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蘊涵教育品質的環境

教研簡報中國福利會托所宋慶齡幼兒園華山園區編輯:陳 磊 吳玲玲 席德文2004年5月 第2期 總 6期本期導讀:尋找蘊涵教育品質的環境教師隨筆集錦展示活動隨感追隨孩子的興趣創設大教育環境學習綱要走進幼兒尋找蘊涵教育品質的環境尋找蘊涵教育品質的環境陳磊「在教育上,環境所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因為孩子從環境中吸取所有的東西,並將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蒙台梭利現代心理學認為:智慧及認知結構起源於幼兒和環境的相互作用,是幼兒在主動地作用於外部世界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為此環境正以其「潛在課程」的教學魔力使人們對幼兒學習方式的認識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即由關注幼兒的接受學習變成了強調幼兒的發現學習,給教師們在創設環境時帶來了全新的思考空間。那麼如何使「尋常的環境」變成能為幼兒的成長提供豐富的刺激和具有意義的經驗的「教育的環境」?又如何讓幼兒產生自發性的學習意願?……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走進中福會託兒所的每一個教室里,透過表面上的斑斕色彩,近距離地去發現教師們內心的一些獨特的思考,看看那些蘊涵著教育品質的環境究竟有哪些「西洋鏡」呢?一、 環境形成紀律試想,一個整天在教室里忙著維持秩序,糾正「負向行為」,對著孩子們嚷嚷著「不可以這樣……」、「蠟筆要放在盒子里,否則就找不到了……」、「噓!講話聲音要輕輕」的老師,還有什麼教學樂趣可言?又何來注意力「洞悉」幼兒的需要?聰明的老師試著從調整環境中的某些因素入手,讓環境以強烈「暗示性」來引領幼兒行為的內涵和方向,此暗示性體現在——環境中隱含著明確的行為規範,並時刻提醒著孩子們自我控制。它無處不在默默地「提醒」幼兒:這裡是什麼地方?我們可以在這裡做些什麼?請你跟我這樣做……從而在自然中、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良好的環境秩序:專註自己的活動、獨立尋找並使用各種工具材料、學會等待、物歸原處等等。

托四班:一個口袋一本書      小二班:巧妙的空間隔斷—給幼兒創設專註的操作空間二、 激發探究慾望幼兒是天生的探索者,有自我發展的潛力,這是毫無疑義的。但這一特性又與其所處的環境直接有關,是受環境制約的。幼兒之所以好奇、探索,是因為環境中不斷有其不熟悉、不理解的新鮮事物的出現,刺激他們不斷去探索發現,去解決問題,認識也隨之不斷發展、提高。如果周圍環境總是處於單調或一成不變之中,那麼這些良好的品質將會減退以至泯滅,一個蘊涵教育品質的環境應該以材料的豐富性(包括量和質)、結構性(包括種類和難易程度等)去有效地支持和引導幼兒充分地探索、研究和發現。

三、生活教育凸現教育即生活,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項活動(無論是吃喝拉撒睡、還是遊戲、上課、運動等)都與生活直接關聯。生活活動更是幼兒最重要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途徑,有其特殊的意義。我們的教育不能顧此失彼,而應貫穿於所有的保育、教育活動中,使各種活動發揮一致的、連貫的、整體的教育功能。

四、創意天地無限要讓幼兒在操作學習中玩得更持久、更富創造性,那麼環境中的材料、玩具除了安全、衛生、美觀、耐用之外,教師還應研究怎樣使材料更有彈性、更富變化、更多挑戰,使幼兒不會被一種玩法和思路所束縛,在創造的過程中,他們的各種能力和素質獲得綜合的發展和提高。

五、步驟程序清晰當教學不再簡單地以知識的傳遞為唯一的時候,我們關注的目光開始指向幼兒學習的方法,以及他們探索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即幼兒的自主性學習,這種學習並不意味著放任和無指導,它是離不開環境的有效支持的。教師把學習的步驟和過程全面地、清晰地展示給幼兒,讓幼兒邊觀察、邊比較,自我思考,探究怎麼做。這樣的環境無聲地召喚著孩子們,它具有傳授知識和替代教師的指導功能。

總之,要讓環境蘊涵教育的品質,教師首先必須帶著明確的目標來創設環境,將所有的因素加以精心地組織,讓環境中的一切負載教育的信息。其次教師還要對環境與幼兒的互動效果保持高度的敏感,善於控制各種不利因素。每次、每天的活動之後都能重新審視一下環境,及時地通過調整來保持環境的發展性和教育性,從而使它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讓孩子們生活於一個更加廣闊的、更有利於自身成長的、充滿生機的環境之中,我們責無旁貸!教師隨筆集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展示活動隨感綜合活動「恐龍寶寶吃點心」觀後感陳捷今天,我園請來了徐匯區「駿馬獎」獲得者紐藝琳開了一節小班教學活動「恐龍寶寶吃點心」。雖說是生活活動,但它貫穿了多方面的教育,這也是二期課改中提到的活動要整合。活動從恐龍寶寶肚子餓——給恐龍找東西吃——喂恐龍吃點心——恐龍肚子疼——送恐龍寶寶上醫院,一個完整的故事,既給孩子一個科學道理:吃東西不能一下子吃太多,冰冷的、辛辣的食物不宜吃,容易吃壞肚子,又豐富了孩子的語言:1隻紅紅的蘋果、1隻圓圓的蛋、涼涼的冰淇淋、軟軟的蛋糕等等。在活動中既穿插了數概念,還進行了情感培養,培養孩子會關心他人。