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13】理性情緒角色技術:明白道理,還要接受道理

導語

>> 認知療法不給來訪者講大道理,也不教給他正確的思想。認知療法是讓來訪者學會正確的認知方式。認知治療中的許多認知技術就是教會來訪者正確的認知方式。一旦來訪者掌握這些技術,他的認知觀念就改變了;觀念改變了,情緒和行為也就相應改善了。

>> 我們邀請著名認知行為療法專家郭召良博士以連載的形式介紹30種認知治療技術。有興趣的同行可以關注。瀏覽以前發表的認知治療技術內容,可以關注「認知療法學習中心」微信,並在微信中輸入「認知技術」即可。

今天是第13講

理性情緒角色技術講解

——要明白道理,更要接受道理

今天的咨客因為長達15年的焦慮症來求助。咨客一進入諮詢室坐下來,諮詢師還沒有來得及介紹心理諮詢的流程和規範,他就急切地敘說了自己的焦慮表現:「我有近15年的焦慮史,對某些事情很容易產生焦慮,主要是在晚上睡覺的時候(白天沒有太多問題)。這些事情是這樣的,比如我在睡覺前要是覺得牙齒沒有刷乾淨、手沒有洗乾淨、或者喉嚨太幹了需要一些水、煤氣有沒有關掉等等問題,要是我不採取行動的話,我會睡不著的。」「也許您會認為,那好吧,就去把它們做完吧,這樣不就好了嗎?Okay,然後我會去做它們,但是我不是一次就夠了,我是多次,而且肯定是多次,有時候上5-6次都有。往往令睡眠質量大減,搞到家人也不安!」 「因為我害怕我有這個念頭而不去做的話,我基本上就會焦慮。慢慢地整個人就緊張,老想著那些事情,一緊張就無法停下來,無論用什麼做法都無法壓住想法,這種焦慮會導致我整晚都睡不好覺的。所以一有這些念頭我就會起床做事情!這些念頭往往是無厘頭的,經常整晚令人疲累不堪,應接不暇。人真的很累,很累!想一想!十幾年了。」咨客說過去在諮詢師的建議下,嘗試過放鬆方法、脫敏方法和森田療法。他說這些在白天往往比較有效。但是到了晚上,這些方法就抵擋不住內心那種焦慮的攻擊了。」認知療法處理焦慮症,著眼於矯正焦慮的認知觀念。對於咨客的認知焦慮觀念的矯正可以使用理性情緒角色扮演技術

1.「明白道理」與「接受道理」

明白道理與接受道理是兩回事情。有的時候明白道理,自然地就接受這個道理。比如說,當你明白「地球是圓的」的時候,你自然地就接受了這個說法。但在生活中,我們明白一個道理是正確的,但在情感上卻不能接受這個道理。比如說,你可能知道「多吃蔬菜少吃肉有利於健康,對心血管健康有好處」。但在行為上去依然堅持原來多吃肉少吃蔬菜的習慣方式,也就是說,你從理性的角度明白「多吃蔬菜少吃肉有利於健康」這個觀念是正確的,但這個觀念卻與個人情感、意願或者生活慣性想抵觸而不願意接受它。心理學認為,我們明白道理,還需要接受這個道理,這個道理才能指導我們的行為,才能影響我們的情緒。也就是說,當我們明白多吃蔬菜少吃肉對健康有好處,我還需要接受這個道理。接受道理後,我們才能從行為上改變過去多吃肉少吃或不吃蔬菜的不良習慣,養成多吃蔬菜少吃肉的健康飲食習慣,也才能改變自己對肉食或蔬菜的偏好或情緒。這也就是說,明白道理和接受道理不是一回事,是一個由外向內的轉化過程,心理學用「內化」這個詞加以描述。我們從他人或其他途徑明白道理,這個道理是「外在的」,當我們認知到這個觀念是正確的,對自己有好處,我們接受它並成為自己的觀念後,這個觀念就是「內在的」,這個觀念外在的觀念變成內在觀念的過程就是「內化過程。在心理諮詢過程中,我們會經常發現這樣的情況,咨客理性上明白道理是正確的,或者說這個觀念對自己更有好處,但在情感上或者意願上並不接受這個觀念,在自己的內心還是原有觀念佔據控制地位,個人的行為和情緒還是原來的樣子。這也意味著,讓咨客既要「明白道理」,更要「接受道理」。心理諮詢中有許多諮詢技術,就是用來讓咨客「明白道理」之後,實現「接受道理」的。我們把接受外部觀念為個人自己內部觀念的技術,稱為認知內化的技術,理性情緒角色扮演技術就是其中之一。

