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15
第一部分:
2015年調查說明及主要發現
2016年1月至3月,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與華通明略(MillWard Brown)、 Lightspeed GMI合作開展了第四次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本次調查首次覆蓋了G20中19個成員國(歐盟除外),涵蓋亞洲(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沙烏地阿拉伯)、歐洲(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俄羅斯、土耳其)、北美洲(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洲(巴西、阿根廷)、大洋洲(澳大利亞)、非洲(南非)等不同區域的公民。訪問樣本共計9500個,每個國家500個樣本。本次調查遵循定量的研究方法,採用在線問卷填答的方式,通過Lightspeed GMI全球樣本庫進行數據收集,並嚴格執行在線調查的國際標準。為保證每個國家抽樣的代表性,受訪者樣本覆蓋18-65歲的當地居民,男女比例各佔一半。
本次調查的主要發現:
中國整體形象穩步提升;中國經濟的國際影響力位居世界第二;海外受訪者最為期待中國在經濟和科技領域的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中國科技創新能力廣受好評,高鐵被認為是最突出科技成就;海外受訪者來華意願上升,北京、上海、香港成為首選城市。
第二部分:
國家整體形象及影響力
中國整體形象穩中有升
中國國家整體印象得分達到6.2分,相比2014年高出了0.3分,中國形象正在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
分國家來看,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的印象好於發達國家。發達國家對中國的總體打分為5.5分,而發展中國家則達到了6.9分。
分年齡來看,年輕群體(18-35歲),中年群體(36-50歲)和老年群體(51-65歲)對中國印象的打分分別為6.6、6.1和5.6分,年輕群體對中國有更好的印象。
中國對國際事務的影響力在所有國家中位居第二
美國在國際事務中影響力佔據首位,中國位居第二,其後依次是俄羅斯、英國和德國。
影響力前三位的排名跟2014年的調查結果保持一致,受訪者眼中各國參與國際事務的表現沒有顯著變化。
第三部分:
中國國家與國民形象
歷史悠久、充滿魅力的東方大國是中國最突出的國家形象
在海外受訪者的印象中,中國歷史悠久、充滿魅力的東方大國形象最為突出,選擇該選項的受訪者例達到43%,其中發展中國家的選擇比例更是高達54%。
中國受訪者的觀點與海外受訪者存在顯著的差異。與海外相比,中國受訪者普遍認為自己國家「歷史悠久、充滿魅力」、 「倡導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國家治理良好,社會和諧穩定」、「親和,開放,有活力」。
海外的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對中國印象的評價同樣存在差異。相比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對中國形象的評價更為積極。
勤勞敬業成為最突出的中國國民形象
全球受訪者對中國國民的印象普遍是正面積極的。相較於發達國家而言,發展中國家對中國國民有更好的印象。
在海外受訪者中,認為中國國民勤勞敬業的受訪者最多,其次是集體主義、熱情友善和誠實守信。發達國家有一定數量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國民偏向傳統封閉,缺乏開放創新。
海外受訪者看好中國未來發展形勢,但認為中國發展也面臨挑戰
關於中國的未來發展形勢,海外受訪者普遍對中國經濟持樂觀態度,近一半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經濟影響力將會持續增長。但也有35%的受訪者認為中國仍將面對腐敗、貧富分化、環境污染等問題與挑戰。綜合來看,更多的受訪者認同中國經濟面臨的機遇大於挑戰,中國仍將有力拉動世界經濟。
發展中國家受訪者對中國未來發展形勢的看法更為樂觀,海外年輕群體也對中國發展形勢持更加積極的態度。
第四部分:
中國政治與外交形象
具有高度凝聚力、組織嚴密是最突出的中國執政黨形象
海外受訪者對中國執政黨的印象主要為具有高度凝聚力、組織嚴密。其中,發展中國家還有相當一部分受訪者認為中國執政黨有超強的組織動員能力和學習創新能力。
分年齡來看,「有自我約束和凈化能力」、「學習和創新能力強」、「得到民眾支持」的形象更為得到海外年輕群體的認同;「具有高度凝聚力」、「組織嚴密和「有超強組織動員能力」的形象則更多地被海外年長群體所認同。
發展中國家更為認可中國發展道路和模式
總體來看,海外受訪者對中國發展道路和模式的評價中,選擇「國有經濟佔主體」的比例最高,達到25%。
