟為厥陰,這一陰一陽,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這一條講的,還是要瀉肝熱。
傷寒論第144條,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這裡說的是婦人中風,發燒,怕風,流汗,七八天以後又出現忽冷忽熱的現象。這個忽冷忽熱,一陣子冷,一陣子熱,這個是少陽證,就是外感和里熱同時存在,應該用小柴胡來治的。發作有時,就是平時很正常,不知啥時候卻突然發熱一陣子,或者發冷一陣子。為什麼會出現這個證狀呢?他說了,經水適斷者,感冒正好碰上月經剛流完,這時身體虛,血不足,不能發汗出來,導致感冒不好,時間一長,外邪入里,才出現少陽證,外感里熱同時有了,合併證了。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因為感冒日久不好,外邪入里了,會進入三焦,也會進入子宮。因為外邪入侵的地方,總是人體最虛弱的方,月經剛過,子宮會很虛弱,所以也會熱入子宮,引起子宮炎證。婦科上面,經常會遇到盆腔炎,宮頸炎,多數是由這個原因引起的。其血必結,這個熱入子宮了,會出現子宮裡面有血塊,會多日流不幹凈.。經期拖長。
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他說這個忽冷忽熱的原因,就是這樣來的。實際上,這個還是外感與里熱的合併證,所以,還是用小柴胡湯來解決。柴胡,黃芩,清里熱,人蔘,生薑,大棗,甘草,補虛解外感,半夏利胃中寒水,讓胃口打開。對於有宮頸炎,盆腔炎的女性朋友,可以用這個小柴胡。中醫就是這樣,一個方子,可以治很多病,不了解中醫的人,他是不會相信的。
傷寒論第145條,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此為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
這一條是說,婦人得了感冒,傷寒證,高燒,怕冷,身上沒有汗。凡是感冒證狀是傷寒證的,脈是浮數的,那是身體好的人才會有這個證狀表現。一發汗,馬上就會好,半天的功夫,就好了。經水適來,剛感冒發燒,麻黃湯還沒喝,結果月經來了。晝日明了,暮則譫語,病人白天好好的,一到晚上卻胡說八道來了,如見鬼狀,病人很害怕的樣子,很驚恐。此為熱入血室。身體強的婦女,得了感冒,同時又來月經,出現了很驚恐的樣子,這個原因是正流月經,結果人體要發熱向上擴散,把寒氣驅走,氣血上行,導致月經下行不利,經血停在宮中下不來,才導致驚恐慌亂,胡言亂語。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因為病人身體比較強,月經期間是不可以發汗的,如果發了汗,氣血上行,月經就下不來,會從鼻子裡面流血出來的。所以,婦女月經時感冒,千萬不要去發汗。你不要給她涼東西吃,不要把胃氣傷到了,保持正常吃飯,同時要防止再次受寒,傷肺,傷肝,脾。要作好防範,病人會自己好的。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
再見,朋友們。
楊大夫七十八講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傷寒論第146條,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這裡說病人感冒一個星期了,六七天了。發熱微惡寒,發燒怕冷,不太嚴重了。支節煩疼,就是腳痛,胳膊痛,關節有濕了,有炎證了,有里熱了。微嘔,就是胃裡有停水,才會反胃,不想吃飯,吃了即吐。心下支結,心下,就是胃,胃裡象有東西頂起一樣,撐得不舒服,因為胃中有水,胃外面也有水了,脹的難受。外證未去者,就是現在腹中有水,又有感冒沒好,現在是這個樣子。柴胡桂枝湯主之,這個時候用這個方子來解決。這一條文里,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支節煩痛,這是有濕,又有熱。所以,現在的情況是,濕,熱,外感,同時存在。所以,現在的情況是,濕,熱,外感,同時存在。
柴胡桂枝湯方組成,柴胡10克,桂枝5克,黃芩10克,人蔘10克,炙甘草5克,半夏10克,芍藥10克,大棗15克,生薑10克。
這個方子,就是桂枝湯與小柴胡湯的合方。小柴胡由柴胡,黃芩,人蔘,生薑,大棗,灸甘草,半夏,組成。這個方子,就是小柴胡湯另外加上了桂枝和芍藥。小柴胡,是一個又清里熱,又補津液解外感的方子。是在身體很虛弱的時侯才用的。所以婦女月經期及小兒感冒,可以用小柴胡湯。現在的問題是有外感,有里濕,又有里熱。因為支節煩疼,這個四肢與關節都疼,這個是目前病人急需要解決的問題,其它的證狀是次要的了。中醫上講,紅,腫,熱,疼,都是炎證的表現,占其一,就可斷定有炎證。西醫說炎證,中醫說濕熱,一個意思。所以,現在要解決疼的問題,就要清熱,要消炎。所以,這個方子裡面,以清熱消炎為主,柴胡,黃芩,清熱,用量偏重。桂枝湯的成份偏輕,用量較小,人蔘補津液,半夏利水,去除心下支結,消脹的。這個方子用上,熱清了,又恢復了人體正氣,又去濕利水了,三個問題同時解決。我們有的人有風濕骨病,實際上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治療風濕骨病,只要證狀相同,即可用此方。中醫講的就是方證對應,不講病名。有此證,用是葯。
傷寒論第147條,傷寒五六日,己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
傷寒五六日,病人感冒,證狀是傷寒證,就是發高燒,怕冷,身上沒汗,脈浮數,身上會痛。這樣已經過了五六天了。我們應該清楚,只有身體強的人感冒,才會出現傷寒證,體質差的人感冒是中風證。已發汗而復下之,汗出來了,病好差不多了,結果醫生開錯葯了,開了瀉藥,拉肚子了。我們前面學習過,感冒沒發汗,吃了瀉藥,氣血下行,外邪乘虛內入,會結胸,會肺氣腫的。現在呢,汗出了,外寒而解,又下瀉了,這樣不會結胸的,只是會虛掉的。出汗,傷津了,下瀉,又傷津,所以現在是一個虛證。胸脅滿微結,整個胸部到脅部都有些脹滿,不是很嚴重。小便不利,說明血中沒水了,才沒有小便了。渴而不嘔,渴,說明胃中幹了,沒津液了,不嘔,說明胃中沒有停水,胃有停水才會嘔,反胃。但頭汗出,為什麼會頭上出汗呢?前面我們學習過,頭汗出,劑頸而還,那是血中無津很嚴重了,才會脖子和頭上出虛汗,別處不出汗。現在不是那樣子,只是頭上出汗,這個是胃虛掉了,浮陽上越,胃寒掉了。往來寒熱,這個是少陽證四大特點之一,說明體虛,又有里熱,同時存在。心煩者,為啥會心煩?胸脅滿,因為生病很多天了,肺,肝,脾都受熱腫了,呼吸不順暢,會煩。血中水不足了,血量少了,心臟供血不足了,心律不齊了,也會心煩。所以,現在心裡很煩。此為未解也,現在有這些證狀,說明病沒好。現在這些證狀,用柴胡桂枝幹薑湯來解決。我們來綜合一下目前的證狀表現。往來寒熱,這是小柴胡湯證,說明有外感,還有里熱。就是太陽,少陽並病。小便不利,頭汗出,說明虛掉了,胃寒掉了。里熱,外感,津不足,胃寒,是目前的四個證狀。
柴胡桂枝幹薑湯方組成,柴胡15克,桂枝10克,乾薑7克,栝樓根15克,黃芩10克,牡蠣7克,炙甘草7克。
我們看這個方子,柴胡用量最大,還有栝樓根,用量也大。一看這方子,我們就知道,本方以清里熱為主的,同時補充津液。柴胡,黃芩,疏肝清熱,熱退了,胸脅滿就去掉了,同時用栝樓根,來滋潤肺胃津液,補虛。桂枝,乾薑,炙甘草,這是桂枝湯的方義,用來解決外感的問題。為什麼不用生薑,改用乾薑呢?生薑是發熱胃熱的,現在胃中幹了,再發散,胃中會更干。這裡用乾薑,炙甘草,其義是用甘草乾薑湯來扶胃中陽氣的。胃幹了,胃寒了,用乾薑把胃熱起來,炙甘草補胃中津液,這個是扶胃陽的。胃陽足,胃口開,病人才能胃口開,進飲食,正氣才能恢復,病才能好。為什麼不用大棗呢?因為現在有里熱,凡有里熱的病人,都不宜用大棗。有里熱,五臟裡面的血管會膨脹,會不通。大棗太粘,會堵塞血管,病人里熱會加重的。這是中醫好用藥方法。任何疾病,中醫都非常看重胃氣,沒有氣,病人不能吃飯,病都不會好的。所以,本方用了甘草乾薑湯。為什麼沒有用芍藥呢?病人己津虧,血不足了,用了芍藥,血會往靜脈流送,會造成心臟供不上血,所以,不能用芍藥。餘下的,用了牡蠣,牡蠣是斂汗收津的,潛陽安神除煩。用了牡蠣,頭汗會止掉,往裡收,不再往外流。這樣才不會再傷津液。所以,中醫用藥原理,是很科學,很嚴謹的,有一證,就有一葯。每一味葯,都不是亂用的,應該用的,必須用。不該用的,千萬不要用。現在很多的中醫,一看病人,就往脾虛,腎虛去想,補脾,補腎。真正的中醫,不是那個樣子的。
中醫是詳細觀察病人的具體證狀,來針對證狀去用藥的。這個方劑的用法,他說,一天服三次,剛開始喝時心裡會有一點煩,再次喝,等病人有汗出來時,就好了。為什麼會微煩呢?因為胃太虛,太寒了,乾薑一下去,太熱了,變化很大,所以剛剛喝時會有點煩,畢竟太虛了。汗出而愈。汗出,說明病人體內津液充足了,正氣恢復了,身上也有熱力了,體力恢復了。如果胃中津液不足,身體熱量正能量不足,是出不來汗的。汗出,病就好了。汗出,小便也會來了,不會小便不利的。津液足了,自然會有小便。里熱除了,才能汗出。因為有里熱,肌肉都處於腫脹狀態,汗也走不出來。所以,一個汗出,代表了身體功能的正常恢復。
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裡,講了兩個方子,希望大家認真領會方義,領會中醫治病的原理和方法。
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九十一講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歡迎大家每晚關注我們這個傳統中醫講座。為了家人的平安健康,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傳承中華民族遺留下來的寶中友文化遺產。最近兩天,我們在學習這個陽明病篇,所謂的陽明病,就是胃腸消化系統不正常,而產生的證狀。證狀表現,首先是大便不來了,燥屎在大腸里乾結了,然後發酵,導上胃上高熱,全身發燒,流汗。為什麼會流汗呢?因為胃中發高熱,人體是一個高級智能調節系統,自主調節本能要繼持人體溫度平衡,把胃中熱量往外擴散,只能靠水了,靠血中津液了,通過津液外泄,把熱量擴散出去。從這個出汗上,我們就知道了,出汗傷津液,這可不是小事情。一旦人體津液流過多,可能會出現更嚴重的證狀表現。在傷寒論第6條里,已經講過了,出汗過多,人會抽筯,手足發抖,尿失禁,等等,很嚴重的問題。如果這個陽明病不能得到有效治療,還會持續的發高燒,流汗。陽明病產生的原因,多數是先感冒,出汗過多了,胃腸津液不足了,胃腸無力蠕動了,才大便乾結,發酵,高燒。
傷寒論第185條,本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也。傷寒發熱,無汗,嘔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轉屬陽明也。
他這裡說,本來,人剛剛得了太陽病,就是感冒了,醫生開了發汗的葯,讓病人發汗。汗出不徹,因為這個發汗的葯喝的有點少了,不夠,結果汗沒有出透,外寒沒有完全解除。因轉屬陽明,他說就是因為汗沒出透,才導致了陽明病。為什麼會這個樣子呢?汗沒有出透,說明胃中津不足,沒有津液了,就不會再流汗了。也可能是這個發汗藥裡面沒有補津液的藥物。張仲景在處方時,補胃腸津液善用生薑,大棗,甘草,來補津液,補肺津液善用粳米,杏仁。人蔘大補胃津。因為胃中津液不足,沒有汗流出來了,這個感冒還沒好,結果轉成陽明證了。胃中無津,胃腸無力蠕動,大便下不去,在此發酵產生高熱,致使大便秘結。所以,治療陽明病,應該及時把這個秘結的大便排出去。大便排出,高燒立馬就退了。傷寒發熱無汗,嘔不能食,就是說人得了傷寒感冒,證狀是發燒,沒有汗,怕冷。為什麼嘔不能食?嘔不能食,符合少陽證小柴胡湯的證狀。少陽小柴胡湯證,前面都講過了,有四大特徵,凡具有一個特徵,即可認定為小柴胡證。少陽小柴胡證的四大特證是,往來寒熱,脅下苦滿,反胃嘔吐,默默不欲飲食。那麼現在,四大特徵中,具備了兩個,說明病人具有少陽證。也就是說,現在病人的證狀,具備了大陽病和少陽病的特點,是兩陽並病,病機比轉複雜。如果再轉化為陽明病,這可能是三陽並病了,同時有三種病發生。他說這個病人先是有太陽病,又得了少陽證,結果汗出,不停的流汗,於是胃中津液不足,又轉化成陽明病了。為什麼會出汗呢?這個傷寒,感冒發熱,怕冷,是沒有汗的,但是,因為又有了少陽證,才會流汗。我們前面講少陽證時,少陽證是怎麼得的呢?少陽證的發生,是病人先感冒,因為感冒很多天不好,體質下降了,津液不足了,出汗很少,感冒好不了,結果外邪入里,外界病菌進入人體三焦淋巴系統,進入肝膽,產生了發熱,然後才又流汗的,一會有汗,一會沒汗。傷寒證,是無汗的,但少陽證是有汗的。這個流汗,是因為少陽證才流汗的。先是有傷寒感冒,然後又轉變成少陽,再進一步轉化為更複雜的陽明病。
這個185條,講的還是陽明病是如何轉變來的,講的是病機。
傷寒論第186條,傷寒三日,陽明脈大。
這一條講的是陽明病的脈象。這個陽明的脈的位置是在病人右手關部。當病人得了陽明證時,右手關脈是很大的。脈大,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這個脈很粗,很硬,很有力。如果病人有太陽證時,脈是浮的,手一摸上就能感到脈動,有少陽證時,脈是弦的,象打鞭子一樣,有陽明證時,脈是大的,又粗,又有力。如果病人的脈象,又浮,又弦,又大,這是太陽少陽陽明三陽並病。當病人病情複雜的時候,醫生要對病人的脈象進行詳細診察,以便於準確掌握病機。如果病機不明,治療會是無效的,還會延誤病情,更加惡化,嚴重。
傷寒三日,實際不是三天應是半個月。過去講五天為一候,三侯為半個月。他說三日,是指三侯,半個月,傷寒轉陽明,需要半個月的時間。
傷寒論第187條,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為系在太陰。太陰者,身當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大便硬者,為陽明病也。
傷寒脈浮而緩,本來傷寒證的脈應該是浮數,跳得快,結果現在是五子緩,跳得慢,說明氣血不足了,津液不足了。手足自溫者,就是說他手腳不涼,是溫暖的,說明胃不寒,胃的功能是正常的。以前我們也講過了,醫生診病,首先要去摸病人的手,手腳的溫度,來自於胃。如果手涼,說明胃寒,如果手熱,說明胃熱。現在手腳是溫的,說明胃是正常的。是為系在太陰,太陰,就是脾臟。這句話說的意思是,病人的胃是正常的,他感冒了,本來應該是浮數脈,結果是浮緩脈。脈緩,跳的慢,氣血不足,是脾臟的問題,病位在脾。所以,我們學習中醫,在診脈時,病人出現緩脈,你應該知道,是脾的問題,老師都告訴你了,不學習,水平不到位,是自己的事情。太陰者,身當發黃,這個脾臟有問題的時候,病人吃不下飯,吸收不了,氣血生化沒有來源,會貧血。當人貧血時,透過皮膚可以看到血的顏色是發黃的,成了黃皮膚。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他說如果病人小便是正常的,就不會皮膚髮黃。為什麼是這樣呢?小便充足,這個小便的水,來自於胃腸津液,小便充足,說明人體血中津液充足。這個脾,在中醫裡面講,脾喜燥,惡濕,胃喜濕,惡燥。脾臟裡面,應該不能濕,現在小便充足,也說明了脾中的濕會及時走向小便,脾就不應該有問題,正常的。小便自利,脾中就無濕,脾的生理功能正常,人就能吃飯,能吸收,氣血就充足,身上不會缺血,不會發黃。我們學習到這裡,就會知道,張仲景不喜歡用補藥的原因。他說,如果脾正常,就會血充足,不需要用補藥來解決,利尿,才是正法。至七八日大便硬者,為陽明病。他說如果病人七八天不大便了,大便肯定會秘結,形成陽明病,發熱,汗出,不怕冷。這一條,他前面先說傷寒脈浮緩,讓我們去辨別是怎麼一回事,這裡他強調的是脾,因為脾中有濕,導致吃飯不好,吸收不好,然後缺血,身發黃,便秘,形成陽明病。同時老師也告訴了我們,凡身發黃的人,他會有便秘的。所以,中醫看見身發黃的人,還沒摸脈,首先告訴病人,他有便秘。病人會問,你怎麼知道?你是神仙嗎?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明晚繼續學習。
楊大夫九十二講
各位帥哥,美女們,大家晚上好
最近幾天,講的是陽明病,這個病,多數是由感冒出汗過多引起的。出汗過多,胃腸津液沒有了,胃腸不能蠕動了,大便乾結,不來大便,然後發燒,出汗,脈是大的,粗,硬,有力,為大脈。昨天講的187條,很精彩,從人的皮膚顏色上,可以看出人的脾胃功能,還可推測小便和大便的狀況,這些都是中醫裡面很重要的診斷辨證的方法。
傷寒論第188條,傷寒轉系陽明者,其人濈濈然微汗出也。
這一條,張仲景再一次告訴我們,這個陽明病,是由傷寒感冒誤治發汗過多,沒有補充胃腸津液造成的。
也可能是醫生誤用下法,誤用利尿法,造成的。同時也告訴我們,陽明病的證狀,不光是大便不來,發高燒,同時還有一個重要證狀是,身上有汗,是全身都有汗。如果說只有手腳上出汗,那是胃虛。陽明證是全身出汗,有區別的。
傷寒論第189條,陽明中風,口苦咽干,腹滿微喘,發熱惡寒,脈浮而緊,若下之,則腹滿小便難也。
這一條,陽明中風,就是病人有了陽明證,身上有汗,大便秘結,發燒,同時又有感冒,中風證。中風證是脈浮緩,有汗,低燒,怕風,是一種體質較差才得的感冒。這句話是說,病人體質差,又有了陽明證,又感冒沒有好,怕風。口苦咽干,這個是少陽證的特證,說明外邪入里了,進入三焦淋巴系統了,會有脅下滿,反胃,不想吃飯,忽冷忽熱這些證狀。到這裡,張仲景已經告訴我們了,現在是太陽,陽明,少陽,三陽並病了。三陽並病,脈象是怎樣的呢?太陽病,脈是浮的,陽明病,脈是大的,少陽證,脈是弦的。所以現在,三陽合病,脈象應該是浮大弦的,脈很大,又很有了。腹滿微喘,為什麼會腹滿呢?因為胃虛掉了,不能汽化水汽,水與氣停在胃腸,脹脹的,才腹滿。為什麼會喘呢?這個喘,證狀表現在肺上,但原因卻在胃與三焦上。因為胃中無津,又咽干口苦,這是少陽證,少陽證時,病人是默默不欲食的,現在又不能吃飯了,胃中虛掉了,肺也會肺掉,也會寒掉,因為肺胃相因。同時,少陽證時,熱入三焦了,三焦通連全身,也會引起肺熱。所以,此時,肺是一個虛熱的狀態,不能正常進行氣體的轉換,而出現微微喘氣,這個是熱喘。發熱惡寒,這三陽合病,每一病都會是發熱的,所以表現的證狀是發熱。
為什麼惡寒?因為胃虛掉了,胃中沒有熱力了,人體熱量是由胃氣供應的,胃氣沒有了,身上沒熱力,才怕冷,惡寒。現在,儘管是他還在發燒,但他卻怕冷。發燒的原因是大便發酵,產熱,還有三焦鬱熱,這些都是不正常的邪熱,不是正常人體產生的正熱。脈浮而緊,浮,說明有感冒證狀,緊,這裡是弦緊,不是沉緊,弦緊,說明有邪熱,不正常的熱。沉緊,那是里寒。現在不是沉緊,要分清楚。若下之,則腹滿小便難也。張仲景告訴我們,現在,病人有陽明證,本來應該開瀉藥,但現在卻不能開瀉藥了。為什麼不能開瀉藥?在太陽病篇里,張仲景反覆強調當人有感冒證狀時,不可開瀉藥。如果開了瀉藥,嚴重時會引起結胸,輕的會引起痞滿,使病情惡化。他說,如果醫生開了瀉藥,病人會腹滿。為什麼會腹滿呢?
本來胃腸津液沒有了,你再喝下瀉的葯,氣血津液順著胃腸往下跑,胃中津液會更缺乏,不能運化食物和水汽,停留在胃中,會脹起來,會茶水都不能入的。為什麼會小便難呢?小便難,就是不來小便了。因為攻下,胃腸津液跑光了,血中津液也沒有了,小便,來自於血中的津液。沒津液,又不能喝水,小便的源頭沒有了,自然沒有小便了。這一條,講的是三陽合病的證狀與發病機理,並告誡後學者,此時,不可下。
傷寒論第190條,陽明病,若能食,名中風,不能食,名中寒。
這一條,又是對陽明病辨證的進一步陳述。陽明病,就是大便秘結髮酵產生髮燒的證狀,身上會出汗,
若能食,名中風,如果病人能吃飯,說明胃還不是很寒,胃中是熱的,才能吃飯,這個叫胃的中風。中風,就是虛,還不是很嚴重。不能食,名中寒。如果病人不能吃飯了,說明胃中己經由虛進一步發展到寒了。胃中太寒,胃就不能蠕動了,吃不下飯的。這一條辨講的是,同樣是得了陽明證,關於胃,有寒熱之分。病人雖然在發燒,不一定說明他的胃是熱的。可能他胃熱,也可能胃是寒的。如何知道病人的胃是熱的還是寒的呢?他還能吃飯,說明胃是熱的,不能吃飯,說明胃寒掉了,胃寒,是由胃虛轉化而來的,先虛,後寒。在中醫臨床上,醫生會問病人能不能吃飯,病人回答說,能吃飯,說明胃不寒。如果病人回答說不能吃飯,那就是胃寒了。
傷寒論第191條,陽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濈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後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別故也。
陽明病,就是大便秘結,發燒,汗出。中寒者,不能食,就是胃中太虛太寒了,無津了,吃不下飯了,無力消化,胃蠕動不了了。小便不利,因為胃中無津,又不能吃飯喝水了,同時又在出汗,小便的源頭沒有了,自然就沒有小便了。手足濈然汗出,當胃中極虛時,手上才會出虛汗,說明胃太虛了,這個也是中醫里一個重要的辯證方法。此欲作固瘕,這個因為小便也沒有了,手腳又在出汗,都證明了胃中極度虛寒了,先由虛,然後轉化為中寒。如果胃中極度虛寒,胃腸根本就無法蠕動,會吃什麼拉什麼,吃的玉米粒,拉出來的還是玉米粒,這個樣子,會形成很嚴重的下利,剛吃飯,不一會就上廁所。固瘕,就是很頑固的吃了馬上就上廁所拉大便,吃的什麼,還是原樣拉出來。必大便初硬而後溏。這個大便還是很奇怪,先硬後稀,因為陽明證時身上在發熱,這個熱,來自大腸。大腸中的熱,很快把大便燒乾,所以剛開始拉出來的是乾的。為什麼後面是稀的呢?因為胃和小腸還是寒的,蠕動不了,食物順著滑下來了,沒有在大腸被燒乾。因為小腸裡面有肝的酸汁,膽的苦汁,脾的甜汁滋潤,不會幹掉的。如果小腸也幹了,那人就不能活了。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別故也。為什麼會是大便後面稀呢?因為胃中太寒了,不能吸收吃下去的食物和水。
好,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裡。
楊大夫九十三講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上一節課,講的是病人不能吃飯,吃什麼拉什麼,原樣子拉出來,並且是先干後稀。出現這個情況的原因,是胃虛胃寒了,不能吸收水谷精微物質了,胃中冷掉了。如何解決這個胃中冷呢?我們前面學習過的甘草乾薑湯,可以解決,四逆湯,茯苓四逆湯都可以。如果胃中有熱力,就不會出現這個消化不良的問題。當然,消化與吸收是兩回事。要想吸收好,那與心臟,肝臟,有關係。消化好,吸收好,病人就恢復的快。
傷寒論第192條,陽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調,其人骨節痛,翁翁如有熱狀,奄然發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勝谷氣,與汗共並,脈緊則愈。
這個陽明病,就是發熱,汗出,不怕冷,壯熱的。初欲食,就是剛得病時是還想吃飯的。想吃飯,想喝水,都說明脾臟功能是正常的,有運化能力。想吃飯,又吃不下,那是胃的問題。現在,張仲景又給學生開始出難題了。他說,小便不利,大便自調。現在來看病人證狀了,病人不來小便了,大便卻正常。這是怎麼回事呢?陽明病的病機是,胃中寒,不能正常消化食物。不能消化,這個人體氣血津液就沒有來源了,血少了,津液少了,自然就沒有小便了。就算是喝下去的水,也不能夠吸收進入血液,會從大便走掉,所以大便會正常。這裡要說明一點,我們吃下去的飯,其中的水分是靠胃的熱力蒸發進入人體的,是往上走的,食物是往下走的。這個方向完全不同。其人骨節痛。為什麼會骨節痛呢?我們之前講過,人的手腳溫度是由胃傳過來的,現在這個陽明病人,他胃是虛的,寒的,沒有熱力向四肢手腳傳送了,所以關節也會涼,會關節疼痛。說到這裡,我們有的人會關節疼,是怎樣一回事,現在你可以明白了。
翕翕如有熱狀,這個氣血在不能在四肢正常運行了,人體生理代謝產生的熱量不能向外擴散,所以感覺裡面有鬱熱,難受。奄然發狂,因為這個鬱熱會一陣一陣的不舒服,病人心裡會很煩躁,想發狂,著急。
濈然汗出而解者,如果醫生看見病人出汗了,就說明胃氣回復了,胃中有熱力,有津液,才會出汗,汗來自胃中津液。有汗出,說明胃中不寒了,毛孔打開了,小便也會跟著來了,小便源自津液,汗,津,尿,同源。所以說,剛開始病人沒小便,後來有汗出,就知道病人馬上會好的。此水不勝谷氣,就是說,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剛開始病人能吃飯,說明脾臟運化功能正常,胃卻沒熱力消磨水谷,沒有汗,沒有小便,沒有津液,是胃不能消化水谷的問題,病源在胃。這個水,來自對水谷的消化吸收,水,指的是汗,津,小便。與汗共並,說的是小便,汗,津液,同源。脈緊則愈,如果醫生摸一下病人的脈是緊的,就知道病人馬上會好,不用再吃藥了。陽明病,脈是大的,粗大,有力。現在病人的脈變了,成了緊脈了,這裡的緊脈,是弦緊,不是沉緊。脈大的時候,說明身體熱重,沉緊,那是有寒,弦緊,是不會發熱的,頂多是一個潮熱,不會發燒的。胃脈弦緊,說明胃是偏熱的,不會胃寒,所以,病人出現這個脈象,病會很快好的。如果胃有熱力了,小便自然會正常,骨節疼,也會好的。
傷寒論第193條,陽明病欲解時,從申至戌上。
這裡是說,這個陽明病,病好的時候,一般會是在下午3點鐘到7點這個時間。申至戌,這是過去古代人對時間的劃分,是下午3點到7點這一段時間。這一時段,是脾經與胃經當令的時間,是脾胃功能最旺盛的時間段。陽明病發作時,也是在這一時段較嚴重,病好時,也會在這一時段。如果這時病人說他出汗了,或小便正常了,或者很餓,要東西吃,醫生就知道,他病要好了,不用再吃藥了。
傷寒論第194條,陽明病,不能食,攻其熱上小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以其人本虛,攻其熱必噦。
這裡說的是陽明證的病人,不能吃飯了,如果醫生開了清熱葯去清胃中熱,那是非常錯誤的,如果喝了清熱葯,病人會嘔吐的。不能吃飯,那是胃寒,不是胃熱。胃中有熱的人,飯量很大的。所以然者,這是一個什麼道理呢?為什麼會這樣呢?胃中虛冷故也。這個陽明病雖然是在發熱,但他胃中是寒的,這一點我們千萬不可以搞錯。胃中因虛致冷,再用清熱的涼葯下去,胃會更寒涼。胃中極冷,會是吃什麼吐什麼,水飯不能入。以其人本虛,攻其熱必噦。本來胃很虛寒的人,用清熱葯去攻熱,肯定會出現嘔吐的現象。所以,當我們看到懷孕的婦女乾嘔時,即可知道她胃中虛冷。
傷寒論第195條,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微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谷癉,雖下之,腹滿如故。後以然者,脈遲故也。
陽明病脈遲,就是有胃腸病的人,他的脈跳的遲,遲,就是慢了,緩了,一分鐘在60下以下,說明氣血不足了,虛掉了。食難用飽,就是吃一點就再也吃不下去了,不能吃飽,說明胃中虛寒掉了。飽則微煩頭眩,如果很吃,吃得飽飽的,他就會心裡很煩,也會頭暈。為什麼會微煩呢?因為吃下去的東西消化不了,胃裡難受,所以才煩。為什麼會頭暈呢?我們平時吃飯,首先看到的是頭上會冒汗,這說明胃中熱量首先是往頭部走,現在胃中不能消化,停止了,頭部就會一下子空虛掉了,得不到胃氣的補充,所以才會頭暈。必小便難,因為脾胃功能沒有了,不能消化水谷了,就沒有津液來源了,自然就會沒有小便了。
此故作谷癉,現在這個情況,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是吃不下,現在是能吃下,但運化不了,胃中飽脹,這不是胃的事情了,是脾的事情了,是脾不能運化帶動胃蠕動了,脾沒有吸收功能了。谷癉,就是脾沒有能吸收功能了。雖下之,腹滿如故,如果醫下開了瀉藥把胃中食物排出來,病人肚子還會脹的,因為脾虛了。所以然者,脈遲故也。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呢?因為陽明病由脈大轉變成脈遲,脾統血,脈遲,說明血不足了。血不足的原因是脾不能運化吸收了,所以病的根本在脾。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明晚繼續。
再見,各位。
楊大夫九十四講
各位朋友,大家晚好。
現在,又到了我們一起共同學習傷寒論的時間了。昨天,我們講的是,病人嘔吐,這個是胃中虛寒造成的,傷寒論的每一句話,都在向後學者門闡明醫理。腹滿呢,是脾虛不能運化造成的。所以,當我們知道了病人的證狀之後,是怎麼一回事,原因何在,這是一目了然的。這就是中醫的辨證法,所以,中醫應該是,病人講述證狀後,方子立即就出來了,不要再去亂辨了,中醫其實很簡單,不要人為地去把它搞得太複雜了。煩,是因為身上不舒服,才會煩。頭暈的原因,是因為胃腸不能消化而導致氣血不足造成的,
中醫的核心是辨證,這些方法,在傷寒論里講得很明了,我們一定要去相信它,並且去尊守這個原則,不要去亂辯,錯辯。臨床上遇到脈遲緩的病人,這個是脾不運化的原因,應該去脾濕才對, 不要一味的去補,脾惡濕,喜燥。
傷寒論第196條,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此以久虛故也。
陽明病,就是因為胃中虛寒而引起的發熱,全身有汗,不怕冷。陽明病,就是胃腸消化系統的疾病。
法多汗,就是說本來應該是全身有汗出的。反無汗,但是現在病人不是全身出汗,而是沒有汗了。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這個病人身上又癢了,皮膚象有蟲子在裡面跑一樣,很癢的。為什麼會癢呢?首先他說病人身上沒汗了,為什麼沒汗?前面講過,汗,津,尿,同源的。出汗,源於胃中的津液,現在胃中無津液了,自然就沒有汗出來了。我們人體有一部分新陳代謝產生的熱量是依靠汗,來把它散發出去的。現在沒汗了,說明胃中津液不足了。因為津液不足了,在向外擴散的過程中,汗液走到皮膚了,又走不出去了,停在皮膚,才會庠,象蟲子在爬一樣。如果是這樣,那麼一個桂枝湯就可以解決了。此以久虛故也,他說這個病人沒有汗,皮膚又癢,是太虛了,津液不足,血不足了。這一條,講的是無汗,皮膚癢的發病機理,與胃腸有關係。
傷寒論第197條,陽明病,反無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嘔而咳,手足厥者,必苦頭痛。若不咳不嘔,手足不厥者,頭不痛。
陽明病,就是這個胃中無津而造成的疾病。反無汗,而小便利,這個小便利,說明胃中津液還是充足的。
