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造假
據報道,一位叫董鵬的人,5年里在一些行業報刊和學報學刊發表約800篇文章,大多數為論文,涵蓋現代物流、產業經濟學、美學理論等多個領域,身份也在物流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首席戰略研究員中間轉換。但經上海海事大學教授徐劍華舉報後,「論文大神」呈現出了另一面:他通過偽造各種高大上的身份,虛構、篡改國家級科研項目,再胡亂弄上一些顯赫的論文合作者,就這樣在上百種學報學刊上發表署名文章,而且還一稿多投。
學術論文的刊發有著嚴格的流程,要求對作者的真實身份、科研項目的真實性、論文的原創性等進行嚴格審核。可為什麼董鵬抄襲的論文能夠順利登上100多家學報學刊,他虛構、篡改的國家科研項目、職稱職務也能夠順利過審?顯然,這個過程中,審查機制形同虛設。董鵬的騙術屢屢得逞簡直是學術審查機制的恥辱。
這背後的根本原因或許在於,即使這些學術期刊沒有收取董鵬的版面費,但長期以來,一些學術期刊以收取版面費為生,論文發表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灰色產業鏈,發表論文給錢就可以,審查機制早就不起作用了。面對董鵬這種「承擔著國家級科研項目的專家」,審稿人哪還會去盡審核的責任。
而最無奈的是,面對董鵬這樣的「論文大神」,正常的追責機制也拿他沒辦法。他不是高校教師,也不是科研人員,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學術規範管不到他。徐劍華教授只能一家家地給學術期刊編輯部寫信,揭露董鵬的不端行為。但這種個體舉報式的揭露方式未免成本太高、偶然性太大,效率堪憂。
如果學術期刊的論文發表審核機制形同虛設,得不到改進,連對作者真實身份、論文的原創性等最基本的審核責任都無法盡到,又或許一些所謂的學術期刊早就淪為了純粹的論文發表機構,跟學術八竿子打不著,就算徐劍華教授給5000多家學術期刊去信,5000多家期刊都把董鵬拉入了黑名單,又能怎麼樣呢?沒有風清氣正的學術論文發表環境,即便曝光了一個董鵬,也還是會出現下一個「董鵬」。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