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均教授的易學貢獻
蘇國聖
1943年1月出生於山東鄒平。現擔任中國周易學會會長,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主任、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周易研究》(發行至28個國家和地區)主編,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兼職教授,北京大學太極文化研究所名譽所長。多年從事易學研究,尤精於象數易學研究,對易學中許多重大疑難問題提出了重要見解,並形成了象數與義理兼顧的易學研究路數。出版《周易概論》、《周易古經白話解》、《周易傳文白話解》、《周易講座》、《納甲筮法》、《今、帛、竹書〈周易〉綜考》、《周易古經白話解》(英文版)、《易經全譯》(法文版)等多部易學專著,校點整理85萬字的易學巨著《周易折中》,主編《大易集成》、《大易集要》、《大易集述》、《大易集義》、《大易集說》、《大易集奧(上、下)》、《元典哲蘊》、《象數易學研究》(一、二、三輯)等多部論文集。曾擔任中央電視台攝製的大型系列片《中華周易》學術總顧問,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文史哲》、《中國哲學史研究》、《周易研究》等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多篇。其主要專著《周易概論》在齊魯書社與巴蜀書社都連續再版,印數超過10萬冊,產生了廣泛的學術影響。劉教授是建國後第一位倡導並開展象數易學研究的學者,因而對於恢復傳統易學的研究,功不可沒。上世紀八十年代,他克服重重困難,自籌經費,創辦並主編了易學界的權威學術刊物《周易研究》。該刊自創刊以來,即廣受歡迎,發行量一直保持在2萬份上下,並發行至28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廣泛影響。同時,他先後主持召開了「首屆國際周易學術研討會」、以及四屆「海峽兩岸周易學術研討會」,又主持了「海峽兩岸青年易學論文發表會」、「海峽兩岸易學與中國哲學研討會」、「易學與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影響巨大的學術活動,在推動易學的交流和發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劉大均生在山東濟南一個普通人家。外祖父是北京大學畢業生,與毛澤東同年,敏學薄問,畢生研究周易,尤精虞翻易學。虞翻是漢代易學家,其學術被人們稱謂「西漢古易正宗」。這位老先生一生不求聞達,在中學任語文教師之餘以讀書為樂。他書房中懸掛這樣一幅對聯:書不讀秦漢以下;意常在山水之間。受其影響,劉大均很小就對易學發生興趣。他對易學的悟性,也頗受老先生欣賞,並認定將來必成大器。老先生的教學方法是傳統的一套。他要求劉大均一遍一遍誦讀古書,特別是秦漢以前的典籍。他相信古人「書讀千遍,其意自見;書讀萬遍,鬼神知之」的道理。他要求劉大均讀易要讀原文,經常從易經和易傳中抽查一段,看其是否誦如流。劉大均一九六一年高中畢業後,夢想進入山東大學深造,但連考三年未能如願。他是個優秀的學生,不知道為什麼考不上。很久以後他才知道,因為他父親早年曾加入國民黨,他二哥又是「右派分子」,他的檔案上學有「該生不宜錄取」政治審查結論。他度心灰意冷。他外祖父用這樣一番話來激勵他:「考不上算什麼?你看人家梁漱溟,考北大沒考上一跺腳就走:『十年以後我來教北大!』」。梁漱溟是劉大均的崇拜英雄。他決心像梁漱溟那樣自強不息。他從山東大學落榜,果然又進入山東大學工作,不過不在十年之後,而是在十七年之後。可惜他外祖父未能親眼看到這一天。他創辦《周易研究》學刊時,就特地請梁先生提名。他還當面問梁漱溟當時是怎麼回事,不料梁先生回答說:「沒那回事,那是誤傳!」原來是一個美麗的傳說。是劉大均外祖父誤聽誤傳,還是老先生有意編造這個故事來激勵劉大鈞立志奮發,人們不得而知,也並不重要。