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有線電視網路面臨的機遇及挑戰的再研究

【廣電網】一、再看我國有線電視網路嚴峻的外部形勢 1、電信的FTTx市場在高速增長 2010年,全球已有超過10%的用戶在使用基於FTTH/B網路提供的服務,由於光纖寬頻建設步伐的加快,有市場研究機構預計到2016年這一數字將翻倍,屆時全球FTTH寬頻網路所產生的市場收入將接近1160億美元。從全球來看:發達國家為擺脫經濟衰退帶來的影響,推動經濟復甦並提升長遠競爭力,而相繼推出光纖寬頻網路的國家計劃(歐盟的研究表明:寬頻能夠加速信息傳遞、提高社會經濟運轉效率,可幫助製造業提高5%、服務業提高10%的勞動生產率,對歐盟國家GP增長的貢獻率已達到0.71%,寬頻發展每年為其帶來10.7萬個新的就業機會;美國認為寬頻發展對上下游產業就業的拉動作用是傳統行業的1.7倍;發展基於寬頻的遠程應用,10年可減少10億噸CO2的排放);欠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則著眼於在信息化建設浪潮中與世界保持同步、光纖具有可高速傳輸海量數據的優勢、光纖在遠距離傳輸,傳輸穩定性及信息的保密性等方面有著銅纜無可比擬的優勢,也相繼推出光纖寬頻網路戰略。可以預見的是,電信運營商的FTTH建設將「如火如荼」,由此,國內的通信網路將邁入高速網路時代。寬頻具有較強的外部性與社會性,是信息通信產業中成長最快、發展空間最大的產業之一,具有產業鏈長且強、附加值高、資源消耗低等特點,是未來國民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PointTopic於2011年9月末所發布的《2011Q2全球寬頻統計?簡要報告》顯示:FTTx是最有潛力的、將用於下一代網路的接入技術:在SL、CM、FTTx這3中技術中,FTTx用戶數的季度增長率最高(為7.23%。而CM用戶數的季度增長率為1.8%、SL用戶數的季度增長率為1.7%)。新訂閱SL服務與FTTx服務的用戶數均分別為585萬,而CM的則為200萬。亞洲的主流寬頻技術為FTTx,共有FTTx用戶6630萬(佔全球市場的81%),其中,我國的FTTx用戶數於全球居首:總共3248萬(佔全球市場的39.5%)。 2、我國電信的總體發展策略 隨著我國「三網融合」戰略的推進、3G發展、寬頻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我國的光纖寬頻接入已進入了黃金髮展時期。目前,我國的寬頻接入用戶數和FTTx用戶數居於全球首位,為「寬頻大國」,但是在寬頻接入速率之上,我國與發達國家還存在很大差距,為奔向「寬頻強國」,我國電信運營商不斷地加快接入帶寬提速的步伐,全力推進FTTx建設,尤其是在新建區域採用FTTH一步到位的方式日漸興起,FTTH已然成為電信運營商的主流接入建設模式。在PON的技術選擇上,電信運營商採用「實用主義」的態度,EPON和GPON現階段在我國將會共存,前者目前仍然是我國光接入網FTTx技術的主流,但是GPON的上升勢頭已然明顯,也即將在我國進入大規模商業部署的階段,未來向更高速率的10GPON的演進勢在必行。另一方面,隨著無線寬頻的發展,實現無線與有線資源的協同,打造電信運營商無處不在的泛在寬頻,已越來越成為寬頻市場與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這也將是我國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建設寬頻、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網路基礎設施的重要內容。 電信運營商一方面加快家庭網關的部署,藉以實現移動及固定的融合接入,為用戶及其社會關係提供包括通信、辦公、娛樂、分享等在內的融合及無縫的家庭信息化服務;另一方面大力推進傳統通信能力與互聯網、媒體進行深度融合,把以視頻業務、社區互動類業務為代表的高質量媒體內容以跨終端的方式提供給客戶,增強用戶粘性,在保持器管道優勢的基礎之上,實現寬頻應用的同步發展;再一方面,電信運營商也極其重視終端在移動互聯網價值鏈中的作用。 3、我國電信加快FTTH建設與IPTV部署 2011年11月16日,在第八屆「國家信息化專家論壇」上,工信部副部長楊學山強調:要把加快實施「國家寬頻」戰略作為「十二五」信息化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要加快實施「國家寬頻」戰略,為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把「寬頻普及」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目標。據悉,「十二五」期間,電信對寬頻網路基礎設施的建設將累計投資1.6萬億元,其中寬頻接入網投資為5700億元,預計到「十二五」末,互聯網寬頻接入埠增加一倍(達到3.7億個),基本實現城市家庭寬頻覆蓋,實現2億家庭光纖到戶覆蓋。