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唯物主義的唯心主義宿命
機械唯物主義的唯心主義宿命
『主次矛盾的辯證唯物主義和當前左翼思想分歧』在紅旗網得到了頭版置頂和推薦文章的殊榮,增強了萬里雪飄探索真理的信心。初次在紅旗網和網友直接交流就有幸見到了機械唯物主義者的風采,也算是一次不小的收穫。在九地網友那裡辯證法不具有普遍性,有時候可以談辯證法,有時候不可以談辯證法。須知,萬物在運動,沒有不在運動的事物,物質也好,意識也好,生產力也好,生產關係也好,經濟基礎也好,上層建築也好,總而言之,萬事萬物都在運動。所謂的辯證法即是運動,運動即是辯證法,辯證法在事物的發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中沒有任何禁地。馬克思和恩格斯發現了辯證唯物主義,如果辯證法不是普遍地存在著並普遍地發生作用,馬克思和恩格斯斷然不會在唯物主義頭上冠以辯證頭銜。九地認為「一對矛盾體在通常情況下顯現的都是一方支配另一方」是「物質決定意識」的馬克思主義原理所反映的客觀規律。但是矛盾的決定與被決定或者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在九地那裡存在著禁地,他說「如果是同屬於物質範疇的一對矛盾,或者同屬意識範疇的一對矛盾(如「公心」和「私心」),又是根據哪一個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原理得出的判斷呢?[這裡的判斷是指一方支配另一方的判斷——萬里雪飄注]」。以九地的邏輯,公心與私心不存在決定與被決定或者支配與被支配的辯證關係,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講了「物質決定意識」,沒有說過「物質決定物質」或者「意識決定意識」,所以九地可以信心滿滿確認物質範疇和意識範疇之間存在辯證關係,而物質範疇和物質範疇之間或者意識範疇和意識範疇之間不存在辯證關係。由此九地在物質範疇或者在意識範疇陷入了唯心主義泥淖,因為他在物質範疇否認了物質的運動,同時在意識範疇否認了意識的運動,在九地看來只有當物質和意識發生關係時才可以談決定與被決定的運動。公心與私心沾上了心字,兩者可以認為是意識範疇。但是公心與私心作為意識卻帶有物質範疇和意識範疇的性質,公心順應了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私心違背了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因此公心與私心之間必然發生決定與被決定或者支配與被支配的鬥爭。這一辯證思想在『主次矛盾的辯證唯物主義和當前左翼思想分歧』那裡就已經說明了,該文在倒數第二自然段里說道,「當貨幣所有者在市場購買勞動力的時候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就同時產生了,然而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存在本源與派生的性質,這種性質來自於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來自於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階級矛盾中無產階級始終代表生產力的發展方向」。萬里雪飄曾經不止一次強調過機械唯物主義即是唯心主義,而且在『主次矛盾的辯證唯物主義和當前左翼思想分歧』的第二自然段里就說過,「如何理解本源與派生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關係及其主次地位的相互轉化,如何理解本源與派生的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關係及其主次地位的相互轉化,是唯物主義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得好即是辯證唯物主義,解決得不好即是機械唯物主義,甚至由機械唯物主義轉向唯心主義。」萬里雪飄認為「意識形態鬥爭的本質就是不同所有制的鬥爭」,九地反駁說「準確的表述是:意識形態領域還存在著公有制觀念和私有制觀念的較量」,「你在答覆中已經偷換概念了」。可是,九地的「公有制觀念」和「私有制觀念」又是從哪裡產生的呢?觀念難道不是存在的反映嗎?觀念的鬥爭難道不是存在的鬥爭嗎?「公有制觀念」和「私有制觀念」的鬥爭難道不是公有制和私有制的鬥爭嗎?九地的觀念與觀念的鬥爭難道是為了觀念而鬥爭的唯心哲學嗎? 萬里雪飄認為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在一定條件之下可以互相轉化。九地質疑,「按你的觀點,請教一個問題——在日本帝國主義沒有侵略中國時,國內的階級矛盾是主要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是蔣介石代表的大地主、官僚買辦階級。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後,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那麼,你解釋一下,在國內階級矛盾是主要矛盾時的「主要的矛盾方面」,是怎麼樣變為次要矛盾的呢?因為按你文章的表述,應該是這樣的意思」。事物經過分析,原來的主要矛盾方面或者轉化為主要矛盾,或者轉化為次要矛盾。