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佛塔之演變(5)

中國佛塔之演變(5)

南詔是唐代以烏蠻為主體建立的奴隸制政權。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以巍山為首府。開元間,其王在唐朝的支持下統一,遷移太和城(今雲南大理)。全盛時轄有雲南全部、四川南部、貴州西部等地。歷傳十三王,十王受唐冊封。唐昭宗天復二年(902年)滅亡。南詔時代適值唐貞觀至天復年間。歷時250餘年。南詔時代佛教盛行,建寺造塔風行一時。但是經過漫長歲月,所建寺院已全毀壞,佛塔也破殘不全,保留至今已不多。

崇聖寺和崇聖寺三塔是南詔國(唐)和大理國(宋)時期建築的一組頗具規模的佛教寺廟,位於大理以北1.5公里蒼山應樂峰下。崇聖寺初建於南詔豐佑年間(824—859年),大塔先建,南北小塔後建,寺中立塔,故塔以寺名。寺廟在清咸同年間已毀,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來。

主塔千尋塔,塔基為方形三層,高69.13米的千尋塔,呈方形,共十六層,密檐式塔,始建於唐開成元年(836—840年)間。塔身為白色,每級有四龕,對面兩龕供佛像,另兩龕為窗。塔頂高8米,頂端是銅鑄的葫蘆形寶瓶,瓶下為八角形寶蓋,四角展翅,安有擊風擇。其下為鋼骨銅皮的相輪,最下為覆缽,外加蓮花座托。千尋塔中空,置有簡易木梯,可達塔頂。全塔中部微凸,上部收分緩和,整體如梭,檐端連成極為柔和的弧線。

雲南崇聖寺三塔(千尋塔)(1982年雲南郵電管理局出版的明信片)

雲南崇聖寺三塔(千尋塔) (1997年中國郵政出版的明信片)

雲南崇聖寺千尋塔(網路照片)

弘聖寺塔,在大理古城西南1公里弘聖寺舊址上,又名一塔寺。塔高43.9米,為16級密檐式方形空心磚塔。塔身各層之間用磚六層疊澀砌成。高6.4米的塔剎裝置在塔頂覆缽上,上為仰蓮,再上為七層相輪,相輪上為八角形傘狀寶蓋,再上為葫蘆形寶珠。其造型與大理崇聖寺千尋塔相似。

1981年對弘聖寺塔以重修和加固。在弘聖寺塔的頂部出土一批南詔、大理國時期的重要文物。可以推斷弘聖寺塔為大理南詔國時期的建築。

雲南大理弘聖寺塔(1954年台灣郵政出版的明信片)

雲南大理弘聖寺塔 (20世紀80年代雲南省大理郵電局出版的明信片)

雲南大理弘聖寺塔(網路照片)

佛圖寺塔,位於雲南大理市蒼山斜陽峰麓。建於唐代南詔勸豐佑時期(823—840 年),其造型與千尋塔相同。 塔高30 米,為十三級密檐式方形空心磚塔,塔剎由葫蘆寶傘、相輪、寶珠及銅鈴組成。該塔造型古樸,具有典型南詔時期佛塔風格。

根據大理地區的佛教傳播發展的歷史及現存的唐、宋古塔的清理髮掘出土的文物(含題記、銘文等)研究的結果認為:大理崇聖寺千尋塔、弘聖寺塔與佛圖寺塔的塔型,均為密檐式的方形磚塔,都建於(唐)南詔時期。

雲南大理佛圖寺蛇骨塔(網路照片)

雲南大理佛圖寺蛇骨塔塔剎(網路照片)

東寺塔建於南詔國時期(約840年),塔高40.57米。塔身為方行密檐式空心磚塔,共13級。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昆明發生大地震,塔毀。光緒九年(1883年)開始進行修復。據《重修東寺塔暨三坊碑記》載:重修東寺塔時,向東遷移數百步,並參照西寺塔的式樣重修。歷經四年,至光緒十三年(1887年)完工。重修時在塔的四角立有四隻銅雞,故俗稱金雞塔。今東寺塔在書林街,形雖如舊,已非南詔原物。

