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學論文寫作與投稿全攻略(三)
圖書館學論文寫作與投稿全攻略(三)
——已發表於《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8年第1期
王 波
1.3 貴在創新
論文的價值取決於其創新性,「新」是論文的靈魂。對於人所共知的宏觀情況、歷史情況、負面情況可不介紹或簡要介紹,如圖書館人員素質低、知識結構不合理、人才流失嚴重等,與事業無益,徒費筆墨,可直接談自己的建設性意見,不要固守一反一正、先抑後揚、非昨厚今的老模式。碰到那種陳陳相因、似曾相識、俗不可耐、敘述失禁、內容空轉、套話連篇的「大路貨」式的文章,編輯們通常比較反感,容易一眼就將其否決了。
為了使論文出新,應特別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的自我訓練和實戰運用:
1.3.1 提煉新概念
大多數學者對炒概念十分反感,這是一種偏見。在我看來,學者應具備的才能之一就是擅長提煉新概念,通俗地說就是要善於炒概念,概念是理論的種子,理論都是從概念生髮出來的,無能力創造新概念的人,怎麼能指望他創造新理論呢?科學技術發達的美國是一個善於創新的國家,表現之一就是其炒概念的能力舉世無雙,從總統到百萬富翁都是炒概念的高手,大家經常可以看到,當美國總統在某個重要場合的演講中運用了一個新名詞,馬上就能引起全球學術界的大地震,而這個詞不一定是個政治名詞。如果您記憶不是很差的話,不難想起,風靡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這個詞就是由曾擔任美國副總統的戈爾在任上提出的。即便是在美伊戰爭中,美方的一個個攻擊行動也都被賦予了既具有威懾力又好記易懂的名稱,如「沙漠風暴」、「斬首行動」等,可見在美國,炒概念也是武夫的必備才藝。在我們所熟悉的圖書館學領域,那些曾經或者至今仍在引領風騷的時尚概念,諸如信息高速公路、知識經濟、信息資源管理、CIO、知識管理、元數據、信息構建、學科館員、數字圖書館、後數字圖書館、知識服務、知識導航、信息鴻溝、e-knowledge、web2.0等,無一不源自美國。這一系列概念,在原有的圖書館學知識體系中難道完全沒有嗎?不是的,其中一部分的確是結合新技術所產生的新概念,另一部分則不過在修補舊知識的基礎上,給舊概念塗上了新油彩,如知識管理、元數據等。美國同行最善於通過概念創新和分析模式創新來帶動理論體系的全面更新,不但在理論上新詞不斷,在數字圖書館建設方面也為許多項目和產品註冊了典雅的名稱,如「美利堅記憶(America Memory)」、「獨角獸自動化系統(Unicorn system)」、甲骨文公司、複合數字對象解決方案「桶(Bucket)」等。
反觀我國圖書館界,概念創新的能力極端不足,令人汗顏。在理論上,對外開放後一味崇洋媚外,嚴重缺乏學術的本土化意識,對我國古人創造的概念從不放在眼裡,陷入了言必稱美國、亦步亦趨、步步拾荒的學術怪圈,離開了美國式概念,唯一的結果就是啞然失語、重度傷殘、不能自理。在實踐尤其是方興未艾的數字圖書館建設上,也暴露出了概念創新的驚人缺席,上馬的數字圖書館項目不是命名為這工程那工程、這計劃那計劃,就是命名為這中心那中心,因為名字太長,又把其英譯名稱的詞首字母捏到一起當成縮寫,一個CALIS,講壇上的專家有人念成「開利斯」,有人念成「卡麗思」,也不知道誰的更標準,誰應該笑話誰。如果碰上一個第一次聽到該詞的外行,他更是一頭霧水,不知道這個CALIS是什麼的幹活,是外國美女的名字?是一種香腸的品牌?還是中國哪個航空機構的縮寫?中英文溯源一番就得折騰半天。
