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成藥行業發展策略及前景分析

一、中國中成藥行業發展問題

(一)原材料質量難保證

中成藥生產不像西藥那樣由原料廠家生產供應所用原料,其原藥材的種植、採購、供應是多渠道、多產地的,其中生產產地、收穫季節、加工炮製方法不同,以及運輸、貯存條件不同都會直接影響到產品質量。另外,中藥材炮製尚缺少科學的規範標準,現行的「中藥炮製規範」中,判斷炮製藥材質量的好壞,缺少量的指標,大部分只靠定性描述,往往憑炮製工的經驗判斷,很難保證每批產品都一致,這就勢必影響產品質量的均勻性。

另外一方面,作為中藥產業基石的中藥資源,其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缺乏有效地管理,中藥資源的破壞得不到遏制,保護和利用難以實現。很多中藥材基地把種植藥材作為短平快的首選項目,不遵守「道地藥材」的原則。出現了藥材質量下降、農藥殘留超標、生產無人監管、種養無章可循的局面。

(二)科研技術較為落後1、中藥行業基礎科學研究薄弱

我國中藥毒副作用機制的研究相對滯後。90%以上的中藥毒性未能掌握。另外缺乏中醫藥臨床療效評價體系。造成了目前中醫藥臨床療效評價專業人才缺乏,評價方法及標準研究不夠。

儘管中藥有了GAP標準,但是尚不能全面反映中藥產品的質量,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尤其是復方中藥成分複雜,其質量控制的方法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指南。

此外,中藥知識產權保護內容尚不明確,專利保護不得力,造成中藥專利侵權現象嚴重。目前國家隊中藥知識產權保護可採取的手段、方法,各類新藥專利保護的範圍,如何處理知識產權侵權事件等內容,沒有明確的規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申請專利的積極性,制約企業在科研方面的投入。

2、工藝技術不夠合理

提取、分離、濃縮、乾燥是中藥廠最常應用的技術,而目前仍顯周期長、工時多、能耗大,導致效率低,質量小穩定.例如,由於提取時藥材處了靜態而不是動態,藥材從投料到製成浸育或干膏需經過幾十個小時的反覆加熱過程,導致有效成分損失。一些傳統中藥口服同體劑型,仍採用原生藥粉為原料直接製成大蜜丸、水蜜九、散劑或膠囊劑等,原藥材粉末細度不足以達到破壞全部藥材細胞結構,影響到藥物在體內的溶出和吸收;而有些水溶性很小的礦物類藥材如石膏、雄黃、珍珠、滑石等,粉末細度不夠也影響溶解速率乃至影響療效。例如,全部用中藥材原粉製成的牛黃解毒丸就比浸膏製成的牛黃解毒片釋放速率慢。

3、先進的單元技術未能較好地集成應用於大生產,連續化、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不高。目前,中成藥生產從中藥前處理到製劑的全過程,已引進許多先進的單元技術,如超微粉碎、動態逆流萃取、CO2超臨界萃取、工業膜分離、大孔樹脂吸附分離、真空濃縮、薄膜濃縮、噴霧乾燥干法制粒等。但是,要能適應中藥生產過程中工藝多樣性的要求,仍需將這些單元技術集成起來使用才能真正顯示技術優勢。比如,在同一中藥復方中,有的藥材需要磨粉入葯,可應用超微粉碎技術完成;有些藥材含脂溶性成分有些含水溶性成分,可針對不同藥材可使用CO2超臨界萃取技術或大孔樹脂吸附分離純化技術,或兩者結合使用,這樣的產品工藝將更加合理,療效可能得到提高。另一方面,由於中成藥生產的工藝流程較長而且差異大,各工序之間的銜接處理較為困難,單元裝備之間又往往無法實現對接,加之缺少在線檢測技術,致使有些中間產品不得不停下來等待檢測合格後方能流人下一工序,造成中成藥生產不易形成連續化。自動化,這是現代中藥生產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4、新輔料應用不廣泛

新輔料的推廣應用是製備各種新劑型的基礎,也是提高傳統劑型產品質量的重要手段。中成藥在速釋、緩釋、控釋、靶向。透皮吸收等劑型方面還沒有大的突破,而在傳統劑型上應用新輔料也未給予充分重視。如:相當大部分的中成藥丸劑仍採用活性炭包衣技術而不採用膜包衣技術,造成環境污染已丸外觀不美觀;中藥製劑中沒有很好地採用先進的粘合劑、崩解劑,造成產品溶散時間過長,有些中藥濃縮丸甚至兩個小時不溶散。中成藥的吸潮、結柱、裂片更是常見的質量問題,這些都可以通過應用新輔料、新工藝、新科技得到解決。