具體來看,發達國家受訪者普遍認同中國發展道路和模式是「國有經濟佔主體」和「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而發展中國家受訪者則更多認為中國道路和模式「融合了中國歷史文化和現實國情 ,是「中國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對本國的發展有借鑒意義」。
相比年長群體,年輕群體更能看到中國發展道路和模式所帶來的積極效果。
「一帶一路」倡議對國家、個人、地區經濟和區域和平都具有積極意義
海外受訪者中,了解「一帶一路」倡議的受訪者佔15%,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受訪者的比例接近,分別為16%和14%。
從受訪者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評價來看,該倡議對國家、個人、地區經濟和區域和平都具有積極意義。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受訪者對該倡議的認可度更高。分年齡看,年輕群體更認可「一帶一路」倡議的效果。
海外受訪者普遍看重與中國的外交關係且期待更好發展
與2014年相比,海外受訪者對與中國外交關係的重視程度基本保持在相同水平,62%的海外受訪者看重與中國的外交關係並期待有更好的發展。比較而言,發展中國家的態度比發達國家更積極。
由中國倡導的合作舉措受到了海外受訪者的普遍認可
整體來看,海外受訪者認為由中國政府倡導的大多數合作舉措是有益處的,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從貴國進口更多的產品到中國」(60%)、「加強與貴國的科技合作」(59%)、「鼓勵更多中國遊客去貴國旅遊」(59%)、「加大與貴國的經貿合作」(57%)。
分國家看,發展中國家對與中國的合作有更積極的態度,他們更加認可加強雙邊科技合作帶來的益處;分年齡看,年輕群體對文化、科技、教育合作及向海外出口更多更好的中國商品方面更為肯定。
第五部分:
中國經濟形象
海外受訪者普遍認可中國經濟的國際影響力
在對各國經濟影響力進行排名時,中國經濟影響力排名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海外受訪者普遍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可以推動全球經濟發展,中國樂於在經貿方面與他國開展合作,他們也從中國經濟發展中獲得了利益。相比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經濟影響力的評價更為積極。
海外受訪者普遍認為中國正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
談及中國經濟的現狀,40%的海外受訪者認為「中國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35%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市場需求依然很大」;29%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對外投資總額越來越高」。
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經濟現狀的評價更為樂觀。
中國企業的進入與發展對當地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機遇方面,36%的海外受訪者認為中國企業可以帶來新的資金技術;32%的受訪者認為可以增加就業機會;21%的受訪者認為可以增加政府稅收收入;19%的受訪者認為可以推動當地產業結構升級改造。
挑戰方面,36%的受訪者認為中國企業會影響當地企業和本土品牌的發展,且這個比例相比2014年高出6個百分點; 24%的受訪者認為會影響原有產業鏈平衡。
小米、微信、 UC瀏覽器等科技品牌熟悉度排名有所上升
從海外受訪者的熟悉程度來看,排在前五位的品牌依次為聯想、華為、阿里巴巴、中興和海爾。與2014年相比,小米、微信、UC瀏覽器等科技品牌的熟悉度排名有明顯的提升,此外中國石油的排名也有較大幅度的上漲。
中國品牌海外形象有所改善,尤其是售後服務方面進步顯著
質量問題依然是阻礙中國品牌海外發展的重要因素,佔到60%的比重。但是與2014年相比,海外受訪者在食品安全、售後服務和價格方面的不滿意度分別下降了6%、13%和9%,特別是在售後服務方面尤為明顯。
分國家看,發達國家受訪者相比發展中國家而言對中國品牌的顧慮更多;分年齡看,年輕群體相比年長群體更加信任中國品牌,他們只有在價格方面會比其他群體有更多顧慮。
第六部分:
中國文化與科技形象
中醫、武術和飲食是海外受訪者眼中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元素
談及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海外受訪者認為中醫、武術和飲食最具代表性,選擇比例分別為50%、49%和39%。