但是,病人沒有汗,為什麼會這樣呢?前面我們講過,人體的汗,來自於胃中津液,現在胃中有津,卻沒汗,說明是胃中沒有熱力了。這個樣子,才會出現小便正常,但卻無汗。如果說病人是受了寒而引起不出汗的話,那他小便也不會正常的。因為皮膚毛孔不打開,小便不會自利的。現在不是受寒了,而是胃中無熱力造成的無汗。二三日嘔而咳,這個無汗的證狀,過了二三天了,病人又出現了嘔吐和咳嗽了。嘔吐的原因,昨天剛講過,是胃中虛寒引起的。咳嗽呢,在太陽病篇里已經講過咳嗽的原因了。有熱咳,有寒咳。現在身上無汗,說明胃中冷,胃氣上行入肺,胃冷,肺也會冷,現在這個是寒咳。手足厥者,因為手腳的溫度來源於胃,現在胃冷了,四肢手腳也會冰涼的。厥逆,就是冰冷。必苦頭痛,這裡又講頭痛的原因了。為什麼會頭痛?前兩天講過,人吃飯時,首先會頭上冒汗,說明人體的胃氣是上行的,首先往頭頂走。現在胃中冷了,這個冷氣首先會往頭上去,導致血管受寒,不通。不通,則痛。說到這裡,應該說一下脫髮的問題。脫髮的原因有幾個,但這個胃中熱力不足也是導致脫髮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胃中熱力不足,頭頂也會熱力不足,造成循環不暢,皮膚失養,毛髮脫落。若不咳不嘔,手足不厥者,頭不痛。如果沒有咳漱,又不反胃,手腳是溫熱的,病人就不會頭痛的。這一條,講的是汗,尿,咳,嘔,手腳冷,頭痛的辨證方法,頭痛為寒。如果胃中有熱力,手腳也不會冰涼,也不會頭痛的。
傷寒論第198條,陽明病,但頭眩,不惡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咽必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好,張仲景現在又在講咽喉疼痛的原因了。
陽明病,這個是胃中虛寒而引起的發熱汗出。但頭眩,就是病人頭暈了,這個頭暈的原因,前面講過了,是胃腸功能不正常,吸收不好而缺血,才會頭暈的。不惡寒,病人不怕冷,說明在發燒,胃中很熱了。
故能食而咳,因為胃中很熱,病人才會胃口大開,想吃飯。為什麼又會咳嗽呢?剛才講的是寒咳,現在胃中熱了,還會咳。因為胃中太熱了,這個胃中熱氣會走肺,引起肺熱,肺熱了,會發炎,炎性物質會堵塞肺中氣道,引起咳嗽。一個胃的不正常,會引發很多問題出來。中醫就是這樣去認識疾病的,與西醫不同的。其人咽人必痛,為什麼會咽喉疼痛呢?因為咽喉這地方,是胃氣與肺氣交匯的地方,現在肺胃都有熱,咽喉也會發熱,發炎而疼痛。所以,這個咽喉疼痛的原因是肺胃有熱。若不咳者,咽不痛。如果病人肺不熱,不發炎,胃不熱,就不會咽喉疼痛的。
傷寒論第199條,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儂者,身必發黃。
陽明病,就是胃中無津,發熱,汗出,不怕冷的證狀。無汗,小便不利,現在他發燒,也沒汗出了,小便也沒有了,說明胃中無津了,血中無津液了。心中懊儂,他心裡很惱火,因為胃中無津,胃會很難受,會痛的,血中無津了,血量少了,心臟會供血不足,會心慌,脈會遲的。身必發黃,血中無津液了,透過皮膚可看到血的顏色發黃了。這一條是通過汗和小便是否正常來推斷是否缺血了。
傷寒論第200條,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必發黃。
這個有陽明證的人,胃虛了,身上在發燒,醫生誤治了,以為是感冒了,用火來烤他,讓他出汗,額上微汗出,這個只有頭上有汗,身上沒汗,這個在太陽篇里己經講過了,是因為血中無津了,才會只有脖子以上出微汗,脖子以下沒有汗。小便不利,身上沒汗了,小便也沒了,說明血中無津了,血稠了。必發黃,血中無津液,血稠了,透過皮膚可看見血的顏色是黃的。這一條,告誡我們為醫者,陽明病,不可以火療的,熱療,會誤治,病會加重。
今晚就學習到這裡。
再見,晚安,各位。
楊大夫九十五講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歡迎大家每晚與我一起學習中醫經典傷寒論。
先回顧一下昨晚所講內容。前天講的是由於陽明病,引起的頭暈,腹脹,嘔吐。昨天又講了陽明病會引人貧血,身發黃,皮膚癢,沒有汗,還有咳嗽,頭痛,沒小便,頭上有汗身無汗,這些諸多證狀。所以,這個陽明病篇里講的是很多的疑難雜證。希望大家認真學習這個陽明病篇,不要小看了。這些疾病的發病機理你不明白,治病,你就無從下手,沒有方向,沒有對策。弄懂了,才會有好的療效。
傷寒論第201條,陽明病,脈浮而緊者,必潮熱,發作有時。但浮者,必盜汗出。
昨天還講了,這個陽明病,你不要去用火療的,之前在太陽病篇也講過,不可以火療,熱療。火療,會加重病情的。這個陽明病,就是胃腸缺津液而導致氣血循環不暢而引起的發熱,流汗,不怕冷。脈浮而緊,這個浮脈,說明病人有感冒,外面受寒了,胃中熱力往外走驅寒,才會脈浮。緊呢?有沉緊,有浮緊,有弦緊,現在是浮緊,說明胃中熱力很大了,太熱了。如果脈是沉緊,那是胃中寒。弦緊,那是有內熱,脾熱,肝熱,膽熱。所以,要從脈上把病證分清楚。浮緊,是胃中熱力很強。必潮熱,我們以前學過,張仲景愛說日哺潮熱,就是胃中有熱,會在半下午天黑之前病人會發熱盜汗,一陣一陣的。這裡就是說,病人脈浮緊,就是胃中熱重了,半下午三點到七點這個時間病人會發熱一陣一陣的流汗。這個時間是胃經當令,胃的生理活動比較旺盛。發作有時,不是不停地發熱流汗,是一陣一陣的。但浮者,必盜汗出。什麼意思呢?因為浮脈,說明胃中熱力充足,才有足夠的熱力往外擴散,熱中胃中向皮膚走,病人才會出汗。
如果脈不浮,說明胃中熱力不足,就不會有汗出,那胃中一定是涼的了。這一條講的是,從脈上看,即可知道病人有汗沒汗。中醫的問診,有十問,一問寒熱二問汗。現在呢,張仲景就是在教導我們如何去辨汗。平時遇到病人時,一摸脈,很弱,即可知道他身上無汗,小便少,胃是寒的,手腳是涼的,骨節是疼的,心是煩的。
傷寒論第202條,陽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這個陽明病,同樣是發燒,但是否會胃中冷,卻不一定的,胃干也可能是冷的,也可能是熱的,但汗出,肯定有,多與少卻不一定,與胃的狀態有關係。陽明病,口燥,說明胃中很熱了,燒得口舌都幹了。但欲漱水不欲因者,現在病人想喝水又喝不下,只能用水漱一下口了。為什麼會這樣呢?關於陽明病,中醫一般說是有兩種,一種是陽明經熱,就是胃腸血脈神經裡面有熱,這個是陽明經熱,一般用白虎湯來解決,另一種是腑熱,就是大便堵起不通了,發酵了,產生了高熱,這個是用承氣湯把大便攻下來即可。實際上還有第三種,記得我在太陽篇中講過了第三種。現在呢,病人喝不下去水了,這個是胃腸堵塞了,口中很乾,只能漱一下口,滋潤一下了。如果是陽明經熱的話,病人會大渴要水喝的。所以,這個經熱與腑熱,證狀很好區別,問一下病人能不能喝水就知道了。此必衄。如果病人喝不下去水,他會流鼻血的。為什麼會這樣子呢?首先,他口乾,說明胃中很乾了,太熱了,這個熱,會直接往肺走,讓肺也熱起來了。為什麼會走肺?這個原理我曾講過多遍了,黃帝內經裡面講,飲食入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輸於肺,然後由肺向全身輸送營養精華,脈朝百脈,這是人體的營養氣機輸送通道。現在是胃肺都高熱了,胃腸又堵塞不通,又發酵產高熱排不出去,人體里的熱力無處擴散了。我們人體是一個高級智能系統,它有很精確的自主調節功能。現在體內發高熱,大便又排不出,無法泄熱,又加上喝不下去水了,體內沒有水了,自然也就沒有津液了,沒有汗了,沒有尿了。體內的熱力往何處去?出不去呀,都不通暢了,這個胃中熱會往上沖,經肺,經鼻往外排。鼻中毛細血管受熱膨脹破裂,所以才流鼻血,熱從鼻子出。流出的血,會很熱的。所以,這個陽明病,胃腸病,還會引起鼻子流血,會流很多的血,醫生一定要洞悉此理,儘快採取措施。陽明腑證時,可以用大承氣湯儘快把大便通下來,鼻子就不會再流血了。這也是中醫的急下存陰方法,快點攻下,不要讓病人失血過多,防止危證出現。如果大便不通,喝不下水,病人鼻子流血不止,那會有生命危險的。
傷寒論第203條,陽明病,本自汗出,醫更重發汗,病已差,尚微煩不了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乾燥,故令大便硬。當問其小便日幾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為小便數少,以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這個陽明病,證狀應該是發熱有汗出的。醫更重發汗,這個醫生呢,看見病人在發燒流汗,以為是感冒了,沒有問詳細,也沒有摸脈,結果又開了發汗的葯,讓病人很發汗,肯定會傷胃中津液了。病已差,這一發汗,病人看上去是退燒了,因為胃中無津了,無津,就會更虛,就會胃中無熱力了,看上去不發燒,實際病沒好,更嚴重了。尚微煩不了了者,這個病人心裡煩個不停,因為胃中更虛了,肚子很難受。此必大便硬故也,胃腸中無津了,大便會更加乾結而硬了。以亡津液,胃中乾燥,故令大便硬。這個大便硬,是因為胃中傷失津液造成的,發汗造成的。當問其小便日幾行,這時醫生應該怎麼辦呢?醫生應該去問一下病人小便情況,一天有幾次?若本小便日三四行,如果病人回答說一天有三四次小便,這個說明病人血中津液還是充足的,不要緊的。如果沒有小便,那就麻煩了。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病人昨天小便一天好幾次,今天還是好幾次,說明體內津液充足,醫生就會知道,病人不久就會有大便拉出來的。今為小便數少,以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他又說了,現在的尿量與昨天相同,數少,就是次數少了,但每次的尿量己經多了,儘管次數少,但尿量增卻增加了,說明津液充足時,同時也說明他體力又有所恢復好轉,每次尿量很少的人,那是體質差。比如胖子,每次尿量都很少,一點點。這個尿,來源於人體的津液,津液,汗,血,尿,同源。尿量增加了,說明津液足了,這個津液會自動補充胃中,因為胃曾經因發汗而流失津液過多。胃中津液足了,大便就會通暢。
我們在學習太陽篇時,經常在講,生薑,大棗,炙甘草,人蔘,都是補充胃腸津液的,如果你平時常吃這些,大便就會很通暢,不會便秘,不會生痔瘡的。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感謝大家與我一起共同分享。
再見。楊大夫九十六講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現在,我們繼續學習中醫經典傷寒論昨天呢,又講了這個盜汗,流鼻血,還有如何觀察小便,會知道大便來不來。我們學習傷寒論,就是要明白,張仲景在說什麼,這個病證的來龍去脈是怎樣的。其實,這些都是人體生理的運行規律。知道了這些,才能準確掌握髮病原理,才能為下一步的用藥打下堅實的基礎。從學習傷寒論以來,張仲景至始至終都在圍繞一個津液在說病。如果我們把張仲景的思想牢記於心中,那麼,這個中醫學是不是很簡單了?所以,中醫根本不是玄學,也不神秘,更不是什麼天書。學習中醫,至要一點,我們不要被那些雜說所誤導。相信仲景學說,不會錯的。否則,將是一錯到底了。
傷寒論第204條,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
傷寒嘔多,就是人感冒發燒了,又嘔吐很厲害的。傷寒,我們前面講過太多了,這個啥意思,大家都理解了。嘔多呢,這個婦女懷孕也會嘔吐,這個是生理妊娠反應,不算是病。但這裡講的嘔吐,不是妊娠反應,是病理性的。凡嘔,都要歸納到少陽證裡面,因為前面講過,忽冷忽熱,反胃嘔吐,脅下滿痛,嘿嘿不欲食,這是少陽證四大特點,凡佔一證,都可定性為少陽證。少陽證,就是胃中津液不足,胃中虛冷,無熱力,外邪乘機進入人體導致三焦淋巴發熱發炎,肝膽鬱熱,肝脾腫大了。現在有四證之一出現,可以定性為有少陽證了。所以,這個傷寒嘔多,就是說病人有了感冒又有了里熱少陽證,兩陽並病了,合併證。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我們前面學習的這個陽明病,治療方法主要是通大便。但是現在,情況變化了,現在是太陽證,少陽證,陽明證都出現了,是不可以攻大便的。出現太陽證,一般是用發汗法,出現少陽證是用小柴胡來和解。太陽病傷寒,少陽證,都不可以攻下的。如果攻下了,輕的會出現痞滿,肚子脹,嚴重的會結胸,會更嚴重。醫生治病,不能讓病情去惡化,只能讓 病情好轉。如果有太陽證,少陽證,都不可以攻下。先把這些治好,再攻下。臨床上會是開藥時同時會加上潤下的葯,但不可以猛攻。
傷寒論第205條,陽明病,心下痞滿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上者死,利止者愈。
這個陽明證的證狀,就是發熱,汗出,腹滿,又口乾很渴,是因為胃中津液不足引起的。心下硬滿者,就是說這個肚子脹很久了,肚子按上去已經很硬了,有乾結的大便在裡面。按上會疼的。不可攻之,這種情況,還是不能攻下,他說這個攻,就是用猛葯,比如有個大承氣湯,一喝下去,大便立馬就拉出來了,還沒走到廁所就拉出來了,不要輕易去猛攻。攻之,利遂不止者死,這個大承氣湯喝了,會不停的拉肚子,流失胃腸津液過多,會有生命危險,那這個腹部硬滿應該怎樣去解決呢?我們在太陽篇里學了五個瀉心湯,是專門解決這個問題的。利止者愈。如果病人喝了攻下的大承氣湯,他下利不停,醫生應該怎樣處呢?可以對證用藥,因為胃中虛,又喝了攻下的寒葯,胃中極寒了,你可以開甘草乾薑湯,四逆湯,或者再加葛根,只要病人胃不寒了,拉肚子就會停止,病就會自己好。所以,這個陽明證,證狀很複雜,只要胃腸通順不堵,病就會自已好。當然,證狀處理完畢時,病人飲食要注意,儘管很餓,也不可猛吃猛喝,要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少少與之,不要心急。這兩條,講的都是要看清病證,不要盲目去攻下,陽明證,要謹慎用藥,查明病情。
傷寒論第206條,陽明病,面合赤色,不可攻之,必發熱,色黃者,小便不利也。
這一條,講的還是陽明病,有時還是不可攻下的。陽明病,就是發燒,汗出,不怕冷,口舌干喝,腹滿。
面合赤色,現在病人臉上突然發紅了,說明這是胃中極熱了,熱往上沖,燒得臉都紅了,這個熱很重的。
不可攻下,當胃中太熱了,也不可以攻下。為什麼呢?因為胃中高熱,胃中津液會極速往身體外圍擴散,胃中津液極度缺乏了。你再及攻下,這個津液再往下跑,胃腸恐怕要幹掉了。必發熱,如果攻下了,體內津液流失嚴重,血中會無津了,會血稠的。血稠,就會發熱,這個在傷寒論第6條已經講過了,不光會發熱,還會有更嚴重的證狀表現出來。我們人體的熱量,是儲存在血中紅細胞里,不是儲存在津液里。當血中無津時,血會變稠,血中會很熱,會引起高燒的。色黃者,小便不利也。如果攻下了,會重傷津液,會血稠,會發高燒,因為血中無津了,透過皮膚可以看到血的顏色是黃的,小便也會沒有了,因為尿與津同源。
傷寒論第207條,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可與調胃承氣湯。
陽明病,就是發熱,汗出,腹滿,口乾渴。不吐不下,不吐,他不反胃,不嘔吐,說明沒有少陽證,
不下,就是說他不來大便了,怎麼辦呢?心煩者,這個大便不來,心裡會很煩的,很擔心受怕了。可與調胃承氣湯,這個陽明病大便不來,可以用調胃承氣湯來解決。調胃承氣湯口上炙甘草7克,芒硝10克,大黃15克組成,這個方子在太陽篇里己經講過了。調胃承氣湯是中醫攻下方劑中最輕的一個。芒硝味咸散結,能把乾結的燥屎打散開來,同時刺激腸道產生更多津液,軟化腸道,解除腸痙攣,大黃,能加快胃腸蠕動,讓大便加速外排。炙甘草能夠雙向調節胃腸功能,防上因大黃而導致的胃腸蠕動過快,使大便緩緩排出。這個調胃承氣湯的使用方法是,先煮甘草和大黃,煮好後再加芒硝,小火上溶化,即可。
傷寒論第208條,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己硬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一法與桂枝湯,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至大泄下。
這個陽明病脈遲,就是說病人發熱汗出腹滿口渴,又脈遲了。脈遲,說明血中無津了,血稠了,血液供應不上心臟了。
雖汗出,不惡寒,病人還在流汗,胃中很熱,因為血稠了,身上高熱是肯定出現了。這個脈遲,也說明了胃中無津,幹掉了,但現在還是一在出汗,這汗是因為發燒太嚴重了,血中津液在往外跑。其身必重,現在胃乾的很厲害了,胃氣已經沒有了,人體的陽氣來自於胃氣,胃氣沒了,也就沒有陽氣了。沒陽氣了,會全身無力,感覺全身沉重。
好吧,由於時間關係,今天就學習到這裡。
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九十七講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現在,我們繼續學習傷寒論。
昨天呢,講了這個陽明病,通常是用攻下法,但有的時候,是不可以攻下的。當太陽病,少陽病,陽明病,三陽並發的時候,不可以攻下。陽明病,很嚴重的時候,肚子脹滿了,發硬了,也不可以攻下。陽明病,當病人身上或臉上耶發紅了,熱太重了,也不可攻下。這麼嚴重的病情,卻不能去攻下,怎麼辦呢?你先把他的證狀減輕一點,然後再考慮攻下法也不晚,不要把病情搞得太危險了。因為攻大傷津液,應特別小心為好。一定要謹慎。
下面我們來看這個208條,
傷寒論第208條,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己硬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一法與桂枝湯,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至大泄下。
陽明病脈遲,說明病人血不足了,津液虧了。雖汗出,不惡寒者,這個汗出不怕冷發熱,是陽明證的特點證狀。其身必重,因為身上缺血了,缺血了,才會四肢無力身重。短氣,因為胃中很熱,胃熱上行入肺,肺都脹了,氣道狹窄了,才胸悶氣短。腹滿而喘,這個陽明病,就是大便不通才腹滿,這個胃腸都受熱發脹了,往上佔位擠迫肺臟,導致肺不能正常舒張與收縮,嚴重時病人會喘氣。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這個潮熱,就是張仲景常說的日哺潮熱,就是半下午會發燒,汗出,說明胃氣回來了,胃中有津液了,有熱力了。胃中有津液,有熱力了,才會有汗出,汗出後病人有感冒就會先好。感冒證狀沒有了,才可以考慮攻下。如果感冒證狀不去,不可以攻下的。一旦攻下,輕則腹滿,重則結胸。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己硬也,大承氣湯主之。關於這個手上出汗,這裡講一下。以前呢,張仲景說了,人的手腳溫度來自於胃,病人手腳涼,原因是胃中寒。那現在手腳流汗是怎麼回事呢?這個手汗,同樣是來自於胃中津液。陽明病,本來應該是全身流汗的,現在呢,身上沒汗了,只有手腳上有,說明胃中己無津液了,只有最後一點點了,才會有這個證狀。所以,大便會很乾。這個大承氣湯,就是在胃中無津液的情況下才用的。此時身上己無汗了,趕快用大承氣湯把大便攻下來,以求安全,這個是急下存陰的方法。如果病人只是發燒,腹滿,只要身上還有汗,就不要用大承氣湯,因為這個方子力量太強了。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一法與桂枝湯。陽明病應該是不怕冷的,現在病人怕冷,說明有感冒沒好,可以先用桂枝湯把感冒先治好。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就是說病人如果只發燒但身上發燒流汗不是很嚴重,不可以用這個大承氣湯。承氣湯是在發高燒,大便堵塞,腹脹滿,身上無汗了,只有手上才有汗的時候才用的。
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就是說病人只是大便不來,腹部脹滿的時候,是用小承氣湯,此時應該是身上還有汗的,不是只有手上才有汗的那種。微和胃乞,勿令至大泄下。在使用承氣湯攻下的時候,應該根據病人證狀的特點來處方用藥,不可強攻,輕微的去調理胃氣即可。防止病人瀉利不止.。
攻下的三個承氣湯,這裡綜合比較一下,臨床上不可以用錯了。
如果病人多日不來大便了,己經腹脹滿了,身上還有汗,此時用小承氣湯來攻大便。
當病人多日不來大便了,腹脹滿了,身上沒汗了,只有手上在流汗了,這時是用大承氣湯。
如果病人怕冷,有感冒,反胃嘔吐,肚子已經硬滿了,或者病人臉上身上都發紅了,此時不可以攻下,要等病情緩解在再攻下。
大承氣湯方組成,大黃15克用酒洗,厚朴30克,枳實20克,芒硝30克。
我們一看這個方子,用藥量很大,所以攻大便的力量很強罕。大黃,是攻下去實滿的,能夠增強腸道蠕動功能,把大便往外排。芒硝,味咸,咸能散結,能把乾結的大便打散開來,把大便變軟變稀。厚朴寬腸下氣,能把腸子擴寬,並使胃氣下行,平時如果不想吃飯,你用厚朴泡水喝,喝下去立馬就有飢餓感。厚朴還能調氣,調肺氣,調胃氣,是中醫要葯。為什麼大黃要用酒洗呢?因為這個芒硝對胃腸有一定的刺激性,如果危重病人,是不可以用芒硝的,用了芒硝,胃腸會很疼痛的。大黃的動力太強了,用酒洗過,就是制大黃了,力量比較緩慢了,這樣才能減輕藥物對胃腸的刺激性。這個大承氣湯的用法,先煮厚朴和枳實,煮好後再放大黃,稍煮一會兒,再放芒硝,小火溶化後即可。這個大黃力猛,氣薄,不宜久煮,煮久了就沒效果了。
小承氣湯方組成,大黃15克,酒洗,厚朴7克,炙,枳實10克,炙。
這個小承氣湯,裡面沒有芒硝,這個是病人腹滿大便不來時用的,但肚子還沒有變硬。肚子硬滿了,不可攻。身上沒汗了,用大承氣湯。這個小承氣湯里的厚朴和枳實,都要灸一下,就是放鐵板上烤焦。為什麼要炙呢?藥物生用,性是涼的,制過後是溫性的,不至於導致胃寒,這樣子的。這個小承氣湯的使用方法,三味葯一塊煮,煮好後分兩次喝,如果第一次喝了,應該很快要來大便,這裡他說初服湯更衣,就是喝後會往廁所跑。如果大便不來,再喝第二次,大便出來了,就不要再喝了,再喝會下利的,會拉肚子的。大便下來了,就不要再喝了。
好了,陽明病篇里三個攻下方子,我們己經學完了,在什麼時候不可攻下,什麼情況下用調胃承氣湯,什麼時候用大承氣湯,什麼情況時用小承氣湯,我講的已經很明白了,希望大家課後認真複習今天所講內容。喝了攻下的葯,大便來了,就不要再喝了,不要捨不得剩下的葯湯,不然會下利不止。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明晚,我們繼續分享千古中醫傳奇。
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九十八講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現在呢,我們繼續學習中醫經典傷寒論。
前面呢,剛剛講過的,陽明病,本應該攻下,但有時也是不可以攻下的,這個要看具體情況如果病人幾天沒來大便了,肚子也不脹滿,一般是用調胃承 氣湯把大便通順下來。如果肚子己經脹滿了,可以用小承氣湯來把大便清出來,如果病人肚子脹滿了,又發硬了,或者是看見手上在流汗,這時才用大承氣湯來解決。病情輕重不同,用藥都是不同的,這個一定要把握清楚。大便大來後,就不要再喝葯了。承氣湯中用的大黃,一定是要酒制過的,因為生大黃力太猛,大便排出後還會繼續拉水,傷津液,所以大黃要酒制。
講了這麼長時間的陽明病,我們也看到了,陽明病是怎麼一回事了。陽明病,說的就是這個胃腸病。那為什麼叫陽明呢?最近幾年,中醫的扶陽學說很是盛起,薑桂附己是很多中醫的貫用藥,大家都非常重視扶陽。張仲景把人體疾病的原因分為六個塊區來講,也有的人說張仲景的學說,是六經辯證。但我們學了這麼久,並沒有看到六經辨證的條文,他只是把人體分作六大系統來講,這樣才能條理分明,不致於雜亂無章。
陽明,因為中醫是以陰陽學說為基礎,先有陽,後有陰,然後呢,陰來生陽,這是陰陽互根。沒有陰,陽從何來?太陽,講的是人體內外寒熱交替變化的規律,還有因為受寒熱影的人體內的水循環規律。首先,第一步,只有人體寒熱平衡了,體內五臟六腑才能正常運轉,所以,太陽篇很重要。太陽篇里所用藥物,都是調節人體寒熱與水循環的。既然,中醫以陰陽為基礎,那就要去辨這個陰陽。陽,很重要,人體是如何獲得充足的陽氣呢?張仲景是一貫不喜歡用補藥的,所以,他就在太陽篇之後,把陽明篇擺出來了。中醫為何要把胃腸稱為陽明呢?因為胃腸系統正常了,才能飲食入胃,消化吸收,生成血液。陽氣,是存在於血液中的。只有血液充足,人體才會有足夠的陽氣,不是補藥能做到的。胃腸功能要想正常,裡面必須是通順的,不能堵塞,裡面一定要有足夠的空間,不能實了。胃腸里有一定的空間,人才會有飢餓感,才能進飲食 ,充血脈。目的,還是為了一個血脈。血足,陽自生。所以,陽明,就是生髮陽氣的根本,裡面一定要保持寬厰明亮。這是陽明的含義,與六經無關係。
看新條文,
傷寒論第209條,陽明病,潮熱,大便微硬者,可與大承氣湯。不便者,不可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矢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轉矢氣者,此但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必大便復硬而少也,以小承氣湯和之。不轉矢氣者,慎不可攻也。
陽明病,潮熱,就是胃腸不通順,堵塞了,發熱,汗出,不怕冷,潮熱,就是半下午又明顯發熱,與其它時段有區別,說明嚴重了,才這樣。大便微硬者,可與大承氣湯,就是只有大便發硬的時候才可以用大承氣湯。 不硬者,不可與之。大便不硬,不要給病人喝大承氣湯,這個是原則。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如果病人好多天不大便了,醫生該怎麼辦呢?是不是大便硬結了呢?如何去知道呢?可以先給病人喝一點小承氣湯,來看一看,是否大便已硬了。湯入腹中,轉矢氣者,此有燥屎也。如果病人喝了少量的小承氣湯,他肚子會有響聲,有屁放出來,這說明腸中大便乾結成塊狀了。乃可攻之,當判斷腸中確實有燥屎了,才可以用大承氣攻下。如果腸中大便是稀的,那裡面不會有氣的,就不會放屁出來,也不會腸中響鳴。若不轉矢氣者,此但初頭硬,必後溏,不可攻之。如果病人喝了小承氣湯,沒有屁放出來,他便秘,那也只是剛開始拉時是硬的,後面會是稀的,這種情況不能用大承氣湯攻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如果此時醫生用了大承氣湯來攻下,胃中會因為流失津液而變得更虛,更冷。胃涼了,才會脹滿,不能運化水谷。欲飲水者,與水則噦。攻大後,病人脹滿,也會想喝水,但喝了會吐出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攻下,只是傷到胃腸,沒有傷到脾。想喝水,說明脾的運化功能正常,喝下又吐,說明胃虛掉了,不能承受,太虛太寒了。其後發熱者,必大便復硬而少也。這個連水也不能喝了,胃虛到如此程度,無津了,如果再發燒的話,病人大便肯定會硬的,以小承氣湯和之,以前用大承湯,太攻下過頭了,現在只能用小承氣湯來調和,這個小承氣湯,攻下力量只是一般。不轉矢氣者,不可攻也。如果醫生想知道病人大便是否已干硬,可以用小承氣湯來試試看,如果病人喝葯後肚子不響,不放屁,說明大便是稀的,千萬不可用大承氣湯來攻下。
這一條講的是大承氣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傷寒論第210條,大實則譫語,虛則鄭聲。鄭聲者重語也。直視澹語,喘滿則死,下利者也死。
夫實則譫語,病人如果出現胡言亂語的情況,這個是胃腸不通順了,大便堵起了,實了,胃中濁氣上沖於腦,病人神經才錯亂。虛則鄭聲,鄭聲者重語也。如果病人胃中不實,是虛的,太虛了,會出現鄭聲的證狀。什麼叫鄭聲呢?鄭聲就是一句話說了一遍又一遍,重複說。直視譫語,喘滿者死。如果病人在胡言亂語,那是大便乾結不通了,眼珠不能轉動了,說明肝中無血了,身上津液沒有了。當人體血液不足時,心臟會供血不足,無力帶動肺來進行呼吸作用,這時會出現哮喘發作。體內無血無津了,胃腸幹掉了,冷掉了,不能蠕動了,才會出現腹脹滿,這時候的病情是很嚴重的,有生命危險,但不一定非是一定會死。這一條講的是陽明病最嚴重時的證狀,誤治造成的。
傷寒論第211條,發汗多,若重發汗者,亡其陽,譫語脈短者死,脈自和者不死。
這個病人得了陽明病,發熱,汗出,出了很多汗了,如果醫生再誤治,再去讓病人吃發汗藥,那胃中會無津,血中也會無津。亡其陽,人體陰陽本藏於血中,血中津液為陽,血為陰。亡陽,就是亡津液。譫語脈短者死,病人身上已無津液了,無熱力了,現在又說狂話,大便堵起了,無津液,這個大便就下不來的。
脈短,就是很微弱了,幾乎快沒有脈跳了,因為缺血了,脈跳不起來了。病人可能有生命危險,因為身上血幹了,病人會是皮包骨頭的狀況,很危險。脈自和者不死,不管病人證狀有多嚴重,只要他脈跳有力,說明身體血液充足,津液充足,就不會出現生命危險。臨床上,不管什麼病,只要病人身上血充足,就不會死人的。死的,多是皮包骨頭身上無血的病人。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九十九講
各位朋友,大家節日都開心點,快樂點啊。
昨天,我們在講陽明病這個攻下方法,這個可是要小心謹慎,不可用錯葯啊。病人多日不來大便,能不能用大承氣湯來改呢?,這個醫聖張仲景又說了,你先用小承氣湯來試一下,如果病人肚子里有氣,他會有屁放出來,說明大便已干,才可以用大承氣湯來攻。如果病人腸子里不響,不放屁,那說明大便是稀的,不可以用大承氣湯來攻。後面他又說了,嚴重時病人會眼珠不轉動直直的看人,這個是津液沒有了,血不足了,才這樣子。回想一下,我們周圍有很多精神病人,胡言亂語,眼睛直視,是什麼原因引起他這樣?我不再說了,大家也應該明白了。所以,張仲景的每一句話,都是對現代各種疑難病的完美解說。這些病,早己被我們的祖先攻克了。喘滿,這個哮喘病,同樣是因為病人體內嚴重缺血缺津造成的。
傷寒論第212條,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日哺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澀者死,微者,但發熱澹語者,大承氣湯主之,若一服利,則止後服。
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就是說病人感冒了,證狀是發高嬈,怕冷,身上無汗,醫生開錯了葯,喝過之後上吐下瀉了,虛掉了,這個感冒沒有好。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這個病人因為上吐下瀉導致胃中虛掉了,他不能吃飯了,結果呢,好多天不來大便了。日哺所發潮熱,就是病人半下午又發燒了,又流汗了,說明胃中很熱了。這個胃中太熱,會往外排汗,排胃中津液,胃腸裡面會幹掉的。不惡寒,病人身上熱很重,汗出了,寒氣排掉了,現在就沒有傷寒證了,不存在感冒的問題了。獨語如見鬼狀,他在那裡自言自語,這個與胡言亂語不同的,獨語,是他一個人在那裡說話,說了一遍又一遍,這就是我們昨天講的重語,鄭聲,是因為太虛了。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如果病人嚴重的時候,他會發作,會不認識自已的親人,找不到東西南北方向,到處亂摸。現在這個證狀,已經發展到小腦萎縮了,他頭已經是很暈了。惕而不安,就是吃飯端碗都害怕,上床睡覺都害怕會掉下來,相當於現在的帕金森綜合證了。所有這些證狀,都是因為津液喪失過多造成的。微喘直視,因為血不足,心臟供血不足,無力來帶動肺進行呼吸,才會哮喘。肝中無血,不能供應眼睛循環,才直視,直直的看東西,看人。脈弦者生,澀者死。如果病人現在脈跳有力,說明血還充足,不會有危險。如果脈己經澀了,就是幾乎摸不到脈跳了,病人會有生命危險。微者,但發熱譫語者,大承氣湯主之。如果病人脈跳很微弱,但不是摸不到的澀脈,他又在發熱,胡言亂語,這個是大便堵起了,在這時還可以攻下,用大承氣湯。大承氣湯,是在最嚴重時來攻大便的。現在還在發熱,說明身體還有一定生命力,如果身上一點熱力沒有了,那病人也就沒救了。 若一服利,則止後服。如果病人喝了第一次葯湯後來大便了,就要停止服用沒喝完的葯,不要太小氣了,再喝會下利不止的,那就麻煩大了。如果真的是誤喝葯而下利不止,我們可以給他喝四逆湯,理中湯這些。這一條辯,講的很是對應於現代的小腦萎縮,帕金森綜合證。
