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生命周期管理:(一)PLM行業分析

業界背景在未來的兩年里,關於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的徵詢提議(RFP)將不會有什麼用,因為產品的適用範圍差別非常大。供應商之間的共通性也遠遠沒有他們所說得那麼大,甚至可以說非常小。所以選擇供應商的風險就非常大。如今對PLM的看法就像瞎子摸象一樣,每一方都根據自己摸到的那部分各執一詞。確實,AMR調查的市場上七個公司提供的的產品,比以往調查的任何類似產品之間的差異都大。以下就是最為重要一些調查結論:有一個產品數據管理(PDM)基礎是非常關鍵的,但技術供應商提供的服務的性能相似性使得對供應商的選擇變得很複雜——不同產業不同的技術訣竅造成問題很難解決。其它的PLM應用方案都是功能很寬泛卻又很不成熟——對大多數用戶來說選擇技術上最好的解決方案是最能起作用的,儘管花費可能會很高。我們還沒發現在PLM服務中有什麼在很大範圍內都很重要的的關鍵功能,然後能夠只靠一個供應商就解決問題。而且這種狀況可能在2004年以前都不可能改善,到時候有可能航空和國防市場、消費者包裝品(Consumer Packaged Goods)市場能夠有機會改善。調查發現的事實和相關分析供應商和他們提供的技術服務存在巨大差異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們認為那些以前不相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部分(比如生產、工程設計、採購以及矛盾越來越突出的銷售和營銷)PLM都可以把它們整合起來。在企業資源計劃(ERP)、PDM、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等方面的技術供應商有差異非常大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和服務體系,這並不是很奇怪。如下是一些關鍵發現:就綜合功能而言,PTC和MatrixOne提供的產品處於領先地位。IBM和EDS在製造業計算機輔助設計和主要的大型任務方面具有強勁競爭力,這彌補了它們其他的弱點。Agile和Eigner提供的解決方案在功能方面的長處和其產業優勢使它們得到了很高的用戶滿意度。只有SAP提供的解決方案具有資產組合管理方面的能力。眾多解決方案在技術上的差異更多的是由於技術的彈性的限制,和技術一體化的關係更小。 技術彈性涉及到工作流、數據結構和規模的可變性。有一個產品數據管理(PDM)基礎是非常關鍵的,但技術供應商提供服務的性能相似性使得對供應商的選擇變得複雜——不同產業不同的技術訣竅造成問題很難解決。PLM建立在PDM基礎上的四個應用系統,都是通過向知識工作者提供分析工具來提高他們在不確定性下的創造性決策能力。用戶實施PDM並最終實施PLM的一個最普遍原因,是他們需要獲知實際的情況。用戶的情況一般是這樣的:一個製造業廠商表示,在90%的情況下,CAD模式和物資單據(BOM)流程都是不一致的。一個CPG公司表示,生產的物資需求只能大概的估計,而且只能在帶著疑問運行一個星期之後才知道。一個商用電子產品廠商表示,在銷售和工程技術之間缺乏信息溝通,常常導致市場上暢銷的產品不能及時生產出來。用戶們都希望在新產品的開發和引進(NPDI)過程中部門間能更好的合作。很明顯對產品信息的整合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在這次調查中,85%的用戶實施了PDM來啟動他們的PLM戰略,大部分的目的都是希望更好的控制產品數據、實現更快的工程變革管理。越來越多的用戶認為PLM是一個很好的途徑來實現更快更好的產品創新,但基本上都同意PLM需要建立在PDM基礎上。

