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教育——索達吉堪布仁波切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今天利用這個時間,簡單講一下最近提倡的兒童讀經,並勸勉大家在各地建立「兒童讀經班」。
為什麼這樣做呢?因為我覺得,現在許多同行道友,包括學會的佛友,近兩年以來,學習佛法方面有很大轉變,這是值得可喜可賀的。然而,我們忽略了一件事情——很多居士的孩子沒有受到佛法教育,父母雖然望子成龍,花了不少錢讓他在學校讀書,希望他將來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可是現在的教育,存在著一些無法忽視的弊病,不一定能完善孩子的品行道德。所以,提倡兒童讀經勢在必行。
關於這一點,如今許多教育學家有一些分歧和辯論:一部分人認為,兒童缺乏古代經典的教育,實屬不智之舉,現代文化對他們畢生不一定有利,故應大力倡導復興古文化;還有一部分認為,古文化固然有一些行孝行善的傳統美德,但也有很多糟粕性,對現代教育來說是不科學的,古人有古人的行為規範,今人有今人的言行準則,我們要與時俱進、適應社會,不能退回到古代閉塞、落後的狀態中去。
在這方面,我也想過很長時間,不管怎麼樣,讓孩子從小接受人格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不然,即使他再精通各種理論知識,若沒有賢善人格的話,長大後對別人,乃至對所有眾生,都沒有真實的利益。
父母如果想關心孩子,方法其實尤為重要。很多人認為,讓孩子考上大學,給他買房子、買轎車,留下豐厚的家產,為他成家立業做好充分準備,就是為人父母的責任。當然,我們也不排斥這些,但最關鍵的,是應該讓孩子接受愛心慈悲的教育,我覺得這比什麼財富都重要。倘若你給孩子留下很多錢,但他人格特別不好,再多的財產都將毀於一旦;如果你讓他從小接受佛法教育,在愛心和悲心的孕育中成長,那麼對他一生,乃至生生世世都有無窮利益。所以我認為,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學習佛教。
最近十幾年來,香港、台灣等各大城市中,許多知名人士都在號召兒童讀經,並於各地建立了一些讀經班。我們現在也是提倡兒童讀經,名稱上雖然相同,但管理和內容上有所差別,我們主要是讓孩子學習佛教經論,同時兼顧一些《四書》、《三字經》、《弟子規》等古代經典。
可能你們都清楚,在中國古代,最普通、最常見的教育方法,就是讓孩子讀誦經文,著重知識的灌輸與積累。但後來受西方文化影響,教育上講究「實用主義」,徹底推翻了讀古書的傳統,把教科書從《大學》、《中庸》、《三字經》,變成了小貓、小狗、小燕子……雖然這些教學內容,與孩子的心理比較相應,講起來也富有吸引力,可是它沒有內涵了,學了以後,對一生沒有特別大的助益。如果能像古人一樣,讀一些《三字經》的「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對做惡事就不會有興趣。所以,從小培養讀誦經典極有必要。鑒於此,我寫了一封關於這方面的信,從今年開始,要求學會為主的各地道友,以信中的內容和原則為準則,將孩子們集中在一起學佛。
或許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學佛、讀經,我們自己帶也可以,不需要辦一個讀經班吧?」這種想法不正確。如果沒有參加集體學習,孩子對所學的印象不會太深。若能將少至三四個、多至十幾個孩子湊在一起,看一些佛教卡通片和佛教電影,同時,你們當過老師的人講佛教故事,共同過一個佛教生活,他們的心靈才會慢慢得以轉變。
其實,一個孩子就像是一個春天。一年只有一個春天,同樣,一個孩子人生中只有一次機會,假如沒有把握好、充分利用上,他的思維模式定型後,想轉變過來非常困難。現代科學和佛教中都認為,一個人從1歲到13歲之間,是吸納文化知識的關鍵時期,此時對外界的吸收能力相當強,所學的知識一生都不會忘,哪怕是父母講一個故事,或者在學校中、生活中遇到一件事情,長大後仍能記憶猶新。所以,家長務必要抓住這個時期,正確引導自己的孩子。對這件事情,你們不要視作兒戲,覺得:「幾個小孩在一起玩耍,給他們放個卡通片,這有什麼意義啊?不要耽誤我的時間!」千萬不要這麼想。儘管這種行為微不足道,但對孩子的一生來講,起到的作用不可思議。