一個誤傳激勵劉大鈞創造出一個真實的人生故事:他三次考不上山東大學,十七年後到山東大學工作,三十年後成為山東大學的知名教授。他是山東大學的驕傲。從報考落榜到進入山東大學任教的十七年,是劉大鈞苦讀的十七年。劉大鈞未能邁進六十年代大學門坎,也由於同樣的原因,未能進入當時普遍認為可以捧鐵飯碗的國有企業,只能到一家街道辦的集體所有制的企業當工人。寒來暑往,春去秋來。劉大鈞沒有一天放鬆自己。他到三十多歲才成家,妻子郝清英美麗聰慧,識見過人一九七八年夏天,妻子鼓勵他:「你的學問已到家,應該寫文章發表。」妻子為他揮扇,在苦暑中劉大鈞完成第一篇學術論文《讀史釋易》。稿成後投給中國哲學界最高刊物《哲學研究》。該刊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主辦的。當時的社會科學院院長鬍喬木注意到這篇文章。浩劫之後的學術界,真是滿目荒蕪,百廢待興。思才苦渴的胡喬木問:「全國研究《周易》的學者不多,怎麼沒聽說劉大鈞這個名字?」他指示該刊理論部主任蒙先生查訪劉大鈞。蒙先生奉命到濟南,在一個雜亂的小院子里找到劉先生的家。那天是星期天,劉大鈞外出未歸。院子里一位老太太告訴蒙先生:「劉大鈞這個人可了不得,每天五點鐘就起來在院子里背東西,他可是個人才。」一位比劉大鈞年長三十多歲的老書法家說:「劉大鈞可是個大學問家,寫詩編對子脫口而出。」劉大鈞外祖父並沒有豐富的藏書,他讀書是通過各種辦法一本一本偷偷從圖書館借出來的。因為他讀的並不是當時流行的政治書籍,而是線裝書,其行為為那個時代所不容。他被抄了幾次家,包括二百多萬字的讀書筆記也被抄去焚毀。躲在家中讀書也會遭禍,他不識字的母親受到驚嚇,見到有字的紙就自己燒掉。劉大鈞苦讀的經歷深深打動了蒙先生。蒙先生臨行前留下一句話:「看來你不會在這裡呆很久了。」這時劉大鈞是倉庫保管員。蒙先生走後不久,一紙調令使劉大鈞走進山東大學哲學系。後來他才知道,是胡喬木先生給當時山東大學校長寫了推薦信,希望吸收這位沒有大學文憑的校外學者。劉大鈞始終沒有機會向這位學界長者又是人生知己表達心中的敬仰之情。在胡喬木去世時,他寫下這樣一幅換聯:蒼藤帶雨葉有淚,喬木臨風乾自鳴。工作條件改善之後,劉大鈞教授不斷推出易學研究專著:《周易概論》、《周易古今白話解》(與林忠軍合著)、《周易傳文白話解》(與林忠軍合著)、《納甲筮法》。此外沿有音像著作《周易講座》。人們通常所說的《周易》,包括《周易古經》和《周易大傳》。這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內容豐富的文化寶典,含有非常重要的深湛的思想,二千多年來曾經啟迪了許多學者思想家的智慧,成為歷代學術發展的源泉,被學術界稱為「五經之首」,「大道之源」。劉大鈞以弘揚大易文化為己任。國際易經學會會長、美籍學者成中英教授曾用「三個里程碑」的說法來評論當代中國《周易》研究的進展。這三個重要事件都是劉大鈞創造的:他在一九八七年發起第一屆國際《周易》研討會;一九八八年建立山東大學周易研究中心;隨後創辦《周易研究》雜誌。《周易研究》堅持以「象數義理兼顧,漢易宋易並容」的編輯方針,現在印數近三萬,二萬六千個訂戶遍及二十八個國家和地區,是學術界公認的研究《周易》的權威性刊物。為了推動海峽兩岸《周易》學術交流,一九九三年五月,「首屆海峽兩岸周易學術研討會」在山東大學舉行。一九九五年夏天,劉大鈞率團到台灣參加「第二屆海峽兩岸周易學術研討會」。這個研討會將每兩年舉行一次,輪流在兩岸舉行。今天,《周易》已成為一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雅俗共賞的書。甚至可以說,當代《周易》熱的真正支點是《周易》筮法熱。應該怎樣看待這一文化現象?劉大鈞,《易》本卜筮之書。許多人學《易》是從卜筮入手的,歷代的《周易》學研究大家,皆精筮法。馮友蘭先生一九八七年發給濟南國際《周易》學術研討會的賀信中說:「我有個建議,研究《周易》當然以《周易》哲學為主,但《周易》本來是一部筮書,《周易》的哲學思想有些與筮法有關,因此對筮法也要作調查研究。」他說,我認為,《周易》占筮作為一種在中國存在了幾千年的文化現象,確有對其進行研究的必要。