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雨:華德福教育與中國文化重建(「中原華德福教育論壇」演講稿)

[編者按]

今天上完主課,趕去北京西站乘高鐵,到鄭州參加「第二屆中原華德福教育國際論壇」。來到會場,已經是下午四點多了,正趕上管城區穆局長的演講,台下坐了澤武、趙丹、Ben老師等許多老朋友,大家匯聚一堂,暢談中國教育的未來。教育的作用之大,是可以「改命」的。所謂「改命」,不僅僅是「知識改變命運」這麼表層的意義,而是關係到個人慧命到群體共命的大事。現將我的發言稿刊發於此,供更多朋友參考和批評。

華德福教育與中國文化重建

(2015年5月22日鄭州「中原華德福教育論壇」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尊敬的各位專家、親愛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華德福教育與中國文化重建》。圍繞這個主題,我將從三個層面來論述:一是中國文化之現狀;二是如何改造今日中國之文化;三是華德福教育與中國教育改革,和文化重建事業的關係。

一、中國文化之現狀

  欲了解中國文化之現狀,我們不妨看看幾則最近的新聞。

  第一則新聞:據報道,一段時間以來,色情表演在中國農村泛濫成災,許多葬禮都請人來跳脫衣舞「助興」,主持人播放完哀樂後,馬上就有脫衣舞女郎跳了起來。一邊是死者遺像和輓聯,上寫「壽終德望在,身去音容存」、「天悲地哀」,一邊是淫穢下流的表演。為什麼在葬禮這種肅穆的場合,會上演這樣的鬧劇呢?據說是因為香艷刺激的演出,能吸引大批觀眾,說明人丁興旺,這成了當地的新風俗。

  第二則新聞:據統計,今年第一季度,全國立案查處的貪污賄賂犯罪案件4000多起、近6000人,涉案總金額12.8億元,這些案件大多集中發生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科研等民生領域。其中,有一個案例備受矚目。當事人曾任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院長,他利用職務之便,多次收受他人財物,除了3500萬元現金,還有100套房產,價值人民幣8000多萬元。

  還有一則新聞:去年北京積水潭醫院有位醫師,治燒傷很厲害,網名「阿寶」,他說中醫是騙人的偽科學,向中醫界發出挑戰,說中醫自稱用脈診能知道人是否懷孕,他不信這個邪,願意打賭。後來這個賭局不了了之。而最近,杭州的一位中醫站出來,願意出資5萬挑戰積水潭醫院的院長,挑戰的項目不是中醫是否能準確地檢驗出懷孕,而是有絕對的把握治癒痛風、腰間盤突出等疑難雜症。

  以上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真實事件。要想辦好教育,我們的視野不能僅僅停留在幾十平米教室的空間,用華德福教育創始人斯坦納博士的話來說,教師必須對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充滿興趣,才有可能引領孩子清醒地入世。

(一)思考教育的根本問題,需要「則天參往」。

  今天的中國,人們價值觀的混亂、迷失是普遍現象。創辦一所學校,不是搭建一個空中樓閣,它離不開一個現實的文化土壤。而我們今天所遭遇的這個文化土壤並不太理想,說得嚴重點,我們是在一塊鹽鹼地里種莊稼。

  經驗豐富的農夫都明白一個道理,要想莊稼長得好,只對農作物下力氣——給它噴葯、打營養針是不夠的,關鍵在於如何讓土地提高肥力。我們這次論壇的名字叫做「中原華德福教育國際論壇」,外國朋友可能不太了解,被稱為「中原」的河南省是中國第一農業大省,第一糧食生產大省,我們腳下的這塊土地養育了中國人幾千年,依然保持著很高的肥力。我們的農民朋友用祖先世代相傳的智慧,依然每年可以保持糧食的高產量。我們的祖先早就懂得,人養地,地養苗,苗養花,花養籽。育苗如此,育人何嘗不是如此呢?教育的關鍵也在於養地、養根。

  河南是中華文明的搖籃,可以說大地母親依然在給我們提供豐富的物質食糧,然而這個時代中國人獲取精神食糧的文化土壤已經板結、荒漠化了。如何讓文化土壤重新煥發出活力?這是我們這些在教育領域耕耘的「農夫」必須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河南洛陽的周公廟,牆上寫著一段話:「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不知古,不足以論道;不知祖,不可以開來。」我們思考教育的根本問題,有兩個參考維度,一是高於人類的更高的存在,人類各個民族文化傳統都承認它的存在,我們一般把它稱之為「天」,我們效仿天道而行,這叫做「則天」;二是人類過往的歷史,主要是人類精神的傳統,我們一般稱之為「道統」,我們對照它檢討今天人類的行為,這叫做「參往」。

