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之《阿房宮賦》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之《阿房宮賦》相關資料(2010-04-13 12:01:36)

轉載▼標籤:轉載分類: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原文地址: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之《阿房宮賦》相關資料作者:飄雨《阿房宮賦》《阿房宮賦》是一篇文賦,言賦是賦的一類,始於唐代,是唐宋古文運動的結果。「文賦」是相對駢文而言的用古文寫的賦,也是相對俳賦而言的不拘駢偶的賦。《阿房宮賦》就是文賦的典型代表。《阿房宮賦》寫於唐敬宗寶曆元年(825)。關於寫作緣由,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曆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這篇賦借古諷今,借寫阿房宮的興建和毀滅,闡述天下興亡的道理。文章的第一段寫阿房宮的建築風貌。首先對阿房宮的全貌進行總體性地描述。「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這四句話用非常簡練的語言寫出了秦統一天下的氣勢和阿房宮的建成。「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交代了阿房宮的佔地面積之廣和建築之高,「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人宮牆」寫出了阿房宮在地理上依山傍水的宏闊景象。以上語句勾勒出阿房宮整個建築群宏偉壯觀的氣勢,接下來,作者又對阿房宮的局部進行細膩地描繪。寫到了樓閣的密集程度,走廊和屋檐的形狀,樓閣之間互相鉤連、互相環繞的氣勢,還寫到了像蛟龍一樣的長橋,像彩虹一樣的復道。甚至寫到人置身其中都會迷失方向,來突出這個龐大的建築群的錯綜複雜。作者還展開了豐富的想像,寫出阿房宮中的歌舞效果。這一段對阿房宮全局的描寫筆法簡練,對阿房宮局部的描寫細膩周到,充分描繪出阿房宮這一宏偉建築群的精緻豪華、富麗堂皇。第二段極力渲染阿房宮中奢侈鋪張的生活。又從兩個方面來寫。一方面寫宮人們的奢靡生活,連用了五個誇張兼比喻句描寫她們梳妝打扮以及出行的盛況,妝鏡如星,烏髮如雲,香氣如霧,車過如雷,以自然界的星雲雷霧作為喻體,可見宮人數量之多,追求靡麗的風氣之盛。然後寫她們極力展示自己的嬌媚,以等待皇帝的寵幸。寫宮人就是寫皇帝,秦始皇滅六國之後,把六國的美女都集中到阿房宮中,滿足他一個人的聲色慾求,可見秦皇的荒淫生活。另一方面寫秦人對珍寶毫不愛惜,到處丟棄。僅僅用「鼎鐺玉石,金塊珠礫」八個字,就描寫出秦人奢侈浪費無度的狀況。第一段寫宮室建築也好,第二段寫美女珍寶也好,都是為了表現秦始皇的窮奢極欲,為下文論述天下興亡的道理作鋪墊。第三段將秦始皇和老百姓之間天壤之別的生活狀況進行對比,又自然寫到暴秦的滅亡。作者首先提出「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人人都想過好的生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接著語意一轉,再次渲染阿房宮的繁華奢侈。連續用了六個排比句,極力寫阿房宮的柱子、椽子、釘子、瓦縫、欄檻、樂聲之多,從細微之處突出阿房宮的豪華氣派,這組排比句中的每一句都以老百姓的勞作吃穿作為比較對象。農夫、織女、穀粒、帛縷、城郭、市井言語,這些人和事物的數量竟然不如阿房宮中微不足道的部件的數量多。一方面是奢靡的生活,一方面是辛苦的勞作,這種巨大的反差已經預示了秦王朝的危機。「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這四句話簡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的滅亡,和篇首「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氣勢構成了鮮明的對比。