(三)缺乏先進管理能力1、多頭管理的管理體制

國家對中藥產業未設立專門的主管部門和協調機構,而是多頭管理。與中醫藥管理都有直接聯繫的部門有發改委、科技部、衛生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農業部、國家中醫藥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15個部門。而且,從事中醫藥管理的政府部門人員有一大部分具有西醫專業或者非醫藥專業背景。對中醫理論和中藥行業缺乏了解,他們可能用管理西醫藥的方式和理念來管理中藥,忽視中醫藥的獨特性和複雜性。這種多頭管理的方式,必然存在著難以解決的矛盾。

2、中成藥生產管理模式落後

中藥產業是傳統產業,在管理創新方面與現代企業管理存在較大的差距。生產過程中的信息流、物流以及資金流不能在一個平台上共享,與生產管理密切相關的物料管理、生產管理、質量管理、銷售管理、成本管理、財務管理各自為戰,不能有機地統一起來,因而影響了生產經營決策的準確性和快速性,阻礙了生產效率的提高.

如何用信息化改造中藥傳統產業,提高企業生產管理水平,這是中成藥生產企業的「脫胎換骨」工程,亟需引起重視。

3、企業缺乏長遠規劃

在企業規模結構上,中國中藥行業中小企業數量所佔比重97%以上。

由於體制性的影響和結構失衡,國內中藥企業在發展戰略上難以有長遠的規劃,多數企業忽略新品研發和技術隊伍的培養,著眼於眼前利益,側重市場營銷,通過價格戰、回扣戰、廣告戰的經營思維來發展企業。甚至有的企業利用國家法律的邊緣效應,進行不正當甚至非

法的促銷經營,忽視了企業發展後勁的培育。這種發展模式的結果導致多年以來大部分中小

企業既沒有優勢品種,也缺乏銷售渠道,既沒有研發能力,也缺乏營銷策略,主要依靠以往

形成的低價格、多折扣、大流通的模式經營,很難保持較好的盈利能力。只有依靠市場需求

的持續擴大來獲取生存空間。

而中藥行業的大型企業多具有國有或集體所有制背景,國有「老大」的作風和過去計劃經濟的習慣運行機制,導致它們大都「各自為陣」,經營能力低下,代表性的案例如北京同仁堂葯業。

二、中國中成藥行業發展策略

(一)產品品牌經營策略

1、是東方最古老的中藥與現代技術的產物

採用這種策略的含義是:中國的中成藥擁有最悠久的中醫理論基礎,又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使用,其功效和安全性已被證實。如今,這些古老的中成藥通過現代化技術的改造,已經變成外觀精緻的膠囊、滴丸、水劑、噴霧劑等。採用這種定位,有利於提升中國中成藥品牌的形象,增強中成藥品牌的吸引力。

對於中成藥來說,產品劑型是一個品牌科學性、現代化的外在表現,最能體現品牌形象。膠囊、顆粒、口服液、滴丸、噴霧劑等先進劑型不僅使用方便,便於攜帶,更有助於擺脫中藥「黑、大、粗」的形象,改變消費者,特別是西方消費者把中藥看作是巫葯的錯誤認識。

因此,採用這種品牌策略,最重要的是要用先進的生產技術改進產品劑型。通過產品創新賦予品牌新的形象。為了實現品牌形象現代化,中國同仁堂集團即將對牛黃清心丸、大活絡丹、安宮牛黃丸、烏雞白鳳丸等10種傳統名藥用現代化技術進行改造,並開展作用機理、質量標準和現代臨床研究。

2、能治療西藥難以治癒的疑難病症

中藥能夠治療西藥難以治癒的疑難病症,這一點已被世界公認,並創造了許多奇蹟。例如,同仁堂的「安宮牛黃丸」對治療高熱症及腦損傷、昏迷有很好的療效,被授予國家中藥金質獎章。

在「非典」時期,由於中藥對「非典」的預防功能,以及在臨床治療非典病例上的突出表現,不僅得到了國家的重視,更獲得了世界衛生組織的好評。這對日漸受到競爭威脅的中藥企業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契機。

利用這些特殊事件,宣傳中(成)葯的神奇功效,不僅可擴大某些中成藥的銷量,更重要的是可以向消費者說明,中成藥不是西藥完全可以替代的,在某些疾病的治療中,中成藥具有其獨特優勢。這樣,可使消費者重新認識中藥,信任中藥,喜愛中藥,提高使用中成藥的次數。

3、具有保健功效

中國中藥強調葯食同源,講究整體調理,許多藥用植物本身就是極佳的養生保健品。因此,把某些中成藥定位為保健藥品是完全可行的。比如,六味地黃丸、補腎益壽膠囊、安神補腦液、板藍根沖劑等藥品,就基本具備「保健藥品」的特性。