傷寒論第213條,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則譫語,小承氣湯主之。若一服譫語止者,更莫再服。
這個陽明病,就是因為胃腸無津而蠕動緩慢,導致大便不通,發酵產熱,而發高燒,流汗,腹滿,不怕冷。其人多汗,因為胃中太熱了,流了很多汗,津液流出來了,病情進一步惡化了。胃中燥,大便必硬。胃腸津液都排出去成汗水了,胃中會很乾,才導致大便乾結。 硬則澹語,就是因為大便乾結了,排不出去了,這個腸中濁氣會上沖於腦,引起神經錯亂,胡言亂語,說看見鬼了。小承氣湯主之,現在病人胡言亂語,用小承氣湯把大便潤通下來就好了。現在的情況還沒有發展到肚子很硬滿的時候,硬滿時才用大承氣湯攻下。若一服譫語止者,更莫復服。如果病人喝了第一琬小承氣湯後,他不再亂講話了,說明大便己通了,己經下行了,就不要再去喝剩餘的葯了。這一條,張仲景告訴我們的是病人有胡言亂語的治療方法。
傷寒論第214條,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脈滑而急者,小承氣湯主之。因於承氣湯一升,腹中轉氣者,更服一升。若不轉氣者,勿更與之。明日又不大便,脈反微澀者,里虛也,為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也。
陽明病,譫語發潮熱,就是病人有胃腸病,大便不通了,濁氣上攻於腦,病人胡言亂語了,半下午的時候又發熱又流汗。這些都是陽明證的常見證狀。脈滑而疾者,這個滑脈,就是脈很細了,血在脈管中跑得又弱又快,象流水一樣,無力的,說明病人血不足了。疾者,就是流得很快。小承氣湯主之,現在病人胡言亂語了,大便不道了,血又不足了,應該用小承氣湯來通大便。因與承氣湯一升,腹中轉氣者,更服一升。如果病人喝了半碗葯湯,他肚子里腸鳴聲,有屁放出來,說明大便己乾結,裡面不是呈稀糊狀的,是乾的。那就可以再喝半碗,把大便通下來即可。若不轉氣者,勿更與之。如果病人喝了小承氣湯,沒有腸鳴聲,也沒有屁放出來,說明大便是稀糊狀的,就不要再喝葯湯了。大便稀的,他自已可以解出來。明日又不大便,脈反微澀者,里虛也,為難治。病人大便是稀的,可是呢,第二天還是沒來大便,病人的脈己經快摸不到了,非常微弱的脈,說明他缺血了,這個是里虛,里虛就是血虛,就是陰虛,外為陽為氣,里為陰為血。不可更與承氣湯也。病人大便是稀的,但又解不下來,他身上沒有血了,沒有津了,這時不可以再攻下。如果再攻下,會更傷津液,傷陰傷血,會有生命危險。這一條講的是小承氣湯的用法以及注意事項。
傷寒論第215條,陽明病,譫語而嘲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氣湯下之。
陽明病,就是胃腸病,胃中津液不足而虛弱引起蠕動無力而發熱汗出,腹滿。譫語有潮熱,大便干硬不通了才會胡言亂語,半下午身上發熱流汗更明顯。 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如果病人一點飯也吃不下去了,嚴重到這個時候,肯定是病程有一個星期以上了,這個腸子里肯定會有好幾粒硬糞團塊的。這裡張仲景又把腸說成胃了,所以我們學習傷寒論要清楚一點,張仲景把胃腸系統,統稱為胃。若能食者,但便耳,宜大承氣湯下之。如果病人還能吃飯,但只要是大便乾結了,就要用大承氣湯來攻下。只要推斷出大便己硬了,能吃飯時就要用大承氣湯來攻,不能吃飯呢?更要攻下了。所以,這一條所講的是大承氣湯的用法。只要看到病人說話語無倫次了,胡言亂語了,說明病己加重了。大便稀時,用小承氣湯,大便是很多干硬了,用大承氣來攻下。今天講的是大小承氣湯的臨床應用法則,運用這些法則,可以治療幾種常見疑難病。
朋友們,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明晚,我們繼續分享。再見。
楊大夫一百講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的還是承氣湯的用法。如果病人已經嚴重要在說胡話的時候,多日沒來大便了,這時儘快用大承氣湯,把大便攻下來,以求急下存陰。如果先用小承氣湯試一下,病人胃腸裡面是稀的,這時就不可以攻下。如果病人在發熱流汗,又一點飯也不能吃了,這時肯定是大便乾結了,可以用大承氣湯。總之,這個大承氣湯要慎用,當判斷出大便己確實幹結了,才可以用,不幹結,不可以用的,用了會傷胃腸津液。
傷寒論第216條,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則愈。
陽明病,就是胃腸津液不足而導致大便不通暢的一種發熱汗出不怕冷的證狀。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病人現在又大便拉出血來了,如果是女人,也會象月經一樣流血,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他說了,病人又在說胡話了,男人,肯定是大便堵塞了,下出來有血,但大便可是沒有拉出來,拉的是血。為什麼會拉血呢?老師說,此為熱入血室,這個血室,就是指肝臟,因為肝藏血。當然,女性的血室,包括肝臟和子宮。就是說,這個陽明病發燒時間久了,肝臟也會發熱,發炎了。臨床上常見病程較長的病人。
所以,這個大便拉血,如果沒有痔瘡,那就是肝臟上面有熱了。但頭汗出者,身上沒有汗,只有頭汗了,說明身上缺血了,津不足了,刺期門,現在肝熱很重,拉血了,身上又缺血了,沒津了,怎麼辦?先刺期門穴,放點血出來,病人熱就退了。隨其實而瀉之,他說這個刺期門穴,可出瀉血中的實熱,可以瀉肝火。濈然汗出則愈。那瀉了肝中血熱,是不是病就好了呢?不是的,醫生要想辦法讓病人胃腸津液充足,然後病人身上有汗出了,說明胃中津液才充足,病才會好。這一條講的是陽明證嚴重時會出現下血的證狀,以及治療方向。
傷寒論第217條,汗出譫語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為風也,須下者,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語言必亂,以表虛里實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氣湯。
汗出譫語,現在病人在胡言亂語了,這是胃中無津大便堵塞濁氣上攻造成的。既然胃中無津了,為何又能出汗呢?這個汗,不是來自胃腸津液,是表虛不固了,流的是血中津液。以有燥屎在胃中,說胡話,是胃中大便乾結造成的。此為風也,他說這個流汗,是因為人太虛了,虛為風。血虛的人會怕風吹。須下之,現在病人太虛了,又大便乾結堵塞了,就要用攻下法,如果不太虛,暫且不可以攻下。過經乃可下之,什麼意思呢?攻下,肯定是要了,但也不能操之過急,你要等上幾天,先把病人的表虛解決掉才可以。正在流汗時不能攻,先固表去風止汗後,再攻下。下之過早,語言必亂。如果病人還在流汗,你就攻下,胃腸津液會更缺失嚴重,病人會更虛。虛則鄭聲,鄭聲即重語,病人會出現說話重複說一句話的證狀。一句話,講了一遍又一遍。以表虛里實故也。他說,陽明證是里實,現在又有表虛不固汗了,不可以提前攻下。提前攻下,病人會重複說他剛說過的話,太虛了。下之愈,宜大承氣湯。醫生要先固表止汗後,再用大承氣湯來攻下,病人才能病好,反之,病會加重。這一條講的是,陽明證又兼有表虛證時的治療原則。
傷寒論第218條,傷寒四五日,脈沉而喘滿。沉為在里,而反發其汗,津液越出,大便為難,表虛里實,久則澹語。
傷寒四五日,傷寒,就是我們平時所說感冒的一種,證狀是發高燒,怕冷,身上沒有汗,脈是浮數的。這種感冒,身體好的人才會得,脈浮數,說明氣血充足,脈才有力,才能數。但過了幾天沒好,氣血就會下降,就浮數不起來了。脈沉而喘滿。現在病人多日不好,脈沉了,就是用手指按到骨頭才感覺到脈跳,說明氣血嚴重不足了。為何會喘滿?因為身上血少了,心臟供血不足,無力帶動肺來進行呼吸了,才會喘氣。因為體內血少了,胃腸津液不足了,無力運化了,吃下去的飯消化吸收不了,才會腹滿。沉為在里,脈沉,是里證,不是外感證,中醫講陰陽,陽為外,陰為里,陽為氣,陰為血,沉為在里,這個裡,就是陰,就是血。脈沉,說明血不足。而反發其汗,津液越出,現在病人缺血了,醫生還要反過來去發汗,血中津液會向外流失嚴重的。大便為難,這個便秘的原因,就是因為血中津液不足造成的。表虛里實,久則譫語。因為體內無津無血了,沒有津液,大便會秘結干硬。沒有血,才會表虛自汗。時間久了,病人大便乾結堵塞才會胡言亂語。這一條,是對上一條的回應,上一條講的是表虛里實的治療原則,本條辨講的是表虛里實是怎麼來的,怎麼產生的。
傷寒論第219條,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則,口不仁面垢,又作枯,一雲向經,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
三陽合病,就是太陽,少陽,陽明,三種病證同時出現了。太陽證,就是感冒怕冷,少陽證就是不想吃飯,脅下痛滿,陽明證就是發熱汗出腹滿大便不通。這三個病證同時發生時,病情較為複雜,病證表現太陽證怕冷,陽明證不怕冷。那到底現在是病人怕冷不怕冷呢?三陽並病,說明有太陽證,病人肯定是怕冷的,有表寒。有陽明證在發熱,為何還不能驅除表寒呢?因為此時胃中己無足夠的熱力了。為何會胃中無熱力呢?因為有少陽證存在,少陽證就是外邪入里了,三焦淋巴有熱發炎了,肝脾腫大了。這個胃外面的淋巴發熱會燒乾胃中津液,胃中無津液了,不能出汗了,才導敢太陽證不解。本來陽明證是不怕冷,但現在還是怕冷了。儘快沒有發熱不怕冷的典型陽明證證狀,但此時大便不通,依然可以認定為陽明證。所以說,陽明證,就是大便不通,就是胃腸病,不一定非要發熱汗出但熱不寒才可以認定。由於時間關糸,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明晚,我們接著學習這一條辨。
朋友們,再見,祝大家新年愉快,開心快樂。
楊大夫一0一講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昨天,講到了219條,三陽並病,就是同時出現了太陽,陽明,少陽的證狀了。
傷寒論第219條,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則,口不仁面垢,又作枯,一雲向經,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
什麼證狀呢?太陽證,肯定是怕冷了。少陽證就是不能吃飯,反胃了。陽明證就是發熱腹滿了。他說,腹滿身重。陽明證,肯定是腹滿了,又加上少陽三焦有熱,肝脾腫大,這時腹滿更加嚴重了。所以,他說,難以轉側。腹滿太嚴重了,轉個身子都很困難。口不仁面垢。就是不想吃東西了 ,吃了也沒味道,面垢,就是臉上也發黑了,沒有光澤了。所以,中醫望診時,當看見病人臉上有斑點,有黑霧狀斑垢時,就知道病人胃腸不正常了。又作枯,一作向經。這個是傷寒論流傳版本的事情,口不仁面垢,有的版本上寫的是枯,也有的是寫成向經了,這是版本流傳的事情,這裡不作解釋。譫語遺尿。因為病人已經吃不下飯了,大便堵在腸里不下去,發酵了,濁氣上沖於腦,才會胡言亂語。為什麼會遺尿呢?傷寒論第6條己講過,這個小便失去控制,是因為血中無津,血稠了,才造成的。現在已經腹滿了,胃腸不能吸收食物精華,血中津液沒有了來源了。就算能喝水,但水是不能轉化為津液的,津液要由食物轉化而來的。發汗則譫語。如果醫生此時開了發汗藥想去解他的太陽證怕冷,將會出現病人胡言亂語的現象。因為發汗,發的是胃中津液,胃腸再流失津液,腸子就會幹掉了,大便會下不去,病人才會說胡話。下之則額頭上生汗。如果醫生開了瀉藥,大便是攻下來了,但氣血下行,胃腸更加傷津,血中津液會更缺乏。當血中無津時,人會出現頭上有汗,身上無汗的現象。手足厥冷。當病人血中無津了,才會出現手腳冰冷的現象。所以,中醫臨來上,在為病人診脈前,首先要摸一下病人的手,手是溫的,表明正常,涼的,說明血虧津弱。手熱,那是有胃熱。現在是手冷了,也說明病人胃中已冷,胃中無津才會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他前面說了,這個三陽並病,醫生即不能去發汗,也不能去攻下。那要怎麼辦呢?他說了,病人本不該發汗或攻下,但是己經攻下或發汗了,現在病人有自汗出的現象,這個自汗出,流的是血中津液,不能讓他流這個汗,要用白虎湯來解決。
這個白虎湯,也是中醫名方,很多人認為這個方子很寒,不敢用,甚至有醫生說,親娘不用白虎湯。白虎湯有這麼可怕嗎?下面我們再來認識一下它。
白虎湯方組成,知母20克,生石膏30克,炙甘草7克,粳米60克。
這個知母和生石膏,是用來補充血液中的水來用的。粳米是補充胃中粘液用的,炙甘草補充胃中津液,調節胃腸功能用的。整個白虎湯,是滋陰生津的含義,用滋潤來清理燥熱的,是養陰潤燥的含義,並非大寒之品。這一條辨,講的是三陽並病時,即不可發汗,也不可攻下,最重要的是補充肺胃津液和血中津液。
三陽並病時,病人發燒,腹滿,吃不下飯,又怕冷,說明胃中己無津,無熱力了,冷掉了。但這時還是不可以用熱葯來發汗。要用白虎湯這個涼葯來補津液才行。臨來上,很多時候,病人發熱,我們還要去用熱葯,有時病人發冷,我們還要用涼葯,這是什麼道理呢?希望大家對本辨有一個認真的領悟。
傷寒論第220條,三陽並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摯摯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
三陽並病。現在說的還是與上一條有承上啟下的關係。太陽證罷。就是說病人原來怕冷,但發燒汗出了,這個感冒好了,不怕冷了,但發潮熱,這個潮,就是海水漲潮的潮字,一會兒來一會兒退,這個發熱是一陣一陣的。這個潮熱,是從胃中來的熱。手足摯摯汗出。這個手上出汗,我們前面已講過,當胃中無津液了,才會手腳出汗的。說明現在胃中無津了。下便難而譫語者。胃腸無津了,大便會幹掉了,不下行,燥屎濁氣上沖腦幹導致神經錯亂,才會胡言亂語。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現在這一條,剛開始是三陽並病,三陽並病是不可以發汗和攻下的,只能用白虎湯來補津液。津液補足後,病人自然會汗出,感冒才好了。感冒好之後,他不怕冷了,但現在是在說胡話,這時才可以攻下,用大承氣湯。前面一條講的是用白虎湯補津,這一條講的是補津後汗出感冒怕冷證狀沒有了,又大便乾結了,才可以攻下。
傷寒論第221條,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發汗則躁,心憒憒,反譫語。若加溫針,七小怵惕,煩躁不得眠。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儂,舌上苔者,梔子豉湯主之。
陽明病。現在不是說三陽並病了。陽明病就是發熱,汗出,腹滿,渴欲飲水。脈浮而緊。現在沒說太陽病,現在這個脈浮,不是太陽證的脈浮,而是陽明證的脈大,更大了,說明熱比較重了。緊,又進一步說明熱重了,是胃腸的熱重了。咽燥口苦。這個咽喉已被胃熱燒得很乾了。本來膽汁應該是下行的,但因為胃熱太重,膽汁逆流入胃了,才會口苦。平時胃熱不嚴重,表現出來是口乾,嚴重時會口苦。腹滿而喘。腹滿,這個是大便堵在胃腸造成的。喘,是因為腹滿了,胃腸向上擠壓肺了,又加上肺也同時會有熱,才會喘氣。胃太熱,胃氣入肺,也會導致肺熱的。這個肺熱了,也會腫大了,也會喘,氣管通氣不正常了,會喘的。發熱汗出,不惡寒。現在胃肺都很熱,肺胃要通過向外排津液以求散熱,保持體內寒熱平衡。汗出了,體表不會有寒的,所以就沒有怕冷的現象。反惡熱,身重。因為他前面就說過,這個脈浮緊身上很熱了,所以他害怕見熱風,睡覺也不想蓋被子。因為有腹滿,所以才會身重,不想活動一下。
好,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裡,明晚繼續學習。
楊大夫一0二講(梔子豉湯、豬苓湯)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中醫重要方劑白虎湯。這個白虎湯,是中醫名方,很常用,有的醫生不敢用,這個完全沒有必要過多的擔心。白虎湯,是一個大補肺胃津液的方子,我們完全可以放心大膽地去靈活應用,不用過多的擔心。
陽明病,脈浮而緊。就是病人有了胃腸病了,脈浮緊,說明熱很重,病人會高燒39度以上了。咽燥口苦。嘴巴很乾了,胃太熱了。口苦,是胃太熱,膽汁不能下行了,上逆了。腹滿而喘。陽明病本身就是胃腸不通而腹滿,胃腸往上壓迫肺了,影響呼吸了,才喘氣。發熱汗出,因為大便不通才發熱,胃中津液往外走來散熱,這是人體自主調節功能在發揮作用。不惡寒。身熱汗出了,寒被驅走了。反惡熱,因為病人發燒,汗出了,外寒趕走了,只剩下一身熱氣了,所以才怕熱。身重。因為腹滿了,身上自然感覺很重,又加上胃中津液外流,人已經很虛了,無力了,自然會更加身重。若發汗則噪,心憒憒,反譫語。如果醫生開誤診,以為是感冒發燒,再開發汗的葯,病人會血中更加乾燥。血中無津,病人會擔驚受怕。反譫語,就是血中無津了,大便會幹結,濁氣上沖於腦,病人會胡說八道,亂說話。若加溫針,必怵惕。如果醫生再用燒熱的針來刺激病人發汗,病人會出現心臟象被人抓了一樣。因為津液流失太多了,血不養心了。煩躁不得眠。沒有充足的血液供應心臟,心臟會亂跳,病人會失眠。所以,這個失眠,就是心血不足引起的。若下之,則胃中空虛.。本來是胃腸病,胃中有熱,醫生卻按感冒治了,傷津太多了,如果再開瀉藥來攻下,冑腸津液再次下行流失,他胃中會更虛,更空了。客氣動隔。這個客氣,就是虛,如果病人胃中太虛了,病人會打呃,這個胸腔橫膈膜會亂跳,引起打呃。心中懊儂,病人現在心亂跳,又不停地打呃,他心裡會非常苦惱的。舌上苔者。這裡應該是缺了一個字,應該是舌上無胎者。由於胃中大熱,又無津,胃中無津,病人會沒有舌胎的。梔子豉湯主之。用梔子豉湯來治這個心煩,不眠,舌上無苔。從這一條,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個梔子,豆豉的功能了。梔子,可以清胃中熱,可以清心熱,治療心律失常,治療失眠,是中醫臨床要葯。
梔子豉湯的組成,僅簡單的二味葯,梔子20克,豆豉20克。
梔子,能夠清熱,能夠除煩。豆豉,能夠調和胃腸,能向上宣發,能向下通降,調和胃腸氣機。胃不和,則卧不安,豆豉是調胃的,梔子是清心安神的。這個湯劑,病人喝後如果出現了嘔吐,就不要再喝了。為什麼會嘔吐呢?因為之前,病人的胃被醫生攻下了,胃氣一直往下行。現在喝了葯,喝了這個豆豉湯,胃氣被調和,胃氣會上行,喝多了,會出現嘔吐的現象。所以一出現反胃現象,就要停葯了。這個221條,講的是陽明病被誤治,被發汗,被攻下,導致病情加重後的治療方法。梔子豉湯,可以治療失眠,心律不齊,打呃。
傷寒論笫222條,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
這個陽明病,就是胃腸虛弱了,腹滿了,發燒了,汗出了,不怕冷了,大渴欲飲水,喝了水還是渴。如果血中無津液,血稠了,人會發低燒,人體熱量是儲存於血中的。血稠,會發熱,會引發一系列的證狀,這個在第6條里己講過了。白虎加人蔘湯的組成是,知母20克,生石膏30克,炙甘草7克,粳米60克,人蔘10克。知母,生石膏,是滋陰清熱的,補充肺胃津液的,炙甘草調節胃腸,粳米補充胃中粘液,潤胃的,人蔘,是大補肺胃津液的。關於這個人參,很多人認為是大補元陽的,實際不是的。人蔘是陰葯,是補津液用的,從本方里可以看出,人蔘是滋陰的,這個方子是一個滋陰的方子。回陽的方子,甘草乾薑場,四逆湯,裡面都不用人蔘,因為人蔘不是陽葯。如果用了人蔘,反而不能回陽。所以,這一點應該引起大家的注意。
傷寒論第223條,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脈浮,肯定是病人在發燒了,才會脈浮,輕輕一碰,即能感覺到脈跳。渴欲飲水。病人在發熱,這個熱能,來源於胃中,胃裡很熱,燒乾了,才口渴,想喝水。小便不利者。現在又出現新情況了,病人總是喝水,卻不來小便了,怎麼回事呢?水到哪裡去了呢?病人沒有小便了,喝的水肯定會走汗出去的。小便,來源於血中的津液。小便不來,說明血中無津液,喝下去的水,沒有被吸收,沒有進入血液。喝下去的水,一定是走肺向皮膚擴散了,這樣就會出現肺水腫,臉腫,皮膚腫,這樣下去是不行的。如何把這個肺水腫,皮膚腫,臉腫,調正常呢?他說,用這個豬苓湯來解決即可。
豬苓湯的組成,豬苓,茯苓,澤瀉,阿股,滑石,各5克。
這個豬苓,是專門利腎水的,能夠加強腎的利尿功能,疏通腎臟,清理腎臟中的垃圾。茯苓,是專門通利胃中水濕的,把胃中的水導向膀胱小便。澤瀉,是專門去皮膚,肺中的水濕的,能把水濕從皮膚拉向胃中。阿膠,可以養心血,安心神,增強心臟功能,加強體內氣,血,水的循環。滑石,可以清六腑的熱,就是心包,膽,胃,膀胱,大腸,小腸,三焦的熱。所謂中醫的清熱原理,並且是用寒來對抗熱,而是對人體器官的一個雙向調節功能。這個方劑原理,澤瀉把體表和肺的水往胃中收,然後由茯苓把胃中水導向小便。豬苓是專利人體下焦水濕的。滑石,阿膠,起配合調節功能的,一清熱,二強循環。這個豬苓湯,同時也是治療腎結石,尿路結石的重要方劑,滑石很滑,有利於結石的排出,阿膠可止血,防止結石排出造成損傷而出血。這一條,講的是陽明病治療後出現小便不利的治法。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一0三講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前面,接連講了梔子豉湯,白虎加人蔘湯,豬苓湯。這三個方子是幹什麼的呢?這三個方子,是陽明病被醫生誤治,誤下,誤發汗,把病治嚴重了以後,使用的方子。當病人出現心裡特別煩,已經失眠了,用梔子豉湯來解決。病人心煩失眠解決了之後,用白虎加人蔘湯來大補肺胃津液,津液足了,發燒才會退掉,血糖才會降下來發燒退掉之後,病人沒有小便,再用豬苓湯來利小便,調節水循環。關於利小便,我們前面學習過五苓散。五苓散也是利小便的,為什麼不用五苓散?而要出來一個豬苓湯呢?因為五苓散里有桂枝和白朮,這兩味葯是熱性的,現在這個陽明燥熱,肯定不能用熱葯了,要用涼葯才可以。所以,這個豬苓湯里出來了一個滑石,專門清六腑熱的。因為之前有心煩失眠,用阿膠來滋心陰,除煩,安眠。豬苓湯,還是治療腎結石,膀胱結石的重要方劑。
傷寒論第224條,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豬苓湯,以汗多胃中燥,豬苓湯複利其小便故也。
陽明病。就是腹滿,發熱,汗出,脈大,口很乾渴。汗出多而渴者。就是病人流了很多汗,又口渴,因為發熱才重了,流汗才過多,才口渴。不可與豬苓湯。出汗太多,不能用豬苓湯來利尿了。以汗多胃中燥。因為出汗多了,胃中會幹燥,會大渴。豬苓湯複利小便故也。這個豬苓湯是利小便的,胃中己乾燥,不能再利尿了。這個豬苓湯,是在病人不來人便的時候,又發熱,才用的。如果病人此時大汗出,就算小便不來,也要暫且不用,要先把大汗解決掉,才可以再考慮利小便。這一條講的是豬苓湯的使用時機,注意事項。
傷寒論第225條,脈浮而遲,表熱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湯主之。
脈浮,代表身上很熱了,太陽證,陽明證,都會脈浮。遲,代表血不足了,津液不足了。表熱里寒。現在病人在發燒,一摸他皮膚,很燙手。因為脈遲,胃中津不足了,胃中會虛寒的,所以才叫里寒。下利清谷者。胃中無津液了,寒掉了,吃下去的什麼,拉出來還是什麼。四逆湯主之。病人吃什麼拉什麼,胃中虛冷了,用四逆湯來解決。
四逆湯組成,炙甘草7克,乾薑6克,生附子15克。
這個甘草和乾薑,是甘草乾薑湯,是專門回復胃陽的,乾薑守而不走,熱力很足,喝下去馬上胃就熱起來了,胃中溫,津液得生,四肢得伸。這個生附子,是專門強心陽的,也是一個大熱的葯,喝下去,馬上胃就熱起來了,並且能強力疏通全身經絡,讓全身都熱起來。全身得熱,胃腸功能馬上就強起來了,下利清谷就解決了。這一條,講的是四逆湯不僅能溫暖全身,還可治下利清谷。
傷寒論第226條,若胃中虛冷,不能食者,飲水則噦。
這一條講的是,有的人不光吃不下飯,連喝口水都要打呃。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胃中無津了,血中無津了,才會胃中太冷,茶飯都吃不下,吃了會打呃。
傷寒論第227條,脈浮發熱,口乾鼻燥,能食者則衄。
脈浮,說明血中很熱了,發熱是肯定的了。口乾鼻燥。口乾,說明胃中很熱了。鼻燥,說明肺中太熱了,鼻子上連一點汗也沒有,肺太熱了。能食者則衄。這裡的意思是,胃熱的人,是很能吃飯的。肺熱的人,會流鼻血。所以,當我們問診時,病人說他特別能吃飯,超過平常人,醫生就知道了,他胃上有熱,脈會是浮的。當病人說他經常流鼻血時,醫生就知道病人肺上有熱。陽明證,是熱證,常常會出現特別能吃飯,有時流鼻血的情況。
傷寒論第228條,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儂,飢不能食,但頭汗出者,梔子豉湯主之。
陽明病,就是腹滿,發熱,汗出,脈大,不怕冷,只怕熱。下之。醫生誤治了,攻下了。其外有熱,手足溫。外有熱,說明雖然攻下了,但發燒還沒退。手足溫,說明胃中熱力充足,津液不充足。不結胸。雖然攻下了,但外邪沒有進來,說明身體正氣充足,外邪才沒入里。心中懊儂。病人心裡很煩,一定是胃中不舒服,還有發燒沒退,病久了。飢不能食。病人很想吃飯,說明脾的功能是正常的。但又吃不下,這個是胃出問題了,被攻下藥刺激了。但頭汗出者。現在病人身上沒汗了,只有頭上有汗了,說明血中津液沒有了,血稠了。原來,他心裡煩,是因為血中無津的原因,血稠的原因造成的。他吃不下飯,也是因為血稠了,無津了,才造成的。血稠了,身上會發熱的。原來,他手腳溫,並不是他胃中津液充足,而是因為血稠了,胃中會有熱,會向手腳傳送。血稠了,堵寒心血管,引起心臟功能不正常,才會心煩。那要如何解決呢?還是用梔子豉湯來解決。梔子可以清血中的熱,寧心安神。豆豉可以宣發胃氣,同時又向下通降胃氣,通過調節作用,可使胃功能恢復,可使病人能進飲食。梔子清熱,豆豉調胃。熱清,煩自除。胃和,飲食得入。
傷寒論第229條,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與小柴胡湯。
陽明病。就是腹滿,發熱,汗出,脈大,不怕冷,只怕熱。發潮熱。就是半下午時一陣一陣地發熱流汗。
大便溏,小便自可。現在大便通利,小便也正常。胸脅滿不去者。就是說病人陽明病的證狀不太嚴重了,但是胸脅滿比較嚴重了。這個胸脅滿,是少陽證的四大證狀之一,即可判定為少陽證。少陽證,胸脅滿,往來寒熱,反胃嘔吐,不想吃飯,有一證出現,即可判定為少陽證。少陽證,是胃中津液不足,外邪乘機入里而造成三焦發熱,肝脾腫大。這個少陽證,胸脅滿,說明肝脾腫大了,用小柴胡湯來解決。現在病人大小便正常,只有發熱和胸脅滿,小柴胡湯里的柴胡,黃芩,可以把熱退掉,退退,胸脅滿即除。小柴胡湯里的生薑,大棗,甘草,人蔘,半夏,都是補胃津,調胃腸的。胃中津液足,胃氣回復,病就很快可以康復了。陽明病的發病原因,就是胃中津液不足造成的,這裡補胃津,也是對證治療的。這一條辯,講的是陽明證與少陽證合病時的治療方法。當大小便正常時,一個小柴胡湯就解決了。當然,如果大小便不正常,可以適當加藥味即可。總的原則,陽明,少陽,合病時,以小柴胡為主方。
好,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裡。
楊大夫一0四講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我們昨天講了這個豬苓湯。這個豬苓湯呢,是利小便的,在有胃腸內熱又小便又不通的時候用的。如果沒有內熱,是用五苓散來利尿。這個豬苓湯,還可以治療泌尿系統的結石,還可以治因水濕而引起的腰痛。中醫的方劑,往往是運用好了,可以一方多能。前面還講了陽明病下利清谷時,用四逆湯。昨天還有人說,附子不能用於陽明證,實際這是對陽明證的誤解。以前,也有人說,陽明證就兩個證狀,一是陽明經熱,一是陽明腑熱。通過學習,我們也看到了,陽明證不僅就這兩個證狀,實際上證狀很多的,很複雜。有時是熱,有時是寒。總之,陽明證,就是指的胃腸系統的一系列的病變。當陽明病與少陽病合併時,如果病人陽明證不很嚴重時,可以先用小柴胡湯來先解少陽證。
傷寒論第230條,陽明病,脅下便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自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陽明病。就是胃腸津液不足了,功能下降了,引起了腹滿,發熱,汗出,脈大,不怕冷,只怕熱的證狀。脅下硬滿。就是大便不通了,腹滿了,很嚴重,肚子都漲得發硬了。不大便而嘔。不大便,他大便通利,就不會腹滿了。嘔,就是反胃,不想吃飯。現在是陽明與少陽合病了。嘔,是少陽證四大證狀之一。舌上白苔者。舌上的苔還是白的,說明陽明證發熱不明顯,也不會流大汗的。如果胃熱嚴重,舌苔會發黃的。可與小柴胡湯。現在雖然腹滿,但發熱很輕微,可以先用小柴胡湯來解這個反胃嘔吐的少陽證。上焦得通,津液自下。上焦,指的是心肺,小柴胡湯里的柴胡和黃芩,可以清解三焦淋巴的熱。淋巴系統的熱退掉了,三焦就會疏利,上下氣機循環通利。肺中津液可以通過三焦系統向全身輸布。胃氣得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三焦淋巴熱除掉了,氣機通順了,小柴胡里的生薑,大棗,甘草,人蔘,都是大補胃津的,胃津充足了,很快會胃氣恢復,有足夠的熱力發汗,汗出,說明胃津已充足,這時連陽明證也解決了。病人汗出了,說明胃腸津液己足。津液足,胃腸就有充足的蠕動能力,大便會排出來,腹滿會自退了。這一條講的還是陽明與少陽並病時,陽明發熱不嚴重,還是用小柴胡來解決。這個也是同病異治,雖然都是陽明病,但隨著證狀表現不同,用藥也不同。
傷寒論第231條,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
