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翰墨書佳話 藝壇路上鑄人生 ——記書法名家沈立新
沈立新,號瑜之,書硯齋春寒樓主,安徽省含山縣人,1950年10月出生。現任江西省新余市政協副秘書長、文史委主任。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江西省政府文史研究館特邀書畫家;江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新余市書畫研究會會長、新余市書協名譽主席、新余市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沈立新,這個大山叢林、鄉間泥土孕育的精靈,自小就歷經了家境貧寒,痛失父兄的磨難。天真懵懂的他自然不知道路在何方,不知道將來是何模樣。或許,就是這份天真無邪,這點懵懂乏知,在幾十年後造就了一位中國書法名家。有天賦,有勤奮,有幸遇名師的機緣,還有書法大家沈鵬先生20餘年的無私指導、教誨和關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探尋、分享他的成長曆程和與書法大家交往的傳奇故事。出身寒苦早年喪父失兄天賦聰慧愛好立就新業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三年困難時期,沈立新正值8歲。全家舉遷從安徽含山縣來到江西廬山腳下的雲山墾殖場。沈立新的父親1960年離開了人世。因為窮,沒有遺像,記憶中沈立新對父親的面容一直很模糊,這成了他心中永遠的痛。在父親去逝後不久,沈立新的哥哥又患上了肺結核。哥哥天資聰明,擅長繪畫,偶有空閑,就教弟弟畫畫。沒多久,哥哥也離他們遠去了。哥哥去世前,給弟弟取了一個學名,叫「沈立新」,意在繼承兄志,立就新業。逆境促早熟,艱難出勤奮。沈立新發奮學習,品學兼優,並從四年級跳到了六年級。三年級時,沈立新迷上了寫字。凡老師在課堂上板書,他都會睜大眼睛看老師的一筆一畫,不管是正楷或是流暢的「我體」,甚至是工整的美術字,他都納入心懷。同學們常看到他在課桌上、牆壁上、沙地上塗塗畫畫。在那貧困的年代,沈立新只能一紙多用。先是淡墨寫,等紙幹了,再用濃一點的寫,如此三、四遍才作罷。為了有紙練字,他幾乎每天要去翻廢紙簍,撿舊報紙,甚而向別人討要棄用的作業本。時間一長,他自己也不滿意了。因為前面寫的字總是被後面的字蓋掉,看不清變化,無法對比。正在他為此煩惱的時候,班上來了一位新同學,他爸爸是造紙分廠廠長,是個「煙鬼」。當年,抽八分錢一包的煙都是要憑票購買的。小立新靈機一動,以班長的「身份」,動員同學們分頭去電影院、商店、食堂等公共場所幫他拾煙頭。他把揀回來的煙頭一個個掰開來,分裝成多個小包,隔三差五地送給這位叔叔抽。孩子的天真弄得廠長直搖頭。從此以後,廠長便時不時揀些廢土紙、草紙讓兒子送給他。土紙、草紙都有近似宣紙的潤墨功能,儘管粗糙一點,總算暫時解決了紙荒問題。有了紙,沈立新就要在「立就新業」的道路上起步了。虔心求進幸遇名師勤學善悟終有所成時光荏苒,已是青年的沈立新被安排在墾殖場搞教育工作和後來的黨委工作。此時的他,在當地已小有名氣。他經常為單位及求字者幫忙寫毛筆字,每當寫完或把字懸掛起來,他總要佇足審視,從中尋找亮點。遺憾的是不但亮點不見,「我體」依舊。算算也臨池幾年了,何以徘徊不前呢?苦悶之餘,他想起了羅志峰、游和鈞兩位老師要他多臨帖悟帖,虔心求師,先精一家的教導,決心像狂僧懷素那樣「擔笈杖錫,西遊上國,謁見當代名公」。沈立新是幸運的,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他得到兩位高人的指教:一位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西文史館館員熊堯昌先生;一位是著名詩人田間。熊老功力豐厚,書法高古蒼勁;田間的詩曾經激勵了一代熱血青年,對書法也有精深的研究。