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世親菩薩對《無量壽經》詮釋:《無量壽經優婆提舍》 (溫金柯)

世親菩薩造《無量壽經優婆提舍》[1],又稱《無量壽經論》、《往生淨土論》或《往生論》、《淨土論》,是現存唯一一部,由印度論師撰寫的關於西方極樂淨土的專著。 印度大乘佛教主要的兩個宗派,一個是龍樹菩薩所創的中觀派,一個是世親菩薩所屬的瑜伽行派。龍樹菩薩對於西方極樂淨土的詮釋,主要見於《大智度論》和《十住毗婆沙論》,其內容雖然洋洋大觀[2],然則,《大智度論》是《大般若經》的註釋,《十住毗婆沙論》是《十地經》的註釋;龍樹菩薩在註釋《大般若經》和《十地經》時,談到菩薩行的相關問題時,附帶提到阿彌陀佛淨土,並提出其詮釋,呈現了西元二、三世紀左右,初期大乘佛教論師的阿彌陀佛淨土觀。世親菩薩的《無量壽經優婆提舍》,則是以《無量壽經》作為詮釋的主題,因此是以阿彌陀佛淨土作為專題的著作。它反映的是西元五世紀,中期大乘佛教思想家對於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詮釋,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據陳.天竺三藏真諦法師(499-569)所述的世親菩薩傳記《婆藪槃豆法師傳》,世親原本是習學部派佛教,著有《俱舍論》等名著。後被其兄無著菩薩(阿僧伽法師)所教導,歸於大乘。「阿僧伽法師殂歿後,天親方造大乘論,解釋諸大乘經;《華嚴》《涅槃》《法華》《般若》《維摩》《勝鬘》等諸大乘經論,悉是法師所造。又造《唯識論》《釋攝大乘》《三寶性》《甘露門》等諸大乘論。凡是法師所造,文義精妙,有見聞者,靡不信求。故天竺及餘邊土學大小乘人,悉以法師所造為學本。異部及外道論師,聞法師名,莫不畏伏。」(T50.191c)真諦三藏在這裡,把世親菩薩的大乘論分為兩類,一是解釋諸大乘經的,另一類是發揮唯識思想的。此中提到世親所解釋的大乘經,包含了《華嚴》、《涅槃》、《法華》、《般若》、《維摩》、《勝鬘》等重要的部類;而在《大正藏》中,現存漢譯的署名世親菩薩所造的釋經論,有《十地經論》[3]、《涅槃論》[4]、《涅槃經本有今無偈論》[5]、《遺教經論》[6]、《妙法蓮華經憂波提舍》[7]、《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8]、《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9] 、《文殊師利菩薩所問菩提經論》[10]、《無量壽經優婆提舍》[11]、《寶髻經四法憂波提舍》[12]、《轉法輪經憂波提舍》[13]、《三具足經憂波提舍》[14]等。這些釋經論的主要漢譯者是北魏時代的菩提流支(或作菩提留支)和東魏時代的毗目智仙等人[15]。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的漢譯者,是北魏時代,來自印度的三藏法師菩提流支(一作菩提留支)。菩提流支是世親菩薩第四代的門人[16],在北魏永平元年(508)來到洛陽,受到北魏宣武帝的禮遇,開始翻譯的工作。後來還隨東魏選都到鄴城,繼續工作的天平二年(535)為止,譯業將近三十年的時間,譯出的經典有30 部、101卷,所譯的經典偏重大乘瑜伽系的學說。[17]《無量壽經優婆提舍》的翻譯時間,《歷代三寶記》(T49.45a)和《大唐內典錄》(T55.269b)記述為普泰元年(531),《開元釋教錄》(T55.541a)記述為永安二年(529)。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譯出不久,隨即有北魏.曇鸞(476-542)作註。曇鸞的《往生論註》是中國佛教史上第一部淨土信仰的專門論著。曇鸞原是熟悉龍樹菩薩學說的「四論」學者,他的《往生論註》結合了龍樹與世親兩位大思想家對於極樂淨土的詮釋,將極樂淨土信仰的詮釋推向新的高峰。曇鸞對淨土信仰的詮釋,成為善導一系的先河。這一系的思想,對於日本的淨土信仰有著深遠的影響。 但是在漢地,曇鸞的《往生論註》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藍吉富老師的〈漢傳刊本大藏經之入藏問題〉一文指出:「宋清間的諸版大藏經在淨土文獻方面的輯錄,也頗令人訝異。今人研究中國淨土宗史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文獻,在古代中國人所編的大藏經裡,幾乎全未收錄。像曇鸞的《略論安樂淨土義》、《往生論註》;道綽的《安樂集》,迦才的《淨土論》,善導的《觀無量壽佛經疏》、懷感的《釋淨土群疑論》等要典,都全未入藏。」[18]印光大師在民國21年請北京印經處重刊明.蕅益大師選編的《淨土十要》,將世親的《無量壽經優婆提舍》及曇鸞《往生論註》等附入。印光大師說:「竊以天親菩薩《往生論》,淨宗之要典也,世罕流通;曇鸞法師之註,文暢達而義深邃,洵足開人正智,起人正信,乃淨業學人之大導師。惜中國久已失傳。清末楊仁山居士請於東瀛,刻以流通。……今擬將此書並《蓮華世界詩》合作一冊,以作《淨土十要》之附本,翼與《十要》並傳於世。」[19]這兩段文字都說明了曇鸞《往生論註》重新回到漢傳佛教圈,是將近百年前的事。 相對於曇鸞《往生論註》在唐以後的佚失,世親《往生論》則被收入各本大藏經中,查閱各種漢傳佛教通行的淨土論著,如隋.智顗(538-597)的《淨土十疑論》、五代.永明延壽(904-975)的《萬善同歸集》、宋.宗曉(1151-1214)的《樂邦文類》、元.天如惟則(?-1354)的《淨土或問》、明.蕅益智旭(1599-1655)的《阿彌陀經要解》都曾引述。然則,除了長期佚失的曇鸞《往生論註》外,《無量壽經優婆提舍》直到楊仁山(1837-1911)自日本請回《往生論註》之前,漢傳佛教並沒有第二本註釋書。這也說明這一部印度撰述的唯一以阿彌陀佛淨土信仰為主題的著作,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這也使得我們對於這部論書的理解,還無法十分的深入。 楊仁山自日本請回《往生論註》,並加以刊行,使得世親的《無量壽經優婆提舍》也重新得到重視。前引資料,印光大師(1861-1940)在民國初年,將它們作為《淨土十要》的附本,編輯在一起。在註釋著方面,筆者所見,有太虛大師(1890-1947)的《往生淨土論講要》[20]、印順法師(1906-2005)《往生淨土論講記》[21]、淨空法師(1927年生)《往生論講記》[22]等。雖然「講要」或「講記」並不是嚴謹的註疏,但是三位著名的法師能夠分別講述本論,並出版其記錄,已經反映本論得到了比過去更多的重視。 除此之外,近年來,隨著日本系淨土教在華語地區的弘傳,曇鸞《往生論註》的講授與研究也開始受到重視,使得世親的《往生論》也附帶成為研究的課題。[23]
推薦閱讀:

《印光大師文鈔》第六卷 西方三聖像贊 大勢至菩薩偈贊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二十卷
我悟了 | 准提菩薩聖誕,種種祈願無不滿足!
文殊菩薩心咒——慶文殊菩薩聖誕日

TAG: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