隨著人們保健意識逐漸增強,把一些中成藥定位於保健品,有利於擴大中成藥的市場。例如,隨著科技的發展和臨床上的應用,科學家發現了六味地黃丸的許多新功能:增強免疫力、抑制腫瘤、調節血糖代謝、保護肝臟等;台灣衛生署還宣布六味地黃丸具有抗衰老、增強記憶力等功能。於是,近年來,引起了全國各地「六味地黃丸」的熱銷。2001年,全國市場上共有500多個品牌的六味地黃丸銷售。根據推算,六味地黃的市場容量近10個億,並仍有上升趨勢。

保健市場潛力龐大,把某些中成藥定位成常規保健葯,既有可信度高、又有可進行療效宣傳的特點。中成藥的保健品化,不僅可在國內形成一個穩定、龐大的市場,而且目前也是中國中成藥品牌進軍國際市場的一個重要途徑。

要把中成藥定位在保健藥品行列,中藥企業一是要深入挖掘已有中成藥的保健功能,二是可根據保健市場的需要、發展趨勢,開發新的具有保健功能的中成藥產品。

4、強調中成藥的安全性

中成藥最吸引消費者之處主要在於它相對於西藥的安全性。在消費者選擇中成藥的最重要的原因中,42%的消費者回答「中成藥最安全」,有28%的消費者回答「中成藥的效果最好」,19%的消費者回答「中成藥治療徹底、停葯後不易反覆」,5%的消費者說「講不清楚,我就是相信中成藥」,還有4%的消費者回答是「醫生或朋友推薦的」。

中成藥的安全性不僅被消費者所接受,而且被研究所證實。特別是與西醫化學合成藥造成藥源性疾病的危害相比,中藥安全低毒的優勢更加突出。中成藥企業在品牌定位中,不妨採用雙重定位法,即在指出中成藥與西藥具有同等療效的情況下,強調中成藥對人體的安全性,無毒副作用,從而提高消費者對中成藥的偏愛,使消費者儘可能使用中成藥而非西藥。例如,利用人們對「激素」的恐懼心理,促使人們儘可能使用大豆異黃酮作為「激素」的替代品。

中國中藥有數千年的歷史,藥用原料種類繁多。要採用這一策略,不妨追蹤西方化學合成藥,從中藥植物藥材中提取西藥化學成分,以此報批新中藥,既能繞開西藥的專利壁壘,又能利用中藥安全性高的優勢,這將是一種可行的中成藥研發方向和品牌策略。

5、與西藥具有互補作

在推進中成藥品牌國際化的進程中,既要宣傳中成藥獨特的醫療效果,又要大力宣傳中西藥結合的觀點。這是因為,一方面,西藥具有中藥完全無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在以西醫占統治地位的西方社會,任何人要想動搖西藥的地位,一定會引起巨大反抗。因此,採用中成藥與西藥相結合,把中成藥看作是西藥補充的品牌策略,是中國中成藥品牌國際化的一個有效途徑。

就是在國內市場上,強調中成藥對西藥的補充作用也是一種較好的定位策略。例如,在承認西藥對於治療感冒急症具有絕對優勢的同時,強調中成藥具有全面調理的功效,可在感冒後期使用。

6、產品質量標準定位

中成藥產業是中國企業最富有知識資源,因而也是最有可能取得自主知識產權優勢的產業。如果我們通過研究,能夠制定一套能與國際接軌的中成藥質量標準,不僅有助於推進中國企業中成藥的現代化建設,擴大產品出口,而且也能同時規範外國品牌中成藥的質量。有了科學的質量標準,就可望將其作為國際市場的遊戲規則影響世界各國,以便在制定植物葯質量標準時,參考我們的標準,從而形成對中國中成藥有利的局面。

為此,中國中成藥生產廠家應加強對各種中成藥質量標準的研究,並為這些標準申請專利保護,包括在國際上註冊中成藥的知識產權,防止外國製藥公司用高科技的手段探明中國中成藥的配方,製造仿製藥品。

(二)企業市場推廣策略

1、推動技術進步,提高產業競爭力

製藥行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中國中成藥工業具有一定的新葯開發能力,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領域,應集中產業力量對少數有前途的產品進行開發,對目標市場集中力量運作,以提高產業競爭力。中國中成藥工業的產業結構是技術進步的主要瓶頸。呈現出:一方面市場結構高度分散,研發投入難以達到應有的閾值要求和發揮規模經濟的作用;另一方面高度分散的市場結構缺乏有效的創新活力和競爭結構,產業的投入產出質量低。因此,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應注重推動技術先導型企業,形成有利於產業技術創新的以壟斷企業為主、以技術先導型中小企業為輔的行業組合。