2. 什麼是理性情緒角色扮演技術

理性情緒角色扮演技術是借鑒心理劇療法中「角色扮演技術」,為促進咨客認知觀念內化而發展起來的認知療法技術。在心理劇中,咨客通過扮演某一角色,咨客可以體會角色的情感與思想,從而改變自己以前的行為習慣。在心理劇中,咨客可以扮演自己家中的一位成員、一個老相識、一個陌生人或者治療專家。劇情可以是一般的內容(離婚、母子衝突、家庭糾紛等),也可以是與咨客的實際情況相近似的內容。角色扮演技術認為,人的角色不同,看問題(或事情)的視角就有差異,就會出現不同的思想觀念和情緒感受。角色扮演技術認為,咨客體驗不同角色的視角,就會產生不同的思想觀念和情緒感受,體驗多種角色後,咨客就能產生新感悟和情緒體驗,從而導致問題的解決。認知療法借鑒了角色扮演技術的理念,理性情緒角色扮演技術,讓咨客先後扮演理性角色和情緒角色,藉此促進咨客接受理性觀念,從而解決咨客存在的問題。比如前面所提到的「多吃蔬菜少吃肉有利於健康」的觀念,可以視為理性角色,而咨客不願意改變原有的觀念「多吃肉少吃菜」和相關的情緒和行為方法,則被視為情緒角色。諮詢過程中,咨客和諮詢師分別扮演情緒角色和理性角色,讓兩種觀念之間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辯論,然後雙方交換角色,繼續進行辯論。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咨客最終接受理性觀念。

3. 理性情緒角色扮演技術的操作步驟

咨客表示說自己從道理上明白自己的信念的錯誤的,但從感情上還是堅持原來的信念,這就造成理性和情緒上的衝突,這時候諮詢師就可以選擇理性情緒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導咨客接受理性信念而放棄原有的非理性信念。第一步,確定理性信念和非理性信念,通過前期的認知諮詢,咨客知道了原來的思想觀念是非理性的、歪曲的,也了解到更為合理的、理性的信念。第二步,咨客與諮詢師分工進行角色扮演,咨客首先扮演情緒角色,諮詢師扮演理性角色。就是說,諮詢不斷表達自己不能接受新信念的觀念,而諮詢師則與咨客的非理性信念進行辯論,並不斷質疑錯誤信念,不斷提出新的解釋。第三步,咨客與諮詢師交換角色,即咨客扮演理性角色,諮詢師扮演情緒角色。雙方交換台詞辯論,諮詢師用剛才咨客的說法來表達非理性信念,而咨客則用剛才諮詢師的說法來回應。

4. 理性情緒角色扮演技術應用實例

我們以本文開頭咨客的問題為例來說明。第一步,諮詢師引導咨客監控自己的自動思維,然後通過認知技術矯正其自動思維,得到更為合理的認知信念。比如,咨客躺在床上準備睡覺的時候,突然會冒出自動思維「煤氣沒有關掉,我該起來檢查一下,要是不檢查的話,我不放心,萬一漏氣怎麼辦?」接下來,他會產生焦慮和不安情緒,經過鬥爭以後,最終起來檢查後才放心了。(說明:由於咨客涉及到的自動思維比較多,這裡僅以「關煤氣閥」為例加以說明)對於咨客的自動思維,治療師首先採用控方辯方技術(見第三講),咨客認識到自己的檢查是多餘的。幾乎沒有證據支持需要檢查煤氣閥的想法,相反很多證據都表明檢查煤氣閥是沒有必要的。然後應用可能性區域技術(見第一講),引導咨客討論不檢查煤氣閥的結果。最糟糕的可能性是煤氣漏氣,家人煤氣中毒而死去;最好的可能是煤氣並沒有泄漏,家人一切安好。經過可能性區域的分析,咨客感到自己的擔憂是多餘的,是不必要的。雖然咨客認識到「睡前擔心煤氣閥的想法是不合理的,而且即使沒有檢查煤氣閥也不會發生不幸的事情」,但他自己還是不願意接受這個觀念,不願意放棄自己的焦慮。諮詢師決定採取應用理性情緒角色扮演技術來促進咨客接受這個觀念。

