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是佛經中說的定業

問:佛在經上說定業不可轉,但在很多經上又說念佛念消無量業,當做何解?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解釋起來,要注意因人說法,否則容易誤導別人。

末學從幾個層面來解釋一下:

1什麼叫做定業?

2定業能不能轉?

3念佛能不能消業?

4念佛能不能轉定業?

1、 什麼叫做定業?

我們依據

小乘論第1267部

成實論二十卷

訶梨跋摩造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故不故品第九十七

業有二種。定報不定報。

定報業者。若多若少必當受報。

不定業者可令都盡。

業報有很多種分法,從受報是否確定的角度來說,有兩種業:

確定要受報的業,叫做定業,也可以叫做定報業;

不確定是否要受報的業,叫做不定業,也可以叫做不定報業;

定報業,那麼或多或少都要受一些果報;

不定業,如果你用合適的方法,可以讓這個業報消盡,不必受報。

問曰。云何名定報業。何等是不定報業。答曰。經中說五逆罪是定報業。

有人問:那些事情是定業呢?那些是不定業呢?

答:經中說的五逆罪,這個是定業。

什麼叫做五逆罪呢?

有一部經:

小乘單譯經第0709部

阿闍世王問五逆經一卷西晉釋法炬譯

有五逆罪。若族姓子族姓女。為是五不救罪者。必入地獄不疑。

云何為五。謂殺父。殺母。害阿羅漢。斗亂眾僧。起惡意於如來所。

如是五不救罪。若有男女施行此事者。必入地獄不疑。

經文說,有五種重罪,如果有人犯了,一定會下地獄啊。

1殺害父親

2殺害母親

3害阿羅漢

4破壞僧團和合,意思就是破壞僧眾團結,挑撥離間

5在佛祖面前生起惡意。你看看,連起一個惡的念頭都已經是五逆重罪了,那些毀壞塔寺佛像的,就更不用說了。

這些屬於定業。

問曰。但五逆罪是定報業。更有餘耶。

答曰。餘業中亦有定報分。但不可得示。或以事重故有定報。

有人問:這五逆是定業,那麼還有沒有其他的定業呢?

答:其他的業裡面,也可能有定業的成分。這個沒有辦法說盡。大體上來說,如果這個事情很嚴重,那麼就會有定報。

簡單理解,如果你做的這個事情後果非常嚴重,影響非常惡劣,那麼這個業報就很沉重,就很難轉,相當於你一定要受這個果報的。

如於佛及佛弟子。若供養若輕毀。或以心重故有定報。

如人以深厚纏殺害蟲蟻。重於殺人。如是等餘業亦有定報。

比方說,對於佛祖或者佛弟子,有些人非常誠心的供養,有些人非常輕蔑的詆毀,因為他們的心重,所以也會有定報。

再比如,有人用很惡毒心用很惡毒的手段,殘殺蟲蟻,那麼這個罪有可能比殺人還要重。這些業當中也會有一些定報。

定業的意思,我們簡單理解就是:有些事情,你做得太過,一定會受到果報。這個叫做定業。

這個是成實論的解釋。

我們再來看看

大乘涅槃部第0109部

大般涅槃經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奉詔譯

第三十一卷有這樣一段經文:

業有二種,定以不定。

定業有二:一者、報定,二者、時定。

或有報定而時不定,緣合則受。或三時受,所謂現受、生受、後受。

善男子,若定心作善惡等業,作已深生信心歡喜,若發誓願供養三寶,是名定業。

業有兩種:定業,不定業。

定業的定有兩個含義:1要受的果報是確定的;2受果報的時機是確定的 有些定業是果報確定,但是時間不定,機緣到了,就會受果報。

受報的時間有三種情況:

1現受,就是這輩子就受報了,

2生受,就是下輩子就受報了,

3後受,就是若干世以後才受報。

如果你定心去做善業或者惡業,做了之後,非常歡喜,或者發誓願意供養三寶,這些都是定業。

定業原則上是一個中性詞,可以是善的定業,也可以是惡的定業。

比如法華經上面說:

   若人散亂心, 入於塔廟中,

   一稱南無佛, 皆已成佛道。

這個就是善的定業,你在寺廟裡面,哪怕是散亂心念了一聲南無佛,那你都已經造下了成佛的定業。

有人說,念南無阿彌陀佛行不行?當然可以。

有人說,那是不是我這輩子就成佛呢?

