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調理寶寶腹瀉!(內附調理案例)
小寶寶為什麼容易腹瀉?
幾乎每個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都經歷過腹瀉,由於導致腹瀉的原因各不相同,癥狀也會有所不同,但是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腹瀉後恢復得比較慢。有的寶寶腹瀉能持續十幾天甚至更長時間。這是為什麼呢?
消化道功能弱卻負擔重寶寶的身體處在不斷發育和完善之中,胃腸道功能還很薄弱,各種消化酶的活性也較低,對食物的消化相對費力,而身體生長發育需要的能量卻很大,都需要通過食物消化獲得,因此,寶寶的胃腸道負擔很重。這些矛盾決定了寶寶容易出現消化問題,腹瀉也就在所難免了。一旦出現腹瀉,寶寶的消化功能會更弱,形成惡性循環,造成腹瀉長時間不能痊癒。
免疫功能不成熟寶寶的免疫功能較弱,體內抗體的量比較少,而且腸道黏膜很薄弱,屏障功能較差,對侵入消化道的病原體的抵抗能力比成人弱得多,進食同樣被污染的食物,父母可能沒有什麼異常反應,而寶寶卻承受不了,上吐下瀉。腸道發生炎症時,對黏膜會產生破壞作用,修復需要一定的時間,而消化道還要一刻不停地承擔消化食物的任務,所以恢復起來比較慢。
寶寶腹瀉小兒推拿手法如何通過推拿來給寶寶治療腹瀉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各種腹瀉的推拿手法,一起來學習吧。
寒濕瀉癥狀:瀉下清晰,甚至水樣、色淡不臭、肚子咕嚕嚕叫、惡寒發熱、鼻塞頭痛、舌苔薄白、指紋紅色。
清胃
位於大魚際橈側,由手腕推向大拇指指根。
作用:清熱化濕,和胃降逆,治療嘔吐發熱。
補脾
位置:大拇指橈側,由指尖推向指根
作用:鍵脾胃,補氣血。
順八卦
位於手掌面,靠近手腕,下2/3處,順時針方向運。
作用:行滯消食,寬胸理氣。
搓小橫紋位於掌麵食、中、無名、小指掌指關節橫紋處。用拇指側推。
作用:消脹、清熱、散結。
清補大腸
位於食指橈側邊緣,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線,來回推。
作用:溫補調理。
揉外勞宮
中指向手心彎曲點到掌心的位置為內勞宮,手背相對應的點,為外勞宮。作用:溫中散寒,發汗解表。逆摩腹圍繞肚臍,逆時針摩腹。作用:平瀉,和胃。
揉龜尾位於尾椎骨端與肛門連線之中點處作用:通條督脈,調理大腸,治療泄瀉。
濕熱瀉
癥狀:大便水樣,如蛋花湯、氣味穢臭、見少許粘液、愛口渴、舌質紅、舌苔黃膩。
清胃
位於大魚際橈側,由手腕推向大拇指指根。
作用:清熱化濕,和胃降逆,治療嘔吐發熱。
清補脾
位置:大拇指橈側,從指尖到指根來回推。
作用:對脾的運化有雙向調理的作用。
揉板門
位於小兒手掌大魚際平面,用拇指按揉。
作用:健脾和胃。
逆八卦位於手掌面,靠近手腕,下2/3處,逆時針方向運。作用:降氣平喘,導滯。
清大腸
位於食指橈側邊緣,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線,從虎口推向指尖。
作用:清利腸腑,除濕熱,導積滯。
順摩腹
圍繞肚臍,順時針摩腹作用:幫助寶寶把濕熱排出。按揉足三里位置:膝蓋外側的窩溝處,下三寸。按揉。作用:健脾和胃,調中理氣,導滯通絡,強身健體
下推七節骨位置:第四腰椎至尾骨端一直線,腰下1/3至尾骨,由上向下推。作用:瀉熱通便,排除濕氣。
傷食瀉
癥狀:肚子疼,但是瀉後減輕疼痛、夾有乳凝塊或是食物殘渣、氣味酸臭、伴隨嘔吐,發熱、舌苔厚膩。
清胃
位於大魚際橈側,由手腕推向大拇指指根。
作用:清熱化濕,和胃降逆,治療嘔吐發熱。
清補脾
位置:大拇指橈側,從指尖到指根來回推。
作用:對脾的運化有雙向調理的作用。
揉板門
位於小兒手掌大魚際平面,用拇指按揉。
作用:健脾和胃。
逆八卦位於手掌面,靠近手腕,下2/3處,逆時針方向運。作用:降氣平喘,導滯。
清大腸
位於食指橈側邊緣,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線,從虎口推向指尖。
作用:清利腸腑,除濕熱,導積滯。
順摩腹
圍繞肚臍,順時針摩腹作用:幫助寶寶把濕熱排出。按揉足三里位置:膝蓋外側的窩溝處,下三寸。按揉。作用:健脾和胃,調中理氣,導滯通絡,強身健體
下推七節骨位置:第四腰椎至尾骨端一直線,腰下1/3至尾骨,由上向下推。作用:瀉熱通便,排除濕氣。
揉脾俞
位於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用中指、食指按揉。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調理消化道疾病。
揉胃俞
位於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用中指、食指按揉。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調理消化道疾病。
