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國畫中藏著最美24節氣
寒露的一葉扁舟,是在使用道家隱逸文化的寓意,冬至時的一顆大白菜,則是北方冬季生活里富有感情的一種菜蔬。
在網路上搜索「林帝浣」三個字,第一條信息便是與「二十四節氣」有關。2016年11月30日,我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申遺成功,這位中山大學教師的國畫畫作,便是申報非遺推介宣傳的資料之一。他稱自己為「小林」,熟悉他的人,便在後面加上「老師」二字。這個學醫出身,又立志要做「段子手」的小林,最終卻用畫作、文筆與攝影,征服了別人。
鏡頭中的二十四節氣
「九寒隆冬,至此為盛。最嚴寒的深冬里,花信卻赴約而至。梅花點點,清枝蕭疏,幽香岑寂。而後有山茶,艷麗里一股子剛強勁。腊味煨成八寶飯,羊肉湯里放入當歸,年糕香嫩,粉條爽滑,不經意間,一片熱鬧里,忽覺清淡香氣,是案上水仙綻放。哦,年節將至了。」小林在《時光映畫——鏡頭中的二十四節氣》中如此寫道,而這本書中有關二十四節氣的照片從江南到漠北,陸陸續續,竟也拍攝了十年的時間。剛開始拍攝照片的時候,小林並不是特意為了二十四節氣這個主題,只是不論走到哪裡,都習慣性地按下快門,記錄下過去的歲月和行走的痕迹。到了後來,決定要寫作這本書的時候,小林才將照片進行了有目的地編輯和整理。於是,每個節氣里,都呈現著大江南北、黃河上下、塞外江南的風物特點。
古時人們常根據節氣來進行農耕,因此,在民間流傳的詩歌中,有不少都與農事相關。而在普通人的眼中,立春可能是枝頭的一枝紅杏,大暑也許是樹上的一隻知了,而立秋則是飄落在地的一片落葉。小林打小生長在農村,因此對季節的變化和二十四節氣的氣候特點都非常熟悉,也充滿了感情。當然,在行走各處,拍攝照片的過程中,他也看到了,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季節,也有不同的習俗。譬如,在江南桐廬,到了小寒時節,家家戶戶就開始打年糕,小林在書中寫道:「江南桐廬的冬天,家家戶戶打起了年糕,新鮮蒸出,潔白嫩軟粘牙,是舌尖上的細膩鄉愁。」而東北的冬天卻是一副白雪皚皚的蒼茫之景,「冬至時的一顆大白菜,則是北方冬季生活里富有感情的一種菜蔬。」
國畫中的二十四節氣
2012年,小林開始寫這本關於二十四節氣的攝影散文集,由於書中需要用到章節的配圖,這個曾經立志要當一名最會畫畫的醫生的人,便自己動手,創作了這組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的畫作。
「從漢文化的角度來說,中國各地的習俗其實是大同小異的,雖然由於地域原因,氣候、環境都有很大差異,但是文化的基礎,都是類似。」而這一點,也被運用在了小林的國畫畫作中。他在畫中所選擇的圖景,往往是極具有節氣代表性的物件。比如,寒露節氣,他便選擇畫一葉扁舟,不僅表現了氣候逐漸轉寒時的蕭瑟,在道家的文化中,也是典型的隱逸文化的意象。而秋分時節,也有自己的典型表達。一片紅葉樹林中,一個吹笛的牧童正騎在牛背上放牧,地上落著幾片飄落的紅樹葉,正是秋季最常見的光景:「難下筆的也有不少,比如穀雨,要表現下雨的感覺,又要有春天的歡快氣氛,經過反覆思考,用了略帶漫畫式的畫面來表現,是一個穿著雨衣雨鞋,扛著釣竿,在小雨里奔跑的畫面。」
在走了很多地方,寫下許多文字之後,小林對二十四節氣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會看得更深入,也希望在未來,能繼續把這個主題深化進去,從更廣博的中國文化全貌的角度來分析和闡述二十四節氣。」他說。
生活周刊×林帝浣
Q:你的這組繪畫,用了不同的場景去表達「二十四節氣」,那麼為什麼會選用這些圖景去作為「二十四節氣」代表性的畫面呢?它們的精髓是什麼?
A:在有些節氣的構思裡面,也會把中國傳統文化里最精華的部分和日常生活里的感受構思進去,比如寒露的一葉扁舟,是在使用道家隱逸文化的寓意,冬至時的一顆大白菜,則是北方冬季生活里富有感情的一種菜蔬。
Q:那麼用鏡頭來表現二十四節氣和你的畫作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
A:攝影和繪畫都可以表現詩意,但攝影必須從現實中來,同時也能表現更多真實的細節。
所以書中的攝影作品,我會選擇在中國各地拍攝的不同節氣的不同景緻,同時也加入了不同地方的人物特寫和故事,使得整本書不僅僅是詩意的表達,裡面同時也呈現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及趣味。
Q:你在拍攝二十四節氣的過程中,有沒有關注到不同的地方,他們的節氣習俗和文化有什麼樣的差異?
A:中國各地的習俗其實雖然由於地域原因,氣候環境都有很大差異,但是文化的基礎,都是類似。所以我在觀察和拍攝時,更多地會留意不同地方的相同之處。
推薦閱讀:
※2010年二十四節氣表
※今日節氣丨秋分
※[轉] 二十四節氣灸
※【在線讀書】《24節氣減齡瑜伽》第四章 秋季瑜伽
※節氣對人體的影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