抗日戰爭由於建立了廣泛的民族統一戰線,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內部的派系之爭成為了次要矛盾。國民黨蔣介石集團被趕出大陸之後,中國的主要矛盾是共產黨內的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矛盾,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的內部矛盾成為了次要矛盾。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的內部矛盾成為了次要矛盾,並不意味著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和其他政治力量沒有了矛盾關係,現實矛盾彼此離合錯綜複雜,非此即彼的矛盾關係不存在。 萬里雪飄認為物質第一性和意識第二性問題即是對立統一的唯物辯證法,但是九地質疑「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決定和反作用,是從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講的,還是從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關係講的?」。顯然,九地將第一性與第二性的問題和對立統一的辯證法對立起來了,其思想根源上面已經說明了,九地只承認物質與意識之間的辯證關係,不承認物質與物質之間的辯證關係,也不承認意識與意識之間的辯證關係。所以九地有時對於自己的理論都產生了動搖,他說「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我認為這是從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方面講的(當然,生產關係是不是屬於物質決定意識的那種意識,大家可以探討)」。九地意識到了背離了辯證法的物質第一性和意識第二性原理在「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那裡遇到了麻煩——生產關係是不是意識?——遇到了這麼大的障礙他居然不反思。不但不反思,九地還向其他網友發難,「對於「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這樣的結論,是不是應該問個為什麼?而玉璽兄以上的答覆,沒有說出其「支配性」是為什麼。請教!」。九地不反思恐怕有他自己才知道的用心,他很有可能想通過切割馬克思主義哲學和辯證法的內在關係以「物質決定意識」之矛攻擊「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之盾,其用意恐怕在於醜化馬克思主義,讓人看馬克思主義的笑話。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序言』中說道「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這是本源與派生的辯證關係在社會存在與意識範疇的具體運用,同樣「物質決定意識」也是本源與派生的辯證關係在物質與意識範疇的具體運用。「社會存在」內涵比較廣泛,上層建築的政治法律制度也可以認為是社會存在,一個國家的政治法律制度決定一個國家的思想意識形態即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九地應該懂得,在物質和意識關係之中存在本源與派生的辯證關係,在物質和物質關係之中也存在本源與派生的辯證關係,在意識和意識關係之中依然存在本源與派生的辯證關係。 九地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並不是馬克思的明確結論,而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家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得出的結論」。以九地的意見,馬克思花費了最大精力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居然沒有得到明確成果。要知道馬克思的哲學批判在先,政治經濟學批判在後,以馬克思的能力他應該在哲學批判那裡發現「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原理,可是被恩格斯稱為天才的馬克思居然沒有發現,馬克思還笨拙地進行了什麼政治經濟學批判。可惜馬克思沒有聽從九地的忠告——只要掌握了哲學知識具體科學的原理不學自明。 九地批判萬物歸一的「互相滲透」和「互相貫通」是「佛家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另一種說法!」。佛家的唯心思想需要批判,但是佛家的辯證思想需要繼承和發展,九地熟練運用的物質、意識、生產力、生產關係等諸範疇在某種意義上不就是佛家的「空」嗎?人類社會的萬物歸一不就是共產主義嗎? 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孰先孰後問題在九地那裡也成為了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學。