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生百問-----(134)什麼是真正地放下?

時間:2016-12-08 15:22 來源:未知 作者:無我 閱讀:141次生活中常常會遇上不開心的事,於是友人好心相勸:要學會看破、放下。但是如何才算真正的放下呢?比如說,假使我們身負重物長途跋涉,大汗淋漓越背越重,突然間碰到熟人打招呼。於是放下重物,頓時覺得非常輕鬆。這種覺受我們比較容易了解,也比較容易去體會。另外一類的放下是指對「我所」的放下,一般人在勸勉別人放下時,主要是指對「我所」的放下。比如說,有人非常貪著錢財,不擇手段,朋友們擔心他,就會勸他說:「錢財是身外之物,要學會放下!」也有一些人貪圖名利,為了出名,甚至不惜跟朋友鬧翻。如果有幸碰到一些有智之人,就會對他說:「追逐名利活得太累,不如趁早放下!」還有人對看中的一位帥哥或者MM非常執著,一通猛追還追不到,大失所望,甚至於想自殺,親友們看不下去了紛紛上門開導,也是這樣說:「緣分不到莫強求,能放下時要放下!」……這些都屬於對「我所」的執著。「我所」就是:我所有的東西。比如說我的車子、我的房子、我的眷屬(包括我的妻子、我的父母、我的子女),還有我的名位、我的錢財等等。如何在生活中讓別人心悅誠服地接受對於「我所」的放下呢?當然是要以「萬法無常」為主要內容。比如說,我們站在無常的立場去和他人分析這些錢財、名位等等,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不是永遠存在,永遠依我們主觀願望的。既然如此,還有什麼不能放下?更深層次的「放下」,是指佛法中的放下,大致分為二乘人的放下和大乘人的放下。前者是以無常、苦、空、無我的角度,以四聖諦、八正道或因緣觀的現象界去觀行,逐漸由斷我見,再斷我執,也就是放下我見,也放下我執。這時候才能夠出離三界,對「我」的放下,主要是對五蘊我的放下。也就是對色蘊我、受蘊我、想蘊我、行蘊我、識蘊我的放下。舍此之外,一般人所認知的放下,僅僅是從事物表象而言,也就是對我所有之物的放下,依舊是沒有辦法出離三界。因為依舊執著以意識或意根為真正的我,以妄為真,難以做到放下。大乘佛法的放下,那就更為徹底。從斷我見開始,然後找到本來自性清凈涅槃這個真心,現觀真心確實如《心經》所言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當我們找到這個真心以後,再去讀《心經》,就會發現《心經》所講的,都是我們這個真心。從這個真心如來藏的角度,再返觀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十二因緣法的一一支,都是虛妄的、無常的,甚至於不思善、不思惡,無智亦無得。這樣才能夠真地放下。如果我們缺乏正知正見,這時候所謂的放下就可能不是真地放下。比如有人講:「什麼法都不執著,當你什麼都不去執著的時候,就是覺知心不執著,把一切都放下。放下,你就可以開悟了。」聽起來似乎有道理,但是我們分析一下:當我們把一切都放下以後,最多就成為阿羅漢,依然沒有覺悟,不了解法界實相啊!他們只是悟得二乘菩提,對大乘菩提還是沒辦法悟。所以那些錯悟的人,還是被「我」所系縛了。不是我們把「我」放下,一切法都不去執著,那我們就是可以解脫,因為覺知心的「我見」沒有斷除的時候,我們就一定被我見所系縛。覺知心就是我,覺知心就是佛所破斥的常見外道我。意識心包含在五蘊中裡面的識蘊里,識蘊里有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個識,攝屬在五蘊十八界的識蘊,緣起性空。所以,還是無常虛妄,不是真實而有。如果把這個意識心當作真實的我,或者認定意識心可以到未來世,可以貫通三世,那就是落在我見之中。因此,佛所說的解脫義,並不是覺知心離開煩惱便是親證解脫,也不是放下一切不執著便是親證解脫;而是我們要用這個覺知心,去證得並了知覺知心本身是虛妄的,這個能思量、處處作主的「我」是虛妄不實的。