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胡曉遠:粗菜細做之開水白菜
開水白菜原料雖粗,但其做法卻將中國飲食文化的內涵演繹得淋漓盡致。難怪書法大家謝無量把開水白菜、竹蓀肝膏湯、雞皮冬筍湯三款高級湯菜喻為《三希堂法帖》中的《伯遠帖》、《快雨時晴帖》和《中秋帖》。
粗菜細做之開水白菜
文/胡曉遠 插畫/鄭莉
大白菜,古稱菘,又名結球白菜、白菘、黃芽菜、包心白等。原產於我國,是我國華北地區及東北地區冬季儲藏蔬菜的主要品種,也是長江以南秋冬春三季的主要蔬菜。人們喜食白菜,一則是它身價平賤,屬常見蔬菜,家家戶戶都買得起;二是好吃,尤其是經過霜打之後,更是獨具美味。民間百姓誦傳著這樣一句諺語:百菜唯有白菜美,諸肉還是豬肉香。
早在南北朝時期,素食主義者周顒說過,晚秋時的白菜與初春韭菜一樣鮮美,可並列為蔬菜中滋味最佳者。史書《南齊書·周顒傳》記載,周顒清貧寡俗,獨居山舍,終年長期食用山蔬;有次文惠太子曾問他,菜蔬中何味最好?答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北宋的蘇東坡如此形容白菜:「白菘類羔豚,冒土出熊蹯。」他認為白菜的味道堪與羔羊肉和小豬肉相比,是從土壤里長出來的熊掌。宋朝另一詩人范成大在《田園雜興》里曾寫道:「撥雪挑來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濃。朱門肉食無風味,只作尋常菜把供。」
明代王世懋在《瓜蔬疏》里稱它為「菜中神品」;清代李漁也說:「菜類甚多,其傑出者則數黃芽……每株大者可數斤,食之可忘肉味。」清代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勝》文章里同樣極力盛讚:「有白菘菜者,名黃芽菜,乃都門之極品,鮮美不減富陽冬筍。」清代王士雄在《隨息居飲食譜》里更稱它為「葷素咸宜,蔬中美品,種類不一,冬末最佳」。由此可見,白菜的美味深入人心。
白菜製法多樣,搭配原料比比皆是,高可配魚翅熊掌,中可配河魚豬肉,低可配豆腐粉絲,隨心所欲,任意操作。東坡先生在《雜記·草木飲食·煮魚法》中曾這樣記載黃州時自己煮魚的法子,將新鮮鯽魚或鯉魚收拾利索,未開火,先下魚,放鹽,然後「以菘菜心芼之」。芼有用手指或指尖採摘之意,此處意為往魚湯里放入白菜心。據說北京全聚德的烤鴨席,餘下的鴨架若要求做湯,必是鴨架子燉白菜。大白菜廣泛適用於拌、腌、熘、燴、扒、燉、蒸等烹飪技法,代表菜有開水白菜、醋熘白菜、奶油扒白菜、蝦米燉白菜等。北方許多家庭常把它用來做包子餡、餃子餡的輔料。
現代科學分析:每百克大白菜內含鈣140毫克、磷26毫克、鉀346毫克、胡蘿蔔素1.28毫克,以及其它可吸收的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一顆重5斤~6斤的大白菜中所含的熱量,相當於500克牛奶或250克雞蛋所產生的熱量。
開水白菜創製於四川,據說與黃敬臨老先生有關。黃敬臨是現代家常菜派川菜的代表人物,晚清科舉上榜,曾任射洪、巫溪和滎經的知事(縣長),後辭官,1930年在成都包家巷創「姑姑筵」餐館。他曾在成都省立女子師範學校任烹飪教師,以「熏、蒸、烘、爆、烤、醬、炸、鹵、煎、糟」10門教授學生,頗負盛名。由於他學識廣博,精通政務,為官、為人、為商皆諳其道,加之對烹飪技術的偏愛,故人脈關係廣通,許多社會廚界高手紛紛慕名其下,羅國榮即是一例。兩人的合作對川菜的發展和創新功不可沒——開水白菜、芙蓉雞片、樟茶鴨子、竹蓀肝膏湯等名菜做工精細、用料考究,為川菜中之上品,姑姑筵也隨之名聲大震。