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專題複習與訓練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專題複習與訓練2011-07-16 16:07:20 分類:教學案例概述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集中體現。它經歷了產生、形成、確立、完備、強化、衰亡的發展過程。這一過程又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即:秦漢至隋唐為第一階段,歷史進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為第二階段,其消極影響日趨突出。歷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具體措施都具有明顯的繼承性、共性和特殊性。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上層建築的一個顯著特徵,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內容。知識梳理基本線索:建立:秦朝─→鞏固:兩漢─→完善:隋唐─→加強:宋元─→強化並衰落:明清。演變歷程分析:1.秦朝的建立(1)內容:①確立皇權至高無上;②確立以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機構即三公九卿和郡縣制;③頒布通行全國的秦律;④加強思想控制,實行文化專制主義。分封制、宗法制和郡縣制: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諸侯的制度。公元前11世紀中期,周朝建立後,為鞏固奴隸主國家政權,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分封到各地作諸侯,建立諸侯國,並規定了諸侯享有的權力和對周王應盡的義務。分封制以血緣為紐帶,官職為世襲。與分封制密切相關的一項重要的政治制度是宗法制,其核心內容是嫡長子繼承製,是一種權力繼承製度。其將權力繼承用嫡長子繼承製的形式固定下來,以解決貴族間的矛盾,鞏固分封制,防止貴族之間因權力繼承問題而發生內亂。分封制與宗法制最突出的特點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它使周朝鞏固了統治,擴大了疆域。春秋時期,隨著周王勢力的衰微和諸侯爭霸局面的出現,分封制名存實亡;戰國時期,分封制逐步被縣製取代。郡縣制是在分封制逐步瓦解的過程中產生的。在戰國時期,縣制在各諸侯國普遍推行;秦統一六國後,在全國推行郡縣制,體制也更加完善;秦以後各朝代,在地方行政機構的設置上一直沿用郡縣制,只是在形式上有所變化。與分封制不同的是:郡守與縣令由皇帝直接任免。郡縣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於政治的安定和經濟的發展。(2)特點:把專制主義的決策方式和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有機地結合起來。2.兩漢時期的鞏固與發展(1)內容:西漢──①頒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決王國問題,基本解除了地方王國對中央的威脅,加強了中央集權;②實行刺史制度;③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加強了思想上的控制。東漢──光武帝擴大尚書台權力,形成「雖置三公,事歸台閣」的局面。(2)特點:①重新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直接統治;②將儒家思想改造為適應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需要的新指導思想。3.隋唐時期進一步完善(1)內容:①政治上實行三省六部制,使丞相的權力一分為三,實現了君權對相權的削弱;同時這種體制也使封建官僚機構形成完整、嚴密的體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強了中央的統治力量;②開設科舉制度,廣羅人才,從而擴大了封建統治的基礎。(2)特點:①用分權的辦法來加強君權;②官員選拔規範化、制度化,考試成績取代了門第出身。4.北宋時期的進一步加強(1)內容:最大限度的集中軍權、政權、財權於中央。①軍權:通過杯酒釋兵權,解除朝中大將和地方節度使的兵權;立更戍法;設三行統領禁軍並與樞密院互相牽制;②政權:派文臣到各地作知州,管理地方政務;③財權:派轉運使到地方管理財政。(2)特點:①強幹弱枝;②分權基礎上的分權──地方分權。5.元朝(1)內容:在中央設中書省和樞密院,另設宣政院管理宗教事務和西藏地區;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有效地加強了對全國的統治。關於行省制:為了加強對全國的統治,元政府在中央設中書省,在地方設「行中書省」。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各行省都是中央政府機關──中書省的派出機構,直接對中書省負責。行省制度作為一種軍、政、司合一的地方行政制度,其長官在中書省的直接領導下有相對獨立的行政、軍政和司法權。行省制度的建立,適應了元政府管理遼闊疆域的需要,從而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行省制度是我國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項重大變革,對後世影響深遠。(2)特點:①地方行政體系有了重大發展;②建立了中央政府對邊疆地區的直接管理制度。6.明清時期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空前強化,發展到頂峰(1)內容明朝──①廢丞相,權分六部。該措施徹底解決了君權與相權的矛盾,進一步強化了以皇權為代表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②設廠衛特務機構,並凌駕於司法部門之上,加強對官吏和百姓的監督與控制;③地方上廢行省設三司,三司互不統屬,互相牽制;④實行八股取士,加強文化專制主義。