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實用禮儀——談衣食住行與禮議

現代實用禮儀

——談衣食住行與禮議

禮儀的基礎是尊重,尊重他人的人必然受到他人的尊重!任何一位受歡迎受尊敬有地位的人都是學禮儀懂禮儀用禮儀有學識的人!

我們一起先看幾個案例:

[案例1]在中世紀的時候,人們講究宮廷禮節,見面時,男性要紳士,女性要淑女,要行曲膝禮,此外中國古代也還有拱手,作揖,打千,請安,甚至行三拜九叩之禮的。

[案例2]一位歐美的先生,讚美一位中國的小姐說:「這位小姐你很漂亮」。小姐說:「哪裡哪裡」。這個外國人就理解錯誤了,理解為是要誇具體部位,於是說:「身材很好!」小姐說:「哪裡哪裡!?」先生說:「你這個鼻子很好!」小姐說:「哪裡哪裡」……沒了,不能再說了。

[案例3] 我們中國人見了面很喜歡問的一些話是:「忙什麼呢?」「去哪個地方了?」這個問題對於我們中國人無所謂,去哪兒我可以問,其實我們中國人這些問題有的時候所答非所問也是可以的。忙什麼呢?瞎忙。去哪兒了?剛出去。這個也對付過去了。但在國際交往中不可以。在國際交往中,我忙什麼,我去哪裡,我吃什麼,我有多少錢,我多大歲數,都是我個人隱私。你要真尊重我的話,就不能亂問。

[案例4]如果你和歐美人去握手,特別是當你和印度人、阿拉伯人去握手的時候,一般不能夠用左手。因為在印度教中,在伊斯蘭教中,有些特殊的講法。比如說,印度人認為左手是不幹凈的,左右兩隻手有不同的用處。但是我們中國人有時候就比較隨意了,有時候右手,有時候左手,哪個手方便握哪個手,甚至有時候給你上個雙手。

[案例5]在我們國家,我們喜歡一個小朋友,往往會有一些特殊的形體動作,擰擰小臉蛋,拽拽小胳膊,摸摸小鼻子,摸摸腦袋。但是我們知道有些國家,尤其是東南亞一些信仰佛教的國家,因為宗教和民俗的問題,人的頭頂是不能摸的。比如在泰國人看來,如果你摸一個未成年的孩子的頭,被視為非常的晦氣。

[ 案例6]我們國家領導人到俄羅斯訪問,俄羅斯作為主人,經常會採用它的傳統禮節,獻上麵包和鹽,向遠道而來的客人表示尊重。再比如到蒙古國去訪問,蒙古國按照他們的傳統禮俗會向客人獻哈達。如果到東南亞一些國家去訪問,他們會獻上用蘭花編織成的花環。但是這樣一些習俗,如果離開了特定的地理背景,可能就會比較麻煩。

[案例7]西亞大多數是伊斯蘭教國家,忌食豬肉,不吃狗肉和驢肉,不吃自死之物,這是宗教主導的習俗。而在東亞地區,大多數國家則是吃豬肉的。

[案例8]中國人在人際交往中,經常喜歡送一些禮物,有的時候喜歡送厚禮,嘴上可能會講「禮輕情意重」,實際上覺得禮物太薄的話有對不起或者怠慢客人之嫌。而在一些講究法治的、講究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國家中,禮品則是一種交際表達的形式,那是真正講禮輕的,不得不送又不能大送,所以喜歡送一個小本或一支小筆或者送個小刀,諸如此類。所以,在西方國家跟人們打交道時想要收取得他的厚禮,是沒戲的。要真有人給你送大禮,那反而就麻煩了。我們有時候送東西喜歡送手帕,尤其像江浙地區那種手繪、真絲的或者絹料的手帕很不錯。在日本的話,過年時也有送毛巾的習慣,這是日本的一個傳統年俗。但是在一些國家,在拉丁語系的一些國家,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國家,不能送手帕。送手帕就是訣別,表示這輩子不能再見了,供對方哭泣的時候擦眼淚用的。所以,地方習俗是非常重要的。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習慣,這一點必須要注意。

[案例9]我們中國人走親訪友去串門,首選的一個時間就是節假日,喜歡三五好友聚一聚,喜歡登門拜訪。但是在很多國家,包括日本和歐美,不大喜歡節假日接待來訪的客人。為什麼?在他們眼裡,節假日是自己和家人團聚的日子,是自我休息、自我放鬆、自我陶醉的私人時間。如果節假日到別人家裡去拜訪的話,有干擾個人休息、侵害別人私生活的嫌疑,是不尊重別人。

[案例10]我要請你吃飯,我是老師,我請你到我家去,我還特彆強調我是請你吃飯,或者有時候我會說得具體一點,比如請你和你男朋友吃飯,要麼你來,要麼你跟你男朋友來。而有的地方不一樣,有些國家有些地區,你請張三一個人吃飯他會帶一群人來。他認為帶一群人來是對你夠朋友,有那麼多人來吃你的飯,你多有面子呀。他認為他為你牽針引線,修路搭橋,他替你介紹朋友。所以,跟他打交道,你準備了五個人的位置,卻來了五十人,你侍侯不起。所以,如果你不了解國際交往中的一些地方習俗,可能就會遇上麻煩。

由此可見,禮儀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的影響!

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於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諧關係為目的的各種符合交往要求的行為準則和規範的總和。總而言之,禮儀就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應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和準則。

中國古代的「禮」和「儀」,實際是兩上不同的概念。荀子:「禮者,養也,儀者,規也。」 「禮」是制度、規則和一種社會意識觀念;「儀」是「禮」的具體表現形式,它是依據「禮」的規定和內容,形成的一套系統而完整的程序。

禮儀的主要功能,從個人的角度來看,一是有助於提高人們的自身修養;二是有助於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於促進人們的社會交往,改善人們的人際關係;還有助於凈化社會風氣。如果分類,可以大致分為政務禮儀、商務禮儀、服務禮儀、社交禮儀、涉外禮儀等五大分支,這裡我從衣食住行角度談禮議!

