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黏滯度與高血壓的關係要知道,莫讓高血壓悄悄吞噬你的健康
你了解血液黏滯度與高血壓的關係嗎?
血液的黏稠度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血液黏稠就意味著血流緩慢,容易發生供血不足或者血栓,繼而引發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這也是為什麼醫生會建議高血壓患者去醫院看病,要求檢查血液黏稠度,目的就是早發現和預防心血管疾病。
血液粘滯度增高,可能加大外周阻力,增加心臟負擔,使血壓升高。同時,血液中的紅細胞數量增加,紅細胞和血小板聚集性增強,降低變形能力,是影響血液粘度的主要原因。血漿中纖維蛋白原和球蛋白的異常增多,常通過血漿粘滯度的增高而引起血液粘度增高,這些因素都能改變外周阻力而影響血壓,可見,血液粘度狀態與血壓有一定關係。
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結果中表明,血壓與血漿粘滯度之間有顯著的相關性。血液粘滯度增加對舒張壓的影響比對收縮壓影響更大。
血液黏滯度高容易導致高血壓病。正常的血液在血管中濃淡均勻,流動自然,呈鮮紅色。如血管內血液黏而濃,血流緩慢,單位時間內血流量少就是血液黏滯度高,也叫「高黏」。「高黏」血為暗紅色,其危險是多方面的。
在血液流動的過程中,有兩個因素構成了外圍阻力,一個是血管口徑,一個是血液黏滯度。凡能使血液黏滯度增高的因素,都有可能加大外圍阻力,使血壓不斷升高,並增加心臟的負擔。影響血液黏滯度的一個主要因素是紅細胞的數量和性質的變化,紅細胞比容增大後,可使血液黏滯度增高,引起血壓升高。
在日常生活中,血液黏滯度增加主要是血液中的膽固醇、脂肪、甘油三脂等增多引起的,使得外圍阻力增加,心臟負擔增加,導致高血壓高。吸煙、飲酒、憂慮、興奮、驚恐等都會使血液黏度增高,劇烈運動、高血糖、高血脂也會增加血液的黏度。一般來說,人在早晨時血液黏度升高,上午8時達到最高峰,下午開始下降,午夜至凌晨3時之間最低。外界溫度過高時人體會大量出汗,發燒時人體水分丟失,都會使血液黏度增高;寒冷時尿量的增加也會使其增高。
我們一定要重視血液黏滯度,多飲水、多運動、多吃魚類、豆製品、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或不吃高糖、高脂類食物,就能有效預防血液「高黏」。
推薦閱讀:
※AB血型可以同時接受A、B、O型血嗎?為什麼?
※《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中戰爭男孩為什麼要換血?原理又是什麼?
※細說ctDNA,癌症散落在血液的指紋密碼
※分壓與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