(二)當前有明顯偏差的價值觀:流俗主義、拜物主義和科學主義。

  今天人們看待生命、看待世界、看待宇宙的觀念存在著許多偏差。這些價值觀的偏差就像蛀蟲一樣,腐蝕著人們的精神,損害了人類的文化之根。中華博學院的首席導師王靜心先生,將當前社會存在的有明顯偏差的價值觀概括出十種,稱之為「十蠹」,我認為他概括得十分恰當,在這裡也願意把這十種價值觀列舉出來,供大家參考。這些有明顯偏差的價值觀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執著於枝節的觀察和局部的思考,不顧整體,把這個局部當作全部,上升為「主義」。比如前面的三個例子就分別對應三種主義。

  第一則新聞中,在葬禮上跳脫衣舞,以聚人氣,就是典型的「流俗主義」。中國人自古重視葬禮,由於中國人認為死亡並不是結束,而是生命告一段落,生命的本質是終而復始,生生不息,所以中國人並不把死亡看作是一件絕對的壞事,因此悼念死者的態度是哀而不傷,甚至把長壽者的葬禮稱之為「白喜事」,可以吃流水席、熱熱鬧鬧的。但再怎麼熱鬧,也不應該傷風敗俗。葬禮上的下流表現,與我們整個時代的風氣下流有關,它的出現不是偶然的。

  第二則新聞反映出來的官員腐敗,貪得無厭,則與「拜物主義」有關。一個人睡覺,不過身佔六尺,一個人卻霸佔了100套房子,他也不好好想想,自己住得過來嗎?人在精神上找不到方向,容易用物質來填補內心的空洞。物質決定一切的思想,一方面必然造成人的精神虛無,因為這種價值觀不能幫助人們很好地面對生死問題;另一方面,它還必然造成人去追逐物慾的滿足,追求感官的各種刺激,及時行樂,不計後果。

  至於第三則新聞涉及到中醫是否是「偽科學」的爭議,也不是新鮮事了。從「五四」運動之後,中國人開始崇尚「賽先生」,就以科學思維代替中國人自古以來認識自然的思維方式,把科學當作認識宇宙的惟一途徑,這種做法就叫做「科學主義」。這種價值觀對我們的文化、教育造成了非常大的傷害。

  我提醒大家,請記住「1919年」這個年份。在這一年,中國爆發了著名的「五四」運動。同年,斯坦納博士和他的同事們在德國的斯圖加特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華德福學校。由於今天在場有不少外國朋友,所以允許我簡單介紹一下中國的近代歷史。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巴黎召開所謂的「和平會議」,中國作為「一戰」協約國之一,參加了會議。中國代表在和會上提出廢除外國在中國的租界和特權,撤退外國在中國的軍隊,取消「二十一條」等正義要求,但巴黎和會不顧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拒絕了中國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此消息傳到中國後,北京學生群情激憤,學生、工商業者、教育界和許多愛國團體紛紛通電,斥責日本的無禮行徑,並且要求中國政府堅持國家主權,並於5月4日這一天爆發了大規模的學生遊行。「五四」運動的爆發,與當時的「新文化運動」帶來的思潮有關,因此,人們一般把「五四」精神概括為:一是民主,二是科學。

  近代科學的興起,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的思維和生活方式。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科學只是認識世界的諸多途徑中的一種。已故的美國天文學家卡爾·薩根曾經有一個比喻,他說:科學就像手電筒的光柱,在這束光柱照射下,一切都明明白白,但是在這束光柱之外,是茫茫的黑夜,是魔鬼出沒的世界。薩根的這個比喻說明了科學思維的局限性,同時也體現出這位科學家本身也深受科學思維的束縛。其實,科學解釋不清楚的領域,同樣是明明白白的,只是科學沒有能力解釋而已。中醫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例子,中醫的智慧遠遠超出了科學主義者的認知範圍。按理講,你理解不了的東西,不能輕易地否定它的存在。因為用科學思維解釋不清楚中醫的原理和方法,就認為中醫是騙人的——這是科學主義者的偏狹和狂妄。

