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33部書籍:25 極幻想之奇滿人間之情——《西遊記》

25 極幻想之奇滿人間之情——《西遊記》

 

  取經故事的神話化  《西遊記》是我國最著名的神魔小說,是以唐玄奘西天取經為素材創作的。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 年),僧人玄奘不顧禁令,偷越國境,費時17載,經歷百餘國,前往天竺取回佛經657 部。回國後,口述西行見聞,由門徒整理為《大唐西域記》。這是一部嚴格的實錄,但其中在記錄西域山川風俗時,介紹了印度的許多宗教傳說,這為取經故事的神話化留下了引子。  後來,玄奘門徒撰寫玄奘傳記《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時,為了神化玄奘,插入一些神話如「口授多心經」等。同時,玄奘取經故事本身的傳奇性和宗教性,也為其神話化提供了充分的條件。此後,唐僧取經的故事被進一步神話化。  今存南宋時刊刻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就是民間藝人將以前各種取經故事聯綴整理而成的。《詩話》的最大創造在於猴行者。他化為白衣秀士,自動來保護三藏西行。儘管這一形象在《詩話》中還未成為主要角色,卻為取經故事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基本框架。據現存資料推測,到元代,肯定存在過類似平話的《西遊記》,在這部作品中,取經故事的主要內容已基本具備。  與此同時,以取經故事為題材的戲曲創作也產生了,如金院本《唐三藏》和元代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等,至今仍存的是元末明初的楊景賢的《西遊記》雜劇,它創造了描寫唐僧出世的江流兒的故事,後來為《西遊記》吸收。  到明代中葉,吳承恩廣泛吸取前人成就,加以融合創造,完成了百回本《西遊記》,成為取經故事的定本。  吳承恩(約1500—約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江蘇淮安人。少年即有文名,但科試不第,長期賣文為生,生活清苦,憤世狂傲。他喜愛民間文學,善諧劇,尤喜野史奇聞。他在自己的志怪小說集《禹鼎志》序言中自述道:「余幼時即好奇聞,在童子社學時,每偷市野史稗史,俱為父師訶奪,私求隱處讀之。  比長,好益甚,聞益奇。迨於既壯,旁求曲致,幾貯滿胸中矣。「並且他認為自己的志怪,」蓋不專名鬼,時紀人間變異,亦微有鑒戒存焉。「《西遊記》正是以這樣的指導思想整理創作而成的。  獸性神性人性《西遊記》運用神奇的浪漫主義想像,創造了一個奇光異彩的藝術世界,真可謂無地不奇,無人不奇、無事不奇。前人曾這樣評論道:「龍宮海藏,玉闕瑤池,幽冥地府,紫竹雷音,皆奇地也;玉皇王母,如來觀音,閻羅龍王,行者八戒沙僧,皆奇人也;游地府,鬧龍宮,進南瓜,斬孽龍,亂蟠桃,反天宮,安天會,盂蘭會,取經,皆奇事也;西天十萬八千里,筋斗亦云十萬八千里,往返十四年五千零四十八日,取經即五千零四十八卷,開卷以天地之數起,結尾以經藏之數終,真奇想也;詩詞歌賦,學貫天人,文絕地記,左右迴環,前伏後應,真奇文也;無一不奇,所以謂之奇書。」作品以西天取經為主線,通過九九八十一難,把讀者引入眼花繚亂的神話世界。從鷹愁澗到黑風山,從雲棧洞到黃風嶺,從流沙河到萬壽山,從路阻火焰山,到誤入小雷音,從遭困無底洞到監禁銅台府……,有自然災害,有菩薩試探,更有各類妖魔鬼怪的阻攔陷害。