陽明中風。就是病人有胃腸病,又有了感冒了。脈弦浮大而短氣。這個弦脈,是少陽證的脈象。浮,是感冒的脈象。大,是陽明證的脈象。現在是太陽,陽明,少陽,三陽並病了。陽明證,發熱,腹滿,少陽證,脅下痛滿。現在這個肚子很漲了。往上擠壓肺,影響了呼吸,所以才短氣。腹滿,脅下及心痛。現在腹滿太嚴重了,往上頂得不光是短氣,而且心都是痛的了。久按之氣不通。醫生用手按病人的肚子,按了很久,病人也沒放個屁出來。鼻干,不得汗,嗜卧。病人的鼻子沒有潮氣了,說明肺太熱了。這個肺熱,是從胃傳送過來的,說明胃也太熱了。身上也沒有汗。身上發熱那麼嚴重,他還不來汗,好奇怪啊。為什麼呢?他胃中津液已經沒有了。病人總是想卧不想站,因為胃中太幹了,很難受。血中津液沒有了,也沒精神,只想睡覺。一身及目悉黃。病人血中沒有津液了,透過皮膚可看見血的顏色是黃的了。缺血了。小便難。血中津液沒有了,自然也就沒有小便了。有潮熱。這是陽明證的表現,半下午會一陣一陣的發熱。時時噦。因為胃中無津了,胃太虛了,所以才時不時的打呃。耳前後腫。病人的耳朵前後都腫起來了,這是少陽證嚴重時的表現。刺之小差。如果醫生用針刺少陽經和期門穴,病情會好一些。張仲景在針刺瀉內熱時,喜歡針刺期門穴。外不解,病過十日。現在是三陽合病,病情又嚴重,病人的感冒證狀也沒解決,還是怕冷,這樣持續了十多天。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如果病人的脈還是浮的,說明病人本身體質較強,此時,解決這個三陽並病,還是用小柴胡湯。好,這個小柴胡湯,連續用了幾次,用在陽明證上,看來,這個小柴胡湯臨床應用非常廣泛。小柴胡湯中的柴胡和黃芩,把三焦淋巴連同肝膽脾的熱都清掉了。三焦通利,津液自下,胃氣得和,這個清解三焦少陽鬱熱在中醫裡面非常重要啊。所以中醫的方劑裡面,大多數都會用到這兩味葯。大家一定要學會善用這兩味葯。過去,有一部分老中醫一輩子就基本上是只用了一張方子治療各種疾病,就是小柴胡湯加減。這其中的道理,大家一定要明白。明白了,中醫就很簡單了。小柴胡湯裡面的生薑,大棗,人蔘,甘草,是專門大補胃腸津液的。津液足,陽明病就好了。胃中津液足,胃功能會強盛起來,會熱力充足,會發汗,感冒也會好。張仲景的治病方法,始終在圍繞津液說事,他只用生薑,大棗,甘草,人蔘,就把人體津液補足了。這就是中醫的大補藥了。別的補藥似乎他都看不上。學習中醫,必須了解仲景心法。
傷寒論第232條,脈但浮,無餘證者,與麻黃湯。若不尿,腹滿加噦者,不治。
脈但浮。目前的條文,還是在陽明篇,肯定是有陽明發熱,汗出,腹滿了。脈象只是浮脈,但沒有陽明的大脈,說明胃熱不嚴重了,陽明證不嚴重。無餘證者。現在的脈是浮的,主要證狀是感冒了,陽明證只是很輕微。與麻黃湯。主要證狀是感冒,用麻黃湯解決就可以了。這一條,還是接著上一條文說的,三陽並病,用了小柴胡湯之後,病人證狀好多了,只剩下有感冒的證狀了,有點怕冷,發燒,用麻黃湯就可以了。若不尿,腹滿加噦者,不治。前面呢,病人已經病了十多天了,經過喝了小柴胡湯,病人還是不來小便,因為血中無津液了,才沒有了小便。如果病人陽明證的腹滿還沒解決掉,就是陽明證沒解決掉。又加上病人又在反胃打呃,說明胃中無津了,胃中己經幹掉了。胃腸裡面己經幹了,大便又下不來,這種病人就沒法再治了,沒有希望能救活,這樣的病人,醫生就不要再去治了。死了人,病人家屬可能會找醫生的麻煩的。所以,不要去治了。
以上所講的,都是用小柴胡湯去治療三陽合病,這個原理是怎麼一回事?希望大家課後認真思考。這也是中醫的至重秘法。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我們明晚將繼續學習。
楊大夫一0五講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現在,繼續學習中醫經典傷寒論。
昨天呢,講了小柴胡湯在陽明證里的臨來應用。這個小柴胡湯,在三陽並病時,通常是要用到的。當陽明證太嚴重時,經過治療,還是腹滿,並且連尿也沒有,救治的希望已經不大了。
傷寒論第233條,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不利者,此為津液內竭,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前人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豬膽汁,皆可為導。
陽明病,自汗出。就是胃腸疾病,發熱,腹滿,汗出,脈大,不怕冷,怕熱。若發汗,小便自利者。如果醫生看到病人發熱,以為是感冒了,結果開了發汗的葯,胃中津液向皮膚走出去了,但病人的小便卻很多。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個發汗的葯,我們知道有個麻黃湯,喝下去之後會出汗,還會有很多小便。但此時,本為陽明證,胃中津液本來就不足才引起這個陽明證的。此為津液內竭。現在,正當陽明病,醫生卻讓病人發汗又利尿了,胃腸津液會枯竭的。雖硬不可攻之。當病人大便秘結了,因為他胃腸津液沒有了,也是不可以攻下的。當須自愈大便。那麼醫生此時不可急於攻下。攻下之前先看看病人是否津液還充足。
宜蜜煎導而通之。就是說,不可以攻下了,但可以用蜜煎導方來通大便。若土瓜根及大豬膽汁,皆可為導。也可以用土瓜根或豬膽汁來通大便。這個蜜導煎方,就是把蜂蜜放銅鍋裡面小大煎稠,象糊糊一樣稠時,稍冷一下,用手捻成象半個粉筆一樣大小的錠子,當大便不通時,放進直腸頭裡,過上二十分鐘,病人就要來大便了。土瓜根的使用方法,傷寒論的流傳過程中,已失傳。還有就是用豬膽汁來通便,可以把豬膽汁用注射器注入肛門裡面,不一會,大便就會來了。這一條辨講的是,胃中無津時不可以攻下,要讓他自已排便,可以用蜂蜜,豬膽汁來解決便秘。
傷寒論第234條,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宜桂枝湯。
陽明病,就是胃腸病,腹滿,身熱,汗出,不怕冷,怕熱,脈大。脈遲,就是血不足了,津虧了。汗出多,本來就津虧了,又出了很多汗,津更虧了。微惡寒者,因為血不足了,又受了外面的涼風了,有點怕冷。表未解也。此時他怕冷,說明有表證,有外寒。可發汗,宜桂枝湯。現在是太陽,陽明合病了,可以先發汗解表。如果是三陽並病,就不是用桂枝湯了,是用小柴胡湯。這個桂枝湯可以解外寒,同時,桂枝湯里的生薑,大棗,甘草,可以補充胃腸津液,同時,陽明病也解決了。
傷寒論第235條,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汗則愈,宜麻黃湯。
陽明病,就是胃腸病,發熱,汗出,怕熱,不怕冷,脈浮大。無汗而喘者。現在身上沒汗了,本來發燒應該流汗,現在卻沒汗了,是因為病人外面受涼了,毛孔關閉了。肺主皮毛,皮膚毛孔關閉,肺泡也會閉,所以才會無汗而喘。發汗則愈,宜麻黃湯。現在病人在喘氣,用麻黃湯來發汗,把皮膚毛孔打開,肺泡打開,病人喘氣就好了。
上面兩條,講的是,陽明證病人當受涼感冒時,要先去解決感冒的問題,先解太陽。不可以先攻下。
傷寒論第236條,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飲水漿者,此為瘀熱在里,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主之。
陽明病,就是胃腸病了,發熱汗出者,這還是陽明證的特徵。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他說這個病人發熱汗出,是胃熱向體外擴散的一種生理調節本能,一般不會引起病人身體發黃的。但頭汗出,身無汗,就是現在病人情況變化了,只有頭上有汗了,身上卻沒汗了,說明血中津液流失嚴重了。劑頸而還。就是從脖子往下沒汗了,脖子以上有汗。小便不利。病人小便也沒有了,說明血中津液沒有了。渴引水漿者。此時病人還是很口渴,喝水不停。病人沒小便了,但還要喝水。喝的水到哪裡去了呢?沒有進入津液呀?怎麼回事呢?這個喝的水一定是從頭上跑出去了,所以他前面說劑頸而還,水從脖子以上跑出去了。此時,說明胃中極熱了,水被蒸發,往上沖,不往下行了。此為瘀熱在里。他說,出現這個現象,是因為病人體內熱盛,瘀重,引起的。身必發黃,茵陳嵩湯主之。現在病人胃熱較重,瘀血又重,血稠了,無津液了,身上會發黃的,用茵陳蒿湯來解決。所以,這個茵陳蒿湯,就是一個去熱,清瘀血的一個方子。那麼,這個病理,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病人沒小便,還在口渴要喝水,說明胃熱,三焦熱重,中焦熱重。喝了水,為何沒有進入血液呢?因為此時脾不能吸收了,問題出在脾。脾,惡濕,喜燥。脾不能運化吸收了,說明脾中濕氣太重了。
茵陳蒿湯的組成是,茵陳20克,梔子15克,大黃7克。
這個方子裡面,茵陳,可以利濕,梔子清三焦熱,大黃通便,活血化瘀。梔子,可以把胃中的熱清掉,茵陳可以把脾中的濕除掉。脾中無濕了,就能恢復吸收功能,喝的水就可以進入血液,再流向小便。本方是清解中焦濕熱的重要方劑,常常用於治療各種肝炎,療效顯著。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
楊大夫一0六講(抵當湯)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昨天呢,我們學習了茵陳蒿湯,這是中醫里的重要方劑。這個方子,是專門清利中焦濕熱的,也是治療肝炎的基礎方炎證,崩漏,都要用到這個方劑。這個方子,既清熱,又利濕,又化瘀,可以解決很多的問題。昨天講的這個條文,張仲景說,陽劑。此方對於治療各種疑難雜證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痤瘡,口腔潰瘍,闌尾炎,膽炎,宮頸炎,婦科明病發熱汗出就是往外散熱,一般不會引起嚴重貧而全身發黃,但是也要提防傷津過多而發黃。當出現病人沒小便時,又口渴要喝水,喝的水全部從頭上冒出來的時候,這是脾中有濕了,要去濕才行。 脾濕去掉了,喝下去的水就能被吸收,往小便走,不會再頭上冒汗了。這種病證的發生是因為有瘀熱,熱在胃,瘀在脾,在膀胱。茵陳蒿湯就把它解決了。茵陳利三焦濕,梔子清三焦熱,大黃化三焦瘀。
傷寒論第237條,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當湯下之。
陽明證,就是胃腸系統不正常,常常是腹滿,汗出,發熱,不怕冷,脈大。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這裡說了,這個有的人有小腦萎縮了,記憶力沒有了,有時會發狂,這個病是陽明證引起的,是有蓄血了,就是瘀血,血稠了,血中垃圾多了。所以然者。為什麼會有這個證狀出現呢?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這個記憶力喪失,就是因為長期瘀血造成的。關於這個瘀血會造成記憶喪失,這裡,要引用《黃帝內經》里的一句話,靈樞第80篇有一段話;上氣不足,下氣有餘,久之不以時上,則善忘。他這裡說的是,上氣不足,就是小腦萎縮了。下氣有餘,就是人的下焦會有多餘的氣血,多餘的瘀血,比如,會引起前列腺增生,尿閉。這種情況下,病人嚴重時發發狂奔走,喪失記憶力。那麼,長久的瘀血,中醫如何通過診斷才能知道呢?可以有四種方法診查出病人有久瘀。
一,病人的舌頭兩邊有齒痕。二,口渴但不想喝水。三,舌頭背面的靜脈發黑而粗大。四,可用手指按壓三陰交,有疼感。
四種方法,可診斷病人有長期的久瘀,這個在臨床上非常的實用。
矢雖鞭,大便反易。就是病人長久瘀血了,他頭腦雖然很空了,但是他下焦還是血太多,大便雖然很乾,但不會便秘。因為大腸附近有多餘的血。其色必黑。因為大腸周圍有瘀血,病人的大便會是黑色的,而正常人大便是黃色的。宜抵當湯下之。這個小腦萎縮,小便閉關,大便黑,都是因為瘀血造成的,應該用抵當湯來把瘀血導出來。這個抵當湯,是專門下嚴重瘀血的,喝下去之後,病人會拉出發黑的血塊,不用害怕的。
抵當湯的組成是,水蛭30個,虻蟲30個去翅足,桃仁20個,大黃10克。
當人體瘀血不是很嚴重時,會出現小便不通的問題,用核桃承氣湯來解決。當人體瘀血嚴重時,會小腦萎縮,記憶喪失,發狂奔走,小便閉鎖,用抵當湯來解決。
傷寒論第238條,陽明病,下之,心中懊儂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滿,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氣湯。
陽明病,就是因為胃腸津液不足而引起的胃腸病,證狀是發熱,腹滿,汗出,脈大,不怕冷,但怕熱。下之,心中懊儂而煩。本來胃中津液不足了,醫生又去攻下,津液下行流失嚴重,血會變稠,胃會變干,病人會很難受,心煩。因為胃會痛,心會發慌,所以才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前面都講很多遍了,只是單純的陽明病,沒有太陽病,沒有少陽證時,只要確診為大便己干,就可以用大承氣來攻下。如果病人同時還有感冒,要先治感冒,先發汗為先。如果是三陽合病時,要用小柴胡來解決。
攻下,不是隨便就可以攻,用藥非常謹慎的。腹微滿,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他說,病人只是有輕微的腹滿,大便還是稀的,只是大便初頭有點硬,不可以攻下。張仲景一再強調,攻下,一定是大便全部乾結了,才可以攻下,大便不太干,不可以攻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氣湯。如果確診為大便已經燥結了,才可以用大承氣湯來攻下。
這一條,是對前面所講陽明病的總結,再次強調大承氣湯臨床應用的原則。
傷寒論第239條,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繞臍痛,煩躁,發作有時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這一條講的是多日不來大便的證狀。病人不大便五六日,就是病人有一個星期不來大便了。繞臍痛,煩躁。病人會出現肚臍周圍痛的現象,還會心裡煩。所以臨來上,病人一說他肚臍周圍痛,醫生就應該知道了,病人可能多日沒大便了。發作有時。他肚臍周圍痛,是一陣一陣的,不是一直在痛。如果一直在痛,那應該是腸炎。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他肚臍周圍一陣一陣地痛 ,這是因為腸中大便已經乾結了,拉不出來了。這時應該是可以考慮攻下的。
傷寒論第240條,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宜下之。脈浮虛者,宜發汗。下之與大承氣湯,發汗則宜桂枝湯。
病人煩熱。就是在發燒,又心煩,說明胃中發燒,把津液燒乾了,胃中難受,又心慌,才會煩。汗出則解。汗出了,熱就退了,證狀減輕了,又如瘧狀,就出現了走路不穩的證狀了。日晡所發熱者,就是太陽快下山時又出現發熱嚴重的證狀了,屬陽明也,這個還是陽明證。因為陽明證的主要特點就是會半下午時候會發燒。脈實者,宜下之。脈實,就是浮大而有力,說明病人身體正氣還很足,胃中津液會是充足的,可以攻下。脈浮虛者,宜發汗。脈浮虛,就是脈還是浮大,但是無力了,脈不硬,是軟的了,說明胃中熱力不足了,胃中津液不足了,可以用發汗的葯。因為發汗的葯是補充胃中津液的。意思不是讓你去發汗,而是要補津液。如果要攻下,用的是大承氣湯。補津液,要用發汗的葯,桂枝湯。桂枝湯里的生薑,大棗,甘草,都是補胃中津液的。
這一條,說的是,陽明病發汗過多,會出現走路不穩的現象。只要病人正氣足,也可以攻下。如果正氣不足了,要用發汗的葯來補津液。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
楊大夫一0七講(吳茱萸湯)
各位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上一節課,第237條,很重要,講了人體有蓄血,會造成善忘,發狂奔走。這個善忘,就是頭暈。內經裡面講的很清楚,第80篇,大惑論里說,上氣不足,下氣過實,其人善忘。所以,這個頭暈,小腦萎縮,發狅,精神病人,都是這個原因引起的。頭為人體之上,上部氣血不足,病人一定會有瘀血,瘀血下沉,會引發小便失禁的,但大便不會太干。如何解除瘀血的問題?比較輕的,用核桃承氣湯,嚴重時用抵當湯。
第240條,又講了人走路不穩的原因,這是由於血中津液不足,血循環不正常造成的。所以,很多的疑難雜證,在傷寒論里都講得很清楚了。中醫治病,最重要的是要對病證作出正確的判斷。只有認證明確,用藥才不會失誤,療效才會很好。
總之,醫生要脈證合參,認準病機,把脈調至常脈,病就康復了。
傷寒論第241條,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氣湯。
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就是病人有了胃腸病,醫生用了瀉藥,病人拉了肚子了,然後還是一個星期不來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就是病人很難受,肚子很脹,脹得很痛了。此有燥屎也。這個肚子又脹又痛,這個是胃腸有乾結的大便。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為什麼會這個樣子呢?因為病人本來有胃腸病,胃中津液不足,再經攻下後,津液會更不足,大便又再一次乾結了。宜大承氣湯。這個嚴重的大便乾結,肚子都一又脹又痛了,用大承氣湯來解決。大承氣湯攻下會不會導致胃腸再一次乾燥失津呢?不會的,張仲景組方非常科學,大承氣湯里有厚朴寬腸調氣,有枳實生津,有芒硝大補津液。這一條,張仲景告訴了我們什麼呢?他說,大承氣湯突出的功效,能夠調節胃腸津液,與別的瀉藥不同的。
傷寒論第242條,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一作息怫鬱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氣湯。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就是說病人小便沒有了,大便有時好有時會便秘。說明血中津液不足了。
時有微熱,喘冒。有時病人出現了發熱,不是怕冷發寒,這個要搞清楚。大便不通順,病人才會有低熱,因為大便不順,腸中邪熱不能排出去,所以會冒,就是頭暈。喘。為什麼會喘?因為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大腸裡面有熱,會把這個邪熱傳導給肺。肺熱了,會喘氣。一作息怫鬱不能卧者。就是說還有一種情況,病人會翻來覆去睡不著覺。有燥屎也,宜大承氣湯。現在病人沒小便了,血中津液己幹了,大腸裡面又很熱,應該用大承氣湯來把大便攻下來。如果此時不攻下,這個燥屎會越來越干,在大腸裡面發酵,發熱,耗津,病情會更加嚴重。張仲景一再強調大承氣湯的臨床應用,總的原則,大便不幹結,不要用。只要發現大腸中大便己乾結,就不要再等了,馬上用。
傷寒論第243條,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
食谷欲嘔。就是病人吃了飯後會反胃,吐酸水。不吃飯則不反胃吐酸水。為什麼出現這個證狀呢?因為,胃是正常的,如果胃不正常,不吃飯也會不舒服。這個胃中反酸,這個酸,來自於肝臟,因為肝屬木,肝味酸。如果是膽汁入胃,會口苦,那是胃太熱造成的。胃反酸,是因為肝太寒了,太虛了。肝寒,胃也會寒。吳茱萸湯主之。這個吳茱萸是溫肝的,肝溫了,胃也就不會寒,也就不會反酸了。這個食谷欲嘔,就是反酸,說明肝寒了,胃寒了,中焦寒了。溫中焦,我們前面學過甘草乾薑湯,那是溫脾的。吳茱萸湯是溫肝的。這個是有區別的,但都是溫中焦的。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就是說,如果病人喝了這個吳茱萸湯後,病情卻又沒有好轉,反加劇了,這是上焦有問題。如果病人上焦,心,肺,有熱的話,他吃飯後也會反胃嘔吐。如果再喝吳茱萸湯,中焦再熱起來,這個病就會加重。就不可以用這個方劑了。這一條說的是,吃飯後反胃嘔吐,有兩種原因,一是肝寒,二是心肺有熱。肝寒,可以用吳茱萸湯。那心肺有熱怎麼辦呢?心肺有熱,飯後嘔吐,可以用梔子豉湯來處理。
吳茱萸湯方組成,吳茱萸20克,人蔘10克,生薑20克,大棗30克。
這個方子很簡單,人蔘,生薑,大棗,是大補胃腸津液的,吳茱萸是溫肝的。凡是有肝虛,肝寒的人,可以用此方。有肝火的人則不宜用。這個方子,特別適合於酒精肝,肝硬化的病人。
傷寒論第224條,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也。小便數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渴欲飲水,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太陽病,就是人感冒了,會發熱,怕冷,脈浮。寸緩,就是病人氣血不足了,脈跳慢了。關浮,張仲景講脈,左手只講陰陽,不講關,只講寸和尺。凡是他說關脈,指的是右手關脈,脾胃脈。關浮,說明脾胃很熱了,應該很能吃飯,飯量大。尺弱。尺是腎脈,張仲景說是陰脈。尺弱,說明陰血不足了,津不足了。現在的情況是,病人感冒怕冷,又血虛虧了,又有胃熱。其人發熱汗出,這是因為胃中熱才會發熱汗出。復惡寒。現在病人還是怕冷,說明感冒沒好。既然出汗了,為何感冒不好?因為血中津虧了,胃中津液不足,汗出不透徹的原因。不嘔,說明胃中不寒。心下痞,就是肚子又脹了,虛脹,裡面是空的。為何會虛脹,而不是大便實滿呢?此以醫下之也。胃中虛脹,是因為醫生用了瀉藥,讓胃受涼了,瀉藥都是涼的。本來胃中是熱的,被醫生誤治了,津本來就虛,再收下,胃中無津了,虛了,寒了,痞滿了,胃不能運化了。本來很能吃飯,結果現在吃不下了。如果不下者,病人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也。如果醫生不攻下,病人汗出後感冒會好,就不會怕冷。如但但是口渴,這只是一個陽明證了。痞滿,用的是瀉心湯,屬太陽病,不是陽明病。小便數者,大便必硬。小便數,不是小便正常。小便正常,應該是小便自利。數,就是一次只有一點點,說明津不足了,大便也會幹。不更衣十日,無所苦。病人十天不上廁所,也沒便意了。渴欲飲水,少少與之。現在大便堵塞了,喝水一次也不能喝多,因為胃中無津,連水也吸收不了。但以法救之。這時要小心調理。渴者,宜五苓散。如果病人口渴,他又不來小便,一次小便一點點,這個要用五苓散來利小便。五苓散吃下去,桂枝昇陽暖胃去胃寒,白朮去脾中濕,脾濕去才能有吸收功能。茯苓,澤瀉,豬苓,都是利小便的。五苓散吃下去,小便來了,病人也能喝水了,喝的水可以進入血液,補充血中水份。胃中暖和了,濕去了,痞滿就會消掉了。痞滿的原因,一是胃寒,二是胃中有濕,三是胃中無津。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
楊大夫一0八講(便秘,脫髮,貧血,麻子仁丸)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現在,我們繼續學習中醫經典傷寒論。昨天,講了一個吳茱萸湯,這個是治療反胃吐酸水的方子,很實用,這個方子是溫暖中焦的,又是治療反胃的經典方劑。中焦太寒,會反胃,用這個方子。但臨床上,上焦心肺有熱時也會反胃。所以,臨證時要詳細診查,以免用錯葯。上焦有熱,吃了這個方子後,證狀會加重。昨天又講了五苓散在陽明病中的應用,如果病人沒有小便,又口渴,可以用五苓散來利小便。
傷寒論第245條,脈陽微而汗出少者,為自和也,汗出多者為太過。陽脈實,因發其汗,出多者,亦為太過。太過者,為陽絕於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脈陽微。這個陽脈,指的是右手的脈,右手為陽,因為人的右手比左手靈巧,力量大,所以在手為陽。脈陽微,就是病人右手的脈跳得很微了。而汗出少者,為自和也。中醫治病,講的就是一個調和陰陽平衡。
陽脈弱,出汗少,這個現象說明陰陽平衡了。如果出汗反多,那是不正常了,表不固了。陽脈弱,說明胃中無熱力,如果出汗反多,那是表虛不固,津液流失,病會加重,就不正常了,不是自和了。汗出多者,為太過。如果出汗反多,那就不正常了,汗出太過了。陽脈實,因發其汗,汗出多者,也為太過。如果醫生看到病人的陽脈浮大而有力,認為是感冒了,開了發汗的葯,病人發汗過多,也是醫生的失誤,汗出過多了,傷津液了。陽脈實,就是浮大脈,是陽明病,醫生搞錯了,結果以為是感冒,開了發汗的葯,開錯了。太過者,為陽絕於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如果發汗過多,人體陽氣會因為陰血不足而減弱,因為津液喪失了,病人會沒有小便的,也會出現大便乾結的。這一條講的是陽明病的發病原因,因為血中無津,才會出現大便干硬。
傷寒論第246條,脈浮而芤,浮為陽,芤為陰,浮芤相博,胃氣生熱,其陽則絕。
脈浮,就是醫生一應指,即可感到脈跳,脈跳浮起來了。芤,就是空,脈管裡面很空了,缺血少津了,脈會無力的。浮為陽,浮脈,表示病人身體很熱,熱從胃中出來的,胃很熱了。芤為陰,芤脈說明津血不足了,陰,就是津,血。浮芤相博,胃氣生熱。現在病人胃中很熱,會蒸發津液,但此時又津液不足了,所以現在有個矛盾,一方面要耗津液,一方面血中缺津,所以說相博。胃中無津,胃中又熱,這樣會越來越熱的。因為沒有津液了,胃中燒乾了,會變得更熱。胃中有熱,津又不足,越來越熱,津液越來越少。血中無津,脈就會很沉微。沉微脈,就沒有什麼陽氣可言了。所以說,其陽則絕。陽氣沒有了,是因為津不足,又有熱,熱傷津的原因。這一條就是說,胃熱,會傷津液,這是人體陽氣虛的原因。現在很多庸醫,一看見病人陽氣虛,就去補腎陽,補脾陽,結果適得其反,用了熱葯,又耗傷津液,使病情越來越嚴重。
中醫的扶陽,一定要注意補津液,清內熱,才行。決不是盲目去開熱葯。
傷寒論第247條,跌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博,大便則難,其脾為約,麻子仁丸主之。
跌陽脈,就是在腳背上,有一個沖陽的脈。浮,就是很大了,鼓的很大了。澀,就是很很微弱。浮而澀,就是一個很空虛無力的脈象。浮則胃氣強。這個跌陽脈浮,說明胃中很熱,熱為陽,為氣,說明胃中很熱。澀則小便數。跌陽脈的力量很弱,說明病人津液不足了,自然會小便很少了,一次只有一點點尿。
浮澀相博,就是說病人胃中熱,又加上津液不足,這樣會更如耗傷津液,這不是自和,是相搏,病會加重的。大便則難。本來血不足,又胃熱耗津,就會小便沒有了,大便會硬了。證狀會出現,因為胃熱,所以吃飯胃口很大。其脾為約,麻子仁丸主之。這種胃熱傷津的疾病,張仲景把它叫做脾約,用麻子仁丸來治療。這個脾約,會是一個怎樣的證狀呢?因為胃熱傷津,儘管很能吃,但總是身體很差,不健康,無力,甚至脫髮。很多人認為脫髮是腎虛,但吃補腎的葯卻沒有效果,因為這個是胃熱造成的。並且胃熱上沖直達巔頂,灼傷毛髮,頭油會多。因為胃熱,傷了津液,才會大便乾燥,脫髮的人都會有嚴重的便秘。這個脾約,因為胃中太熱,胃氣首先會入脾,再入肺,會引起脾熱。脾熱了,脾中的濕就會退去,脾的功能會很強勁,因為脾喜燥。脾熱了,脾的功能強了,吸收能力也太過了,喝下去的水,剛剛走進小腸,就被脾吸收了,所以小腸里會比較干。這樣,大便在小腸開始乾結了,出來之後會象羊糞那樣小小的顆粒。如果是干在大腸,大便的硬塊會比較大團的。所以,我們學習了這個脾約,對防止便秘,脫髮,貧血,等等,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麻子仁丸方,麻子仁20克,芍藥10克,枳實10克,大黃7克,厚朴10克,杏仁20克。
麻仁,能夠養心血,潤腸通便。芍藥呢,味酸,是陰葯,是寒葯。芍藥能夠軟肝疏肝,加強靜脈循環。芍藥的寒,能清胃熱,芍藥的酸能斂濕,可以補脾中濕氣,降低脾中燥熱。枳實,厚朴,是寬腸下氣的,讓大便往下行走。大黃,增加腸蠕動,有利於大便排出,同時大黃性寒,能清胃熱。杏仁,是補肺中陰液的,能潤肺。因為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肺氣足,大腸也會更有力,健康。補腫津,就是在補大腸的津液。大黃,白芍,麻仁,清胃熱。杏仁,補津液,厚朴,枳實寬腸下氣行大便。麻子仁丸方,不用湯劑,而用丸劑,因為湯劑力量太猛,丸劑力量比較慢,現在的便干不是很嚴重,用丸劑比較合適。
傷寒論第248條,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胃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病人感冒三天了,喝了發汗的葯,汗也出了,但是病卻沒有好。如果是感冒,汗出後就會好,現在汗出了還不好,就不是感冒的問題了,是有別的原因。蒸蒸發熱者,就是整個身上都在發熱冒汗,這個是不怕冷的。感冒的人,他頭上發熱,身上發熱,但不是全身發熱,手腳是涼的。現在是全身發熱,不是感冒了,病情轉化了,發生變化了,原因是前面感冒,發汗了,汗出傷津了。津不足,血會稠,陽明胃發熱是血稠循環不暢造成的發熱。調胃承氣湯主之。現在還沒有發展到腹滿,痛滿,陽明證剛開始,可以用攻下最輕的方子處理一下就行了。調胃承氣湯里有大黃,芒硝,這些都是涼葯,即能通大便,又能除胃熱。所以,張仲景用藥法則,既精準,又奇妙。一箭雙鵰。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一0九講(承氣湯)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傷寒論的重點核心內容,就在太陽篇和陽明篇里,現在,陽明篇也快學習完了。大陽篇里,講的都是平常容易得的小病。陽明篇,就不同了,陽明,就是胃腸,是各種重大疾病發生的根本原因。所以,我們一定要把這個陽明證學習好。麻仁丸非常重要,講了一個脾約,就是因為脾太燥了,吸收能力太強了,才導致大便在小腸就乾結了,用了麻仁丸,組方非常精妙,我們一定要領會這個方法。現在很多老年人便秘,年輕人也是,用這個麻子仁丸來解決,非常好。
傷寒論第249條,傷寒吐後,腹脹滿者,與調胃承氣湯。
傷寒,就是人感冒了,發燒,怕冷,身上沒有汗,脈浮數,身痛。結果呢,又吃了變質的食物,或有毒的東西,結果鬧肚子了,嘔吐了,會傷胃中津液的。胃中無津液了,虛掉了,胃的蠕動功能下降了,吃下去的東西不能消化和吸收,所以才腹脹滿,轉化成了陽明病了。過去有的醫書上說,六經轉變規律,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實際不是這樣的,不一定就要轉成陽明的。即然已經胃腸虛弱了,腹滿了,可以用調胃承氣湯來調和大便。調胃承氣湯是通順大便最輕的方子,有輕微腹滿時可以用。當大便在小腸裡面乾結時,用小承汽湯,診斷的方法是病人小腹脹滿。當大便在大腸乾結時,用大承氣湯來攻下,檢查的方法是腹滿而硬痛。
調胃承氣湯的組成是,炙甘草7克,芒硝5克,大黃12克。
小承氣湯的組成是,大黃12克,厚朴7克,枳實10克。
大承氣湯的組成是,酒大黃12克,厚朴20克,枳實15克,芒硝6克
臨床應用時,一定要不可以用錯了。
傷寒論第250條,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硬者,與小承氣湯和之,愈。
太陽病,就是人感冒了,會發燒,胃中會很熱的。若吐,若下,若發汗,這些方法都會傷胃腸津液的。微煩,胃中喪失津液了,胃中會不舒服,所以才心裡有點煩。小便數,小便來的時候,只有一點點,不是很多,說明血中無津了,也可能是脾太濕,小便也會不利的。大便因硬者,胃腸太虛了,不能吸收水分了,血中無津了,小便少了,大便會因此而乾結。另一方面,胃虛了,胃寒了,脾也會寒。脾寒,會生脾濕。脾濕,則不能吸收。現在,大便硬了,但還沒有腹滿而痛,不嚴重,用小承氣解決就行了。
