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黃佶:為中國龍辯護

  ——關於「龍」的英文翻譯研究

  中西方對「龍」的理解存在嚴重誤區

  2005年11月11日,北京奧運會組委會宣布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名單,組委會認為「龍」在全球的理解不同,所以沒有選擇「龍」作為吉祥物。因為,龍在西方文化中的稱謂是「dragon」(惡魔),所以組委會最終選擇了福娃作為吉祥物。11月12日,北京的一個官方組織召開會議,定龍的翻譯為「loag」。

  反對將「龍」翻譯為「dragon」,是因為西方的「dragon」有個特點是殺生,而且會噴火,這些在我們中國的龍文化中是沒有的。而且西方人將這個「dragon」作為正義的反面,也就是邪惡。

  有些人認為讓外國人來改變對「dragon」的看法,但這是不可能的。

  「Dragon」在西方文化中它是最大的惡魔,而「dragon」被翻譯成「龍」,所以中文版的《聖經》里「龍」都是惡魔。所以中國的信基督教的人家裡是不能有「龍」的。在西方有個傳統的英雄人物叫聖·喬治,他是專門殺龍救美的大英雄,因為殺死「dragon」是正義的。

  2011年英國的一艘最新的驅逐艦被命名為「dragon」,這艘軍艦的格言為:「我們只向聖喬治投降」。我們或許認為,一艘新的軍艦剛要下水,就想好了向誰投降,這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就會感覺很奇怪,但西方人卻認為很幽默。為什麼「dragon」只能向聖·喬治投降,因為在歐洲神話中,殺死「dragon」的人為聖·喬治。西方的很多戲劇、電影、動畫中聖·喬治都是英雄,它成為人們的偶像,有專門的聖喬治符號。「dragon」既然是惡魔,那為什麼被用來軍艦的名字呢?

  這種軍艦一種造了6艘,英國由四個行政區組成,後來我分析這可能是為了體現民族團結或者軍民團結,每一艘軍艦都和各個行政區的首府聯繫在一起,類似中國的軍民結對子,我後來看到跟學校、團體等結成對子,剛才那艘軍艦是跟威爾士地區結成對子,因為威爾士人是崇拜「dragon」的,所以它用「dragon」。而古代威爾士人又長期抵抗英格蘭人的征服,我後來分析它是為了統戰的需要,才取名為「dragon」。Dragon號軍艦見了誰都要鬥爭,但是聖·喬治來了它就要乖乖的聽話。

  另外一個例子,新聞中報道美國的「龍飛船」發射成功,一開始我感覺很自豪,後來經過調查,我發現這是一家美國的私人公司,專門製作飛船,老闆喜歡以「dragon」為主角的卡通故事,所以就把他的飛船命名為dragon號,但其實與中國是沒有絲毫關係的。用中國字典里的「龍」翻譯過來,其實背後完全是兩碼事。

  不適當的翻譯導致了很複雜的文化問題

  西方的大量漫畫也用「dragon」象徵惡魔、敵人。漫畫《聖喬治和dragon》,用「dragon」象徵伊拉克、基地組織等,是敵人的象徵。「Dragon」還有一個特點,它有好幾個頭,殺死一個還能長出很多個頭。西方文化中dragon lady 也是兇惡的,還有一個傳說,就是每一個人都有一個「dragon」等著你去殺死,有個網站叫作「dragon的殺手」,是個殘疾兒童的網站,鼓勵兒童要勇敢去殺死「dragon」。

  這種不適當的翻譯問題導致出現了有很多複雜的文化問題。癌症病人在自己博客上畫dragon象徵病魔;美國廣告中,由於新的三維電視立體效果太強,也用「dragon」表示可怕的東西;欺詐,也用dragon。目前還沒有找到象徵正面事物的dragon,埃博拉病也用dragon來表示。

  西方有很多著作講中國威脅論,並用「dragon」作為封面,也就是中國是惡魔。

  翻譯也是洗腦,也是宣傳。外國的中小學經常用時政漫畫作為教學材料。老師在給學生們講課,第一節課講納粹是「dragon」,第二節課說本·拉登是「dragon」,第三節課說China是「dragon」,然後,這個小孩子就想,我爺爺殺死了納粹「dragon」,我爸爸殺死了本·拉登「dragon」,我長大應該做什麼,「dragon」長大就來了,要殺死「China dragon」,所以這個就是洗腦,他們從小就潛移默化。而我們搞翻譯的人不會造航空母艦不要緊,但不要把人家的航空母艦引過來打我們。

  龍是中國人精神認同的符號

  那麼,在中國「龍」究竟什麼的象徵?是不是中國皇朝的象徵?