總之,看了這堂課,對我們在設計教學活動上有很多啟示。首先,是我們教學活動還受以前分科教學的影響,沒完全擺脫學科,但二期課改要求活動要整合,即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繫、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活動內容要來源於生活,貼近孩子的生活,孩子才會喜歡。因此活動設計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中;其次我們的活動不僅要貼近幼兒、吸引幼兒,還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就像今天的活動,老師提問,「恐龍肚子怎麼會疼的,疼了怎麼辦?」孩子們馬上展開討論,去大便,找醫生,上醫院,打救護電話120等等。我們常常提到,讓孩子身心健康發展。這裡健康不僅是指身體健康,還指心理健康,而情感不是教出來的,而是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所以我們的活動中滲透對孩子的社會態度、社會情感培養,創設一個能使孩子感受關愛的良好環境。今天的活動開始讓孩子摸摸恐龍,講講給他吃什麼,激發孩子友好他人的情感,而最後又以情感為落腳點,「你們對恐龍說什麼呀「,培養孩子學會關心他人。小二班半日活動觀後有感夏蕾近日,小二班開放半日活動,我們教師分二批前去觀看他們的活動。雖然我非常熟悉小二班的小朋友(托班是我帶的),但相隔一年,他們班的開放活動,我卻一次也沒有看過。因此,我非常珍惜這次的學習機會,首先是想向金老師學習,因為即使在同一個單位已有一段時間,金老師教學活動的風貌,我卻一次也沒有領略過,肯定有許多的東西需要我好好的去學習。同時,也想看一看以前的一批小可愛們現在的學習、遊戲和活動狀態。走進他們的教室,我被迎面撲來的春意所吸引,我好象進入了一個春的世界,春雨、春風、春天的垂柳、小花、小鳥等,彷彿告訴我:春天就在我們的眼前。老師用自己的雙手為孩子們創設了一個充滿愛心和智慧的天堂。小朋友們在這裡,有的一個人安靜的玩著拼板、有的三三兩兩的好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用各種材料做著蝴蝶、有的是兩個人合作在用積木搭建停車場。儘管教室里有了許多老師,還有這麼多小朋友,可整個教室是顯得這麼有次序,孩子們一點也沒有受擾,我與孩子們這麼熟悉,他們都叫了我一聲,又低頭玩自己的遊戲,我也不忍心去打擾他們了。是什麼原因讓小班的孩子就這麼好的自律,小班就有這麼好的遊戲氛圍呢?我在學習的過程中,似乎找到了部分的答案。主題活動的深入化老師給孩子們創設的教室,緊緊抓住了主題的這一條線,不論是用棉簽點的春雨、用紙折的小鳥,還是用各種材料做的蝴蝶,無不抓住了春天這一主題,而春天的這些明顯的季節特徵,正是孩子們現在每天眼睛所能觀察到的,而現在能用自己的小手做出來,把春天搬到自己的教室中,孩子的興趣能不高嗎?教室環境的情景化老師沒有把孩子孤立的放在一個遊戲的區角中去學習。如孩子們把自己折的小鳥粘貼到牆面上春天的背景上,讓小鳥成了春天的主角;孩子們用棉簽直接將綠色點在畫在紙上的大樹上,柳樹上就立刻長滿了綠芽;孩子們把用毛根、紙裝飾出來的蝴蝶掛在高高的吊飾上,蝴蝶立刻飛了起來。還有用積木搭的停車場、教室中無處不在的背景化,讓孩子們的作品立刻有了表現的舞台,活動中的動力也大大的被激發。活動指導的全面化孩子們在遊戲的過程中,老師們始終以加入者的身份參與著。而不是一種蜻蜓點水似的指導。三位老師都有自己的觀察重點,金老師兼顧全面。這樣,孩子們的遊戲都在老師的觀察中,重點指導和個別指導的機會就更多,孩子的進步就更快。教師語言的遊戲化老師和孩子在交流的過程中,由於老師是以參與者的角色進入,會很快的和孩子一起進入情景中,情景中的語言和動作就會很自然的流露出來,如一個孩子把蝴蝶做好後,老師說:我們的蝴蝶做好了,接著怎麼辦呢?立刻就有其他孩子輕輕的介面說:把它掛在上面,它會飛起來。自然的,這個孩子就站起來,把蝴蝶掛在繩子上。策略似的提問比硬性的指導更有效果。生活活動的遊戲化不論是在洗手、喝牛奶、洗臉的環節中,我們感到非常頭疼的問題,小二班的孩子都沒有碰到。這雖然與老師平時的常規培養有關係,更主要的是老師把生活活動添加了遊戲的內容:盥洗室老師親切,溫柔的話語不停的通過復讀機播放著;喝牛奶時,猶如在家裡窗帘下享受著和煦的陽光喝一樣。老師給每個孩子創設了一個家庭氛圍的環境,讓孩子們覺得更加溫暖,親切。難怪一個孩子走進盥洗室時,會自然的與裡面的孩子到招呼說:「我也來了。」也許小二班的這次開放活動,我還有許多沒有觀察到,但從我眼睛裡發現的內容,已經讓我有太多的學習方向,孩子是一塊美玉。需要老師細心的雕琢。老師在工作中的不斷思考與奮進,是雕琢好這些美玉的保證。我想,小二班老師那種無時無刻把孩子放在心中,在小班教學活動中的探索精神是值得我要好好學習的。三月春風吹柳絮——觀托班操作性牆面有感陳琦「三月的春風不吹,四月的柳絮不飛。」三月里的校園吹起陣陣「爭做學習性教師」的春風,四月那帶著雪月成果的柳絮在校園輕舞飛揚。四月下旬,我懷著極為迫切的心情,參觀了托班操作性牆面的展示活動。雖然我沒有親自參加此次展示活動,但我知道活動從落實到開放,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準備,我也聽說托班的許多位老師不計個人的得失,利用休息時間加班加點的工作,很多次看到略顯疲憊的托班老師在學校來去匆匆的身影。每當問起她們感覺累嗎?她們會笑著說:「累的,但很值得。」獲得和付出是成正比的,而成功總是向勤奮的人展露笑臉。終於等到展示活動的那一天,當我踏進托班教室的一瞬間,我的人為之一振,不知道用怎樣的語言來形容我的心情——高興、激動、感動、肅然起敬皆而有之!