  尊敬的老師們、朋友們,前面我提到了洛陽,這是一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距離這裡130公里,不太遠,建議外國朋友有空可以去看看。2000年前那裡曾經有一所學校,名叫洛陽太學,它是屹立在世界東方的第一所國立中央大學,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東漢洛陽太學規模浩大,人數最多時達到三萬人。這所學校曾經出過一位優秀的學生,名叫張衡,他發明了「渾天儀」和「地動儀」,可以準確地預測地震。他用的不是現代科學的思維模式,而是中國人自古以來認識天地自然的思維模式,既有原理,也有方法。我要告訴大家的是,這種智慧在民間傳承了下來,今天依然有人懂得這樣的方法,在前些年中國的幾場重大地震災害發生之前他們就有了準確的預測,但遺憾的是被科學主義佔據頭腦的學術權威們完全無視這些情報。這種情形與今天中醫被主流醫學排擠、打壓的境遇是類似的。今天中國的主流醫學把人體視為一台機器,可以拆裝零件,可以修修補補,而不是把人體視為一個精神和肉體統合的整體。華德福教育對人體的認識倒是與中醫非常相近,它發展出了人智醫學。儘管人智醫學在西方社會也屬於另類醫療,但它與主流醫學相比較,更接近生命的智慧。

(三)對中國人傷害最大的價值觀:「社會達爾文主義」。

  說到中國的近代歷史,有一種價值觀對中國人的傷害最大,那就是「社會達爾文主義」。在這樣一種價值觀的影響下,中國人認為自己的文化是落後的,而落後就要挨打,要想不被別人欺負,就要武裝自己。其實,弱肉強食只是自然界現象的一個局部觀察,而不是全部。但從「五四」運動開始,我們否定了自己的精神傳統,打倒「孔家店」,全盤接受了「物競天擇,人定勝天」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至今仍然是我們歷史教科書的基調。

  中國的家長很熟悉這麼一句話:「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鼓勵競爭、鼓勵鬥爭的價值觀,動搖了自古以來中國社會的倫理基礎。中國人本來崇尚「以和為貴」,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學生批鬥老師,兒女與父母劃清界限、脫離親子關係,傷天理,禍人倫,這是人世間一場慘痛的悲劇。它的危害影響至今。

  人類社會不是線形發展的,而是如四季更替,盛極必衰敗,冬去又春來,周而復始,生生不息。中華博學院將聖人的智慧總結出了一份啟蒙教材,裡面是這樣看待強弱的:「威武不欺弱,卑微不屈強。」我們的祖先不是把貧弱者視為低賤而拋棄他們,而是扶弱濟貧,信奉的是「眾生與我相依,人人與我共命,爭則俱傷,和則皆榮。」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周年,我們對待這場人類慘劇的態度不應該是慶祝,而是哀悼,哀悼死於這場戰爭的9000多萬亡靈。崇尚暴力,害人害己,戰爭當中無贏家,勝者負者皆當泣。斯坦納博士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他到處演講,呼籲人類要深刻反省,要懸崖勒馬,否則很快會出現「第二次世界大戰」。斯坦納博士1925年去世,他的預言卻不幸言中。

(四)天下為公,超越民主主義、自由主義、國家主義和群族主義。

  我們回到「五四」運動這個話題。「五四」運動除了崇尚「賽先生」,還崇尚一位「德先生」。有人說「民主」是好東西,難道你還想對「民主」說三道四嗎?把「民主」奉為不可動搖的真理,這種價值觀叫做「民主主義」,也是我們需要警惕的。崇尚民主的人士把不贊同他們的做法一律都視為專制,「不民主即專制」,我們應當跳脫這樣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

  民主的目的是為了自由,而自由的目的是什麼呢?當今時代的人絕大多數都崇尚自由,因為可以讓個人得到充分發展,享受各種各樣的權利,包括不受權威妨礙做「自己的事」的權利。「惟自由至上」的價值觀帶來了什麼結果呢?這在西方自由世界可以看得更明顯:

  「在這些國家,人們對暴力和年輕人的性濫交痛心疾首,但為了『思想的自由』,儘管色情和暴力的內容充斥在電影、書籍、商店、俱樂部、電視、互聯網,以及流行音樂的歌詞里,也不準壓制。在這樣的規則下,言論(至少在美國)的意思得到了擴大,也包括了行動,可以燒毀國旗而不受懲罰,因為它是意見的宣示。」