在我們這個創造了迴文詩、璇璣圖,唐詩宋詞萬古傳,最會玩弄文字遊戲的國度,居然創造不出像「美利堅記憶」這樣典雅的數字圖書館項目名稱,簡直是天大的諷刺!不知道後人看到我們今天在國家項目中玩弄洋涇洴是何感想,會不會像我們今天看到上世紀20和30年代那些充斥媒體的中英文混排的文章那樣感到好玩和可笑!顯然,在概念創新方面,我國的圖書館界確實也應該舉一舉本土化的旗幟,該出手時就出手,力爭創造出也能讓全球的同行欣賞或產生共鳴的有價值的概念。
目前國內炒概念意識比較自覺,而且能炒出本土概念的行業的代表當屬房地產業,它們炒概念的技巧儼然已駕輕就熟,每推出一個樓盤,利用溫泉的就冠名「湯House」,能提供寬頻網的便美曰「韋伯(web)時代」,想賣給北大教師的猛吆喝「教授花園」……煽動性的概念確實給客戶們帶來了改善生活質量、跟上時代的良好感覺。信息時代缺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學術研究特別是像圖書館學這樣的社會應用性學科的研究,應該學會設法把自己的發現用最精當、最響亮的概念提煉出來,最好是中英文概念一塊提出來,讓學術界通過你的新概念就知道你的理論的大意。採用新概念容易給整篇文章的表述都帶來奇崛和陌生化的效果,可以有效地消解枯燥感,增加新鮮感和可讀性。
如果你消耗了大量腦細胞,瀝血創造了一個新概念,就不要藏在袖桶里,像冬天的陝北人,雙手抄著裝悶憨,琢磨著趁人不備,當暗器一般發出,一舉中在學術界的腦門上。說實話,這樣做其實很難得手,倒容易被文字的流沙連人帶暗器給埋沒了。常規的容易見效的做法是像程咬金耍板斧一樣開門見山,儘力把新概念甩出,使之驕傲地戳在標題和引言中,讓編輯和讀者一眼就能發現這個亮晶晶的新貨。在這一點上,作者們不如多學一些新聞學知識,掌握了新聞記者們擬標題的技巧,就是修得了寫作上的畫龍點睛術,會讓您的論文因為標題詞序的調整而瞬間脫俗刺眼。舉例說,某位先生寫了一篇圖書館學研究對象再思考的論文,核心思想是提出圖書館學的研究對象是文獻知識單元的可獲得性,那麼他的文章標題與其擬為《圖書館學研究對象新論》,把新概念「可獲得性」留在正文而不是標題中,就不如擬為《文獻知識單元的可獲得性——圖書館學研究對象新識》,這樣就可以讓作者著力創造的新概念「可獲得性」衝出窩窩囊囊的蓋頭而走向T形台,閃亮登場,引人注目。
當然,學術研究的炒概念是有前提的,應做到嚴謹,合乎尺度,不可誇大其辭、無中生有地狂炒濫炒。學術上的炒概念嚴格地說是提煉概念而不是亂扣帽子、嘩眾取寵,是為了把自己的觀點和理念簡潔地表達出來,顯豁其特色,這與偽劣新聞中牽強附會、虛張聲勢、反覆報道某一概念的炒法是不同的。按照慣例,學術論文的標題的字數一般不能超過20字,因此也不能為了突出新概念和論文的中心思想而把標題起得過分特指和冗長,那樣新概念反而會被不必要的字詞遮蓋得密不透光,無疑於珍珠藏在烏賊肚,明珠暗投了。
1.3.2 闡發新觀點
學術論文不是講義,講義是對成熟的優質知識的彙編,可以述而不作,允許收集前人的口水,照著講,學術論文是創造新知,交代學術史的小述是為了創造性的大作,必須從前人講完的地方接著講,發前人之未發,所以最忌諱陳陳相因、老生常談、重複老掉牙的舊說。
要想靈感如泉涌,頭腦起風暴,成為新話題、新觀點的連環製造者,經常有學術論文順著核心期刊滿坡滾,讓同行們一不小心就被您的大作撞閃了腰,那就需要嫻熟掌握三板斧。
