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骨髓的恐怖——斯蒂芬·金的恐怖電影世界
斯蒂芬.金作為電影導演只拍攝過一部電影《火魔戰車》。不過作為一名高產作家,他的作品包括科幻小說、奇幻小說、恐怖小說、短篇小說、非小說、影視劇本及舞台劇劇本。我沒有去精確的統計,不過由斯蒂芬.金的文學作品改編成的電影數量之多、質量之高的確是許多作家難以與其爭峰的。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肖申克的救贖》、《閃靈》、《綠色奇蹟》、《伴我同行》、《迷霧》、《魔女嘉莉》等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電影之外,細數之後連我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怎麼會那麼多!!
在曾被《紐約時報》譽為「現代恐怖小說大師」 斯蒂芬.金的筆下,帶來恐怖感的形象不一定非要是一個具有可怕外形的實際形象,對於事件恐怖氣氛的營造才是將讀者嚇得不輕的真正原因。在看小說的時候很多人的大腦中其實都在不停地腦補著各種畫面,這其實就是造成「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原因,而要將這種千人千面的不同畫面聲音色彩形象轉換為「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小說如何改編,布景如何設置,配樂如何烘托,角色如何定位等等難題既要令觀眾開心又要令作家滿意實在是難上加難。
所以才會有被觀眾認為是「最偉大的斯蒂芬.金電影」而斯蒂芬.金本人卻不承認這是一部斯蒂芬.金電影的《閃靈》。恐怖片佔據了斯蒂芬.金作品改編電影的大半席位,平心而論,這些恐怖片的水準實在是參差不齊,良莠摻半。在這裡,小小盤點一下自己最愛的TOP10。
TOP10《魔女嘉莉Carrie (1976) 》
觀看這部電影的時間已經是2006年之後的事了,如果不是看到約翰.特拉沃塔還沒完全長開的臉,我根本不敢相信這是一部拍攝於30年前的電影。《魔女嘉莉》是斯蒂芬.金的妻子從垃圾堆里撿出來的,小說經潤色後賣出了230萬冊,很快這部斯蒂芬.金的處女作就被搬上了大熒幕。電影由效法阿爾弗德.希區柯克的著名導演布萊恩.德.帕爾瑪的電影風格,此片成為了校園類恐怖電影的開山之作,為之後同類電影開創一個新的模式:學校里或英俊或漂亮的一群人總是在欺負一個灰姑娘似的名叫嘉莉的女孩,當所有的惡作劇最終在校園舞會上爆發時,嘉莉開始展示了她超自然的一面,原本歡樂的舞會一瞬間變成了屠宰場。影片的前半段可能會有些沉悶與過於神秘,但高潮部分的精彩與充滿了青春感的表演就算是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也並不過時。
這部70年代非常重要的恐怖電影中雲集了一大批還未成名的好萊塢大明星,女主角茜茜.斯貝西克也因此片獲得了第一個奧斯卡提名。約翰.特拉沃塔、威廉.凱特、埃米.歐文、南希.艾倫等等用青春的熱情共同打造了一部寓意深刻且觸目驚心的電影。
只可惜這部電影的第二部拍得太過於俗套而完全變成了第一部的翻版。
TOP09《玉米田的小孩Children of the Corn (1984)》
這一系列電影無論是斯蒂芬.金迷還是恐怖片迷都不會錯過的好片子,雖然電影也許不夠血腥殘忍,不夠驚心動魄,不夠詭異恐怖……如果這部電影不夠精彩的話,又怎麼會接二連三地拍出6部續集呢?不過,除了第一集是取材自斯蒂芬.金的小說之外,其它的幾部都不是斯蒂芬.金創作的,實在是有片商藉機圈錢的意味。
《玉米田的小孩》所反映出的未成年的世界是一種極為叛逆且極為恐怖的,哪怕這個世界其實是受到了某種神秘力量的控制,還是給觀眾帶來了深入骨髓的恐怖之感。
TOP08《鬼怪Ghosts(1997)》
這是當時是最長的音樂錄影帶(進過當年的《吉尼斯世界紀錄》),38分鐘的片長足以讓Michael Jackson在其中過足戲癮。雖然這並不能被稱作「一部電影」,卻依舊擁有一個完整的故事,再加上MJ的歌喉與舞蹈,實在讓人忍不住把這部MTV拖進來。
TOP07《再死一次The Dead Zone (1983)》
克里斯托弗.沃肯天生一張蒼白的臉,如果仔細觀察還能發現他雙眼的顏色並不相同,這樣一張臉蛋令其看上去有一種非常獨特的寧靜氣質,誇張一點說,這根本就是病態的優雅,或者說他帶著一絲「鬼氣」。
《再死一次》這部電影雖然掛著恐怖片之名,卻顯得有些過於平淡了,大衛.柯南伯格沒有在這部電影中展示那種華麗悚怪的才華,而是用一種平靜如水的畫面講述著故事,在灰暗的畫面中,觀眾看到的是莫名的悲情,世事變幻,人生無常,做自己應該做的,能夠做的事就好了。