我更不知道用怎樣的語言來讚美托班老師的成績,我只是反反覆復說著最白而又最真切的話:「你們做的太好了,我要好好向你們學習。」在這次托班教育環境的大變革中,我不但看到了老師們在教室空間受局限的情況下,積極的創新和運用巧妙的設計,向教室借天、借地、借牆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間,為幼兒創造自主性學習的環境;我還看到老師們在學習環境創設中,貫徹滲透了0~3歲嬰幼兒教養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教養理念:一、 溫馨親切的學習環境《方案》提出「創設良好的環境,在寬鬆的氛圍中,讓嬰幼兒開心、開口、開竅」 。走進夏雷和杜芳老師的教室,迎面而來的是一種溫馨溫暖的感覺,讓人禁不住想多停留一會兒,這樣可愛的教室,寶寶們還會不喜歡嗎?最吸引我的是「娃娃家」,她們的「娃娃家」里有舒適的大床,整齊的桌椅,孩子們累了可以在大床上躺躺,和娃娃一起睡覺;也可以坐在柔軟的沙發上和娃娃講講悄悄話。「娃娃餐廳」里就更熱鬧了,一些孩子在剝豆,另一些孩子可能是勞動辛苦了,自己慰勞自己,坐在一邊吃著小點心。想吃到小點心也真不容易,老師將點心放在有蓋子的瓶子里,孩子首先要動手將瓶蓋子打開,還要動手撕開點心的包裝紙,要知道這些動作正是托班孩子發展所要掌握的,老師巧妙地將學習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使孩子吃吃,玩玩,學學真開心,教師的行為觀念充分體現了「以養為主,教養結合」的教育理念。二、 班班有特色《方案》提出「順應兒童的天性,讓他們能在豐富的、適宜的環境中自然發展,和諧發展,充分發展」 。參觀了托班學習環境創設後,我發現每一個班級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走進陳莉娜和馮敏華老師的教室,我立刻被一幅幅美麗的幼兒美工作品所吸引,不用多問就知道這個班級的特色一定是美工。在不大的教室里,老師充分利用各個空間,投放了大量的美工活動材料,最大程度上滿足孩子學習發展的需要。我看到有的孩子在桌子上畫拓印畫,有的孩子在牆面展示板上畫棉簽畫,更有趣的是我看到老師在牆面上貼了一張透明的塑料紙。孩子們可以用顏料隨意的在牆上圖圖畫畫,充分發揮孩子的想像力,既使空間得到有效的利用,又保護牆面美化教室。孩子的每一張作品都能得到展示,成為教室又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我想在這樣優美和充滿藝術氛圍的環境中成長,我們的孩子都能成為聰明的小畫家。三、 別具匠心的設計《方案》提出「必須密切關注,把握機會。要提供適宜刺激,誘發多種經驗,充分利用日常生活與遊戲中的學習情景,開啟潛能,推進發展」 。參觀了周小敏和何文玉老師的教室後,讓我深深感受到托班老師的心思細膩。在通往她們教室的過道上,有一塊名為「海洋世界」的操作性牆面,牆面上我看到老師用普通的廢舊落水管做成了兩條管道。我正在思考這兩條管道的作用,何老師熱情的走到我面前對我說:「這個管道可好玩了,你想玩玩嗎?」我好奇地說:「好啊!」於是何老師給了我一個小球和一個小籮筐說:「你把球放進管道會發生怎樣的情況?」我照著她的話把小球放入管道,聽到小球在管道里「咕嚕,咕嚕」地滾了一會,最後從管道的另一邊滾了出來。可能是童心未泯,我連續試了好多次。何老師看我玩得入迷在一旁解釋說:「這個小籮筐是給孩子接球玩的,孩子在接球的時候要算準距離,太遠了小球接不住,太近了球又要彈掉,這個管道我們設計了很久,這可以發展幼兒手眼的協調和空間感知。」可能是為了讓我更明白,她一邊說一邊上上下下比劃接球的動作,看到這裡我真的被一個中年教師的敬業精神所感動。不管是過道還是教室,每一個小小的牆面都有追求盡善盡美的執著,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激發幼兒多種潛能,促進幼兒思維發展。四、 關注個別化的學習《方案》提出「在教養實踐中,要把握成熟階段和發展過程,關注多元智能和發展差異」 。由於診斷組的原故,關注周琪和吳蕾萍老師的教育活動已經許久了,可是這此來到他們教室,發現整個環境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更關注孩子教養的結合;更關注孩子個別化的學習;更關注孩子思維邏輯的發展。記得吳老師把我帶到「給小動物餵食」操作性牆面前,對我說:「你發現現在地餵食和以前的有什麼不同?」我說:「以前是在桌子上把食物舀到罐子里,現在孩子們利用牆面操作了。」吳老師給我的解釋讓我很感動,她說:「以前在桌子上,孩子們只要掌握舀的動作,就能把食物舀到罐子里,現在我們把小動物掛在牆上,孩子們除了有舀的動作,還要將勺子平移到牆面上,這對托班的孩子來說要求更高了一層。」從這段簡短的對話里,我能夠明顯得感覺到老師在不斷的經驗積累中,專業化教育水平正在飛速提高,老師關注的是孩子的個別化發展,,盡量為孩子創設個別化的學習環境,老師為每個孩子鋪上屬於自己的紅地毯,是孩子在通向未來的道路上每一步都走得星光燦爛。這次展示活動給我的觸動,很感謝托班的各位老師給了我們大家學習的機會。我深深感到人的智慧是無盡的,潛能是巨大的,我們年輕教師應該多學習,多積累,特別是參與到團隊的工作中去,以創建學習性組織活動為抓手,開拓創新,這對於個人和集體是一件意義極大的事。我也希望學校多組織這樣的活動,我們的工作將更上一層樓。會招手的小抹布張懿(小)我有幸參加了托班展示觀摩活動,從中學到了很多,使我受益匪淺。印象最深的就是托四班裡發生的一幕。在美工區里,擺滿了盛有各色顏料的盆子、棉簽、海綿球和紙團,還有幾張鏤空的花形圖案模板以及小抹布,是讓幼兒學著用工具沾著顏料後拓印在白紙上。一個孩子玩得很盡興,手上不小心沾上了顏料。