有蜘蛛精,有老鼠精;有牛魔王,有羅剎女;有翠雲山芭蕉洞,有陷空山無底洞;孫悟空的金箍棒凈重一萬三千五百斤,縮小了可以藏在耳內;芭蕉扇能煽滅火焰山八百里火焰,縮小了可以含在口裡。而且一物剋一物,神物還有神物降。芭蕉扇能將人扇出八萬四千里,孫悟空吃了定風丹,就能巋然不動……。這些浪漫主義奇思異想,使人應接不暇,在古今中外文學史中,很難找到第二部這樣的奇書。  《西遊記》中最突出的形象是孫悟空,這是作者全力塑造的一個理想化的神話英雄形象。他熱愛自由,勇於反抗,見惡必除,除惡務盡,最後幫助師傅從西天取回真經。  孫悟空是在花果山仙石中孕育而成的美猴王。他一出世,就能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驚動天界。後來他住在水簾洞,率領眾猴,過著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間王位的絕對自由的生活。他有超人的神性,會七十二變,一個斤斗十萬八千里。他不管生死定數,天道輪迴,去冥府勾掉生死簿上自己的名字,故而長生不老。他用的金箍棒凈重一萬三千五百斤。  他大鬧天宮打亂「三界」秩序,逼得龍王、閻王上告到天廷。玉皇大帝擒拿他不成,又來降旨招安,被孫悟空識破詭計,一叛再叛,直打得那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定要玉帝讓出天宮,若不讓,定要攪攘,永不清平。他能隨機應變,變幻莫測。在迎戰二郎神時,他一會兒變得身高萬丈,與真君惡鬥,一會兒巧妙變化,與敵人周旋。一會兒變作一隻大鶿鳥,衝天而去,一會兒又自天而降,變作一條魚兒,鑽入水中。他可以變麻雀,變水蛇,變花鴇,甚至可以變一座土地廟兒,被真君識破,又撲的一虎跳,跳到空中不見,這一下連真君也看不清他到哪裡去了。原來,孫悟空已用隱身法衝出營圍,又變做二郎爺爺模樣,駕雲到灌江口真君廟裡接受鬼判們的磕頭迎接了。後來雖被老君捉住,但刀砍斧剁,雷打火燒,卻一毫不能傷損,又被老君放入八卦爐中,煉了七七四十九日,也沒燒死他,只給他熏出一雙火眼金睛。在護送唐僧取經途中,他不畏艱難,忠心耿耿,一路降妖除魔,表現出超人的才智。比如在三打白骨精中,不管妖精變為姑娘,還是老太婆、老頭,他都能一眼看穿。在智斗羅剎女時,他又鑽入羅剎女肚子里,將她制服。正因為有孫悟空的幫助,唐僧才能最終取回真經。  豬八戒是最重要的陪襯形象。他與孫悟空一起,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但他的性格,卻與孫悟空形成鮮明對照。孫悟空靈活機智,豬八戒則笨頭笨腦;孫悟空敢於鬥爭,善於鬥爭,豬八戒則經常臨陣退縮,被妖怪矇騙。但作者並沒有全盤否定這一形象,而是對他進行善意的批評和諷刺。豬八戒的很多缺點,如嫉妒、說謊、小心眼,往往表現得幼稚可笑,讓人一眼看穿。孫悟空派豬八戒巡山,他知道豬八戒會偷懶,回來編個謊話搪塞,就變個小蟲兒釘在豬八戒耳後觀察他的行動。果然豬八戒走出不遠,就抱怨孫悟空說,他們「在那裡自在,撮弄我老豬出來鏘路!」鑽在草里快快活活睡了一覺。醒來後對著三塊石頭,權當是對著師父、師兄、師弟,自問自答,編造謊言。  說如果師兄等人詢問,就回說已查有妖怪,問什麼山就說石頭山,問什麼洞就說石頭洞,問什麼門就說釘釘的鐵葉門,若再問門上多少釘,就說老豬心忙記不真。編好後,又怕忘了,一路低頭溫習。孫悟空將這些預先彙報唐僧,豬八戒回來說謊時,被孫悟空當場拆穿,弄得狼狽不堪。豬八戒自作聰明,  往往弄巧成拙,讓人取笑。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但他也有一些優點。他性格憨直,雖不斷抱怨,卻能埋頭苦幹,師徒四人的行李,就是由豬八戒挑到西天的。  