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生命力在於創新
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在人類思想史上,還沒有一種理論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文明進步產生了如此廣泛而巨大的影響。」 生命力是生命的象徵,同樣也是思想的象徵。生命的靈性源於它與物質世界永無止息的交換;思想的靈魂則在於它對於人的現實社會實踐的意義。馬克思主義作為思想之所以具有生命力,關鍵在於它對於人的現實實踐活動的無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 在實踐中創新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生命力活的靈魂。早在1845年,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年僅27歲的卡爾·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認為,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做感性的人的活動,當做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從而開創了唯物主義實踐哲學的先河,把哲學的作用和功能,從對世界的解釋轉變為對世界的改造。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的產生,以其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高度統一,成為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成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學方法論。 在「實事求是」中創新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髓。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於它提供了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論原則。誠如馬克思所說,認識世界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因此,人應該在實踐中來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證明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客觀性和力量。離開實踐,離開現實,離開人的感性存在,哲學的思維活動,必然會陷入純粹經院哲學的泥澤。社會實踐是無止境的,科學認識也是無止境的,在深刻的經濟社會發展變化中,只有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使思想認識同實際相結合,主觀同客觀相統一,不斷「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 在發展中創新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則。我們知道,人類社會總是處在不斷變化和發展之中,因此,準確把握和科學認識變化了的現實狀況、條件和複雜性,是推進社會實踐發展的基本要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不斷在實踐和理論上進行探索、用發展著的理論指導發展著的實踐,「用社會科學來了解社會,改造社會,進行社會革命」。在這方面,毛澤東為我們樹立了榜樣。確實,正是毛澤東同志在把馬克思主義與我國現實結合的過程中,在革命的實踐活動中,在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精華,吸收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將「批判的武器」變為「武器的批判」的過程中,找到了正確解決中國問題的理論和方法,並在實踐中充分運用和發展,從而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即以實事求是為基礎和本質特徵的毛澤東思想,既在哲學思想風格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哲學「體用不二」的特點,將實踐哲學精神寓於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和社會關係之中;又在思維方式上,體現了中國文化重「躬行踐履」的經驗傳統,突出了中國傳統整體性綜合思維特質;同時也在文化心態上,將共產主義理想蘊含在追求大同社會的傳統文化中,突出了共產主義實踐的自覺,強調人民大眾在社會發展中的歷史主體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問題導向」中創新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創造力的永恆動力。哲學是關於主體和客體相互關係的認識。一種哲學,只有把主體和客體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看作是現實的和客觀的,並在實踐中基於變化發展了的現實,不斷地創造出新的主體和新的客體,理性地認識之間內在的真實的具有規律性的相互關聯性,並推進現實實踐問題的解決,才能具有生命力。所謂問題導向就是基於變化了的現實,準確把握社會發展的客觀現實,正確引導社會發展的主體力量,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創新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表明,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現實相結合,以問題導向為手段,是取得社會實踐成功的法寶。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 一種主義、一種思想之所以能夠被轉化成為特定民族、特定社會的思想意識形式,就在於它能夠適應民族發展和現實社會實踐的需要,在於它能夠通過與民族特點相結合,經過一定的民族形式,展現出解決現實實踐問題的能力和生命力。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實踐中產生、發展並得到科學檢驗的,因此,大力研究並實際運用它,解決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中的重大問題,充分發揮人的主體性和創造力,其意義正如馬克思所說,它將把我們文明社會的這些「野蠻人」變成人類解放的實踐因素。(喬瑞金 作者為山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所長)
推薦閱讀:
※戰國七雄中,哪國最愛貪小便宜,但卻生命力超強?
※黃梵:誇張是人性本能,也是小說的生命力|寫作課
※滿足思想需求,文化節目才有生命力
※很有生命力的座右銘大全,勵志人生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