2011年11月中旬,中電信科技委主任韋樂平再次公開表示FTTH建設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並著重提到了FTTH對於IPTV廣泛應用的拉動。11月23日,韋樂平主任在「2011中國光通信展與競爭力論壇」上表示中電信將在未來2-3年內完成城市區域的FTTH建設。12月16日,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工信部已經向國務院建議將「寬頻中國」作為國家戰略,要像重視高速公路、高速鐵路一樣重視寬頻網路建設,工信部將全面推進實施「寬頻中國」戰略。 截至2011年上半年,我國IPTV業務用戶約1000萬戶,其中主要針對中高端寬頻用戶,農村黨建用戶以及部分酒店行業用戶。我國IPTV產業鏈已基本形成,增值業務收入佔比持續上升,正在進入規模化應用的關鍵時期,11月末,中電信進行了IPTV系統平台擴容招標工作,以推動IPTV業務向互動型融合類業務發展。目前,江蘇電信已建成全國首個iTV電視直播專網(從163網分離齣電視直播業務,由CN2網路進行承載直播,直播碼流通過直播中繼技術傳遞到本地接入網,然後再進行組播。並通過163網進行直播電視專網的異網備份),以FEC及「碼流快發」技術(直播電視機頂盒總是預先緩存一定量的視頻數據包)來最大程度地保證用戶的收視體驗、以「低碼高清」技術實現以低的碼流帶寬達到接近於真實的高清收視效果、以FCC(快速頻道切換)技術來大大提高IPTV的頻道切換技術(目前可實現≤500毫秒。這與有線數字電視的切換速度相比,用戶憑主觀根本感覺不到二者的差異)、以同軸電纜,電力線,五類線,無線等建設IPTV家庭分發網路。以上是江蘇電信的相關項目《IPTV業務網路相關技術研究及大規模商用》的主要成果,基於此,該項目獲得2011年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本月13號的一則消息:上海文廣的百視通明年將在上海部署100萬台互聯網電視機頂盒,三年後,全國的部署量將超過1000萬台。 123456784、電信運營商的媒體特質逐步顯現 從門戶新聞、論壇博客、視頻網站到SNS、微博、輕博客,新媒體正迅速發展為主流媒體形態,推動傳媒產業乃至信息通信產業走向變革。在產業融合、電信轉型的大背景之下,審視新媒體發展特點及趨勢,找准在新媒體產業中的定位及通信技術發展方向,是電信運營商目前所面臨的重大課題。近年來,電信運營商相繼提出了轉型發展戰略,轉型的關鍵方向之一就是掌控多媒體內容,將媒體型業務作為實施整體戰略全面轉型的重要構成,手機媒體化成為其重大戰略選擇,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業務被大量複製到電信運營商的媒體業務之中。電信運營商的媒體特質已經產生了令傳統媒體側目的影響力。一定意義上,電信運營商已成為主流諮詢服務提供商及信息傳播主渠道。而作為網路媒體的一種新型傳播方式,以電信網路承載的媒體業務,已被相關專家定義為「電信媒體」,這種「電信媒體」的顯著特徵為數字化、多媒體化、個性化、分眾化、互動性、綜合性等。隨著「三網融合」的推進,電信運營商業務發展「綜合性」的特質逐漸更加明顯,一方面作為通信平台提供網路接入服務,另一方面涉足媒體內容、服務市場,介入媒體領域,集中發揮其在網路與終端、用戶規模、資金來源、渠道規模等方面的優勢,向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轉變。 5、通信業將全面推進「三網融合」 《通信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最終稿對「十二五」期間通信產業發展的目標做出修改:到2015年,各類業務收入超過1.5萬億元;累計投資規模超過2萬億元,將帶動信息服務業和通信設備製造業發展壯大,並實現智能終端產業的全面升級。「最終稿」的亮點之一就是第一次對「寬頻中國」戰略的內涵進行了詮釋。此前對「寬頻中國」戰略更多理解為基礎設施建設,而此次《規劃》把「應用」也涵蓋了進去。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加速網路寬頻化進程,提升光通信設備產業化能力,第二是推動新一代通信業務發展,第三是推進互聯網演進布局,第四是考慮全面推進三網融合。 6、現代傳播體系格局正逐步形成 現代傳播體系之下,媒體內容的傳播渠道/管道具有多樣性(而不僅限於有線電視網路)、綜合性、交互性等特質。2011年10月《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提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輻射力和影響力,必須加快構建技術先進、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現代傳播體系」。可見,有線電視網路既面臨機遇,更面臨挑戰。 7、電力光纖到戶的新動向 國家電網公司2009年公布了智能電網的規劃,分三步戰略實現:2009~2011年規劃試點階段、2012~2015年全面建設階段、2016~2020年為引領提升階段。截至2010年底前,國家電網公司系統的14個網省公司完成了近4萬戶電力光纖到戶的建設任務。