  剛才我引用的這段話出自一本書,它的書名叫做《從黎明到衰落》,副標題為:「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大家可以找來讀一讀。這本書的作者雅克·巴爾贊(Jacques Barzun)1907年出生於法國,2012年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去世,是美國著名的史學大師。這位「世紀老人」考察了從文藝復興,到20世紀末這五百年間西方文明的方方面面,在書中細說了在五百年中,西方文明如何漸漸開花結果,帶來我們如今所見的世界,又如何盛極而衰,面臨再生的瓶頸。

  給孩子多大程度的自由?這是教育者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中國北方種麥子,到了春天要用碾子到地里碾一遍,壓過後還要把表層土松一遍,這樣做麥子長得更好。為什麼呢?大家知道,土壤太嚴實不行,不透氣。但太鬆了也不行,地下水氣上不來。用碾子將土地耕種層壓實,深層水就滲上來啦。為什麼剛剛壓實又要搞鬆了呢?因為如果表層太實,地下水氣容易直接升到表面蒸發掉,也就是表面太實藏不住水。農業的術語把這個方法叫做「保墒」。

  對待孩子,也像育苗一樣,不光太緊了、太鬆了不行,就是鬆緊的不是地方也不行。只有即「中」又「中」才好。第一個中字是「中度」的意思,第二個中字是「切中」的意思。

  這個學期我在南山的幼兒園實習了兩個月,對學齡前的孩子有些觀察,說實話我有點擔憂。幼兒園中午要讓孩子搬小床睡覺,兩個小朋友說我不搬,我只搬我自己的。我說,疊在上面的床不先搬,你們的床在下面怎麼搬得成呢?小朋友依然不搬,我說:「必須!」小朋友沒辦法了,嘟著嘴只好搬。第二天午餐時,老師和小朋友圍坐在一桌吃飯,其中一個四歲的小男孩突然冒出這麼一句:「華德福老師不能說『必須』。」

  華德福教育注重教學的藝術,「潤物細無聲」,這個用心是好的,但也不能忘了教學藝術只是載體,載什麼道才是根本。從一個四歲孩子的表達,可以反映出目前我們部分家長和老師對「自由」的理解。

  「惟民主至上」、「惟自由至上」、「惟快樂至上」勢必導致個人主義,各行其是,惟我獨尊。我想這樣的自由大概不是斯坦納博士論述「自由意志」的本意。

  斯坦納博士曾經與人合作,編輯過哲學家叔本華(Schopenhauer)著作全集,叔本華曾寫過這麼一段話:「每個人都相信自己從因到果來看(a priori)是完全自由的,就連自己的私人行動也是如此。他們還認為,自己可以開始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不過從經驗中由果及因來看,人們會驚訝地發現他們並不自由,他們要服從於必然,從他出生伊始到撒手西去,他必須肩負他自己都表示譴責的個性(character)……」

  斯坦納則在他的《自由哲學》(The Philosophy of Freedom)一書中表達:內在自由和外在自由這兩方面是每個人都必需的,而真正的自由只有等人們團結一致才能實現。

  中國古代的聖人,以及世界各民族歷史上偉大的先知們,沒有人會反對民主、自由和人權,但他們會加上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天下為公」。人類文化的源頭是相通的,出於各民族文化之源的經典,如《聖經》、《古蘭經》、《道德經》、《佛經》,以及孔子的《論語》、《大學》和《中庸》,其態度是一致的:所有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公權是為眾人謀福利的,對不同心智的人講不同層次的民主,美國違憲審查也只是大法官的民主,不是全美國一人一票。再說自由,也只有在遵守道德的前提下才能有自由。中華博學院的啟蒙教材《聖德綱》,為此概括了四句話:

  「人格皆平等;公權為人謀;心智內民主;道德內自由。」

  中國的經典里有一篇很重要的文章,名字叫《禮運大同》。開頭寫道:「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這個思想對中國人的影響是深入到骨髓的,儘管今天的中國人當中很多人沒讀過這句話,甚至也說不清楚它的意思,但這種思想已經成為幾千年來中國人的信仰,流淌在我們的血液里,有了合適的時機,中國人就會回歸和重新確立這個信仰。而有了「天下為公」作為基本信仰,自然會超越狹隘的國家主義和群族主義。