PDM平台是非常必要的在被問及實施PDM的成本和風險時,用戶們表示數據轉換是最大的問題。相當多的用戶,特別是那些行業特點是工程技術很複雜而又各個部分離散的用戶,花了18個月以上來整合產品信息、創造PDM的使用環境。PDM越來越多地被當作記錄所有產品信息的系統。一些用戶想通過增加某些部分的重複使用來降低各部門之間資源設置的重複,他們對單一的信息存儲提出了質疑。信息存儲並沒必要完全的集中化,而且可能常常是做不到的,但用戶在努力使它們統一在一起。大多數技術供應商都提供分層次或者折衷實施PDM的解決方案,也被大多數用戶所選用。這種方案確實能夠控制和處理兩個層次的產品信息。一個層次上,是工程技術的層面的PDM,具有嚴格的配置和修改控制。另一層次是企業層面的PDM,可以與其它PDM用戶分享、交換許可權允許的產品信息,比如可以使用在銷售、營銷和採購方面。 聯合式PDM的思想也很流行,也很有道理。這種解決方案在把數據提煉到更高的PDM層次時,並不改變原始數據的存儲位置。汽車部件上游製造商、合同電子製造商和其他消費品廠商都在開發這類解決方案。它的好處在於當使用數據生成整個企業層次的清楚的產品信息時可以不用改變元數據的存儲位置。所謂整個企業層次的清楚的產品信息包含了傳統的BOMs所具有的商標、生產規範、軟體版本和品牌的圖形。這將在硬體、軟體和項目的成本上都得到節約。 不論一個公司對PLM制定的目標和願景是什麼,PDM平台的選擇都是很關鍵的,原因如下:PLM應用的所有附加值都是建立在PDM平台的基礎上。 要實現不同職能部門之間的可以繼續升級得合作,就需要對實際情況有個全面的了解。 產品數據的合理化是個很宏大的工作,不能再作第二次。 不要相信示範性的演示,它揭示的有用信息很少 PDM並不是新技術,工程技術在配置、變革管理、版本控制等方面的要求總的來說已經很好的做到了。有一些產品,比如EDS的Metaphase,在這些細節方面已做得相當先進和深入,而用戶需要的是在產業特定功能方面有所進步(參看錶1)。然而,普遍的問題仍然存在於把PDM的功能進行拓展,從而解決工程技術之外的數據類型和工作流的問題。

PDM已經發展到能夠容納營銷、銷售、服務和其他功能,將來最重要的功能特點是富有技術上的彈性的強大的搜索和控制能力,以及更簡單的用戶界面。我們的調查發現,大部分技術供應商不僅僅有定製的產品功能,而且也能在現行定製軟體或將來的軟體基礎上拓展新的功能性。拓寬PDM所能處理的信息的範圍是PDM的一個發展方向。比如,在對原料配方的管理方面,只有SAP做得還算比較深入。聽用戶評論他們使用的系統的功能,可以得出相同結論。即使是在所有七家公司中PDM功能評分中最低的SAP公司,他們在格局控制和系統建立前的變革管理上的得分也與平均水平相差很小。在選擇最適合他們的PDM系統時,用戶們就會負責寫出非常具體詳細的功能描述。僅僅有基本的功能特徵描述清單是不夠詳細的。對PDM解決方案的選擇具有很高的行業特點 對PDM解決方案的選擇越來越強的呈現出這樣的趨勢:有某些技術供應商會集中為某些行業提供服務。PDM實質上是一個大圖書館,所有的產品信息都放在一起而且可以輕鬆找到。供應商的行業經驗就代表著圖書管理員有多了解它的工作。 特定行業的PDM專業知識是指,供應商對該行業的產品的消費者價值陳述(value proposition to the customer)有多了解,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給與支持。比如,一家製藥公司的產品就需要向消費者提供信任的核心價值,因為不論廠家怎麼說,消費者很難知道這麼一個小小白藥片會治好他或者害死他。信任是產品吸引力的核心所在。另一方面,對鏟子之類的產品來說可靠性和耐久性就是其價值的全部。對產品的偏好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對製造商的信譽、服務便利和銷售模式的綜合評價。在每一個案例中,PDM的任務就是管理那些對產品的消費者核心價值產生支持的產品信息。那些不產出實物產品的行業,比如金融服務、醫院、傳媒行業等,就算他們看上去在技術應用上有很多相同的方面,但是因為消費者核心價值上的差異,給他們提供相似的技術是毫無意義的。PDM不僅僅是機械的技術工程。