過了幾年以後,我們這幫人就會離開人間,但這些孩子將成為社會的頂樑柱。倘若他們從小具有慈悲的理念,那他們利益眾生、造福社會的發心,與那些長大後通過教育轉變過來的人截然不同。現在很多父母自己學佛非常虔誠,我在北京和南方一帶,見過許多這樣的居士,可他們對自己的孩子,只是偶爾教他念咒、磕頭,講一點點佛教知識。這種偶爾的關心根本不夠,應該讓他在佛教的氛圍中,與其他孩子共同學佛,這樣,對他一生的影響會相當深刻。
從今年起,我們將於各地提倡兒童讀經。在此過程中,首先家長要積極配合,如果你不願把孩子送到讀經班,畢竟他是你的心肝寶貝,那誰也不可能強迫。除了把孩子送過去以外,你有條件的話,也應該盡量借用教學場地,或者發心當教學老師。一旦錯過這個機會,孩子長大成人,已經具有邪見了,要扭轉過來特別困難。我認識一個居士的孩子,十幾年前他很信佛教,言行舉止十分如法,但這幾年來,他在學校跟具邪知邪見的人一起生活,內心基本上沒有佛了,特別可怕!有這樣的孩子,父母恐怕也不會特別快樂。
有些人連父母也不會做,華智仁波切說過:「如果教授孩子殺生、偷盜等造作惡業,非但無利反而有害。」古代有些教育理念,其實我們也不太讚歎。如《二十四孝》中的「王祥卧冰」,說是王祥的繼母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很想喝魚湯。為了孝順繼母,王祥冬天卧在刺骨的厚冰上,想用身體融化冰塊。他的孝心感動了老天爺,把冰慢慢化開,紅紅的鯉魚跳出來了。王祥滿心歡喜,拿著魚回家燉湯……其實,這樣的孝順不算是孝順,父母讓孩子做不善事也不叫教育。不過,現在有些孩子也沒辦法救了,因為他們的思想已經成熟。按照當今科學的觀點,孩子的大腦在13歲前完善了百分之八九十,過了13歲,機會就錯過了,想補救也來不及了。所以,我這次要求將5歲到15歲的孩子想辦法集中起來,讓他們學一些佛教故事。
有人可能認為:「小孩子的功課本來就多,老師安排的作業都難以完成,每天累得不得了,再讀這些經典,會不會增加他的課業負擔?」其實我們要求比較簡單,只是在暑假、寒假和雙休日期間,把他們組織起來培訓。比如星期六、星期天時,抽出半天時間,把孩子們聚在一起,讓他們過這樣一個生活。我覺得這應該能做得到,沒有任何困難。以前學會剛成立時,我要求各組周末集體學習,大城市裡的人強烈反對,說自己天天忙得不可開交,哪裡有時間去學習?而現在,他們逐漸適應之後,每逢周末就聚在一起,時間是可以抽出來的。所以,你們的孩子也可以。
有些父母覺得給孩子留財產,讓他讀大學,對孩子非常好。然而,現在的大學課程不一定真對孩子有利。我自己在辦學校的過程中,盡量在教材中加一些古代經典、佛教理念,否則,如果孩子只懂科技文化知識,即使非常聰明、很有能力,但若特別狡猾、心腸惡毒、什麼壞事都幹得出來,這種人長大之後,對自他不會有實在的利益。
所以,這幾年來,很多學者、教授都提倡兒童讀經。記得有些教授將兒童讀經的教材,劃分為四個級別:最高級的是「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第二級是《詩經》、《易經》、《老子》、《莊子》等;第三級是唐詩、宋詞、元曲等古文;第四級是《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等童蒙典籍。
當然我也贊同。畢竟與現代知識比起來,古代經典雖然有點難懂,孩子們讀起來不易理解,但在接受熏陶的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讓他明白做人道理,等他長大以後,自然會或深或淺地領悟到其中真意,從而受用一輩子。現在學校里的知識,儘是些「燕子飛了」、「烏鴉渴了」,知道這個也起不到什麼作用,所以,有些人說當今教育內容比較空洞,的確也是這樣。
其實,讀誦古代傳統經典,對孩子的身心非常有益。比如說,《大學》有2000字左右,講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它既是修身之法,又是治國之道,孫中山對其評價極高,稱為「中國獨有之寶貝」。
《中庸》有4000字左右,「中」是做人做事不偏激、中正平和,「庸」是永恆不變之意,《中庸》就是永恆不變的和諧之道。通過學習這本書,可令自己有能力協調平衡各方面關係。
《老子》有5000字左右,是不凡的智謀奇書[ 《孫子兵法》就出自《老子》的思想。]。此書的智慧可以運用到工作、生活中,例如,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丁肇中,就是運用《老子》的思想進行科學研究,並獲得了諾貝爾獎。事實證明,熟讀《老子》、領悟《老子》,可以使人智慧超群,卓爾不凡。
