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鼻的解剖知識
1、聲音是如何發出來的
人體的發聲器官是喉,喉部發出聲音後,還需要咽腔與鼻腔的共鳴,才能形成人們所感知的聲音或語言。咽腔、鼻腔通暢無礙,才能保證正常的共鳴,否則,將出現共鳴失調,引起聲音異常。
2、喉的結構與功能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耳鼻咽喉科李凡成
喉的解剖結構包括:聲門區、聲門上區、聲門下區。喉是發聲音的器官,也有屏氣作用(如舉重、大便時)等。
▲聲門區:其結構主要是左右兩條聲帶,聲帶之間的空隙就是聲門區,呼吸時空氣由此進入肺部。聲帶以前聯合部位為支點,在後端杓狀軟骨的活動下,吸氣時聲帶向左右兩側張開,發音時雙側聲帶向中線靠緊而閉合。聲帶前後緊繃,活動自如,表面光滑。如果聲帶充血、長小結、息肉,就影響兩側聲帶的閉合而聲音嘶啞,講話費力;如果聲帶疲軟,亦講話無力,聲音嘶啞;如果由於支配聲帶運動的神經受到損傷,聲帶的左右活動就會受到限制而固定,形成聲音嘶啞;如果兩側聲帶均固定於正中位置時,則聲帶不能張開,將形成嚴重的呼吸困難。如果由於過敏等原因,可能形成聲帶高度水腫,將導致聲門空隙變小,形成呼吸困難,嚴重者引起窒息死亡。
▲聲門上區:主要有會厭,吞咽時會厭向後傾倒,使喉入口閉合,不讓包含飲食物進入喉腔。
▲聲門下區:在聲門區之下,直接與氣管相連續。
3、咽的結構與功能
咽的解剖結構包括:鼻咽、口咽、喉咽三個部位。咽的功能主要是吞咽食物,共鳴作用,以及扁桃體對機體的免疫防禦功能。
▲鼻咽:位於鼻腔的的後方,故名鼻咽,上自鼻咽頂部,下至軟齶的水平面。其左右兩側有通向中耳腔的開口,稱咽鼓管咽口;咽鼓管的後上方部位是鼻咽癌容易發生的常見部位;其頂部與後部交界處是咽扁桃體的附著處。鼻咽部有炎症時,往往容易感覺此部位乾燥異物感,或有吸鼻後的痰中帶血(鼻咽癌時也容易產生此癥狀)。
▲咽扁桃體(俗稱腺樣體):位於鼻咽頂部與後部交界處,小兒3-7歲時腺樣體較明顯,10歲以後開始萎縮。小兒腺樣體屬於咽部的淋巴組織,含有不同發育時期的淋巴細胞。成熟的淋巴細胞參與身體的免疫功能。生理性腺樣體肥大與遺傳體質有關,與生理性扁桃體肥大的機制一致。如果腺樣體肥大較重,向兩側可堵塞咽鼓管咽口引起中耳炎,向前方可以堵塞後鼻孔引起鼻塞並進一步引起鼻炎、鼻竇炎;同時由於呼吸道不通暢,就引起打鼾、張口呼吸;長期的腺樣體肥大,還引起小兒發育身體發育障礙、鼻面部發育障礙、智力發育障礙等。
▲口咽:位於口腔後方,故名口咽,即張口可見的部位。口咽部的懸壅垂在軟齶正中呈下垂狀;其兩側是齶扁桃體。
▲齶扁桃體(俗稱扁桃體):位於口咽部兩側,其前後兩條弓形稍隆起處,前稱齶舌弓,後稱齶咽弓。扁桃體屬於咽部最大的淋巴組織,對兒童與青少年具有重要的局部免疫功能。因此,青少年的扁桃體不宜輕易手術切除。兒童時期的生理性扁桃體肥大往往與遺傳體質有關,主要是機體免疫功能不足引起,是機體對免疫功能不足引起的自我保護的體現。嬰兒時期(1~3歲),人體免疫功能的活性物質(免疫球蛋白等)主要從母體所帶來。約2~3歲後,這些免疫物質被基本消耗而不足,則通過局部免疫功能(齶扁桃體、咽扁桃體)的提供而得以自我保證。扁桃體既然提供免疫功能,就需要有組織結構上的發達,適當地有所增生(3~7歲時最大),這種增生在正常情況下一般不足以引起扁桃體的過度肥大。對於那些先天性不足(遺傳因素)的兒童(特別是在6、7歲前)就容易形成扁桃體過度的增生。此種過度的增生為人體自我免疫調節功能所引起,故稱為「生理性扁桃體肥大」。所以,如果有口咽部齶扁桃體生理性肥大時(容易發現),也往往存在腺樣體(咽扁桃體)生理性肥大。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骨髓造血功能、系統免疫功將逐漸增強,對扁桃體這種局部免疫功能的依賴性逐漸減少,因此,扁桃體也就逐漸萎縮,並最終失去它存在的價值而至完全萎縮。扁桃體表面有很多的陷窩口,通向扁桃體深部的陷窩。這些陷窩比較隱蔽,一旦發生急性扁桃體炎而不徹底療愈,細菌久留於內,就容易引起扁桃體炎反覆急性發作並形成慢性扁桃體炎。