最後一段是作者的議論,闡明了論點:「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對於歷史發出無限感慨,「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並且思及未來,「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意在言外,很顯然也是在警示唐敬宗「大起宮室,廣聲色」的危機,提醒他要愛惜民力,不要重蹈秦國滅亡的覆轍。杜牧的這篇史論性質的賦最終想說明的道理是:「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但是,他並沒有用多少篇幅來抽象地說理,而是用相當多的筆墨渲染阿房宮的宮室之華美、生活之奢靡。對於阿房宮建築群的描寫和美女梳妝的描寫可謂不厭其煩,細膩精緻。彷彿復原了秦代阿房宮的生活,非常形象,如在目前。這些形象化的描寫都是有用意的,通過鋪張的筆墨寫出了秦始皇鋪張的生活,把阿房宮寫得越窮奢極麗,越能更有力地顯示秦王朝滅亡的必然性。因此,最終的結論水到渠成。這篇文章文采煥然,使用了很多形象生動的修辭手段,如寫阿房宮的佔地之廣、建築之高就用了誇張的手法:「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描寫樓閣之間的鉤連環繞的形勢用了比喻:「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困困焉,蜂房水渦。」描寫橋和復道的形態用詰喻(以反詰句的形式來表現比喻內容的修辭方法):「長橋卧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描寫宮中歌舞的感受使用通感:「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描寫宮人梳妝和出行盛況的句子既是排比,又是比喻:「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描述六國的寶藏使用互文,「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描寫秦人棄置珍寶用比喻:「鼎鐺玉石,金塊珠礫」。述說秦王奢靡的六個句子既是排比,又是對比:「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刁: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語言品味一、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杏不知其所之也。這一段話描寫阿房宮中宮人梳妝以及出行的盛大場面。這是一組排比句,氣勢非凡。同時,這組排比句中的每一分句又是比喻,喻體在前,本體在後,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眾多喻體又構成了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明星閃爍,綠雲擾擾,渭水漲膩,煙霧蒙蒙,雷聲乍起,這些自然界的天象變化給人以新奇驚訝的視聽感受,有一種盛大的氣勢;然後,作為本體的事物出現了,原來是美麗妖嬈的宮人們打開了梳妝鏡、梳理鬢髮、洗去臉上的脂粉、焚香熏衣服、乘坐宮車出行。排比兼比喻的寫法,有力地突出了宮人生活的奢華靡麗。二、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這段話寫阿房宮的構件之多,又以百姓和他們的生活作為比較對象,每一句話都構成鮮明的對比,一方面是秦始皇和阿房宮的奢侈鋪張,另一方面是百姓和他們生存環境的窮困艱難,諷刺之意不言而喻。同時,這種對比又是不平衡的,阿房宮中的柱子、椽子、釘子、瓦縫、欄檻、樂聲比農夫、織女、穀粒、帛縷、城郭、市井言語還要多,阿房宮中構建的數量處於強勢,和百姓相關的事物的數量處於劣勢,阿房宮越是豪華氣派,百姓的生活就越發困苦。六個排比句鋪張開來,氣勢流暢,對比雙方的懸殊更加明顯,作者的諷喻之意也更加突出了。關於練習一仔細閱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1.