《論語》約15000字,其中充滿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形象生動地教我們洞察人生、了悟人生。很多大學生學習《論語》之後,整個身心有極大的變化。如《論語》第一篇中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意思就是,做人首先要致力於根本,根本樹立了,「道」就出現了。恭敬父母師長、愛護志同道合者,這就是做人的根本!我們一生中若能以這樣的理念來定位,會得到非常大的利益。
當然,這些跟佛教比起來,可以說相差得比較遠,但如果你暫時不能接受佛教理念,那不妨先學習一下古代文化。現在孩子的學業壓力比較大,把《論語》、《中庸》、《大學》都背下來,可能也不太現實,但若有選擇性地記一部分,然後在此基礎上再學佛教,他們就會很容易接受。
大概在八年前,我編了一個《兒童佛教課》,如今很多沒學過漢語的藏族喇嘛,依之學了不少知識,漢地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對它愛不釋手。編著此書的初衷,是我1999年去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時,新加坡文殊學校、馬來西亞古晉學校的老師們及有關人士,再三勸請我為他們編一套佛教教材。我答應之後,根據現代小學普及的課本內容,再加上北傳、南傳、藏傳佛教的一些基本知識,編成了這套兒童學佛的教科書。該書所彙集的故事和道理,孩子們都可以接受,同時按照現代教育方式,還穿插了很多生動的圖畫,以便於他們深入領會。
這套教材共有上、中、下三冊,上冊適用於一、二年級,中冊適用於三、四年級,下冊適用於五、六年級,與小學教學水平相應。上冊、中冊已發行流通[ 這兩冊書均收於《妙法寶庫03—兒童佛教課》中。],但下冊一直沒有編出來,近期我想儘快著手編撰。在學習佛教方面,不敢奢望孩子們有中學、大學的水平,但有小學水平我也心滿意足了。有了小學水平,他們長大後起碼不會誹謗佛教,見父母學佛也不會嗤之以鼻,認為這是封建迷信。
否則,現在有些孩子很危險。父母辛苦賺來的血汗錢供他讀大學,但他學了各種亂七八糟的知識回來後,就開始批評、攻擊父母,父母自己也非常苦惱。如果從小給孩子打好佛教基礎,幼年時所受的教育和熏陶將會影響他的一生,那以後即使他上了大學,對佛教的信心也不會退失。
作為家長,誰都期盼自己的孩子有智慧,但很多人卻不關心他的人格修養。因此,我今天發出強烈呼籲,每個人對此都應該有責任感。在座的有些出家人,也不要認為自己沒有孩子,就對此事漠不關心。你弟弟、妹妹等的孩子,現如今正在接受世間教育,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不屑一顧,我們這些不相干的人勸他不一定起作用,倘若你利用親緣關係進行溝通,他們應該可以接受。
所以,大家應全力以赴挽救身邊的孩子,不要讓他們的兒童時代白白虛耗。我自己有強烈的體會:一個孩子就像是一棵小樹,未成形前可用各種方法令其改變,而一旦長成大樹,思維方式已經定型了,想改變也來不及了。因此,我們必須抓住孩子的小時候,哪怕給他看一個佛教動畫片、講一個佛教故事,對他的內心轉變也有幫助。
現在垃圾知識的動畫片沒有意義,最好不要讓孩子看,如果非要看,也應該看佛教方面的。很多孩子不喜歡讀書,卻特別喜歡看動畫片——有一次,我到醫院裡輸液,一個親戚的孩子也病了,我順便帶她去看病。她輸液時特別痛苦,我開許她看動畫片的話,怎麼樣扎針她也感覺不到,一直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最後我只好說:「你扎針的時候,我開許你看動畫片。」小孩子特別喜歡看這些,尤其是一些故事由孩童講的話,小孩特別喜歡聽。我們大人覺得整天哇哇……叫,一點也沒什麼好看的,可是對他們而言,與自己的「根基」非常相應。
因此,我們也可以採取孩子喜歡的方式,讓他們接受佛教的內容,表面上雖然只是一種遊戲,但對他們成長所起的作用不可估量。對於孩子,應該讓他學一些容易接受的佛教內容,不一定要天天背《四書》、《五經》,背不下來就挨打。佛教的愛心教育,需要從娃娃抓起,這種理念應通過各種途徑來提倡和推廣。我們所度化的眾生,不一定非是知識分子,也不一定非是腰纏萬貫的富翁,在輪迴的長河中,孩子的精神園地也極其貧瘠,我們應該給他澆灌佛法甘露,這對大乘佛子來講是有責任的。