▲喉咽:在口咽部下方,自然延續,既與聲門上區相連,也與食管連接。呼吸時,空氣從鼻腔而入,到達鼻咽、口咽、喉咽,然後進入聲門上區,經聲門區、聲門下區,直達氣管而入肺部。食物從口腔而入,經口咽、喉咽,再進入食管。如果進食時講話,影響到會厭的正常閉合,正處於喉咽部位的食物就可能進入喉部,引起刺激性嗆咳,這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
4、鼻腔的結構與功能
鼻的結構分為外鼻、鼻腔、鼻竇三部分。
▲外鼻:形如倒立的圓錐,隆起於面部正中,其下方左右各有一個鼻孔。兩側仙鼻孔中間的分隔,稱為鼻小柱。鼻孔的外側緣被鼻翼所掩護。鼻翼的旁邊、眼眶之下的部位就是面頰部。鼻翼與面頰部位在青春期容易生小癤或青春痘。
▲鼻腔:按前後分為鼻前庭、固有鼻腔。鼻前庭內表面是皮膚,長有鼻毛,起到阻擋灰塵進入鼻腔的作用。喜歡拔鼻毛的人,容易引起鼻前庭毛囊感染,產生鼻癤。鼻前庭往內,就是固有鼻腔,其表面是黏膜。固有鼻腔左右各一。鼻腔前通於鼻孔,後通於鼻咽部,兩側各有一個外側壁,中間是鼻中隔,另有鼻腔頂部與底部。
▲鼻中隔:表面是黏膜,其前下方與鼻前庭較近的部位,稱為毛細血管叢區,血液供應來源豐富,臨床上95%以上的鼻出血都發生於此。鼻中隔在很多人都不是完全平直的,可能形成偏曲,若嚴重偏曲,或者長有嵴突,則壓迫鼻腔外側壁上的鼻甲,引起鼻腔阻塞與神經反射性頭痛。
▲鼻甲與鼻道:鼻腔的外側壁從上至下並呈前後縱形排列3個鼻甲,分別稱為上、中、下鼻甲,並向鼻腔內側突起。每個鼻甲的下方有一個空隙,分別稱為上、中、下鼻道,而整個鼻腔通道,就稱鼻道或總鼻道。下鼻道的前端,有鼻淚管的開口,淚液內此流入鼻道。鼻腔有炎症時,炎症因子也可經此通道逆行性引起淚囊炎或結膜炎;中鼻道有上頜竇、前組篩竇的開口;上鼻道有後組篩竇、蝶竇的開口。
▲鼻黏膜:鼻黏膜覆於整個鼻腔表面。鼻甲的黏膜下組織呈海綿狀結構,具有很強的伸縮性,正常情況下其表現光滑、按之有彈性,並能對藥物或炎症因素產生不同程度的反應。鼻腔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時,就會引起鼻甲腫脹,產生鼻腔阻塞。慢性單純性鼻炎時,由於對溫度敏感,容易在早晚或氣溫較低時出現鼻甲腫大,因此產生左右交替性或間歇性鼻塞;慢性肥厚性鼻炎時,就是由於鼻甲的黏膜下組織出現了增生、肥厚,其表面也就不光滑,並對1%麻黃鹼收縮反應不敏感。由於其鼻甲總是處於增大的狀態,因此鼻塞呈持續性與漸進性加重。如果鼻甲的後端(往往是下鼻甲)肥大,就有可能壓迫鼻咽部的咽鼓管咽口,鼻腔的炎症及其炎性分泌物亦可影響到咽鼓管咽口,均可引起中耳炎。
▲鼻黏膜分區:鼻腔黏膜分為二個區,在中鼻甲下端平面至鼻腔頂部,稱嗅覺區,部位較小;嗅覺區下方的部位稱呼吸區。如果鼻腔長期存在慢性炎症,或者吸入有毒有害氣體(如抽煙)、病毒感染等,就有可能形成嗅覺區的黏膜功能損害與嗅覺神經末梢的損害,從而引起末梢神經感受性嗅覺障礙(鼻腔通暢而嗅覺減退或消失);如果呼吸區的黏膜功能因為受到長期炎症、手術損害以及其他因素引起的發育障礙,則可能發生鼻甲黏膜枯萎,鼻甲變小,引起乾燥或萎縮性鼻炎。
▲鼻竇:也稱副鼻竇,左右兩側4對,共有8個,分別稱為上頜竇、額竇、篩竇、蝶竇。
▲上頜竇:位於上頜骨內,開口於中鼻道的前中部位。上頜竇在出生後即已經存在,是各鼻竇中最大者,因此如果鼻道內膿液多,往往存在上頜竇炎;其體表部位在鼻翼兩側的面頰部,急性鼻竇炎時,可引起此部位觸壓痛。
▲額竇:位於眼內眥內上方,出生時竇腔極小,一般在10歲後有可能發生額竇炎,並引起此部位觸壓痛。
▲篩竇:的體表部位在兩眼連線的中間,即鼻根部位,其竇腔約朝後呈縱向,位於前部者(前組篩竇)開口於中鼻道的中後部位,位於後部者(後組篩竇)開口於上鼻道。2歲以後可以患篩竇炎。篩竇與眼的關係密切,在少數情況下,有可能引起眼眶內化膿性炎症或視神經炎。
▲蝶竇:位於蝶骨體內,部位最深,開口於上鼻道的後方。較大兒童可以出現蝶竇炎。
推薦閱讀:
※身上出現這些癥狀要警惕,可能是卵巢癌發出的信號!|婦科疾病知識百科 第34期
※學風水基礎知識系列(8~13課)
※【漲知識】word高手和低手的區別,你中了幾槍?
※招教考試教育基礎知識高頻考點解讀之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八字基礎知識5
TAG: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