若一味進行貶仰,則只能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當然,我們研究筮法,絕對不能僅僅以一個明白占筮之道的衛士標準要求自己,而要以一個「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的君子德風去探索其淵蘊,研究其人事之終始,並進而體驗「生生之為易」的偉大境界。古人有「善易者不佔」的說法,劉大鈞持其研究《周易》筮法的新著《納甲筮法》,贈予筆者,扉頁上寫道:「數術不演仁者壽,龜筮豈卜賢人愚。」妙哉!名傳天下的劉大鈞教授正當盛年。他仍然保持過去寒窗苦讀的習慣,五時起床讀書做事。他有許多新的夢想,他要籌集一筆資金,成立「劉大鈞周易研究基金會」,推動《周易》研究的發展。他相信他的奮鬥會獲得成功。
他從小的理想是當一名詩人。他說自己當年寫的詩,在「文革」的時候基本被抄家燒了,只有其中的一本,被他一個喜歡詩歌的同學借去閱讀,後來放到罈子里埋在地下,才保存下來。1961年高中畢業後,劉大鈞想進入山東大學深造,連考三年未能如願。後來他才知道,因為有所謂「家庭問題」,他的檔案上寫著「該生不宜錄取」的字樣。他一度心灰意冷。他的外祖父——即後來成為他的易學啟蒙者的王老先生是近代著名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的門生。老人家用這樣一番話來激勵他:「考不上算什麼?你看人家梁漱溟,沒考上北大一跺腳就走:『十年以後我來教北大』!」外祖父對他說:「你就跟我學《周易》吧。」當時劉大鈞非常不情願,因為這離他的詩人夢相差太遠。還是在母親勸說下,年輕的他開始了學易之路。沒想到這一學,他被《周易》博大的哲學智慧迷住了。劉大鈞在老先生的指導下一遍遍誦讀古書,尤其是秦漢以前的典籍。直到今天,他都能對《易經》和諸多古籍倒背如流。「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他被掛上了「封資修殘渣餘孽」的黑牌子,被關押、被批鬥、被抄家。當記者問起,面臨著那麼大的磨難,怎麼能夠把研究堅持下來,劉教授說:「學易讓人變得通達,真正進入易境的人是不會輕易被外部環境改變的,也不會去自殺。」易學中蘊藏的「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智慧,讓他在最艱難的時候,始終對生活充滿希望。苦研十幾年後,他終於等來了那個改變命運的歷史時刻。1978年,劉大鈞寫成第一篇學術論文《讀史釋易》,投稿給中國哲學界最高學術刊物《哲學研究》。該刊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主辦的。剛剛經歷了「文革」的浩劫,學術界可謂一片荒涼。當時的中國社科院院長鬍喬木注意到了這篇文章,思才若渴的胡喬木問:「全國研究《周易》的學者不多,怎麼沒聽說劉大鈞這個名字?」他指示該刊理論部主任蒙先生尋訪劉大鈞。蒙先生奉命到濟南,在一個雜亂的小院子里找到劉大鈞的家。那天是星期天,劉大鈞外出未歸。蒙先生就和幾位老同院及老鄰居攀談起來,居民們告訴他:「劉大鈞這個人,每天五點鐘起來在院子里背書,他可是個人才。」這樣,還沒有見到本人,蒙先生已經把劉大鈞的底兒摸清了。等到劉大鈞回來後,經過一番交談,蒙先生臨行前留下一句話:「看來你不會在這裡呆多久了。」當時劉大鈞是工廠倉庫保管員。果然不久,一紙調令讓劉大鈞走進了山東大學。1980年,全國14家報紙轉載了新華社的一則消息,《高中畢業生劉大鈞登上大學講台》,報道了劉大鈞調入山東大學哲學系的事情。後來劉教授才知道,胡喬木給當時山東大學的黨委書記孫漢卿及校長吳富恆寫了推薦信,山大吸收了這位沒有大學文憑的易學研究者。當年他的外祖父用梁漱溟的話來激勵他,十七年之後,他果然來到了山大教書。他創立的易學教研室,如今已經成為全國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之一和全國易學的研究重鎮,該中心出版的《周易研究》成為國內惟一專門研究易學的學術期刊,劉大鈞也因此成為山東大學最有影響的著名教授之一。
