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普及】11月22日 《西洋哲學史總論》——蘇格拉底(三)
蘇格拉底(三)
在蘇格拉底關於知的哲學裡,了解到蘇格拉底如何運用人類天生認識規律的能力,使得人類思想的世界跟現實的世界不一樣。現實的所有事件都是一個一個的,在思想的世界裡,可以把他們弄成一捆一捆的(通俗的話來講)。在思想的世界所有的事情都能用「純粹」兩個字包含一切的東西,可以用人的概念包含所有張三、李四、王五、趙六,沒有一個被漏掉的。可以用動物這個詞來包含人和其它所有天上的飛鳥,水裡面游泳的魚以及陸地的走獸。人有這樣能力,是人知識的起點,有了知識的起點,蘇格拉底不論是用諷刺的方法,還是用其它的方法,都能把人的認知能力先固定好。只要固定好人的認知能力,也就是說把詭辯學派在哲學上的疏離填補好,讓人對自己的知識重新有了信心。人不單會知,他知道的東西還會行,他知道的東西要去講。人類在社會上相互之間要有誠,要有信,誠信是思言行為上的,思言行為可以包含整個人類的歷史,也可以包含每個人的歷史。
知的問題是人的思想如何能認識外在的世界,認識之後如何用嘴講出來,這是從思想到言語。用行為表現出來,從語言到行為還是從思想到行為,就使得知和行是合一的。講到蘇格拉底的行的時候特別要注意柏拉圖對話錄最前面的兩篇《辯護》(Apology)和《克里托》(Crito),這兩篇講蘇格拉底在法院的辯護,講在監獄裡的遺囑,以及他的臨終之言和對學生們諄諄善誘。他告訴弟子們他為什麼要死,他死不足惜,法律不公平。他會到另外一個世界,會到彼岸,他的靈魂不死不滅,他在這個世界上做的好事會留下來,他勸告弟子們要留下來,要做知識的工作。雖然這個世界不好,還是應該把它好好的弄好,真正去實踐蘇格拉底理想的是柏拉圖。
柏拉圖雖然明明知道這個世界不是完美的,彼岸才是完美的。現實也不是好的,來生來世才是好的,柏拉圖還是遵守蘇格拉底的遺囑,還是努力把這個世界變好。把不義、不公道的東西變成公道的變成正義的。蘇格拉底關於行的哲學在學理上是認為正義跟不正義是對立的,很多事情是不公道的。最清楚的是蘇格拉底被誣告,法院竟然判他死罪,這方面就使得蘇格拉底好好的去思考。一個人面臨死亡的時候一定會思考今生和來世的問題,此世和彼岸的問題。蘇格拉底臨死以前告訴弟子們:你們要想辦法彌補正義,把彼岸的正義運用到今生此世來。而人的靈魂不死,還有來生來世,雖然對今生今世一些不公義的事情會生氣會不滿意,不過這些不滿意可以壓低,你可以了解到這些正義在彼岸,在來世。
蘇格拉底哲學學理的部分很清楚,有所謂的兩個不同的世界:一個是屬於彼岸的來世,一個是屬於此世的世界。世界分成兩個:彼岸跟此世,人生也分成兩個:今生跟來世。今生跟來世是用人生的方式去講,此世跟彼岸是從宇宙問題,世界問題去講。哲學討論宇宙跟人生的問題,有今生跟來世的差別,有此世跟彼岸的分別。這兩個宇宙和人生問題貫穿了西洋兩千多年的哲學。到今天為止,西洋人不管他是宗教信徒也好,是宗教冷漠者也好,他也會相信這一點,就是有兩個不同的世界。我們具體的經驗也知道,我們的思想跟我們的身體不一樣。身體是由部分構成的,但是思想不是。
當然思想也由部分構成,你寫一篇文章,有前言,有後語,中間有幾段幾段,不過這個中間部分不分。它不像人的身體,人的身體會分,不小心出了車禍,腿鋸掉一條,他的身體就有了缺陷,少了一部分。可是說精神不會,作家準備寫一篇小說,分成十章,然後他不小心出了車禍,腿斷了一條,那他就剩九章了,不會!他還是十章。為什麼?因為精神是不可分,它是單一性的。肉體是複合的,由很多東西構成的。這個二元的宇宙跟二元的人生,二元的人生裡面特別看重的是靈魂不死。在這個世界上肉體死了,之後靈魂沒有死,剛好可以從此世到彼岸去,從今生渡到來世。因為他覺得死亡只是擺脫今生今世的束縛,他可以安穩的走上彼岸,來生和來世。