國內外受訪者對中國文化代表元素的看法存在一定差異。在孔儒思想、書法繪畫篆刻、民俗、戲曲相聲雜技等傳統文化方面,海外受訪者對其作為中國文化代表元素的認可度明顯低於國內受訪者,而在產品、科技發明等文化元素方面則要遠高於國內受訪者。
超過三分之一的海外受訪者對中國語言和文化感興趣
對中國語言和文化感興趣的人群佔到總體海外受訪者的34%,發展中國家的比例高於發達國家,年輕群體的比例高於年長群體。
海外受訪者相比國人而言更加認可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
61%的海外受訪者對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表示認可,這個數字超過了中國受訪者的評價(57%)。在海外受訪者中,發展中國家的評價高於發達國家;年輕群體的評價高於年長群體。
與民生最為相關的中國高鐵是認知度最高的中國科技成就
半數的海外受訪者對我國科技成就有所了解,其中,認知「中國高鐵運營里程達到1.9萬公里,穩居世界高鐵里程榜首」的受訪者比例最高,達到21%。發展中國家受訪者對這項成就的認知度相對更高。
第七部分:
全球性議題
全球受訪者普遍認為當今國際秩序不夠公正合理,「推動各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和「重點加強國際社會應對全球性挑戰的能力」是最受認可的全球治理目標
談及當今國際秩序,43%的全球受訪者認為當今的國際秩序不夠公正合理, 43%的受訪者認為一般,只有14%的受訪者認為是公正合理的。
全球受訪者中認可「推動各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和「重點加強國際社會應對全球性挑戰的能力」是全球治理目標的比例最高,均為59%;「推動建設和完善區域性的合作機制」,「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和「推進全球治理規則民主化、法治化」也同樣有著較高的支持率。
海外受訪者最為期待中國在經濟和科技領域的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
在今後的全球治理中,海外受訪者最希望中國可以在經濟領域發揮出更大的作用(64%),其次是科技領域(58%)。
第八部分:
信息接觸渠道
近三成海外受訪者對中國有較多了解
在對中國的了解程度方面,29%的海外受訪者選擇了「比較了解」或「非常了解」,這個比例高於2014年。在這些受訪者中,年輕群體更為了解中國。
當地媒體和使用中國產品是海外受訪者獲取中國信息的主要渠道
對於海外受訪者而言,當地的傳統媒體、新媒體和使用中國產品是最主要的中國信息了解渠道,且相比2014年的比重都有所增加,2015年分別達到62%、51%和35%。
分年齡來看,年長群體傾向於傳統媒體渠道,而年輕群體則更多通過新媒體獲取中國信息。
海外受訪者最希望通過中國媒體來了解中國文化、科技領域的信息
調查顯示,希望通過中國媒體來了解的內容中,文化、科技比重佔到最多,分別為39%和37%。此外,海外受訪者對經濟、歷史領域信息也有較大的興趣。
分國家來看,除了政治和社會焦點話題外,發展中國家對中國媒體傳播內容的興趣整體上高於發達國家。
分年齡來看,除了文化和科技外,年輕群體對經濟最感興趣,年長群體則對歷史最感興趣。
第九部分:
來華意願
未來三年內計劃來中國的海外受訪者數量增多
2015年海外受訪者中,未來三年內有計劃來中國學習、工作或旅遊的比例佔到31%,高於2014年的26%。
分國家來看,發展中國家比發達國家受訪者來中國的意願更高,分別為44%和17% 。分年齡來看,年輕群體的意願更高,年輕、中年和老年群體有計劃來中國的比例分別為40%、29%和16%。
計劃訪問地區中,北京、上海、香港最受海外受訪者歡迎
整體來看,海外受訪者最為青睞的中國城市前三位依次是北京(48%) 、上海(30%)和香港(23%),這與2014年的結果基本一致。
相比2014年,海外受訪者對上海的興趣略有降低(35%降至30% ),但發達國家受訪者對北京的興趣有所提升(34%升至37%)。
第十部分:
中國國家形象調查平台介紹
中國國家形象調查平台介紹
中國國家形象調查平台由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和華通明略共同打造,旨在科學、客觀、系統、全面地了解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看法,及時掌握海外民眾對我國國家形象國際傳播活動的反饋,為有效提升我國國際傳播效果提供富有針對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建議。中國國家形象調查平台自2011年開始連續開展針對中國國家形象的調查研究及成果發布。
推薦閱讀:
※名文|蔣慶:讀經、儒教與中國文化的復興
※中國鞋王衰敗!2個月關閉276家門店,曾超耐克位居市場第一
※越南第一大島把鄰國堵在陸地上,中國軍隊兩次「進駐」
※★★★ 22頁PPT深度剖析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