老師看到後,悄悄地走到這孩子身邊,拿起一塊小抹布,朝著他揮了揮,「小抹布在向你招手呢!」邊說邊用抹布幫幼兒擦手。多麼亮眼的舉措啊!我深思了許多。如果沒有老師的提醒,可能幼兒會將顏料順手擦在身上,也有可能不當一回事繼續自己的工作而不小心將手上的顏料沾到別處。換了我,我會怎麼做呢,「手都髒了,快擦擦」就是直覺行為吧,死板而生硬,違背了托班幼兒年齡的教育溝通方式。「小抹布在向你招手呢!」這位老師用擬人、親切的口吻提醒幼兒,同時又將語言和動作並用,注重幼兒的情感,讓幼兒親自去感受、親身體驗,使幼兒更願意去接受,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孩子的生活習慣,使之成為幼兒自發的需要。保教並重,這正是值得我好好學習、借鑒的。反觀自己的工作,由於我面對的是大班的孩子,常常覺得他們都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在保育環節經常是就保育而保育,就事情本身而規定孩子如何去做,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孩子的生活衛生習慣的形成是養成教育,環境的暗示和支持、教師的言語導向是尤為重要的,這也是我在今後的工作中需要加強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追隨孩子的興趣將興趣進行到底金宇清興趣是幼兒的最佳意志促進劑。但是要使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能持續維持下去,那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作為教師,是否發覺幼兒所感興趣的食物,並即使予以支持、作出反應,這對滿足幼兒、維持幼兒長久的興趣有很大的意義。觀察記錄:皆皆用一根毛根在扎浴擦,準備作一隻蝴蝶。她動作熟練,很快做好了蝴蝶的身體、觸鬚。一隻粉色的蝴蝶出來了。之後,皆皆拿著這隻蝴蝶擺弄著,完全沉浸在作品的喜悅中。過不多久,皆皆開始身體左右擺動,眼睛尋找著新的方向,準備離開這區域了。「皆皆,你漂亮的蝴蝶飛到哪兒去了?」皆皆拿起自己的作品給我看。「皆皆,我們來看看,蝴蝶會飛到哪兒去,它會變成什麼?好嗎?」我拿起毛根串在蝴蝶的背後,再連接一根毛根,圍在皆皆得頭上。「皆皆,這是什麼?」「蝴蝶頭飾!」皆皆興奮地說,「我自己做一個。」皆皆開始專心致志地做著,不時地向我提問。經過自己的努力,又一隻蝴蝶頭飾出來了。經過啟發,皆皆又變出了蝴蝶手鏈、蝴蝶腰帶等飾品。並在遊戲評價中光榮地為小朋友展示。由此可見,在孩子興趣上的培養需要老師去發現、去提升去引導,這樣幼兒的興趣既能持續,又能更會濃厚。記者招待會張倩周一凡小朋友因為隨父母赴廣州,已有半年沒來幼兒園了。今天中午第一次來園,孩子們看見她可親熱了,吃完點心,圍著她問長問短,看來一時半會也停不下來。如果要讓孩子們的注意力轉移到我預設的學習活動,只能依賴教師的威嚴,而效果勢必也會大打折扣。何不順應幼兒的興趣,繼續討論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呢?於是我宣布周一凡要召開記者招待會,孩子們立刻安靜下來了。於是一場有趣的記者招待會開始了。孩子們憑藉自己經驗就廣州和上海的兩個城市的差異展開了熱烈的採訪:市容、人口、交通、生活、住房……聽聽孩子們有趣的提問:廣州有禽流感嗎?廣州的自行車和上海一樣嗎?廣州有沒有和上海一樣的母親河?……對孩子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孩子感興趣的事,他們才會充分地表達表現。就「記者招待會」而言,正是順應了幼兒的興趣及關注的話題,才使班上的每一個孩子有了一次表達自己語言及展示自己想法的機會,孩子異常地快樂。因此,教師要具備一雙慧眼,隨時觀察幼兒的生成活動,支持孩子積極地全身心地投入、快樂積極地學習。小車走迷宮張懿這兩周的主題是「軲轆軲轆」,讓孩子們了解了汽車、摩托車、自行車、三輪車都有輪子,軲轆軲轆的輪子轉動著、滾動著,給孩子驚奇,引幼兒遐想,引導著孩子去觀察、去操作、去發現、去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和經驗。而且,這個主題受到每個孩子的喜愛。他們每個人都帶來了小車子,並收集了各種各樣的車輛圖片,讓整個教室猶如一個車輛的海洋。「小車走迷宮」是我設計的一個遊戲。老師先設計好迷宮,並用鮮艷的顏色畫在大紙上,標清進口、出口,讓孩子手拿小汽車從迷宮中走出來,開始,孩子們覺得有些難,我告訴他們,「寶寶要回家了,開著小汽車從幼兒園回家了,開車時要注意安全,千萬不要碰到牆上哦。」妹妹認真地開著小汽車,遇到牆了,她還會輕輕地說,「不能碰的,要出血的。」但是,我發現了一個缺點,孩子對該遊戲的持久性不夠,玩了2-3次後,便沒有很大興趣了。細細想了以後,覺得遊戲的趣味性不夠,特別是對於小年齡孩子來講,要有清潔或以某些物體來激勵孩子繼續遊戲,於是,我馬上用泡沫板切成一個個小方塊,並製作了紅旗,只要孩子能順利從迷宮中走出,到達某一個終點,就可以插上一面小紅旗。嘗試了後,孩子的興趣明顯提高了,你呢嘎持續5-6次用小車走迷宮,這樣既切合了主題,讓孩子掌握了走迷宮的方法,同時也增添了趣味性,使孩子能饒有興趣地不斷遊戲。玩魚竿吳蕾萍牆面「釣魚」材料提供至今,經常會有孩子去光顧,每次池塘里的魚釣上來,孩子們都會去喂大貓和小貓吃,等池塘里的魚喂完了以後,孩子們經常會來請老師幫忙,把貓肚子里的魚「拉」出來,放回到池塘里,他們再繼續玩。可時間久了,當池塘里的魚喂完了以後,孩子們卻有自己的新玩法……實錄一:04.4.8星期四,周斯妮和余旭晟兩人照例將所有的大、小魚送進了大、小貓的肚子里,由於正是來園高峰時間段,我沒有時間「幫助」他們。