清朝──繼續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設立軍機處,強化君權,實行更嚴酷的文字獄(2)特點: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發展到頂峰(3)思考:明清加強專制的措施為什麼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漸趨衰落?因為它標明封建制度僅靠正常的統治措施已無法維持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從而只得依靠用強權、靠用皇權的絕對化及特務機構來進一步加強對人民的鎮壓和思想上的控制。一方面,統治者的特務統治、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等違背了歷史潮流,阻礙了歷史進步;另一方面,作為上層建築,它所維護的是處於崩潰中的舊統治基礎,表現了更加的消極作用。重點問題理解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特點1.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出現是與封建制度的產生同步的,是中國封建社會一開始就有別於西歐封建社會的重要特徵。2.權力高度集中,皇權至高無上。地方無條件服從中央,中央無條件服從皇帝。3.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下存在兩對基本矛盾:(1)中央與地方割據勢力的矛盾。其鬥爭趨勢是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地方割據勢力不斷削弱;(2)中央內部皇權與相權的矛盾。其鬥爭趨勢是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最後被取消。4.帶有濃厚的人治色彩。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歷史作用和影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對封建社會的影響具有雙重性。一般而言,在封建社會早期和中期,其積極作用是主要方面;封建社會的後期,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消極作用逐漸增大。具體表現在:(一)積極作用:1.在一定範圍內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創造了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2.有利於抵禦外來侵略,防止分裂割據;3.有利於有效的組織人力、物力從事大規模的經濟活動,興建大型工程,奠定了中華文明長期領先於世界的基礎;4.有利於各地區、各民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推動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在較廣闊的範圍內傳播。(二)消極作用:l.經濟上:嚴重束縛了社會生產力,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壓制了新生產關係的成長;2.政治上:空前強化的封建專制統治極易形成暴政;長期以來人民毫無政治權力和地位,民主政治無從發展,早期的資產階級亦受到壓制和打擊;形成了長期的人治傳統,派生了龐大的官僚隊伍和特權階層,極易出現政治腐敗局面。3.思想上:專制主義制度必然導致對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強,嚴重阻礙了科學的發展,更使得許多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治,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被絕對禁止和封殺。精題範例例1(1993年全國高考題)漢武帝頒行「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A.加強諸侯王的權力  B.剝奪王國的封地  C.分割王國的封地   D.收回王國官吏任免權分析:漢武帝時期解決王國問題、加強中央集權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頒布「推恩令」。該題目要求考生準確地掌握「推恩今」頒布的背景、內容、目的及結果。很顯然,A項不符合題干要求,B、D兩項與「推恩今」內容不符,故正確答案只能是C項。例2 (2001年全國高考題上海卷)18世紀前,「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曾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然而,此後的百餘年間,知識界卻出現了逃避現實、萬馬齊喑的局面。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請指出它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後果。分析:清代,中央集權製得到了更為空前的強化,其中重要的舉措之一就是意識形態領域的專制。該題目從清代知識界對現實的低調態度作為切入口,考查學生對思想文化領域的專制主義及其後果的掌握程度。該題目要求學生所要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知識儲備有:(1)準確掌握歷史時間與朝代更替的關係。如果不具備這樣的知識,就無法判斷出題目所給歷史現象出現在哪一朝代,也就無法進一步作答;(2)清代加強意識形態領域專制的主要措施;(3)文化專制主義對後世的影響。答案:原因:清朝大興文字獄(或文網嚴密)。後果:禁錮了思想;阻礙了學術的發展;影響了社會的進步;(如答中西文化交往斷絕,乾嘉考證一枝獨秀等也可)。同步精練(一)選擇題我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從秦朝形成後歷經各朝不斷完善鞏固,到明清時期空前強化。據此回答1-4題。l.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和不斷鞏固對我國封建社會產生的積極影響主要在於( )A.維護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B.