(五)最後兩種不容易辨識的價值觀:福利主義和道德相對主義。

  尊敬的老師們、朋友們:前面我已經提到了八種有明顯偏差的價值觀,它們分別是流俗主義、拜物主義、科學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民主主義、自由主義、國家主義、群族主義,還有兩種價值觀,我們平日也很熟悉,但它的危害我們不太注意,很容易被它迷惑。這兩種價值觀,一是福利主義,二是道德相對主義。

  《從黎明到衰落》一書的作者雅克·巴爾贊在論及「福利社會」時指出:福利的理想不僅使窮人得以生存,而且提供了各種辦法使每個人都安全舒適。然而,福利需要巨大的資金和超常的努力,民主國家為努力維持福利而陷入泥沼,沒有能力維持政府機器的正常運轉。而貧困、街頭流浪者和得不到治療的病人仍然存在,各種享受福利的團體繼續輪番抱怨說福利「不夠」——無論是工人、農夫、商人、醫生、藝術家、科學家、教師、囚犯,還是無家可歸者。

  可見,僅有善的願望,沒有清晰的思考和行之有效的方法,結果未必是善的。就像教育孩子,僅有愛是不夠的,還要有恰當的價值觀作指導,否則愛會害了孩子。就我觀察到的,在中國的華德福學校里,許多老師和家長信奉的是片面強調「愛與自由」的教育,這可能與斯坦納博士的初衷有些偏差。

  兩年前我去日本採訪,請教90高齡的宮崎勇先生(他曾任1950年代日本經濟企劃廳長官,是日本戰後重建的親歷者和推動者),他說:「日本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實現經濟騰飛,主要是因為日本人民的勤勞,就像中國過去三十多年的經濟發展,沒有中國人的吃苦耐勞、勤奮努力是不可能的。靠發鈔票保證不了社會的安定祥和。」我非常贊同宮崎勇先生的觀點,「天道酬勤」,勤勞、節儉是人類自古以來的美德,為什麼今天的孩子就不需要這些美德呢?

  這個時代盛行一種價值觀,叫做「道德相對主義」。這種價值觀否認存在固定的對與錯,好與壞。這樣就為跟隨任何時髦的行為鋪下了基礎——「做什麼都行」,「別人都這麼干」。當相對主義變成了習慣,支持它的惟一理由就是自我放縱。因此,104歲過世的雅克·巴爾贊先生很無奈地說:「在道德領域中,當今最明顯的荒誕包含在『相對主義』這個莫名其妙的詞中。它若與自由主義政治聯繫在一起的話,它就意味著不負責任,又自我感覺良好的表現。西方文明可以當之無愧地誇口,說它發展了多元的思想和機制。它在一個政體中容納了互相矛盾的宗教、道德守則和政治學說。人們一方面擁護多元主義,另一方面又抱怨沒有一個治癒道德疾病的絕對辦法,這樣的荒誕仍在繼續。」

  尊敬的老師們、朋友們:請大家靜靜地回想一下,在我們平日的生活當中,是否經常聽到類似的話?——「沒有絕對的好壞、也沒有絕對的對錯,每個人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誰也沒資格去評判別人。」——這就是道德相對主義的價值觀。那麼,請問這種價值觀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呢?

  我向王靜心先生請教這個問題,他說他能想到的一個原因是階級學說的出現。這種學說認為道德是有階級性的,不同階級、不同集團有自己不同的道德。它否定了道德的絕對性。其實,道德不是人為規定的,在人為上面有天意。人世間的事情,人在做,天在看。——這就是道德的絕對性。人類的先知和聖人們很清楚,說我們每個人內在有著最高的紀律,它有一個名字叫做「良知」。天良就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頭,從來沒離開過。我們的心每天都很忙碌,喋喋不休,發表著自己的主張,而它就靜靜地待在那裡,看著我們,等著我們回頭。

  關於道德的絕對性,老子的表達最為直接,也最為充分。他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不是亂來,而是完美的和諧。

  我很能夠體會斯坦納博士經歷了「一戰」之後的那份悲痛,他四處演講,無非就是想喚醒人類的良知。因此,斯坦納博士說過這麼一句話:「教育即喚醒。」喚醒什麼?喚醒的就是上天賦予我們每個人的良知,它與生俱來,比任何外在的老師都有智慧。斯坦納博士還說過另外一句話:「教育即療愈。」療愈什麼?療愈的就是我們有偏差的思想和行為,這個偏差有後天形成的,也有先天帶來的。

二、如何改造今日中國之文化

  前面我們「則天參往」,對照人類偉大的精神傳統,可以知道當前人們的價值觀偏離得多麼嚴重。對於中國而言,過去一百年完全斬斷了與這個精神傳統的聯繫,導致了今天信仰迷失、思想混亂的局面。那麼如何改變這個狀況呢?

