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教你學中醫(11)氣化

(二)中醫如是說

1、氣化

研究中醫就不能不說到氣化,前面引用《內經》說到了:陽化氣;精食氣;氣歸精,精歸化;氣生形,化生精。那麼,究竟什麼是「化」呢?讓我們繼續在內經中順著精神氣化的線索尋找答案吧。

靈樞《經脈》篇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干,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皮膚堅而毛髮長。」可見,人的骨筋脈肉皮從裡到外所建築起來的形體是從精的形成開始的。

那麼,這個為身形之本的精究竟是什麼呢?

《決氣》篇云:「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可見,精是由父母陰陽兩神相合而成形的。

精由兩神相合而成,又由化生,那麼,神與化有什麼聯繫呢?神又是什麼呢?

靈樞《本神》篇云: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前面說精為兩神相搏合而成形,這裡又說神為兩精相搏而成,那到底是神在先還是精在先呢?

下面來看素問《天元紀大論》中鬼臾區對黃帝一段玄之又玄的論述:「夫五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陰陽不測謂之神,神用無方謂之聖。夫變化之為用也,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天為寒,在地為水。故在天為氣,在地成形,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

為了能看清脈絡我們省略一些內容: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變化之父母,神明之府也。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陰陽不測謂之神,神用無方謂之聖。夫變化之為用也,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為風熱濕燥寒五氣,在地為木火土金水五行。故在天為氣,在地成形。形氣相感而萬物化生矣。

接下來我們對這段節選過的文字試著做一下白話的解讀:陰與陽,一體兩面,相反相成。是天地共同遵循的法則,是能使萬物變化的父母。有形之物初生叫做化,生到極點叫做變。陰陽不能測的覺知叫做神,神之作用無跡可尋叫做聖。這個變化無常的神之用,在天名為玄,在人名為道,在地名為化。在地的化能生五味可食之物,在人的道能生明察事理之智,在天的玄能生超然形上之神。神在天表現為風熱濕燥寒五種氣,在地表現為木火土金水五種形。所以神在天則從陽化為氣,在地則從陰變為形。形與氣相感和合,而萬物從中化生。

原來,無論在天的陽化氣,還是在地的陰成形,都是陰陽不測的神的功用。而在萬物變化之中獨往獨來的神,正是精氣升華而成。神藏則聚為精,精動則化為神。精如燈油,神如燈光。油盡燈枯則此處光滅,而光的本體並不會隨燈的熄滅而消失。據物質與能量守恆定律,精是可以氣化為神的成形之物,其形必為光明收斂聚合而成。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生長化收藏,這個處於生長收藏之中的土曰備化的長夏,之所以可以化生五味能使萬物生長壯大成形,靠的不正是一年之中最強烈的日光的照耀嗎?

《道德經》云:穀神不死,是為玄牝,玄牝之門,為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素問《五常政大論》云:化不可代,時不可違。必養必和,待其來複。

從這兩句中再來推敲一下神與化之間的關係:神的本質是光,神是不死的。神之用在天名為玄,玄是無限的深遠,深遠之中有光明,此光為日,日為天地之母。神之用在地為化而生五穀,五穀中藏著可以不死(再生)的神,人食五穀而生精,精化為氣,氣化為神,而成精神之用。所以說:民以食為天。

化可等待而不可替代,只有到了土曰備化的長夏,也就是夏季的最後一個月未月,日光得以充分照耀土壤的時候,萬物才能成熟。實際上化是一個時間的概念,也就是地得神之用的時候,說白了也就是日照最充足的時候。這個時候萬物都能得到太陽的照耀而充分生長成熟,併產生使自己乃至後代可以再生的種子,也即精。

可見,一切都是來自神的作用,化只是神用最充足之時而已。神的本質是光,光的本質是能。光可以聚成形,產生物質。物質可以化成氣,可以發熱,可以產生動力。動物既具有可以產生熱能的動力,又具有可以主宰形體的神明。既有光的身,又有氣的身,又有形的身。形是生成的,有生即有死。氣是化成的,有聚即有散。神是用起的,有來即有去。

自宇宙生成之時起,萬物即在光的不斷成形變化之中聚散起止成住壞空著。生命只是一個轉化的過程,只是光影變幻的一個夢境而已。

(待續)


推薦閱讀:

銀屑病的中醫治療
中醫五臟養生視頻
陰陽【中醫百科】
國寶級中醫親傳養胃健脾法
【轉載】小柴胡湯宗陽明而治——中醫界千古之秘+《傷寒論》中陽明病諸虛證之探討+《傷寒論》中咳喘的辨證與治療

TAG: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