2、鼓勵資產重組,促進產業集中

提高產業集中度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中國中成藥產業應重點鼓勵兩種類型的資產重組:一是強強聯合,尤其鼓勵生產與科研的橫向一體化,不鼓勵多元化的擴張;二是強弱聯合,這對單個企業而言有一定意義,但對行業結構的調整影響不大,所以產業重組應以強強聯合為主。

鼓勵中成藥企業與科研單位的聯合,是因為中國中成藥存在技術進步的投資主體錯位現象,導致資源的巨大浪費。目前中國中成藥技術進步的中堅力量是大學和科研院所,但大學和科研單位不是投資主體。從經濟學角度看,應用科學的技術進步受益者主要是企業,所以投資主體應該是企業。

3、追求產品差異化,調整行業進入壁壘

藥品的療效和副作用是決定消費者購買行為的主要因素。國際市場對中成藥需求的增加主要是天然藥物,尤其是在治療上有優勢的復方葯。所以,應該把中成藥產業發展的重點放在產品的差異化上,而非低成本擴張,主要策略是調整行業進入壁壘,把新進入者限制在技術先導型或壟斷範圍內。對新進入者的產品的科技含量應作出嚴格規定,嚴禁改頭換面的老產品進入市場,並且必須逗硬執行。

三、中國中成藥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中成藥是以中草藥為原料,經過製劑加工製成各種不同劑型的中藥製品,經臨床反覆使用、安全有效、劑型固定,並採取合理工藝製備成質量穩定、可控,經批准依法生產的成方中藥製劑。隨著國務院下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和屠呦呦獲諾貝爾獎所引發中藥溢出效應的刺激,中藥材產業迎來發展契機。

中成藥行業屬於中藥行業的三個支柱產業之一。隨醫藥工業的快速發展,國家為推動中醫藥行業結構優化與發展,陸續出台了各項標準,中成藥行業迎來政策紅利推動發展的時期。在相關法規政策的推動支持下,未來幾年中成藥行業將出現爆髮式增長。

隨著多年來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醫藥產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藥工業發展迅速,醫藥工業總產值由2009年的9946.00億元增至2014年的25798.00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20.61%。高於GDP增速,是國民經濟中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而中成藥在醫藥行業中增長又最為強勁。由於支持中藥行業長期發展的人口增長、老齡化、城鎮化等因素的持續存在,預計中成藥行業的這種穩定增長態勢仍將持續。

近年來,由於藥物造假事件以及遊客購買日本普葯等新聞的頻出,使人產生一種錯覺,我們的醫藥質量特別是中成藥質量不行。真的是這樣嗎?通過對中成藥基葯360條信息進行逐條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從控制手段來看,中成藥基葯的質量控制已經做得相當不錯,但有提升空間。

未來行業發展還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中成藥市場准入門檻高:國外市場上對中成藥的單個註冊成本約為100萬元人民幣,而一家中藥企業一般有多個品種,申請費用比較高。歐盟《傳統植物葯註冊程序指令》規定,傳統草藥在申請日之前至少要有30年的藥用歷史,其中包括在歐盟地區至少15年的使用歷史,而國內絕大多數中藥企業難以提供在歐洲有效的銷售證明。對國內實力不強又缺乏資金支持的小企業,因准入成本高昂或無法滿足出口國的強制性標準而難以打開國際市場。

科技資金投入嚴重不足。以美國為例,美國用於藥品研究開發投資的費用1997年為211億美元,2012年增加到1456.177億美元,同期我國製藥企業在醫藥方面的科研投資為450億美元,僅為美國的30.90%。科研資金投入少導致葯企在新品開發、專利技術研究、標準研發、應對技術性貿易措施等領域存在短板,提升出口中藥競爭力水平後勁不足。

行業要想轉型升級葯企還應勇敢擁抱互聯網,在互聯網+新生態下,產業布局是企業戰略地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應該思考如何創造客戶價值、如何經營客戶、如何拓展新通路、如何傳遞產品價值、如何運用新科技、如何培養創新人才。

推薦閱讀:

潘多拉珠寶的前景與現狀怎麼樣?
《中國金融》|金融VR技術的應用前景
綠籬植物發展有前景
西方語言哲學研究的現狀與前景
特斯拉積極布局國內市場 新能源車產業鏈前景可期

TAG:中國 | 行業 | 策略 | 發展 | 前景分析 | 行業發展 | 中成藥 | 前景 | 分析 | 發展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