《周易》是部充滿了神秘色彩的奇書。一方面,《周易》行文微言大義、晦澀難懂;另一方面,街頭打著《周易》招牌算命卜卦、騙人騙錢的事屢見不鮮,讓有些人覺得《周易》宣揚的是封建迷信。劉大鈞教授說,《周易》的內容包括象、數、理、佔四個部分,「占」只是它其中的一部分。《周易》歷朝歷代都不乏研究者,特別是孔子,把一部原為卜筮之書變成了一本闡釋「天道、地道、人道」的哲學書,一本「人文化成」的倫理之書。《周易》從此進入了儒學核心,成為「六經之首」。劉教授認為,《周易》之所以能千古不衰地被研究,是由於它蘊含著「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的深邃的東方智慧。作為中國文化史上最古老、地位最顯要的一部典籍,《周易》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源頭活水的作用。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社會上假《周易》之名興起算卦熱時,劉先生始終堅持《周易》研究的學術方向。十二年前,他將自己的新著《納甲筮法》贈給時任中國新聞社香港分社社長郭招金先生(現中國新聞社社長),在扉頁上以這樣一幅聯語表達他對筮法佔卦的態度:「數術不演仁者壽,龜筮豈卜賢人愚。」他還在《周易研究》上撰聯明志:「眾熱眾冷,此際宜存主宰;獨行獨立,其間都見精神。」 劉大鈞認為,《周易》占筮作為一種在中國存在了幾千年的文化現象,若一味進行貶抑,只能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當然,我們現在研究筮法,絕對不能僅僅以一個明白占筮之道的術士標準要求自己,而要以君子之德風去探索周易的奧妙,體驗「生生之謂易」的偉大境界。他講出兩句十分意味深長的話,第一句:「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第二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劉大鈞不但長於易學,在詩文方面也頗有造詣。他的書法高古雄奇,氣韻豐沛。他應邀為山東師範大學、山東經濟學院、山東中醫藥大學等院校書寫的題辭、刻石之後都已成為該校的人文景點。他的詩歌,意境優美大氣,意象紛繁現代,不輸於同時期的詩家。他說,詩人的氣質與獨特領悟,對治學有極大助益。
海內外學術界公認,當代《周易》熱始於1987年歲末在山東大學召開的首屆國際《周易》研討會。這次會議的策劃者和組織者就是劉大鈞教授。為了召開這次大會,劉教授四上北京,向國家教委有關部門闡述《周易》這門古老學問的學術價值,為了籌集會議經費,他四處遊說,得到省里的支持,使會議終於如期召開。1987年12月5日,280多名來自六個國家和地區以及中國內地的《周易》學者聚集在山東大學,圍繞「周易與中國文化」問題進行研討。開幕式上,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年近八旬的鐘啟祿教授提議:海外學者起立向劉大鈞致意!這位德高望重的老學者話音一落,二十多位海外學者齊刷刷站起來,國內學者也跟著站起來,主席台上的人也跟著站起來。大家一齊向劉大鈞起立致意!劉大鈞眼含熱淚,雙手抱拳,向與會者頻頻還禮。據說這種動人的場景在中國學術會議史上是空前的。當晚,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節目用了1分13秒播報了這次學術會議。對於一個學術會議來說,這種報道在用時上實屬是罕見。會後,劉教授東奔西走自籌經費,創辦了《周易研究》雜誌,1991年得到國家正式刊號。在海內外首次公開發行即超3萬份,被譽為當時的「學術刊物之王」。這次會議和這本刊物,不僅是劉大鈞個人命運的轉機,也是易學研究重新復興的轉機。由於海內外媒體的熱情傳播,國內《周易》熱從此拉開序幕,劉大鈞的名字也廣為人知。這一年,他45歲。正值盛年的他,接下來一發不可收拾,學術成就也迎來了「盛花期」。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五日,二百八十名來自六個國家和台灣、香港地區以及中國內地《周易》學者聚集在山東大學,圍繞「中國與周易文化」問題進行研討。與會代表深知,這次大會來之不易。