  關於龍文化的起源,目前的資料都是不對的,包括聞一多先生的觀點以及綜合起來的也是有問題的。

  人們把很多傳說加到龍的身上,其實都是善意的小迷信。關於龍有好有壞。

  龍起源於人類對河流善惡兩重性的理解。人類首先把河流生物化,也就是蛇;然後又把河流人格化,祈禱河流不要泛濫;到後來又神聖化。聞一多先生他們只從形上邊解釋龍,沒有從內涵上解釋。從開始的河流、蛇、龍蛇,其實人類也是把龍當作人類來看,分為好龍、壞龍。龍是蛇身人首的可能性比較小。好龍壞龍歸根結底從河流的善惡兩重性而來。

  其實「龍」在幾千年前就有,那時並沒有皇帝。「龍」在中國現在主要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徵,是中國文化的象徵。

  望子成龍就是希望孩子成為人才,並不是要讓孩子成為皇帝;乘龍快婿是希望有一個優秀的女婿;中國的企業也是用大量的「龍」做名字,有次我去山東曲阜,發現當地很多企業都用「龍」做企業名字,但並不是意味著他們要恢復帝制。

  我認為,「龍」其實是一種精神紐帶,把海外華人與祖國聯繫在一起的一種精神紐帶,在海外華人的心中「龍」代表祖國,在喜慶的節日出舞龍,實際上是通過「龍」這個符號來表達對中華民族、對祖國的熱愛,「龍」已經成了一種符號。人是需要精神符號的,如美國總統宣誓就職的時候,手一定會放在《聖經》上,精神符號的東西全世界都是一樣的。

  而中國人作為「龍的傳人」的確是一種新的東西,並不是古代就有的。中國的龍文化研究專家也很痛苦,認為無法解釋,後來我說很好解釋,「龍的傳人」這種說法出來,實際上把我們每個中國人心中有,但是我們不知道怎麼說出來的精神符號被說出來了,因為這個概念很好地代表了我們中國人對中國文化的認同。

  中國的對外翻譯要有民族自信

  中國對外翻譯要向日本學習,和日語的英文的翻譯相比,從中文的英語翻譯上看,中國人是缺少自信和勇氣的,比如白酒,我們翻譯成「white wine」,但其實這是白葡萄酒的意思,而外國產品進入中國都是音譯的如「伏特加」,伏特加就跟中國的二鍋頭一樣,人家都是音譯的,香檳也是、啤酒也是。實際上我們中國詞語完全可以音譯英語,baijiu——白酒;京劇——「Jingju」而不是符合西方人的習慣去翻譯成「beijing opera」,外國人以為是中國的西洋歌劇;北方人過年要吃餃子,結果被翻譯成「dumpling」,我查了下,這是「義大利麵疙瘩」的意思,完全沒有中國餃子的文化內涵,中國人不敢直接翻譯成「餃子」,而是借用外國的翻譯,於是外國人因此很困惑,感覺中國人過年為什麼要吃「義大利麵疙瘩」。結果,當下很多中國人自己在捍衛外語的純潔性卻拋棄了中國文化。

  而日本的歌舞伎,被日本人直接翻譯成「kakuke」;清酒也沒有叫成「Japanese wine」,而是叫「sakei」;有一部電影講一些澳大利亞的士兵和醫護人員被日本兵俘虜後在監獄裡如何跟日本人鬥爭,其中有一個傷重員,醫生要給他開刀,沒有麻醉劑,護士直接到日本的司令部,直接說「我要sakei」,就很清楚。所以一個名詞的對外翻譯叫什麼,直接體現了民族文化的自信。還比如壽司,直接叫「shousi」。1905年一個報紙上,日本的俳句,就叫「paiju」,然後做了一個副標題——最短的詩,就直接翻譯。不存在大家認識不認識的問題。

  作者介紹:黃佶,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新聞學系副教授。著有專著《資本異論——關於商品交換和利潤來源的思考》、中國政改模式《中國政改路徑底層設計圖》、學術論文《龍的重新翻譯與跨文化傳播研究》等。本文為作者之演講整理。


推薦閱讀:

有一種中國風叫「青春」
中國人為什麼缺乏信仰?
劉洋:中國首位「神女」的飛天路
中國導演的好萊塢征程,李安比張藝謀風光,吳宇森已顯疲態
中國綠卡和美國綠卡的比較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