傷寒論第251條,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硬,至四五日,雖能食,以小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能食,但初頭硬,後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
他說,人得病了,過了二三天,脈變弱了。為什麼會變弱了呢?太陽病,脈是浮數或浮緩,陽明病的脈是浮大的。現在脈弱了,不浮了,很微弱了,可能是經過了汗,吐,下,現在津液不足了,血不足了。無太陽柴胡證。柴胡證,就是脅下滿痛,心煩不想吃飯,反胃,忽冷忽熱,是因為胃中本虛,外邪又入里造成了內熱,肝脾腫大。現在沒有這些證狀。煩燥,心下硬。現在沒有里熱,只是一個單純的胃腸病,肚子脹得已經硬了,說明大便已幹了。至四五日,雖能食。又過了兩天,病人還是能吃下一點點飯,還沒有嚴重到一口水也喝不下去的時候。以小承氣湯少少與。現在病人還能吃飯,但大便己幹了,怎麼辦呢?可以讓他少少的喝一點小承氣湯,不要太多。如果是一點東西也吃不下,那就要用大承氣湯了。微和之,令小安。吃一點點小承氣湯,攻下力量不大,只是一個調和的方法,不要讓病情發展,保持病勢穩定不發展。
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如果又過了兩天,還是腹滿,就可以讓病人喝半碗大承氣湯了。
由此可以看出,張仲景對於攻下,非常的謹慎,非常的細心,千萬不要心急,要防止大下。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如果一個星期過去了,病人還是沒來大便,但小便已經少了。所以,張仲景在診斷大便是否乾結時,特別注重觀察病人小便的。雖不能食。病人已經不能吃飯了。但初頭硬,後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如果病人已經不能吃飯了,但是,如果他的大便只是初頭乾結,後面是是稀的,也是不可以攻下的。只要大便沒有完全乾結,用了大承氣湯攻下,病人一定會下利,拉稀的,會瀉利不止。張仲景一再強調,攻下,一定要小心謹慎,不可以失誤的。須小便利,屎定便,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他又說了,大承氣湯的使用時機,一是要確定大便已完全乾結,二是病人要有正常的小便,才可以攻下,用大承氣湯。如果病人沒小便了,說明血中津液沒有了,就不可以攻下。誤攻下,病人再嚴重傷津液,血稠了,病人會發高燒,會發狂,會尿失禁。這些嚴重性,在傷寒論第6條已明示了。
之前,講了三個承氣湯的適應證,這一條辨再次詳細解釋了大承氣湯的使用時機。
如果病人沒小便,醫生應想辦法去補津液,讓小便正常了,才可以攻下,並且要小劑量用,不要猛攻。
傷寒論第252條,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裡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傷寒六七日,就是人感冒發燒怕冷一個星期了。目中不了了,病人眼珠轉動不靈活了,眼珠發直了,無光了,說明肝血不足了,血中無津了。睛不和,無表裡證。病人只是感覺眼睛不好,沒有別的證狀,不怕冷,身上也不發燒了。因為病久了,胃中津液都從汗排出了,所以才不發燒了,沒熱力了。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病人沒有別的證狀,就是大便拉不下來,不是大便不來,而是拉不下來。身上有很輕微的發熱,這是因為大便堵塞的原因,堵塞了,中醫叫實證,不是虛證,治病要分清虛實。急下之,宜大承氣湯。病人眼珠都發直了,他大便解不出,這時不可再等了,快點用大承氣湯把大便攻下來。
傷寒論第253條,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陽明病,就是胃腸太虛了,上下不通暢,發熱,汗出,不怕冷,但怕熱。
汗多者。病人現在流汗太多了,說明胃中太熱了,體溫會非常的高。這個時候要降體溫,不能讓他流汗太多,流汗太多,會大便乾結,會虛脫。
所以,在看到病人流大汗時,要及早儘快把體溫降下來。
這個大承氣湯,凡是攻下的葯,都是寒涼的,一喝下去,病人體溫降下來了,就不會流大汗了,大便也下來了,然後再調理一下,補一下胃津,就可以了。好,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裡
楊大夫九十一講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歡迎大家每晚關注我們這個傳統中醫講座。為了家人的平安健康,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傳承中華民族遺留下來的寶中友文化遺產。最近兩天,我們在學習這個陽明病篇,所謂的陽明病,就是胃腸消化系統不正常,而產生的證狀。證狀表現,首先是大便不來了,燥屎在大腸里乾結了,然後發酵,導上胃上高熱,全身發燒,流汗。為什麼會流汗呢?因為胃中發高熱,人體是一個高級智能調節系統,自主調節本能要繼持人體溫度平衡,把胃中熱量往外擴散,只能靠水了,靠血中津液了,通過津液外泄,把熱量擴散出去。從這個出汗上,我們就知道了,出汗傷津液,這可不是小事情。一旦人體津液流過多,可能會出現更嚴重的證狀表現。在傷寒論第6條里,已經講過了,出汗過多,人會抽筯,手足發抖,尿失禁,等等,很嚴重的問題。如果這個陽明病不能得到有效治療,還會持續的發高燒,流汗。陽明病產生的原因,多數是先感冒,出汗過多了,胃腸津液不足了,胃腸無力蠕動了,才大便乾結,發酵,高燒。
傷寒論第185條,本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也。傷寒發熱,無汗,嘔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轉屬陽明也。
他這裡說,本來,人剛剛得了太陽病,就是感冒了,醫生開了發汗的葯,讓病人發汗。汗出不徹,因為這個發汗的葯喝的有點少了,不夠,結果汗沒有出透,外寒沒有完全解除。因轉屬陽明,他說就是因為汗沒出透,才導致了陽明病。為什麼會這個樣子呢?汗沒有出透,說明胃中津不足,沒有津液了,就不會再流汗了。也可能是這個發汗藥裡面沒有補津液的藥物。張仲景在處方時,補胃腸津液善用生薑,大棗,甘草,來補津液,補肺津液善用粳米,杏仁。人蔘大補胃津。因為胃中津液不足,沒有汗流出來了,這個感冒還沒好,結果轉成陽明證了。胃中無津,胃腸無力蠕動,大便下不去,在此發酵產生高熱,致使大便秘結。所以,治療陽明病,應該及時把這個秘結的大便排出去。大便排出,高燒立馬就退了。傷寒發熱無汗,嘔不能食,就是說人得了傷寒感冒,證狀是發燒,沒有汗,怕冷。為什麼嘔不能食?嘔不能食,符合少陽證小柴胡湯的證狀。少陽小柴胡湯證,前面都講過了,有四大特徵,凡具有一個特徵,即可認定為小柴胡證。少陽小柴胡證的四大特證是,往來寒熱,脅下苦滿,反胃嘔吐,默默不欲飲食。那麼現在,四大特徵中,具備了兩個,說明病人具有少陽證。也就是說,現在病人的證狀,具備了大陽病和少陽病的特點,是兩陽並病,病機比轉複雜。如果再轉化為陽明病,這可能是三陽並病了,同時有三種病發生。他說這個病人先是有太陽病,又得了少陽證,結果汗出,不停的流汗,於是胃中津液不足,又轉化成陽明病了。為什麼會出汗呢?這個傷寒,感冒發熱,怕冷,是沒有汗的,但是,因為又有了少陽證,才會流汗。我們前面講少陽證時,少陽證是怎麼得的呢?少陽證的發生,是病人先感冒,因為感冒很多天不好,體質下降了,津液不足了,出汗很少,感冒好不了,結果外邪入里,外界病菌進入人體三焦淋巴系統,進入肝膽,產生了發熱,然後才又流汗的,一會有汗,一會沒汗。傷寒證,是無汗的,但少陽證是有汗的。這個流汗,是因為少陽證才流汗的。先是有傷寒感冒,然後又轉變成少陽,再進一步轉化為更複雜的陽明病。
這個185條,講的還是陽明病是如何轉變來的,講的是病機。
傷寒論第186條,傷寒三日,陽明脈大。
這一條講的是陽明病的脈象。這個陽明的脈的位置是在病人右手關部。當病人得了陽明證時,右手關脈是很大的。脈大,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這個脈很粗,很硬,很有力。如果病人有太陽證時,脈是浮的,手一摸上就能感到脈動,有少陽證時,脈是弦的,象打鞭子一樣,有陽明證時,脈是大的,又粗,又有力。如果病人的脈象,又浮,又弦,又大,這是太陽少陽陽明三陽並病。當病人病情複雜的時候,醫生要對病人的脈象進行詳細診察,以便於準確掌握病機。如果病機不明,治療會是無效的,還會延誤病情,更加惡化,嚴重。
傷寒三日,實際不是三天應是半個月。過去講五天為一候,三侯為半個月。他說三日,是指三侯,半個月,傷寒轉陽明,需要半個月的時間。
傷寒論第187條,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為系在太陰。太陰者,身當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大便硬者,為陽明病也。
傷寒脈浮而緩,本來傷寒證的脈應該是浮數,跳得快,結果現在是五子緩,跳得慢,說明氣血不足了,津液不足了。手足自溫者,就是說他手腳不涼,是溫暖的,說明胃不寒,胃的功能是正常的。以前我們也講過了,醫生診病,首先要去摸病人的手,手腳的溫度,來自於胃。如果手涼,說明胃寒,如果手熱,說明胃熱。現在手腳是溫的,說明胃是正常的。是為系在太陰,太陰,就是脾臟。這句話說的意思是,病人的胃是正常的,他感冒了,本來應該是浮數脈,結果是浮緩脈。脈緩,跳的慢,氣血不足,是脾臟的問題,病位在脾。所以,我們學習中醫,在診脈時,病人出現緩脈,你應該知道,是脾的問題,老師都告訴你了,不學習,水平不到位,是自己的事情。太陰者,身當發黃,這個脾臟有問題的時候,病人吃不下飯,吸收不了,氣血生化沒有來源,會貧血。當人貧血時,透過皮膚可以看到血的顏色是發黃的,成了黃皮膚。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他說如果病人小便是正常的,就不會皮膚髮黃。為什麼是這樣呢?小便充足,這個小便的水,來自於胃腸津液,小便充足,說明人體血中津液充足。這個脾,在中醫裡面講,脾喜燥,惡濕,胃喜濕,惡燥。脾臟裡面,應該不能濕,現在小便充足,也說明了脾中的濕會及時走向小便,脾就不應該有問題,正常的。小便自利,脾中就無濕,脾的生理功能正常,人就能吃飯,能吸收,氣血就充足,身上不會缺血,不會發黃。我們學習到這裡,就會知道,張仲景不喜歡用補藥的原因。他說,如果脾正常,就會血充足,不需要用補藥來解決,利尿,才是正法。至七八日大便硬者,為陽明病。他說如果病人七八天不大便了,大便肯定會秘結,形成陽明病,發熱,汗出,不怕冷。這一條,他前面先說傷寒脈浮緩,讓我們去辨別是怎麼一回事,這裡他強調的是脾,因為脾中有濕,導致吃飯不好,吸收不好,然後缺血,身發黃,便秘,形成陽明病。同時老師也告訴了我們,凡身發黃的人,他會有便秘的。所以,中醫看見身發黃的人,還沒摸脈,首先告訴病人,他有便秘。病人會問,你怎麼知道?你是神仙嗎?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明晚繼續學習。
再見。
楊大夫九十二講
各位帥哥,美女們,大家晚上好
最近幾天,講的是陽明病,這個病,多數是由感冒出汗過多引起的。出汗過多,胃腸津液沒有了,胃腸不能蠕動了,大便乾結,不來大便,然後發燒,出汗,脈是大的,粗,硬,有力,為大脈。昨天講的187條,很精彩,從人的皮膚顏色上,可以看出人的脾胃功能,還可推測小便和大便的狀況,這些都是中醫裡面很重要的診斷辨證的方法。
傷寒論第188條,傷寒轉系陽明者,其人濈濈然微汗出也。
這一條,張仲景再一次告訴我們,這個陽明病,是由傷寒感冒誤治發汗過多,沒有補充胃腸津液造成的。
也可能是醫生誤用下法,誤用利尿法,造成的。同時也告訴我們,陽明病的證狀,不光是大便不來,發高燒,同時還有一個重要證狀是,身上有汗,是全身都有汗。如果說只有手腳上出汗,那是胃虛。陽明證是全身出汗,有區別的。
傷寒論第189條,陽明中風,口苦咽干,腹滿微喘,發熱惡寒,脈浮而緊,若下之,則腹滿小便難也。
這一條,陽明中風,就是病人有了陽明證,身上有汗,大便秘結,發燒,同時又有感冒,中風證。中風證是脈浮緩,有汗,低燒,怕風,是一種體質較差才得的感冒。這句話是說,病人體質差,又有了陽明證,又感冒沒有好,怕風。口苦咽干,這個是少陽證的特證,說明外邪入里了,進入三焦淋巴系統了,會有脅下滿,反胃,不想吃飯,忽冷忽熱這些證狀。到這裡,張仲景已經告訴我們了,現在是太陽,陽明,少陽,三陽並病了。三陽並病,脈象是怎樣的呢?太陽病,脈是浮的,陽明病,脈是大的,少陽證,脈是弦的。所以現在,三陽合病,脈象應該是浮大弦的,脈很大,又很有了。腹滿微喘,為什麼會腹滿呢?因為胃虛掉了,不能汽化水汽,水與氣停在胃腸,脹脹的,才腹滿。為什麼會喘呢?這個喘,證狀表現在肺上,但原因卻在胃與三焦上。因為胃中無津,又咽干口苦,這是少陽證,少陽證時,病人是默默不欲食的,現在又不能吃飯了,胃中虛掉了,肺也會肺掉,也會寒掉,因為肺胃相因。同時,少陽證時,熱入三焦了,三焦通連全身,也會引起肺熱。所以,此時,肺是一個虛熱的狀態,不能正常進行氣體的轉換,而出現微微喘氣,這個是熱喘。發熱惡寒,這三陽合病,每一病都會是發熱的,所以表現的證狀是發熱。
為什麼惡寒?因為胃虛掉了,胃中沒有熱力了,人體熱量是由胃氣供應的,胃氣沒有了,身上沒熱力,才怕冷,惡寒。現在,儘管是他還在發燒,但他卻怕冷。發燒的原因是大便發酵,產熱,還有三焦鬱熱,這些都是不正常的邪熱,不是正常人體產生的正熱。脈浮而緊,浮,說明有感冒證狀,緊,這裡是弦緊,不是沉緊,弦緊,說明有邪熱,不正常的熱。沉緊,那是里寒。現在不是沉緊,要分清楚。若下之,則腹滿小便難也。張仲景告訴我們,現在,病人有陽明證,本來應該開瀉藥,但現在卻不能開瀉藥了。為什麼不能開瀉藥?在太陽病篇里,張仲景反覆強調當人有感冒證狀時,不可開瀉藥。如果開了瀉藥,嚴重時會引起結胸,輕的會引起痞滿,使病情惡化。他說,如果醫生開了瀉藥,病人會腹滿。為什麼會腹滿呢?
本來胃腸津液沒有了,你再喝下瀉的葯,氣血津液順著胃腸往下跑,胃中津液會更缺乏,不能運化食物和水汽,停留在胃中,會脹起來,會茶水都不能入的。為什麼會小便難呢?小便難,就是不來小便了。因為攻下,胃腸津液跑光了,血中津液也沒有了,小便,來自於血中的津液。沒津液,又不能喝水,小便的源頭沒有了,自然沒有小便了。這一條,講的是三陽合病的證狀與發病機理,並告誡後學者,此時,不可下。
傷寒論第190條,陽明病,若能食,名中風,不能食,名中寒。
這一條,又是對陽明病辨證的進一步陳述。陽明病,就是大便秘結髮酵產生髮燒的證狀,身上會出汗,
若能食,名中風,如果病人能吃飯,說明胃還不是很寒,胃中是熱的,才能吃飯,這個叫胃的中風。中風,就是虛,還不是很嚴重。不能食,名中寒。如果病人不能吃飯了,說明胃中己經由虛進一步發展到寒了。胃中太寒,胃就不能蠕動了,吃不下飯的。這一條辨講的是,同樣是得了陽明證,關於胃,有寒熱之分。病人雖然在發燒,不一定說明他的胃是熱的。可能他胃熱,也可能胃是寒的。如何知道病人的胃是熱的還是寒的呢?他還能吃飯,說明胃是熱的,不能吃飯,說明胃寒掉了,胃寒,是由胃虛轉化而來的,先虛,後寒。在中醫臨床上,醫生會問病人能不能吃飯,病人回答說,能吃飯,說明胃不寒。如果病人回答說不能吃飯,那就是胃寒了。
傷寒論第191條,陽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濈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後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別故也。
陽明病,就是大便秘結,發燒,汗出。中寒者,不能食,就是胃中太虛太寒了,無津了,吃不下飯了,無力消化,胃蠕動不了了。小便不利,因為胃中無津,又不能吃飯喝水了,同時又在出汗,小便的源頭沒有了,自然就沒有小便了。手足濈然汗出,當胃中極虛時,手上才會出虛汗,說明胃太虛了,這個也是中醫里一個重要的辯證方法。此欲作固瘕,這個因為小便也沒有了,手腳又在出汗,都證明了胃中極度虛寒了,先由虛,然後轉化為中寒。如果胃中極度虛寒,胃腸根本就無法蠕動,會吃什麼拉什麼,吃的玉米粒,拉出來的還是玉米粒,這個樣子,會形成很嚴重的下利,剛吃飯,不一會就上廁所。固瘕,就是很頑固的吃了馬上就上廁所拉大便,吃的什麼,還是原樣拉出來。必大便初硬而後溏。這個大便還是很奇怪,先硬後稀,因為陽明證時身上在發熱,這個熱,來自大腸。大腸中的熱,很快把大便燒乾,所以剛開始拉出來的是乾的。為什麼後面是稀的呢?因為胃和小腸還是寒的,蠕動不了,食物順著滑下來了,沒有在大腸被燒乾。因為小腸裡面有肝的酸汁,膽的苦汁,脾的甜汁滋潤,不會幹掉的。如果小腸也幹了,那人就不能活了。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別故也。為什麼會是大便後面稀呢?因為胃中太寒了,不能吸收吃下去的食物和水。
好,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裡。
楊大夫九十三講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上一節課,講的是病人不能吃飯,吃什麼拉什麼,原樣子拉出來,並且是先干後稀。出現這個情況的原因,是胃虛胃寒了,不能吸收水谷精微物質了,胃中冷掉了。如何解決這個胃中冷呢?我們前面學習過的甘草乾薑湯,可以解決,四逆湯,茯苓四逆湯都可以。如果胃中有熱力,就不會出現這個消化不良的問題。當然,消化與吸收是兩回事。要想吸收好,那與心臟,肝臟,有關係。消化好,吸收好,病人就恢復的快。
傷寒論第192條,陽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調,其人骨節痛,翁翁如有熱狀,奄然發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勝谷氣,與汗共並,脈緊則愈。
這個陽明病,就是發熱,汗出,不怕冷,壯熱的。初欲食,就是剛得病時是還想吃飯的。想吃飯,想喝水,都說明脾臟功能是正常的,有運化能力。想吃飯,又吃不下,那是胃的問題。現在,張仲景又給學生開始出難題了。他說,小便不利,大便自調。現在來看病人證狀了,病人不來小便了,大便卻正常。這是怎麼回事呢?陽明病的病機是,胃中寒,不能正常消化食物。不能消化,這個人體氣血津液就沒有來源了,血少了,津液少了,自然就沒有小便了。就算是喝下去的水,也不能夠吸收進入血液,會從大便走掉,所以大便會正常。這裡要說明一點,我們吃下去的飯,其中的水分是靠胃的熱力蒸發進入人體的,是往上走的,食物是往下走的。這個方向完全不同。其人骨節痛。為什麼會骨節痛呢?我們之前講過,人的手腳溫度是由胃傳過來的,現在這個陽明病人,他胃是虛的,寒的,沒有熱力向四肢手腳傳送了,所以關節也會涼,會關節疼痛。說到這裡,我們有的人會關節疼,是怎樣一回事,現在你可以明白了。
翕翕如有熱狀,這個氣血在不能在四肢正常運行了,人體生理代謝產生的熱量不能向外擴散,所以感覺裡面有鬱熱,難受。奄然發狂,因為這個鬱熱會一陣一陣的不舒服,病人心裡會很煩躁,想發狂,著急。
濈然汗出而解者,如果醫生看見病人出汗了,就說明胃氣回復了,胃中有熱力,有津液,才會出汗,汗來自胃中津液。有汗出,說明胃中不寒了,毛孔打開了,小便也會跟著來了,小便源自津液,汗,津,尿,同源。所以說,剛開始病人沒小便,後來有汗出,就知道病人馬上會好的。此水不勝谷氣,就是說,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剛開始病人能吃飯,說明脾臟運化功能正常,胃卻沒熱力消磨水谷,沒有汗,沒有小便,沒有津液,是胃不能消化水谷的問題,病源在胃。這個水,來自對水谷的消化吸收,水,指的是汗,津,小便。與汗共並,說的是小便,汗,津液,同源。脈緊則愈,如果醫生摸一下病人的脈是緊的,就知道病人馬上會好,不用再吃藥了。陽明病,脈是大的,粗大,有力。現在病人的脈變了,成了緊脈了,這裡的緊脈,是弦緊,不是沉緊。脈大的時候,說明身體熱重,沉緊,那是有寒,弦緊,是不會發熱的,頂多是一個潮熱,不會發燒的。胃脈弦緊,說明胃是偏熱的,不會胃寒,所以,病人出現這個脈象,病會很快好的。如果胃有熱力了,小便自然會正常,骨節疼,也會好的。
傷寒論第193條,陽明病欲解時,從申至戌上。
這裡是說,這個陽明病,病好的時候,一般會是在下午3點鐘到7點這個時間。申至戌,這是過去古代人對時間的劃分,是下午3點到7點這一段時間。這一時段,是脾經與胃經當令的時間,是脾胃功能最旺盛的時間段。陽明病發作時,也是在這一時段較嚴重,病好時,也會在這一時段。如果這時病人說他出汗了,或小便正常了,或者很餓,要東西吃,醫生就知道,他病要好了,不用再吃藥了。
傷寒論第194條,陽明病,不能食,攻其熱上小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以其人本虛,攻其熱必噦。
這裡說的是陽明證的病人,不能吃飯了,如果醫生開了清熱葯去清胃中熱,那是非常錯誤的,如果喝了清熱葯,病人會嘔吐的。不能吃飯,那是胃寒,不是胃熱。胃中有熱的人,飯量很大的。所以然者,這是一個什麼道理呢?為什麼會這樣呢?胃中虛冷故也。這個陽明病雖然是在發熱,但他胃中是寒的,這一點我們千萬不可以搞錯。胃中因虛致冷,再用清熱的涼葯下去,胃會更寒涼。胃中極冷,會是吃什麼吐什麼,水飯不能入。以其人本虛,攻其熱必噦。本來胃很虛寒的人,用清熱葯去攻熱,肯定會出現嘔吐的現象。所以,當我們看到懷孕的婦女乾嘔時,即可知道她胃中虛冷。
傷寒論第195條,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微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谷癉,雖下之,腹滿如故。後以然者,脈遲故也。
陽明病脈遲,就是有胃腸病的人,他的脈跳的遲,遲,就是慢了,緩了,一分鐘在60下以下,說明氣血不足了,虛掉了。食難用飽,就是吃一點就再也吃不下去了,不能吃飽,說明胃中虛寒掉了。飽則微煩頭眩,如果很吃,吃得飽飽的,他就會心裡很煩,也會頭暈。為什麼會微煩呢?因為吃下去的東西消化不了,胃裡難受,所以才煩。為什麼會頭暈呢?我們平時吃飯,首先看到的是頭上會冒汗,這說明胃中熱量首先是往頭部走,現在胃中不能消化,停止了,頭部就會一下子空虛掉了,得不到胃氣的補充,所以才會頭暈。必小便難,因為脾胃功能沒有了,不能消化水谷了,就沒有津液來源了,自然就會沒有小便了。
此故作谷癉,現在這個情況,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是吃不下,現在是能吃下,但運化不了,胃中飽脹,這不是胃的事情了,是脾的事情了,是脾不能運化帶動胃蠕動了,脾沒有吸收功能了。谷癉,就是脾沒有能吸收功能了。雖下之,腹滿如故,如果醫下開了瀉藥把胃中食物排出來,病人肚子還會脹的,因為脾虛了。所以然者,脈遲故也。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呢?因為陽明病由脈大轉變成脈遲,脾統血,脈遲,說明血不足了。血不足的原因是脾不能運化吸收了,所以病的根本在脾。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明晚繼續。
再見,各位。
楊大夫九十四講
各位朋友,大家晚好。
現在,又到了我們一起共同學習傷寒論的時間了。昨天,我們講的是,病人嘔吐,這個是胃中虛寒造成的,傷寒論的每一句話,都在向後學者門闡明醫理。腹滿呢,是脾虛不能運化造成的。所以,當我們知道了病人的證狀之後,是怎麼一回事,原因何在,這是一目了然的。這就是中醫的辨證法,所以,中醫應該是,病人講述證狀後,方子立即就出來了,不要再去亂辨了,中醫其實很簡單,不要人為地去把它搞得太複雜了。煩,是因為身上不舒服,才會煩。頭暈的原因,是因為胃腸不能消化而導致氣血不足造成的,
中醫的核心是辨證,這些方法,在傷寒論里講得很明了,我們一定要去相信它,並且去尊守這個原則,不要去亂辯,錯辯。臨床上遇到脈遲緩的病人,這個是脾不運化的原因,應該去脾濕才對, 不要一味的去補,脾惡濕,喜燥。
傷寒論第196條,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此以久虛故也。
陽明病,就是因為胃中虛寒而引起的發熱,全身有汗,不怕冷。陽明病,就是胃腸消化系統的疾病。
法多汗,就是說本來應該是全身有汗出的。反無汗,但是現在病人不是全身出汗,而是沒有汗了。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這個病人身上又癢了,皮膚象有蟲子在裡面跑一樣,很癢的。為什麼會癢呢?首先他說病人身上沒汗了,為什麼沒汗?前面講過,汗,津,尿,同源的。出汗,源於胃中的津液,現在胃中無津液了,自然就沒有汗出來了。我們人體有一部分新陳代謝產生的熱量是依靠汗,來把它散發出去的。現在沒汗了,說明胃中津液不足了。因為津液不足了,在向外擴散的過程中,汗液走到皮膚了,又走不出去了,停在皮膚,才會庠,象蟲子在爬一樣。如果是這樣,那麼一個桂枝湯就可以解決了。此以久虛故也,他說這個病人沒有汗,皮膚又癢,是太虛了,津液不足,血不足了。這一條,講的是無汗,皮膚癢的發病機理,與胃腸有關係。
傷寒論第197條,陽明病,反無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嘔而咳,手足厥者,必苦頭痛。若不咳不嘔,手足不厥者,頭不痛。
陽明病,就是這個胃中無津而造成的疾病。反無汗,而小便利,這個小便利,說明胃中津液還是充足的。
但是,病人沒有汗,為什麼會這樣呢?前面我們講過,人體的汗,來自於胃中津液,現在胃中有津,卻沒汗,說明是胃中沒有熱力了。這個樣子,才會出現小便正常,但卻無汗。如果說病人是受了寒而引起不出汗的話,那他小便也不會正常的。因為皮膚毛孔不打開,小便不會自利的。現在不是受寒了,而是胃中無熱力造成的無汗。二三日嘔而咳,這個無汗的證狀,過了二三天了,病人又出現了嘔吐和咳嗽了。嘔吐的原因,昨天剛講過,是胃中虛寒引起的。咳嗽呢,在太陽病篇里已經講過咳嗽的原因了。有熱咳,有寒咳。現在身上無汗,說明胃中冷,胃氣上行入肺,胃冷,肺也會冷,現在這個是寒咳。手足厥者,因為手腳的溫度來源於胃,現在胃冷了,四肢手腳也會冰涼的。厥逆,就是冰冷。必苦頭痛,這裡又講頭痛的原因了。為什麼會頭痛?前兩天講過,人吃飯時,首先會頭上冒汗,說明人體的胃氣是上行的,首先往頭頂走。現在胃中冷了,這個冷氣首先會往頭上去,導致血管受寒,不通。不通,則痛。說到這裡,應該說一下脫髮的問題。脫髮的原因有幾個,但這個胃中熱力不足也是導致脫髮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胃中熱力不足,頭頂也會熱力不足,造成循環不暢,皮膚失養,毛髮脫落。若不咳不嘔,手足不厥者,頭不痛。如果沒有咳漱,又不反胃,手腳是溫熱的,病人就不會頭痛的。這一條,講的是汗,尿,咳,嘔,手腳冷,頭痛的辨證方法,頭痛為寒。如果胃中有熱力,手腳也不會冰涼,也不會頭痛的。
傷寒論第198條,陽明病,但頭眩,不惡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咽必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好,張仲景現在又在講咽喉疼痛的原因了。
陽明病,這個是胃中虛寒而引起的發熱汗出。但頭眩,就是病人頭暈了,這個頭暈的原因,前面講過了,是胃腸功能不正常,吸收不好而缺血,才會頭暈的。不惡寒,病人不怕冷,說明在發燒,胃中很熱了。
故能食而咳,因為胃中很熱,病人才會胃口大開,想吃飯。為什麼又會咳嗽呢?剛才講的是寒咳,現在胃中熱了,還會咳。因為胃中太熱了,這個胃中熱氣會走肺,引起肺熱,肺熱了,會發炎,炎性物質會堵塞肺中氣道,引起咳嗽。一個胃的不正常,會引發很多問題出來。中醫就是這樣去認識疾病的,與西醫不同的。其人咽人必痛,為什麼會咽喉疼痛呢?因為咽喉這地方,是胃氣與肺氣交匯的地方,現在肺胃都有熱,咽喉也會發熱,發炎而疼痛。所以,這個咽喉疼痛的原因是肺胃有熱。若不咳者,咽不痛。如果病人肺不熱,不發炎,胃不熱,就不會咽喉疼痛的。
傷寒論第199條,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儂者,身必發黃。
陽明病,就是胃中無津,發熱,汗出,不怕冷的證狀。無汗,小便不利,現在他發燒,也沒汗出了,小便也沒有了,說明胃中無津了,血中無津液了。心中懊儂,他心裡很惱火,因為胃中無津,胃會很難受,會痛的,血中無津了,血量少了,心臟會供血不足,會心慌,脈會遲的。身必發黃,血中無津液了,透過皮膚可看到血的顏色發黃了。這一條是通過汗和小便是否正常來推斷是否缺血了。
傷寒論第200條,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必發黃。
這個有陽明證的人,胃虛了,身上在發燒,醫生誤治了,以為是感冒了,用火來烤他,讓他出汗,額上微汗出,這個只有頭上有汗,身上沒汗,這個在太陽篇里己經講過了,是因為血中無津了,才會只有脖子以上出微汗,脖子以下沒有汗。小便不利,身上沒汗了,小便也沒了,說明血中無津了,血稠了。必發黃,血中無津液,血稠了,透過皮膚可看見血的顏色是黃的。這一條,告誡我們為醫者,陽明病,不可以火療的,熱療,會誤治,病會加重。
今晚就學習到這裡。
再見,晚安,各位。
楊大夫九十五講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歡迎大家每晚與我一起學習中醫經典傷寒論。
先回顧一下昨晚所講內容。前天講的是由於陽明病,引起的頭暈,腹脹,嘔吐。昨天又講了陽明病會引人貧血,身發黃,皮膚癢,沒有汗,還有咳嗽,頭痛,沒小便,頭上有汗身無汗,這些諸多證狀。所以,這個陽明病篇里講的是很多的疑難雜證。希望大家認真學習這個陽明病篇,不要小看了。這些疾病的發病機理你不明白,治病,你就無從下手,沒有方向,沒有對策。弄懂了,才會有好的療效。
傷寒論第201條,陽明病,脈浮而緊者,必潮熱,發作有時。但浮者,必盜汗出。
昨天還講了,這個陽明病,你不要去用火療的,之前在太陽病篇也講過,不可以火療,熱療。火療,會加重病情的。這個陽明病,就是胃腸缺津液而導致氣血循環不暢而引起的發熱,流汗,不怕冷。脈浮而緊,這個浮脈,說明病人有感冒,外面受寒了,胃中熱力往外走驅寒,才會脈浮。緊呢?有沉緊,有浮緊,有弦緊,現在是浮緊,說明胃中熱力很大了,太熱了。如果脈是沉緊,那是胃中寒。弦緊,那是有內熱,脾熱,肝熱,膽熱。所以,要從脈上把病證分清楚。浮緊,是胃中熱力很強。必潮熱,我們以前學過,張仲景愛說日哺潮熱,就是胃中有熱,會在半下午天黑之前病人會發熱盜汗,一陣一陣的。這裡就是說,病人脈浮緊,就是胃中熱重了,半下午三點到七點這個時間病人會發熱一陣一陣的流汗。這個時間是胃經當令,胃的生理活動比較旺盛。發作有時,不是不停地發熱流汗,是一陣一陣的。但浮者,必盜汗出。什麼意思呢?因為浮脈,說明胃中熱力充足,才有足夠的熱力往外擴散,熱中胃中向皮膚走,病人才會出汗。