  其實,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首先,我們要肯定道德的絕對性。生命無常道有常。無論什麼時代,風雲變幻,但有一個東西永遠不變,那就是「天」。世道會變,天道亘久不變。《易經》裡面把「不變」與「變」的道理說得很清楚。中華博學院的啟蒙教材用四句話概括為:

  「萬物天道成,物物有其命。萬物時處變,萬變不離宗。」

  這個「宗」如何具體落實?今天的時間不夠,只能簡單介紹一下三條基本原則。王靜心先生把它稱之為「大同三則」:

  第一條原則,「天下至公」。所有的價值觀都必須服從這個前提,可以講民主、可以講自由、可以講人權,但要把「天下至公」放在前面。如此,才可以實現多元一體,共信共享。

  第二條原則,「萬物至和」。與此相對應,中華博學院的啟蒙教材中也有四句話:「天人本和一,物我同舟濟。人我應和一,利人終自利。」這個時代的人好競爭,怕吃虧,其實順天而為,為而不爭才是智慧的。

  在這裡,講講孔子的智慧。有學生問孔子:「請問老師,以德報怨,何如?」孔子說:「如果以德報怨,那麼何以報德呢?合適的做法是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別人傷害了我們,我們如何對待?這是日常生活中要面對的問題,我們的老師也應當經常和學生去討論這類問題。有的人是這樣做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以血還血,以牙還牙,這種態度叫做「以怨報怨」。我們看社會新聞、國際新聞,就知道以這種態度去處理問題的大有人在。

  也有人不是這麼做的。耶穌說過:「如果有人打你的左臉,那麼你伸出右臉也讓他打。」這種態度顯然比「以怨報怨」要大度得多。所以,孔子的學生也會有這樣的想法。但孔子指出,以德報怨固然體現出一種美德,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傷害別人的人並沒有從中得到教訓,因此以這樣的方式去對待,可能是對惡的縱容。所以,「以直抱怨」的意思就是用合乎道德的方式對待別人的錯誤,既要制裁,又要關愛,給犯錯誤的人以教育,讓他們改過自新。

  這就是中國文化裡面最強調的「中道」。中道之人才是真正的中國人。

  孔子的偉大不是我們一般人能夠想像的。他證悟了天道,用「天則」來指引人倫,做到了「至公」、「至和」,還有「至位」。

  因此,規範社會秩序的第三條基本原則為「百序至位」。天地萬物本和諧,因此,人類應當效仿這個完美的秩序,各安其位,各盡其才。教育是治理天下的頭等大事,政治、法律、教育都應以教化人心為導向,以德教為主,政教為輔,法教不得已才為之。許多人說中國社會法治不健全,應當加強法治,以法治國。其實,還有比「以法治國」更重要的,那就是「以禮治國」。「禮」能幫助人們辨別是非,而「法」是為了維護「禮」的,應當是禮治為主,法治為輔。因此,孔子說:「以德化民,以禮齊之,以政導民,以刑禁之。」

  孔子承繼道統,主張應天順人,行教化,可以做到讓警察、安檢天天很清閑,監獄裡空空如也,沒幾個犯人。當年,孔子帶著學生周遊列國,楚昭王很敬重孔子,打算給他封地,請孔子做一個文化示範區。這時候,大臣子西勸阻楚王說:「孔子乃當世聖人,門下又人才濟濟,如果他有了一塊地盤,必然像當年的商湯一樣,『以七十里而王天下』,能做到近者悅,遠者來,得到天下老百姓的擁戴。到時候您的地位恐怕就保不住了呀。」楚王聽了這番話,就打消了主意。

  今日中國,雖然問題多多,但否極泰來,中國跨越「五四」迷失,回歸偉大的精神傳統已經是大勢所趨。聖人之道離我們並不遙遠,聖人之道也並不虛無飄渺。我一直有一個信念,文化不僅是吟詩作畫、個人風雅之事,文化是有力量的,它可以面對世界上所有的難問題和硬問題。