現在世界上有近200個國家和地區,有數不勝數的民族,有幾十億人口。禮儀和習俗因人因地而異。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更何況那些居住在不同國家、分屬不同民族、持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們了,禮儀和習俗都是不同的。比如我們中國人喜歡灌酒,說什麼「感情深一口悶,感情鐵喝吐血」。一些地方,有同志明講不把客人喝倒了,覺得對不起客人。這在很多外國朋友看來,在很多國家很多民族看來,這是有強迫的意思,而且給人不務正業之感;又如你是個女孩子,我要是跟你說話,沒有外人在場無所謂。假如有外人在場,我要是壓低聲音跟女孩子說行嗎?不行啊,要高聲去講。「我跟你說件事」(大聲)。否則,人家認為是有貓膩的,見不得陽光。再如國際交往贈送禮品一般是帶有包裝的。如果帶有包裝的話,這個禮品在國際交流場合,不管是他送給我的,還是我送給他的,都是要當著外國友人的面當場打開來看的。

鑒於此,我們今天講的是現行的通用的禮儀。

一,衣與禮儀

(一)非正式場合

《弟子規》要求:「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二)正式場合

1,喜慶歡樂的場合

比如慶祝會、聯歡會、生日、婚禮、聚會等。這時的穿著要跟人們高興、快樂、興奮的情緒協調,女士可以穿得色彩鮮艷、豐富一些,款式也可以新穎一些,以烘托活躍歡快氣氛。太深沉的色彩或太古板的款式都不太適合。男士可以穿著像白色或其它淺色西裝、花色漂亮醒目的領帶,以表現出輕鬆愉快的心情。

2,隆重莊嚴的場合

比如開幕閉幕式、簽字儀式、剪綵儀式、出席重要的或高層次會議、重要的會見活動、新聞發布會等,這些場合,要特別注意個人的公眾形象和媒介形象,注意儀錶,襯托隆重莊嚴的氣氛,所以不能穿得太隨便。女士不要花里胡哨、隨隨便便,可以穿上套裝或較為端莊的連衣裙,體現職業女士的正規場合的風範。男士要西裝革履,正規、配套、整齊、潔凈、一絲不苟。甚至有人提出了穿西裝時要遵守「三一定律」,什麼是「三一定律」呢?它是指穿西裝時,身上有些要害的部分要同一顏色,鞋子、腰帶、公文包應該是一個顏色。正裝西裝應該是深色的,襯衫應該是白色的。打領帶也有講究,圖案不能太花。穿鞋子也有講究,要穿深色皮鞋,最好是黑色的系帶的皮鞋。還有,男士穿雙排扣西裝,要隨時扣上扣子。穿單排扣西裝與人見面握手或起身講話時,要扣上第一個扣子以示禮貌。穿三個扣子的西裝,第三個扣子可以不扣。

3,華麗高雅的場合

這類場合多半是晚上舉辦的正式社交活動,如正式宴會、酒會、招待會、舞會、音樂會等。這時,女士要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點,顯示出女士獨有的美好氣質和修養。可以穿連衣長裙、套裙,面料要華麗、質地要好,色彩應單純。可以有花邊裝飾,或用胸針、項鏈、耳環加以點綴。式樣簡潔的裙裝,更能體現一種超俗的美。但要記住,你不是參加私人的社交聚會,而是以工作身份參加的與工作有關聯的活動,所以,太艷麗、閃爍不定、過於袒胸露背的衣裙都不適合這時候穿,它會完全淹沒你的職業身份。男士穿著深色西裝,就可以了。

4,悲傷肅穆的場合

比如弔唁活動、葬禮。到這種場合來的人,應該抱著沉痛的心情、肅穆的情緒。所以,在著裝上應該避免突出個性,而是將自我的個性揉進這種特殊場合的氛圍中。可以穿黑色或深色套服(西裝或中山西裝),西裝配白襯衣、黑領帶;女士不抹口紅、不戴裝飾品、不用鮮艷的花手絹,全身衣裝是深色或素色,讓外表的肅穆和內心的沉痛協調一致起來。

著裝有時候影響工作,下面的案例就是證明:

[案例11]一位時裝大師發現一位財稅專家在著裝方面有明顯的缺憾:她26歲,身高147厘米、體重43公斤,看起來機敏可愛,喜愛著童裝,象個16歲的小女孩,其外表與她所從事的工作相距甚遠,所以客戶對於她所提出的建議缺少安全感、依賴感,所以她難以實現她的創意。時裝大師建議她用服裝來強調出學者專家的氣勢,用深色的套裝,對比色的上衣、絲巾、鑲邊帽子來搭配,甚至戴上帶黑邊的眼鏡。女財稅專家照辦了,結果,客戶的態度有了較大的轉變。很快,她成為公司的董事之一。

[案例12]一位女推銷員在美國北部工作,一直都穿著深色套裝,提著一個男性化的公文包。後來她調到陽光普照的南加州,她仍然以同樣的裝束去推銷商品,結果成績不夠理想。後來她改穿色彩淡的套裝和洋裝,換一個女性化一點的皮包,使自己有親切感,著裝的這一變化,使她的業績提高了25%。

二,食與禮儀

吃飯同樣是個要講究的問題,先看下下面的案例吧:

[ 案例13]中國人吃飯,尤其是北方地區的人吃飯的習慣是先吃飯,後喝湯;西餐則不同,西餐是要先喝湯後吃飯。你說誰對?其實是無所謂對與錯。再比如,餐桌上放筷子,這是東方國家的習慣,中國人用筷子,韓國人、朝鮮人用筷子,日本人用筷子,但西方人用刀叉。

[案例14]如果我們國際交往經驗豐富的話,就會發現,「外外」也是有別的,即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習慣,有不同的做法。阿拉伯國家喜食羊肉,歐美國家喜食牛肉,中國人相對而言吃豬肉的人比較多一些。而在印度,信印度教的人不吃牛肉,甚至不吃任何肉,吃食素。

[案例15]在希特勒舉行的一次宴會上,一位中國使節按照在國內進西餐的習慣,用餐巾去揩拭刀叉,殊不知這種做法極不禮貌,彷彿是責備刀叉不幹凈。希特勒一見之下,立即命令侍者將全體客人的餐具一律重新換過,使那位中國使節窘迫難堪。

[案例16]李鴻章出使德國時出的洋相。李鴻章應俾斯麥之邀前往赴宴,由於不懂西餐禮儀,他把一碗吃水果後洗手用的水端起來喝了。當時俾斯麥不了解中國虛實,為不使李鴻章丟醜,他也將洗手水一飲而盡,見此情形,其他文武百官只得忍笑奉陪。

[案例17]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中有一個講究,筷子在餐桌上是要豎放的。餐桌的筷子都是豎放的,豎放是吃飯之前的做法和進食中間的做法,不能橫放,把筷子橫放就有吃完送客的意味。比如,如果我請你吃飯,我有點煩了或者我吃飽了或者我有事,想請你走了,我把筷子這樣一橫就行了。但在日本,筷子是橫放的。再比如我們有個傳統做法,這個筷子是不能在碗上隨便插的,不吉利。

(一)中餐

1,家宴

家庭聚會一般是要按照輩份高低、年齡大小來排序的。也就是說,不論誰請客,輩份最高或年齡最長者要坐在最裡面面向門口的顯要位置;接下來可按輩份或年齡依次左右地排列。如果是長輩請客,可能要指派一人坐在靠近門口的位置,負責做好各項招待;如果是晚輩請客,請客者會自然坐在靠近門口的位置。

2,便宴

朋友、同學、戰友等聚會一般來講是誰請客誰坐在面向門口的位置,也叫「坐東」或「莊主」,有時莊主也可能把此位置讓給職位較高或德高望重者,其餘的要可以按年齡大小依次一左一右列,因為都是朋友,所以有時也不計較這些,誰坐哪兒都無關緊要,但莊主的位置別人是不會去坐的。

3,宴請

我們中國以古代哲學思想陰陽觀為基礎,從光的明暗出發,認識到左方為東,屬陽,右方為西,屬陰,形成了方位體系里以「左為上」的特有文化現象。從古到今,因為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 敬上崇中, 面朝大門為尊」。老子說過:「吉事尚左。」「君子居則貴左。」清代著名學者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說:「古人之坐,以東向為尊。」有關這一點,可以從《史記。項羽本紀》的鴻門宴的描寫中找到佐證。若是圓桌,則面南正中為首席,左手邊依次為2 、4 、6 ……右手邊依次為3 、5 、7 ……直至匯合。如果不是坐南朝北, 則以面朝大門為尊。

一般而言, 要遵循如下的原則: 左高右低:當兩人一同並排就座時,通常以左為上座,以右為下座。中座為尊:三人一同就餐時,居中坐者在位次上要高於在其兩側就座之人。 面門為上:倘若用餐時,有人面對正門而坐,有人背對正門而坐,依照禮儀慣例則應以面對正門者為上坐,以背對正門者為下座。

西方以右為尊!

為什麼東方以左為尊而西方以右為尊呢?其實都是以日出方為尊,日出東方和西方正好相反,東方是左邊西方是右邊。

現行通用排座次原則:A,面門為上;B,居中為上;C,以右為上;D,以遠為上。

一般座次安排的方法:

(1)方桌用中式。一般適用於用方桌的傳統地區,特別是農村地區用。

(2)圓桌分情形

A,主席式。一般適用於來賓是主人的上級領導或長輩以及一個單位,一個團體和一家人在一起時用。

B,主陪式。一般適用於來賓不是主客的領導或長輩時用。

C,並列式。一般適用於來賓和主人地位平等,不是主人的領導和長輩時用。

D,相對式。一般適用於來賓和主人及陪客人地位平等時用。

E,交叉式。一般適用於來賓和主人地位平等,不是主人的領導或長輩時用。

席上敬酒同樣有講究:

[ 案例18]在多數西方國家裡,與人「乾杯」時,將酒杯舉得高於對方的杯子方為得體。此種做法,與我們國人的普遍做法正好相反。

下面是有人總結的酒場上的18種規矩:

1,酒桌上雖然「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但是喝酒的時候決不能把這句話掛在嘴上。

2,韜光養晦,切不可一上酒桌就猛喝。

3,領導相互喝完才輪到自己敬。

4,可以多人敬一人,決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領導。

5,自己敬別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視情況而定,比如對方酒量,對方喝酒態度,切不可比對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6,自己敬別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隨意」方顯大度。

7,自己職位卑微,記得多給領導添酒,不要瞎給領導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領導確實想找人代,還要裝作自己是因為想喝酒而不是為了給領導代酒而喝酒。比如領導不勝酒力,可以通過旁敲側擊把準備敬領導的人攔下。

8,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墊杯底,記著自己的杯子永遠低於別人。自己如果是領導,知趣點,不要放太低,不然怎麼叫下面的做人?