即使他不願學習佛教,那也可以學習古典文化。現在大多數中國人,對西方外來文化全盤接收,卻將自己五千年的孔孟之道完全拋棄。然而在1993年,世界各國的宗教學家、哲學家、教育學家聚會美國,發表了《走向全球倫理宣言》,一致推崇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名言,認為這是全人類都應遵守的基本道德法則。這個道理,我在講《入菩薩行論》時,從佛教的角度也解釋過,其實自己不願接受的痛苦勿強加於人,與佛教自他相換的理念非常吻合。(但現在有些老師,連這麼簡單的教言都不會解釋。我曾遇到過一位中學老師,故意問她是什麼意思,結果她張口結舌,一句也說不上來。)
還有,在1988年,75位諾貝爾獎得主於巴黎發表宣言:「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75位諾貝爾獎得主都是大智慧者,對人類未來的判斷最具有發言權,也最具有科學性,他們對孔子思想尚且如是重視,我們就更不應忽視了。
然遺憾的是,韓國、歐美國家對孔孟思想如今相當重視,在為人處世、尊師重道方面,運用得遊刃有餘。而漢地的許多老師,現在對古文根本不會講,不要說古代經典,就連唐詩、宋詞也不精通,既然老師都不會,那學生就更不用說了。所以,這一代的中國人,變得沒有文化根基,文化斷層很嚴重。
在這個背景下,很多有識之士發起兒童讀經運動,想依此拯救本民族的文化。就像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科學家楊振寧,他在中學階段念書時,父母要求他背誦《孟子》,當時他勉為其難,把整本《孟子》裝進記憶中。結果在成年之後,幼年所背的《孟子》,居然成為他做人的基本原則。一生中對他影響最深的,並不是所專長的物理學,而是兩千多年前孟子的思想。他後來擁有舉世矚目的輝煌,跟《孟子》對自己的啟發不無關係。現在也有很多文學家、思想家、科學家,由於汲取了古人的智慧結晶,最終成就了一番事業。鑒於此,近年來許多人大力倡導和推動兒童讀經。
當然,作為佛教徒,在學習《三字經》、《弟子規》等時,如果有些道理與佛教明顯相違,我們可以不必接受。但孝順父母、慈愛眾生等一般的美德,還是應儘力學習並弘揚。我以前看到一篇報道說:北京有個小學生,他只有10歲,母親卧病在床後,他非常關心,一直照顧母親。面對此舉,母親感到很驚訝也很幸福,問他為什麼會這樣做。他說,學校里學的《弟子規》上講:「親有疾,葯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意思是說,父母親病了,吃的葯要自己先嘗,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燙;父母親病倒在床上,要日夜護理,不離開他們的身邊。]」看著只有10歲的孩子說出這樣的話、做出這樣的舉動,母親潸然淚下。
相比之下,現在有些父母非常可憐,他們將所有的錢財、所有的精力用在孩子身上,可孩子長大以後,對父母生病不理不睬,究其原因,就是從小沒有灌輸正確的教育。因此,孩子在沒長大成人之前,家長除了讓他學習科學文化之外,還應該讓他具備愛心這一翅膀,否則,他不可能在世間的天空中翱翔。
通過這次呼籲,但願每個孩子得到佛教的加持、佛陀的加持,也希望父母對此引起關注。如今,美、德等西歐國家,越來越意識到佛教在學校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許多國家的學校紛紛開辦佛學課,尤其是兒童佛學教育,日益受到西方社會的普遍關注。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博士曾說:「20世紀最有意義的事之一,就是佛教傳入西方。」的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的佛教理念,在任何一本教科書中都找不到。中學、大學、研究生的課本里,全是非常複雜的學問,但對身心健康、利他利己並無幫助。所以,現代人最欠缺的就是道德教育。
希望大家通過各種方式來挽救孩子,讓他們今後不要變成社會的唾棄者,即使對社會和家庭沒有特別大的貢獻,起碼也要做到不誹謗因果,不會一聽佛教故事就說是傳說或迷信。如果不承認前世後世和善惡因果,哪怕他擁有全天下的財富、人人羨慕的學歷,也沒有任何價值。現在孩子非常需要佛教的智慧和慈悲,有了這二者,世間知識才能真正運用於生活當中。
因此,讓孩子接觸佛教,我們每個人都義不容辭。傳播的方式上,最好能讓小孩容易接受,比如說,畫面特別鮮艷,字也大大的,而且講故事的話,讓曾經帶過孩子的老師講,孩子會比較喜歡聽。說實話,這樣的老師對佛教有大貢獻,我自己現在給大人講經說法,不一定是大貢獻,但如果是一位十幾個孩子的老師,每天給他們講佛教故事,那真是弘揚佛法的大法師,應該有堪布帽、格西帽!