今年在25個網省公司進行推廣建設,今年已部署的總數究竟是多少?筆者未曾見到過相關報道,但估計應該是個比較驚人的數字。「十二五」期間,電力光纖計劃覆蓋2860萬戶!2009~2014年,通信設備在智能電網中的投資效益的比重為22.3%。「十二五」期間,智能電網「通信信息」環節的智能化投資比例將達總體投資的28.3%,將合計投資810.5億人民幣。 2011年,國電的「電力光纖到戶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課題結題。該課題:(1)目標為打造新型公共服務基礎平台;(2)建立了電力光纖到戶系統架構模型、組網模型,提出電力光纖到戶安全防護技術方案;(3)將為用戶提供100~400Mbps的高速接入帶寬! 國電對電力光纖到戶的定位是「智能電網用電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9月末,天津市區第一個電力光纖到戶試點工程竣工。今年11月18日的一則報道稱「上海將實施20萬用戶電力光纖到戶改造,在8萬平米以上的新建小區將全面推進電力光纖到戶」。今年11月28日,「基於智能電網的公共服務基礎平台示範項目」正式通過北京市經信委組織的「北京信息化基礎設施提升計劃支持項目」評審,國電將智能小區項目納入北京信息化基礎設施提升計劃。今年12月13日左右,國家電網公司的EPON集采項目招標結束,招標結果並未公開發布。 8、國內電視機廠商正在大力發展「雲電視」,「未來電視」逐漸凸顯 未來的電視必將實現人性化、開放化、智能化,未來電視將不僅在技術上有極大的創新,而且在內容服務上必會有很大的提升(因此有人認為AppleTV必將引領電視市場的發展)。「雲電視」即是未來電視的發展方向之一。在雲電視時代,電視終端將演化成信息接收終端,而在這一終端上可以接入不同的雲資源,從而實現雲數據的有效分享。不同雲端接入電視終端將使電視從「線+端」的傳統格局演變為「雲+端」的新型產業結構,集成了不同雲端的內容運營商提供節目資料庫,用戶可以按照自己的時間從資料庫中自主選擇節目。對彩電製造商來說,只製造和銷售硬體的利潤將會越來越低。通過控制內容去影響並控制內容的格式標準,再通過內容格式標準來確定硬體的技術標準,最終實現軟體與硬體的協同捆綁,即可實現市場利益的最大化。從2011年3月起,國內外電視機廠商陸續推出了40餘款智能電視。而隨著雲計算與雲服務的興起,8月份,海爾、海信、創維、康佳、長虹、TCL相繼推出「雲電視」。10月末,《雲電視行業推薦標準》發布,其核心內容包括:(1)具有針對電視定製的開放性操作系統;(2)具有專業的雲電視平台;(3)採用雲計算、雲存儲技術,硬體達標後將無需升級;(4)具有強大的雲應用和雲功能,能實現以用戶為中心的完美交互和體驗;(5)可快速響應用戶需求,提供穩定、安全、可持續的個性化雲服務;(6)構建多層次,全開放的雲生態系統作為保障。奧維諮詢認為,雲電視已成為一個必然趨勢。11月下旬,TCL雲電視與雲南電信合作推出具有「智能回看、互動點播、真正高清、本地精彩、智能應用」功能的高清交互IPTV一體機(智慧iTV),雙方將在內容、服務、產品、銷售等領域嘗試全面戰略合作,並欲將這一模式推向全國。更多關於「雲電視」的深度內容,請詳細參考本刊於本期推出的《「雲電視」專題》。 123456789、萬不可小視來自互聯網視頻/OTTTV的競爭潛力 2011年網路視聽產業取得了長足進步,視聽企業上市,內容產業終端和載體更加豐富,網路視聽用戶規模日漸增長,網路視聽市場發展蓬勃。網路視聽節目目前具有內容多樣、傳播快捷、影響廣泛等特點,網路視聽產業已經成為我國文化產業和信息服務業發展中十分活躍的新興力量。應該說,互聯網視頻或者更進一步地說成OTTTV,是有線運營商數字電視及電信運營商IPTV共同的市場競爭者,這一點毋庸置疑,但以前,大家的這一觀念僅停留在感性認識的階段。但目前有了量化結果:(1)根據StarcomMeiaVestGroup的研究,中國用戶花在電視上的時間少於電腦受眾花在視頻上的時間,從年齡結構來看,年齡在19-30歲的用戶在線的時長几乎是觀看電視的兩倍。用戶也通過互聯網獲取視頻娛樂信息,從視頻觀看來看,用戶花在電腦上收看視頻的時間最為流行,除一線城市以外,其他城市,用戶在線收看視頻內容的時長最高,在一線城市,用戶在移動設備上收看視頻內容的時長甚至多於互聯網固網。《中國網路視頻用戶媒體及消費行為調查》報告顯示:1)絕大多數視頻用戶無論是在電視接觸的時長上還是頻次上,都有所減少,影響最深的是80後的主流用戶群;2)上視頻網站後,視頻用戶看電視時長減少63.3%、頻次減少56.4%,並且視頻網齡越長,媒體習慣改變越明顯;3)觀看網路視頻的生活方式開始向低級別市場滲透,視頻逐漸形成全地域覆蓋。尤其,二三線城市視頻用戶規模遞增顯著,用戶佔比相當於一線城市09年水平。並且,用戶使用粘性基本與一線城市一致,日均觀看視頻時長均在3小時以上;4)視頻用戶平均每天收看網路視頻3小時,是其觀看電視時長的近2倍。