根據表1所顯示,PDM系統扮演圖書管理員角色應該支持哪些核心的產品信息,這些信息決定了哪些是系統應該做好的重要功能。用戶偏好和其市場領先的地位區分出了不同領域領先的供應商。比如,在航天和國防產業,以及汽車產業,因為物資和生產器械非常笨重,幾何設計方面的功能就非常的重要。他們的PDM系統應當能夠進行參數搜索而不僅僅是文本搜索。航空和國防行業還有精確的修改管理、流程的檔案化支持方面的特殊要求。EDS和IBM在這個領域具有絕對優勢,特別是在上游的設備生產者層次。PTC、MatrixOne和Eigner在下游供應商層次更為成功。重型設備行業需要強大的技術配置來支持和指導銷售、非常規信息獲得、長期的歷史數據獲得以及服務紀錄的永久性保存。PTC、MatrixOne和Eigner在這個領域做得很成功。SAP在一些小批量生產的行業做得很好,比如建造系統和生產設備。商務電子行業各個領域都需要一個好的技術配置方面的規範,從而很好的進行銷售和按訂單生產。另外還需要那些支持服務的產品信息,比如操作層面的軟體版本管理、檢查診斷的數據以及合同的條款等。Agile、PTC和MatrixOne在這方面做得很好。電子消費品行業里最重要的是BOM和迅速的通過供應鏈把產品提供給消費者。很少有什麼專業性的工具,BOM相對簡單一些。同時,在諸如微處理器和輸入輸出設備等基本的部件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能,意味著各種部件都是能夠替換的,提供了通過對上游供應進行搜索從而套利的機會。Agile在這個領域處於領先。醫療衛生行業里,工程商的精確比成本控制更為重要。政府在該行業的流程式控制制和可靠性方面有很嚴格的要求,所以工程上和設計信息的檔案管理是關鍵。這個行業競爭很激烈,Agile正在花很大功夫滲透進該行業,SAP是其主要對手。在消費包裝品市場,產品信息並沒有特別的系統性關聯,但信息仍然需要很快很容易的分解成數以千計的成批物品(SKU)信息,它們彼此之間在商標、顏色、配方等有細微但非常關鍵的差別。用戶群剛開始形成,大多數都比較傾向於SAP,該公司在ERP和製造數據管理方面的優勢使其眾望所歸。MatrixOne和EDS都在努力贏取用戶的信任。照著目前的發展趨勢,SAP公司可能兩年內就會成為CPG公司的唯一的技術供應商。製藥公司需要解決方案能夠支持高風險的研製開發和檢測過程,包括臨床監測和基礎性研發。這使得整合性的檔案管理成為基礎。SAP又一次成為該領域領先者,同時Oracle和Documentum也值得一提。 用戶實施PLM的最大風險在於,把系統建立在了錯誤的PDM基礎上,這類PDM往往不能很好的支持該產業所需要的關鍵產品信息。有一些解決方案比其他的更為具有技術彈性,最值得一提的是MatrixOne 的產品。其它的則集中精力於開發某一領域所需要的功能,就像EDS和IBM集中於航天和汽車產業一樣。流程化製造商的PDM是程式管理 直到目前,許多人都認為PLM和PDM和流程化製造業沒有關係。這種觀念從何而來不得而知。實際上流程化製造商和流程離散的製造商一樣面臨著產品的數據問題,該問題帶來了效率損失和混亂。另外,以更快的速度引進新產品是CPG品牌製造商的競爭優勢的主要來源。食品、飲料、保健、美容和其他CPG大廠商對PLM的濃厚興趣表明這種錯誤觀點正在迅速改變。 流程製造商和分離製造商在產品數據上的主要區別在於,物料配方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不是BOM和流水線操作規範。因為BOM描述的是生產流程和規定,對流程化製造商來說,物料和其轉化過程非常交錯複雜,BOM並不是十分有用。要管理好物料配方過程,PDM系統需要能夠解決好各種配料的特點和它們的特殊情況,並且考慮到各種配料在混合、加熱、提煉或其他處理過程中的反應。