這才是斷我見、我執的解脫真實義。如果只是在覺知心自我上面用心,只是在捨棄一向貪著的六塵境界,也就是只在讓覺知心放下對六塵境界的貪著,讓覺知心不貪六塵而獨自常存於六塵境界中,卻不曾去觀察覺知心是虛妄的,依然是落在我見裡面,依舊是我見未斷。這只是教人放下我所,並非放下我見及我執,而且誤認以為這樣斷除我所,當作是斷我見,而妄說已經見道了。這些都是屬於常見外道見。只有真心如來藏,才是微妙澄清如如不動的心。意識跟末那識即使住在四禪或者四空定當中,也還是跟法塵相應,都不是真的如如不動,何況是我們在行住坐卧當中面對一切境。真正證悟的人,可以領受到真心如來藏的勝妙真如法性,轉依於如來藏,能夠放下對五蘊十八界的攀緣,同時也放下對六入及六塵境上的攀緣。這時候,真正證悟的人,會讓覺知心以自心如來的常不變異,不受於六塵也不著於六塵的無我真如法性為依據,隨時去體驗如來藏心體的清凈無染。這樣就能夠隨時隨處,安住於萬緣當中。這才是真正的對萬緣放下的修道人。也就是說,當我們證悟以後,我們的覺知心能夠保持隨時在六塵境上觀行,而且以本來自性清凈涅槃的如來藏為依歸。我們證悟以後,不是變得傻呼呼的什麼都不分別。所謂的證悟,不是去把我們的覺知心修得不分別,而是用我們這個有分別的覺知心,去找到從無始劫以來都不分別的,本來自性清凈涅槃的真心如來藏。這樣才是證悟。證悟的人,他的覺知心隨時能夠在六塵境上觀行,而且轉依於如來藏,不在六塵萬法上面去執著。他知道身上有一個從不在六塵萬法上分別的如來藏,依止於這個如來藏,慢慢地去降伏我執煩惱習氣。也就是說,菩薩在佛菩提道的修行過程中,不僅在有的這一邊,同時也在空的這一邊。也就是說,他同時橫跨在空、有這兩邊,他不偏空也不偏有。他依止於空性如來藏,歷緣對境去慢慢伏除我執煩惱的習氣。這時候他也可以很明顯地去觀察到,這個真心如來藏沒有五陰相,也沒有識陰心的相,他從來不在萬法上攀緣。這個真心如來藏猶如虛空,非常的寂靜。從這個本來自性清凈涅槃真心如來藏的角度來看,不僅究竟佛之無漏五陰不可得,眾生的有漏五陰也同樣不可得。這時候,還有什麼能夠稱呼為眾生呢?既然連究竟佛之無漏五陰也不可得,那麼佛的一切種智又依什麼來建立呢?所謂的煩惱,是因為跟五陰眾生相應才起現行的。但是,我們第八識真心如來藏跟種種煩惱都不相應,而且跟煩惱相應的眾生五陰又都是無常、都是空相,也是不可得的,還有什麼叫作煩惱呢?這時候也不用談什麼是放下了。站在五陰的角度我們才會有煩惱,從如來藏的立場沒有什麼煩惱可言。不退轉的菩薩當他親證這個自心如來的涅槃境界的時候,可以毫無牽掛地永遠脫離五陰的系縛。如果能夠這樣,這位具有慧解脫智慧的出家或在家修道人,可以照樣受用五塵的境界。也就是說,他仍然跟平常一樣吃飯、喝茶、睡覺作種種的事情,即使他在喧鬧的市場上,或者吵雜的環境中,也會如同是在處於清幽寧靜的山林中一樣。因為他可以用解脫的心去歷緣對待任何一個境界。所以,沒有喧鬧、嘈雜跟清幽、寧靜的差別。真正的放下,是去找並找到轉依本來自性清凈涅槃的真心如來藏,不在六塵萬法上面去執著,用解脫的心態面對任何客觀境界。這才是真正的放下。我們之所以要放下,是因為我們已經有所提起。真心如來藏從來沒有提起過,所以也沒有所謂的放下可言。也唯有依止於從來沒有提起,也沒有所謂放下的這個如如不動的真心如來藏,這時就可以用這樣的智慧,隨處、隨緣、隨願來建立六道中的五蘊身。這些五蘊身都只是真心如來藏幻化而得的,這些都是無我、無所得的法。所以,也沒有歡喜或厭惡的我可說。這時候就能夠一心放下所有的執著,一點煩惱也沒有,只需要隨處輕安地過活在世間,這才是真正的放下。(責任編輯:無我)——來自中華佛學網
推薦閱讀:

人生得與失
短語細讀 感悟人生
人最寶貴的品質是正直,可正直的代價又是什麼呢?
為什麼感覺外國人總那麼陽光,樂觀,自信,逗逼?
讓你徹悟人生的600句金玉良言【二】

TAG: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