如果脈不浮,說明胃中熱力不足,就不會有汗出,那胃中一定是涼的了。這一條講的是,從脈上看,即可知道病人有汗沒汗。中醫的問診,有十問,一問寒熱二問汗。現在呢,張仲景就是在教導我們如何去辨汗。平時遇到病人時,一摸脈,很弱,即可知道他身上無汗,小便少,胃是寒的,手腳是涼的,骨節是疼的,心是煩的。
傷寒論第202條,陽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這個陽明病,同樣是發燒,但是否會胃中冷,卻不一定的,胃干也可能是冷的,也可能是熱的,但汗出,肯定有,多與少卻不一定,與胃的狀態有關係。陽明病,口燥,說明胃中很熱了,燒得口舌都幹了。但欲漱水不欲因者,現在病人想喝水又喝不下,只能用水漱一下口了。為什麼會這樣呢?關於陽明病,中醫一般說是有兩種,一種是陽明經熱,就是胃腸血脈神經裡面有熱,這個是陽明經熱,一般用白虎湯來解決,另一種是腑熱,就是大便堵起不通了,發酵了,產生了高熱,這個是用承氣湯把大便攻下來即可。實際上還有第三種,記得我在太陽篇中講過了第三種。現在呢,病人喝不下去水了,這個是胃腸堵塞了,口中很乾,只能漱一下口,滋潤一下了。如果是陽明經熱的話,病人會大渴要水喝的。所以,這個經熱與腑熱,證狀很好區別,問一下病人能不能喝水就知道了。此必衄。如果病人喝不下去水,他會流鼻血的。為什麼會這樣子呢?首先,他口乾,說明胃中很乾了,太熱了,這個熱,會直接往肺走,讓肺也熱起來了。為什麼會走肺?這個原理我曾講過多遍了,黃帝內經裡面講,飲食入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輸於肺,然後由肺向全身輸送營養精華,脈朝百脈,這是人體的營養氣機輸送通道。現在是胃肺都高熱了,胃腸又堵塞不通,又發酵產高熱排不出去,人體里的熱力無處擴散了。我們人體是一個高級智能系統,它有很精確的自主調節功能。現在體內發高熱,大便又排不出,無法泄熱,又加上喝不下去水了,體內沒有水了,自然也就沒有津液了,沒有汗了,沒有尿了。體內的熱力往何處去?出不去呀,都不通暢了,這個胃中熱會往上沖,經肺,經鼻往外排。鼻中毛細血管受熱膨脹破裂,所以才流鼻血,熱從鼻子出。流出的血,會很熱的。所以,這個陽明病,胃腸病,還會引起鼻子流血,會流很多的血,醫生一定要洞悉此理,儘快採取措施。陽明腑證時,可以用大承氣湯儘快把大便通下來,鼻子就不會再流血了。這也是中醫的急下存陰方法,快點攻下,不要讓病人失血過多,防止危證出現。如果大便不通,喝不下水,病人鼻子流血不止,那會有生命危險的。
傷寒論第203條,陽明病,本自汗出,醫更重發汗,病已差,尚微煩不了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乾燥,故令大便硬。當問其小便日幾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為小便數少,以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這個陽明病,證狀應該是發熱有汗出的。醫更重發汗,這個醫生呢,看見病人在發燒流汗,以為是感冒了,沒有問詳細,也沒有摸脈,結果又開了發汗的葯,讓病人很發汗,肯定會傷胃中津液了。病已差,這一發汗,病人看上去是退燒了,因為胃中無津了,無津,就會更虛,就會胃中無熱力了,看上去不發燒,實際病沒好,更嚴重了。尚微煩不了了者,這個病人心裡煩個不停,因為胃中更虛了,肚子很難受。此必大便硬故也,胃腸中無津了,大便會更加乾結而硬了。以亡津液,胃中乾燥,故令大便硬。這個大便硬,是因為胃中傷失津液造成的,發汗造成的。當問其小便日幾行,這時醫生應該怎麼辦呢?醫生應該去問一下病人小便情況,一天有幾次?若本小便日三四行,如果病人回答說一天有三四次小便,這個說明病人血中津液還是充足的,不要緊的。如果沒有小便,那就麻煩了。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病人昨天小便一天好幾次,今天還是好幾次,說明體內津液充足,醫生就會知道,病人不久就會有大便拉出來的。今為小便數少,以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他又說了,現在的尿量與昨天相同,數少,就是次數少了,但每次的尿量己經多了,儘管次數少,但尿量增卻增加了,說明津液充足時,同時也說明他體力又有所恢復好轉,每次尿量很少的人,那是體質差。比如胖子,每次尿量都很少,一點點。這個尿,來源於人體的津液,津液,汗,血,尿,同源。尿量增加了,說明津液足了,這個津液會自動補充胃中,因為胃曾經因發汗而流失津液過多。胃中津液足了,大便就會通暢。
我們在學習太陽篇時,經常在講,生薑,大棗,炙甘草,人蔘,都是補充胃腸津液的,如果你平時常吃這些,大便就會很通暢,不會便秘,不會生痔瘡的。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感謝大家與我一起共同分享。
再見。楊大夫九十六講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現在,我們繼續學習中醫經典傷寒論昨天呢,又講了這個盜汗,流鼻血,還有如何觀察小便,會知道大便來不來。我們學習傷寒論,就是要明白,張仲景在說什麼,這個病證的來龍去脈是怎樣的。其實,這些都是人體生理的運行規律。知道了這些,才能準確掌握髮病原理,才能為下一步的用藥打下堅實的基礎。從學習傷寒論以來,張仲景至始至終都在圍繞一個津液在說病。如果我們把張仲景的思想牢記於心中,那麼,這個中醫學是不是很簡單了?所以,中醫根本不是玄學,也不神秘,更不是什麼天書。學習中醫,至要一點,我們不要被那些雜說所誤導。相信仲景學說,不會錯的。否則,將是一錯到底了。
傷寒論第204條,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
傷寒嘔多,就是人感冒發燒了,又嘔吐很厲害的。傷寒,我們前面講過太多了,這個啥意思,大家都理解了。嘔多呢,這個婦女懷孕也會嘔吐,這個是生理妊娠反應,不算是病。但這裡講的嘔吐,不是妊娠反應,是病理性的。凡嘔,都要歸納到少陽證裡面,因為前面講過,忽冷忽熱,反胃嘔吐,脅下滿痛,嘿嘿不欲食,這是少陽證四大特點,凡佔一證,都可定性為少陽證。少陽證,就是胃中津液不足,胃中虛冷,無熱力,外邪乘機進入人體導致三焦淋巴發熱發炎,肝膽鬱熱,肝脾腫大了。現在有四證之一出現,可以定性為有少陽證了。所以,這個傷寒嘔多,就是說病人有了感冒又有了里熱少陽證,兩陽並病了,合併證。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我們前面學習的這個陽明病,治療方法主要是通大便。但是現在,情況變化了,現在是太陽證,少陽證,陽明證都出現了,是不可以攻大便的。出現太陽證,一般是用發汗法,出現少陽證是用小柴胡來和解。太陽病傷寒,少陽證,都不可以攻下的。如果攻下了,輕的會出現痞滿,肚子脹,嚴重的會結胸,會更嚴重。醫生治病,不能讓病情去惡化,只能讓 病情好轉。如果有太陽證,少陽證,都不可以攻下。先把這些治好,再攻下。臨床上會是開藥時同時會加上潤下的葯,但不可以猛攻。
傷寒論第205條,陽明病,心下痞滿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上者死,利止者愈。
這個陽明證的證狀,就是發熱,汗出,腹滿,又口乾很渴,是因為胃中津液不足引起的。心下硬滿者,就是說這個肚子脹很久了,肚子按上去已經很硬了,有乾結的大便在裡面。按上會疼的。不可攻之,這種情況,還是不能攻下,他說這個攻,就是用猛葯,比如有個大承氣湯,一喝下去,大便立馬就拉出來了,還沒走到廁所就拉出來了,不要輕易去猛攻。攻之,利遂不止者死,這個大承氣湯喝了,會不停的拉肚子,流失胃腸津液過多,會有生命危險,那這個腹部硬滿應該怎樣去解決呢?我們在太陽篇里學了五個瀉心湯,是專門解決這個問題的。利止者愈。如果病人喝了攻下的大承氣湯,他下利不停,醫生應該怎樣處呢?可以對證用藥,因為胃中虛,又喝了攻下的寒葯,胃中極寒了,你可以開甘草乾薑湯,四逆湯,或者再加葛根,只要病人胃不寒了,拉肚子就會停止,病就會自己好。所以,這個陽明證,證狀很複雜,只要胃腸通順不堵,病就會自已好。當然,證狀處理完畢時,病人飲食要注意,儘管很餓,也不可猛吃猛喝,要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少少與之,不要心急。這兩條,講的都是要看清病證,不要盲目去攻下,陽明證,要謹慎用藥,查明病情。
傷寒論第206條,陽明病,面合赤色,不可攻之,必發熱,色黃者,小便不利也。
這一條,講的還是陽明病,有時還是不可攻下的。陽明病,就是發燒,汗出,不怕冷,口舌干喝,腹滿。
面合赤色,現在病人臉上突然發紅了,說明這是胃中極熱了,熱往上沖,燒得臉都紅了,這個熱很重的。
不可攻下,當胃中太熱了,也不可以攻下。為什麼呢?因為胃中高熱,胃中津液會極速往身體外圍擴散,胃中津液極度缺乏了。你再及攻下,這個津液再往下跑,胃腸恐怕要幹掉了。必發熱,如果攻下了,體內津液流失嚴重,血中會無津了,會血稠的。血稠,就會發熱,這個在傷寒論第6條已經講過了,不光會發熱,還會有更嚴重的證狀表現出來。我們人體的熱量,是儲存在血中紅細胞里,不是儲存在津液里。當血中無津時,血會變稠,血中會很熱,會引起高燒的。色黃者,小便不利也。如果攻下了,會重傷津液,會血稠,會發高燒,因為血中無津了,透過皮膚可以看到血的顏色是黃的,小便也會沒有了,因為尿與津同源。
傷寒論第207條,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可與調胃承氣湯。
陽明病,就是發熱,汗出,腹滿,口乾渴。不吐不下,不吐,他不反胃,不嘔吐,說明沒有少陽證,
不下,就是說他不來大便了,怎麼辦呢?心煩者,這個大便不來,心裡會很煩的,很擔心受怕了。可與調胃承氣湯,這個陽明病大便不來,可以用調胃承氣湯來解決。調胃承氣湯口上炙甘草7克,芒硝10克,大黃15克組成,這個方子在太陽篇里己經講過了。調胃承氣湯是中醫攻下方劑中最輕的一個。芒硝味咸散結,能把乾結的燥屎打散開來,同時刺激腸道產生更多津液,軟化腸道,解除腸痙攣,大黃,能加快胃腸蠕動,讓大便加速外排。炙甘草能夠雙向調節胃腸功能,防上因大黃而導致的胃腸蠕動過快,使大便緩緩排出。這個調胃承氣湯的使用方法是,先煮甘草和大黃,煮好後再加芒硝,小火上溶化,即可。
傷寒論第208條,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己硬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一法與桂枝湯,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至大泄下。
這個陽明病脈遲,就是說病人發熱汗出腹滿口渴,又脈遲了。脈遲,說明血中無津了,血稠了,血液供應不上心臟了。
雖汗出,不惡寒,病人還在流汗,胃中很熱,因為血稠了,身上高熱是肯定出現了。這個脈遲,也說明了胃中無津,幹掉了,但現在還是一在出汗,這汗是因為發燒太嚴重了,血中津液在往外跑。其身必重,現在胃乾的很厲害了,胃氣已經沒有了,人體的陽氣來自於胃氣,胃氣沒了,也就沒有陽氣了。沒陽氣了,會全身無力,感覺全身沉重。
好吧,由於時間關係,今天就學習到這裡。
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九十七講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現在,我們繼續學習傷寒論。
昨天呢,講了這個陽明病,通常是用攻下法,但有的時候,是不可以攻下的。當太陽病,少陽病,陽明病,三陽並發的時候,不可以攻下。陽明病,很嚴重的時候,肚子脹滿了,發硬了,也不可以攻下。陽明病,當病人身上或臉上耶發紅了,熱太重了,也不可攻下。這麼嚴重的病情,卻不能去攻下,怎麼辦呢?你先把他的證狀減輕一點,然後再考慮攻下法也不晚,不要把病情搞得太危險了。因為攻大傷津液,應特別小心為好。一定要謹慎。
下面我們來看這個208條,
傷寒論第208條,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己硬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一法與桂枝湯,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至大泄下。
陽明病脈遲,說明病人血不足了,津液虧了。雖汗出,不惡寒者,這個汗出不怕冷發熱,是陽明證的特點證狀。其身必重,因為身上缺血了,缺血了,才會四肢無力身重。短氣,因為胃中很熱,胃熱上行入肺,肺都脹了,氣道狹窄了,才胸悶氣短。腹滿而喘,這個陽明病,就是大便不通才腹滿,這個胃腸都受熱發脹了,往上佔位擠迫肺臟,導致肺不能正常舒張與收縮,嚴重時病人會喘氣。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這個潮熱,就是張仲景常說的日哺潮熱,就是半下午會發燒,汗出,說明胃氣回來了,胃中有津液了,有熱力了。胃中有津液,有熱力了,才會有汗出,汗出後病人有感冒就會先好。感冒證狀沒有了,才可以考慮攻下。如果感冒證狀不去,不可以攻下的。一旦攻下,輕則腹滿,重則結胸。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己硬也,大承氣湯主之。關於這個手上出汗,這裡講一下。以前呢,張仲景說了,人的手腳溫度來自於胃,病人手腳涼,原因是胃中寒。那現在手腳流汗是怎麼回事呢?這個手汗,同樣是來自於胃中津液。陽明病,本來應該是全身流汗的,現在呢,身上沒汗了,只有手腳上有,說明胃中己無津液了,只有最後一點點了,才會有這個證狀。所以,大便會很乾。這個大承氣湯,就是在胃中無津液的情況下才用的。此時身上己無汗了,趕快用大承氣湯把大便攻下來,以求安全,這個是急下存陰的方法。如果病人只是發燒,腹滿,只要身上還有汗,就不要用大承氣湯,因為這個方子力量太強了。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一法與桂枝湯。陽明病應該是不怕冷的,現在病人怕冷,說明有感冒沒好,可以先用桂枝湯把感冒先治好。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就是說病人如果只發燒但身上發燒流汗不是很嚴重,不可以用這個大承氣湯。承氣湯是在發高燒,大便堵塞,腹脹滿,身上無汗了,只有手上才有汗的時候才用的。
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就是說病人只是大便不來,腹部脹滿的時候,是用小承氣湯,此時應該是身上還有汗的,不是只有手上才有汗的那種。微和胃乞,勿令至大泄下。在使用承氣湯攻下的時候,應該根據病人證狀的特點來處方用藥,不可強攻,輕微的去調理胃氣即可。防止病人瀉利不止.。
攻下的三個承氣湯,這裡綜合比較一下,臨床上不可以用錯了。
如果病人多日不來大便了,己經腹脹滿了,身上還有汗,此時用小承氣湯來攻大便。
當病人多日不來大便了,腹脹滿了,身上沒汗了,只有手上在流汗了,這時是用大承氣湯。
如果病人怕冷,有感冒,反胃嘔吐,肚子已經硬滿了,或者病人臉上身上都發紅了,此時不可以攻下,要等病情緩解在再攻下。
大承氣湯方組成,大黃15克用酒洗,厚朴30克,枳實20克,芒硝30克。
我們一看這個方子,用藥量很大,所以攻大便的力量很強罕。大黃,是攻下去實滿的,能夠增強腸道蠕動功能,把大便往外排。芒硝,味咸,咸能散結,能把乾結的大便打散開來,把大便變軟變稀。厚朴寬腸下氣,能把腸子擴寬,並使胃氣下行,平時如果不想吃飯,你用厚朴泡水喝,喝下去立馬就有飢餓感。厚朴還能調氣,調肺氣,調胃氣,是中醫要葯。為什麼大黃要用酒洗呢?因為這個芒硝對胃腸有一定的刺激性,如果危重病人,是不可以用芒硝的,用了芒硝,胃腸會很疼痛的。大黃的動力太強了,用酒洗過,就是制大黃了,力量比較緩慢了,這樣才能減輕藥物對胃腸的刺激性。這個大承氣湯的用法,先煮厚朴和枳實,煮好後再放大黃,稍煮一會兒,再放芒硝,小火溶化後即可。這個大黃力猛,氣薄,不宜久煮,煮久了就沒效果了。
小承氣湯方組成,大黃15克,酒洗,厚朴7克,炙,枳實10克,炙。
這個小承氣湯,裡面沒有芒硝,這個是病人腹滿大便不來時用的,但肚子還沒有變硬。肚子硬滿了,不可攻。身上沒汗了,用大承氣湯。這個小承氣湯里的厚朴和枳實,都要灸一下,就是放鐵板上烤焦。為什麼要炙呢?藥物生用,性是涼的,制過後是溫性的,不至於導致胃寒,這樣子的。這個小承氣湯的使用方法,三味葯一塊煮,煮好後分兩次喝,如果第一次喝了,應該很快要來大便,這裡他說初服湯更衣,就是喝後會往廁所跑。如果大便不來,再喝第二次,大便出來了,就不要再喝了,再喝會下利的,會拉肚子的。大便下來了,就不要再喝了。
好了,陽明病篇里三個攻下方子,我們己經學完了,在什麼時候不可攻下,什麼情況下用調胃承氣湯,什麼時候用大承氣湯,什麼情況時用小承氣湯,我講的已經很明白了,希望大家課後認真複習今天所講內容。喝了攻下的葯,大便來了,就不要再喝了,不要捨不得剩下的葯湯,不然會下利不止。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明晚,我們繼續分享千古中醫傳奇。
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九十八講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現在呢,我們繼續學習中醫經典傷寒論。
前面呢,剛剛講過的,陽明病,本應該攻下,但有時也是不可以攻下的,這個要看具體情況如果病人幾天沒來大便了,肚子也不脹滿,一般是用調胃承 氣湯把大便通順下來。如果肚子己經脹滿了,可以用小承氣湯來把大便清出來,如果病人肚子脹滿了,又發硬了,或者是看見手上在流汗,這時才用大承氣湯來解決。病情輕重不同,用藥都是不同的,這個一定要把握清楚。大便大來後,就不要再喝葯了。承氣湯中用的大黃,一定是要酒制過的,因為生大黃力太猛,大便排出後還會繼續拉水,傷津液,所以大黃要酒制。
講了這麼長時間的陽明病,我們也看到了,陽明病是怎麼一回事了。陽明病,說的就是這個胃腸病。那為什麼叫陽明呢?最近幾年,中醫的扶陽學說很是盛起,薑桂附己是很多中醫的貫用藥,大家都非常重視扶陽。張仲景把人體疾病的原因分為六個塊區來講,也有的人說張仲景的學說,是六經辯證。但我們學了這麼久,並沒有看到六經辨證的條文,他只是把人體分作六大系統來講,這樣才能條理分明,不致於雜亂無章。
陽明,因為中醫是以陰陽學說為基礎,先有陽,後有陰,然後呢,陰來生陽,這是陰陽互根。沒有陰,陽從何來?太陽,講的是人體內外寒熱交替變化的規律,還有因為受寒熱影的人體內的水循環規律。首先,第一步,只有人體寒熱平衡了,體內五臟六腑才能正常運轉,所以,太陽篇很重要。太陽篇里所用藥物,都是調節人體寒熱與水循環的。既然,中醫以陰陽為基礎,那就要去辨這個陰陽。陽,很重要,人體是如何獲得充足的陽氣呢?張仲景是一貫不喜歡用補藥的,所以,他就在太陽篇之後,把陽明篇擺出來了。中醫為何要把胃腸稱為陽明呢?因為胃腸系統正常了,才能飲食入胃,消化吸收,生成血液。陽氣,是存在於血液中的。只有血液充足,人體才會有足夠的陽氣,不是補藥能做到的。胃腸功能要想正常,裡面必須是通順的,不能堵塞,裡面一定要有足夠的空間,不能實了。胃腸里有一定的空間,人才會有飢餓感,才能進飲食 ,充血脈。目的,還是為了一個血脈。血足,陽自生。所以,陽明,就是生髮陽氣的根本,裡面一定要保持寬厰明亮。這是陽明的含義,與六經無關係。
看新條文,
傷寒論第209條,陽明病,潮熱,大便微硬者,可與大承氣湯。不便者,不可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矢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轉矢氣者,此但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必大便復硬而少也,以小承氣湯和之。不轉矢氣者,慎不可攻也。
陽明病,潮熱,就是胃腸不通順,堵塞了,發熱,汗出,不怕冷,潮熱,就是半下午又明顯發熱,與其它時段有區別,說明嚴重了,才這樣。大便微硬者,可與大承氣湯,就是只有大便發硬的時候才可以用大承氣湯。 不硬者,不可與之。大便不硬,不要給病人喝大承氣湯,這個是原則。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如果病人好多天不大便了,醫生該怎麼辦呢?是不是大便硬結了呢?如何去知道呢?可以先給病人喝一點小承氣湯,來看一看,是否大便已硬了。湯入腹中,轉矢氣者,此有燥屎也。如果病人喝了少量的小承氣湯,他肚子會有響聲,有屁放出來,這說明腸中大便乾結成塊狀了。乃可攻之,當判斷腸中確實有燥屎了,才可以用大承氣攻下。如果腸中大便是稀的,那裡面不會有氣的,就不會放屁出來,也不會腸中響鳴。若不轉矢氣者,此但初頭硬,必後溏,不可攻之。如果病人喝了小承氣湯,沒有屁放出來,他便秘,那也只是剛開始拉時是硬的,後面會是稀的,這種情況不能用大承氣湯攻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如果此時醫生用了大承氣湯來攻下,胃中會因為流失津液而變得更虛,更冷。胃涼了,才會脹滿,不能運化水谷。欲飲水者,與水則噦。攻大後,病人脹滿,也會想喝水,但喝了會吐出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攻下,只是傷到胃腸,沒有傷到脾。想喝水,說明脾的運化功能正常,喝下又吐,說明胃虛掉了,不能承受,太虛太寒了。其後發熱者,必大便復硬而少也。這個連水也不能喝了,胃虛到如此程度,無津了,如果再發燒的話,病人大便肯定會硬的,以小承氣湯和之,以前用大承湯,太攻下過頭了,現在只能用小承氣湯來調和,這個小承氣湯,攻下力量只是一般。不轉矢氣者,不可攻也。如果醫生想知道病人大便是否已干硬,可以用小承氣湯來試試看,如果病人喝葯後肚子不響,不放屁,說明大便是稀的,千萬不可用大承氣湯來攻下。
這一條講的是大承氣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傷寒論第210條,大實則譫語,虛則鄭聲。鄭聲者重語也。直視澹語,喘滿則死,下利者也死。
夫實則譫語,病人如果出現胡言亂語的情況,這個是胃腸不通順了,大便堵起了,實了,胃中濁氣上沖於腦,病人神經才錯亂。虛則鄭聲,鄭聲者重語也。如果病人胃中不實,是虛的,太虛了,會出現鄭聲的證狀。什麼叫鄭聲呢?鄭聲就是一句話說了一遍又一遍,重複說。直視譫語,喘滿者死。如果病人在胡言亂語,那是大便乾結不通了,眼珠不能轉動了,說明肝中無血了,身上津液沒有了。當人體血液不足時,心臟會供血不足,無力帶動肺來進行呼吸作用,這時會出現哮喘發作。體內無血無津了,胃腸幹掉了,冷掉了,不能蠕動了,才會出現腹脹滿,這時候的病情是很嚴重的,有生命危險,但不一定非是一定會死。這一條講的是陽明病最嚴重時的證狀,誤治造成的。
傷寒論第211條,發汗多,若重發汗者,亡其陽,譫語脈短者死,脈自和者不死。
這個病人得了陽明病,發熱,汗出,出了很多汗了,如果醫生再誤治,再去讓病人吃發汗藥,那胃中會無津,血中也會無津。亡其陽,人體陰陽本藏於血中,血中津液為陽,血為陰。亡陽,就是亡津液。譫語脈短者死,病人身上已無津液了,無熱力了,現在又說狂話,大便堵起了,無津液,這個大便就下不來的。
脈短,就是很微弱了,幾乎快沒有脈跳了,因為缺血了,脈跳不起來了。病人可能有生命危險,因為身上血幹了,病人會是皮包骨頭的狀況,很危險。脈自和者不死,不管病人證狀有多嚴重,只要他脈跳有力,說明身體血液充足,津液充足,就不會出現生命危險。臨床上,不管什麼病,只要病人身上血充足,就不會死人的。死的,多是皮包骨頭身上無血的病人。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九十九講
各位朋友,大家節日都開心點,快樂點啊。
昨天,我們在講陽明病這個攻下方法,這個可是要小心謹慎,不可用錯葯啊。病人多日不來大便,能不能用大承氣湯來改呢?,這個醫聖張仲景又說了,你先用小承氣湯來試一下,如果病人肚子里有氣,他會有屁放出來,說明大便已干,才可以用大承氣湯來攻。如果病人腸子里不響,不放屁,那說明大便是稀的,不可以用大承氣湯來攻。後面他又說了,嚴重時病人會眼珠不轉動直直的看人,這個是津液沒有了,血不足了,才這樣子。回想一下,我們周圍有很多精神病人,胡言亂語,眼睛直視,是什麼原因引起他這樣?我不再說了,大家也應該明白了。所以,張仲景的每一句話,都是對現代各種疑難病的完美解說。這些病,早己被我們的祖先攻克了。喘滿,這個哮喘病,同樣是因為病人體內嚴重缺血缺津造成的。
傷寒論第212條,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日哺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澀者死,微者,但發熱澹語者,大承氣湯主之,若一服利,則止後服。
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就是說病人感冒了,證狀是發高嬈,怕冷,身上無汗,醫生開錯了葯,喝過之後上吐下瀉了,虛掉了,這個感冒沒有好。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這個病人因為上吐下瀉導致胃中虛掉了,他不能吃飯了,結果呢,好多天不來大便了。日哺所發潮熱,就是病人半下午又發燒了,又流汗了,說明胃中很熱了。這個胃中太熱,會往外排汗,排胃中津液,胃腸裡面會幹掉的。不惡寒,病人身上熱很重,汗出了,寒氣排掉了,現在就沒有傷寒證了,不存在感冒的問題了。獨語如見鬼狀,他在那裡自言自語,這個與胡言亂語不同的,獨語,是他一個人在那裡說話,說了一遍又一遍,這就是我們昨天講的重語,鄭聲,是因為太虛了。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如果病人嚴重的時候,他會發作,會不認識自已的親人,找不到東西南北方向,到處亂摸。現在這個證狀,已經發展到小腦萎縮了,他頭已經是很暈了。惕而不安,就是吃飯端碗都害怕,上床睡覺都害怕會掉下來,相當於現在的帕金森綜合證了。所有這些證狀,都是因為津液喪失過多造成的。微喘直視,因為血不足,心臟供血不足,無力來帶動肺進行呼吸,才會哮喘。肝中無血,不能供應眼睛循環,才直視,直直的看東西,看人。脈弦者生,澀者死。如果病人現在脈跳有力,說明血還充足,不會有危險。如果脈己經澀了,就是幾乎摸不到脈跳了,病人會有生命危險。微者,但發熱譫語者,大承氣湯主之。如果病人脈跳很微弱,但不是摸不到的澀脈,他又在發熱,胡言亂語,這個是大便堵起了,在這時還可以攻下,用大承氣湯。大承氣湯,是在最嚴重時來攻大便的。現在還在發熱,說明身體還有一定生命力,如果身上一點熱力沒有了,那病人也就沒救了。 若一服利,則止後服。如果病人喝了第一次葯湯後來大便了,就要停止服用沒喝完的葯,不要太小氣了,再喝會下利不止的,那就麻煩大了。如果真的是誤喝葯而下利不止,我們可以給他喝四逆湯,理中湯這些。這一條辯,講的很是對應於現代的小腦萎縮,帕金森綜合證。
傷寒論第213條,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則譫語,小承氣湯主之。若一服譫語止者,更莫再服。
這個陽明病,就是因為胃腸無津而蠕動緩慢,導致大便不通,發酵產熱,而發高燒,流汗,腹滿,不怕冷。其人多汗,因為胃中太熱了,流了很多汗,津液流出來了,病情進一步惡化了。胃中燥,大便必硬。胃腸津液都排出去成汗水了,胃中會很乾,才導致大便乾結。 硬則澹語,就是因為大便乾結了,排不出去了,這個腸中濁氣會上沖於腦,引起神經錯亂,胡言亂語,說看見鬼了。小承氣湯主之,現在病人胡言亂語,用小承氣湯把大便潤通下來就好了。現在的情況還沒有發展到肚子很硬滿的時候,硬滿時才用大承氣湯攻下。若一服譫語止者,更莫復服。如果病人喝了第一琬小承氣湯後,他不再亂講話了,說明大便己通了,己經下行了,就不要再去喝剩餘的葯了。這一條,張仲景告訴我們的是病人有胡言亂語的治療方法。
傷寒論第214條,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脈滑而急者,小承氣湯主之。因於承氣湯一升,腹中轉氣者,更服一升。若不轉氣者,勿更與之。明日又不大便,脈反微澀者,里虛也,為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也。
陽明病,譫語發潮熱,就是病人有胃腸病,大便不通了,濁氣上攻於腦,病人胡言亂語了,半下午的時候又發熱又流汗。這些都是陽明證的常見證狀。脈滑而疾者,這個滑脈,就是脈很細了,血在脈管中跑得又弱又快,象流水一樣,無力的,說明病人血不足了。疾者,就是流得很快。小承氣湯主之,現在病人胡言亂語了,大便不道了,血又不足了,應該用小承氣湯來通大便。因與承氣湯一升,腹中轉氣者,更服一升。如果病人喝了半碗葯湯,他肚子里腸鳴聲,有屁放出來,說明大便己乾結,裡面不是呈稀糊狀的,是乾的。那就可以再喝半碗,把大便通下來即可。若不轉氣者,勿更與之。如果病人喝了小承氣湯,沒有腸鳴聲,也沒有屁放出來,說明大便是稀糊狀的,就不要再喝葯湯了。大便稀的,他自已可以解出來。明日又不大便,脈反微澀者,里虛也,為難治。病人大便是稀的,可是呢,第二天還是沒來大便,病人的脈己經快摸不到了,非常微弱的脈,說明他缺血了,這個是里虛,里虛就是血虛,就是陰虛,外為陽為氣,里為陰為血。不可更與承氣湯也。病人大便是稀的,但又解不下來,他身上沒有血了,沒有津了,這時不可以再攻下。如果再攻下,會更傷津液,傷陰傷血,會有生命危險。這一條講的是小承氣湯的用法以及注意事項。
傷寒論第215條,陽明病,譫語而嘲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氣湯下之。
陽明病,就是胃腸病,胃中津液不足而虛弱引起蠕動無力而發熱汗出,腹滿。譫語有潮熱,大便干硬不通了才會胡言亂語,半下午身上發熱流汗更明顯。 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如果病人一點飯也吃不下去了,嚴重到這個時候,肯定是病程有一個星期以上了,這個腸子里肯定會有好幾粒硬糞團塊的。這裡張仲景又把腸說成胃了,所以我們學習傷寒論要清楚一點,張仲景把胃腸系統,統稱為胃。若能食者,但便耳,宜大承氣湯下之。如果病人還能吃飯,但只要是大便乾結了,就要用大承氣湯來攻下。只要推斷出大便己硬了,能吃飯時就要用大承氣湯來攻,不能吃飯呢?更要攻下了。所以,這一條所講的是大承氣湯的用法。只要看到病人說話語無倫次了,胡言亂語了,說明病己加重了。大便稀時,用小承氣湯,大便是很多干硬了,用大承氣來攻下。今天講的是大小承氣湯的臨床應用法則,運用這些法則,可以治療幾種常見疑難病。
朋友們,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明晚,我們繼續分享。再見。
楊大夫一百講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的還是承氣湯的用法。如果病人已經嚴重要在說胡話的時候,多日沒來大便了,這時儘快用大承氣湯,把大便攻下來,以求急下存陰。如果先用小承氣湯試一下,病人胃腸裡面是稀的,這時就不可以攻下。如果病人在發熱流汗,又一點飯也不能吃了,這時肯定是大便乾結了,可以用大承氣湯。總之,這個大承氣湯要慎用,當判斷出大便己確實幹結了,才可以用,不幹結,不可以用的,用了會傷胃腸津液。