尤其,視頻用戶中的70、80後主流消費人群,高收入、高學歷人群比例明顯突出,他們花更多的時間在在線視頻上,觀看視頻超過4小時以上的重度用戶比例更高;(2)艾瑞最新行業數據統計預測表明,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我國在線視頻市場規模達到了19.4億元,同比增長超過95%,2011年我國在線視頻行業市場規模將在62億元左右我國在線視頻行業市場規模仍處於整體高速的增長階段;(3)據《2011中國網路視聽產業報告》,今年我國在線視頻用戶量將達3.94億人,預計明年將達到4.45億人,超過美國今年可達的1.58億人,成為最大的單一國家視頻用戶群體;(4)市場研究公司comScore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稱,全球10月網路視頻瀏覽量達到2014億次,年齡在15歲以上的網路視頻瀏覽用戶達到12億人;(5)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Analytics報告,2011年全球OTT視頻業務收入呈爆炸性增長態勢,估計今年全球在線視頻收入能達到35億美元。 視頻網站的發展趨勢主要有:(1)各網站間進行資源整合,運營能力及市場佔有量將大增;(2)社交網站逐漸滲透入互聯網視頻產業鏈,新的商業模式逐漸成型;(3)開發移動應用、攜手網路運營商、布局「雲+端」的「一雲多屏」。廣電總局在今年的網路視聽產業論壇上透露:將大力實施網路新媒體內容建設工程,利用三網融合的有利機遇,促進網路視聽產業的繁榮發展,建立健全符合我國國情的視聽新媒體體系。12月1日,廣電總局與上海市政府簽署協議決定共建國家級網路視聽產業基地,這無疑是一個重大事件。 二、有線運營商與電信運營商在「三網融合」試點前後的對比及分析 「三網融合」試點之前前,三項業務均為壟斷業務,即:家庭視頻業務―有線壟斷;固話和寬頻接入業務―電信壟斷。然而通過一段時間的「三網融合」試點之後,電信成功逐步進入家庭電視業務,家庭電視業務已開始進入適度競爭格局,但廣電有線卻未能擴大規模進入家庭寬頻,尚未開展固話業務,電信處於強壟斷地位!廣電有線在試點初期視頻業務和寬頻業務市場份額處於雙下降趨勢,弱勢格局逐步趨於明顯。 1、「三網融合」試點啟動前的相關情況 在「三網融合」試點啟動之前(2009年底):(1)家庭視頻業務用戶總數為17900萬,其中有線電視用戶數17400萬戶,佔97.2%,電信IPTV用戶數500萬戶,佔2.8%;(2)寬頻接入業務用戶總數10260萬戶,其中有線寬頻用戶數260萬戶,佔2.5%,電信寬頻用戶數10000萬戶,佔97.5%;(3)固話接入業務用戶總數32100萬戶,全部是電信用戶。相關數據如圖1所示。可見:電視、寬頻、語音這三大業務在「三網融合」試點啟動之前均為壟斷業務,前者由有線電視網路壟斷,後兩者由電信企業壟斷。 圖1 2009年底三大業務的用戶數 圖1 2009年底三大業務的用戶數 123456782、「三網融合」試點啟動後的相關情況 在「三網融合」試點啟動之前(2011年中):(1)在家庭視頻業務領域,有線電視網路的壟斷被逐漸「打破」,電信企業的IPTV用戶迅猛發展:有線電視用戶數由17400萬戶增長到18700萬戶,略有增長。由於有線數字化、雙向化尚未完成,家庭視頻業務進入門檻偏低,IPTV用戶由500萬戶增長到1000萬戶左右,在電視業務的份額佔比由2.8%上升到5.1%,增長迅速,有線電視網路壟斷家庭視頻業務的格局出現鬆動跡象,家庭視頻業務已開始進入有線與電信適度競爭的格局;(2)電信企業對於寬頻接入業務的壟斷仍在不斷增強:電信的寬頻用戶數由10000萬戶增長到13370萬戶,增長33.7%,寬頻帶寬由2M提升到10M,有線寬頻接入用戶數未有變動,接入帶寬仍為2M,失去市場競爭力,有線寬頻接入份額在下降;(3)電信企業對於語音業務的壟斷格局依舊,有線電視網路尚未開展VoIP業務:固話接入業務用戶由32100萬戶下降到29700萬戶,固話市場持續萎縮,有線VoIP體系尚未建立,其VoIP業務尚未開展。相關數據如圖2、圖3所示。 圖2 2011年年中三大業務的用戶數 圖2 2011年年中三大業務的用戶數 圖3 2011年年中三大業務用戶數數據對比 圖3 2011年年中三大業務用戶數數據對比 12345678三、「三網融合」形勢的進一步分析 1、有線電視網路的策略? 目前,有線電視無法有效進入寬頻接入市場和話音市場,電信企業的壟斷地位仍然牢不可破。有線電視的視頻業務雙向化程度和業務服務不足,這就為IPTV的「入侵」降低了門檻,有線電視的主營業務市場將有很快被分割之可能。 有線電視的寬頻接入業務進入門檻高(門檻1:互聯網數據中心業務、國際互聯網出口、網間結算方式、結算價格受到嚴重歧視、管道使用為實現智能化;門檻2:帶寬速度落後,由2兆提升至10兆,網改成本與時間面臨巨大壓力;門檻3:各業務的多重捆綁與市場營銷能力欠缺),非常缺乏與電信企業相關業務的競爭能力,故而無法有效實現「雙向進入」! 有線電視網路從政策環境、基礎準備、資本運作、市場規模、市場營銷、業務捆綁等多個方面都無法與電信企業進行競爭,廣電在基礎視頻業務與雙向化業務上的比率低,使視頻業務進入門檻低,電信IPTV較容易進入並發展,而寬頻接入電信不僅有政策保護,而且在電信持續大投入、帶寬不斷提高以及光纖到戶網路建設的不斷推動之下,有線電視進入的門檻高,廣電無法有效進入。目前現狀是雙向准入、單邊獨進,處於不對稱的競爭狀態之中。 因此,對於有線電視,可:(1)基礎防禦:佔領視頻服務的前沿陣地,發展高清互動業務(目前越來越多的有線運營商開始發展高清互動業務),開展高清電視、3電視服務。