9,如果沒有特殊人物在場,敬酒最好按時針順序,不要厚此薄彼。

10,碰杯,敬酒,要有說詞,不然,人家幹嘛要喝你的酒?

11,桌面上不談工作,喝好了,事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裏面都有數,不然人家也不會敞開了跟你喝酒。

12,說錯話,辦錯事,不要申辯,自覺罰酒才是硬道理。

13,假如遇到酒不夠的情況,酒瓶放在桌子中間,讓人自己添,不要去一個一個倒酒,不然後面的人沒酒怎麼辦?

14,最後一定還有一個圓杯酒,所以,不要讓自己的酒杯空著。

15,注意酒後不要失言,不要說大話,不要失態,不要吐沫橫飛,筷子亂甩,不要指手劃腳,喝湯噗噗響,不要放屁打嗝,憋不住上廁所去,沒人攔你。

16,不要把「我不會喝酒」掛在嘴上(如果你喝的話),免得別人罵你虛偽。

17,領導跟你喝酒,是給你面子,不管領導怎麼喝,不管領導要你喝多少,自己先干,記著啊,雙手,杯子要低。

18,花生米對喝酒人來說,是個好東西。保持清醒的頭腦,酒後噓寒問暖是少不了的,一杯酸奶,一杯熱水,一條熱毛巾都顯得關懷備至。

(二)西餐

在應酬時吃西餐要懂吃西餐的方法,在掌握以下常識:

l.應等全體客人面前都上了菜,女主人示意後才開始用餐。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勺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

2.餐巾應鋪在膝上。如果餐巾較大,應雙疊放在腿上;如果較小,可以全部打開。餐巾雖然也可以圍在頸上或系在胸前,但顯得不大方,所以最好不這樣做。可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漬,但絕不可用餐巾揩拭餐具。

3.進餐時身體要坐正,不可過於向前傾斜,也不要把兩臂橫放在桌上,以免碰撞旁邊的客人。

4.使用刀叉時,應右手用刀,左手用叉。只用叉時,可用右手拿。使用刀時,不要將刀刃向外。更不要用刀送食物入口。切肉應避免刀切在瓷盤上發出響聲。吃麵條時,可以用叉捲起來吃,不要挑。中途放下刀叉,應將刀叉呈「八」字形放在盤子上。如果把刀叉放在一起,表示用餐完畢。

5.取麵包應該用手去拿,然後放在旁邊的小碟中或大盤的邊沿上,絕不要用叉子去叉麵包。取黃油應用黃油刀,而不要用刀子。黃油取出要放在旁邊的小碟里,不要直接往麵包上抹。不要用刀切麵包,也不要把整片麵包塗上黃油,而應該一次扯下一小塊,吃一塊塗一塊。

6.吃色拉時只能用叉子。應用右手拿叉,叉尖朝上。如果上色拉的同時也上了麵包、餅乾的話,可以用左手拿一小塊麵包或餅乾,幫著把色拉推上叉子。

7.吃魚時可以用左手拿著麵包,右手拿著刀子,把刺撥開。已經人口的肉骨或魚刺,不要直接吐入盤中,而要用叉接住後輕輕放人盤中,或者儘可能不引入注意地用手取出,放在盤子的邊沿上,不能扔在桌上或地下。水果核也應先吐在手心裡,再放入盤中。

8.要喝水時,應把口中的食物先咽下去。不要用水沖嘴裡的食物。用玻璃杯喝水時,要注意先擦去嘴上的油漬,以免弄髒杯子。

9.進餐時不要將碗碟揣起來。喝湯可以將盤子傾斜,然後用湯匙取食。喝茶或喝咖啡不要把湯匙放在杯子里。

10.吃飯,特別是喝湯,不要發出響聲。咀嚼時應該閉嘴。

11.不要在餐桌前擤鼻涕或打嗝。如果打噴嚏或咳嗽,應向周圍的人道對不起。

12.在飯桌上不要剔牙。如果有東西塞了牙非取出不可,應用餐巾將嘴遮住,最好等沒有別人在場時再取出。

13.進餐時,始終保持沉默是不禮貌的,應該同身旁的人有所交談。但是在咀嚼食物時不要講話。即使有人同你講話,也應咽下口中食物後再回答。談話時可以不放下刀叉,但不可拿著刀叉在空中搖晃。

14.在餐桌上,一般食物都應用刀叉去取。只有芹菜、小蘿蔔、青果、水果、干點心、乾果、糖果、炸土豆片、玉米、田雞腿和麵包等可以用手拿。

15.當侍者依次為客人上菜時,走到你的左邊,才輪到你取菜。如果侍者站在你右邊,就不要取,那是輪到你右邊的客人取菜。取菜時,最好每樣都取一點,這樣會令女主人愉快。如果實在不喜歡吃某種菜,也可以說:「謝謝你,不要了。」

16.當女主人要為你添菜時。你可以將盤子連同放在上面的刀叉一起傳遞給她或者交給服務員。如果她不問你,你就不能主動要求添菜,那樣做很不禮貌。

17.餐桌上有些食品,如麵包、黃油、果醬、泡菜、乾果、糖果等,應待女主人提議方可取食。大家輪流取食品時,男客人應請他身旁的女客人先取,或者問她是否願意讓你代取一些。進餐時,不能越過他人面前取食物。如需要某種東西時,應在別人背後傳遞。

18.用餐畢,客人應等女主人從座位上站起後,再一起隨著離席。在進餐中或宴會結束前離席都不禮貌。起立後,男賓應幫助婦女把椅子歸回原處。餐巾放在桌上,不要照原來的樣子折好,除非主人請你留下吃下頓飯。