九地認為,「只有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才有唯物辯證法這樣的方法論。只有承認物質決定意識,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才可能有正確的方法論。因此,一切正確的方法論,只是人在自己的實踐和理論研究中,有了正確的世界觀上,才會得到的」。那麼正確的世界觀又是從那裡來的呢?馬克思主義世界觀難道是先驗的東西嗎?以先驗的世界觀指導先驗的方法論,以先驗的方法論指導九地「自己的實踐和理論研究」,九地的一切都成為了先驗的東西。不要忘了九地剛剛說過的話,「但是,同屬意識範疇的一對矛盾(如「公心」和「私心」),又是根據哪一個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原理得出的判斷呢?」。世界觀、方法論和公心、私心同屬意識範疇,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原理」世界觀和方法論在這裡怎麼就分出了「只有——才」的主次之分呢?世界觀是在實踐中產生的意識,方法論是在實踐中分析、判斷、綜合的思維過程,思維即意識,世界觀和方法論同一。馬克思原來信仰黑格爾思想,在萊茵報工作期間發現黑格爾思想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後來經過哲學批判和政治經濟學批判建立了馬克思主義。以九地的邏輯沒有正確的世界觀馬克思的哲學批判和政治經濟學批判很難展開,即使馬克思開始有了樸素的共產主義思想,但是在沒有經過哲學批判和政治經濟學批判之前很難說樸素的思想就是九地要求的那個正確的世界觀,要知道馬克思曾經和形形色色的共產主義思想作過堅決鬥爭。黑格爾邏輯到了最後才發現探索真理的過程即是建立方法論的過程,方法論其實就是真理的內容。如果唯心主義思想家黑格爾在這裡,恐怕他也不禁要問,九地的正確的世界觀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於物質,馬克思主義哲學被有知識有思維能力的九地糟蹋得就像一具殭屍面目可憎。不過九地還是逃脫不了他的唯心主義宿命,恩格斯早有預言,「蔑視辯證法是不能不受懲罰的」。二零一四年二月九日
主題詞 機械唯物主義、唯心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紅旗網網友對於『主次矛盾的辯證唯物主義和當前左翼思想分歧』的評論
九地的評論這篇文章,說明樓主是下了功夫的,由於有點繁瑣,尚未全部看完,就覺得樓主對基本的問題是模糊,有如下問題需要及時商榷。如果這些問題是樓主錯了,那麼:建立在這種基礎上的文章以下部分就沒有多大意義了。如果是我認識錯了,也是我向大家學習的機會。 1、私有制和公有制是不是一對矛盾? 2、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是不是一碼事? 3、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決定和反作用,是從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講的,還是從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關係講的? 樓主認為:【當生產關係阻礙生產力發展的時候,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對立關係是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但是,毛主席在《矛盾論》中認為:「原來矛盾的各方面,不能孤立存在。假如沒有和它作對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條件。」根據這個法則,那麼,如果公有制和私有制是一對矛盾體,私有制被消滅了,公有制就不應該存在,而共產主義社會卻實行的又是公有制,只能說樓主錯了。事實上,私有制和公有制只是生產關係中的不同形式,二者不是一對矛盾;《矛盾論》指出:「在各種矛盾之中,不論是主要的或次要的,矛盾著的兩個方面,又是否可以平均看待呢?也是不可以的。」這就告訴我們,不論是主要矛盾,還是次要矛盾,都有其主要的矛盾方面。在一定的條件下,次要矛盾可以上升為主要矛盾。如在中國的抗日戰爭這個條件下,民族矛盾就代替了國內的階級矛盾上升為了主要矛盾,同樣的,任何一對矛盾,其此時的主要的矛盾方面,也是可以轉變為彼時的次要的矛盾方面的。但是,我認為,樓主在文章中的論述,好似把這兩個轉變搞混了;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我認為這是從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方面講的(當然,生產關係是不是屬於物質決定意識的那種意識,大家可以探討)。矛盾的互相依存、互相轉變、互相貫通、互相滲透,這是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律。毛主席在《矛盾論》中所指的「當著不變更生產關係,生產力就不能發展的時候,生產關係的變更就起了主要的決定的作用」,這應該是從解決矛盾的方法方面講的,而不是在闡述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律問題。 樓主的「生產關係不是別的,生產關係是生產力的存在形式,生產關係即是生產力」這句話該怎樣理解?