傷寒論第216條,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則愈。
陽明病,就是胃腸津液不足而導致大便不通暢的一種發熱汗出不怕冷的證狀。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病人現在又大便拉出血來了,如果是女人,也會象月經一樣流血,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他說了,病人又在說胡話了,男人,肯定是大便堵塞了,下出來有血,但大便可是沒有拉出來,拉的是血。為什麼會拉血呢?老師說,此為熱入血室,這個血室,就是指肝臟,因為肝藏血。當然,女性的血室,包括肝臟和子宮。就是說,這個陽明病發燒時間久了,肝臟也會發熱,發炎了。臨床上常見病程較長的病人。
所以,這個大便拉血,如果沒有痔瘡,那就是肝臟上面有熱了。但頭汗出者,身上沒有汗,只有頭汗了,說明身上缺血了,津不足了,刺期門,現在肝熱很重,拉血了,身上又缺血了,沒津了,怎麼辦?先刺期門穴,放點血出來,病人熱就退了。隨其實而瀉之,他說這個刺期門穴,可出瀉血中的實熱,可以瀉肝火。濈然汗出則愈。那瀉了肝中血熱,是不是病就好了呢?不是的,醫生要想辦法讓病人胃腸津液充足,然後病人身上有汗出了,說明胃中津液才充足,病才會好。這一條講的是陽明證嚴重時會出現下血的證狀,以及治療方向。
傷寒論第217條,汗出譫語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為風也,須下者,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語言必亂,以表虛里實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氣湯。
汗出譫語,現在病人在胡言亂語了,這是胃中無津大便堵塞濁氣上攻造成的。既然胃中無津了,為何又能出汗呢?這個汗,不是來自胃腸津液,是表虛不固了,流的是血中津液。以有燥屎在胃中,說胡話,是胃中大便乾結造成的。此為風也,他說這個流汗,是因為人太虛了,虛為風。血虛的人會怕風吹。須下之,現在病人太虛了,又大便乾結堵塞了,就要用攻下法,如果不太虛,暫且不可以攻下。過經乃可下之,什麼意思呢?攻下,肯定是要了,但也不能操之過急,你要等上幾天,先把病人的表虛解決掉才可以。正在流汗時不能攻,先固表去風止汗後,再攻下。下之過早,語言必亂。如果病人還在流汗,你就攻下,胃腸津液會更缺失嚴重,病人會更虛。虛則鄭聲,鄭聲即重語,病人會出現說話重複說一句話的證狀。一句話,講了一遍又一遍。以表虛里實故也。他說,陽明證是里實,現在又有表虛不固汗了,不可以提前攻下。提前攻下,病人會重複說他剛說過的話,太虛了。下之愈,宜大承氣湯。醫生要先固表止汗後,再用大承氣湯來攻下,病人才能病好,反之,病會加重。這一條講的是,陽明證又兼有表虛證時的治療原則。
傷寒論第218條,傷寒四五日,脈沉而喘滿。沉為在里,而反發其汗,津液越出,大便為難,表虛里實,久則澹語。
傷寒四五日,傷寒,就是我們平時所說感冒的一種,證狀是發高燒,怕冷,身上沒有汗,脈是浮數的。這種感冒,身體好的人才會得,脈浮數,說明氣血充足,脈才有力,才能數。但過了幾天沒好,氣血就會下降,就浮數不起來了。脈沉而喘滿。現在病人多日不好,脈沉了,就是用手指按到骨頭才感覺到脈跳,說明氣血嚴重不足了。為何會喘滿?因為身上血少了,心臟供血不足,無力帶動肺來進行呼吸了,才會喘氣。因為體內血少了,胃腸津液不足了,無力運化了,吃下去的飯消化吸收不了,才會腹滿。沉為在里,脈沉,是里證,不是外感證,中醫講陰陽,陽為外,陰為里,陽為氣,陰為血,沉為在里,這個裡,就是陰,就是血。脈沉,說明血不足。而反發其汗,津液越出,現在病人缺血了,醫生還要反過來去發汗,血中津液會向外流失嚴重的。大便為難,這個便秘的原因,就是因為血中津液不足造成的。表虛里實,久則譫語。因為體內無津無血了,沒有津液,大便會秘結干硬。沒有血,才會表虛自汗。時間久了,病人大便乾結堵塞才會胡言亂語。這一條,是對上一條的回應,上一條講的是表虛里實的治療原則,本條辨講的是表虛里實是怎麼來的,怎麼產生的。
傷寒論第219條,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則,口不仁面垢,又作枯,一雲向經,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
三陽合病,就是太陽,少陽,陽明,三種病證同時出現了。太陽證,就是感冒怕冷,少陽證就是不想吃飯,脅下痛滿,陽明證就是發熱汗出腹滿大便不通。這三個病證同時發生時,病情較為複雜,病證表現太陽證怕冷,陽明證不怕冷。那到底現在是病人怕冷不怕冷呢?三陽並病,說明有太陽證,病人肯定是怕冷的,有表寒。有陽明證在發熱,為何還不能驅除表寒呢?因為此時胃中己無足夠的熱力了。為何會胃中無熱力呢?因為有少陽證存在,少陽證就是外邪入里了,三焦淋巴有熱發炎了,肝脾腫大了。這個胃外面的淋巴發熱會燒乾胃中津液,胃中無津液了,不能出汗了,才導敢太陽證不解。本來陽明證是不怕冷,但現在還是怕冷了。儘快沒有發熱不怕冷的典型陽明證證狀,但此時大便不通,依然可以認定為陽明證。所以說,陽明證,就是大便不通,就是胃腸病,不一定非要發熱汗出但熱不寒才可以認定。由於時間關糸,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明晚,我們接著學習這一條辨。
朋友們,再見,祝大家新年愉快,開心快樂。
楊大夫一0一講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昨天,講到了219條,三陽並病,就是同時出現了太陽,陽明,少陽的證狀了。
傷寒論第219條,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則,口不仁面垢,又作枯,一雲向經,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
什麼證狀呢?太陽證,肯定是怕冷了。少陽證就是不能吃飯,反胃了。陽明證就是發熱腹滿了。他說,腹滿身重。陽明證,肯定是腹滿了,又加上少陽三焦有熱,肝脾腫大,這時腹滿更加嚴重了。所以,他說,難以轉側。腹滿太嚴重了,轉個身子都很困難。口不仁面垢。就是不想吃東西了 ,吃了也沒味道,面垢,就是臉上也發黑了,沒有光澤了。所以,中醫望診時,當看見病人臉上有斑點,有黑霧狀斑垢時,就知道病人胃腸不正常了。又作枯,一作向經。這個是傷寒論流傳版本的事情,口不仁面垢,有的版本上寫的是枯,也有的是寫成向經了,這是版本流傳的事情,這裡不作解釋。譫語遺尿。因為病人已經吃不下飯了,大便堵在腸里不下去,發酵了,濁氣上沖於腦,才會胡言亂語。為什麼會遺尿呢?傷寒論第6條己講過,這個小便失去控制,是因為血中無津,血稠了,才造成的。現在已經腹滿了,胃腸不能吸收食物精華,血中津液沒有了來源了。就算能喝水,但水是不能轉化為津液的,津液要由食物轉化而來的。發汗則譫語。如果醫生此時開了發汗藥想去解他的太陽證怕冷,將會出現病人胡言亂語的現象。因為發汗,發的是胃中津液,胃腸再流失津液,腸子就會幹掉了,大便會下不去,病人才會說胡話。下之則額頭上生汗。如果醫生開了瀉藥,大便是攻下來了,但氣血下行,胃腸更加傷津,血中津液會更缺乏。當血中無津時,人會出現頭上有汗,身上無汗的現象。手足厥冷。當病人血中無津了,才會出現手腳冰冷的現象。所以,中醫臨來上,在為病人診脈前,首先要摸一下病人的手,手是溫的,表明正常,涼的,說明血虧津弱。手熱,那是有胃熱。現在是手冷了,也說明病人胃中已冷,胃中無津才會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他前面說了,這個三陽並病,醫生即不能去發汗,也不能去攻下。那要怎麼辦呢?他說了,病人本不該發汗或攻下,但是己經攻下或發汗了,現在病人有自汗出的現象,這個自汗出,流的是血中津液,不能讓他流這個汗,要用白虎湯來解決。
這個白虎湯,也是中醫名方,很多人認為這個方子很寒,不敢用,甚至有醫生說,親娘不用白虎湯。白虎湯有這麼可怕嗎?下面我們再來認識一下它。
白虎湯方組成,知母20克,生石膏30克,炙甘草7克,粳米60克。
這個知母和生石膏,是用來補充血液中的水來用的。粳米是補充胃中粘液用的,炙甘草補充胃中津液,調節胃腸功能用的。整個白虎湯,是滋陰生津的含義,用滋潤來清理燥熱的,是養陰潤燥的含義,並非大寒之品。這一條辨,講的是三陽並病時,即不可發汗,也不可攻下,最重要的是補充肺胃津液和血中津液。
三陽並病時,病人發燒,腹滿,吃不下飯,又怕冷,說明胃中己無津,無熱力了,冷掉了。但這時還是不可以用熱葯來發汗。要用白虎湯這個涼葯來補津液才行。臨來上,很多時候,病人發熱,我們還要去用熱葯,有時病人發冷,我們還要用涼葯,這是什麼道理呢?希望大家對本辨有一個認真的領悟。
傷寒論第220條,三陽並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摯摯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
三陽並病。現在說的還是與上一條有承上啟下的關係。太陽證罷。就是說病人原來怕冷,但發燒汗出了,這個感冒好了,不怕冷了,但發潮熱,這個潮,就是海水漲潮的潮字,一會兒來一會兒退,這個發熱是一陣一陣的。這個潮熱,是從胃中來的熱。手足摯摯汗出。這個手上出汗,我們前面已講過,當胃中無津液了,才會手腳出汗的。說明現在胃中無津了。下便難而譫語者。胃腸無津了,大便會幹掉了,不下行,燥屎濁氣上沖腦幹導致神經錯亂,才會胡言亂語。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現在這一條,剛開始是三陽並病,三陽並病是不可以發汗和攻下的,只能用白虎湯來補津液。津液補足後,病人自然會汗出,感冒才好了。感冒好之後,他不怕冷了,但現在是在說胡話,這時才可以攻下,用大承氣湯。前面一條講的是用白虎湯補津,這一條講的是補津後汗出感冒怕冷證狀沒有了,又大便乾結了,才可以攻下。
傷寒論第221條,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發汗則躁,心憒憒,反譫語。若加溫針,七小怵惕,煩躁不得眠。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儂,舌上苔者,梔子豉湯主之。
陽明病。現在不是說三陽並病了。陽明病就是發熱,汗出,腹滿,渴欲飲水。脈浮而緊。現在沒說太陽病,現在這個脈浮,不是太陽證的脈浮,而是陽明證的脈大,更大了,說明熱比較重了。緊,又進一步說明熱重了,是胃腸的熱重了。咽燥口苦。這個咽喉已被胃熱燒得很乾了。本來膽汁應該是下行的,但因為胃熱太重,膽汁逆流入胃了,才會口苦。平時胃熱不嚴重,表現出來是口乾,嚴重時會口苦。腹滿而喘。腹滿,這個是大便堵在胃腸造成的。喘,是因為腹滿了,胃腸向上擠壓肺了,又加上肺也同時會有熱,才會喘氣。胃太熱,胃氣入肺,也會導致肺熱的。這個肺熱了,也會腫大了,也會喘,氣管通氣不正常了,會喘的。發熱汗出,不惡寒。現在胃肺都很熱,肺胃要通過向外排津液以求散熱,保持體內寒熱平衡。汗出了,體表不會有寒的,所以就沒有怕冷的現象。反惡熱,身重。因為他前面就說過,這個脈浮緊身上很熱了,所以他害怕見熱風,睡覺也不想蓋被子。因為有腹滿,所以才會身重,不想活動一下。
好,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裡,明晚繼續學習。
楊大夫一0二講(梔子豉湯、豬苓湯)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中醫重要方劑白虎湯。這個白虎湯,是中醫名方,很常用,有的醫生不敢用,這個完全沒有必要過多的擔心。白虎湯,是一個大補肺胃津液的方子,我們完全可以放心大膽地去靈活應用,不用過多的擔心。
陽明病,脈浮而緊。就是病人有了胃腸病了,脈浮緊,說明熱很重,病人會高燒39度以上了。咽燥口苦。嘴巴很乾了,胃太熱了。口苦,是胃太熱,膽汁不能下行了,上逆了。腹滿而喘。陽明病本身就是胃腸不通而腹滿,胃腸往上壓迫肺了,影響呼吸了,才喘氣。發熱汗出,因為大便不通才發熱,胃中津液往外走來散熱,這是人體自主調節功能在發揮作用。不惡寒。身熱汗出了,寒被驅走了。反惡熱,因為病人發燒,汗出了,外寒趕走了,只剩下一身熱氣了,所以才怕熱。身重。因為腹滿了,身上自然感覺很重,又加上胃中津液外流,人已經很虛了,無力了,自然會更加身重。若發汗則噪,心憒憒,反譫語。如果醫生開誤診,以為是感冒發燒,再開發汗的葯,病人會血中更加乾燥。血中無津,病人會擔驚受怕。反譫語,就是血中無津了,大便會幹結,濁氣上沖於腦,病人會胡說八道,亂說話。若加溫針,必怵惕。如果醫生再用燒熱的針來刺激病人發汗,病人會出現心臟象被人抓了一樣。因為津液流失太多了,血不養心了。煩躁不得眠。沒有充足的血液供應心臟,心臟會亂跳,病人會失眠。所以,這個失眠,就是心血不足引起的。若下之,則胃中空虛.。本來是胃腸病,胃中有熱,醫生卻按感冒治了,傷津太多了,如果再開瀉藥來攻下,冑腸津液再次下行流失,他胃中會更虛,更空了。客氣動隔。這個客氣,就是虛,如果病人胃中太虛了,病人會打呃,這個胸腔橫膈膜會亂跳,引起打呃。心中懊儂,病人現在心亂跳,又不停地打呃,他心裡會非常苦惱的。舌上苔者。這裡應該是缺了一個字,應該是舌上無胎者。由於胃中大熱,又無津,胃中無津,病人會沒有舌胎的。梔子豉湯主之。用梔子豉湯來治這個心煩,不眠,舌上無苔。從這一條,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個梔子,豆豉的功能了。梔子,可以清胃中熱,可以清心熱,治療心律失常,治療失眠,是中醫臨床要葯。
梔子豉湯的組成,僅簡單的二味葯,梔子20克,豆豉20克。
梔子,能夠清熱,能夠除煩。豆豉,能夠調和胃腸,能向上宣發,能向下通降,調和胃腸氣機。胃不和,則卧不安,豆豉是調胃的,梔子是清心安神的。這個湯劑,病人喝後如果出現了嘔吐,就不要再喝了。為什麼會嘔吐呢?因為之前,病人的胃被醫生攻下了,胃氣一直往下行。現在喝了葯,喝了這個豆豉湯,胃氣被調和,胃氣會上行,喝多了,會出現嘔吐的現象。所以一出現反胃現象,就要停葯了。這個221條,講的是陽明病被誤治,被發汗,被攻下,導致病情加重後的治療方法。梔子豉湯,可以治療失眠,心律不齊,打呃。
傷寒論笫222條,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
這個陽明病,就是胃腸虛弱了,腹滿了,發燒了,汗出了,不怕冷了,大渴欲飲水,喝了水還是渴。如果血中無津液,血稠了,人會發低燒,人體熱量是儲存於血中的。血稠,會發熱,會引發一系列的證狀,這個在第6條里己講過了。白虎加人蔘湯的組成是,知母20克,生石膏30克,炙甘草7克,粳米60克,人蔘10克。知母,生石膏,是滋陰清熱的,補充肺胃津液的,炙甘草調節胃腸,粳米補充胃中粘液,潤胃的,人蔘,是大補肺胃津液的。關於這個人參,很多人認為是大補元陽的,實際不是的。人蔘是陰葯,是補津液用的,從本方里可以看出,人蔘是滋陰的,這個方子是一個滋陰的方子。回陽的方子,甘草乾薑場,四逆湯,裡面都不用人蔘,因為人蔘不是陽葯。如果用了人蔘,反而不能回陽。所以,這一點應該引起大家的注意。
傷寒論第223條,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脈浮,肯定是病人在發燒了,才會脈浮,輕輕一碰,即能感覺到脈跳。渴欲飲水。病人在發熱,這個熱能,來源於胃中,胃裡很熱,燒乾了,才口渴,想喝水。小便不利者。現在又出現新情況了,病人總是喝水,卻不來小便了,怎麼回事呢?水到哪裡去了呢?病人沒有小便了,喝的水肯定會走汗出去的。小便,來源於血中的津液。小便不來,說明血中無津液,喝下去的水,沒有被吸收,沒有進入血液。喝下去的水,一定是走肺向皮膚擴散了,這樣就會出現肺水腫,臉腫,皮膚腫,這樣下去是不行的。如何把這個肺水腫,皮膚腫,臉腫,調正常呢?他說,用這個豬苓湯來解決即可。
豬苓湯的組成,豬苓,茯苓,澤瀉,阿股,滑石,各5克。
這個豬苓,是專門利腎水的,能夠加強腎的利尿功能,疏通腎臟,清理腎臟中的垃圾。茯苓,是專門通利胃中水濕的,把胃中的水導向膀胱小便。澤瀉,是專門去皮膚,肺中的水濕的,能把水濕從皮膚拉向胃中。阿膠,可以養心血,安心神,增強心臟功能,加強體內氣,血,水的循環。滑石,可以清六腑的熱,就是心包,膽,胃,膀胱,大腸,小腸,三焦的熱。所謂中醫的清熱原理,並且是用寒來對抗熱,而是對人體器官的一個雙向調節功能。這個方劑原理,澤瀉把體表和肺的水往胃中收,然後由茯苓把胃中水導向小便。豬苓是專利人體下焦水濕的。滑石,阿膠,起配合調節功能的,一清熱,二強循環。這個豬苓湯,同時也是治療腎結石,尿路結石的重要方劑,滑石很滑,有利於結石的排出,阿膠可止血,防止結石排出造成損傷而出血。這一條,講的是陽明病治療後出現小便不利的治法。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一0三講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前面,接連講了梔子豉湯,白虎加人蔘湯,豬苓湯。這三個方子是幹什麼的呢?這三個方子,是陽明病被醫生誤治,誤下,誤發汗,把病治嚴重了以後,使用的方子。當病人出現心裡特別煩,已經失眠了,用梔子豉湯來解決。病人心煩失眠解決了之後,用白虎加人蔘湯來大補肺胃津液,津液足了,發燒才會退掉,血糖才會降下來發燒退掉之後,病人沒有小便,再用豬苓湯來利小便,調節水循環。關於利小便,我們前面學習過五苓散。五苓散也是利小便的,為什麼不用五苓散?而要出來一個豬苓湯呢?因為五苓散里有桂枝和白朮,這兩味葯是熱性的,現在這個陽明燥熱,肯定不能用熱葯了,要用涼葯才可以。所以,這個豬苓湯里出來了一個滑石,專門清六腑熱的。因為之前有心煩失眠,用阿膠來滋心陰,除煩,安眠。豬苓湯,還是治療腎結石,膀胱結石的重要方劑。
傷寒論第224條,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豬苓湯,以汗多胃中燥,豬苓湯複利其小便故也。
陽明病。就是腹滿,發熱,汗出,脈大,口很乾渴。汗出多而渴者。就是病人流了很多汗,又口渴,因為發熱才重了,流汗才過多,才口渴。不可與豬苓湯。出汗太多,不能用豬苓湯來利尿了。以汗多胃中燥。因為出汗多了,胃中會幹燥,會大渴。豬苓湯複利小便故也。這個豬苓湯是利小便的,胃中己乾燥,不能再利尿了。這個豬苓湯,是在病人不來人便的時候,又發熱,才用的。如果病人此時大汗出,就算小便不來,也要暫且不用,要先把大汗解決掉,才可以再考慮利小便。這一條講的是豬苓湯的使用時機,注意事項。
傷寒論第225條,脈浮而遲,表熱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湯主之。
脈浮,代表身上很熱了,太陽證,陽明證,都會脈浮。遲,代表血不足了,津液不足了。表熱里寒。現在病人在發燒,一摸他皮膚,很燙手。因為脈遲,胃中津不足了,胃中會虛寒的,所以才叫里寒。下利清谷者。胃中無津液了,寒掉了,吃下去的什麼,拉出來還是什麼。四逆湯主之。病人吃什麼拉什麼,胃中虛冷了,用四逆湯來解決。
四逆湯組成,炙甘草7克,乾薑6克,生附子15克。
這個甘草和乾薑,是甘草乾薑湯,是專門回復胃陽的,乾薑守而不走,熱力很足,喝下去馬上胃就熱起來了,胃中溫,津液得生,四肢得伸。這個生附子,是專門強心陽的,也是一個大熱的葯,喝下去,馬上胃就熱起來了,並且能強力疏通全身經絡,讓全身都熱起來。全身得熱,胃腸功能馬上就強起來了,下利清谷就解決了。這一條,講的是四逆湯不僅能溫暖全身,還可治下利清谷。
傷寒論第226條,若胃中虛冷,不能食者,飲水則噦。
這一條講的是,有的人不光吃不下飯,連喝口水都要打呃。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胃中無津了,血中無津了,才會胃中太冷,茶飯都吃不下,吃了會打呃。
傷寒論第227條,脈浮發熱,口乾鼻燥,能食者則衄。
脈浮,說明血中很熱了,發熱是肯定的了。口乾鼻燥。口乾,說明胃中很熱了。鼻燥,說明肺中太熱了,鼻子上連一點汗也沒有,肺太熱了。能食者則衄。這裡的意思是,胃熱的人,是很能吃飯的。肺熱的人,會流鼻血。所以,當我們問診時,病人說他特別能吃飯,超過平常人,醫生就知道了,他胃上有熱,脈會是浮的。當病人說他經常流鼻血時,醫生就知道病人肺上有熱。陽明證,是熱證,常常會出現特別能吃飯,有時流鼻血的情況。
傷寒論第228條,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儂,飢不能食,但頭汗出者,梔子豉湯主之。
陽明病,就是腹滿,發熱,汗出,脈大,不怕冷,只怕熱。下之。醫生誤治了,攻下了。其外有熱,手足溫。外有熱,說明雖然攻下了,但發燒還沒退。手足溫,說明胃中熱力充足,津液不充足。不結胸。雖然攻下了,但外邪沒有進來,說明身體正氣充足,外邪才沒入里。心中懊儂。病人心裡很煩,一定是胃中不舒服,還有發燒沒退,病久了。飢不能食。病人很想吃飯,說明脾的功能是正常的。但又吃不下,這個是胃出問題了,被攻下藥刺激了。但頭汗出者。現在病人身上沒汗了,只有頭上有汗了,說明血中津液沒有了,血稠了。原來,他心裡煩,是因為血中無津的原因,血稠的原因造成的。他吃不下飯,也是因為血稠了,無津了,才造成的。血稠了,身上會發熱的。原來,他手腳溫,並不是他胃中津液充足,而是因為血稠了,胃中會有熱,會向手腳傳送。血稠了,堵寒心血管,引起心臟功能不正常,才會心煩。那要如何解決呢?還是用梔子豉湯來解決。梔子可以清血中的熱,寧心安神。豆豉可以宣發胃氣,同時又向下通降胃氣,通過調節作用,可使胃功能恢復,可使病人能進飲食。梔子清熱,豆豉調胃。熱清,煩自除。胃和,飲食得入。
傷寒論第229條,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與小柴胡湯。
陽明病。就是腹滿,發熱,汗出,脈大,不怕冷,只怕熱。發潮熱。就是半下午時一陣一陣地發熱流汗。
大便溏,小便自可。現在大便通利,小便也正常。胸脅滿不去者。就是說病人陽明病的證狀不太嚴重了,但是胸脅滿比較嚴重了。這個胸脅滿,是少陽證的四大證狀之一,即可判定為少陽證。少陽證,胸脅滿,往來寒熱,反胃嘔吐,不想吃飯,有一證出現,即可判定為少陽證。少陽證,是胃中津液不足,外邪乘機入里而造成三焦發熱,肝脾腫大。這個少陽證,胸脅滿,說明肝脾腫大了,用小柴胡湯來解決。現在病人大小便正常,只有發熱和胸脅滿,小柴胡湯里的柴胡,黃芩,可以把熱退掉,退退,胸脅滿即除。小柴胡湯里的生薑,大棗,甘草,人蔘,半夏,都是補胃津,調胃腸的。胃中津液足,胃氣回復,病就很快可以康復了。陽明病的發病原因,就是胃中津液不足造成的,這裡補胃津,也是對證治療的。這一條辯,講的是陽明證與少陽證合病時的治療方法。當大小便正常時,一個小柴胡湯就解決了。當然,如果大小便不正常,可以適當加藥味即可。總的原則,陽明,少陽,合病時,以小柴胡為主方。
好,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裡。
楊大夫一0四講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我們昨天講了這個豬苓湯。這個豬苓湯呢,是利小便的,在有胃腸內熱又小便又不通的時候用的。如果沒有內熱,是用五苓散來利尿。這個豬苓湯,還可以治療泌尿系統的結石,還可以治因水濕而引起的腰痛。中醫的方劑,往往是運用好了,可以一方多能。前面還講了陽明病下利清谷時,用四逆湯。昨天還有人說,附子不能用於陽明證,實際這是對陽明證的誤解。以前,也有人說,陽明證就兩個證狀,一是陽明經熱,一是陽明腑熱。通過學習,我們也看到了,陽明證不僅就這兩個證狀,實際上證狀很多的,很複雜。有時是熱,有時是寒。總之,陽明證,就是指的胃腸系統的一系列的病變。當陽明病與少陽病合併時,如果病人陽明證不很嚴重時,可以先用小柴胡湯來先解少陽證。
傷寒論第230條,陽明病,脅下便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自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陽明病。就是胃腸津液不足了,功能下降了,引起了腹滿,發熱,汗出,脈大,不怕冷,只怕熱的證狀。脅下硬滿。就是大便不通了,腹滿了,很嚴重,肚子都漲得發硬了。不大便而嘔。不大便,他大便通利,就不會腹滿了。嘔,就是反胃,不想吃飯。現在是陽明與少陽合病了。嘔,是少陽證四大證狀之一。舌上白苔者。舌上的苔還是白的,說明陽明證發熱不明顯,也不會流大汗的。如果胃熱嚴重,舌苔會發黃的。可與小柴胡湯。現在雖然腹滿,但發熱很輕微,可以先用小柴胡湯來解這個反胃嘔吐的少陽證。上焦得通,津液自下。上焦,指的是心肺,小柴胡湯里的柴胡和黃芩,可以清解三焦淋巴的熱。淋巴系統的熱退掉了,三焦就會疏利,上下氣機循環通利。肺中津液可以通過三焦系統向全身輸布。胃氣得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三焦淋巴熱除掉了,氣機通順了,小柴胡里的生薑,大棗,甘草,人蔘,都是大補胃津的,胃津充足了,很快會胃氣恢復,有足夠的熱力發汗,汗出,說明胃津已充足,這時連陽明證也解決了。病人汗出了,說明胃腸津液己足。津液足,胃腸就有充足的蠕動能力,大便會排出來,腹滿會自退了。這一條講的還是陽明與少陽並病時,陽明發熱不嚴重,還是用小柴胡來解決。這個也是同病異治,雖然都是陽明病,但隨著證狀表現不同,用藥也不同。
傷寒論第231條,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
陽明中風。就是病人有胃腸病,又有了感冒了。脈弦浮大而短氣。這個弦脈,是少陽證的脈象。浮,是感冒的脈象。大,是陽明證的脈象。現在是太陽,陽明,少陽,三陽並病了。陽明證,發熱,腹滿,少陽證,脅下痛滿。現在這個肚子很漲了。往上擠壓肺,影響了呼吸,所以才短氣。腹滿,脅下及心痛。現在腹滿太嚴重了,往上頂得不光是短氣,而且心都是痛的了。久按之氣不通。醫生用手按病人的肚子,按了很久,病人也沒放個屁出來。鼻干,不得汗,嗜卧。病人的鼻子沒有潮氣了,說明肺太熱了。這個肺熱,是從胃傳送過來的,說明胃也太熱了。身上也沒有汗。身上發熱那麼嚴重,他還不來汗,好奇怪啊。為什麼呢?他胃中津液已經沒有了。病人總是想卧不想站,因為胃中太幹了,很難受。血中津液沒有了,也沒精神,只想睡覺。一身及目悉黃。病人血中沒有津液了,透過皮膚可看見血的顏色是黃的了。缺血了。小便難。血中津液沒有了,自然也就沒有小便了。有潮熱。這是陽明證的表現,半下午會一陣一陣的發熱。時時噦。因為胃中無津了,胃太虛了,所以才時不時的打呃。耳前後腫。病人的耳朵前後都腫起來了,這是少陽證嚴重時的表現。刺之小差。如果醫生用針刺少陽經和期門穴,病情會好一些。張仲景在針刺瀉內熱時,喜歡針刺期門穴。外不解,病過十日。現在是三陽合病,病情又嚴重,病人的感冒證狀也沒解決,還是怕冷,這樣持續了十多天。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如果病人的脈還是浮的,說明病人本身體質較強,此時,解決這個三陽並病,還是用小柴胡湯。好,這個小柴胡湯,連續用了幾次,用在陽明證上,看來,這個小柴胡湯臨床應用非常廣泛。小柴胡湯中的柴胡和黃芩,把三焦淋巴連同肝膽脾的熱都清掉了。三焦通利,津液自下,胃氣得和,這個清解三焦少陽鬱熱在中醫裡面非常重要啊。所以中醫的方劑裡面,大多數都會用到這兩味葯。大家一定要學會善用這兩味葯。過去,有一部分老中醫一輩子就基本上是只用了一張方子治療各種疾病,就是小柴胡湯加減。這其中的道理,大家一定要明白。明白了,中醫就很簡單了。小柴胡湯裡面的生薑,大棗,人蔘,甘草,是專門大補胃腸津液的。津液足,陽明病就好了。胃中津液足,胃功能會強盛起來,會熱力充足,會發汗,感冒也會好。張仲景的治病方法,始終在圍繞津液說事,他只用生薑,大棗,甘草,人蔘,就把人體津液補足了。這就是中醫的大補藥了。別的補藥似乎他都看不上。學習中醫,必須了解仲景心法。
傷寒論第232條,脈但浮,無餘證者,與麻黃湯。若不尿,腹滿加噦者,不治。
脈但浮。目前的條文,還是在陽明篇,肯定是有陽明發熱,汗出,腹滿了。脈象只是浮脈,但沒有陽明的大脈,說明胃熱不嚴重了,陽明證不嚴重。無餘證者。現在的脈是浮的,主要證狀是感冒了,陽明證只是很輕微。與麻黃湯。主要證狀是感冒,用麻黃湯解決就可以了。這一條,還是接著上一條文說的,三陽並病,用了小柴胡湯之後,病人證狀好多了,只剩下有感冒的證狀了,有點怕冷,發燒,用麻黃湯就可以了。若不尿,腹滿加噦者,不治。前面呢,病人已經病了十多天了,經過喝了小柴胡湯,病人還是不來小便,因為血中無津液了,才沒有了小便。如果病人陽明證的腹滿還沒解決掉,就是陽明證沒解決掉。又加上病人又在反胃打呃,說明胃中無津了,胃中己經幹掉了。胃腸裡面己經幹了,大便又下不來,這種病人就沒法再治了,沒有希望能救活,這樣的病人,醫生就不要再去治了。死了人,病人家屬可能會找醫生的麻煩的。所以,不要去治了。
以上所講的,都是用小柴胡湯去治療三陽合病,這個原理是怎麼一回事?希望大家課後認真思考。這也是中醫的至重秘法。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我們明晚將繼續學習。
<楊大夫一0五講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現在,繼續學習中醫經典傷寒論。
昨天呢,講了小柴胡湯在陽明證里的臨來應用。這個小柴胡湯,在三陽並病時,通常是要用到的。當陽明證太嚴重時,經過治療,還是腹滿,並且連尿也沒有,救治的希望已經不大了。
傷寒論第233條,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不利者,此為津液內竭,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前人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豬膽汁,皆可為導。
陽明病,自汗出。就是胃腸疾病,發熱,腹滿,汗出,脈大,不怕冷,怕熱。若發汗,小便自利者。如果醫生看到病人發熱,以為是感冒了,結果開了發汗的葯,胃中津液向皮膚走出去了,但病人的小便卻很多。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個發汗的葯,我們知道有個麻黃湯,喝下去之後會出汗,還會有很多小便。但此時,本為陽明證,胃中津液本來就不足才引起這個陽明證的。此為津液內竭。現在,正當陽明病,醫生卻讓病人發汗又利尿了,胃腸津液會枯竭的。雖硬不可攻之。當病人大便秘結了,因為他胃腸津液沒有了,也是不可以攻下的。當須自愈大便。那麼醫生此時不可急於攻下。攻下之前先看看病人是否津液還充足。
宜蜜煎導而通之。就是說,不可以攻下了,但可以用蜜煎導方來通大便。若土瓜根及大豬膽汁,皆可為導。也可以用土瓜根或豬膽汁來通大便。這個蜜導煎方,就是把蜂蜜放銅鍋裡面小大煎稠,象糊糊一樣稠時,稍冷一下,用手捻成象半個粉筆一樣大小的錠子,當大便不通時,放進直腸頭裡,過上二十分鐘,病人就要來大便了。土瓜根的使用方法,傷寒論的流傳過程中,已失傳。還有就是用豬膽汁來通便,可以把豬膽汁用注射器注入肛門裡面,不一會,大便就會來了。這一條辨講的是,胃中無津時不可以攻下,要讓他自已排便,可以用蜂蜜,豬膽汁來解決便秘。