三,住與禮儀

(一)登記入住的禮儀

外出旅行要提前預訂飯店,這是禮儀,既方便自己,又利於飯店的管理,到達了目的地之後,有備而來的你就可以直奔預約好的飯店,進入大堂後,首先應該到前台登記,如果你帶了大量的行李,門童會幫助你搬運行李,你可以禮貌地謝過之後就去登記入住。如果前面有正在登記的顧客,那你應該靜靜地按順序等候.與其他客人保持一定的距離等待,不要貼得太近,雖然不必排成一隊,也不能亂站亂擠或採取任性無理的態度。 入住飯店要出示身份證或其他證件,例如結婚證或護照等。在登完記並拿到鑰匙之後,你就可以乘電梯去房間了,乘電梯時;能夠主動為後來的客人扶住門,中途下電梯前,自己按下關門的按鈕。盡量減少給別人帶來麻煩。

(二)投宿民宅的禮儀

俗語說,客隨主便,雖說你們之間是一種商業化,服務化的關係,但是,對主人的尊重會為你贏來他們對你的尊重和更好的服務。注意公共衛生,不要違反正常的作息時間,這會給主人帶來很大的方便和感激,如果有時間和主人聊聊天,或者參與到他們的勞動中,相信你可以體會到人與人交往的樂趣,更能增加對當地民風民俗地了解,還會成為你旅遊生活中一筆不小的收穫!

(三)客房的禮儀

雖然打掃客房是服務員的工作,但是也不能因為有人代勞就不注重保持清潔衛生,廢棄物要扔到垃圾筐里.東西盡量擺放得整齊有序。在洗手間,不要把水弄得整個洗台到處都是。 如果你要連續住上幾天,你可以留一張紙條給客房服務員,告訴他們,床單和牙刷不必每天都換,牙膏和洗髮水也可以等用完了再換新的,這樣的客人一定會受到飯店的尊重和歡迎。千萬不要把現金或貴重的物品放在房間里,要把它放在前台的保險箱里。房間里的保險箱要設定密碼,否則是不保險的。 有人敲門時,除非這人說明身份,否則不要開門。 電視的音量要適中,更不可太早或太晚開電視,注意不要影響別人的休息。在房間用餐完畢,要用餐巾紙將碗,碟擦乾淨,放在客房外的過道上,方便服務人員收拾。

(四)離店的禮儀

結帳離店是你和飯店的最後一次接觸了,怎麼樣才能給人留下一個完美的最後的印象呢?在準備走之前,可以先給前台打個電話通告一聲,如果行李很多,就可以請他們安排一個人來幫你提行李。別想當然地認為可以從飯店拿走毛巾、睡衣或其他物品,飯店對物品的管理非常嚴格,這會導致令你尷尬的局面,而且到最後要為此付款。如果你想要些紀念品的話,可以到飯店的商店裡看看。如果不小心弄壞了飯店的物品,不要隱瞞抵賴,要勇於承擔責任,加以賠付。 結完帳,禮貌地致謝,道別。

四,行與禮儀

行進來往,應注意禮儀,如此才能維護社會秩序。

(一)行進徒步

來往行進,看似輕鬆,卻有其社會倫常與基本儀態,人與人之間彼此尊重,長幼有序,才能造就祥和社會,讓生活充滿溫馨安定。

1,行之尊卑:

(1)靠近馬路人行道行走,一男一女共行,男士應走在靠近馬路邊。

(2)二男一女同行,女士居中被保護。二女一男則男士走在外側靠馬路邊。

(3)如在廊道行進,男女二人同行,以男左女右為基本。

(4)男士三人同行,以中間為尊,右為次,左邊為輔。

(5)以前位為尊,後位為輔,右邊為大,左邊為輔。

2,行進禮儀:

(1)行經黑暗或危險地帶,男士要幫助老弱婦孺。

(2)行進中男士應幫女士及長者提重物。但不用幫忙提皮包。

(3)上下樓梯,把靠近扶手內側,讓給長者及足穿高跟鞋之婦女行走。

(4)在公共場合,男士應幫女士推開大門,讓女士先行入內。

(5)進入電影院,或欣賞表演場合,男士持票先行,方便驗票及引導女士尋覓座位。

(6)男士引導女士同行,在轉彎處應伸出手掌示意方向。

(7)男士與女士或長輩,迎面擦身而過,即將接觸時,應往右側退讓一步,讓對方先行通過。

( 8)走路時勿搖頭晃腦,或抖動肩膀。

(9)邊走邊吃非但不雅觀,而且會讓食物掉滿地,所以應避免。

(10)不要隨地吐痰或亂丟紙屑垃圾。

(11)不可呼朋引伴,一字排開在馬路上行走,會影響別人行進空間。

(12)如趕時間,需超越前行的人,應說聲「對不起!請借過」,然後由側邊繞行,不可用手肘頂人硬闖。

(13)馬路如虎口,不可在斑馬線上慢條斯理散步,或邊走邊打手機。

(14)紅綠燈是維持交通秩序的工具,不是僅供參考用,行經人車稀少地段,也應遵守,否則出了狀況,可會遺憾終生。

(15)遇見迷路之老弱幼童,應予協助護送回家,或送給警察。

(二) 搭乘交通工具禮節:

交通工具種類繁多,隨著科技的發達,讓許多社會人士可以縮短辦公時間,並且帶動社會的繁榮,但無論這些代步的工具多麼先進,其搭乘禮節,依舊不可廢,不同的車種,就有不一樣的坐次安排,身處社會,不可不知。

2,搭乘禮節:

