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劇本要掌握的11個要點
作者創作劇本的程序,一般說首先是從生活出發,因為作為觀念形態的文藝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反映的產物。主題思想是作者對生活的理解和體驗,受生活暗示和啟發,逐漸孕育而成,整個創作過程也是作者不斷明確和深化主題的過程。所以劇本的情節,都是由人物性格極其所處的環境結構而成。各種不同人物性格的發展和相互關係展開衝突與矛盾,遂構成情節。衝突的發展構成戲劇情節的基礎,戲劇衝突越鮮明清楚,情節的發展就越尖銳急劇,作品的思想意圖也就揭示的越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狄德羅
導演是以作者的劇本為根據的,他的創造開始是以劇本為起點的,他的創造程序,正與作者相反,作者是以現實生活為創造起點,而以完整的劇本創作告終。導演的工作開始就是以作者的終點為起點,而是以創造完整舞台演出再現現實生活形象為終結段落。兩者不同的工作程序:
劇作者的工作程序:
現實生活→主題思想→人物→矛盾衝突→情節結構→劇本
導演的工作程序:
作者劇本→情節結構→矛盾衝突→人物→主題思想→現實生活→舞台形象
劇本中所反映的主題(劇本中所描寫的東西、劇本所反映的那個現象或那些現象,他是作者根據現實中某一一定範圍內所要解決的問題或現象)不是單一的,因為生活本身就是非常複雜、豐富的,作者要反映生活,他必然在劇本中寫出許許多多的現實現象。但是,不管劇情是如何的複雜,其中總有一個是主要的主題(也是基本的主題)。正是有了它,才把其他的一些主題統一起來而成為整體(包括所有的事件和人物),並決定著全劇的動作的統一。每一個主題都必然通過一定的衝突矛盾表現出來,而主要主題,也必然在劇本的基本衝突矛盾中表現出來,也即是在一些主要事件中表現出來。換言之,劇本的主要主題是由它的主要衝突所組成。所以,要想找到主要主題,先得找到主要衝突。——要找主題,先看衝突。
一、確定劇本的主題思想
即劇作者通過劇本要對生活說些什麼。它是含蓄地隱藏在故事和人物行動中。有的劇本思想立意不止一個,也有的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義的。
二、事件、事實及段落劃分
1、事件的尋找
事件就是「戲眼」,即戲的核心。找到並抓住它,每段、每幕乃至整個戲的重心就會清楚,導演才有能力去表達。
在一幕戲中可能只有一個事件,也可能有一個以上的事件。還有兩個連續發生,而且發生的時間接近,前一個事件導致第二個事件的發生。
2、事實的尋找
事實分類:1、與人物有關的;2、與規定情境有關的;3、與劇情(情節)發展有關的。
3、劃分段落
劃分後命名(內容概括,明確段落中的主要行動:人物名字加動詞)
三、人物及人物關係以及形象系統
人物分析:
1、 人物的價值觀念
2、 人物的情感方式
3、 人物的思想方法
4、 人物的慾望
5、 人物的心態
6、 人物的歷史對他產生的特殊影響
7、 人物的行為方式
8、 人物的生理狀態
9、 人物的語言與形體特點
人物關係的分析:
① 社會關係:與其他人物的關係怎樣?他的歷史,他的經濟地位,他的意趣與嚮往是怎樣的?這些都可以從台詞中找到依據。更重要的是從他周圍的人物的台詞中去找。如,別人對他的評價,介紹,議論。指責,以及在別的人物與他直接衝突的台詞中去找。這樣,便可以找出這一人物的行為邏輯性的規律來。
② 分析人物對劇中所發生的事件的態度與表現
③從劇本結構上看作者對他的安排,在全劇中他都有些什麼直接行動?在劇本的衝突中,他是站在哪一方面的?
④作者的人物說明與舞台提示,對他都說了些什麼?關於他的儀態,服飾,生理等方面都有些什麼特點與表現?