第二步,咨客扮演情緒角色,諮詢師扮演理性角色,兩人就此問題進行對話,對話中記錄兩人的談話要點,方便後面交換角色時候引用。咨客:我擔心自己沒有檢查煤氣而煤氣漏氣的話,家人會煤氣中毒的諮詢師:過去你檢查過很多次,你有什麼樣的證據證明你檢查煤氣閥是必要的,也就是說你去檢查煤氣閥的時候,結果卻發現煤氣閥卻沒有關閉?咨客:有兩三次吧諮詢師:在多長時間裡,發生了這樣兩三次?咨客:大概是半年時間裡諮詢師:這半年時間裡,你一共檢查了多少次?你估算一下,按照平均每天檢查幾次估算一下?咨客:可能得有400次吧諮詢師:那好,在近400次的檢查里,你共發現了2-3次,也就是說沒有關煤氣閥的概率是不到1%,而你去檢查,你卻發現煤氣閥已經關閉了的概率是99%。這說明你檢查煤氣閥的想法是不合理的。咨客:可是,要是沒有關煤氣閥而發生煤氣泄漏,家人煤氣中毒就非常危險了諮詢師:剛才我們討論了有沒有檢查煤氣閥的問題,我們接下來看煤氣閥有沒有漏氣的問題。在這半年時間裡,你檢查過近400次,有發現煤氣閥漏氣?咨客:這倒是沒有。諮詢師:這說明什麼?咨客:這說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諮詢師:是的。當然有些警惕性是必要的。我們來看看,萬一煤氣漏氣的話,會有什麼樣的結果,你覺得煤氣漏氣最糟糕的結果是什麼?咨客:家人煤氣中毒,來不及救治而去世諮詢師:那最慶幸的結果是什麼呢?咨客:煤氣泄漏很少,濃度低,沒有煤氣中毒諮詢師:你覺得最有可能的結果是什麼?咨客:就是煤氣泄漏被發現了,沒有造成事故。諮詢師:萬一煤氣真的泄漏的話,你有什麼樣的預防辦法?咨客:書上說廚房要保持開窗通風,晚上把廚房門關閉好。諮詢師:很好。另外定期檢查煤氣是否泄漏也是一個有效的做法,因為煤氣泄漏是一個由少到多的過程。在泄漏早期就發現會更重要一些。咨客:對的。……

第三步,咨客和諮詢師交換角色,諮詢師扮演情緒角色,而咨客扮演理性角色,再次進行剛才的對話。諮詢師(情緒角色):我擔心自己沒有檢查煤氣而煤氣漏氣的話,家人會煤氣中毒的咨客(理性角色):過去你檢查過很多次,你有什麼樣的證據證明你檢查煤氣閥是必要的,也就是說你去檢查煤氣閥的時候,結果卻發現煤氣閥卻沒有關閉?諮詢師(情緒角色):有兩三次吧咨客(理性角色):在多長時間裡,發生了這樣兩三次?諮詢師(情緒角色):大概是半年時間裡咨客(理性角色):這半年時間裡,你一共檢查了多少次?你估算一下,按照平均每天檢查幾次估算一下?諮詢師(情緒角色):可能得有400次吧咨客(理性角色):那好,在近400次的檢查里,你共發現了2-3次,也就是說沒有關煤氣閥的概率是不到1%,而你去檢查,你卻發現煤氣閥已經關閉了的概率是99%。這說明你檢查煤氣閥的想法是不合理的。諮詢師(情緒角色):可是,要是沒有關煤氣閥而發生煤氣泄漏,家人煤氣中毒就非常危險了咨客(理性角色):剛才我們討論了有沒有檢查煤氣閥的問題,我們接下來看煤氣閥有沒有漏氣的問題。在這半年時間裡,你檢查過近400次,有發現煤氣閥漏氣?諮詢師(情緒角色):這倒是沒有。咨客(理性角色):這說明什麼?諮詢師(情緒角色):這說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咨客(理性角色):是的。當然有些警惕性是必要的。我們來看看,萬一煤氣漏氣的話,會有什麼樣的結果,你覺得煤氣漏氣最糟糕的結果是什麼?(更多對話省略)

推薦閱讀:

論法律形式合理性的十個問題(一)——鄭成良
她愛一個人卻可以果斷的分手,誰能解釋下理性的女人怎麼想的?難道短暫的離開還會回到原點麽?
研究發現人類理性受感性支配 信念存於腦細胞中
笑音理性家教結碩果

TAG:情緒 | 技術 | 認知 | 道理 | 角色 | 理性 | 性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