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比較,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在「五步三課型反芻式單元教學法」實踐的過程中,我注重使用比較教學法。或在單元導向課中幫助學生進行整體比較;或在閱讀教學三步驟中進行逐課比較;或在同一文體或不同文體就寫作方法、選材組材、主題思想等方面進行比較,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或結合比較閱讀的資料進行比較。常用比較法,是單元整體教學區別於單篇教學的重要標準,實踐證明,此法用得恰當,會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得到鞏固、提高,並且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能力和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學生收益確實良多。具體做法如下:
—、在單元導向課中幫助學生進行整體比較。
上單元導向課(即總覽課)時,我除了向學生講清楚本單元的學習目的及重點外,還要求學生把全單元粗略看了一遍,要求學生思考單元各課之間有何異同,這就要求學生多動腦筋,通過比較,對整個單元有初步的感知。在學生回答了思考題後,我就再幫助學生進行比較,使他們有一個理性認識。如學習第五冊第一單元時,先讓學生明確知道本單元的課文都是報刊上發表過的消息和通訊,都屬於新聞體裁,根據這個單元的特點,先讓學生明確知道這類體裁的共同特點:內容真實準確,不虛構不誇張。然後,讓學生通讀單元的各篇課文,讓學生了解同屬新聞體裁,但消息、通訊卻各有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篇消息報道及時,簡明扼要;《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通訊及時準確地報道現實生活中有意義的人和事,但它報道的人和事比較具體、完整。
二、在閱讀教學三步驟中逐課比較。
閱讀教學的三步驟即將同一單元的課文分為導讀、仿讀和自讀三種課型,而同一單元的課文往往體裁相同,這為比較法的運用提供了方便。我依據各種文體的基本特點、單元的重點和難點設計了比較的內容,讓學生每課所學的知識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如在議論文的教學中,我注意比較論點、論點的提出、論據的種類、論證的方法、語言的特色等。教學第四冊第二單元議論文時,我著重將《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導讀課)與《理想的階梯》(仿讀課)進行比較,向學生提出問題讓他們獨立思考:
(1)兩篇課文提出論點的方有什麼不同?
(2)兩篇課文的論據的種類有什麼不同?
(3)兩篇課文證明論點的方法有什麼不同?
學生通過比較,進一步掌握了兩篇課文同是議論文,但提出論點的方法可不同;同是以事例為論據,選擇的事例可不同;同是證明論點,採用的方法可以夾敘夾議,對比論證,也可以擺事實、講道理。
又例如,第五冊第五單元是小說單元,學習時,我引導學生比較《孔已己》(導讀課)和《范進中舉》(仿讀課)各反映了舊中國怎樣的社會現實?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小說里的主人公有怎樣的性格?刻畫人物的方法有什麼異同?在學習《魯提轄拳打鎮關西》(自讀課)時,又引導學生比較它跟《孔已己》在語言風格上的差異。通過比較,讓學生掌握小說的人物、情節、環境這三要素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三、不同體裁的課文進行比較。
如果說同一文體進行比較側重於同中求異的話,那麼不同文體進行比較就側重於異中求同,通過不同類型體裁的比較,形成了多角度多層次的比較,形成了知識的橫向聯繫。例如學習第二冊記敘文《卓越的科學家竺可楨》時,我組織學生跟第一冊學過的議論文《紀念白求恩》進行比較。「兩篇都讚頌人物的高貴品質,而在寫作上有什麼不同之處?」通過比較,學生明確了《紀念白求恩》是議論文,以議論為主,要求講清為什麼要學習白求恩的精神,以理服人;文中記敘人物的事迹簡明扼要,是為議論服務。《卓越的科學家竺可楨》是記敘文,作者選取了竺可楨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五個片段,來表現他對科學事業的執著,對治學的嚴謹態度,以及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境界。因此《卓越的科學家竺可楨》一文要求交代清楚記敘的要素,刻畫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以情動人。記敘文以記敘為主,在記敘中穿插適當的議論,點染了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這樣比較一方面鞏固了已學過的記敘文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進一步明確議論文中的記敘與記敘中的記敘、議論文中的議論與記敘文中的議論的區別,這對於初步接觸議論文的學生來說,能清楚區別議論文和記敘文的作用有很大幫助,為今後讀好和寫好這兩種體裁的文章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同一題材的課文進行比較。
在第五冊詩歌單元中,有兩首以「雪」為題材的詩詞。教學時,我讓學生比較這兩首雖是同一題材詩詞,卻體現了不同時代的兩位詩人的不同的思想境界,藝術手法也各有特色。唐朝邊塞詩人岑參寫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所寫的雪景,既從大處落筆,又從細處著墨;而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的始終是大筆揮灑,意境恢宏。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所寫的雪景,固然也有「千樹萬樹梨花開」那樣的美景,令人賞心悅目,但更多的則是渲染雪中的奇寒,愁雲的慘淡;始終讚美祖國江山的多姿多嬌,感情樂觀豪邁。《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抒寫了因友人返京而產生的惆悵之情,對於嚴寒,著意渲染,而由寫雪景而評說千古,抒發豪情,對奇寒隻字不提。一經比較,學生便可體會出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英雄氣概。而兩位詩人的胸懷,也可見根本的不同。此外,我還以多媒體作為輔助手段,將兩首不同風格的詩詞配合圖畫和音樂進行朗誦讓學生欣賞,使學生在欣賞中更好地感受詩詞的藝術美和意境美,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結合《反芻》資料中的對比閱讀進行比較。
在「反芻式單元教學法」實驗資料中,導讀課、仿讀課的有關部分安排了一至兩篇的對比閱讀文選,這些文章大都跟所學的課文有一定的聯繫(或體裁、或內容、或寫作方法相同),因此,為跟所學的課文進行閱讀比較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既能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又能提高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可謂獲益良多。
除了上述的五個方面,我在教學的其他環節都常用比較法,深深體會到此法對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歸納知識,提高比較和鑒賞能力等方面有較好的效果。
推薦閱讀:
※圖書推薦:高子陽的《我的課勝過你的》
※語文教學,何必談「性」
※四年級語文教學案例與反思
※語文教學不能再走回頭路
※我的語文教學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