高清的發展將會有效地提升用戶的ARPU,從國外目前的高清業務運營情況來看,高清促進ARPU提升超過30%,帶動內容消費,提升用戶黏性;(2)戰略轉型:深度挖掘有線電視網路的潛力,向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轉型;(3)謀求長遠發展,建設NGB。 以下為某省級有線的應對戰略: 1)以效能提升基礎,構建精品管道 有線運營商必須以網路質量為核心,構建端到端的基礎管道。主要有以下三點:(1)提高接入帶寬,提升用戶體驗;(2)構建智能網路,實現主動運維;(3)開放網路能力,挖掘網路價值。具體做法可如:構建寬頻IP管道、構建可管可控管道、構建基礎互動通信管道、構建融合業務管道、構建數據通信管道、構建業務支撐管道。 2)以視訊業務為主線,創新業務形態 電信正圍繞家庭和社區開展跨終端、跨平台的全業務運營,業務涵蓋語音、視頻、數據各方面,還觸及社區信息化、行業信息化及城市信息化等領域,幾乎在所有業務領域都與有線正面遭遇。面對這樣的情況,某省級有線決定在以下九個方面採取應對措施:內容多元化、多終端聯動、社區信息化、社交化電視、互聯網視頻、終端智能化、電視支付、行業產品、城市信息化。 3)以服務為宗旨,讓用戶臉上綻放笑容 某省級有線認為,「服務」一直是有線運營商的短板。根據「木桶理論」,這將影響到產品外延利益的獲取,有線運營商可以從運營層面和戰略層面對服務工作進行改進:(1)運營層面可以細分為兩個層面:營銷層面和運維層面。在營銷層面,有線將會實行營維融合,由社區經理直接負責社區有線電視業務的營銷和維護工作;有線的營業廳也將發生變化,其定位將實現從「產品導向」向「客戶需求滿足導向」轉變,視頻業務推廣從傳統的「給予式」營銷向「體驗式」營銷轉變。運維層面,有線將採用多種技術手段,提高後台支持能力;整合信息資源,強化客戶關係管理;制訂運維達標體系,提升網路質量;(2)戰略層面可以細分為三個方面:組織,人力資源和企業文化。組織上,有線將按戰略層和執行層優化市場、技術與客服三方面的架構,即「市場部+公客+集客+分公司」資源整合、「運維部+視訊+分公司」資源整合、「客服+服務部門+分公司」資源整合。同時,建立流程穿越常態化機制,實行前後台在流程上的無縫對接。人力資源方面,有線將啟動「一線員工關懷」計劃,同時還將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比如薪酬實行「多勞多得」的原則。最後一點是企業文化,某省級有線有線正努力將「服務價值觀」納入企業價值觀,使服務文化融入企業文化,樹立「大服務」意識。通過上述兩個層面5個方面的「對症下藥」,某省級有線有線力圖從根本上轉變服務定位,傳播全方位服務理念,樹立全員主動服務的意識,發揮服務對營銷的推動作用,傳遞和凸顯服務價值,最終,使服務由處理投訴與諮詢的「維繫者」,轉向為客戶帶來價值、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價值引擎」。 另外,越來越多的有線運營商已經意識到了塑造服務意識、打造服務品牌的重要性。12月2日,廣電總局發布《有線廣播電視運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規定」以規範有線廣播電視運營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質量為根本出發點,規定了有線運營商的服務要求、對有線運營商提供服務的監督管理及法律責任。「規定」自明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 123456782、電信一路「高歌猛進」 在電信行業寬頻快速發展,市場營銷能力不斷加強,加上與廣電行業的合作助推,IPTV業務將迅猛發展,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IPTV市場。 電信企業在寬頻接入光纖網路建設方面推出了「寬頻中國?光網城市」戰略,FTTH已經成為其主流建設模式。在十一五期間,中國電信在寬頻接入方面投入了1500億元,2010年底,中國電信的寬頻用戶為6800萬戶。目前,中國電信的20M光纖到家的佔比為58%,4M光纖到家的比例為98%,基礎電信企業的互聯網用戶進一步趨向寬頻化。另外,電信企業還強勢布局移動互聯網戰略以及全業務捆綁戰略。 在IPTV用戶數發展方面,由於其基礎網路的承載能力不斷提升(2009年底1億用戶具有平均2M的帶寬,5000萬具有4M的帶寬;2010年底1.2億用戶具有平均2M的帶寬,3000萬具有10M的帶寬,可傳輸高清IPTV節目;2015年,電信基礎網路將具備1.2億的IPTV用戶承載能力,電信將具有7000萬的寬頻用戶)、市場營銷能力強勁(PTV多業務捆綁資源豐富,可做固話、移動、寬頻、電視等多重捆綁,具有明顯的市場營銷能力優勢)、較低的市場進入門檻(電信IPTV進入時,廣電有線全面雙向化尚未開始,高清業務也未普及,不具備抵抗能力,IPTV業務的雙向化互動式本質對於用戶具有相當大的誘惑力、對有線電視具有相當大的殺傷力)、電信與廣電內容集成平台的緊密合作(在IPTV巨大的利益的誘惑之下,由市場利益結成的廣電內容與電信企業聯合體會牢不可破,緊密合作,這將全力推動IPTV的巨大發展;具有IPTV播控平台牌照的電視台積極與電信IPTV分發平台對接,共同推動IPTV的發展。