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一項創新措施一直影響到今天,西方人稱之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隋煬帝楊廣在歷史上的評價是很糟糕的。古代《謚法》說,「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薄情寡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翻譯過來就是貪戀女色不遵守禮法,破壞祖制遠離人民,違背天理虐待民眾,好大喜功荒廢怠政,薄情寡義沒有道德。
總之又昏又暴又殘忍又寡情,簡直就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大惡人,毫無人性。
隋煬帝楊廣一生在位15年,做了很多大事。秦始皇嬴政做過的事,隋煬帝多半也做了,但隋煬帝沒有焚書坑儒,而隋煬帝做過的事,唐太宗李世民多半也做了。那麼,憑什麼秦始皇和唐太宗是千古一帝,隋煬帝就只能遺臭萬年?
況且在隋煬帝楊廣所作的大事中兩項功績尤為耀眼,那就是科舉考試和京杭大運河,一直影響到現在。今天說科舉制。
科舉制是古代中國通過設立各種科目公開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創始於隋,形成於唐,完備於宋,強化於明,至清趨向衰落。歷經1300餘年,對中國古代社會中後期的政治、經濟、教育、文化觀念和社會風尚有重大影響。
其實,科舉萌發於南北朝時期,隋文帝時開始採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而科舉真正成型是在唐朝。不過真正創建的是隋煬帝,隋煬帝楊廣開始建進士科,科舉制形成。
考試現場
所以,科舉制既是隋煬帝楊廣的發明,發明了進士科,也是隋煬帝楊廣的創新,創新了科舉制。當然,更嚴謹的說法是科舉制是隋煬帝楊廣的創新工程,而並非發明。
中華帝國史上共有三種官員選拔制度:一是兩漢的察舉;二是魏晉南北朝的薦舉,或說九品中正制;三是科舉制。
不過前兩種常常被很多人混為一談,其實是有區別的。
首先,察舉形成於兩漢,而薦舉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
其次,推薦人不同。
察舉,從宰相到郡守的各級官員都有考察推薦人才的權力。而薦舉的推薦人往往由豪門擔任、名為「中正官」的專職官員,這才造就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門閥政治。
再次,考察內容不同。
察舉是分科不分級,薦舉是分級不分科。察舉將人才按照特長分成類別,比如才能卓異叫秀才,品行端正叫孝廉等等。這就是科目。
漢代察舉的科目,是由少到多不斷增加的。按照舉期分類,察舉的科目可分為常科(或說歲科)與特科兩大類。
科考
歲科有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廉吏)、光祿四行;特科又分為常見特科和一般特科。在上述科目中,以歲科為先,其中又以「孝廉」一科為最重要。特科中則以「賢良方正」為最重要。漢文帝時要求舉賢良方正,漢武帝時要求舉孝廉,這都是察舉史上的標誌性事件。
隋煬帝
如果按照四科標準分類,以德為主的有孝廉、孝廉方正、至孝、敦厚等科;以文法為主的有明法科;以才能為主的有尤異、治劇、勇猛知兵法、明陰陽災異、有道等科。但所有的科目,都以德行為先,在學問上則以儒學為主。
薦舉則將人才分為品級,從上上到下下一共九等,所以又叫「九品官人法」。
由於察舉和薦舉都不是考試的形式,所以,導致的結果是考察成了形式。
東漢末年,舉秀才,不識書;舉孝廉,父別居。以至於到漢靈帝時朝廷乾脆明碼實價買賣官爵,漢朝也就滅亡。而九品中正制的後果是由於可以坐享其成,名門望族的子弟變得越來越腐朽無能。他們大事做不來,小事不肯做,整日搞空談、清談、玄學,遊山玩水玩忽職守,最後也連同王朝一起完蛋。
所以,察舉和薦舉都有問題。因此,考試形式的科舉制應運而生。
於是通過由國家統一組織的考試來選拔官員的科舉制出現,這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可以說是開現代公務員制度之先河。
當然,因為史無前例,所以,需要探索和發展。
隋文帝開創,隋煬帝創新科舉制形成,唐太宗繼承和完善,武則天首創武舉和殿試,唐玄宗提高科舉考試的地位。到北宋初期進一步發展,直到明清僵化。而這其中的關鍵在於隋煬帝楊廣。
隋煬帝大業三年四月,隋煬帝詔令文武官員有職事者,可以「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結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饒」「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膂力驕壯」等10科舉人。進士二科,並以「試策」取士。
科舉制的作用無疑是明顯的。科舉改變了秦漢以來以推薦為主的官員選拔制度,是歷史的一大進步,同時有利於籠絡人才和提高官員的文化素質。
科舉制對中國和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法國、英國、美國等國家的選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國的科舉制度的影響。西方現代的文官選拔制度,我國現代教育制度和幹部選拔制度都是中國科舉制的繼承和發展。
因此,孫中山先生曾充分肯定中國科舉制是「世界各國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人將中國的科舉制稱之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所以,隋煬帝楊廣並非暴君,他對科舉的創新一直影響到今天。
朋友,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2017年度中國中央空調市場總結報告正式出爐!
※名師 | 費孝通筆下的鄉土中國
※從未見過如此驚艷的中國扇,美哉!
※中國人嘴邊最不放心的十種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