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電影金融創新,揭示「票房分賬潛規則」
「電影投資沒法做,本來風險就大。好不容易做出一部,還遲遲拿不到錢,資金周轉不靈。」在電影投資圈,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抱怨。
緩慢的票房結算過程,讓不少投資方頭疼,也讓不少泛金融類公司大開腦洞。比如,最近出現的這款「快結寶」。
它的背後是由曲江風投、美霖資本、長安信託和環球聯影等幾家資本方共同成立的「中國電影票房結算基金」。具體到某一部影片,「快結寶」會先跟影片發行方(或電影投資方)之間簽訂代理協議,通過背後的基金提前支付屬於投資方的票房分成,電影投資方不用再忍受長達半年至一年左右的「漫長賬期」。
當然,由於能夠提前拿到錢,投資方需要支付給快結寶這個平台1%-3%的發行代理費(即分給片方的部分),具體標準要根據投資方對資金需求的緊急程度,以及款項多少來確定。
平台發起方之一、環球影聯董事總經理楊禕晨向娛樂資本論表示,最快的結算是影片上映後15天,投資方就可以拿到80%的票房分賬。「因為,目前一些小體量影片,上映兩周之後,雖然電影看似仍未下檔,其實90%的票房就基本回來了。」
這80%的票房分賬款是快結寶支付的最高比例,其餘20%票款,還是按照原有的票房結算流程走。那麼,15天拿到80%的票房結算款是什麼概念呢?我們可以跟之前的票房結算流程做一下對比。
1、觀眾--(在線購票平台)--影院
觀眾若為線上購票,購票平台與影院的結算周期基本為月結,即下月初結算上個月的票房款。僅有極少部分票房金額較高的影院,可與購票平台協商半月結。觀眾若在櫃檯購票,要麼現金(充值卡亦視為現金),要麼信用卡。信用卡的結算周期一般為周結。也就是說,若一部電影的密鑰為1個月,全部票房款歸集完整並結算清楚,影院需要花費約1.5個月的時間。
2、影院--院線
院線一般會按月將旗下所有影城的某一部影片的票房結算清楚,按照一般的財務周期,大概需要半個月左右。
3、院線--中數/華夏院線負責對某一部影片自上映至下檔的全部票房進行結算,然後歸集至中數或者華夏兩家傳統票房統計公司。全國共有47條院線,其數量且目前仍在增加,中數/華夏需要針對每一部電影,跟所有院線進行結算。
4、中數/華夏--發行公司由於未經過詳細統計,暫且預估在中影/華夏的滯留時間不低於1個月。
5、發行公司--製片方(主投方)發行公司自中數/華夏結算分賬款後,便需要與所有的投資方一起,就各種成本費用進行結算。這往往需要召開數次協調會議,這個過程,甚至遠不止1個月。
6、主投方--跟投方一個影片中,可能涉及多個跟投方,且每個跟投方的投資條件都可能不同。主投方與跟投方的結算過程,則可快可慢。我們暫且預計半個月。至此,結算時間則可能達6個月之久。
「快結寶」加速資金流動,但並未改變結算大格局
相比原有票房結算流程,「快結寶」之所以降低時間成本,主要是減少了中間流程,電影票款可以直接從影院和院線匯總到快結寶平台,然後直接分給投資方,或完全代理了出品方發行權的發行商。
理論上來講,院線可直接向發行公司結算票房款。但一方面中數/華夏擁有票房監查體系;另一方面,許多影城或租賃或購買中數的數字放映系統,租賃放映系統的影院需要向中數分配一定票房款比例。同時,中數負責了大多數電影的拷貝製作,密鑰發放,片方亦需要向中數付費。因此,一般的片方會選擇中數或者華夏作為票房結算公司。