無論在內容(豐富的本地內容的進入)、標準(由標清提升到高清標準)、用戶體驗等方面全面躍升,這將大大提升IPTV業務的吸引力),在「三網融合」第一期的試點之後,電信IPTV的用戶數由試點之前的500萬戶迅速升至1000萬戶! 3、有線「擁抱」互聯網需看清寬頻互聯網的發展方向 雖然目前互聯網還沒有可供經營的業務商業模型,但是互聯網目前是寬頻網路的最大粘著劑,沒有互聯網業務的支持,寬頻網路就很難得到實質性的發展,它將是寬頻網路發展的主要支柱,因此,有線運營商應當「擁抱」互聯網。 寬頻互聯網的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及挑戰,在技術和網路條件日趨成熟的情況下,互聯網商業模式的創新及發展方式的轉變,將是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方向。 Web2.0時代促進了單向廣播式的「娛樂+新聞+信息」類業務向注重用戶行為模式判斷和依託人際關係傳播的「社區互動」業務轉變,QQ、微博、SNS社區等取得極大成功,以點擊率為代表的眼球經濟轉向更為實際的用戶粘性,其業務平台孕育的海量用戶擁有巨大的潛在廣告價值。而視頻類業務則以更具衝擊力的表現形式,將逐步代替以文字和圖片為主的展示方式,並為運營商帶來更大的數據流量。此外,越來越多的應用軟體客戶端正逐漸取代傳統的網路搜索、瀏覽與登錄模式,一鍵式的登錄模式與廣泛的應用嵌入提供了更佳的客戶體驗與用戶粘性,在這種背景之下,用戶終端第一屏就成為產業鏈各企業競爭的焦點。綜上所述:互聯網應用目前在向互動化、視頻化、客戶端方向發展。 我國的互聯網應用目前還集中於娛樂、傳媒、信息搜索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的互聯網以商業應用為主相比,仍然有著較大的差距。但從相關發展趨勢看來,隨著國內相關政策法規和電子支付手段的不斷完善,商業類應用已呈現「百花齊放」之勢。京東、淘寶、噹噹、卓越等互聯網商業應用的一大批先驅,在起步較早的面向公眾的B2C、C2C方面已度過艱難的導入期,業務發展「風生水起」,並引領著更多的企業進入這一領域,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企業運營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另一類商業應用則是面向政府及行業客戶的商務類和物聯網應用,通過增強的網路能力與應用平台的整合,嵌入客戶生產、銷售、日常辦公等經營環節,如:交通運輸業的視頻監控、保險行業的移動查勘、環保行業的污染源自動監控、汽車行業的車載信息化系統等。目前這一類應用剛處於發展的起步階段,而其後續發展必將「波瀾壯闊」,未來一定大有可為。綜上所述:互聯網應用目前正在從以娛樂為主向商業應用為主的方向轉變。 基於統一基礎運營平台,實現用戶真實身份及其社會關係的管理,為現有客戶拓展網路應用空間已成為互聯網業內企業的發展趨勢。蘋果Appstore應用內容的「無所不能」和騰訊QQ服務的「通吃天下」不僅成就了其在業內的「一段神話」,而且也給業界同仁以極大的啟示:基於單一業務的孤島式平台註定會漸漸地退出歷史的舞台。業務的深度融合與應用的跨平台要求網路運營商必須建立起統一的基礎運營平台,並做好價值鏈的整合,引入第三方應用與服務,實現對用戶網路行為的精細分析,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個性化、智能化的服務並實施精準化的營銷。綜上所述:互聯網應用目前正在從孤島式應用向跨平台應用方向轉變。 雲計算時代的逐步到來,傳統的軟體、硬體和媒體的商業模式正在逐漸被顛覆,屆時只需要通過網路鏈接到雲端,即可方便地以低廉的價格獲得服務及應用。Google的AppEngine實現了軟體與業務的開發、部署及運營,通過底層的平台實現業務的彈性擴展,這樣就使得用戶從購買商品向購買服務轉變,徹底顛覆了IBM、HP、微軟、Oracle等公司的硬體和軟體銷售模式。通過雲計算新一代數據中心的部署,不僅可以有效地降低IT投資及運營成本,亦能方便地為客戶提供彈性的存儲空間、計算能力及各類應用軟體,從而可在公眾客戶機中小企業客戶市場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綜上所述:互聯網應用「雲時代」的到來將帶來客戶服務模式的巨大轉變,並為客戶極大拓展廣闊的應用空間。 IPv6的出現將使得網路地址資源嚴重匱乏的困擾成為過去,可將IPv4時代的人-人、人-機通信擴展到任意事物之間的通信並由此而演繹出無窮無盡的服務應用。於是,「感知中國」、「智慧地球」等戰略被提出,在智能家居、視頻監控、農機調度、環保監測、汽車信息化等諸多物聯網應用方面「點亮了創新的火花」。在這一背景之下,網路運營商就需要廣泛地聯合相關產業鏈上的合作夥伴,充分地發揮寬頻通道能力及系統集成優勢,在這一嶄新的業務領域為佔領自己的服務陣地。綜上所說:網路運營商必須要抓住互聯網由IPv4向IPv6轉變這一歷史性機遇。在這一方面,電信運營商又已經走在了有線運營商的前面。