發展社會經濟  C.鞏固國防抵禦侵略    D.加強民族交流2.宋太祖和明太祖的中央集權措施最相似之處在於( )A.廢除丞相   B.改變、分散地方機構和權力  C.廢除原全國行政區劃   D.文化專制3.中央集權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後期(明清時期)消極因素逐漸增大,主要在於( )A.激化了階級矛盾    B.出現宦官專權的局面  C.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鬥爭激烈  D.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4.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空前強化反映的本質問題是( )A.封建政治制度進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相適應  D.階級矛盾、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韓非子認為,歷史是向前發展的,當代必然勝過古代,人們應該按照現實需要進行政治改革,其中政治制度和機構的改革往往是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據此回答5-7題。5.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漢初年的王國分封制度( )A.都使疆域得到了拓展   B.都是封建君主專制的產物  C.都是為了鞏固統治的需要   D.都隨著社會經濟基礎的變化而瓦解6.《晉書》載:有大臣向司馬炎建議:」魏氏已亡,天命歸於陛下(西晉取得政權)。今四海業已大定,宣開啟土宇,使同姓必王,建九安於萬代。」司馬炎採納了這一建議,其後果是( )A.奠定了司馬炎篡魏的基本方略  B.吸收曹魏滅亡教訓,促進統一完成  C.導致西晉的內亂和短暫而亡   D.與西漢分封同姓王的最終結果相同7.隋唐的三省六部制進一步完善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其「完善」的含義是( )A.中央機構設置的增加   B.使地方權力進一步分散  C.使皇權進一步加強   D.使中央各部門權力得以相互制約北宋建立後,為了鞏固統治,宋太祖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集權,據此回答8-11題。8.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最突出特點是( )A.極力提高皇權  B.竭力削弱相權  C.削弱將帥權力  D.削弱地方勢力9.造成北宋「冗兵、冗官、冗費」的局面,從反面證明了( )A.政治改革要重視精兵簡政   B.政治改革要有經濟作保證  C.兵越多,戰鬥力越弱   D.北宋加強中央集權在當時弊大於利10.17-18世紀,歐洲和中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都空前強化。西歐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與中國不同的是( )①逐漸削弱了地方領主的割據勢力②促進了國內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 ③為對外貿易發展開闢了廣闊市場 ④促進了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發展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11.馬克思說過:封建國家「可以指揮千千萬萬人的手臂去為集權國家修建與集權政治關係相匹配的社會物質實體」,下列哪些史實在事實上證明了馬克思觀點的正確性?( )①秦兵馬俑製作②隋大運河的開鑿③元曲的出現④明長城的興修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二)非選擇題:12.簡述秦、唐、明、清(鴉片戰爭前)四朝所設立的中央行政機構。據此概括中國古代中央行政機構演變的特點和趨勢。13.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用嚴刑峻法整頓吏治,據《草木子》和《明朝小史》記載,朱元璋規定,官吏貪污錢財六十兩以上的,斬首示眾,還要剝皮充草。朱元璋在府州縣衛衙門的左邊,特別建立一座廟,作為剝人的場所,被稱為「皮場廟」,在官府工座兩旁,各懸掛一個填滿草的人皮帶,使官吏觸目驚心,有所警惕。但是,貪贓枉法的行為仍然到處都有,「掌錢穀者盜錢穀,掌刑名者,出入刑名」。公元1384年,戶部侍郎郭桓貪污集團案被揭露。郭桓與中央六部及各地方官勾結,大肆貪污,贓款達七百萬兩,寄存在全國各地,此案牽連的人員達數萬人。材料二:新中國成立之初,在人民政府「包下來」的大量舊人員中,有些人堅持貪污腐化的舊作風,繼續為非作歹。也有少數在革命歲月里經歷過槍林彈雨的幹部,被資產階級的「糖衣炮彈」所打中,蛻化變質,貪污腐化。據1952年上半年統計,中央人民政府系統27個單位的貪污人數有1670多人。西南財政系統中貪污人數竟達4816人。當時中共天津地委書記劉青山、行署專員張子善貪污盜竊1716000元。對於上述貪污腐化行為,中國共產黨開展了「三反運動」,毛主席指出:「反貪污反浪費一事是全黨一件大事,必須當作一場大鬥爭來處理」。三反運動經過發動群眾和打「虎」(即打擊貪污犯)階段揭露出一大批貪污分子。其中有4.5%的國家幹部因犯有不同程度的貪污、浪費和官僚主義行為而受到各種處分,其中劉青山、張子善被處死。從此樹立了新社會廉潔樸素的風氣。請回答:(1)兩段材料反映了什麼共同現象?(2)朱元璋和新中國嚴懲貪污分子的目的有何異同?(3)為什麼明初嚴懲貪污犯,貪污犯卻日益增長?新中國為什麼能取得三反鬥爭的勝利,樹立廉潔樸素的作風?(4)結合當今的反腐敗鬥爭談談你的看法。
推薦閱讀:

中央集權的加強與帝國整體趨向保守這兩者有什麼必然聯繫嗎?
眾議院中佔據多數席位的政黨,該黨在眾院內一二三把手分別是眾議長,多數黨領袖和黨鞭么?後兩者可以兼任么?
《行政區劃改革設想:行政區類別詳述》
袁明:漫談美國政治制度
關於中國政治制度中幾個基本問題的思考

TAG:中國 | 政治 | 制度 | 古代 | 政治制度 | 複習 | 訓練 | 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