第一斧,別具隻眼,細察深思。最近,我國有五位年富力強的圖書館學理論家成果豐碩,引領著學術潮流,在專業論壇和博客社區中被稱為「五虎上將」,他們是范並思、李國新、王子舟、程煥文、蔣永福。五虎將的共同特點就是博學、慎思、明辨,能夠透過紛繁複雜的現象,診斷出行業發展不前的癥結和瓶頸。如范並思對圖書館精神的研究、李國新對圖書館法和信息自由的研究、王子舟對知識援助的研究、程煥文對晚清圖書館史的研究、蔣永福對制度圖書館學的研究,都是瞅准了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或者學術研究的空白點、軟肋或者說是七寸,猛然發力,以大胸襟、大格局的醒世恆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來救學濟業。
第二斧,面向未來,把握先機。優秀的學者對新事物總是有一種超乎尋常的敏感,善於觀察專業大勢,能夠選准國際上最新鮮、最前沿的熱點,開展研究與對話,如劉國鈞對MARC的引介,汪冰對數字圖書館的研究,董小英對知識管理的研究、劉嘉對元數據的研究等。這些研究猶如諸葛亮茅廬縱論三分勢,具有很強的預見性和指導性。
第三斧,冷眼觀潮,審視批判。真理並不一定總是站在地位高的或名聲大的人的一邊,也不一定總是為多數人所擁護,對既有的理論和形成熱潮的東西保持審視和批判的眼光,多一些獨立的冷思考,對相沿成習的東西多存一份懷疑,想想有無改進的可能,往往也可以得出發人深省之論,或拿出高明的改進方案。如黃俊貴對圖書館學研究中某些醜陋現象的批判、李金榮對圖書館學本土化研究的誤區的揭示等,都起到了棒喝當下、扶正固本的作用。
有新鮮觀點的文章,上品當然是具有建設性、開創性的文章,可以快速直接地推動理論創新和事業進步,反思文章、翻案文章、批判文章等可以為創新卸掉包袱、披荊斬棘,也各有其意義。
1.3.3 切入新視角
同樣的材料,由於切入角度不同、組織方式不同,就能說明不同的問題,從而產生新意。例如圍繞著書籍的歷史研究,如果只見書不見人,就是書籍史,如果既見書又見人,就是出版史或閱讀史,如果見書見人又見場所,就是圖書館史。這些不同科目的歷史所依賴的素材很大程度上是相同的,只是因為分析、重組、闡釋的角度和目的不同,而壘砌出了不同的理論大廈。
循規蹈矩、習慣了縱向切蘋果的人,永遠也不知道蘋果如果橫切的話,果核的切面會呈現出美麗的五角星狀,面對常見的素材,高明的學者總是能夠轉換一下切入的角度,就能打開別一洞天,把被習慣所遮蔽的長期從我們眼皮底下溜走的本不應然而被誤認為應然的東西揭示給我們。例如我們所熟悉的圖書館創收的大量事實素材,多數學者從中得出的結論是圖書館應該大力提倡創收,努力適應市場經濟,實行一館兩業、以文補文;而少數學者卻從中看到了對公共圖書館精神的踐踏、對社會信息保障制度的背離,批判這種集體非理性的傳染性失誤拉大了社會信息鴻溝,疏遠了弱勢群體,侵犯了部分讀者的合法權益,消減了圖書館的政治優勢,反而陷圖書館於不義,使圖書館全盤喪失了政治、精神、道德、人文、制度的立足點、制高點,損害了自身的生命力。顯然,後一部分學者是站在絕大多數讀者的立場,以歷史的眼光研究問題,而不是從慣常的圖書館員的短視的角度研究問題,結果在眾聲捧揚中發現了潛在的危險因素,所以他們的結論更催人警醒,更有益於事業的長遠發展,當然也更具創新性。
1.3.4 例舉新舉措