中電信已自主研發了面向ICP網站的IPv6平滑遷移平台――Smart6,該平台可以在對ICP網站不進行升級改造的前提下,協助其實現IPv6服務能力並為全球的IPv6用戶提供服務(在IC的出口處,進行協議轉換,實現IPv4與IPv6資源的互通)。目前,該系統已經在湖南現網上線,已實現了多個ICP網站向IPv6的遷移。Smart6具有共享式、低成本、輕量級、不佔用IPv4公有地址(由於用戶的IPv6地址被映射為私有IPv4地址,因此其數據訪問過程不佔用電信網路運營商的公有IPv4地址資源,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IPv6數據傳輸。在經過地址轉換後,新生成的IPv4報文在IC內部直接去訪問ICP的IPv4內容資源)以及不受伺服器地理位置約束的特徵,技術實現難度較低,可快速部署和實施。在對於特定ICP網站提供遷移服務時,Smart6對於ICP網站自身系統並沒有進行改動,大大降低了ICP網站提供IPv6服務的門檻。其次,由於部署在IC出口並具有共享特性,Smart6可一次性實現多家CP/SP提供IPv6用戶訪問的能力。Smart6對於用戶終端沒有任何額外的要求,凡是具備IPv6接入能力的用戶都可以順利訪問通過Smart6平台實現遷移的網站。 12345678四、我國「三網融合」目前究竟存在什麼問題? 實現電信網、廣電網、互聯網三網融合,促進網路互聯互通和業務融合,是全面提高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水平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的重大契機,對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建設必將產生重要影響。推進三網融合是適應現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趨勢、全面提高國家信息化水平的必然選擇,是豐富文化傳播渠道、拓展宣傳輿論陣地的內在需要,更是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任務。目前,在完善適應三網融合的監管體制、落實業務雙向進入政策、整合全國有線電視網路、提高網路建設水平和使用效率、確保信息安全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是體制問題還是技術問題? 目前業界有三種觀點,分別是體制問題、技術問題、體制和技術均有問題,所佔比例如圖4所示。其實,國務院溫家寶總理已在今年7月其所發表的《關於科技工作的幾個問題》一文中明確了以下兩點:(1)體制問題是影響「三網融合」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一大障礙;(2)「三網融合」當前還存在許多技術上的挑戰,需要在網路結構、網路核心設備、網路接入設備、網路帶寬、網路終端和業務方面加強自主創新,發展新一代網路基礎設施,「三網融合」是一項系統工程,首先必須選擇好方向和技術路線。 圖4 業內人士看「三網融合」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圖4 業內人士看「三網融合」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筆者認為,「三網融合」的體制問題觸及到我國黨政管理體制調整的核心問題,因此需要國家高層領導的決心(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第十三章第一節「構建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以廣電和電信業務雙向進入為重點,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及標準,實現電信網、廣電網、互聯網三網融合,促進網路互聯互通和業務融合;②《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五部分第(二)節「發展現代傳播體系」:推進電信網、廣電網、互聯網三網融合,建設國家新媒體集成播控平台,創新業務形態,發揮各類信息網路設施的文化傳播作用,實現互聯互通、有序運行)和高超的政治智慧來解決。「三網融合」對於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拉動國內消費具有重大意義,而今年12月12至14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將擴大內需的重點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及加快發展服務業比重上來」。而技術問題的解決則需要「三網融合」相關產業鏈來共同解決。 對於應該分業監管還是融合監管,國際上的發展趨勢就是融合監管,美國、英國、日本、中國香港等都已經建立了融合監管機構。韓國由於採用分業監管機制,致使其融合業務的發展曾經舉步維艱。而廣電與電信的各自壟斷是我國「三網融合」取得實質性進展的最大障礙。