《西遊記》形象塑造的特點在於,它將形象的動物性、社會性和神性結合起來,巧妙和諧,既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如孫悟空是猴子,因而「尖臉縮腮,金睛火眼」,猴子的機靈敏捷與孫悟空的七十二變和活潑好動,正相符合。  豬八戒,長嘴大耳,行動蠢笨,又貪吃好睡,這又符合豬的習性。  孫悟空、豬八戒都會變,但孫悟空能七十二變,豬八戒只能三十六變,而且他們變的東西又符合各自的特點,孫悟空無所不能,但更多地變比較輕靈的東西(當然他也會變老太婆)。而豬八戒大都變石塊、變土堆、變駱駝、變大象之類,變個新郎官,一不小心就露出豬耳朵;變個女孩,就肚子太大,不像。這一切都與各自的動物特點相諧調。又如獅魔能一口吞下十萬天兵,象精能用鼻卷人,老鼠精刁鑽狡猾,牛魔王蠻橫好鬥等,形象的動物特性與社會性都非常協調。  遊戲之筆寫嚴肅之思關於《西遊記》的主題,歷來分歧很大,胡適曾這樣概括:「道士說這部書是一部金丹妙訣,和尚說這部書是禪門心法,秀才說這部書是一部正心誠意的理學書。」現在看來,這些解釋都未免過於「正經」。一般人讀《西遊記》,大概首先是覺得好玩,有趣。誠然,《西遊記》是一部以宗教——其中心是佛教——為題材的書,但作家並沒有把它寫成嚴肅的宗教文學。它沒有神化宗教教義,倒是以遊戲滑稽之筆,將被神化的宗教又人化過來,使這一宗教題材的作品有活潑可愛的人間情趣,使人感到可親,可近,好玩。  同時,作家又在具體描寫中不時穿插對人世各類現象的冷嘲熱諷,使人讀之,往往會心一笑。並在笑中獲得某種啟迪。對此,前人曾評論《西遊記》是「遊戲之筆」,「聊資村翁童子之笑謔,必求得修鍊秘訣,亦鑿矣」,「若必以庄雅之言求之,則幾乎遺《西遊記》一書。」《西遊記》對宗教的態度是不嚴肅的,表面上宣揚佛法無邊,儒釋道三教合一,實際上信佛不誠,信道不純,信儒不忠。  表面上似乎信仰佛教,那也只是因為受唐僧取經本事的影響,或接受一些流行觀念,自己並無真切體會。作家在具體描寫中所表現的,往往是以亦莊亦諧的風格對各類社會現象——包括宗教現象進行諷刺和調笑。  作品固然對道教的長生不老表現出執著的追求,但同時又對道士極盡諷刺揶揄之能事,尤其痛恨畫符念咒、捉妖祈福的道士。在第44回「法身元運逢車力,心正妖邪度脊關」里,對三清觀道士禳星加以嘲弄,並將三清聖像推倒,拋入廁中。作品還寫到烏雞國道士奪位,車遲國佞道滅佛,比丘國妖道惑亂。  作品甚至寫了玉皇大帝的言而無信、色厲內荏。對西天諸佛菩薩,作品基本上是肯定的,但也未將他們神聖化,而是摘下他們頭上的花環,還他們以人的特徵。當唐僧等向阿儺、迦葉取經書時,這兩位尊者不肯白手傳經,向他們「要人事」,唐僧沒有,二尊者便給他們「無字經」,唐僧只好將沿途化齋用的紫金缽盂送上,才拿到有字真經。豬八戒成正果後,被封為凈壇使者。  豬八戒有意見,佛祖如來說:「因汝口壯身慵,食腸寬大。蓋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諸佛事,教汝凈壇,乃是個有受用的品級。」讓我們覺得,極樂世界像人間一樣,也講究「受用」,這就把極樂世界人間化,同時  以幽默否定了佛家對極樂世界的誇飾描繪。這恐怕正是宗教題材的《西遊記》能有深刻的社會意義、並能廣泛流傳的真正原因。

 

推薦閱讀:

湘西遊記:桃花源記行 | 阿里爺爺
試析《西遊記》幽默詼諧的情節衝突
《西遊記》中一個驚天的秘密
西遊記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情人
孫悟空是菩提祖師攆下山的弟子嗎?

TAG:歷史 | 書籍 | 西遊記 | 影響力 | 幻想 | 西遊 | 影響 | 遊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