第一段是怎樣以既簡練又誇張的筆法,對阿房宮進行總括性描寫的?2.第二段是怎樣寫阿房宮內的奢靡的?3.第三段中的大段排比是圍繞哪兩個對立方面展開的?表明兩者之間是什麼關係?4.最後一段的議論以秦為中心,上下延伸,總結歷史教訓。這一段的哪些話是作者在向當朝統治者敲警鐘?設題意圖…本題讓學生掌握作者是如何運用鋪敘手法證明論點的,體會形象描寫對說理的重要性。參考答案1、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只用十二個字就勾勒出秦滅六國和阿房宮的建成,筆法簡練,突兀有力。「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寫出了阿房宮佔地之廣、建築之高,是一種誇張的寫法,「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寫阿房宮的依山傍水的走勢,非常簡練。2.第二段從兩個方面來寫阿房宮內的奢靡。一方面寫宮人們的華貴生活,另一方面寫秦人對珍寶毫不愛惜,到處丟棄。3.第三段中的大段排比是圍繞「秦始皇」和「老百姓」兩個對立面展開的。表明兩者之間的矛盾關係:秦始皇窮奢極欲、揮霍無度,老百姓在辛勤勞作。老百姓的怒氣已經積壓在心中了,只是不敢說罷了。4.「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是作者在向當朝統治者敲警鐘。二鋪敘、誇張、渲染是賦體的特徵。就本文而言,把阿房宮寫得越窮奢極麗,才能更有力地顯示秦王朝崩潰的必然性。反覆誦讀本文,結合學過的《赤壁賦》等文章,仔細體會賦體的特徵。設題意圖通過誦讀,體會賦體在句式、聲律、結構方面的特徵。參考答案「賦」這種文體以楚辭為濫觴。苟況《賦篇》第一次以賦名篇。「賦」出現於戰國後期,到漢代才形成確定的體制。關於賦的特點,劉勰《文心雕龍·詮賦》說:「賦者,鋪也;鋪采搞文,體物寫志也。」「體物寫志」指賦的內容特徵,即通過摹寫事物來抒發情志,寄託諷喻之意;「鋪採摘文」指賦的形式特徵,即注重鋪敘,詞藻華莢,濃墨重彩。另外,賦把散文的章法與詩歌的韻律結合在一起,句式長短錯落,聲韻和諧,多用排比和對偶。既適合鋪陳事理,又保存了詩意。賦體的流變大致經歷了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等階段。騷賦指楚辭體的作品,體制未定,是詩向賦的過渡,如屈原的《離騷》。漢賦也稱古賦,篇幅較長,極盡鋪陳排比之能事,多採用主客問答形式,韻散夾雜,喜用典故難字,被視為賦體正宗,如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駢賦又稱俳賦,是東漢抒情小賦在六朝的變體,多為四六言,講究平仄押韻駢偶用典,辭藻綺麗,體格漸卑,如江淹的肘艮賦》《6,3賦》。律賦是唐宋時代科舉考試所採用的一種試體賦,題目、字數、韻式、平仄都有嚴格限制。文賦是在唐宋古文運動的影響下產生的一種散文化的賦體,不刻意追求對偶、聲律、辭采、典故,句式參差錯落,押韻比較自由,通篇貫穿著散文的氣息,重視清新流暢,蘇軾的《赤壁賦》是文賦的典型作品。杜牧《阿房宮賦》是開文賦先聲的作品。賦體「鋪采搞文,體物寫志」的特點在這篇文章中體現得很鮮明。文章通過華美的辭采對阿房宮的建築和宮中的奢靡生活都進行了詳盡地鋪敘和渲染,文末言志,闡述天下興亡的道理,並委婉地諷喻唐敬宗,希望他不要讓「後人而復哀後人」。同時,本文和《赤壁賦》,都體現了文賦的典型特徵。文中句式靈活多變,駢散相間,錯落有致,氣勢暢達,末段全為散體,流動著一股清新質樸之風。三背誦全文,完成下列各題。設題意圖本題意在通過反覆誦讀培養學生對賦體妁語感;設計文言虛詞和文言實詞活用的習題,是為了讓學生掌握這些文言辭彙的使用規律,並且能夠單一反三,觸類旁通,提高文言文閱讀的能力。參考答案1.解釋下列各句中虛詞的意義和用法。r秦人視之亦不甚惜(代詞,它們,指六國的珍寶)之/燕趙÷立藏(結構助詞,的)[杳不知其所之也(動詞,去)l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r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代詞,他們的,指百姓)其<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語氣副詞,應該)、l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副詞,表示反問,難道)2.