二老平易謙和、真誠待人的品德和高深的學識,讓沈立新懂得了學書法非一朝一夕之功,既要從傳統中求法度、於名帖中學風骨,還要加強文學修養,不斷提高閱讀鑒賞能力。真是撥開雲霧見曉日,激情之下他寫出了「翰途維艱貴接力,硯田躬身自奮蹄。經受天磨勤引路,悟得勢法歸真一」的勵志詩,並把它作為座右銘。沈立新的書法作品自1974年在江西省內展出,直至被推薦到全國各地;1986年其作品開始走出國門。當年,他成為江西省書法家協會首批會員,並榮獲「全國墨苑群芳書法大賽」一等獎。廬山,這座承載著千年文化古蘊的聖山,接納過陶淵明、李白、蘇東坡、朱熹等歷朝歷代文化名人,也孕育出一大批精英奇才。1988年春季的一天,已經在廬山舉辦過首次書法個人展覽的沈立新,站在氣吞萬頃的含鄱口上,遙望著雲蒸霧遮的五老峰,不由得思緒萬千。詩文書畫綜合素質維繫一身的他,深呼吸,觀雲海,目光深邃而炯遠。廬山的胸襟是博大寬容的,那從鄱陽湖上冉冉升起的一輪紅日,照映得沈立新一臉燦爛。然而,書法大家的一番教誨,讓春風得意、躊躇滿志的沈立新沉寂了下來,並因此而出現了脫胎換骨般的巨大改變。沈鵬厚愛5次免費題詞成就書壇佳話大家風範25年教誨恩澤千里師儀天下沈鵬先生是當代書法史的親歷者、參與者,又是書法藝術的實踐者、拓新者,並長期擔任中國書協主席等職務,堪稱為當代書壇領袖人物、書法大家。沈鵬先生《詠泰山》詩云:「博大不讓土,崇高不求同,不以群山小,群山仰一宗」。他那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傑出的藝術成就,為其在當代書法史上的大家地位作了歷史定位。沈立新與沈鵬先生的書法緣分和師生情誼至今已有二十五個年頭。沈鵬先生對他的引導與教誨可以說是循序漸進的,主要體現在為他的五次題字上。1987年8月,江西省書協為他在廬山舉辦第一次書法個展。那時沈立新37歲,當時在省內舉辦個人展實屬個別,初生牛犢不怕虎,在眾多藝術前輩的支持關心下,辦得較圓滿。然而,鮮花與掌聲並沒有陶醉他,靜下心來認真反思,自己的作品還很單薄,底氣不足,顯得幼稚和蘊含量不夠,說到底是眼高手低,創作質量跟不上,藝術水準偏低。於是他想到了沈鵬先生,寫信到人民美術出版社求教於沈先生。沈鵬先生給予了耐心指導。沈先生的教誨讓沈立新有醍醐灌頂之感,頓悟,他決定一切再「從頭越」,重新沉浸於傳統的法帖臨習之中。這劍一磨就是十年!十年後的1997年10月,江西省書協又為他在新余市舉辦第二次書法個展。他覺得這回個展在品味風格上要比10年前的廬山展覽的作品應該有了一些變化突破。於是,他提前寫信請教沈鵬先生,將這次個展的想法、願望等,一一向沈先生作了彙報,並懇請沈先生可否為他這第二次個展題展標。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將信發出;又懷著同樣企盼的心情渴望迴音。1997年7月,這是發信後的第二個月,沈先生來信了,並欣然為他題了「沈立新第二屆書法展覽」展標,這是沈先生第一次為他題字。1999年,沈立新已由市文聯調入市政協工作,他欲在北京正式出版第一本書法集,作為五十歲之前書法學習的小結與回顧。為此,他將計划出版個人書法集的想法向已是全國政協委員的沈鵬先生又一次作了彙報,沈先生這次又熱情地答應了他的懇求,為其書題籤。8月上旬,北京的挂號大函寄來了,「沈立新書法集」六個峻拔蒼雄的書名字珠光四射。這是沈先生第二次為他題字。更令人感動並意外驚喜的是第三次、第四次題字。2006年元旦,沈立新計劃丙戌歲在書法專業報刊上舉辦「報上作品展」,於是,便將此想法向沈先生致函彙報了。2006年2月22日上午,一個北京的長途電話響了,「沈立新同志嗎?我是沈鵬。」他一驚,這是沈先生第一次親自打電話到他手機上。「啊!沈老師,您好!……」「你的信收到了。你需要我什麼幫助,要我做什麼,你說吧。」當沈立新說明原由,可否再請他題書法作品展標時,他即回答「好,我幫你寫好寄來。……你是1950年生的,比我年輕得多,你要多努力學習,書法上要再提高,再提高……」連說了好幾個「再提高」,傾注了沈鵬先生之殷殷期望。他那極富磁性感染力的話語,中氣足而音域闊,聲音亮而倍親切,不到10分鐘的通話,令沈立新久久振奮不已,感動得熱淚盈眶。