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飄搖中醫藥
中醫中藥,是中華民族數千上萬年的智慧結晶之一,既是中華醫學文化,又是中華傳統文化,伴隨著中華民族的繁衍傳承而走到了今天,但卻在今天遇到了發展和傳承的瓶頸,就好象一株生長正常的壯苗突遭風吹雨打,在風雨飄搖中頑強地堅守。為什麼說中醫中藥遭遇了風吹雨打呢?主要有如下方面——
一、理論界有人否定中醫,崇尚西醫,從而影響到國家對醫藥衛生事業的決策。
二、受醫療產業化的影響,中醫不如西醫掙錢,中醫的傳承動力和科研動力持續被削弱。
三、受社會經濟生活緊張、焦躁的影響,人們普遍匆匆忙忙,沒時間看中醫,沒條件熬中藥,中醫的患者比例遠遠小於西醫,客觀上萎縮了中醫的市場需求。
四、受私有化經濟的影響,人們的所有生產經營行為都趨向於一切為了逐利,這對中藥的藥性藥理起到了可怕的改變作用:
1、藥材種植圖高產量、圖一年幾收,對中藥材施用化肥和農藥,保不準還有對貴重藥材施用激素催長的,這麼種植出來的藥材外形雖然沒變,但藥材的理化性質變了,藥性也就變了,必然沒有原生藥材那種準確的療效;
2、藥廠為了廢料再賣錢,藥商為了壓低成本,不少飲片廠商從製藥廠購進提取過葯汁的藥渣來製作飲片,制出來的飲片樣子像藥材,可有效成分卻極低;
3、因為上面1、2兩個原因,中醫醫生再怎麼來研究推敲處方配方,因藥性變化了和藥效不足了,所配處方也不可能達到應有療效,這就必然顯得中醫的醫術不行了,也就顯得中醫中藥不如西醫西藥了。
五、受利益驅駛,有的藥劑員在按方抓藥時,並不按每味葯的處方重量給葯,值錢的根莖種子類藥物就抓一丁點兒,不值錢的草葉藥物就抓一大把,藥包看起來很大,好像很實惠,但藥方的份量配比就被更改了,而醫生配藥是按君臣佐使的原則配方的,但被抓藥的給全打亂了,這就又會顯得中醫醫生沒本事,抓藥師又給中醫不如西醫製造了一個「證據」。
中醫,可以用博大精深來形容,醫生診病要望聞問切,分析病情要運用陰陽五行的生克原理,用藥配方要講究君臣佐使,一劑經過嚴肅認真配製的藥方,多一味少一味、多一克少一克,都會讓處方效果大打折扣甚至無效,要是隨便用其他葯來取代缺味葯,還有致命危險,因為中藥配方還有「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
本來是嚴肅嚴謹、極講道德的中醫科學和中藥科學,在私有化經濟社會中,被「錢」給扭曲得面目全非,別說像昔日那樣產生扁鵲、華佗、張仲景、李時珍一類的中醫中藥大師,就是讓中醫中藥正常懸壺濟世都做不到了!當今,像同仁堂、杏林這樣的藥房,都成了珍惜品牌了。
順便說一句,筆者並不肯定或否定中醫藥或西醫藥,筆者認為,西醫旨在消除癥狀,比如用外科手術方式(中醫也有外科手術啊,只是不如西醫發展進步得好)切除壞死組織或取出異物,用西藥和注射直接達到病灶消除炎症,所以西醫適合急性病和外傷,急腹症方面中醫中藥就顯得鞭長莫及;中醫旨在調節機理,比如三高、消化不良這些內臟器官的功能性病症,以及西醫消除癥狀後或手術後的調理和恢復,要是長期使用西藥,還會適得其反加重病情,但改用中藥就能徹底治癒,更有利於恢復。所以,真正的醫學科研學者,是不會僵化地肯定或否定哪一門醫藥的,而是辯證看待,各取所長的。而作為國家醫療衛生事業,更應該發揮各自所長,中西醫並重,尤其應該趕緊挽救正在走向敗落的中醫中藥,努力把中醫中藥發揚和傳承下去!
推薦閱讀:
※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
※中華醫藥國醫奇術面膜中藥治痤瘡
※賣葯郎,解決傳統藥店的三大痛點
※醫藥代表拜訪:SPIN提問法詳解
※全球富豪排行榜,出現35名醫藥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