傷寒論第234條,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宜桂枝湯。
陽明病,就是胃腸病,腹滿,身熱,汗出,不怕冷,怕熱,脈大。脈遲,就是血不足了,津虧了。汗出多,本來就津虧了,又出了很多汗,津更虧了。微惡寒者,因為血不足了,又受了外面的涼風了,有點怕冷。表未解也。此時他怕冷,說明有表證,有外寒。可發汗,宜桂枝湯。現在是太陽,陽明合病了,可以先發汗解表。如果是三陽並病,就不是用桂枝湯了,是用小柴胡湯。這個桂枝湯可以解外寒,同時,桂枝湯里的生薑,大棗,甘草,可以補充胃腸津液,同時,陽明病也解決了。
傷寒論第235條,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汗則愈,宜麻黃湯。
陽明病,就是胃腸病,發熱,汗出,怕熱,不怕冷,脈浮大。無汗而喘者。現在身上沒汗了,本來發燒應該流汗,現在卻沒汗了,是因為病人外面受涼了,毛孔關閉了。肺主皮毛,皮膚毛孔關閉,肺泡也會閉,所以才會無汗而喘。發汗則愈,宜麻黃湯。現在病人在喘氣,用麻黃湯來發汗,把皮膚毛孔打開,肺泡打開,病人喘氣就好了。
上面兩條,講的是,陽明證病人當受涼感冒時,要先去解決感冒的問題,先解太陽。不可以先攻下。
傷寒論第236條,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飲水漿者,此為瘀熱在里,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主之。
陽明病,就是胃腸病了,發熱汗出者,這還是陽明證的特徵。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他說這個病人發熱汗出,是胃熱向體外擴散的一種生理調節本能,一般不會引起病人身體發黃的。但頭汗出,身無汗,就是現在病人情況變化了,只有頭上有汗了,身上卻沒汗了,說明血中津液流失嚴重了。劑頸而還。就是從脖子往下沒汗了,脖子以上有汗。小便不利。病人小便也沒有了,說明血中津液沒有了。渴引水漿者。此時病人還是很口渴,喝水不停。病人沒小便了,但還要喝水。喝的水到哪裡去了呢?沒有進入津液呀?怎麼回事呢?這個喝的水一定是從頭上跑出去了,所以他前面說劑頸而還,水從脖子以上跑出去了。此時,說明胃中極熱了,水被蒸發,往上沖,不往下行了。此為瘀熱在里。他說,出現這個現象,是因為病人體內熱盛,瘀重,引起的。身必發黃,茵陳嵩湯主之。現在病人胃熱較重,瘀血又重,血稠了,無津液了,身上會發黃的,用茵陳蒿湯來解決。所以,這個茵陳蒿湯,就是一個去熱,清瘀血的一個方子。那麼,這個病理,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病人沒小便,還在口渴要喝水,說明胃熱,三焦熱重,中焦熱重。喝了水,為何沒有進入血液呢?因為此時脾不能吸收了,問題出在脾。脾,惡濕,喜燥。脾不能運化吸收了,說明脾中濕氣太重了。
茵陳蒿湯的組成是,茵陳20克,梔子15克,大黃7克。
這個方子裡面,茵陳,可以利濕,梔子清三焦熱,大黃通便,活血化瘀。梔子,可以把胃中的熱清掉,茵陳可以把脾中的濕除掉。脾中無濕了,就能恢復吸收功能,喝的水就可以進入血液,再流向小便。本方是清解中焦濕熱的重要方劑,常常用於治療各種肝炎,療效顯著。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
楊大夫一0六講(抵當湯)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昨天呢,我們學習了茵陳蒿湯,這是中醫里的重要方劑。這個方子,是專門清利中焦濕熱的,也是治療肝炎的基礎方炎證,崩漏,都要用到這個方劑。這個方子,既清熱,又利濕,又化瘀,可以解決很多的問題。昨天講的這個條文,張仲景說,陽劑。此方對於治療各種疑難雜證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痤瘡,口腔潰瘍,闌尾炎,膽炎,宮頸炎,婦科明病發熱汗出就是往外散熱,一般不會引起嚴重貧而全身發黃,但是也要提防傷津過多而發黃。當出現病人沒小便時,又口渴要喝水,喝的水全部從頭上冒出來的時候,這是脾中有濕了,要去濕才行。 脾濕去掉了,喝下去的水就能被吸收,往小便走,不會再頭上冒汗了。這種病證的發生是因為有瘀熱,熱在胃,瘀在脾,在膀胱。茵陳蒿湯就把它解決了。茵陳利三焦濕,梔子清三焦熱,大黃化三焦瘀。
傷寒論第237條,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當湯下之。
陽明證,就是胃腸系統不正常,常常是腹滿,汗出,發熱,不怕冷,脈大。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這裡說了,這個有的人有小腦萎縮了,記憶力沒有了,有時會發狂,這個病是陽明證引起的,是有蓄血了,就是瘀血,血稠了,血中垃圾多了。所以然者。為什麼會有這個證狀出現呢?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這個記憶力喪失,就是因為長期瘀血造成的。關於這個瘀血會造成記憶喪失,這裡,要引用《黃帝內經》里的一句話,靈樞第80篇有一段話;上氣不足,下氣有餘,久之不以時上,則善忘。他這裡說的是,上氣不足,就是小腦萎縮了。下氣有餘,就是人的下焦會有多餘的氣血,多餘的瘀血,比如,會引起前列腺增生,尿閉。這種情況下,病人嚴重時發發狂奔走,喪失記憶力。那麼,長久的瘀血,中醫如何通過診斷才能知道呢?可以有四種方法診查出病人有久瘀。
一,病人的舌頭兩邊有齒痕。二,口渴但不想喝水。三,舌頭背面的靜脈發黑而粗大。四,可用手指按壓三陰交,有疼感。
四種方法,可診斷病人有長期的久瘀,這個在臨床上非常的實用。
矢雖鞭,大便反易。就是病人長久瘀血了,他頭腦雖然很空了,但是他下焦還是血太多,大便雖然很乾,但不會便秘。因為大腸附近有多餘的血。其色必黑。因為大腸周圍有瘀血,病人的大便會是黑色的,而正常人大便是黃色的。宜抵當湯下之。這個小腦萎縮,小便閉關,大便黑,都是因為瘀血造成的,應該用抵當湯來把瘀血導出來。這個抵當湯,是專門下嚴重瘀血的,喝下去之後,病人會拉出發黑的血塊,不用害怕的。
抵當湯的組成是,水蛭30個,虻蟲30個去翅足,桃仁20個,大黃10克。
當人體瘀血不是很嚴重時,會出現小便不通的問題,用核桃承氣湯來解決。當人體瘀血嚴重時,會小腦萎縮,記憶喪失,發狂奔走,小便閉鎖,用抵當湯來解決。
傷寒論第238條,陽明病,下之,心中懊儂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滿,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氣湯。
陽明病,就是因為胃腸津液不足而引起的胃腸病,證狀是發熱,腹滿,汗出,脈大,不怕冷,但怕熱。下之,心中懊儂而煩。本來胃中津液不足了,醫生又去攻下,津液下行流失嚴重,血會變稠,胃會變干,病人會很難受,心煩。因為胃會痛,心會發慌,所以才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前面都講很多遍了,只是單純的陽明病,沒有太陽病,沒有少陽證時,只要確診為大便己干,就可以用大承氣來攻下。如果病人同時還有感冒,要先治感冒,先發汗為先。如果是三陽合病時,要用小柴胡來解決。
攻下,不是隨便就可以攻,用藥非常謹慎的。腹微滿,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他說,病人只是有輕微的腹滿,大便還是稀的,只是大便初頭有點硬,不可以攻下。張仲景一再強調,攻下,一定是大便全部乾結了,才可以攻下,大便不太干,不可以攻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氣湯。如果確診為大便已經燥結了,才可以用大承氣湯來攻下。
這一條,是對前面所講陽明病的總結,再次強調大承氣湯臨床應用的原則。
傷寒論第239條,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繞臍痛,煩躁,發作有時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這一條講的是多日不來大便的證狀。病人不大便五六日,就是病人有一個星期不來大便了。繞臍痛,煩躁。病人會出現肚臍周圍痛的現象,還會心裡煩。所以臨來上,病人一說他肚臍周圍痛,醫生就應該知道了,病人可能多日沒大便了。發作有時。他肚臍周圍痛,是一陣一陣的,不是一直在痛。如果一直在痛,那應該是腸炎。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他肚臍周圍一陣一陣地痛 ,這是因為腸中大便已經乾結了,拉不出來了。這時應該是可以考慮攻下的。
傷寒論第240條,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宜下之。脈浮虛者,宜發汗。下之與大承氣湯,發汗則宜桂枝湯。
病人煩熱。就是在發燒,又心煩,說明胃中發燒,把津液燒乾了,胃中難受,又心慌,才會煩。汗出則解。汗出了,熱就退了,證狀減輕了,又如瘧狀,就出現了走路不穩的證狀了。日晡所發熱者,就是太陽快下山時又出現發熱嚴重的證狀了,屬陽明也,這個還是陽明證。因為陽明證的主要特點就是會半下午時候會發燒。脈實者,宜下之。脈實,就是浮大而有力,說明病人身體正氣還很足,胃中津液會是充足的,可以攻下。脈浮虛者,宜發汗。脈浮虛,就是脈還是浮大,但是無力了,脈不硬,是軟的了,說明胃中熱力不足了,胃中津液不足了,可以用發汗的葯。因為發汗的葯是補充胃中津液的。意思不是讓你去發汗,而是要補津液。如果要攻下,用的是大承氣湯。補津液,要用發汗的葯,桂枝湯。桂枝湯里的生薑,大棗,甘草,都是補胃中津液的。
這一條,說的是,陽明病發汗過多,會出現走路不穩的現象。只要病人正氣足,也可以攻下。如果正氣不足了,要用發汗的葯來補津液。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
楊大夫一0七講(吳茱萸湯)
各位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上一節課,第237條,很重要,講了人體有蓄血,會造成善忘,發狂奔走。這個善忘,就是頭暈。內經裡面講的很清楚,第80篇,大惑論里說,上氣不足,下氣過實,其人善忘。所以,這個頭暈,小腦萎縮,發狅,精神病人,都是這個原因引起的。頭為人體之上,上部氣血不足,病人一定會有瘀血,瘀血下沉,會引發小便失禁的,但大便不會太干。如何解除瘀血的問題?比較輕的,用核桃承氣湯,嚴重時用抵當湯。
第240條,又講了人走路不穩的原因,這是由於血中津液不足,血循環不正常造成的。所以,很多的疑難雜證,在傷寒論里都講得很清楚了。中醫治病,最重要的是要對病證作出正確的判斷。只有認證明確,用藥才不會失誤,療效才會很好。
總之,醫生要脈證合參,認準病機,把脈調至常脈,病就康復了。
傷寒論第241條,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氣湯。
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就是病人有了胃腸病,醫生用了瀉藥,病人拉了肚子了,然後還是一個星期不來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就是病人很難受,肚子很脹,脹得很痛了。此有燥屎也。這個肚子又脹又痛,這個是胃腸有乾結的大便。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為什麼會這個樣子呢?因為病人本來有胃腸病,胃中津液不足,再經攻下後,津液會更不足,大便又再一次乾結了。宜大承氣湯。這個嚴重的大便乾結,肚子都一又脹又痛了,用大承氣湯來解決。大承氣湯攻下會不會導致胃腸再一次乾燥失津呢?不會的,張仲景組方非常科學,大承氣湯里有厚朴寬腸調氣,有枳實生津,有芒硝大補津液。這一條,張仲景告訴了我們什麼呢?他說,大承氣湯突出的功效,能夠調節胃腸津液,與別的瀉藥不同的。
傷寒論第242條,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一作息怫鬱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氣湯。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就是說病人小便沒有了,大便有時好有時會便秘。說明血中津液不足了。
時有微熱,喘冒。有時病人出現了發熱,不是怕冷發寒,這個要搞清楚。大便不通順,病人才會有低熱,因為大便不順,腸中邪熱不能排出去,所以會冒,就是頭暈。喘。為什麼會喘?因為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大腸裡面有熱,會把這個邪熱傳導給肺。肺熱了,會喘氣。一作息怫鬱不能卧者。就是說還有一種情況,病人會翻來覆去睡不著覺。有燥屎也,宜大承氣湯。現在病人沒小便了,血中津液己幹了,大腸裡面又很熱,應該用大承氣湯來把大便攻下來。如果此時不攻下,這個燥屎會越來越干,在大腸裡面發酵,發熱,耗津,病情會更加嚴重。張仲景一再強調大承氣湯的臨床應用,總的原則,大便不幹結,不要用。只要發現大腸中大便己乾結,就不要再等了,馬上用。
傷寒論第243條,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
食谷欲嘔。就是病人吃了飯後會反胃,吐酸水。不吃飯則不反胃吐酸水。為什麼出現這個證狀呢?因為,胃是正常的,如果胃不正常,不吃飯也會不舒服。這個胃中反酸,這個酸,來自於肝臟,因為肝屬木,肝味酸。如果是膽汁入胃,會口苦,那是胃太熱造成的。胃反酸,是因為肝太寒了,太虛了。肝寒,胃也會寒。吳茱萸湯主之。這個吳茱萸是溫肝的,肝溫了,胃也就不會寒,也就不會反酸了。這個食谷欲嘔,就是反酸,說明肝寒了,胃寒了,中焦寒了。溫中焦,我們前面學過甘草乾薑湯,那是溫脾的。吳茱萸湯是溫肝的。這個是有區別的,但都是溫中焦的。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就是說,如果病人喝了這個吳茱萸湯後,病情卻又沒有好轉,反加劇了,這是上焦有問題。如果病人上焦,心,肺,有熱的話,他吃飯後也會反胃嘔吐。如果再喝吳茱萸湯,中焦再熱起來,這個病就會加重。就不可以用這個方劑了。這一條說的是,吃飯後反胃嘔吐,有兩種原因,一是肝寒,二是心肺有熱。肝寒,可以用吳茱萸湯。那心肺有熱怎麼辦呢?心肺有熱,飯後嘔吐,可以用梔子豉湯來處理。
吳茱萸湯方組成,吳茱萸20克,人蔘10克,生薑20克,大棗30克。
這個方子很簡單,人蔘,生薑,大棗,是大補胃腸津液的,吳茱萸是溫肝的。凡是有肝虛,肝寒的人,可以用此方。有肝火的人則不宜用。這個方子,特別適合於酒精肝,肝硬化的病人。
傷寒論第224條,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也。小便數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渴欲飲水,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太陽病,就是人感冒了,會發熱,怕冷,脈浮。寸緩,就是病人氣血不足了,脈跳慢了。關浮,張仲景講脈,左手只講陰陽,不講關,只講寸和尺。凡是他說關脈,指的是右手關脈,脾胃脈。關浮,說明脾胃很熱了,應該很能吃飯,飯量大。尺弱。尺是腎脈,張仲景說是陰脈。尺弱,說明陰血不足了,津不足了。現在的情況是,病人感冒怕冷,又血虛虧了,又有胃熱。其人發熱汗出,這是因為胃中熱才會發熱汗出。復惡寒。現在病人還是怕冷,說明感冒沒好。既然出汗了,為何感冒不好?因為血中津虧了,胃中津液不足,汗出不透徹的原因。不嘔,說明胃中不寒。心下痞,就是肚子又脹了,虛脹,裡面是空的。為何會虛脹,而不是大便實滿呢?此以醫下之也。胃中虛脹,是因為醫生用了瀉藥,讓胃受涼了,瀉藥都是涼的。本來胃中是熱的,被醫生誤治了,津本來就虛,再收下,胃中無津了,虛了,寒了,痞滿了,胃不能運化了。本來很能吃飯,結果現在吃不下了。如果不下者,病人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也。如果醫生不攻下,病人汗出後感冒會好,就不會怕冷。如但但是口渴,這只是一個陽明證了。痞滿,用的是瀉心湯,屬太陽病,不是陽明病。小便數者,大便必硬。小便數,不是小便正常。小便正常,應該是小便自利。數,就是一次只有一點點,說明津不足了,大便也會幹。不更衣十日,無所苦。病人十天不上廁所,也沒便意了。渴欲飲水,少少與之。現在大便堵塞了,喝水一次也不能喝多,因為胃中無津,連水也吸收不了。但以法救之。這時要小心調理。渴者,宜五苓散。如果病人口渴,他又不來小便,一次小便一點點,這個要用五苓散來利小便。五苓散吃下去,桂枝昇陽暖胃去胃寒,白朮去脾中濕,脾濕去才能有吸收功能。茯苓,澤瀉,豬苓,都是利小便的。五苓散吃下去,小便來了,病人也能喝水了,喝的水可以進入血液,補充血中水份。胃中暖和了,濕去了,痞滿就會消掉了。痞滿的原因,一是胃寒,二是胃中有濕,三是胃中無津。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
楊大夫一0八講(便秘,脫髮,貧血,麻子仁丸)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現在,我們繼續學習中醫經典傷寒論。昨天,講了一個吳茱萸湯,這個是治療反胃吐酸水的方子,很實用,這個方子是溫暖中焦的,又是治療反胃的經典方劑。中焦太寒,會反胃,用這個方子。但臨床上,上焦心肺有熱時也會反胃。所以,臨證時要詳細診查,以免用錯葯。上焦有熱,吃了這個方子後,證狀會加重。昨天又講了五苓散在陽明病中的應用,如果病人沒有小便,又口渴,可以用五苓散來利小便。
傷寒論第245條,脈陽微而汗出少者,為自和也,汗出多者為太過。陽脈實,因發其汗,出多者,亦為太過。太過者,為陽絕於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脈陽微。這個陽脈,指的是右手的脈,右手為陽,因為人的右手比左手靈巧,力量大,所以在手為陽。脈陽微,就是病人右手的脈跳得很微了。而汗出少者,為自和也。中醫治病,講的就是一個調和陰陽平衡。
陽脈弱,出汗少,這個現象說明陰陽平衡了。如果出汗反多,那是不正常了,表不固了。陽脈弱,說明胃中無熱力,如果出汗反多,那是表虛不固,津液流失,病會加重,就不正常了,不是自和了。汗出多者,為太過。如果出汗反多,那就不正常了,汗出太過了。陽脈實,因發其汗,汗出多者,也為太過。如果醫生看到病人的陽脈浮大而有力,認為是感冒了,開了發汗的葯,病人發汗過多,也是醫生的失誤,汗出過多了,傷津液了。陽脈實,就是浮大脈,是陽明病,醫生搞錯了,結果以為是感冒,開了發汗的葯,開錯了。太過者,為陽絕於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如果發汗過多,人體陽氣會因為陰血不足而減弱,因為津液喪失了,病人會沒有小便的,也會出現大便乾結的。這一條講的是陽明病的發病原因,因為血中無津,才會出現大便干硬。
傷寒論第246條,脈浮而芤,浮為陽,芤為陰,浮芤相博,胃氣生熱,其陽則絕。
脈浮,就是醫生一應指,即可感到脈跳,脈跳浮起來了。芤,就是空,脈管裡面很空了,缺血少津了,脈會無力的。浮為陽,浮脈,表示病人身體很熱,熱從胃中出來的,胃很熱了。芤為陰,芤脈說明津血不足了,陰,就是津,血。浮芤相博,胃氣生熱。現在病人胃中很熱,會蒸發津液,但此時又津液不足了,所以現在有個矛盾,一方面要耗津液,一方面血中缺津,所以說相博。胃中無津,胃中又熱,這樣會越來越熱的。因為沒有津液了,胃中燒乾了,會變得更熱。胃中有熱,津又不足,越來越熱,津液越來越少。血中無津,脈就會很沉微。沉微脈,就沒有什麼陽氣可言了。所以說,其陽則絕。陽氣沒有了,是因為津不足,又有熱,熱傷津的原因。這一條就是說,胃熱,會傷津液,這是人體陽氣虛的原因。現在很多庸醫,一看見病人陽氣虛,就去補腎陽,補脾陽,結果適得其反,用了熱葯,又耗傷津液,使病情越來越嚴重。
中醫的扶陽,一定要注意補津液,清內熱,才行。決不是盲目去開熱葯。
傷寒論第247條,跌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博,大便則難,其脾為約,麻子仁丸主之。
跌陽脈,就是在腳背上,有一個沖陽的脈。浮,就是很大了,鼓的很大了。澀,就是很很微弱。浮而澀,就是一個很空虛無力的脈象。浮則胃氣強。這個跌陽脈浮,說明胃中很熱,熱為陽,為氣,說明胃中很熱。澀則小便數。跌陽脈的力量很弱,說明病人津液不足了,自然會小便很少了,一次只有一點點尿。
浮澀相博,就是說病人胃中熱,又加上津液不足,這樣會更如耗傷津液,這不是自和,是相搏,病會加重的。大便則難。本來血不足,又胃熱耗津,就會小便沒有了,大便會硬了。證狀會出現,因為胃熱,所以吃飯胃口很大。其脾為約,麻子仁丸主之。這種胃熱傷津的疾病,張仲景把它叫做脾約,用麻子仁丸來治療。這個脾約,會是一個怎樣的證狀呢?因為胃熱傷津,儘管很能吃,但總是身體很差,不健康,無力,甚至脫髮。很多人認為脫髮是腎虛,但吃補腎的葯卻沒有效果,因為這個是胃熱造成的。並且胃熱上沖直達巔頂,灼傷毛髮,頭油會多。因為胃熱,傷了津液,才會大便乾燥,脫髮的人都會有嚴重的便秘。這個脾約,因為胃中太熱,胃氣首先會入脾,再入肺,會引起脾熱。脾熱了,脾中的濕就會退去,脾的功能會很強勁,因為脾喜燥。脾熱了,脾的功能強了,吸收能力也太過了,喝下去的水,剛剛走進小腸,就被脾吸收了,所以小腸里會比較干。這樣,大便在小腸開始乾結了,出來之後會象羊糞那樣小小的顆粒。如果是干在大腸,大便的硬塊會比較大團的。所以,我們學習了這個脾約,對防止便秘,脫髮,貧血,等等,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麻子仁丸方,麻子仁20克,芍藥10克,枳實10克,大黃7克,厚朴10克,杏仁20克。
麻仁,能夠養心血,潤腸通便。芍藥呢,味酸,是陰葯,是寒葯。芍藥能夠軟肝疏肝,加強靜脈循環。芍藥的寒,能清胃熱,芍藥的酸能斂濕,可以補脾中濕氣,降低脾中燥熱。枳實,厚朴,是寬腸下氣的,讓大便往下行走。大黃,增加腸蠕動,有利於大便排出,同時大黃性寒,能清胃熱。杏仁,是補肺中陰液的,能潤肺。因為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肺氣足,大腸也會更有力,健康。補腫津,就是在補大腸的津液。大黃,白芍,麻仁,清胃熱。杏仁,補津液,厚朴,枳實寬腸下氣行大便。麻子仁丸方,不用湯劑,而用丸劑,因為湯劑力量太猛,丸劑力量比較慢,現在的便干不是很嚴重,用丸劑比較合適。
傷寒論第248條,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胃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病人感冒三天了,喝了發汗的葯,汗也出了,但是病卻沒有好。如果是感冒,汗出後就會好,現在汗出了還不好,就不是感冒的問題了,是有別的原因。蒸蒸發熱者,就是整個身上都在發熱冒汗,這個是不怕冷的。感冒的人,他頭上發熱,身上發熱,但不是全身發熱,手腳是涼的。現在是全身發熱,不是感冒了,病情轉化了,發生變化了,原因是前面感冒,發汗了,汗出傷津了。津不足,血會稠,陽明胃發熱是血稠循環不暢造成的發熱。調胃承氣湯主之。現在還沒有發展到腹滿,痛滿,陽明證剛開始,可以用攻下最輕的方子處理一下就行了。調胃承氣湯里有大黃,芒硝,這些都是涼葯,即能通大便,又能除胃熱。所以,張仲景用藥法則,既精準,又奇妙。一箭雙鵰。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朋友們,再見。
楊大夫一0九講(承氣湯)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傷寒論的重點核心內容,就在太陽篇和陽明篇里,現在,陽明篇也快學習完了。大陽篇里,講的都是平常容易得的小病。陽明篇,就不同了,陽明,就是胃腸,是各種重大疾病發生的根本原因。所以,我們一定要把這個陽明證學習好。麻仁丸非常重要,講了一個脾約,就是因為脾太燥了,吸收能力太強了,才導致大便在小腸就乾結了,用了麻仁丸,組方非常精妙,我們一定要領會這個方法。現在很多老年人便秘,年輕人也是,用這個麻子仁丸來解決,非常好。
傷寒論第249條,傷寒吐後,腹脹滿者,與調胃承氣湯。
傷寒,就是人感冒了,發燒,怕冷,身上沒有汗,脈浮數,身痛。結果呢,又吃了變質的食物,或有毒的東西,結果鬧肚子了,嘔吐了,會傷胃中津液的。胃中無津液了,虛掉了,胃的蠕動功能下降了,吃下去的東西不能消化和吸收,所以才腹脹滿,轉化成了陽明病了。過去有的醫書上說,六經轉變規律,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實際不是這樣的,不一定就要轉成陽明的。即然已經胃腸虛弱了,腹滿了,可以用調胃承氣湯來調和大便。調胃承氣湯是通順大便最輕的方子,有輕微腹滿時可以用。當大便在小腸裡面乾結時,用小承汽湯,診斷的方法是病人小腹脹滿。當大便在大腸乾結時,用大承氣湯來攻下,檢查的方法是腹滿而硬痛。
調胃承氣湯的組成是,炙甘草7克,芒硝5克,大黃12克。
小承氣湯的組成是,大黃12克,厚朴7克,枳實10克。
大承氣湯的組成是,酒大黃12克,厚朴20克,枳實15克,芒硝6克
臨床應用時,一定要不可以用錯了。
傷寒論第250條,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硬者,與小承氣湯和之,愈。
太陽病,就是人感冒了,會發燒,胃中會很熱的。若吐,若下,若發汗,這些方法都會傷胃腸津液的。微煩,胃中喪失津液了,胃中會不舒服,所以才心裡有點煩。小便數,小便來的時候,只有一點點,不是很多,說明血中無津了,也可能是脾太濕,小便也會不利的。大便因硬者,胃腸太虛了,不能吸收水分了,血中無津了,小便少了,大便會因此而乾結。另一方面,胃虛了,胃寒了,脾也會寒。脾寒,會生脾濕。脾濕,則不能吸收。現在,大便硬了,但還沒有腹滿而痛,不嚴重,用小承氣解決就行了。
傷寒論第251條,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硬,至四五日,雖能食,以小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能食,但初頭硬,後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
他說,人得病了,過了二三天,脈變弱了。為什麼會變弱了呢?太陽病,脈是浮數或浮緩,陽明病的脈是浮大的。現在脈弱了,不浮了,很微弱了,可能是經過了汗,吐,下,現在津液不足了,血不足了。無太陽柴胡證。柴胡證,就是脅下滿痛,心煩不想吃飯,反胃,忽冷忽熱,是因為胃中本虛,外邪又入里造成了內熱,肝脾腫大。現在沒有這些證狀。煩燥,心下硬。現在沒有里熱,只是一個單純的胃腸病,肚子脹得已經硬了,說明大便已幹了。至四五日,雖能食。又過了兩天,病人還是能吃下一點點飯,還沒有嚴重到一口水也喝不下去的時候。以小承氣湯少少與。現在病人還能吃飯,但大便己幹了,怎麼辦呢?可以讓他少少的喝一點小承氣湯,不要太多。如果是一點東西也吃不下,那就要用大承氣湯了。微和之,令小安。吃一點點小承氣湯,攻下力量不大,只是一個調和的方法,不要讓病情發展,保持病勢穩定不發展。
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如果又過了兩天,還是腹滿,就可以讓病人喝半碗大承氣湯了。
由此可以看出,張仲景對於攻下,非常的謹慎,非常的細心,千萬不要心急,要防止大下。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如果一個星期過去了,病人還是沒來大便,但小便已經少了。所以,張仲景在診斷大便是否乾結時,特別注重觀察病人小便的。雖不能食。病人已經不能吃飯了。但初頭硬,後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如果病人已經不能吃飯了,但是,如果他的大便只是初頭乾結,後面是是稀的,也是不可以攻下的。只要大便沒有完全乾結,用了大承氣湯攻下,病人一定會下利,拉稀的,會瀉利不止。張仲景一再強調,攻下,一定要小心謹慎,不可以失誤的。須小便利,屎定便,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他又說了,大承氣湯的使用時機,一是要確定大便已完全乾結,二是病人要有正常的小便,才可以攻下,用大承氣湯。如果病人沒小便了,說明血中津液沒有了,就不可以攻下。誤攻下,病人再嚴重傷津液,血稠了,病人會發高燒,會發狂,會尿失禁。這些嚴重性,在傷寒論第6條已明示了。
之前,講了三個承氣湯的適應證,這一條辨再次詳細解釋了大承氣湯的使用時機。
如果病人沒小便,醫生應想辦法去補津液,讓小便正常了,才可以攻下,並且要小劑量用,不要猛攻。
傷寒論第252條,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裡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傷寒六七日,就是人感冒發燒怕冷一個星期了。目中不了了,病人眼珠轉動不靈活了,眼珠發直了,無光了,說明肝血不足了,血中無津了。睛不和,無表裡證。病人只是感覺眼睛不好,沒有別的證狀,不怕冷,身上也不發燒了。因為病久了,胃中津液都從汗排出了,所以才不發燒了,沒熱力了。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病人沒有別的證狀,就是大便拉不下來,不是大便不來,而是拉不下來。身上有很輕微的發熱,這是因為大便堵塞的原因,堵塞了,中醫叫實證,不是虛證,治病要分清虛實。急下之,宜大承氣湯。病人眼珠都發直了,他大便解不出,這時不可再等了,快點用大承氣湯把大便攻下來。
傷寒論第253條,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陽明病,就是胃腸太虛了,上下不通暢,發熱,汗出,不怕冷,但怕熱。
汗多者。病人現在流汗太多了,說明胃中太熱了,體溫會非常的高。這個時候要降體溫,不能讓他流汗太多,流汗太多,會大便乾結,會虛脫。
所以,在看到病人流大汗時,要及早儘快把體溫降下來。
這個大承氣湯,凡是攻下的葯,都是寒涼的,一喝下去,病人體溫降下來了,就不會流大汗了,大便也下來了,然後再調理一下,補一下胃津,就可以了。好,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裡。
推薦閱讀:
※【哲學普及】11月22日 《西洋哲學史總論》——蘇格拉底(三)
※【紅領巾普及】在英國可以買到的各種醋 — Red Scarf
※[轉載]普及一下:奈及利亞
※陳式太極普及者 紀念陳照奎先生逝世30周年(圖)
※積極心理學(校園普及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