當我再次去看他們時,他倆已經玩起了新遊戲。「你們的魚呢?」我問。「釣光了。」他倆回答「釣光了,你們倆還拿著魚竿做什麼呀?」「做遊戲。」「怎麼做遊戲的呢?」「把它鉤起來。」「把什麼鉤起來?」「釣鉤。」「釣鉤也能鉤起來的?你放掉試試看,讓我看看真的行嗎?」說話間他倆的釣魚竿上的吸鐵石正吸在了一起。我驚訝地說:「哎,真的能釣起來的!」接著,兩人就各自把釣魚竿往後用力,魚竿上的吸鐵石分開了,他倆又迅速地走到一起,繼續晃動自己的釣魚竿,看著自己晃了幾次的釣魚竿沒有吸在一起,周斯妮開始用手捏著自己魚竿上的吸鐵石,向余旭晟魚竿上的吸鐵石靠攏,余旭晟也配合的相當默契,將一手從釣繩上滑至魚繩的下端,讓吸鐵石再穩定一點,這樣,兩塊吸鐵石很快又吸在了一起,他倆非常滿足地開懷大笑。「它們像釣魚一樣的。」余旭晟說。「真的呀?你試試看,能不能釣起來。」於是,周斯妮在我的幫助下,放下了魚竿。當他倆看到周斯妮的魚竿放了,也不會從余旭晟的魚竿上落下時,都高興地大叫了起來,我業為他兩叫好、鼓掌。這樣,他們倆一次一次地重複玩了好幾次。他們的笑聲,把一邊玩動物園的王則凱也吸引了。他看著他們互相釣著魚竿玩,又看著自己身前的一群動物,不一會兒便對著他倆大聲地叫道:「快來釣老黃牛!快點來釣老黃牛!」這時的余旭晟和周斯妮根本就沒聽見凱凱的邀請,還是一個勁地玩著自己掉魚竿的遊戲。看著墊子上東倒西歪的小動物,以及凱凱著急的樣子,我就對余旭晟和周斯妮說:「凱凱在叫你們吶,去看看,這個能釣起來嗎?」於是,他倆就爬在了動物房子上,開始嘗試,不一會就轉過頭來對我說:「釣不起來的。」……實錄二:從貓肚子里釣魚樂趣無窮04.4.14星期三,孫宏灝和弟篤思兩人照例將所有的大、小魚送進了大、小貓的肚子里。當我發現他倆各自拿著一個吃飽了魚的貓盒子玩時,他倆都已經將貓肚子下的網兜打開,看這架勢,他倆已經這樣玩了一會兒了。於是,我準備用相機攝下這一組珍貴的鏡頭。弟篤思,在使勁晃著盒子,試圖將盒子中的魚晃出來(我認為)。孫宏灝一邊把魚竿往盒子中放,一邊對我說:「可以釣出來的。」「這樣行嗎?」我問。話音未落他已經將一條魚從盒子中掉了出來,並示意我看。再看弟篤思,他用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能將魚從盒中倒出,於是,開始把手伸進網兜,嘗試用手取。可不一會他盡然從盒中取出了釣魚竿。我猜想,之前他也許也嘗試過孫宏灝從魚肚子里釣魚的方法。「魚竿取出來了!」從這兩小段實錄中,可以看出,托班孩子有自己獨特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教師有意識用他們感興趣的、隱性的語言指導下,他們就能在釣魚之餘得出「釣鉤也能釣起釣鉤」、「釣鉤不能釣起老黃牛」的結論。也許這一結論對他們而言還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但至少他們嘗試了、經歷了,也許以後會成為他們經驗的積累。從第二個實錄中,可以看出,其實托班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他們能將自己的經驗積累用於解決問題的方法上:釣魚竿能從池塘里釣魚,同樣也能從魚肚子里釣出魚來放回池塘。這種逆向思維的方式,也許就是孩子過去經驗的積累的結果。《上海市0-3歲嬰幼兒教養方案》的學習,讓我嘗試到了怎樣去順應孩子的發展:「在教養過程中……關注經驗獲得的機會和發展潛能……順應兒童的天性,讓他們能在豐富的、適宜的環境中自然發展,和諧發展,充實發展。」在以上兩實例中,我輕信自己關注到孩子此時此刻的需要(他們需要玩魚竿、他們需要從牆上拿下小貓),並提供了適宜的刺激(對孩子行為的表情支持與語言支持)。這些間接的指導都在孩子不經意間完成了。托班孩子在玩的時候經常會有「出格」的行為發生,給孩子一個自由活動的空間,教師不用太多地去干預,只需藉機行事,適時、適當地給予孩子支持,就能促進孩子的發展,孩子也有望得到更多的東西。如果說上次周斯妮和余旭晟兩人在玩釣魚竿遊戲時,是一種有利於孩子發展的「出格」行為,我給予了適時的支持的話。那麼,今天王則凱和陳芃屾玩釣魚竿的「出格」行為,我給予支持的方法則是幫助理解。實錄三:04.4.23星期五,王則凱和陳芃屾的釣魚竿繩子繳在了一起,兩人嘗試著拉,沒有拉開,便唱起了拔蘿蔔的歌,不一會兒,就將釣魚竿的繩子拉斷了。這下,王則凱知道自己錯了悄悄地將魚竿放在一邊,進入了其他區域,而陳芃屾只是繼續地在玩魚竿。這一切,在一邊的周老師都看見了,她拿起斷了線的魚竿把事情的經過跟我說了以後,就開始坐在一邊修理被拉斷的釣竿線。小鬧鐘唱歌了,孩子們開始整理玩具,我用一部分孩子能聽見的聲音問周老師:「你在做什麼呀?」「修釣魚竿?」周老師當然理解我問話的意思,回答我道。「哎,周老師為什麼要修魚竿呢?我們來問問周老師。」就在我說話間,孩子們的注意開始被我有點誇張的說話聲吸引,有的孩子邊收玩具邊轉過頭來看,有的孩子來到了周老師身旁問周老師:「為什麼要修魚竿呢?」。周老師告訴小朋友說:「魚竿壞了,下次小朋友就不能玩了。」一邊的孫宏灝開始告狀了:「是陳芃屾拉壞的。」這時一部分孩子也開始跟著告狀。「你們想不想知道釣魚竿的線是怎麼拉斷的嗎?」孩子們當然願意聽了,於是我就把他們不當心將魚竿的線絞在一起後,把魚竿當蘿蔔來拔,最後把釣竿線拉斷的事告訴小朋友。「所以,我們的魚竿繳在一起的時候,能用來拔蘿蔔嗎?一拔就會把魚竿上的繩子怎麼樣?」孩子們一一回答了我的問題。……在集體講評時,孩子們還一起討論了拔蘿蔔要到花園裡去拔,有的孩子還做著小兔跳的動作,告訴大家,要跳跳地去拔蘿蔔的(孩子們在花園裡玩過小兔種蘿蔔的遊戲),當然,我也沒忘記請王則凱和陳芃屾上來說說。孩子的遊戲就是象徵性的,從以上的實例中我們也能看到孩子把繳在一起的釣魚竿視作可以拔動的蘿蔔,就是基於音樂遊戲「拔蘿蔔」。