每年利用中數和華夏票房結算的資金至少佔全國電影總票房的60%以上。真正利用快結寶平台結算的票房可能並不多。按照440億的總票房計算,從這兩家公司的賬面上走的資金超過260億,如果這些錢在這兩家公司的賬面上停留一個月,不僅僅可以收取部分利息,還可以循環使用。
一位電影製片人在跟小娛聊天時表示,「快結寶」的結算方式有一定風險。「除非國家新聞廣電總局從源頭制定一套新的結算制度,從買票到最後結算由廣電總局統一做,這些錢都不經過中影數字或者是院線的手了。比如說我們開一個大賬戶,每一方都有一個虛擬賬戶,然後由這些虛擬賬戶來結算就會非常快。但如果不是廣電總局來牽頭做的話,改變現有的票房結算流程很難。」
在唐龍虎看來,如果快結寶的模式可以執行的話,肯定是個好事情,但這種方式的關鍵在於這個平台能拿到多少影片的代理髮行權。真正大片和好片都會給萬達、光線、華誼等這些強勢的發行方。在原有的電影票房結算流程中,越靠近製片端,現金流越緊張。因此,佔用上游的結算款,會成為一個通用的商業操作手法。
這意味著這些製片 發行的混合大公司,會是原有票房分成鏈條上的既得利益方,他們會儘可能久的佔用電影票房的結款。「對於一些體量比較小或者急於回款的影片可以委託給快結寶發行,因為他可以提前結款。但每年80%以上的影片都集中在上述大公司手裡,投資方依然受制於國內幾家大型發行公司的拖款。所以,這種結算方式並沒有改變原有的票房結算格局。」唐龍虎表示。
為了保證回款,現在更流行的是保底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環球影聯是去年8月註冊成立的公司。而「快結寶」也是在去年下半年開始試水的。目前「快結寶」背後的資金體量並不高。「去年年底已經跟一部成本1000萬左右的動畫電影合作過,基金啟動初期每個檔期可以負擔3-5億的票款結算任務。」
楊禕晨向小娛表示,平台目前還在跟中投證券和建銀國際、浙商銀行等投資機構協商,後續「中國票房結算基金」的資金池肯定會越來越大,能夠負擔的影片分賬也會越來越高。
在上述製片人看來,中國票房結算基金的資金池是有上限的,目前,基金的主要收入來源於投資方支付的1%-3%的發行代理費,以換取該筆資金的提前回款。「這相比一個基金正常10%左右的年化要低很多。所以,可能不會有太多投資機構願意參與進來。」不過對於這一點,楊禕晨向小娛表示,「融資的時間成本是由平台承擔,不過是在我們的盈利範圍內的。貼錢的事情我們是不會幹的。」
不過,3-5億的資金體量讓「快結寶」基本與票房超過10億的大片無緣。試想,總票房10億就意味著投資方從這一部影片中分得3.3億左右,更別說像五一檔、國慶檔、賀歲檔等這些黃金檔期有可能多部大片扎堆上映。
從去年國慶檔的《港囧》到今年春節檔的《美人魚》,我們發現,大片的投資方最喜歡的票房回收模式可能是出售他們的「票房收益權」或者是找到資本實力雄厚的發行方保底。
《港囧》未上映,投資方真樂道就以1.5億把47.5%的票房收益權賣給了21控股。這筆1.5億的資金到位之後,真樂道將有機會快速推進接下來的項目,比如《印囧》;而今年春節檔的《美人魚》更有和和基金、光線傳媒等多家資本方組團保底。
在一位業內的電影投資人看來,現在的大片都喜歡找一些自帶資源的發行公司保底發行,一方面可以進一步綁定發行公司,盡最大努力做好發行工作;另一方面,投資方可以在短期內拿到錢。而一旦有了保底方之後,「快結寶」的結算模式似乎就沒有太多進入的機會了。
推薦閱讀:
※航母遼寧艦上的行走規則
※全國政協全體會議工作規則
※刑法中的潛規則十條,細思極恐
※駕校教練圈的潛規則(07.4.18)
※今天開始執行的幾項新規則,請您關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