TOP06《海市蜃樓The Langoliers (1995)》
將這部電影放進來並不是因為電影十分優秀,而是因為這部電影曾經在《正大劇場》中播出過,在那個很少能看到優秀恐怖電影的時代,不得不說這是一種視覺以及心理強大衝擊之後所帶來的感受。
TOP05《迷霧 The Mist (2007) 》
漫天的濃霧,沒人知道這些霧從哪裡來,也沒人知道霧裡有些什麼,明明身邊應該就是自己熟悉的街道、樹木、房屋……可突然一下什麼都看不清了,明明有光,明明能夠看清眼前幾米之內物體,但更遠的地方呢?只剩白茫茫一片。超市中卡莫迪夫人面對人恐懼的人群不停地在宣讀《聖經.啟示錄》,她那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在人群中起到了一種可憐而無形的推動力,一連幾個詛咒式的預言應驗之後人類對宗教的狂熱與對未知的恐懼情緒全部都被煽動了起來。由斯蒂芬.金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迷霧》中充滿了對未知的恐懼與想像,不同的人在面對白茫茫的一片大霧時選擇了不同的對待方式,有人義無反顧地走了進去,無論結果怎樣就那樣走了進去,更多的人選擇的卻是擠在一起,他們並不是想要相互取暖相互安慰,人類的自由意志在面對災難時有時會帶來更多的災難。
以未知生物為主題的災難電影很多,《迷霧》在製造恐怖視覺效果上並不佔什麼優勢,與同一時期的電影相比甚至還略顯粗糙。視覺效果並不是一部電影取得成功的唯一標準,《迷霧》勝在對人類無知與人性脆弱的自嘲:在電影的結尾,在也許還有一線生機的情形下,在片中一直表現得非常英勇的男主角做出的驚人選擇令很多觀眾「直接就2了」(此語引自一位很可愛的朋友對電影的評價)。原來英雄也是可以假裝的。
其實我們都很脆弱,脆弱得輕輕一碰就會倒下碎掉。
TOP04《秘密窗Secret Window (2004)》
在《加勒比海盜》上映之後,約翰尼.德普已經成為了票房的代名詞,在這部電影中其實他並沒能超越《宇航員的妻子》中那種神秘的恐怖,也沒有《第九道門》中邋裡邋遢卻又異常執著的氣質,不過電影擁有一個強大的小說原著做為基礎,在看過小說之後再看電影挺不錯的。
TOP03《閃靈 The Shining (1980)》
雖然斯蒂芬.金並不滿意「天才的混蛋」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對其小說的改編,但這並不會影響沒有看過原著的電影觀眾喜愛這部電影。除了天才導演的功勞,《閃靈》這部電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要歸功於傑克.尼科爾森的天才表演,鏡片中他那時不時高揚的眉毛,凶光畢露的眼神和詭異到應人髮指的微笑帶來的是一種能夠引發內心世界最脆弱一面的恐怖感,傑克.尼科爾森用一張寫滿了「變態」的臉生動地詮釋了什麼叫「瘋子」。
TOP02《危情十日 Misery (1990)》
《危情十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凱西.貝茨那出神入化的表演。如果仔細看看凱西.貝茨的臉就會發現其實她是一個很可愛的女人,特別是她的眼睛,流露出的眼神看上去很純真。在這部史蒂芬.金小說改編的電影中,純真的眼神下偏偏就是一顆自私、變態、可怕的心。
電影的海報將那張本應該很可愛的眼睛醜化了不少,蒼白的臉,血紅的嘴唇……其實我並不喜歡這種一下子就點明了角色性格的電影,太直白了點吧?
TOP01《1408幻影凶間 (2007)》
雖然我也不相信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鬼,不過有一次出差,看到分配酒店房號還是小小的猶豫了一下,又怕說換房而讓同事覺得我嬌情,就那樣住下了,結果是躺在床上老是睡不著,好不容易迷迷糊糊地睡著,卻夢見自己上衛生間,一打開門就看到約翰.庫薩克的臉,而且是佔據了整個衛生間鏡子的大臉,最後以一種非常戲劇化的慘叫華麗麗地把自己嚇醒,同時,把同事也嚇了個半死……真不好意思和同事說我是因為一部電影,一組房間門牌的數字造成的心理陰影,這實在是太糗了。
推薦閱讀:
※零點,我在電影院看到了鬼
※4月4日,這個恐怖故事,把我感動得淚眼朦朧
※這部韓國片一出,恐怖片又刷新了一個高度
※覺得《昆池岩》嚇人,你們是多沒見過世面?
※這一次,國產恐怖片真的能把你嚇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