連張學良來四川見蔣介石,地方軍閥劉湘為其設宴接風以盡地主之誼,僅有的一頓餐飯時間,張學良都指定要吃「姑姑筵」。張學良膳畢後倍加讚賞,稱其品位甚高。姑姑筵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至於開水白菜的取名,四川文人向東先生的注釋頗有見地。他在《路邊的川菜史》中寫道:「開水,即燒開後的白水,無色無味,謂之白開水。然此開水非彼開水,或者說,不是一般的開水,是川菜的一款經典宴席湯菜。此菜以湯為主,菜為輔,清澈淡雅,似水如鏡。看似清湯寡水,入口卻鮮香異常。故戲稱為開水。」這裡的「開水」實際是高級清湯。吊湯原本不是川菜之長,就中國菜系而言,最擅長吊湯的首推山東菜,無論是高級清湯還是高級奶湯都無與倫比。吊湯是門技術,四川菜的一大特點是善於借鑒。原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飲食文化專家熊四智教授喻之為「拿來」。把外菜系的一些好東西引進來改良川菜,在「味之素」未引進我國之前,餐館製作的菜品主要靠吊湯來提鮮。廚房裡有專業的吊湯師傅,技術必須過硬。湯有奶湯、清湯之分,其區別主要取決於加入的原材料。行話講「無雞不鮮,無鴨不香,無肚不白,無肘不濃」,就是制湯的奧秘。川菜多以吊制清湯為主,開水白菜中的「開水」就是加了老母雞、老母鴨、棒子骨、豬排骨、火腿、肘子等食材熬制而成。
開水白菜的製作看似簡單,實則不易。一份開水白菜的菜心數量要以就餐客人數目為參考,多為一人一芽。一棵大白菜取其包心最細嫩部分,長約12公分,一剖為二,分為兩芽,將白菜筋去掉。先用粗針在其根端部刺幾個孔,以便入味,並保持形狀完美不走樣。將白菜心入沸水泹數分鐘,先用手捏住嫩葉部分,將菜心底端直立沸水鍋中,先煮2分鐘~3分鐘,再將整個菜心放入,翻滾兩下,即撈出,入冷湯盆內浸泡待用。再將事先熬好的肉湯取出,倒入鍋內燒開,加入剁細並調散的豬肉茸,清理湯中雜渣,行話叫清湯;待肉茸浮出水面、聚為一團時,將之壓成肉餅,取出,放入紗布內,湯留鍋里繼續燒開,再進行第二次清湯。第一次清湯用的是紅茸(即豬肉)。第二次清湯則要用雞脯肉茸,行業內稱之為白茸,將之調散,倒入沸水鍋內,燒沸,浮面聚一團後,壓成餅狀,撈出,放入紗布內。將兩包肉餅放入湯鍋內一起熬煮,待湯色清澈明亮,將清湯舀入一盆內,湯麵上放一兩根細長的香蔥以作標誌,防止被他人當作廢水倒掉。這時,將預製好的白菜心撈出放入湯碗內,加點清湯,上籠蒸幾分鐘,取出,濾去汁不用;再把盆內熬好的高湯舀入鍋內燒開,放點鹽,灌入湯碗內,即成開水白菜。
開水白菜多隨筵席走菜,一般不單獨零售。食用時,以勺舀入口中細飲,方知其乃味中絕品。在四川筵席中,它既可以二湯菜的形式上桌,也可以湯菜形式上桌。在熱菜的頭菜上席之後,作為第三道熱菜上桌,即為二湯菜;在熱菜全部上完之後再上,即為湯菜。開水白菜原料雖粗,但其做法卻將中國飲食文化的內涵演繹得淋漓盡致。難怪書法大家謝無量把開水白菜、竹蓀肝膏湯、雞皮冬筍湯三款高級湯菜喻為《三希堂法帖》中的《伯遠帖》、《快雨時晴帖》和《中秋帖》。
推薦閱讀:
※【大隱於水·專欄】當領導不能不懂戰略——區域戰略(上)
※生命之初,新在哪裡:我們為何生而不同 | 表觀遺傳專欄
※輔導員專欄:老師給孩子製造「羞恥感」以圖鞭策,媽媽如何把壞事變好事
※【黃蠟石專欄】信江河籽料之美
※武家奉專欄:你家的第一口飯,先讓誰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