PLM軟體必須解決對物料不同規格和特徵的複雜管理,從而把不同事物分開。各種成分需要在其計量單位、濕度、顏色、粘性、PH值等方面詳細地描述。本質上說,這是和化學有關的,它需要一種使物料最優化的方法。這種方法考慮的是細微到原子層面的反應模式,還要考慮在生產過程中因處所不同和機器不同而造成的不同。這種獨特的專業特點就造成了那些沒有特地開發測量、計算配方功能的技術供應商就不能提供有效的技術解決方案。SAP公司是唯一能夠提供這種功能的供應商。它從一些大客戶那兒得到了廣泛的幫助,在過去的一年半里它在這個領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其它還有幾個供應商,包括Formation Systems、OSI/Sequencia、Siemens/Compex和QRS,它們沒能獲得合適的參數,很難進行研究。但也應對它們在程式管理和完善化方面的深入研究給予重視。其它的PLM應用系統功能都太泛泛,很不成熟——對大多數用戶來說,按照自身特點選擇供應商來建設系統時很好的戰略 PLM的價值在於實現跨職能部門的信息分享,使得設計更佳、製造成本更低、新的產品構想更快的得以實現。PLM的應用在以下的方面使得新產品的開發和引進市場(NPDI)更為成功:PLM能夠系統的收集和分析消費者和市場的需求——即顧客需求管理(CNM) PLM能夠對經常使用的標準零部件進行系統性的評估、選擇和採購,從而控制成本、提高質量——即直接物料資源管理(DMS)。 PLM能夠迅速地把產品設計轉化為用什麼生產和怎樣生產產品的方案——即聯合產品設計(CPD)。PLM能夠合理的估計各種新產品的開發需要多少資源,同時結合考慮到它們的風險和收益預期——即產品組合管理(PPM)。我們對PLM的功能評論,其中還包括對其應用領域的分析,結論表明被分析的7個領導廠商在競爭力上有很大的差異。事實上,在以上所描述的四個應用領域中都有不同的供應商處於性能領先地位。這四個領域和領先廠商分別是:顧客需求管理(CNM)——MatrixOne得分最高直接物料搜索管理(DMS)——Agile得分最高協同產品設計(CPD)——EDS得分最高產品組合管理(PPM)——SAP得分最高同時,雖然我們的評論排除了單一應用功能的供應商,但它們在這些領域仍有一些技術優勢:顧客需求管理(CNM)——CAMO, Telelogic, BetaSphere, Informative直接物料資源管理(DMS)——Verticalnet, Emptoris, i2Technologies聯合產品設計(CPD)——Centric, Alventive, CoCreate, Alibre產品組合管理(PPM)——IDe, Niku, Novare, Framework, Technologies但就算是這些在各自領域領先的供應商,就算它們在進行很努力的開發而且穩固的推出新產品,其功能要達到成熟也需要至少兩年(參看錶2)。另外,大多數ERP供應商都開始認識到PLM是一個新的市場機會,或者是它們的一個潛在威脅。他們迅速的建構起自己的PLM戰略,比如QAD轉賣bom.com,PeopleSoft與Agile結盟。其它的則依靠自己去開發增長的新產品,比如iBaan推出PLM,Oracle推出PDX。為了在這些不太成熟的應用領域跟上技術的前進步伐,用戶們開發的PLM戰略都需要實施很廣闊的網路。


推薦閱讀:

產品生命周期(PLC)中的數據監控
#1701產品的生命周期理論

TAG:行業 | 產品 | 生命 | 管理 | 行業分析 | 生命周期 | 產品生命周期 | 周期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