脾虛瀉
癥狀:大便色淡不臭、吃完就拉,不消化、面色黃,不愛吃飯、舌苔白。
清胃
位於大魚際橈側,由手腕推向大拇指指根。
作用:清熱化濕,和胃降逆,治療嘔吐發熱。
補脾
位置:大拇指橈側,由指尖推向指根
作用:鍵脾胃,補氣血。
揉板門
位於小兒手掌大魚際平面,用拇指按揉。
作用:健脾和胃。
順八卦
位於手掌面,靠近手腕,下2/3處,順時針方向運。
作用:行滯消食,寬胸理氣。
搓小橫紋位於掌麵食、中、無名、小指掌指關節橫紋處。用拇指側推。
作用:消脹、清熱、散結。
清補大腸
位於食指橈側邊緣,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線,來回推。
作用:溫補調理。
順摩腹
圍繞肚臍,順時針摩腹作用:幫助寶寶把濕熱排出。捏脊
從長強到大椎成一條直線,從下往上捏。
作用:刺激穴位,通經絡,和臟腑。
輪狀病毒
癥狀:來勢兇猛,一天5次以上、發燒嘔吐、大便化驗含有輪狀病毒、3歲以內寶寶最易發生。
注意事項:輪狀病毒一旦發作,是沒有特效藥的,只能讓寶寶拉出來。但是在此期間一定要注意多喝水,不要脫水。如果出現排尿減少、哭時沒有眼淚、精神萎靡、不喝水、眼眶凹陷。如有這些癥狀,請馬上就醫!輪狀病毒之後,給寶寶推拿以助於恢復精力,強身健體。
清胃
位於大魚際橈側,由手腕推向大拇指指根。
作用:清熱化濕,和胃降逆,治療嘔吐發熱。
清補脾
位置:大拇指橈側,從指尖到指根來回推。
作用:對脾的運化有雙向調理的作用。
揉板門
位於小兒手掌大魚際平面,用拇指按揉。
作用:健脾和胃。
逆八卦位於手掌面,靠近手腕,下2/3處,逆時針方向運。作用:降氣平喘,導滯。
清大腸
位於食指橈側邊緣,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線,從虎口推向指尖。
作用:清利腸腑,除濕熱,導積滯。
平肝
位於食指指面,由指根推向指端。
作用:開郁,除煩,平肝膽之火,息風鎮驚。
清天河水
位於小臂正中一條直線,從腕橫紋推向肘橫紋。
作用:清熱解表,瀉火除煩。
順摩腹
圍繞肚臍,順時針摩腹作用:幫助寶寶把濕熱排出。按揉足三里位置:膝蓋外側的窩溝處,下三寸。按揉。作用:健脾和胃,調中理氣,導滯通絡,強身健體
調理案例
9個月大的寶寶因為腹瀉來中心調理
家長主訴:小的時候從來都沒有腹瀉過,因為吃了一個不新鮮的香蕉開始拉肚子,吃完馬上就拉,大便發黃髮粘,有食物殘渣,氣味酸臭一喝奶肚子就咕咕叫。
【面診】面色萎黃,山根有青筋,鼻唇溝發青,舌質淡苔白厚,下眼瞼發暗紅。
【觸診】腹部熱,手腳不溫。
【診斷】脾陽虛瀉
【調理思路】小兒先天脾肺長不足,心肝常有餘,腎長虛,又因為吃了不幹凈的食物導致的脾胃功能失調引起的腹瀉重點補脾益氣。
【調理方案】補脾益氣,溫中化濕。
【配穴】補脾,重揉一窩蜂,揉外勞宮,揉板門,順運八卦,清大腸,平肝,揉足三里,艾灸肚臍命門 。
【穴位配伍功效】脾主運化水濕,補脾增強脾功能,使其運化開來。揉一窩蜂去中焦寒濕,外勞宮溫中散寒,揉板門健脾和胃,順運八卦行滯消食,清大腸使其邪氣有出口排出體外,平肝五行肝克脾,肝有是將軍之官,平肝叫肝不要趁機克脾太過。揉足三里補宜氣血,艾灸肚臍命門補脾。
按此做法,第二天寶媽反饋回去後就沒有再拉,早上只拉了一次,肚子不叫了,第三天基本痊癒。
【調理建議】飲食忌寒涼;零食全部停掉;夜奶可提前,沖稀點,最好停掉。
以上案例由天士元小兒推拿牛懷鑫老師整理
家庭護理方法:
一、要調節好寶寶的飲食,以減輕腸胃的負擔。暫時把奶粉兌稀點,等寶寶腸道恢復以後再逐漸增加至正常濃度。母乳餵養的媽媽飲食要清淡忌生冷、少油膩,寶寶飲食宜好消化的食物。腹瀉寶寶應多補充水分,防止寶寶脫水。
二、注意腹部保暖。寶寶腹部容易受涼,而患有腹瀉的寶寶腸蠕動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涼則腸蠕動更快,從而加重病情。
三、要注意保護好寶寶的臀部。寶寶拉大便的數次多了,一定會讓小屁股受罪的,建議在保證孩子不受涼的前提下,盡量不要把小屁股包得太嚴,清洗屁股時盡量用水洗,如果用布洗就不能擦,要用摁,而且一定要輕,以免孩子細嫩的皮膚容易破損。如果孩子無緣無故地哭鬧得很厲害,要注意看看是不是屁股皮膚紅了,孩子不舒服。要預防尿布皮炎,每次給孩子清洗後,用棉質的布料把水吸干,可以塗一點護臀霜或紫草油。
四、可以適當添加益生菌幫助寶寶腸道恢復健康。
天士元專註於兒童健康成長,弘揚綠色、健康的育兒理念,用綠色手法呵護兒童健康,萬人中醫育兒智慧交流群定期在線進行不同主題的公益講座。
推薦閱讀:
※快治頸椎病方法:沿著小腸經的行走路線進行推拿
※小兒推拿穴位搓肺腧:止咳要穴
※推敲肝經:氣血充足,排毒又養顏,無病一身輕!
※遺尿的推拿療法 .qi轉載
※中醫瑰寶——小兒推拿,您了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