他不會用恨或者用報復的心態,或是說用完全絕望的感情。他覺得人生有希望,因為靈魂不死,他有來世,他還有彼岸。以這樣的方式去死,蘇格拉底很坦然接受了死亡。那時候的死刑分成兩種,一種是真的在監獄裡面死,一種是充軍,不可以回到雅典,先要到殖民地立功勞。用今天的話講,一個是死刑一個是無期徒刑,可以選擇。學生們一直希望蘇格拉底選擇逃亡,勸流浪到別的海島,然後學生們都答應他,一定會接濟他,使得他那面的生活不會太辛苦,可是蘇格拉底沒有接受學生們的勸解,而用比較具體的,比較深度的比方跟學生們說,你想我如何生,因為我有個身體,需要有個空間,空間很多,可以是殖民地,也可以回到監獄,回到斗室。為什麼選擇這裡,肉體需要一個空間,可是為什麼要這個空間,這不是因為肉體需要,而是因為精神。我選擇這麼一個斗室。選擇我的生命在這裡結束,在這裡喝毒藥,因為有自由,我了解到生是很短暫的,死後才是永恆的。
既然我要離開此生,有限制的,有條件的今生今世到來生來世去,那是無限的,那面完全是正義的,所以蘇格拉底的二元論含有價值等級的分別。今生是不完美的,來世是完美的,此世是諸多缺陷的,彼世是完美的沒有缺陷的,所以他很甘心的離開今生到來世,離開此世到彼岸去,因為他要選擇正義,彼岸有正義,來世有正義今生沒有,這是相當重要的學理。在這樣的學理里蘇格拉底要去彼岸,有時候在西洋很諷刺的漫畫、笑話里可以看到出類似的比方。
比方說西班牙的傳教士到非洲去傳教,在西班牙的殖民地有一個黑人犯了殖民地的法律,他要受死,受死前傳教士都會去,說:「兄弟,你今天要到永恆去了,看到上帝,你要洗禮,洗禮可以升天堂」,快接受死神的這個黑人沒有很高興的思想。不過他思想很具體,他說天堂上有沒有西班牙人?傳教士開始不了解他有什麼用意,很坦白的告訴他當然有很多很多西班牙人在天堂上,這個黑人他想想說,我不要領洗,我不要升天堂。因為在他的想法裡面,西班牙人到他們這個地方來主導他們,給他們定法律,他們還要被判死刑,如果到了天堂,還有那麼多西班牙人,對他不公平當然他不要,因為傳教士沒有把天堂完完全全表現出來,可是西班牙人在殖民地里所表現的對於殖民地人民來講不是天堂,所以這個黑人說我不要升天堂。因為天堂上有那麼多西班牙人,怕升到天堂還要被判死罪。
這雖然是笑話,可是表明人選擇死亡時候,他一定是了解到死亡以後有個生命,有來世,有彼岸。蘇格拉底完全以這個方式,我們很欽佩他,因為他沒有什麼經典可參考,也沒有什麼宗教教師可以教他,這些都是他自己想出來的,透過自己哲學的研究了解到這個宇宙的二元:此世跟彼岸,人生的二元,今生跟來世。從這方面看,蘇格拉底不是一個哲學家,應該是一個宗教家,因為他在宣揚來世跟彼岸,他在宣揚正義,他在宣揚人生以後的幸福,不是宣揚人在今生今世怎樣追求名利權力,而是教人注意來生跟彼岸的問題,基本上蘇格拉底的哲學從知識開放到倫理道德,再從倫理道德開放到宗教層次。這個宗教層次也就是世界分成此世跟彼岸,人生分成今生跟來世,而且人生的部分是靈魂跟肉體兩個不相同的部分,肉體有死有壞,靈魂不死不滅,因為靈魂不死不滅,所以人生所有的功行苦勞都擺不脫。意思就是說你做了好事,好事跟隨著靈魂,你做了壞事,壞事跟隨著靈魂,從此世過渡到彼岸去。
後面柏拉圖就把這種思想一直深化,一直推廣,然後把人靈魂不死的學說放在他學說里,把這種學說推廣到含有輪迴里。人死了以後,靈魂如果不是很乾凈,還要再回到世界上來受苦受難,還是再回到世界上來得到磨練,得到考驗,以及要等到靈魂非常的乾淨,非常的純凈,不再受物體束縛的時候,他才再一次走上死亡,死亡之後才走上了極樂世界。柏拉圖要以完成他的老師的心愿的方式,將蘇格拉底知行合一的哲學推向一個高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