新觀點需要由新論據來支持,對圖書館學論文來說,新論據通常不是史料也不是經典著作中的言論,而是圖書館工作中的實踐經驗。實踐經驗可能很多,但不能全部拿來,過度堆積容易造成「敘述的失禁」。作為論據的實踐經驗最好是新近採取的新舉措,新舉措的例舉也是有講究的,不僅可以列舉已經實現的,也要講理論上可行,未來能夠實現的,即所謂的思想實驗,如FRID技術在圖書館到底可行否,如有現成的成功運用的例子固然很好,如果沒有,周全地設想一下應用前景也是有一定的說服力的。另外,有些新舉措,如果成功開展的不止本館一家,在談本館經驗之前,最好也介紹一下著名的圖書館的做法,以提高論文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如推薦書目的編製,北大、清華開列的書目可能更受關注,倘若你所在的是一個不太知名的高校圖書館的話,只談本館的做法顯然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而若是能把北大、清華最新的且它們自己忽視了宣傳的舉措也連帶披露分析一下,就會加大論文的信息量,吸引編輯和讀者的注意。編輯選稿,受主辦機構宗旨和讀者興趣的制約,首先會對論文內容的代表性、普遍性、新穎性、可讀性等進行考量,這樣來自偏僻地區的小型圖書館或者專科大學的圖書館的論文,如果只談本館的具有個別適應性的新舉措,就很可能因為缺乏普遍性和代表性而被否定,解決的要訣之一就是擴大閱歷以解決親歷範圍之不足,把文獻中其他圖書館類似的舉措總結一下,擴大信息量以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如果您所在的圖書館不是明星大館的話,標題最好不要擬為《我館……》或《某某學院……》,因為讀者都是勢利的和追星的,這樣的標題並不吸引人,而雜誌並不是為作者辦的,而是為讀者辦的,滿足了讀者就是贏得了市場,所以當您和您服務的圖書館處於聲望弱勢的時候,拉大旗做虎皮也是一種敘述策略,可以在重視普遍性的前提下宣傳一點本館的特色,但不能相反,否則您的論文就很難被採用。
1.3.5 升華新理論
概念和觀點的交代都是為了對現有的理論進行修改、補充和完善,所以在對既有成果的追述等方面一定要從簡,但對自己的心得及自認為對理論發展有獨特貢獻的地方一定要濃墨重彩、說深說透,充分加以表達。理論的升華是新穎鮮活且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概念,科學、規範、獨特的研究方法,和優美的語言表達的化合反應。只有這三個方面都操作到位,理論的升華才能更璀璨、更成功。在編輯工作中經常可以發現,有的論文對現象的描述很到位,有的論文調查數據很認真,但結論卻一點也不出彩,辛辛苦苦的分析和實證只是為一句常識性的結論作了墊背,讓編輯很為作者惋惜。實際上寫論文是在發現問題,而不是為現行的政策和工作找論據。如果作者改換思路,把注意力集中到與預期不同的現象和數據上,往往能發現新問題,為現有的理論找到修正方案,或創造新的理論,為學術的發展做出較大貢獻。讀中西方學術大師的名著,讓我們驚嘆的往往是他們於眾人不疑之細微處質疑,於眾人忽視之細微處探詢,以客觀零度之感情執手術刀精密解剖問題的精神。只有把平淡的東西焦化和餾化才能升華、抽象出純粹的理論。
推薦閱讀:
※泡妞秘籍攻略【最全面的泡妞大全套】 - 舞步學院PUA博客
※浙江麗水有哪些值得去的地方?
※飯局逃酒全攻略
※游日本必看攻略,超全!!!
※2014最新最全最實用廈門旅遊攻略 正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