西寺塔是13級四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高約40.5米。始建於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塔頂為銅質塔剎,高5米,由相輪、傘蓋、牟尼珠等組成。作為雲南古塔的特點之一,塔頂四角各立銅質金雞,為佛家大鵬迦奴羅,雲南古時多水患,塔頂置迦奴羅以鎮為禍水患的惡龍。歷史上西寺塔曾多次修葺,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昆明大地震,塔傾倒過半,四年後重修;康熙六年(1667年),名僧德潤又修葺;道光十三年(1833年)大地震,塔遭嚴重損壞,塔身傾斜,塔剎毀壞,1983年又進行維修。雖經多次修葺,西寺塔仍不失其雄偉形貌。

雲南昆明東、西寺塔(網路照片)

昆明東寺塔 (1996年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出版的明信片)

昆明西寺塔(清代外國駐華機構出版的明信片)

大姚白塔位於雲南省大姚縣西城門外的寶頂山頂,據《雲南通志》記載:「塔建於唐時,西域番僧所造,尉遲即梵僧名」。而《大姚縣誌》則謂:「唐天寶年間吐番所造」。故此塔的建造年代,於唐天寶年間(742—756年)的可能性較大。塔體為一個空心大圓球,上圓下銳,成橢圓形,無塔剎,總高18米。全用質地堅硬的青磚建成,因其式樣如同一個敲磬的錘,故俗稱為磬錘塔。不難看出,此塔是古印度「窣堵波」的一種變體。

雲南大姚白塔(1999年雲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靈光塔建築在吉林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城外的小山頂上,平面方形,是一座五層樓閣式塔,總高20餘米,塔全部用青磚砌築。該塔本無台基和基座的,只是後來維修時用石塊砌築。第一層塔身較高,有方形塔室,南面開券門,其他三面無任何裝飾。檐子用疊澀出檐,砌出隔層為四層的菱角牙子磚層,檐頂反疊澀,以示瓦面。第二、三層南面開小型方窗,兩側面有直欞窗。原塔剎早以無存,現今的塔剎用鐵制,由兩個仰覆缽合成,此造型可能為清代或民國維修時改造的。

關於靈光塔的建築年代,文獻記載較少,《長白匯征錄》有載:「塔身五層,圍八丈,雖無碑碣可考,按法庫門古塔,金石家稱為元塔,以此類推,其為遼元間古迹無疑。」《長白山江崗志略》也有小記:「此塔相傳唐時所建,塔底磚方可盈尺,泥質不甚細膩;塔頂明時被烈風吹折,今尚闕。」考古工作者對此塔作了詳實的測繪和多種因素的分析與研究,在類別比較上,靈光塔與中原地區的唐代磚塔在建造風格上極為相似,在地理位置上,長白縣在唐代屬渤海轄地,渤海國系由唐時粟末部首領大祚榮開始建立(時當唐武后聖曆元年,即公元698年),是唐代的一個藩國。一切政治、經濟、文化、建築等等都模仿中原,其寺廟佛塔依唐代風格修建,就不難而知了。因此,將諸多因素綜合起來看,可認定靈光塔是一座唐代渤海時期的建築。

吉林長白靈光塔(網路照片)
推薦閱讀:

陶淵明撫琴空彈不解音 ——中國文壇1500多年來的一個謬傳
2014出境游「破億」 中國遊客「攻佔」全球|出境游|遊客
做面鹵的思路,附牛肉鹵部分做法 - 【絕秘配方】 - 【廚藝交流網】 中國廚藝網:專業廚師...
儒、釋、道哲學是怎樣影響中國畫的?
《人生如血》5.9 《中國知識青年之歌》

TAG:中國 | 演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