就不是了,你這個定業,可能要若干世之後才能成熟受報。

如果你修凈土法門,精進修行,下輩子可以去極樂世界,修到等覺菩薩,然後再下一世就可以成佛了。

這個是定業的定義。

2定業能不能轉?

這個問題呢,就要認真對待了。搞不好就容易誤導別人。

對於普通人,你就要告訴他,定業不能轉,所以啊,千萬不要幹壞事啊,如果初學的時候,做不到諸惡莫作,那至少你也先不要做大的壞事啊。

比如說白起,坑殺四十萬俘虜,這個壞事太大,所以他下地獄是定業。

對於修禪很久的人,如果整天執著於自己的定業不能轉,以至於自己不能輕裝上陣,不能覺悟,這種人,六祖惠能大師有其他的開示,這個開示,不是普通人去學的,你沒到那個層次,勉強去學,甚至不分對象到處去說,那就是誤人誤己。這個開示,以後我們分享六祖壇經的時候再說。

對於我們修凈土法門,也有一些人,擔心自己的定業不能轉,擔心自己不能往生極樂,以至於不能信心堅固,不能一門深入,對於這種人,我們就應當告訴他,定業雖然不能消盡,但是有機會轉輕,也就是重報輕受。

這個觀點,我們來看看大般涅槃經和成實論是怎麼說的。 大般涅槃經:

善男子,智者善根深固難動,是故能令重業為輕;

愚痴之人不善深厚,能令輕業而作重報。

以是義故,一切諸業不名決定。

對於有智慧的人來說,善根深厚,信心堅定不移,所以通過如法修行,能夠讓重業變成輕業;

那些愚痴的人,他也很深厚,什麼深厚呢?不善根深厚,也就是常說的剛強難伏,這樣的人,就能讓輕業轉成重業。

你看看,你的處理方法不同,結局就不同。

從這個道理上來說,一切業都可以說是不定的。

我們打個簡單的比方吧:

就好比有人幹了壞事,犯了死罪,判為死刑,很快就要被槍斃了。

但是呢,他在行刑之前,有了極為突出的貢獻,於是被判為死緩,然後又被判為無期,然後又被判為有期。這個可以理解為重報輕受了。

就好比有人開車的時候跟別人發生了輕微的刮蹭,本來是件小事情,但是呢,這個人盛氣凌人,咄咄逼人,把對方打得很慘,在打鬥過程中,把別人打死了。這個就是小事變成大事了。

成實論說:

問曰。若五逆罪可令薄者。何故不能使都盡耶。

答曰。此罪法爾。不可都盡。如須陀洹雖至懈怠不到八生。又五逆罪以堅重故不可都盡。如王法中有重罪者。可得令輕不可全舍。

有人問:五逆罪的罪報如果能夠變輕,為什麼不能直接消盡,不用受報呢?

答:這個規則就是這樣,不能消盡。就好比初果聖人,雖然最懈怠也只要七世就能證道,但是五逆罪因為太沉重,所以不能完全消盡免除報應。就好比王法當中,犯了重罪的人,可以讓他輕受,但是不能一點懲罰都沒有。

今天就說到這,3和4這兩點,下次有機會再說。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推薦閱讀:

佛陀的沉默
.【佛經】1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鈔演義(第二十三集)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鈔演義(第二十四集)
讀佛經20年開解證悟佛之見

TAG:佛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