但是,由於年齡的特點和經驗有限,托班孩子往往還不會知道拔這樣「蘿蔔」會損壞玩具,給以後的活動帶來不便,他們只是沉靜在活動過程的快樂中,這時就需要老師及時介入和引導,而介入引導不是簡單地說教就能解決問題的,需要教師捕捉瞬間的有意的、典型的事例,讓孩子去感知、體驗,從而明白事理,漸漸地知道要愛護玩具,再慢慢地落實到行為。教師組織活動時要「多關注,少說教。」對這次突發事件的處理,是不同於上次玩魚竿的活動的。如果說上次我更多的是給予孩子需要的正向支持,那麼,這次的支持,更多的只是幫助孩子理解、體驗「自己的快樂,不能給別人帶來不便。」(周老師會累的;小朋友以後就沒有玩了。)所以,我越來越覺得教師應該敏感些,尤其在對孩子一些突發行為的處理上,把握機會,捕捉適宜的刺激,誘發多種經驗,讓孩子在快樂遊戲和生活中健康成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教育環境的建立時事新聞離孩子有多遠程莉莉當今社會信息萬變,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新聞在發生,我們每天都會從電視、報紙、上網等途徑了解國家大事,由此聯想到我們大班的孩子不但聽得懂新聞,而且對其中的部分內容有濃厚的探究興趣。二期課改強調幼兒的自主學習,我想事實新聞也應是孩子探索性主題活動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拿「神州5號」發射成功來說。這個消息是多麼的鼓舞人心。孩子們知道了楊利偉是我國第一位飛天人,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發射載人宇宙飛船成功的國家,都為祖國感到驕傲!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在這個主題活動中,孩子們主動的從家裡收集來各種報紙、照片和從網上下載的資料,熱烈地討論著楊利偉在飛船上吃的食物,穿的宇宙服的作用。我們也在適當的時候幫孩子一把,如在陶藝幫助孩子製作飛船,讓他們直接感知了助推器有四個,起到了怎樣的作用……..。這一系列時事內容,也是一次對孩子很好愛國主義教育。再如,在伊拉克戰爭後,我們從新聞里知道伊拉克人民正在承受著戰爭帶來的巨大的痛苦,孩子們收集來「難民」、「孤兒」的圖片,看到伊拉克孩子的苦難生活,比較著自己的幸福生活。孩子們說:「我們不要戰爭,要和平,要讓伊拉克的孩子和我們一樣幸福」。這一系列的時事內容,正可以培養孩子對周圍人和事的關心,有助於培養關心他人的意志品質。開學初,我們和孩子共同製作了「預防禽流感」的宣傳海報,申博成功時,我們也在班裡開了個小小的慶功會……。我想:二期課改強調以幼兒發展為主,從幼兒的興趣出發組織和開展活動。在實踐中我發現把時事新聞及時地融入探索性主題活動,既符合孩子興趣的需要,又是對學習活動內容的很好補充。我們的孩子也是社會人,在信息時代,找到孩子最感新區的內容,並去幫助他們深入開展活動,無疑能對孩子的主動學習起到推動作用。孩子身邊的主題錢蘭華吳世豪已經有好幾天不來幼兒園了,聽他媽媽說,他的腳不小心被自行車砸了一下。今天他終於來了,可是早上來他的腳卻是一瘸一拐的,而且他的鞋子也是不一樣大小的,一隻明顯是大人的鞋。他媽媽說他的腳還沒有完全好,可他自己吵著要來幼兒園。孩子們都圍著吳世豪,有的問他的腳怎麼了,有的問他為什麼穿不一樣的鞋。聽著孩子們的議論,我腦子裡閃過一個念頭:最近我們正好在搞關愛白血病的孩子的主題活動,可白血病相對離我們的孩子較遠,孩子們不一定能理解。那如果把這個視角轉移到關愛身邊的人豈不是更貼近孩子的生活,更能走進孩子的心靈?於是,我便當即決定抓住這個教育契機,讓孩子們從關心的吳世豪做起。於是,怎樣來幫助吳世豪的大討論在孩子們之間熱騰起來。有的孩子說:「我幫吳世豪搬椅子。」有的孩子說:「我請吳世豪先小便洗手,因為他的受傷了,不能站很久。」還有的說:「我幫吳世豪講故事、唱歌,讓他高興。」孩子們想出了各種各樣幫助吳世豪的方法。討論結束後,孩子們真的和他們說的一樣,豆豆每天幫吳世豪拖鞋子;石宛靈給他搬椅子、倒茶;陽陽把自己家裡拿來的書和他一起看等等。一陣濃濃的愛的氣息瀰漫著整個班級,也瀰漫著每個孩子的心靈。我想:孩子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但他們往往更關注身邊的東西。如果我們老師能適時適地地從孩子的身邊去取材,那麼這樣的主題一定更會引起孩子們的共鳴,也一定會更有其意義和價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學習綱要走進幼兒老虎籠子吳蕾萍孩子們上學期已經會插接大串聯了,但他們就是沒有興趣學著插接長長的串聯,我曾設計過「長長的帘子」和「媽媽的耳環」都沒能引起他們的興趣,所以怎樣為孩子搭一個台階,讓他們有興趣插接長長的串聯這件事,一直困擾著我。假期中翻到的一個美術活動,添畫「老虎籠子」啟發了我,用大串聯接長來為老虎做個籠子的念頭就這樣產生了。開學的第二天這套材料就在桌面上放著了,有幾個孩子看到後,將串聯插了幾個在一起放下就走了,更多的孩子沒有關注。孩子沒有能力發現老虎和串聯之間的關係,而且串聯本來就不是孩子們關注的玩具,所以引起孩子關注材料是關鍵。於是講評時,以「我害怕老虎」為由,我給孩子們提了一個希望:為老虎做個籠子,並介紹了新玩具——老虎籠子。講評1:師:今天吳老師放了新玩具,但這新玩具中有些是你們玩過的玩具,你們看看是什麼?幼1:是串聯。師:串聯你們玩過的對嗎?但今天,吳老師在串聯下面放了一個誰?幼2:大老虎。師:為什麼要放一個大老虎呢?因為吳老師怕大老虎跑出來傷到我們小朋友,吳老師把它放在這裡,想請你們來幫幫我的忙,做個籠子把大老虎關起來。誰有沒有辦法用串聯來做個籠子,把它關起來?這時好多幼兒都說:「我會」。師:那今天吳老師就不讓它出來,明天你們玩的時候,來幫幫我的忙,把老虎關起來,我把它放在桌上,你們來試試看,用串聯做個籠子,好嗎?