另外,相關法律的缺失也對我國的「三網融合」很不利,採用強有力的行政干預在短期內可能很有成效,但著眼長遠,出台一部融合的、以「打破壟斷、公平競爭、優化配置、加強監管」為根本指導思想的《電信法》才是我國「三網融合」的根本保障。融合的監管體制與法律是「三網融合」發展的基本前提,國外的網路融合首先解決的就是法律保障問題。我國國務院在2010年年初提出的「三網融合」第二階段(2013~2015年)的目標之一就是「基本建立適應三網融合的體制機制和職責清晰、協調順暢、決策科學、管理高效的新型監管體系」。國務院的那次常務會議還提出「探索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三網融合模式」,而2012年年底這個時間點,正是「三網融合」試點階段結束之時,按照理想情況推算,彼時,符合我國國情的三網融合模式已經探索出來。因此,綜上,筆者認為,2012年年底、2013年年初,有可能將是我國「三網融合」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一個轉折點。 總體上看,目前「三網融合」的技術挑戰包括:(1)標準工作滯後。目前尚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可用,從而導致行業封閉、產業鏈分割、高昂的成本;(2)大規模、大容量、高碼率的多媒體視聽業務對於現有網路平台與業務平台的結構與容量擴展具有很大的挑戰性。(3)電信現有城域網網路層的組播能力參差不齊;(4)服務質量方面,需要同時在可用性、延時、抖動、丟包率等重要指標的技術要求。 12345678宏觀上看,「三網融合」的技術方向是很明確的:網路數字化、分組化,擁有交互能力和廣播能力,業務應用趨同,終端能力趨同。但具體地細化看來,「三網融合」的確存在不少問題:(1)網路問題。眾所周知的觀點是網路將全面實現IP化,但實際上IP網無法保證服務質量、無法保證網路安全,存在嚴重的問題,很難承擔起未來信息通信的巨大責任;(2)業務及應用問題。目前三網中業務及應用發展採用的技術及技術路線是各異的,互聯網的業務及應用由於其開放性好而佔有很大優勢,但互聯網的業務缺乏良性的商業模型,且也有多條技術路線,孰優孰劣目前並無定論;(3)終端技術方向存在問題。終端能力在趨同,但由於使用方式及服務範圍的不同,終端的差異目前仍然存在,終端應該是強智能型的還是非智能型的、應該是垂直整合的定製化產品還是通用化的產品?(4)不同終端之間的信息共享亦存在深層次的技術問題。 在「三網融合」上述的幾大問題之中,目前尤為緊迫的是「網路問題」,滿足「三網融合」要求的網路應該具有以下特徵:可信安全;可管可控;能滿足變速率通信;能支持點到點、點到多點的多進程通信;能實現開放性及可持續發展。網路問題的解決將會有效地推進「三網融合」的發展。 2、運營體制問題 這裡主要指的是有線電視網路的運營體制問題,目前還遠未實現「一省一網」(據相關消息,截至2011年11月,完成掛牌的省網有25個,其中基本完成整合的有15個左右),國家級有線電視網路公司「中國廣播電視網路有限公司」的掛牌更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推遲(筆者印象中,最開始說的是2011年6月掛牌,後來推遲到9月,最近又有消息說推遲到2012年年底)。成立國家級有線電視網路公司已經上升為國家意志:《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發展現代傳播體系,整合有線電視網路,組建國家級廣播電視網路公司。新華社於12月下旬發文稱:整合有線電視網路,加快有線電視網路改革發展,是鞏固擴大宣傳輿論陣地的必然要求、是推動廣播影視業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是滿足人民群眾文化新期待的必然要求。廣電總局在2012年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加快推進有線電視網路整合,到2012年底實現「一省一網」,同時組建國家級廣播電視網路公司。「中國廣播電視網路有限公司」掛牌之日,必將標誌著我國「三網融合」進程取得重大進展。如果國網公司能在2012年年底正式掛牌,則剛好與溫家寶總理於2010年1月13日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所提出的「三網融合」第二階段的起始時間點相吻合:2013年至2015年,總結推廣試點(即2010年至2012年的「三網融合」試點。筆者注)經驗,全面實現三網融合發展,普及應用融合業務,基本形成適度競爭的網路產業格局,基本建立適應三網融合的體制機制和職責清晰、協調順暢、決策科學、管理高效的新型監管體系。
推薦閱讀:

班主任的任職時限對班級學習效率影響的研究
研究表明:女性月經不調和糖尿病有關
愛因斯坦晚年研究神學,或許他認為科學的盡頭就是神學!
生態環境:全球史研究關注的問題
周六研易01:深入研究甲木選用法

TAG:電視 | 路面 | 有線電視 | 挑戰 | 機遇 | 電視網路 | 研究 | 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