劇中人物,各個人在劇本結構中的位置不同,任務不同,所以有輕有重。有的是「主體結構性人物」,他們推動劇情發展,展開矛盾鬥爭,行動性較強。既起故事性作用,也起情節性作用。有的是「一般情節性人物」,他們揭示環境某一方面,補充說明人物關係,或陪襯主體,豐富主體和內容、或適當應劇情結構需要,幫助矛盾衝突的進展。他們的任務相對比較輕鬆一點,甚或有的任務很輕,作家對他們的著墨不多而已。可是,他們都是必不可少的劇中人物。
既然是「人物形象系統」,則又需要從角色互相關係的角度來區分他們是「貫串動作」方面的人物還是「反貫串動作」方面的人物。把相對立的兩個陣營系統分開,更能有助於處理矛盾衝突和突出主題思想。
而反貫串動作方面的人物是:
在形象系統中,更包括某些不出場的人物,以及包括某些重要的物件,動物等。他們在劇本中也佔有一定的形象意義與形象分量。它是屬於劇本的完整的形象群的。
如:在劇中幾次出現的「信件」;如:原劇中沒有出場的弗捷里柯.拉斯波尼等等。他們要麼在劇中有著象徵意義,要麼直接與主題內容有關,與情節發展有關。
一般地說,「主體結構性人物」他的行動都是貫串全劇,是基本人物,作家對他的策劃總是比較深些,有大量細節充實他,所以較為立體多面。而「一般情節性人物」占劇本的篇幅少些,描寫也不可能很細微,只能是半立體的,還要在分析中以理推情,加以豐富與補充。有些戲特少的人物,則往往近乎於平面或剪影式,則需以大量直接間接生活經驗予以充實、補充。這就得從其少量的台詞中尋覓著隱約的感受,作為開展合理想像的根據。
同時,我們分析人物形象,研究角色性格,對於語言要特別注意。因為語言是表達人物思想的具體工具,角色的思想、意向、思維、衝突……都是通過語言表現出來,人物間的相互交流也是通過語言而溝通的。在語言中最能反應出人物對事、對物的態度,人物說話的方式,正是我們理解他的一把鑰匙。而且作家的創作風格特點,也是從語言中予以體現的。我們在人物語言中,可以發現關於他們的階級和時代的特色,還可以得到某些警句、哲理,更提供深一步理解角色思想深度與高度的線索和素質。至於人物的社會地位、職業特點、文化程度、知識興趣、民族氣質,更容易在語言中揭示明白,可以直接讓我們領會與了解。
四、矛盾衝突
有相互的行動就會有矛盾衝突,一部戲中會有多個矛盾衝突,要清楚整個戲中有多少對矛盾衝突,更要注意主要的衝突。
主要衝突就是全劇中最大的衝突,衝突的雙方的行動是全劇發展的動力,沒有了這個衝突全劇的其它衝突就成了支離破碎的片段。如《雷雨》有許多對矛盾衝突,最主要的是蘩漪與周萍的衝突。沒有了這個衝突,整個戲就不能展開。
一對人物的衝突——《雷雨》;生存與生存環境的衝突——《茶館》等等。
五、主線與輔線
是敘事的線索。是否構成線索要看它在全劇中是否有延續性。大多數的主要衝突在敘事上也是主線。不同的是,次要衝突可能有多個,但輔線的線索不會太多。搞清二者的孰輕孰重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主線一般要承載劇本的思想立意,但更多的是故事的主要發展線索。如:蘩漪與周萍是主線,周朴園和魯侍萍是輔線。
六、貫穿行動、反貫穿行動、最高任務
貫穿行動:全劇的貫穿行動,劇中人物在這場鬥爭里追求一定的目的,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就採取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行動。這一條奔赴同一個目標、貫串整個劇本、或此或彼地囊括了全部登場人物的行動線。它往往是全劇的推動力。
全劇的貫穿動作與角色的貫穿動作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人物的貫穿動作:人物在追求這一主要目標時所採取的最基本的行動,他的貫串全劇的基本行動性的內在意向,即角色的貫串列動。
全劇的反貫串列動:那些反對這個目標的人物,也要採取一系列的行動(反行動),因此,就出現了一條反行動線。也就是與全劇貫串列動相對立的行動。
最高任務:
人物的最高任務:人物的主要生活任務,他所追求的最終目標。
全劇的最高任務:主題思想的深刻化,就是主題思想在行動中的具體化(行動著的主題思想)。就是全劇貫串列動的目的,是劇作者的立意所在,從內涵上講等同於主題思想。
演出的最高任務:
七、劇本結構
1、按時序分:順時序敘述、倒時序敘述、二者結合交叉進行
2、按時空分:現實時空、現實時空 心理時空、由過去時 現在時 將來時組成的多重時空、在同一時間展開多個空間
3、按結構分:單線結構、複線結構、散點結構、套層結構
八、風格
狹義的風格:風格是一位藝術家的作品內容和形式的獨創性,是他的作品中內容和形式統一的特色。是由於作者的個性造成的。
廣義的風格:是概括了某一歷史時期許多藝術作品共同具有的形式和內容的特點的。它往往是因某一歷史時期經濟、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影響而形成。這種形式也不盡相同,有的是作者自覺地樹立一面旗幟,有自己的綱領,如象徵主義戲劇;有的是作者不自覺的形成了一個創作流派,這個流派雖然沒有宣言,但不約而同地會有相同或相近的風格,如荒誕派戲劇。
無論那個作者或什麼流派,都涉及到「形勢與內容的關係的特點(或特色)」這個關鍵所在。這個關鍵所在可以將它認為是作者對藝術如何反映生活所運用和把握的一種表述方式。
導演對劇本風格的分析會使得導演理解劇作者如何去看待生活,又如何用自己的形式來表達對生活的看法,這也就幫助導演理解了劇本的藝術特點,從而對未來演出藝術特色的創造提供了更堅實的基礎。
演出風格:演出風格就是這個劇目演出特有的藝術特色。它包含了創作者對生活的態度,對藝術與生活關係的態度,對演出所期望產生的審美效果。如現實主義的——表現主義?生活化——藝術化?煽情——思索?
