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韻致遠 以樂修身:讓自己變優雅最佳方法

[導讀]心是彈琴的根本,心正則琴聲正,心遠則琴意遠。

中國的古琴不僅是一種演奏音樂的樂器,而且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和豐富深厚的文化內涵。中國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把琴視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代言人,甚至視為文人的一種象徵。《禮記》上說:「士無故不撤琴瑟」。孔子也說過:「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古琴藝術追求意境美,不停流於形式的華麗,而在於體味內在的意蘊。其價值超越了音樂本身,蘊含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生命觀與道德觀,是人們修身養性、體悟大道、教化四方的載道之器,講求「琴德」與「琴道」。蔡邕的《琴操》中記載:「昔伏羲作琴,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返其天真。」《樂記》中記載:「德者,性之端也,樂者,德之華者」,德是人的天性,樂是德之光華。而高層次的音樂是天道的體現,使人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受到道德的感化而使思想境界得到升華。

古琴畫(資料圖 圖源網路)

古代的聖賢明君以德教化人民,順應天道與人心,例如周公製作的禮樂。一次,吳國公子季札來魯國訪問,請求觀賞周朝的音樂。魯國派樂師為他演奏《齊風》,季札說:「真美呀!好洪亮啊!真是大國氣派,這是東海表率,大概是姜太公吧?他的國家前途不可限量啊。」為他演奏《大雅》,他說:「寬廣呀!聲音多麼和諧。曲折舒緩而本體剛健正直,大概是文王的節操吧?周朝的盛世就是這樣啊!」為他表演《韶箾》時,季札說:「完美啊,廣大無邊像上天一樣覆蓋一切,像大地一樣承載一切。這是上天的盛德吧?」音樂被古人稱為德之音,惟有這樣的音樂,才能奏於廟堂,播於四方,化育萬民。

古琴是古代君子的必修之樂器,要求撫琴者要用正心、正念來彈琴,才能在彈琴時達到人神相和的境界。歷史上的撫琴名士都是品行高尚、潔身自好的人。他們往往置身於景色優美的環境,儀錶端莊恭敬的撫琴,其內心的清澈寧靜與淳樸的自然和諧為一體,感悟人生的真諦和探求天道。正如嵇康在詩中描述的那樣:「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即使在喧囂的地方,依然要堅守心靈的一方凈土,清靜平和,心不旁騖的彈琴,就象陶淵明說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心是彈琴的根本,心正則琴聲正,心遠則琴意遠。更使聽琴者思想受到感染而產生共鳴,體悟到音樂的道德內涵,也感受到操琴者的氣質與胸襟。其實一切藝術都是如此。

返回騰訊網首頁>>
推薦閱讀:

怎樣100%掌握自己的財富?
指壓大悲穴:給他人治病,為自己添福
幫助別人等於幫助自己
自己按穴減肥(圖)
12星座最真實的內心獨白,洗盡淚痕給自己一個微笑...

TAG:方法 | 優雅 | 自己 | 修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