Liuyuxi1948 對於九地的評論的評論
這篇文章看了題目挺好,一讀文章確實有點繁瑣,想讀明白,沒有三遍是不可能的。因此讀了幾段,就丟棄了。就你的提的問題,談點意見:(1)「公」與「私」是對立統一的,公有制與私有制也是對立統一的。共產主義社會的「公」與「私」、公有制與私有制也是存在的,只是與階級社會的「公」與「私」、公有制與私有制,無論形式還是內涵都是根本不同的罷了。但是說【當生產關係阻礙生產力發展的時候,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對立關係是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是錯誤的。(2)你說得對。(3)生產力與生產關係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是對立統一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反作用與生產力,就是矛盾著的雙方在對立統一規律支配下的表現。與物質、意識誰是第一性的不是一個範疇的問題。但是說【生產關係不是別的,生產關係是生產力的存在形式,生產關係即是生產力】是錯誤的。
萬里雪飄對於九地的評論的評論
謝謝九地網友評論,也歡迎諸位網友共同探討。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公有制和私有制是不是一對矛盾」? 前三十年的社會主義中國沒有純而又純的公有制,即使是文革時期還存在少量的個體經濟。今天的特色社會主義也不是純而又純的私有制社會,還存在著以南街村為代表的數千個農村集體經濟實體。明天即使這些農村集體經濟實體全部消失,在意識形態領域還是存在公有制和私有制的較量,意識形態鬥爭的本質就是不同所有制的鬥爭。
第二個問題「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是不是一碼事」?矛盾論第四部分的標題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顯然兩者不是一碼事,文章接著標題說道「在矛盾特殊性的問題中,還有兩種情形必須特別地提出來加以分析,這就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關鍵是下面這一段,「在各種矛盾之中,不論是主要的或次要的,矛盾著的兩個方面,又是否可以平均看待呢?也是不可以的。無論什麼矛盾,矛盾的諸方面,其發展是不平衡的」。這一段意思是說,不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發展不平衡,而且在主要矛盾中[在次要矛盾中也一樣]矛盾著的兩個方面發展也不平衡,在主要矛盾中存在著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譬如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是主要矛盾,同時在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社會主義社會無產階級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諸多矛盾中的主次地位關係,可以認為它們是矛盾的外在關係。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是某一矛盾或者某一事物的內部矛盾關係,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事關某一矛盾或者某一事物的性質,可以認為它們是矛盾的內在關係。 我們可以把某一個矛盾和另一個矛盾綜合起來作為某一事物加以認識,此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可以轉化為主要矛盾方面或次要矛盾方面,至於原來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中的主次矛盾方面可以暫時不作為思維的對象。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不是一碼事,但是也不能搞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學,矛盾的東西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我們也可以把綜合起來的事物進行分析,於是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就可以轉化為主要矛盾或次要矛盾,此時在主要矛盾或次要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在甄別主要矛盾或次要矛盾的性質時就要發揮作用了。對於事物既可以分析,也可以綜合,是綜合還是分析取決於我們觀察事物的角度和需要。 本文第二自然段開頭說道「主次矛盾是矛盾的特殊性範疇,矛盾發展不平衡,存在主次矛盾之分,主次矛盾既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證關係,也是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的辯證關係」,這是作者自己的提法,它們既然是矛盾就可以歸一。事實上從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到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即是矛盾從外在關係過渡到內在關係的辯證發展過程。毛主席的『矛盾論』從主要矛盾過渡到主要矛盾方面再繼續過渡到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就已經說明了矛盾從外在關係向內在關係辯證發展的過程。 本文第三自然段引述的『矛盾論』內容在原文中排布在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的段落里,這一段內容也可以當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辯證關係來理解,事實上這一段內容說的是矛盾的「主要的決定的作用」,而不是矛盾的支配地位。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既可以綜合為生產方式來理解,生產方式也可以分析為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來理解。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既可以綜合為社會形態來理解,社會形態也可以分析為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來理解。