在開幕式上,來自美國哥論比來大學年近八旬的鐘教授提儀:海外學者站起來向劉大均致意!這位德高望重的老學者語音一落,二十多位海外學者齊刷刷站起來,國內學者也站起來,主席站的人也跟著站起來。大家向劉大均鞠躬致意!此時劉大均眼含熱淚,雙手抱拳,高高舉起,向與會者頻頻還禮。據說這種動人的場景在中國學術會議史是空前的。為了召開這次大會,劉大均是傾心儘力。他四上北京,向國家教委有關官員闡述《周易》這門古老學說在當代的學術價值。終獲批准召開這次國際性研討會;為了籌集經費,他四處遊說,得到當時山東省省長李昌安支持,撥給會議經費。由於中央電視台、中國新聞社等海內外傳媒的熱情傳播,神州《周易》熱從此拉開序幕,劉大均的名字廣為人知。這一年,他才四十五歲。
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是一所著力開展易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的專職學術機構。該中心的前身,是1984年于山東大學哲學系成立的「周易研究室」。1988年3月,在「周易研究室」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了直屬學校的獨立學術研究機構-「山東大學周易研究中心」。2000年9月,中心正式更名為「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中心的前身及中心自創立以來,其主任皆為著名易學專家劉大鈞教授。本中心是經國家民政部批准成立的一級學會中國周易學會所在地,會長也是劉大鈞教授。本中心及其前身自成立以來,在倡導和推動《周易》經傳、易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易學與中國哲學的現代化及世界化的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1)篤實為學,勤於科研。本中心作為一專職的易學研究機構,以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研究課題及自選研究課題為主要任務。自1996年以來,承擔了各類研究課題17項,其中省部級以上即佔10項。經過10餘年的辛勤耕耘,本中心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1996年起,中心人員發表論文11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31部,均產生了一定的學術影響,部分論著填補了國內外學術研究的空白。以上著述中,共獲各類國家獎勵11項,其中,省部級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項。針對易學為一高度哲學性的專門之學的實際,依據象數、義理合一的易學獨特理論模式,中心人員在兼顧象數、義理的同時,尤致力於作為易學之根的象數之學的研究,並在此領域取得了為海內外學界所公認的突出成就,從而為澄清人們對易學的各種誤見,尤其是對象數易學的誤見,正確揭示易學這一專門之學之所是與所以是,發揮了其他研究機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2)學術研究隊伍的培植。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本中心已經形成了一支年齡結構合理、布局協調、研究方向相對齊全、素質相對較高的年輕化學術研究梯隊。在現有的由8人所組成的專職研究隊伍中,博士生導師佔3人,教授6人,副教授2人,45歲以下的教授4人。(3)創辦《周易研究》學刊。1988年,本中心由主任劉大鈞教授通過自籌經費的方式,創辦了《周易研究》這份目前大陸唯一向海內外公開發行的易學研究專刊。該刊從易學這一專門之學的實際出發,並廣泛考慮到易學對於古今各門學術的重大影響力,貫徹「雙百」方針,提倡學術自由,主張《周易》與易學史的研究,應堅持義理與象數兼顧的原則,並提倡多學科、多層次、多渠道、多角度的綜合交叉研究,在注重本身的研究之外,還大力提倡易學與哲學、易學與其他人文學科、易學與自然科學、易學與現代管理科學、易學與環保科學等的交叉研究,成為學術品位頗高的刊物,在學界贏得了辦刊嚴肅、學術嚴謹的「二嚴」聲譽。