學會的道友也應該發願:「我要當老師!」「我要提供場所!」「我要安排……」這樣,很多孩子的學習就有了保障。否則,家長學佛自己樂在其中,卻從來沒有考慮過孩子,一個禮拜有七天,讓他六天學世間知識,一天送去學佛也不願意,結果孩子慢慢成了大壞人,最後下場如何可想而知。其實孩子是你的親生骨肉,你應該考慮他的前途。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沒有慈悲心,越來越不講因果了,天天上一些亂七八糟的網,迷戀打電子遊戲,長大後像瘋子一樣,什麼取捨都不懂,因而,讓他們接受健康的教育迫在眉睫!
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接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方面教育,而孩子現在正面臨的,就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漢地有個好習慣:只要有孩子,就盡量讓他讀書,不像以前魯迅先生所說的,富人和窮人都不願意讀書[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一段話:「中國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負教他的責任,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後也做不了人……窮人的孩子蓬頭垢面地在街上轉,闊人的孩子妖形妖勢嬌聲嬌氣地在家裡轉,轉得大了,都昏天黑地地在社會上轉。」]。可是讀書的話,現在很多人讀不到人類智慧的結晶,對人生沒有什麼引導。關於這方面,父母理應善加觀察,倘若你覺得我講的有失公允,不願意接受,那也可以當我沒有說。
說實話,我們很關心未來的佛教讓誰弘揚。世間一個小小的家族,尚且常常權衡下一代的繼承人,我們如此殊勝的佛教,更需要優秀的人才來受持和弘揚。這個問題,現在就要開始準備,如果孩子沒有佛教基礎,一個比一個壞,那怎麼有能力弘揚佛教?現在有些人讀完大學才學佛,雖然這樣也很好,可他難免有諸多懷疑。為什麼呢?因為他孩童時代沒有學過佛教知識,最基本的正見不具備,所以現在一下子轉不過來。包括有些出家人,已經剃除鬚髮、身披袈裟了,還在懷疑前世後世的存在,不相信做了壞事會有惡報。這些心態之所以屢見不鮮,完全源於孩童時代的錯誤引導。
在藏地,很多小孩會喊「媽媽」的時候,就已經會念觀音心咒了,這種傳統至今仍然存在。一般來講,藏族人再怎麼樣惡,變成獵人也好、妓女也罷,內心中還是明白善惡終有報、前後世存在,這一點基本上不會有懷疑。其原因是什麼呢?也是源於孩童時代的耳濡目染。
因此,小時候的教育對一個人至關重要。哪怕是看個卡通片、聽個故事,可能也會轉變孩子的一生,甚至成為生生世世快樂的開端。既然如此,有智慧的人誰不重視兒童教育呢?有些出家人不要認為:「我住在寺院中、住在寂靜山林中,自己又沒有孩子,管這些有什麼用?」不要這麼想。每個人身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孩子,你明天可以給姐姐妹妹打電話,讓她們把孩子送去讀經。剛開始她們可能不答應:「不行啊!現在學校的課程都忙不過來,還要再加一個讀經,哪有那麼多時間?」但只要你鍥而不捨地努力,遲早有一天會打動她們。
其實,很多小孩也沒有那麼忙。只不過形形色色的文化令人眼花繚亂,他們的思想也隨之此起彼伏,天天忙於毫無意義的玩樂,以至於有意義的事情沒有時間,沒有意義的事情有的是時間。所以,我們必須把他們這種時間搶過來,用有意義的事情佔滿,這是每個佛教徒要勇敢去做的。假如誰都不敢做,那孩子的未來確實令人堪憂。雖然做這些事情是很累,也要面臨層出不窮的壓力,但哪怕能給一個孩子種下善根,我們也值得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總而言之,不管你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一定要互動起來,有種責任感,不要認為「這是堪布的事情,這是他們幾個人的事,跟我沒關係」。只有依賴於大家的共同努力,孩子們的明天才有希望!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推薦閱讀:
※少兒舞蹈考級究竟是為了讓孩子學什麼?
※少兒學英語
※少兒不宜(笑話)
※少兒教育
※2018《超強寶貝》形象代言人——馮薄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