  最近,我作為中華博學院的一員,在參與規劃河南商水縣示範區項目的過程中,這個信念更加堅定了。商水縣130萬人口,相當於歐洲的一個小國。全縣有學校(包括幼兒園、小學、中學)480所,在校學生22萬人,在崗教師13000人,572個行政村,867個醫療點,我們準備從教育、醫療、文化和經濟產業四個領域重新建立一個體系,爭取做到家家有好風氣,家家都健康,家家有恆產,村村有恆業。一個縣就是一個小天下,如果我們的示範成功,將對中國的文化重建事業具有決定性意義。經濟要靠文化來指方向,一所學校就是改變民風的領頭羊。

三、華德福教育與中國教育改革,和文化重建事業的關係

  下面我來談談最後一個主題:華德福教育與中國教育改革,和文化重建事業的關係。

  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本來是教育的門外漢,因為孩子的緣故,做了一名老師。在過去六年的教育實踐當中,自己一方面學習華德福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一方面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當我越深入學習中國的精神傳統,越能夠理解斯坦納博士,感受到他的不凡和遠見,因為天下道理都是相通的。但據我的觀察,今天的華德福教育不自覺地受到時代潮流的侵蝕,有偏向自由主義、道德相對主義的危險。

  每年,我都會去國外華德福學校參觀、學習,每次都有許多收穫,但也看到一些現象,令人深思。正如一位資深的德國華德福高中老師,來到中國和我們說:「在德國的華德福高中,只實現了斯坦納博士初衷的20%,我希望你們在中國可以做得更好!」我相信他說的是事實。

  當今世界的主流為各種有明顯偏差的價值觀所主導,華德福教育在歐洲和美國等地發展遲緩,有的地方甚至開始呈現萎縮的態勢。但是,華德福教育來到中國大陸,不過短短十一年時間,發展迅猛,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為什麼華德福教育在中國如此受歡迎呢?我想,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斯坦納博士認識的教育之道與中國自古以來的精神傳統是契合的,也就是說,斯坦納博士真正的知音在中國,我想斯坦納博士今天還活著的話,一定會成為我們的好朋友。

  感恩與華德福教育的相遇!我相信,華德福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不僅將有力地促進中國的教育改革,而且將在世界範圍內深刻地影響主流社會,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回歸人類偉大的精神傳統。大道之行,水歸其壑。面對上天,人類本來就是一體。

  去年,我們創辦了辛庄師範,進行了第一屆全日制師資培訓的實驗,一方面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一方面學習華德福教育,取得了一些經驗。今年九月,辛庄師範作為中華博學院的師學院(將來我們還會有醫學院、農學院等等),會繼續深入地開展全日制的師資培訓。在中國的傳統里,「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是教育的第一義,因此,我們培養出來的老師首先是道統的繼承者。繼往,才能開來!同時,我們還將組建大同博學院研究院,下設師學研究中心、醫學研究中心等,對華德福教育、中國現代教育,以及中華古典賢英教育進行專題研究,屆時也會邀請在座的許多專家朋友一起來深入研討。

  感謝這次論壇的主辦方——鄭州管城區教育局!因為你們,大家得以匯聚「天下之中」,暢談中國教育的未來。《中庸》里說:「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希望我們都能回歸中和之道,做上天的好的孩子,做真正的中國人!

  謝謝大家!

-------------------------------------------

「立品圖書」(微信號:tobebooks)致力於中國人的心靈成長與文化重建。

回復「佛學禪修」、「身心靈」、「華德福」、「中國智慧」、「占星」「宗薩」、「胡因夢」、「克氏」、「阿瑪斯」、「佩瑪丘卓」、「肯威爾伯」、「懂得愛」可查看立品圖書出版圖書。

生命泉(微信號:shengmingquan123)立品書友會,更多精彩活動及課程敬請關注

辛庄師範(微信號:xinzhuangshifan)由立品圖書董事長黃明雨創辦,將華德福教育的精髓與中國本土文化相結合,致力「重建大人之學」。更多信息請登錄「辛庄師範新浪博客」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華嚴經講述菁華(第97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京劇為何一步一步走向衰弱?
中國文化遲早會被拉丁字母文化所統一
文化的自信,精神的家園
中醫文化太美

TAG:教育 | 中國 | 文化 | 中國文化 | 演講 | 演講稿 | 德福 | 華德福教育 | 華德福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