該刊已發行到28個國家和地區,發行量長期穩定在兩萬份左右,為弘揚易學、培植易學研究的力量、把握易學研究的導向、推動易學研究的健康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1998年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期刊,現已被北京大學圖書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分別列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和「全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該刊已由中國周易學會與本中心合辦,成為中國周易學會的會刊。(4)舉辦學術會議。為推動易學研究的深入開展,加強海內外學術界的聯繫,提高中心及大陸易學研究的水平,本中心先後四次主辦、一次協辦大型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其中,1987年12月由當時的山東大學周易研究室主辦的「首屆國際周易學術研討會」,正式拉開了大陸易學研究高潮的序幕。1993年、1995年、1997年、1999年本中心與台灣相關學術團體一道,先後四次舉辦了「海峽兩岸周易學術研討會」,在兩岸乃至國際上都產生了重大影響,為加強兩岸的學術交流,促進祖國的和平統一,做出了重要貢獻。2000年10月末,由本中心所主辦的「百年易學回顧與前瞻國際學術研討會」,適逢世紀之交,會議所涉及的「回顧」和「前瞻」兩個主要方面,對於今後海內外的易學研究,必將起到重要的啟迪與導向作用。(5)積極開展對外學術文化交流。中心努力拓寬學術空間,加大與海外學術文化交流的力度,先後接待日、韓、美、德、新加坡及台、港等國家和地區的訪問學者近百人,同時,中心人員也多次前往日、美、德、英、法、比、新加坡及台、港參加學術會議或進行學術訪問。通過這些活動,開闊了中心的學術視野,擴大了中心的影響,增進了與海內外學界朋友的友誼。經過以上的努力,中心與本校哲學系聯合,已於1998年取得中國哲學的博士點,1999年正式招生,其中,易學哲學為第一專業方向;世紀之交的千禧之年,中心又被國家教育部正式批准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之一。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今後將在易學研究基地建立的基礎上,一如既往,不斷提升自己的學術研究水平,進一步加強海內外的學術文化交流,辦好《周易研究》雜誌,繼續發揮培植易學研究力量、把握易學研究導向的作用,抓緊專人專題的實質性研究,奮力攻堅,力爭在不遠的將來,寫出一部真正體現當代易學最高研究水準的《中國易學史》,使基地真正發揮其應有的權威和表率作用,按教育部的要求,在數年之後,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一流的易學研究中心。
●國際易學界稱他為「近百年來周易研究復興的推動者」; ●在他主持召開的建國後「首屆國際周易學術研討會」上,海內外與會學者集體起立向他致敬; ●鳳凰衛視曾對他做過三次專訪; ●中央電視台《大家》和《百家講壇》欄目盛情約請他去開講,卻久約而不至; ●他創辦了山東大學周易研究中心,歷經20餘年的經營,已成為蜚聲海內外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擔負著易學研究和培養易學博士的任務。
推薦閱讀:
※癌症後期中醫怎樣調治 著名中醫教授如是說
※有了老花匠教授的這7個養花小竅門,再難養的花新手都能養爆盆!
※都教授成了韓流咖啡與星巴克貼身肉搏的獨門秘器
※胡孚琛教授:張義尚先生於清凈丹法貫通無惑多拜銀道源師之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