不幾日,他就收到了沈鵬先生寄來的大札。令他萬萬沒有料到的是,沈先生竟然為他題了兩幅作品:一幅是「沈立新書法作品選」展標,另一幅是題詞「揮毫落筆惟從容——沈立新書法作品出版紀念」;與兩幅題字作品同時寄來的還有一本沈先生剛出版不久的新書「當代名家詩詞集·沈鵬卷」《三餘詩詞選》,令他異常驚喜而倍受鼓舞!沈先生知他亦喜歡詩詞,昔日曾得到過沈先生的書法著作及《三餘吟草》、《三餘續吟》,而這本書則是前幾本詩集的後續精選,共洋洋465首詩詞。沈老師不僅是書法大家、當代書壇的領袖人物,而且也是造詣精深的美術評論家、詩人和編輯出版家。在沈老師的鼓勵鞭策之下,沈立新的書法創作激情飛揚,逸興入神。2008年春節,他有感於詩書畫創作的相互作用與影響,特別是早先學過的美術基礎與詩詞文學對書法作品品性的輔墊有著密切的支撐滲透作用,所以在出版詩書畫作品集的同時,還想再辦一次詩書畫個展,以檢驗學書幾十年來畫、詩文對書法創作的輔襯影響效果。於是,他又向北京的沈鵬先生彙報了這一想法並專門致函沈老師說明初衷計劃,請求老師點撥開示,並賜教。當時,沈鵬因開展「中國國家畫院沈鵬書法精英班」非常繁忙,年事已高的沈先生還是於2008年5月29日揮毫縱筆寫下了「沈立新詩書畫展」七個字展標,6月3日收到墨寶後,沈立新激動不已,夜不能寐。沈鵬先生對他的厚愛與激勵,已經遠遠超過了題書本身。這便是第五次題字。沈鵬先生對沈立新的扶持、教誨與關愛,至今已25個年頭,貫穿於他擔任中國書協副主席、代主席、主席、名譽主席四個階段;沈立新也經歷了書法學習的磨礪、思考、沉浸、習染、不斷探索、逐步定型的幾個時期。沈鵬先生作為當代書壇大師,可以說字字千斤,筆筆精華,卻又是那麼平易近人,扶持後學,其恭謙典雅的文人氣質體現了藝術大家的人格魅力和品德風範,堪稱天下為人師的楷模。二人相距超過1500公里,可謂恩澤千里。沈鵬先生的五次題字,對沈立新來說,都是一個從頭學習、不斷鞭策的里程碑,對他人生的影響和藝術耕耘的激勵是深遠而持久的。活到老學到老,還有許多沒學到,他以此為坐標,再學習,再提高,再攀越,不斷汲取營養,聚眾家之長,在傳統中游弋,在磨礪中思考,並將沈先生的題字化為不懈求索的動力,在字海墨林中跋涉移步。每當談到與沈鵬先生的20餘年交往,沈立新總是心潮澎湃。正如沈立新所言:「二十多年來,沈老師的墨寶、教誨、摯愛一直伴我在書法園地中風雨兼程,一路走來。遇坎坷不喪志,遇驚喜不驕狂;有感悟常勵奮,無成就不氣餒;真誠耕耘詩墨畫,天道酬勤字中詩。沈老師對我博大之愛、無私引導與教誨,無論是做人還是學書,都是一生學不完、用不盡的人生精華源泉,是我學習書法的動力」。即景詩聯嵌名詩聯提毫隨吟筆落詩成50年勤奮探索積累造詣深厚風格獨具書法藝術作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特有的一大瑰寶,沈立新在穿越藝術與人生的時空中,一直在追求這一瑰寶獨特的神韻與光彩。他自幼習翰,五十年不輟,一路走來,風雨揮毫,漸入臻境,使其書法諸體俱佳,特別是行、草、隸書,形成了他獨特的風格。沈立新在其書法作品中,除了注重表達書法藝術的精神內涵,還追求一種較強的視覺效果,抑或說一種美學效果。他的作品結構嚴謹,強調總體協調,注意細微把握,講究形、神、韻趨向一體,其形於外而神於內的書體特徵,是非常鮮明的。他的書法風格源自顏楷真書和王體行書,卻又叛逆性地掙脫前人的蕃籬,形成了自己落墨從容、圓潤渾實,同時又自然酣暢、飄逸瀟洒的藝術共性特色。但縱觀他的楷、行、草、隸、篆等書法諸體,卻又具有其獨特的章法、結構和個性特徵。譬如,其楷書落墨沉靜,於端莊中見靈秀;其行書含鋒藏神,於圓潤中見蒼遒;其草書走墨豪放,於虯媚中見雄健;其隸書凝重古雅,於筆法中見金石之韻……正如書界領袖沈鵬先生為其題籤的七字真言:「揮毫落筆惟從容。」這就要求書法家既要有高超的藝術素養、深厚的書法功底,更要有一種心氣沉靜、神韻腕健、處變不驚的氣度。從這一點來說,沈立新無疑做到了。他在書法創作中,大到巨幅長卷,小到咫尺短箋,均是落毫有致,擲筆成章,無一廢紙,更無敗墨,布局穩健嚴謹,落款恰到好處。所謂,字如其人,腕見功力。