這時也有個別幼兒說:「我不會」。師:不會沒關係,你可以看看別的小朋友想了一個什麼好辦法,不讓大老虎跑出來的?幼3:把窗帘拉起來,老虎就逃不出來了。師:把窗帘拉起來,那你要做一個窗帘,好嗎?幼4:那我呢?師:你會做,明天也來做,但你明天要早點來的。隔天,周斯妮來所後不久,就走近了這套玩具(她也是不會將串聯接長的孩子之一),並開始插接串聯,在一個串聯上穿了許多串聯後興奮地拿給我看,「你穿了那麼多呀!」我讚歎道,並將她的作品放到了老虎的畫面上,「我也來和你一起做吧!」我說,「你看是一個一個搭上去的,就會變的怎麼樣呀?」「變的長了」周斯妮說到。於是我做的一根藍顏色的「柵欄」也放在了老虎圖片的上面,我指著她搭的那串串聯邊上的空隙處,說:「這裡還有一點空,可能老虎還會逃出來的,能不能也能穿一個也是長長的串聯不讓老虎逃出來?」「恩」她答應著又繼續開始穿接,沒多久周斯妮穿的串聯就長多了,個別的幾個串聯上還有幾個串聯在,「我們把這兩個拿掉好嗎?」(讓其感知一個一個穿串聯的正確方法)「好了,放上去試試,老虎逃不出來了吧!」在我的提示下,周斯妮又將串聯一個一個拆開,按顏色放進了盒子里。而後,又連續穿接了三根串聯,放在老虎籠子上後進入了別的區域。在有情節的情況下,能激起孩子學習的興趣和願望。模仿是托班孩子的主要學習方式,我的介入讓孩子親眼目睹了長長的串聯能把老虎關起來的結果,所以,材料和情景融入在一起,使物化環境蘊含著情感內涵。孩子的興趣明顯提高,操作積極性就增強了,能力也得到了發展。講評時,讓周斯妮示範,以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講評2:師:昨天,吳老師給你們看過的,那個大老虎就這樣「啊嗚」「啊嗚」跑出來,它沒有籠子,也沒有家所以要跑出來,小朋友害不害怕?可今天我們的周斯妮想了一個好辦法,老虎就逃不出來了。你們想不想知道。這時的周斯妮已經坐在座位上迫不及待地說了起來。我馬上請她站在我邊上說。周斯妮:把這個(指串聯)放在上面,老虎就逃不出來了。師:周斯妮說:她『把串聯一個一個穿起來,穿的長長的,然後放在上面,就變成一個籠子,老虎就逃不出來了。』你做給小朋友看看好嗎?周斯妮非常爽快地說:「好」,拿起串聯就想做了。我給其安排了一個桌子,讓她做的時候小朋友都看得見,她做著,我繼續我的講評活動。不久,「我好了!我好了!」周斯妮對我說。師:剛才我們的周斯妮做了一個老虎籠子,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這下老虎還逃出來嗎?好多孩子都搖頭說「逃不出來了」。師:我們的周斯妮很聰明,用串聯做了一根長長的鏈子,再做一根長長的鏈子,這樣一根一根細細長長的鏈子,就做好了老虎籠子,能把老虎關起來。這時,我發現有一根細細長長的串聯上,多了幾個串聯,我一邊示範拆下來,一邊說:「沒關係,多的把它拿掉就好了。」幼:這老虎老是咬人。師:關起來老虎還能咬人嗎?它嘴巴張開來「啊嗚」,「啊嗚」還能吃到小朋友嗎?,幼:吃不到。師:就是呀,老虎你就在老虎籠子里睡覺吧!孩子們高興地叫了起來,一邊的楊允欽高興地拍起了手。在以後的活動中(2月13日)王則剴和方澤浩都進去玩了。王則剴完成部分,方澤浩成功了。假戲真做杜芳娃娃家遊戲是孩子們的最愛,在每天的遊戲活動中大多數的孩子們仍然會選擇到娃娃家去遊戲,模仿成人的勞動、模仿成人的語言……因而,我便追隨孩子們來到娃娃家中觀察他們,和他們一起遊戲。其實,我與孩子們遊戲、交談、交往,無非是想解讀他們,了解他們為什麼做,怎樣做,嘗試走進孩子們的世界,體驗遊戲給孩子們帶來的快樂和幫助。一段日子的觀察與了解後,我發現孩子們的遊戲水平越來越有所提高了,原來提供的一些難易程度的操作材料現在在孩子們的操作過程中都顯得不夠滿足了。於是,我在思索——現在的孩子最需要什麼?我應該提供給他們怎樣的操作材料呢?我的靈感來了。它來自於著名教育學家的一句教育理論:「遊戲源於生活,生活即教育」。隨後我便想出了利用真實的食物代替玩具模型。做法一:將真實的豆腐乾、捲心菜、豌豆投放在娃娃家中讓幼兒嘗試切菜、剝豆、從而感受真實的生活,獲得某種生活經驗。就在今天我們班的小朋友嘗試了剝豆,在剝豆的過程中,我聽到孩子們之間的交流。他們說;「這個豆我外婆也剝的,她剝好以後洗乾淨可以燒的吃的」。這時旁邊的幾個孩子也好奇地說:「這個豆真的好吃?」此刻的我迎上去說:「是的這個豌豆可以吃,你們想吃嗎?他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要吃」,「好」過一會兒我們請廚房間的老伯伯燒給我們吃。到了吃午飯的時候,老伯伯已經將豌豆烹制好了,於是我就把豌豆分給了他們品嘗,出乎意料的是他們竟然把所有的豌豆都吃光了,一個也不剩。原本看見豆豆的孩子總是把豆豆用調羹把它挑出來,可今天卻吃得特別的乾淨。做法二:將小零食(牛肉乾、糖果、開心果)投放在娃娃家中。雖然這些零食看似平常,可實際卻包含了我們老師的用心良苦。由於根據或者的年齡特點出發和班裡孩子的實際情況,針對近來或者的諸多生活上的問題,如:用牙咬糖紙剝糖的方式、不願意吃豆類的、不會用牙齒咀嚼的、不吃青椒的等等。這四種零食分別放在四個小罐中,讓孩子們自己拿取,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小朋友的手眼協調能力,還可以發展他們的小肌肉動作。在這個遊戲中既幫助幼兒學習了剝糖紙、咀嚼食物的能力,又幫助幼兒克服了吃微辣的食物。這次投放真實的材料,超出了我預期的想像,孩子一個個都十分地認真投入,對於托班孩子來說,他們是在這種真實的生活中體驗、學習的。而我們在教育機構里也必須提供這種真實的場景,在真實場景中融入我們的教育意識,滿足需要,順應發展。跑到魚缸外的小烏龜徐虹午餐後,小朋友有的在看書,有的在玩自帶玩具。突然,李本漢發現他帶來的小烏龜在魚缸外面了,一動不動地趴著。