第三個問題「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決定和反作用,是從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講的,還是從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關係講的」? 本源與派生,第一性與第二性,其實就是事物的因果關係,因果關係是相互作用的關係。本源和派生難道不是一對矛盾嗎?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難道不是一對矛盾嗎?第一性和第二性難道不是一對矛盾嗎?物質和意識難道不是一對矛盾嗎?如果它們不是矛盾關係,它們之間怎麼會有作用和反作用的辯證關係呢?解決矛盾的方法和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律是同一個問題,有什麼樣的方法就有什麼樣的規律,辯證法和方法論是同一個東西。矛盾無處不在,對立統一規律無處不在,不承認這一點就很難說是辯證唯物主義者,將第一性、第二性和對立統一對立起來很容易走向機械唯物主義。「生產關係不是別的,生產關係是生產力的存在形式,生產關係即是生產力」,這即是矛盾雙方的「互相滲透」和「互相貫通」,萬物歸一就是因為矛盾雙方「互相滲透」和「互相貫通」的結果。為了生存人首先要解決衣食住行,人們在解決衣食住行的生活的社會生產過程中就已經形成了相應的人與人關係,有什麼樣的生產力一般就有什麼樣的生產關係,生產關係是生產力的存在形式,沒有生產關係的生產力不存在。生產力存在於生產關係之中,生產關係存在於生產力之中,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是生產過程的一體兩面,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是同一個事物。這種關係可以理解為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互相滲透」和「互相貫通」的對立統一。一切事物都是矛盾,這是辯證法的根本法則。毛主席的『矛盾論』正是因為站在了這一矛盾的普遍法則之上才成為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不提倡繁瑣哲學,但是有時為了鬥爭需要把問題說清說透不得不搞一點「繁瑣哲學」,毛主席的『矛盾論』就是「繁瑣哲學」,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搞「繁瑣哲學」比毛主席有過之而無不及。厭惡「繁瑣哲學」拒絕「繁瑣哲學」我們如何接近馬恩列毛?資產階級大搞繁瑣哲學,我們不搞一點「繁瑣哲學」,我們拿什麼批判資產階級精神鴉片?在文化上鬥不過資產階級,我們就會成為資產階級的精神奴隸,奴隸之所以是奴隸是因為奴隸的「我」是奴隸的主子。
如有不當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九地對於Liuyuxi1948的評論的評論
「公」、「私」,在不同的語境中,所指是不同的,但是,公有制、私有制是兩個明確的概念,僅指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問題。在通常的情況下, 「公」和「私」是指公心和私心,在此種情況下,是指思想意識,屬於意識範疇的東西;如果語義中的 「公」和「私」分別代表「公共財產」、「私人財產」的話,指的是物的歸屬權問題。因此,不論哪種情況, 「公」、「私」與公有制、私有制不能等同對待。而我提出的問題,是專指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才得出——到了共產主義社會,只有公有制,沒有私有制了,所以,公有制和私有制不是一對矛盾體。至於玉璽兄所認為的「到了共產主義社會……公有制與私有制,無論形式還是內涵都是根本不同的罷了」,我不敢苟同。我認為,共產主義的公有制,仍然是馬克思所提出的公有制,是存在的。如果你所認為共產主義時期的私有制和現在的內涵不同了,那就是消失了,只是「同名」罷了!——因此,我依然認為公有制和私有制不是一對矛盾體(這純屬學理討論)。 為什麼是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而不是相反?我認為,這一典型的「矛盾的一方支配另一方」的例子,是源於「物質決定意識,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得出的判斷,它是事物的客觀規律。因此,一對矛盾體在通常情況下顯現的都是一方支配另一方,那麼,這就是馬克思主義這一原理所反映的客觀規律。但是,如果是同屬於物質範疇的一對矛盾,或者同屬意識範疇的一對矛盾(如「公心」和「私心」),又是根據哪一個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原理得出的判斷呢?也就是說,「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是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何種原理得出的結論呢?須知,矛盾的一方的支配性是客觀事實,而得出符合客觀事實的判斷又是一碼事,特別是對於「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這樣的結論,是不是應該問個為什麼?而玉璽兄以上的答覆,沒有說出其「支配性」是為什麼。請教!