( 1)遵守交通規則,勿亂鳴喇叭製造噪音。紅綠燈是為了維護行車秩序與安全而設,應遵守。

( 2)男士應禮讓女士,幫女士拉開車門,讓女士先上車,下車時則男士先下車,幫女士拉開車門,協助女士下車。對長輩也應如此禮讓,並且用手掌頂在車頂處,防備長輩撐起身體時,不小心撞到頭頂。

( 3)車子行進中,勿與駕駛談話,妨礙行車安全。

(4)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不可把行李放在座位上,佔用別人位置。

(5)在公共汽車上不可斜躺或橫卧在位子上,妨礙他人入座。

(6)人數眾多,應排隊上車,不可爭先恐後。

(7)在冷氣車上,勿打開車窗,影響車內溫度。

(8)在車上勿吸煙,造成空氣不順暢。

(9)在車上勿高聲喧嘩,或尖聲吶喊,影響駕駛人員情緒。

(10)頭、手勿伸出車外,以免發生危險。

(11)煙蒂、紙屑、空罐子,勿由車窗丟出,造成後面來車的視線受阻或受驚嚇而產生危險,更會污染環境整齊。

2,座次安排:

(1)小轎車:

A,司機開車,則以右後方為首位,左側次之,中間為第3,駕駛座前座右側為末,在駕駛座旁邊的人需先下車幫主賓開車門。

B,主人開車,駕駛座旁為首位,右後方為次位,左後方為第3,中間為末位。

C,主人夫婦及客人夫婦共乘,則女主人坐在男主人的駕駛座旁邊,男主賓坐在右後方,女主賓則坐在左後方。注意后座的男主賓,要為自己的太太服務,幫忙拉開車門,方便自己的夫人上下車。

D,主人如駕車搭主賓夫婦,應邀請男主賓坐前座,主賓夫人則坐右后座位。

E,主人開車,搭載一位來賓,則來賓應坐在駕駛座旁邊,切勿不明主末,一頭鑽進后座,把主人當成司機。

F,與人同車,中途右前座之主賓下車,則坐在右后座之客人應下車改坐前座,才不會讓主人變成司機駕駛員。

三排座車同樣要看誰開車來定座位。

( 2)小型旅行車:

A,九人座小巴士,以靠近后座中段側門開啟處車門邊為首位,此座位上下起落最方便。

B,依序由右往左,再來後排座次為輔。

C,司機駕駛座前排右側為年齡、輩份最小的,需要先下車幫后座來賓拉開車門。

(3)中型及大型巴士:

中型十幾人座及大型遊覽巴士,都是以司機座位後第一右側為首位,依序由右往左,再到第二排、第三排,依序推算。

(4)吉普車:

吉普車以前座右方為尊位,后座右側次之,左後側為輔,因為后座上下起落須躬身鑽進去,相當不便,所以不可讓主賓坐后座。

上下樓梯和出入房門也有學問:1、上下樓梯。上下樓梯一般而言,宜單行行進,以前方為上(因為樓道通常比較窄,並排行會阻塞交通,是沒有教養的標誌,沒有特殊原因,應靠右側單行行進,讓客人或領導走在前面,把選擇前進方向的權利讓給客人或領導。特殊原因就是需要引路,這種情況下客人在後)。但男女同行時,上下樓宜令女士居後。2、出入房門。 沒有特殊原因,出入房門的標準做法是位高者先進或先出房門。但是如果情況特殊的話,比如需要引導,室內燈光昏暗,男士和女士兩個人單獨進入房間,那麼標準的做法是,陪同接待人員先進,為客人開燈,開門,出的時候,也是陪同接待人員先出,為客人拉門導引。

五,其它禮儀

(一)接待禮儀

1,迎接

[案例19]相傳東漢時期有一個「倒履相迎」的故事,說的是東漢時期的大學問家蔡邕,他是蔡文姬的父親,文史、辭賦、音樂、天文無不精通,官任皇室,右中郎將,人稱「人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座」。但他從不擺架子,從不傲慢,很善於和人交往,好朋友很多。有一次,他的好友王粲來拜訪,正逢蔡邕睡午覺。家人告訴他王粲來到門外,蔡邕聽到後,迅速起身跳下床,急急忙忙踏上鞋子就往門外跑,由於太慌忙,把右腳的鞋子踏到了左腳上,把左腳的鞋子踏到了右腳上,而且兩隻鞋都倒踏著。當王粲看到蔡先生是這麼個模樣,便抿著嘴笑起來。由此便有了「倒履相迎」之說,藉以比喻對朋友的熱情與誠意。

[案例20] 1953年1月,杜勒斯出任美國國務卿,一直推行反共政策。作為美國出席日內瓦會議代表團團長,他在制定與會方針時,特彆強調要孤立和打擊中國代表團,不許跟中國代表團人員接觸,包括不許跟中國代表團人員握手。在會議期間,雖然難免有尖銳的交鋒,但會裡會外的禮節還是講究的。杜勒斯會議開始剛一個星期便打道回府,由副國務卿史密斯留下應付門面。7月18日會議休息期間,大家來到休息廳閑談。這時,史密斯主動來到擔任周恩來翻譯的浦壽昌跟前交談。周恩來看到後,走過來跟他打招呼,並向他伸過手去。史密斯大概是礙於杜勒斯不許跟中國代表團人員握手的規矩,沒好作表示。這當然有失風度和外交禮儀。對此,史密斯感到非常難堪。於是在周恩來過去跟法國外長交談時,史密斯很不好意思地湊上來,插話道:「每次我走近周恩來先生,記者就會說我和周恩來先生握手了。」周恩來答道:「我已經伸出手來了。」史密斯趕緊辯解:「我剛才一手拿香煙,一手拿杯子,下回我會伸得比您快。」周恩來淡淡一笑,沒予理會。第二天,日內瓦會議結束。各國代表團來到休息室相互道別。史密斯也來了。當周恩來走進休息室的時候,史密斯趕緊上來搭話,並伸出右手握住周恩來的左臂。這樣,即沒有破了杜勒斯不準跟中國人握手的規矩,又彌補了昨天的失禮。