「小烏龜跑出來了!小烏龜跑出來了!」驚叫聲引來了無數好奇的眼光!小烏龜怎麼會在外面呢?孩子相互猜測著。金舒揚說,「小烏龜自己跑出來的。」小書迷趙駿昊馬上反駁,「烏龜這麼小,魚缸又這麼高,怎麼會爬出來呢?」宋如月說,「小烏龜肯定是站在鵝卵石上爬出來的。這是我發現鄭子樵用得意的眼光看著大家。突然,李本漢說,「鄭子樵剛才一直在看小烏龜,肯定是他拿出來的。你賠我的烏龜。不許碰我的烏龜!「李本漢小臉漲得通紅,小矛盾眼看一觸即發。我正想批評鄭子樵,但轉念一想,喜愛小動物是幼兒童心表現,「讓鄭子樵講講事情的經過,好嗎?」大家一致同意。他告訴小朋友,冬天到了,小烏龜要冬眠了,它不吃不喝在休息,剛才我看見小烏龜很可憐的,我想讓它出來晒晒太陽,放在我的手心裡暖和一下,讓它舒服舒服。原來鄭子樵這麼有愛心,又這麼了解烏龜的學問。我乘機讓小朋友結伴討論,小烏龜什麼時候冬眠,什麼時候蘇醒,癥狀怎樣,怎樣飼養小動物。事後,我想,如果當時我不問青紅皂白,狠狠地批評鄭子樵,他肯定會感到很委屈。說不定時候也不敢去自然角觀察小烏龜了。如果這樣,後果可就嚴重了。勞動中的快樂錢蘭華每天早晨來園,總感覺自己匆匆忙忙,顧暇不周。再加上三個一直來得很早的小朋友要照顧,所以常常覺得手忙腳亂。這天,我倒好水,想到自然角給小動物、小植物換水,我們班來得早的小朋友已經到幼兒園了。我還沒來得及移動區角的桌子和櫥,便請他們到我旁邊來看我澆水。這時,鎔鎔低聲地說:「老師,能讓我澆澆水嗎?」看著他懇切的樣子,我就答應了他,便把澆花瓶給了他。沒想到他還真澆得有模有樣,他還說:「老師,其實我早就會了。」旁邊的小朋友看他澆水,他們也都要來。於是我便請他們給小烏龜、小金魚換水。他們都小心翼翼地捧著玻璃缸去換水了。不一會兒,我們一起把自然角全整理好了。可他們似乎還不過癮。我開始擦櫥了,他們又主動提出幫忙。開始我擔心他們擦不幹凈,就請他們幫忙把玩具櫥里的盤子和框搬出來。可這幾個小傢伙速度快得驚人,一會兒功夫全完成了。他們越干越帶勁,這時胡睿怡把區角里用的抹布拿來幫忙擦起來。鎔鎔和辰辰見狀便盯在我的屁股後面要求做這項「工作」。看他們積極的樣子,我便把抹布撕成了兩半。他們開心地工作起來,邊擦還邊聊。「我在家也幫媽媽做事的。」「我最喜歡做事情了。」「媽媽說我本領越來越大,事情也越做越多了。」看著孩子們勞動的樣子,聽著他們的歡聲笑語,我突然有一種莫名的感動:原來勞動也可以是這樣快樂的!孩子對這個世界還充滿了探索欲、好奇心,要是我們也能以這樣的心態面對工作、面對生活,那麼我們就會發現:原來世界這麼美好。立體積木周曉敏托班的孩子由於年齡較小,雖然很喜歡搭積木,用積木壘高又是他們的最愛。但由於小肌肉發展還未完善,常常是積木壘了沒幾塊就倒了,或者是把積木灑了一地。又是好不容易搭好了高樓,隨著玩具回家的音樂就要收掉了,不宜保存,讓孩子得不到成功的喜悅。為了讓孩子有成功感,讓孩子的作品能展示出來,受此行玩具的啟發,阿哦想何不利用磁性,在每一塊積木後面裝上磁鐵,讓孩子在大型的磁性黑板上玩積木呢?這樣既不會玩具灑滿地又容易保存便於其他孩子直觀地欣賞到同伴的作品。我把做好的積木投放在一度愛磁性黑板前,我只在上面吸了一塊積木。第一天就有一名孩子關注了這個角落。他先取下積木又放了上去,再取下又放上去。然後去拿放在籃子里的其它積木,結果兩塊積木一起出來了。顯然這吸引了他,之間他把兩塊積木分開又合攏,「啪啪」,磁鐵相吸發出清脆的聲音,他又反覆了好幾次。最後才開始把積木往黑板上放。雖然他還沒一時到可以利用積木搭各種東西。但他一塊一塊把它們搭在了黑板上。我問他搭了什麼作品,他看了一會兒說,「是一部火車。」我說,「你真聰明,搭了一列長長的火車。」遊戲結束了,他的火車我留在了教室里。他還告訴自己的好朋友,「這是我搭的火車,很長吧。」保育天地春季幼兒戶外活動護理小四班春回大地,萬物蘇醒。氣溫也隨著高照的艷陽緩緩回升。但春季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多端,故有「春捂秋凍」之說,不宜立即減衣。可是我們發現,有的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體質較弱而捂得過度了,結果導致孩子感冒。特別是春光明媚的日子,幼兒戶外活動時的時間相對較長,穿得太多極易著涼,那些體質弱的孩子常常會感冒。所以,我們班上3位老師為了確保每個孩子的健康,堅持天天做到以下幾點:1、 每天戶外活動前,根據當天天氣,脫掉背心或外套;2、 活動前,為每個孩子墊上一塊干毛巾,以備出汗時濕透衣服;3、 在幼兒活動過程中,即使了解幼兒出汗情況,並為幼兒脫減衣物;4、 根據不同體質的幼兒,採取不同的時間量安排,如平時易生病或剛生好病的孩子,身上有些汗了,就請他們休息,並擦掉頭上的汗,等汗收了,再讓孩子去玩;5、 活動結束後,不宜將身後的毛巾立即取走,要等到汗收幹了,方可取走毛巾,並為每個孩子穿上衣服。新聞發布5月20日,「全國早期閱讀實踐研討會」的與會代表來我所觀摩,錢蘭華老師的散文欣賞「小老鼠的夢」和夏蕾老師的生活綜合活動「小熊吃東西」得到了幼教同行的高度評價。5月27日,靜安區教育局教研室組織的「0-3歲嬰幼兒教養研討班」來所觀摩了托班區域活動和集體教學活動。陳磊所長就托班教師在學習0-3方案中的創新實踐進行了介紹。教研室教研員沈琴芳老師肯定了托班教師對「0-3方案」在實踐中的貫徹和運用,特別是對托班年齡特點細緻入微的思考以及教育應答予以了高度評價。文章發表陳捷 好兒童畫報2004/4 漂亮的裝飾畫丁婷 上海托幼2004/4 鞋帶的啟示
推薦閱讀:

如何給3歲以內的寶寶選繪本?
教你解決隔代教育的常見難題
助學金真的是給有需要的人嗎?
當資本的逐利性與教育的本質衝突?民辦幼兒園該如何抉擇
父母意識到這些,孩子自然優秀!

TAG:教育 | 環境 | 品質 | 尋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