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抗生素後效應(PAE)

抗生素後效應(PAE)

1 抗生素後效應(post antibiotic effect,PAE)

是指細菌與抗生素短暫接觸,當血葯濃度低於最低抑菌濃度(MIC)或消除後,細菌的生長仍受到持續抑制的效應。

2. 產生機制

PAE的產生機制與藥物對細菌生長繁殖規律的影響以及人體免疫機制在殺滅細菌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有關。

目前PAE的產生機制主要有兩種學說:

㈠抗生素後亞抑菌濃度效應(post antibiotic sub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efect,PASME)。認為抗生素與細菌短暫接觸後,抗生素與細菌靶點持續性結合,引起細菌非致死性損傷,從而使其靶點恢復正常功能及細菌恢復再生長時間延長。

㈢抗生素後促白細胞效應(post antibiotic leukocyte enhancement,PALE)。

認為抗生素與細菌接觸後,菌體變形,易被吞噬細胞識別,並促進吞噬細胞的趨化和釋放溶酶體酶等殺菌物質,產生抗生素與白細胞協同效應,從而使細菌損傷加重,修復時間延長。

具體:

(1)b一內醯胺類。

能與敏感菌細胞膜上的青黴素結合蛋白(PBPs)結合而阻礙細菌細胞壁黏肽的合成,造成細菌細胞壁的缺損,致使細胞破裂死亡。其PAE即代表了細菌再合成新生PBPs所需時問,也即細菌再合成細胞壁的時間。

G一茵可迅速重新合成PBPs,替代已被結合的PBPs功能,所以PAE較短甚至沒有;而G +菌合成PBPs慢,因此PAS較長。

推薦閱讀:

阿奇紅霉素和紅霉素有什麼區別?
後抗生素時代,有什麼方法(可以是目前已有的)可以有效的對抗新的超級細菌呢?
怎樣正確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不是普通藥品,必須謹慎使用【什麼病不需要用抗生素】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新用途

TAG:抗生素 | 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