1,迎接

迎來送往,是社會交往接待活動中最基本的形式和重要環節,是表達主人情誼、體現禮貌素養的重要方面。尤其是迎接,是給客人良好第一印象的最重要工作。給對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就為下一步深入接觸打下了基礎。迎接客人要有周密的布署,應注意以下事項。

(一)對前來訪問、洽談業務、參加會議的外國、外地客人,應首先了解對方到達的車次、航班,安排與客人身份、職務相當的人員前去迎接。若因某種原因,相應身份的主人不能前往,前去迎接的主人應向客人作出禮貌的解釋。

(二)主人到車站、機場去迎接客人,應提前到達,恭候客人的到來,決不能遲到讓客人久等。客人看到有人來迎接,內心必定感到非常高興,若迎接來遲,必定會給客人心裡留下陰影,事後無論怎樣解釋,都無法消除這種失職和不守信譽的印象。

(三)接到客人後,應首先問候「一路辛苦了」、「歡迎您來到我們這個美麗的城市」、「歡迎您來到我們公司」等等。然後向對方作自我介紹,如果有名片,可送予對方。

2,請座。客人來訪要合理安排,禮貌請座。

3,介紹

介紹時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

(1)把男士介紹給女士,位低者介紹給位尊者,年輕的介紹給年長者,客人介紹給主人。

(2.)介紹時要等女士先伸手,男士才能與之握手;年長者先伸手,年輕者才能與之握手;位尊者先伸手,位低者才能與之握手。

(3.)握手時,兩眼正視對方面帶笑容。握手不可太用力也不可都不用力。

(4.)握手時,男士以脫去手套為原則。女士可帶手套與人握手,但與位尊者或年長者握手,然以脫去手套為宜。

(5).見面如需行擁抱親臉禮,則先親右臉頰再親左臉頰。

( 6)介紹時,如對方遞交名片,則要回送名片,如無名片可交換,宜當面致歉。交際場合中,最好備有名片交換,以便擴大人際關係。

4,沏茶

我國曆來就有「客來敬茶」的民俗。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為禮品與貢品。到兩晉、南北朝時,客來敬茶已經成為人際交往的社交禮儀。顏真卿《春夜啜茶聯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飲引清言」。唐代劉貞亮讚美「茶有十德」,認為飲茶除了可健身外,還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當今社會,客來敬茶更成為人們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來禮儀。俗話說:酒滿茶半。奉茶時應注意:茶不要太滿,以八分滿為宜。水溫不宜太燙,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燙傷。有兩位以上的訪客時,用茶盤端出的茶色要均勻,並要左手捧著茶盤底部,右手扶著茶盤的邊緣,如有茶點心,應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應擺在點心右邊。上茶時應以右手端茶,從客人的右方奉上,並面帶微笑,眼睛注視對方。以咖啡或紅茶待客時,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著客人的右邊,此外要替每位客人準備一包砂糖和奶精,將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環境應該靜謐、幽雅、潔凈、舒適,讓人有隨遇而安的感覺。選茶也要因人而異,如北方人喜歡飲香味茶,江浙人喜歡飲清芬的綠茶,閩粵人則喜歡釅郁的烏龍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美獨特的,也可以用簡單質樸當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禮還禮,雙手接過,點頭致謝。品茶時,講究小口品飲,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於意會而不可言傳。另外,可適當稱讚主人茶好。壺中茶葉可反覆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飲盡,主人可為其續茶,客人散去後,方可收茶。 沏茶是待客的一種日常禮節,也是社會交往的一項內容,不僅是對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體現自己的修養。

5,交談。

交談時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

A.要主動爭取與賓客交談,在與人交談時,宜先自我介紹。與多人交談時,勿任意插話。

B.與人交談,得知對方為校友,宜稱對方為學長學姐,勿因自己年長而叫對方為學弟。

C.與人交談,勿自吹自擂,滔滔不絕,你來我往要互動。多說對方優點,雙方交談才會順利進行。對人多說好話,總不吃虧。

D.與人交談,手不宜插入口袋,更不可以嚼口香糖或檳榔,也不可帶墨鏡與人談話。

E.與人交談,要面帶笑容,和顏悅色。

F.與人交談,不可貿然問年齡、薪資及婚姻等個人隱私問題。

(二)會務禮儀

1,單位會

單位會座位安排要講座次。

2,洽談會

[案例21]小劉的公司應邀參加一個研討會,該次研討會邀請了很多商界知名人士以及新聞界人士參加。老總特別安排小劉和他一道去參加,同時也讓小劉見識見識大場面。小劉早上睡過了頭,等他趕到,會議已經進行了二十分鐘。他急急忙忙推開了會議室的門,吱」的一聲脆響,他一下子成了會場上的焦點。剛坐下不到五分鐘,肅靜的會場上又響起了搖籃曲,是誰在播放音樂?原來是小劉的手機響了!這下子,小劉可成了全會場的名星……沒過多久,聽說小劉已經另謀高就了。

洽談會是重要的活動。一個成功的洽談會,是既要講謀略,更要講禮儀的。

1.洽談會的禮儀性準備。安排或準備洽談會時,應當注重自己的儀錶,預備好洽談的場所、布置好洽談的座次,並且以此來顯示對於洽談的鄭重其事和對於洽談對象的尊重。洽談會是單位和單位之間的交往,所以應該表現的是敬業、幹練、效率的形象。在儀錶上,要有嚴格的要求。如男士不準蓬頭垢面,不準留鬍子或留大鬢角。女士應選擇端莊、素雅的髮型,化淡妝。摩登或超前的髮型、染彩色頭髮、化艷妝或使用香氣濃烈的妝品,都不可以。