就綜合素養而論,沈立新堪稱是一位學者型的藝術家。其學識底蘊非常深厚,詩、文、書、畫相互兼容,且總是以一種充沛的創作熱情和沉靜博學的藝術心態,在丹青翰墨和詩文藝海中遨遊。所以,他在書法上的臻境造詣,與其良好的文學修養是分不開的。可以說,也是他較紮實的詩文功底,成就了他的書法創作。他既能即興賦詩,也能嵌名雅對,這又形成了他在書法創作上的另一特色。他的詩、詞和聯句,總是穿行在他的書法或繪畫作品中,且每每是提毫隨吟、落墨嵌句,使其詩、書相得益彰,頗有一種大匠之風。齊白石先生就曾經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假如書法家不能走出某些固有的碑帖範本,即使俯視絕妙,也只能算是「仿品」,或謂之「奴書」。而沈立新已注意到了這一點,他除了潛心揣摩自己所心儀的書法藝術特定的章法與結構,更多的是在筆勢的奇正變化中苦苦探索。隨著他生活的不斷積澱和藝術素養的提升,他的心路歷程和創作歷程,在一併豐富著、成長著和延伸著,并力求使他的書法在魅力、美感中淋漓展現。他在書法創作中,既尋碑覓帖師承傳統,又突破蕃蘺另闢蹊徑,並以奇正(創新為奇,傳統為正)變化為核心,追求在書法創作上做到似奇反正、不主故常、意蘊深厚和對立統一,從而形成了他氣韻沉雄的書法藝術風格。沈立新先生書法藝術的重要特質,就是以自己的詩畫為基,線條為軸,墨色為心,舒發自己的情感和展示「寫我」作品的人文魅力。書寫自己的文采底色和蘊心之聲,慕古而不抄古,追賢而不仿賢,創作時,不做抄家。創作時,他激情縱橫,氣流四射,嵌名雅對,即興揮毫賦詩,傾刻間嵌名詩、聯渾然天成,思維縝密。詩書畫和諧兼容,翰墨文筆同行,心畫詩痕共鑒,真可謂一道雅緻而獨特的藝術風景。那獨立創作的50米書法石刻長牆和那一幅幅丈六匹獨字榜書系列更是震撼人心。這也正是沈立新先生書法風采和藝術履痕亮點的魅力所在。沈立新還有著174個註冊弟子,他親手輔導,免收學費,目的只是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盡一份責任之心。殘碑拓片補書法神韻逼古青花瓷上舞線條再辟天地沈立新1999年在北京出版了第一本書法集。書中的自書拓片,以篆、隸、正楷示人,神韻直逼晉唐殘片。作者窮於探索、勞其筋骨的治學精神令人嘆服,他耗費了多少時日姑且不論,但在時下浮躁的年月,如此潛心耐得寂寞的實為罕見。2010年1月10日,以國畫大師傅抱石先生名字命名的抱石畫院迎來了一場特別的展覽,一百多件揮寫在陶瓷上的書畫作品,讓觀者為之眼前一亮。而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魯迅美術學院教授關寶琮先生題寫的展標,則足以證明這次展覽的檔次和份量——作者就是著名書法家沈立新。展廳里,從兩米多高的鎢砂青花瓶,到一掌可托的品茗青花壺,26種不同樣式的陶瓷藝術作品,真可謂琳琅滿目,美不勝收。那奔放在陶瓷上的線條之舞,賦予了冬日裡一個個清涼瓷瓶以熾熱的情懷,那是沈立新先生從藝五十年藝術功底的實力展示,更是他於藝術之路上下求索的精神體現。這是沈立新步入花甲之年開創的另一片藝術新天地,所有關於書法綿延不舍的摯愛、奔涌不息的激情、筆耕不輟的勤勉,都凝結在點畫與線條之間。「欲立身,先立品,人無品不立;要創作,先求知,人無知難創。」這是沈立新對人生的一種感悟。「有些事年輕時不懂,到懂時已不再年輕。」這是沈立新對人世的一種理解。這讓沈立新學會了「放下」:放下身心,勇於探索從未走過的藝術新路;放下身架,樂於將傳統的書法藝術惠及大眾,那正是藝術生命的不竭之源!主持人:李樹森電話:010-65363425E-mail:haiwaiban@126.com人民書畫藝術網:http://www.people-art.com.cn
推薦閱讀:
※廣安|來德書法藝術館開館儀式
※書法審美演義(二十)——秀妍端勁的蔡襄
※「死蛇掛樹」的書法,一個字竟相當於一輛法拉利!
※黃賓虹金文書法手卷《大盂鼎銘文長卷》
※王羲之書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