九地對於萬里雪飄的評論的評論
【明天即使這些農村集體經濟實體全部消失,在意識形態領域還是存在公有制和私有制的較量,意識形態鬥爭的本質就是不同所有制的鬥爭。】——準確的表述是:意識形態領域還存在著公有制觀念和私有制觀念的較量,這就是馬克思主義提出的兩個「決裂」的之一,不能混淆。你在答覆中已經偷換概念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不是一碼事,但是也不能搞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學,矛盾的東西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這不是非此即彼的問題,而是要搞清楚概念,分清楚問題的不同性質、不同方面,做出準確表述的問題。關於你的文章在這個方面的描述,我只認為是混亂的。因為你沒有表述清楚。按你的觀點,請教一個問題——在日本帝國主義沒有侵略中國時,國內的階級矛盾是主要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是蔣介石代表的大地主、官僚買辦階級。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後,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那麼,你解釋一下,在國內階級矛盾是主要矛盾時的「主要的矛盾方面」,是怎麼樣變為次要矛盾的呢?因為按你文章的表述,應該是這樣的意思。【將第一性、第二性和對立統一對立起來很容易走向機械唯物主義。】——我沒有將二者對立起來,而恰恰是根據「物質決定意識,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得出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的結論的,這就是二者有機的結合。事實上,「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並不是馬克思的明確結論,而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家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得出的結論。【「生產關係不是別的,生產關係是生產力的存在形式,生產關係即是生產力」,這即是矛盾雙方的「互相滲透」和「互相貫通」,萬物歸一就是因為矛盾雙方「互相滲透」和「互相貫通」的結果。】——這就是佛家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另一種說法!
Liuyuxi1948 對於九地的評論的評論
第一個問題很早就有爭論,用幾句話也說不清楚,按辯證法的觀點講,任何事物都是變化的,公有制、私有制的概念也不會不變。第二個問題據我的認識:哲學有兩大範疇(1)世界觀,是解決存在與意識、物質與精神誰是第一性的問題(2)方法論,就是辯證法與形而上學。辯證法的核心是對立統一規律,任何事物都是由這一規律所支配。包括存在與意識、物質與精神、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原因與結果、內因與外因、內容與形式、必然與偶然、相對真理與絕對真理、現象與本質------儘管各自研究的範圍不同,但都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它們的」支配性「問題是由在」什麼條件下「來決定,這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辯證法的靈魂。
九地對於Liuyuxi1948 的評論的評論
只有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才有唯物辯證法這樣的方法論。只有承認物質決定意識,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才可能有正確的方法論。因此,一切正確的方法論,只是人在自己的實踐和理論研究中,有了正確的世界觀上,才會得到的。有人會質疑,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沒有誕生以前,就沒有正確的方法論嗎?我說有。為什麼?因為馬克思是總結論了社會歷史的客觀規律得出的理論結論,就如階級鬥爭不是馬克思主義學說創立才有的一樣,那都是客觀的存在,只是馬克思把它明確了,上升為了理論學說而已。
推薦閱讀:
※痛批楊天石、曾景忠:九一八不抵抗主義的罪魁是蔣介石
※14儒家的現實主義流派:荀子
※後殖民主義批評依然有效
※一夫多妻摩門原教旨主義概況
※當代中國新保守主義的思想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