由於洽談會關係大局,所以在這種場合,應該穿著正統、簡約、高雅、規範的最正式的禮儀服裝。男士應穿深色三件套西裝和白襯衫、打素色或條紋式領帶、配深色襪子和黑色系帶皮鞋。女士要穿深色西裝套裙和白襯衫,配肉色長統或連褲式絲襪和黑色高跟、半高跟皮鞋。

2.洽談會的座次安排

如果擔任東道主安排洽談,一定要在各方面利用好禮儀這張「王牌」。在洽談會的台前幕後,恰如其分地運用禮儀,迎送、款待、照顧對手,都可以贏得信賴,獲得理解、尊重。

在洽談會上,不僅應當布置好洽談廳的環境,預備好相關的用品,而且應當特別重視禮儀性很強的座次問題。

座次問題在舉行正式洽談會時,必須予以重視。只有小規模洽談會或預備性洽談會,才可以不用講究。

舉行雙邊洽談時,應使用長桌或橢圓形桌子,賓主應分坐在桌子兩側。桌子橫放的話,應面對正門的一方為上,屬於客方。桌子豎放的話,以進門的方向為準,右側為上,屬於客方。

在進行洽談時,各方的主談人員在自己一方居中而坐。其餘人員則應遵循右高左低的原則,依照職位的高低自近而遠地分別在主談人員的兩側就坐。如果有翻譯,可以安排就坐在主談人員的右邊。

舉行多邊洽談時,為了避免失禮,按照國際慣例,一般要以圓桌為洽談桌來舉行「圓桌會議」。這樣一來,尊卑的界限就被淡化了。

即便如此,在具體就坐時,仍然講究各方的與會人員盡量同時入場,同時就坐。最起碼主方人員不要在客方人員之前就坐。

3,大型會禮儀

大型會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主席台必須排座次、放座次牌,以便領導同志對號入座,避免上台之後互相謙讓。

(2)主席台座次排列,領導為單數時,主要領導居中,2號領導在1號領導左手位置,3號領導在1號領導右手位置;領導為偶數時,1、2號領導同時居中,2號領導依然在1號領導左手位置,3號領導依然在1號領導右手位置。

(3) 幾個機關的領導人同時上主席台,通常按機關排列次序排列。可靈活掌握,不生搬硬套。如對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也可適當往前排,而對一些較年輕的領導同志,可適當往後排。另外,對邀請的上級單位或兄弟單位的來賓,也不一定非得按職務高低來排,通常掌握的原則是:上級單位或同級單位的來賓,其實際職務略低 於主人一方領導的,可安排在主席台適當位置就座。這樣,既體現出對客人的尊重,又使主客都感到較為得體。

(4)對上主席台的領導同志能否屆時出席會議,在開會前務必逐一落實。領導同志到會場後,要安排在休息室稍候,再逐一核實,並告之上台後所坐方位。如主席台人數很多,還應準備座點陣圖。如有臨時變化,應及時調整座次、座次牌,防止主席台上出現座次牌差錯或領導空缺。還要注意認真填寫座次牌,謹防錯別字出現。

大型會議:應考慮到主席台、主持人、發言人位次。

主席台排列原則:一是前排高於後排;二是中央高於兩側;三是左側高於右側(國際會議、商務活動會議是右側高於左側)。

主持人:可在前排正中,亦可居於前排最右側。

發言席:一般可設於主席台正前方,或者在右前方。

小型會議:與大型會議基本相同。要盡量兼顧中間為上,左為上和離門遠者為上三個原則。

禮 儀 常 識

1.搭飛機、參加演奏會、重要會議或演講會時要記得關掉手機。

2.球場觀看高爾夫時,當選手在擊球或是開球時,均要關掉手機,也不可高聲談話或喊叫。

3.拜訪朋友要先約定時間與地點,不宜隨便串門子。拜訪或赴宴不可遲到或早到太多。

4.晚輩要主動表示前往拜會長輩,不宜隨便叫長輩來玩。長輩表示來訪時,不宜拒絕。

5.應酬場合,不隨便找人拍照。

6.參加親友聚會,記得帶合適禮物相送。

7.打電話要先報自己姓名,長話短說。

8.參加正式舞會時,要主動邀請鄰近的女士共舞,惟須注意禮節。原則上是邀請朋友的女伴共舞,不認識者最好不要貿然邀請。

9.公共場合講手機,聲音放低,不干擾別人。

總之,禮儀是維繫人際關係的紐帶,學習禮儀具有廣泛的現實意義, 歸結起來大致表現為以下五個方面:首先,學習禮儀有助於人際間的交往,使人們和睦相處;其次,學習禮儀有助於人們增強自信心,自如地工作和生活;其三,學習禮儀有助於人們注重儀錶,受人歡迎和尊重;其四,學習禮儀有助於人們尊重各民族的宗教習俗,為事業贏得更多的利益;最後,學習禮儀還有助於人們重視禮賓工作,自覺遵守禮儀的基本原則,更好地維護集體和自身的尊嚴,增強集體和自身的魅力,增加集體和自身的機會!


推薦閱讀:

實用口語:「這鍋我不背「英文如何表達?
初秋7大流行穿法 實用搭配搶先學
實用風水日課運用5
人人都是面相專家 實用面相凶吉痣圖解
ps實用教程:血字的研究 製作恐怖血字特效

TAG:禮儀 | 現代 | 實用 | 衣食住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