指出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的活用情況。·『(1)六王畢,四海一(數詞活用為動詞,成為一體,統一)(2)驪山北構而西折(名詞作狀語,向西)(3)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名詞作狀語,乘輦,為「來」的方式)(4)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動詞用作名詞,「收藏」指收藏的珍寶,「經營」指聚斂的金玉)(5)後人哀之而不鑒之(哀,形容詞的為動用法,為……而悲哀;鑒,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鑒)一、參考譯文六國覆滅了,天下統一了,蜀山上的樹木被砍光了,阿房宮建成了。(它)覆蓋三百多里,(幾乎)遮蔽天日。(阿房宮)從驪山的北邊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陽。渭水和樊川水波緩緩,流人宮牆。五步一座高樓,十步一座亭閣;長廊如腰,迂迴曲折,屋檐高挑,(像鳥嘴)在空中飛啄;這些樓閣各依地勢而建,它們向中心攢聚,如同鉤連心臟,它們的檐角對峙,好像兵戈相鬥。(它們)盤旋著,屈曲著,像蜂房,像水渦,高高矗立,不知有幾千萬座。長橋卧在水上,沒有雲怎麼(出現了)龍?樓閣之間的通道架在半空,並非雨過天晴,怎麼(出現了)彩虹?高高低低(的樓閣)使人迷惑,分辨不清西和東。歌台上傳來溫暖的樂聲,如同春天一般融和;大殿里舞袖飄拂,帶來寒氣,如同風雨交加那樣凄冷。同一天之內,同一座宮裡,而氣候冷暖不一。(六國王侯的)宮妃們,女兒孫女們,辭別(六國的)樓閣宮殿,乘坐輦車來到秦國。她們從早到晚歌唱彈琴,成為秦始皇的宮人。只見星光閃爍,(原來是她們)打開了梳妝的鏡子;又見烏雲紛紛擾擾,(原來是她們)清晨在梳理鬟發;渭水漲起了(一層)脂膏,(原來是她們)潑掉的脂粉水;輕煙繚繞,香霧瀰漫,(原來是她們)在焚燒椒蘭等香料。雷霆般的聲音突然響起,(原來是)宮車從這裡馳過;轆轆的車輪聲漸聽漸遠,遙遙地不知道它駛向何方。(宮女們)的每一處肌膚,每一副容貌,都極盡了嫵媚嬌艷,(她們)久久地佇立,遠遠地凝望,希望皇帝能寵幸光臨;(甚至)有三十六年都沒有見到皇帝的。燕趙收藏的奇珍,韓魏聚斂的金玉,齊楚保存的瑰寶,都是多少代多少年,從人民那裡搶掠來的,堆積如山;一旦不能擁有,都運送到這裡。(在這裡,)寶鼎被看做鐵鍋,美玉被看做石頭,黃金被看做土塊,珍珠被看做石子,扔得到處都是,秦人看著,也不覺得太可惜。唉!一個人的心思,就是千萬人的心思。秦始皇喜歡繁華奢侈,老百姓也顧念自己的家。為什麼搜刮錢財的時候一分一厘也不放過,揮霍起來卻像泥沙一樣呢?(秦始皂)使(阿房宮裡)支撐大梁的柱子,比在田裡耕種的農夫還要多;架梁的椽子,比織機旁的做工的女子還要多;釘頭個個突起,比穀倉里的穀粒還要多;瓦縫參差,比全身衣服上的絲線還要多;直的欄杆,橫的門檻,比九州的城郭還要多;管弦之聲嘈雜,比鬧市裡人們的言語還要多。(這)使天下人口亡不敢說而心裡充滿了憤怒。獨夫秦始皇的心一天比一天驕橫頑固。普通人(陳勝、吳廣)吶喊了,函谷關被(劉邦)攻佔了,項羽燃起了一把大火,可惜(豪華的阿房宮)變成了一片焦土!唉!滅亡六國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滅亡秦國的是秦自己,不是天下人。唉!假使六國能夠各自愛惜他們的百姓,那麼(六國)足以抵抗秦國;假使秦又能夠愛惜六國的百姓,那麼(秦)可以傳遞三世乃至萬世而作君王,誰能夠滅了它呢?秦人來不及為自己悲哀,而後人為他們悲哀;(如果)後人為他們悲哀而不以他們為鑒,也會使更後來的人再為後人悲哀。
推薦閱讀:

外媒:中國被服藥對手黑走獎牌最多 38年丟10枚
中國十大健康食品
最經典的中國老話,句句道破人性!
天秤座父母PK十二星座寶寶-中國育嬰網
中國老人在美國的生活是怎樣的一種狀態(全文)

TAG:中國 | 詩歌 | 古代 | 散文 |