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德意志第二帝國(28)史里芬計劃:未能突破的右翼
1914年夏天,德國面臨著腹背受敵。俄國從東邊,英、法從西邊,對它兩面夾擊。一旦被這三個大國合圍上來,這一壺夠喝的。
好在,對這種情況,前任參謀總長施里芬伯爵早有對策。他的計謀簡單說,就是「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避實就虛,直搗黃龍」。
(施里芬伯爵)
按照施里芬計劃的要求,戰爭初期的東西兩線,東線只放10個師牽制住俄國,在西線集中87個師打法國。而具體在西線的南北兩翼,南翼(左翼)的德、法邊境又只放8個師據守要塞堡壘,吸引法軍主力從這邊進攻。
重要的殺手在西線北翼(右翼)。這一路集中79個師的龐大兵力(後面還跟著大批二線部隊),穿過比利時邊境,從東北面殺入法國,就像一條巨大的槓桿,一路旋轉過來,長驅直入大迂迴,掃蕩法國北部,繞過法國東部邊境的那些工事,兜圈子從西面攻入巴黎,順便把英吉利海峽沿岸都佔領,防止英軍登陸。這樣,只用短短几個星期就徹底打敗法國。然後,再掉頭向東對付俄國,就不費什麼功夫了。
顯然這個計劃最核心的要點就是充分在西線的北翼集中兵力,保持絕對優勢,才能確保迅速橫掃法軍,攻陷巴黎,趕在法國全面動員之前就打垮這個宿敵,結束西線戰爭。為此,施里芬直到臨終前還在念叨:「右翼,你們一定要加強右翼……」
一戰爆發之初,德軍參謀總長是約翰內斯.毛奇(小毛奇)。他的叔父就是當年輔佐俾斯麥統一德意志,擊敗奧、法的老毛奇。小毛奇認為,施里芬計劃基本上是靠譜的,可是太冒險了。東線放10個師對付俄國,太少;西線南翼只放8個師,也太少。萬一被敵人大軍突破,那就麻煩了。因此他改變施里芬計劃,加強了東線和南翼,而把北翼的部隊減少到50多個師。
8月2日,100多萬德軍浩浩蕩蕩從西北邊境出發,轉眼間佔領了彈丸小國盧森堡,隨後入侵中立國比利時。8月4日,他們被比利時軍的列日要塞阻攔。列日要塞的大炮和機關槍瘋狂切割掃蕩,進攻的德軍屍體堆了一層又一層。德軍14旅的旅長武索也在衝鋒中陣亡了。14旅的官兵們正在不知所措的時候,卻看一個器宇軒昂的將軍走來:「你們怎麼回事?」14旅參謀說了情況,那將軍點頭道:「好,那麼我來接替指揮你們旅。」
這個將軍就是名將魯登道夫(1865-1937),時任第2集團軍少將副參謀長。他才華過人,思維慎密,曾受到施里芬參謀總長的賞識。只是因為出身非貴族,所以晉陞受到限制。魯登道夫指揮14旅,趁夜色掩護,從比利時軍兩個陣地之間的缺口突破,攻佔了列日城區。隨後,德軍調來420毫米的攻城榴彈巨炮,將列日的12座炮台一座接一座夷為平地。
(魯登道夫)
攻陷列日要塞後,北翼德軍繼續潮水般向西進發,攻入法國境內,然後轉向南面,直撲巴黎。沿途接連擊潰前來攔截的英軍、法軍。短短十天中,法軍傷亡30萬人。由於部分法國官兵還在按照拿破崙時代的戰術,排成方陣前進,結果在德軍的猛烈火力下像兔子一樣被打翻,屍體堆了6英尺高。
與此同時,法軍南翼部隊向阿爾薩斯、洛林地區進攻,也被打退。德皇威廉二世看著這一切,興高采烈。他和他的將軍、士兵,以及德國老百姓,都覺得戰爭很快就要勝利了。
閑話德意志第二帝國(23)德意志飛躍的榮耀屬於誰
推薦閱讀:
※三十萬帝國精銳為何突然成了紙老虎?只因一個人沒活下來
※蘇俄黑幫帝國
※晚清帝國的生存戰略(3)
※從大清帝國的海軍說起
※地圖上的大漢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