演出風格由演出中的多個創作因素組成,各個創作部門都會有自己的風格,他們都要服從演出的整體風格,而其中表演風格在演出風格的確立上起決定性的因素——表演風格決定了演出的風格。
九、體裁
「喜劇是將那些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實際上魯迅道出了體裁的定義。「體裁就是基於對現實的態度而產生的對題材的特定的解釋……體裁取決於對事件的態度……」——古里葉夫
體裁就是對待劇本內容的態度以及他希望觀眾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劇本里的人和事。
導演對體裁的分析將決定他未來打算讓觀眾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演出,來觀照演出中的人和事。
體裁會對觀眾與演出之間的審美距離產生影響。
演出體裁就是創作者對這個演齣劇目中的人和事的態度,同時也是希望觀眾在看戲時所採取的態度。另外,體裁還是決定觀眾觀劇審美距離的因素之一。比如,演劇採用了喜劇的題材,那麼創作者無論自己還是希望觀眾對演出中的人和事的態度是超然的,是俯視的目光,是高於劇中人的一種關照。同時,喜劇的體裁由於人類多年形成的演劇和觀劇經驗,它的演出中的人和事可以是誇張的,不用嚴格的生活邏輯去比量的。表演的體裁決定整個演出的體裁感。
十、劇本背景資料及劇作者資料
1、有關劇作者本人的經歷、生平、傳記等。
2、劇作者的其他作品。
3、有關劇作者及作品的評論。
十一、規定情境
1、人物所處的特定的時空環境,包括大的背景(時間的、空間的、政治的、歷史的、文化的、經濟的、民族的等等)和具體的時間、地點。
2、在這個特定的時空環境里的人物行動(人的生活目標、意向、慾望、資質、思想、情緒、情感特質、動機、對待事物的態度)。
3、在這個特定的時空環境里的人物心理狀態(同2)。
4、特定的人物關係(外部規定情境就是劇本的事實、事件,也就是劇本的情節格調,劇中生活的外部結構和基礎)。
5、已經發生的事實。
6、事件。
如何認識規定情境:
首先要對劇本作深入、細緻的研究。從每一段、每一場、每一幕到全劇,從局部到整體去研究。再返過來,從整體到局部、從大到小去研究,這個過程往往要反覆進行。總之,規定情境所包括的六個方面都要研究,尤其是「在這個特定的時空環境里的人物行動」和「在這個特定的時空環境里的人物心理狀態」要與演員認真研究。僅有研究是不夠的,二度創作中最重要的是想像。想像一是要將文字的東西變成可視、可聽的形象;二是要把那些原本模糊的、大致的東西具體化。這種想像也可以說過是對劇本的開掘。只有通過研究和想像才能使規定情境逐步在導演心中清晰起來。
如何使規定情境尖銳化:
規定情境是否尖銳往往決定一部戲是否有真正的衝突和人物的選擇,也決定了戲是否好看。儘管劇本對規定情境有所限定,但導演仍要用富於想像的創造力來使規定情境更加尖銳,當然這種想像的基礎是來自於對劇本的深入研究和開掘。
1、讓人物的行動更積極。
2、抓住人物關係的特殊性
3、發掘事實、事件對人物的作用
4、從豐富和厚實的背景中尋找和產生動力
規定情境的變化:
規定情境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人物行動的展開,人物關係的變化,時間的推移等等,都會使之發生變化。尤其是事件的發生往往會讓原有的規定情境產生巨大的變化,甚至發生逆轉。所以,要特別感受事件對於規定情境的作用。
推薦閱讀:
※[美劇] 極品老媽/Mom 全集第1季第1集劇本完整版
※劉愷威說夜入王鷗房間是碰劇本、楊冪說相信劉叔, 他們的婚姻又一次熬過了考驗?
※劇本丨什麼樣的劇本才叫好的劇本
※從要飯小妹到三度封后,她的一生比劇本還要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